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范例6篇

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

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1

关键词:贫困群体;大学生;心理贫困;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案例介

学生小项来自省内农村,是13级的贫困生。平时沉默寡言,不和其他人接触交流。寝室同学都反映她比较孤僻,我行我素,多次申请独自在寝室晚自习未获批准,常常旷课,早退,班主任已找其谈话好几次,但没有效果。

后来小项主动来找我,在谈话中,竟毫无征兆地哭了起来。原来,她家非常贫困,父亲身体不好,治病吃药花费很高,为了让姐弟三人读书,父母不但兼几份工作,还问亲戚朋友借了狠多钱。好几次她都想放弃上大学的梦想,早点步入社会打工挣钱,但是父母却坚持让她读完大学。来学校之后,寝室同学条件都不错,一些无心的话语和表现,却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认为同学看不起她。听完小项的诉说后,我十分同情她的遭遇 ,当务之急是开导她解开心结,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我找她的室友谈话,希望她们对同学一视同仁,并发动她们加强对小项的关注,平时主动找小项交流、外出活动,拉近距离,化解隔阂和误解。另一方面,我常常找小项聊天,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帮她搜集一些勤工助学的信息,鼓励她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兼职,一方面挣得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增加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并鼓励她人穷志不穷,努力完成学业,毕业找到好工作,报答父母。

通过老师和同学真诚的关爱和沟通,她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挚的关心和帮助,慢慢地开始愿意和人交往。我经常在走访她们寝室时发现她常常会面带笑容地和室友们聊天,室友们和班级同学都反映,小项不再是从前那个孤僻的自卑女孩。

二、案例思考

小项的案例虽然是贫困生案例中比较普通也很普遍的一个案例,但却也是一个典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复杂、也更难解决。通过对小项的观察,我发现了大学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学生辅导工作的一些认识:

第一,做到对学生真实情况的切实深入、耐心的了解。发现问题,对症下药。辅导员在解决学生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拿小项这个案例来说,要解决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归根结底要了解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自尊与自卑相矛盾: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家庭经济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这种心理现状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对群体生活比较退缩,沉默寡言,担心自己受到别人的轻视。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影响,会采取隐瞒自己家庭情况,不喜欢与他人沟通,排斥与他人交往,甚至回避集体活动,以此来弱化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逃避他人的关注。

2.现实与理想不相符:贫困生承载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期望,他们满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怀揣着美好理想来到大学。但现实却使他们不得不为学费发愁,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但是,因为沉默寡言、又碍于面子、胆怯等个人因素,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和前途忧心忡忡。

第二,正确做好贫困生教育引导工作。做好正确的教育引导工作。这时候更多侧重于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平等对待,不要因为对方是贫困生就特殊对待,不能让贫困生有“不如人”“低人一等”等负面想法。遇到有问题的同学,应主动真诚去帮助他,同时调动班委成员,为其提供在生活、学习上更为及时的帮助。一对一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多点鼓励,多些赞美,积极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许多贫困生因为家庭情况往往会感到自卑,因而忽略了自身其他优点与长处。面对贫困生,就需要更多鼓励,更多赞美,引导他们树立起自信,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贫困生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自我表现中发掘出自己的闪光点、优点,找回自信。

第四,认真分析学生个案,总结学生个案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贫困生心理问题不只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而可能是一部分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出现的学生个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处理的方式方法,在今后遇到同类型问题时,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同类学生个案的发生。同时积极总结个案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大学生辅导工作中做得更加顺利和完美。

第五,学生工作无小事,辅导员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工作无小事,辅导员应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是每一名辅导员都要反思的问题。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同时,还要扎实细致地掌握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和突发事件,做到情况早了解、问题早发现、危机早预防、事故早解决。切实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呵护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同学们能更充实、更顺利的度过大学生活

第六,用真情打动学生,用诚心感化学生,用心灵聆听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管理者,辅导员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辅导员应该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细致周到地关注每一位同学。因此我本着“用真情打动学生,用诚心感化学生,用心灵聆听学生”的教育理念,尽我最大努力去帮助她。对待每一个学生时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上考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只有付出真心,真正做到真心诚意地去关爱学生,才会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辅导员要肩负起学生学业的辅导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监督者、纪律的管理者等等多种角色。在众多的工作角色中,辅导员用自己的方式关怀着学生的成长,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欢喜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误,可是辅导员们对学生那颗关爱的心是始终不渝的。

参考文献:

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2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深度辅导

