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好处范例6篇

传统媒体的好处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 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功能发挥不够。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只有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用多媒体来放一段音乐、放一段录像或放投影片,这仅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它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提高,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2.使用不当。在教学中,不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只是盲目使用,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这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些多媒体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有的从教学目标、讲授内容,直到作业布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了电脑。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实际上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媒体只起了一个花架子的作用。

3.设计不尽合理。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在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怎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目前不少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设计时,基本以“教为中心”,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呈现方式也多采用线性播放,教师在操作时,只能“进”,不能“退”,如果某一环节操作失误,就不得不重新开始。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1.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适时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当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最佳的媒体选择可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尤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课堂讲解、板书等传统教具的关系。如授课过程中间停顿,辅助解释,留余时间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这样就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2.处理好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学现代化的关系,转变传统观念。教学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与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要实现教学现代化:(1)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和个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2)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地位应该从传统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3)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定位应该由原来的去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应该是知识的主人;(4)要转变传统的媒体观,教学媒体应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假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会话商谈”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

3.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计算机作为电教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1)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2)在表现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闹,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不能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4.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课件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规律。应倡导“以学为中心”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学生在学习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每个合格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交流多媒体教学经验,还要积极总结多媒体教学规律,避免或减少出现问题,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使其为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2

关 键 词:读图时代 传媒 版面设计 图像

传播媒体简称传媒,它既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与广电媒体形式,也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互联、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兴数字媒体形式。平面印刷媒体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媒体技术,在历次的产业革命中,它不断融合新技术而持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1]。广电媒体是随欧美先进电子技术发展而催生的大众传播媒体形式。数字媒体也常被称为新媒体,它是在电子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下的新兴产物。所谓“新媒体”,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持续创新的数字技术的推动与融合下,现有媒体或传统媒体将不断衍生出新的媒体形态。在当今这个读图的时代,图像是传媒重要的信息载体与版面构成要素,它已成为现代传播的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2]。因此,在传媒版面或界面设计工作中,研究图像要素的采集来源、质量处理、知识产权归属等应用法则是必不可少的。

1.图像的采集渠道与设计应用

1-1.图像来源与选择

传媒版面的图像来源可从产生来源与输入来源来进行分类。图像的产生来源主要有绘画、摄影、印刷等;输入来源既可以通过扫描、数码摄影等手段将绘画、照片、印刷品等实物图像转化为数字化图像输入电脑工具,也可以使用电脑辅助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直接使用数字图像。无论是电脑数字化图像,还是传统手绘图像,大众传媒版面的图像素材来源都可从产生来源和输入来源来认识。(图1)

从图像的产生来源来看,绘画制作是最具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它包括传统手绘与电脑辅助绘画。传统手绘的种类很多,如国画、油画、连环画、版画、装饰画等,这类手绘作品在手工设计时期的传统纸媒版面中使用较广。电脑辅助绘画也称数码绘画,常用于绘制插图、漫画、动画角色、创意图形等,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中都有广泛使用。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特别是数码照相技术的普及,摄影图像在媒体版面设计中越来越广泛使用。在当前,数码照相已经成为了图像素材产生的重要手段与采集渠道,它是这个时期的图像采集明星,数码拍摄的图片影像称为数字图像,是传统平面媒体制版印刷及数字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型原稿。输入来源,是指图像通过某种途径或手段输入电脑成为数字图像,以便用于图像资源储存、版面设计、图像处理等。图像素材输入来源主要有电分扫描、数据光盘图库、互联网图像资源等。电分扫描是实物图像、照片、印刷图片最基本的输入方式。另外,数码照相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输入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部分电子扫描工作。

从设计应用的角度看,电脑辅助设计比传统手绘设计拥有更为广泛的图像素材来源,前者的图像选择余地与创意空间也更大,图像原稿的规范程度与生产效率也更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至今的二十多年间,在电脑数字化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媒体方兴未艾、应用广阔,而平面印刷媒体也很快顺应了发展的潮流,出现了与数字媒体技术融合的新局面,传媒版面设计的图像素材来源与表现力也因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趋向。电脑数字化技术应用是中国印刷设计界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促进了印刷“手工设计”期向“电脑辅助设计”期的历史转变[3]。