作者简介:李晓凤(1980-),女,宁夏平罗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讲师。(北京 10008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25-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以及专业型硕士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群体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招生规模的扩大化造成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培养类型的多样化和服务管理相对分散带来新挑战。研究生个体也具有特殊性:思想认识逐渐复杂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心理年龄普遍低龄化等。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精度方面,深入开展针对学业、心理、就业等问题的深度辅导工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一、研究生深度辅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深度辅导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2009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提出要加强辅导员面向学生的深度辅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开展有效的深度辅导,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而目前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存在研究生数量逐年增长和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紧张稀缺的矛盾

相对于本科生辅导员与学生人数比例1∶200配备辅导员的标准,研究生辅导员的配备远远满足不了研究生数量增长的要求。针对此问题,很多学校配备了研究生朋辈辅导员,聘请优秀的研究生担任朋辈辅导员,协助开展工作。但由于其学生身份,在深度和精度上把握不准确,无法保证辅导的效果,开展工作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研究生深度辅导存在针对性不强、应急多于预防的现象

由于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数量有限,通常身兼数职,很难全面兼顾,在时效性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应急多于预防的现象。通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了问题处理问题,忙于处理应急事情,往往被具体的工作和事情牵着走,而在整体性、前瞻性等方面考虑不够,精深度不够。

3.研究生深度辅导内容系统性不够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深度辅导的内容显得比较单薄。研究生对于班级的概念相对较弱,通常到研一第二学期课程结束后,大家就分散到各个实验室、野外试验点和实习单位,很难聚齐,给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阻力。在德育教育、心理疏导、安全助困、舆论舆情等思想教育的各个层面,研究生的管理服务情况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只是停留在管理服务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开展;对于当前时代所带来的新的变化(包括研究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压力的缓解、婚恋关系、择业观念的转变等)也难以解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1]

4.存在对深度辅导工作人员要求较高和现实水平差距较大的矛盾

研究生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已基本确定,对待事物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有较为明确的是非观,知识结构也较本科生更全面,具有较好的开拓精神;研究生的生源比本科生复杂,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历较本科生有很大差异;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任务重,成才意识强,大多有重科研学习、轻政治学习等活动的思想,而且分散于各专业导师 。[2]由于研究生个体的差异,在开展辅导的方式方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简单的工作培训很难满足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的要求,因此要求研究生辅导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工作水平,而现实工作中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完全满足深度辅导的要求。

二、构建研究生深度辅导的工作体系

要做好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必须不断完善工作体系,不断扎实工作基础,补充工作队伍,健全工作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切实提高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

1.建立研究生深度辅导档案,为深度辅导提供基础保障

为了保证深度辅导的效果,要建立深度辅导档案,为研究生深度辅导提供基础保障。将入学教育、入党教育、就业、学业、人际关系等与深度辅导相结合,分类别建立档案。建立特殊类档案,包括心理健康档案、经济困难档案,对于这类学生群体给与帮助、关注,促进其健康成长;建立特长类学生档案,包括文化特长类、社会工作突出类,将这类学生群体吸收到学生组织进行培养,树立榜样,发挥积极作用。分年级建立档案。一年级建立新生信息档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二年级要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建立就业档案。三年级了解求职意向,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进行就业跟踪,建立校友档案。通过各类档案的建立,扎实工作基础,为开展深度辅导提供基础保障。

2.加强队伍建设, 为研究生深度辅导提供人力保障

在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一对多的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深度辅导的实施显得更加重要。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不仅是深入贯彻执行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研究生培养导师制模式的有益补充。为了确保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的效果,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要规范研究生深度辅导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应建立以研究生辅导员、导师为主,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专业教师、朋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队伍,发挥各自优势,逐渐形成研究生深度辅导全员参与的格局,共同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3.健全深度辅导沟通机制,为研究生深度辅导提供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不是依靠辅导员单兵作战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的过程,因此,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健全深度辅导沟通机制。要建立辅导员与导师定期沟通的机制,密切与研究生导师合作,共同做好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要建立辅导员与班主任、研究生党政管理干部的沟通机制,定期通报情况,了解研究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4]要建立辅导员与朋辈辅导员的沟通机制,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建立了辅导员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渠道,由辅导员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并且在研究生入党发展、转正、评优等方面广泛征求导师的意见。导师、班主任参与研究生评优中综合评定考核、参与就业过程、助学金评定等。学院建立了以导师组为单位的纵向管理小组,每名导师小组选拔一名高年级硕士或者博士担任朋辈辅导员,定期和辅导员沟通所在小组成员的情况。