1-2.不同图像来源的质量差异

从“产生来源”看,摄影图像的品质主要受摄影器材、拍摄环境、技术水平及加工材料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绘制类图像无论是传统手工绘制,还是电脑辅助绘制,其质量影响一方面是工具、材料、设备、环境等物质条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员因素,人的艺术修养、技能水平会更多地影响绘画图像的质量状况。从“输入来源”看,扫描输入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保证扫描图片原稿的质量。扫描原稿一般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反射图像原稿主要包括照片、印刷品和绘画作品;透射图像原稿主要是指正片、负片(菲林)。这些图像属于直观性实物类稿件,需要设计师凭经验或借助工具从专业角度去加以选择、甄别和利用。第二,扫描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因素,重点是机器设备的性能与生产能力,如扫描机的精度、色彩还原度、层次效果等;再就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经验。图库、网络图像的输入质量主要受图像分辨率、存储格式、存储介质、网络传输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网络图像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会给设计师造成一定的困扰,需要谨慎对待。

可见,不同的图像来源,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并给媒体版面设计成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根据媒体主题和信息传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像来源,并掌握好图像的工艺应用与处理技术,是做好传媒版面设计及提高成品质量的关键。在今天,图像摄影、分色扫描、数字绘画等图像输入与产生手段都包含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图像制作、调整修改与版面编排等是设计师工作的一部分。

1-3.图像信息处理提升质量

图像信息处理是媒体版面设计应用的重要内容,是媒体成品质量的保障。对平面印刷媒体而言,它是印前设计原稿进入印前制版、印刷阶段的工艺规范环节;对数字新媒体而言,它是媒体版面视觉美感与信息传达的保证。图像处理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工艺应用与技术处理,使原稿图像达到平面媒体制版、印刷生产加工的质量要求,或使图像符合数字媒体的显示、传输、触摸等规范,最终实现传媒的信息传播预期。

从图像来源看,对于尚未进入平面印刷传媒版面设计阶段的数码照片、扫描图,需要重点考虑图像品质与视觉效果的选择,拍摄者、扫描者和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与实践经验很重要;已经输入电脑数字图像、光盘图库、网络图库等合法图像素材,有必要进行图像优化处理,要特别注意图像精度、规格、色彩模式等,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工艺应用与技术难点。在传媒版面设计的图像应用过程中,图像处理的结果必须经过多方、多阶段的检验确认,控制好成品图像质量,既要把握好源头,也要控制好过程与相关因素。

2.图像应用与知识产权

在数字化、网络化等传播技术的推动下,丰富多样的数字图像资源给传媒版面设计与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媒体设计师可以省去许多图像拍摄和扫描的时间,在设计草图方案确定后就可快速地进入到正稿制作阶段,且便于网络快速传递文件,以及团队协作、方案提报、效果展示、信息反馈等。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只看到数字化技术的优点,还应看到它的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电脑硬件、网络设施、电源缺乏等情况下,数字化设备与信息资源就难以得到利用并发挥其作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条件更容易滋生侵权违法行为。

在数字化时代,传媒版面设计往往需要利用大量素材进行创作,并在素材的基础上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4]。对于各种来源渠道的图像素材,首要任务就是核实好图像的知识产权归属,然后再去进行技术处理与设计应用。对待传媒版面的各类信息设计,千万不可奉行拿来主义,随意下载、复制网络图像素材。对设计师而言,“市场调查”是获得图像素材最有效、最直接的做法,通过调查访问,采取现场拍摄与资料收集等手段,并通过分析整理媒体设计的相关素材资料,从而为图像拍摄、图书文献扫描、插图绘制、图库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与下载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参照依据。