三、探索研究生深度辅导的有效途径

1.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学习与发展指导结合,使深度辅导专业化

在辅导内容上,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群体进行分类指导。对于一年级,主要通过辅导全面了解新生的情况,建立新生信息档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对于二年级,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一对一指导,建立就业档案。对于三年级,要进行就业指导,指导制作简历、面试等技巧,了解学生详细就业意向并有针对性给予指导。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困难学生档案,掌握他们的情况,为他们争取冬衣补助、临时补助等助学金。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将深度辅导专业化,同时要求辅导员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2.将深度辅导工作分解、融入到日常工作,将深度辅导日常化

在平时利用一切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开展深度辅导,避免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补材料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实施深度辅导,注重与研究生交流,与他们交朋友,并定期走访宿舍,了解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学生情况开展辅导、帮助,并及时整理记录深度辅导的进展情况,定期梳理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制定个人辅导工作计划,适时适地开展深度辅导。在学业上,要特别关注学业困难学生,通过为他们配备高年级学业辅导员等方式给与帮助。在思想上,辅导员要主动开展群体和个体的辅导,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做富有理想和追求的有志青年。在就业上,逐个了解个人就业意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助困上,要求辅导员要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分层次进行辅导,构建研究生深度辅导的全员化、全方位化模式

针对研究生深度辅导不同类型工作队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层次辅导,做到互相分工互相补充,不断探索和优化研究生深度辅导的模式。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深度接触机会最多,是仅次于父母以外研究生最信任和最尊敬的人,导师开展深度辅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导师在其学业指导和科研交流中适时开展诚信教育、道德教育,营造学术科研氛围等深度辅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辅导员掌握了学生较为关注的信息和资源,例如就业、心理辅导、评优、入党等,同时在生活中与学生接触较多。涉及到生活等学业以外的事情,学生通常会第一时间想到辅导员,因此,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优势较为明显。而朋辈辅导员作为研究生中的一员,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和学生距离最近,作为同门师兄师姐具有很好的威信,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在工作中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了解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关注和沟通。因此,在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朋辈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有效补充紧缺的研究生深度辅导队伍。其他研究生工作人员应有意识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密切和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的沟通,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研究生深度辅导全员化、全方位化。

4.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深度辅导,不断拓展工作平台

在辅导过程中注重不断适应学生的新情况,积极发挥信息时代网络在研究生深度辅导中的作用,积极尝试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深度辅导,拓展工作平台,扩大深度辅导的覆盖面,争取不留工作死角。通过QQ群、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了解关心学生的最新思想状态,网下主动与他们谈心,帮助解决有关问题。

四、结束语

研究生深度辅导工作,要求全体研究生工作队伍共同努力,通力配合,主动沟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总结研究生工作规律和研究生群体特点,挖掘深度辅导工作的内涵,探索研究生深度辅导的新模式,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班宴,谢亚勃.研究生深度辅导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12).

[2]侯爱香,夏延斌,李宗军,等.以大教师观为指导把握新时期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重点[J].高等农业教育,2009,(5).

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3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谈心 学生心灵

1.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仅限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敌对心理,得不到学生的信任,不利于继续交流沟通,辅导员和学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真诚互信的,如此才能达到管理和育人的目的。谈心是沟通的桥梁,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最佳方式。

2.谈心的意义

通过谈心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体察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疾病,并帮助其及时有效地治疗[2],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老师的关怀,对于离家在外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最需要的温暖,也是最能体现高校辅导员老师体贴情怀的方式。使学生怀着感恩之情热爱学校生活、感恩母校培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中。谈心作为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在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

3.谈心的原则

谈心要以持续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持续性是指,谈心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和手段,要每天坚持,对关注对象要有一定的持续性。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心灵的距离,对于问题学生,需要耐心的持久关注,真诚交流才能了解其心声,这需要一个过程。科学性是指谈心要讲究一定的技巧,首先辅导员要放下架子,不要以说教方式交流,需要营造平等的谈话氛围,这样学生没有过多的思想包袱,更容易吐露心声;其次,要真诚,让学生感觉到辅导员是真心为自己好,愿意接受帮助,才会使双方情感产生共鸣。再次,谈话中多些对学生的鼓励,这样有助于其树立自信心,积极面对困难[3]。

4.谈心的技巧

定期与学生谈心应该成为辅导员老师的一项工作习惯,掌握好的谈心技巧,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安抚心灵,而且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内,水到渠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谈心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合理确定谈心对象,做到有备而来。事先做一定的调查工作,掌握异常学生近期动态后,选择适合的方式发出谈心邀请。以新生、就业困难生,患病生、贫困生、家庭遭遇变故,情感受到打击的学生为重点考虑对象。可以选择唤其到办公室开门见山的谈话,对于内向型学生,也可以采用设置偶遇场景方式,婉转引入话题。其次,谈心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于近期出现的问题,分析主客观原因,帮助解决困难,提出合理性建议,提出希望,给予鼓励。再次,谈心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内容需要,可以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群体谈心,也可以一对一单独交流。地点可以选择办公室、宿舍、校园等[1,][4]。根据时间安排,可以面谈,也可以电话交流、网络沟通等,用多种手段促进谈心达到好的效果。

5.做好谈心记录

建立谈心记录档案[1,][3],是谈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次谈心完毕,记录下时间、地点、起因、解决问题情况、学生接受情况等,持续关注谈心的效果。经过谈心后,学生的反馈情况要记录备案,对于谈心效果好的案例可以总结经验,效果差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技巧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6.案例分析

王小薇,到了毕业班下学期还没有找到工作,心情抑郁,毕业设计也不认真完成,整体躲在宿舍唉声叹气。学生向我汇报了情况,做出采取一对一谈心的方案。借着检查宿舍的机会来到小薇的宿舍,发现宿舍中只有她一个人躺在床上发呆,其他学生都去上课了。我没有责怪她不去上课,而是关心地询问她最近的情况,她说工作难找,感觉前途渺茫,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了解她的思想动态后,我耐心地给她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小薇的专业是建筑工程,今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很多单位都不招人,就业比较难是个客观事实,让她知道不是她不够优秀,而是市场大环境所致。小薇轻声长叹觉得自己运气不好,她报考的时候,建筑专业很抢手,等到毕业时却没有从前的光景,接下来我运用心理学知识,鼓励她勇敢面对困境做最后的胜利者。这几年属于建筑市场低迷期,她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伴随海外建筑市场的繁荣,建筑专业一定会大有可为,鼓励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听后也赞同我的分析,谈话后小薇重拾自信,人乐观开朗起来。后来在一次校园招聘会上,她表现出的理智、泰然、乐观向上的风貌,得到用人单位的欣赏,最后被破格录取。小薇专程来我办公室找我谈心,她说感谢我及时地给予她正能量,让她重拾自信,内心充满阳光,现在在单位发展较好。我内心暖暖的,仿佛一缕春风滋润心田,在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我也得到正能量,内心充满温暖。

7.结语

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认知彼此的最佳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谈心工作,不仅可以让辅导员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问题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对辅导员用心,增加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让谈心真正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从而使辅导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4]。

参考文献:

[1]曲真.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谈心工作[J].科教导刊,2011年6月(上):162-163.

[2]詹伟峰.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实施效果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2年3月(上):126-129.

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4

4-5)-①

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管理和使用

(说明报告)

一、 指导思想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测评和指导。

二、 建设目标

1.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等各功能室建设,还包括内部设施的配备,尤其是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配备更为严格。

2.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区域推进、典型引路、分层实施、分段达标”的原则建设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

3.高质量地建设一个心灵交流的温馨空间。全校师生、家长了解心理知识,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对心理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及时认清自己的情绪且能做到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疏导情绪。及

时帮助少数有情绪困扰的师生、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走出心理困境。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

一、心理健康辅导要以人为本,协助未成年人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使其健康成长。

二、辅导站工作人员要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辅导站的各项管理制度,提供热情、耐心、周到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三、辅导站工作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耐心细致做好咨询和预约登记工作,保持辅导站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四、辅导站工作人员在咨询时,须学会倾听,无条件接待来访者,事后做好记录。

五、辅导站工作人员针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若发现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来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有关专家顾问后再约定时间解决。

六、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干预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功能

1.掌握全校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未成年人。

2.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做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扰。

3.利用心理辅导站开展面向全市未成年人的健心活动,如在辅导站内建有心理松弛区、音乐欣赏区、图书阅览区等,指导未成年人的自助活动。

4.在学校内开展教师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5.为家长教育子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五、心理辅导站的建设标准与要求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建设要根据心理辅导的需要(服务对象多少,服务范围大小等)和实际条件的许可来确定心理辅导站建设标准。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活动室、心理阅览室等。

1.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个别辅导的需要,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咨询,进行行为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辅导教师提供记录和整理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创造条件。

2.心理测量室:针对不同的来访者,在需要了解来访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和问题时,可采用必要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心理测量结果和对来访者的谈话综合鉴定,确定辅导方式;记录和存放未成年人理档案;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3.心理活动室: 一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各种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场所,二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训练提供条件。

4.心理阅览室:可以让未成年人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的各种心理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方面的资料。

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内容

一是教育教学。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二是健康咨询。采用团体和个别的形式,对具有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依照专业规范和伦理,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为家长和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教养指导建议。

三是危机干预。在新生入学、考试前后、升学择业以及突发危机等可能对师生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前后,及时开展针对性、适应性的干预工作;定期采用测验和调查的方法,掌握本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师生心理档案。对于学校师生心理问题的易感群体,制定长期预防和干预方案。

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地址

淡水社区卫生服务站。

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5

一、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改善学业求助

团体心理辅导,即团体心理咨询,简称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最早源于欧美,在上世纪初,用于疾病的团体治疗。真正用于帮助正常的人提高和完善,促进正常人的成长是从“勒温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开始的。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一群有共同需要或问题的人聚集和参与,形成团体互动的力量从而达成个人发展的心理辅导方式。它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辅导效果易巩固和迁移等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具备下列的优势:(1)归属感:人类有强烈的归属感,团体成员的彼此认同,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被接纳的感觉,满足他们归属感的需要;(2)资源和观点的多样性:小组成员在分享信息、探索个人的价值以及解决问题时,会发现他们具有相同的感受;在团体中,大家一起探讨,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观点,使得资源更加丰富;(3)技巧练习:团体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练习场所,成员们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新的行为和技巧之前,可以先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练习;(4)替代学习:由于成员具有相同的问题和相似的体验,因此更容易受到榜样的影响,进行替代学习;(5))反馈:团体为小组成员受到反馈的机会,并且团体反馈远比个人的反馈更有力;(6)承诺:人们在团体情境下做出的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承诺更具有约束力,因为人们当众所做的承诺在执行时动机会更强阻别。

由于数学学业不良与学业求助有着密切相关,而研究综述表明,学业求助又受到如学习动机、归因、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自尊、人际关系等影响。综述中还可以看出,团体辅导的各种理论是针对改变人的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同时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可以改变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等。因此,通过设计针对改变学业求助的影响因素的团体心理辅导,从而改善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求助是可以实现的。

二、团体辅导方案

学困生心理辅导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途径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随着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生长与发展的环境日渐复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以前相比更为明显。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减少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需要,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延伸来全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科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通过传授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1]。一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两种。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教学计划之内,通过课堂来开展的正式课程。根据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学习、人格、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并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式。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法有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心理训练法等[2]。在课内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组织中,可以分为预热过程、教学过程和总结过程三个步骤。预热过程即暖场,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等手段引出教育主题并澄清课程目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客观、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引导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总结过程既是对课堂活动的回顾与检讨,也是对未来行动的计划与展望,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感悟,从而指导实际学习生活[3]。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

2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分为个体咨询与辅导、团体咨询与辅导两种,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近来朋辈辅导也受到重视和推广。

2.1个体咨询与辅导

个体咨询师与辅导是通过咨询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性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一对一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QQ咨询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深入、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客观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来拟定辅导方案,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4]。由于个体咨询与辅导能跟学生一对一,因此个体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导方式。

2.2团体咨询与辅导

团体咨询与辅导也称小组辅导,是指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团辅人数4-40人不等,其成员可为同专业、同年级或是同部门的学生,并且有相类似的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适合团体咨询与辅导的条件是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有相似性,团体成员愿意在团体中讨论自己的问题。

2.3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是指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具备相关能力的年龄相近者,对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进行心理开导和支持的辅导活动。朋辈辅导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因为朋辈辅导员也是学生的一员,一般是班级干部或心理委员,他们在寝室、班级活动中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对身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及早发现、帮助或向心理辅导教师求助,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朋辈辅导在建立咨询关系上具有其它咨询辅导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更倾向于向朋友倾诉,由于同辈之间具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往往能够快速良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容易形成信任、稳定的咨询关系,从而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朋辈辅导的实施更加灵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只要咨询双方的条件允许,即可实施辅导,个别对话、团体互助、心理沙龙、网络聊天、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都是具有朋辈辅导特点的心理辅导形式。

3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延伸

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在网络环境中继续延伸,抢占网络阵地,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网络氛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心理教育网站,生动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性、情感性。此外,运用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跟踪监控,从而更科学地推进心理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技术和方法,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随着这种理念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广泛而普遍的发展,其科技化程度也将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兴玉.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途径[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2):259-261.

[3]包海兰.高校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