互联网图像搜集与下载是网络媒体环境下一种新的途径与技术手段,它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出现的侵权问题也最突出。利用网络图像资源进行媒体版面设计要特别注意图像的合法性与质量状况,在使用、前需要认真核实,确认好知识产权归属,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导致侵权违法并蒙受损失。据大学版协2011年8月统计,全国近70%以上的大学出版社遭遇过图片侵权纠纷案件,其中由北京华盖创意和上海富昱特两家图片公司发起的诉讼案件占到总诉讼案件的90%以上[5]。在2012年的网络图像侵权事件中,最为讽刺的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海报与片头图片——那块可口的“腊肉”,实为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的山水画作品局部。设计者通过网络下载未经授权的图片进行设计制作,传媒机构在没有核实设计图像权属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了与传播,最终引发了一场侵权风波,并导致了传媒与大众的哗然。此类网络图片侵权的案件每天都在上演,多得不胜枚举,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设计师、媒体、政府重视与反思了。当然,传统纸媒图书文献的图像资料也绝不可随意使用,除了质量因素,图像的版权、肖像权等事项都需确认,对于无法核实权属的,原则上就不能使用,即便是使用不侵权的图像,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约定及著录规则等。

事实表明,自行拍摄、绘制图像素材是媒体版面设计最为保险、最具原创性的途径,通过图库交易获得的图像素材一定要确认好权限使用范围,网络下载的图片,如未经授权或未确认权属,则不得用于设计或传播,传媒及媒体设计从业者必须共同遵守。为了减少侵权违法事件的发生,传媒与设计机构应加强防范措施与管理细则的建设。

3.结语

综上所述,传媒版面的图像来源可从“产生来源”与“输入来源”去加以认识,不同来源渠道的图像存在质量差异,在媒体版面设计中必须注意适当选择和利用。同时,媒体设计师还必须熟悉一般的图像信息处理方法与手段,以便更好地优化图像质量与应用价值。此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扩展了传媒的图像来源,给媒体设计带来了便利性与高效率,但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可见,在读图时代,数字高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媒体人、设计师好好地驾驭它,以趋利除弊。

参考文献

[1] 陈梅,数字出版时代印刷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新思考[J],中国出版,2009,2(3):69-69

[2] 韩丛耀,图像传播与文化转向[J].当代传播,2009,04(4):35-35.

[3] 曾朝辉,印刷设计电脑数字化技术的革新与反思[J],包装工程,2011,9(18):87-87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记者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8-00-02

融媒体环境可以拥有较好的发展形势,与它为人们带来的各种方便密切相关。但与此同时,融媒体环境较传统的媒体相比,也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在当今的形势下,更加注重将融合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来打造更加适合媒体行业发展的主流品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的转型成为需要关注的点。

一、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科学转型的分析

(一)传统媒体人应对转型有清醒的认识

目前,传统媒体人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传统媒体记者在转型的过程中过于恐慌,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干什么就跟随大众潮流做什么。②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除了受大环境影响,与传统媒体从业者本身有一定关系。传统媒体记者应当提升自身的素养,否则转到哪里都没有用。③传统媒体记者对形势认识不够清醒。這类记者将新媒体发展前景想象的特别美好,意识不到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要比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大。他们在日常观察的过程中只看到纸质媒体的灭亡,而没有看到新媒体的淘汰。

(二)在未来传统媒体仍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基础

无论融合时代如何发展与变化,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讲,传统媒体仍是新闻原创的主力。尽管随着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媒介会对新闻生产产生更多的影响。然而传统媒体才是新闻生产者的培养基地。他们相对于新媒体人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从业经验。更能遵循新闻规律,去传播新闻。并且传统媒体人占有更多的新闻资源,业务能力也强。传统媒体人将不断地占领新媒体,随之转型为全媒体人。他们不仅可以依靠收费阅读,或者是读者打赏来获取生活资金,同时也可以依靠他们的新闻生产能力在新媒体领域发展。虽然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冲击和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传统门户的生存模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是互联网媒介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大,并且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传统媒体人进入到新媒体新闻生产的过程中。

二、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

(一)传统媒体更具权威性

虽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位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很多信息真假难辨。人们想要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时,第一时间还是会想到传统媒体。

(二)传统媒体可信度高

与现在的网络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容挑战。纸上的新闻一旦就是白纸黑字不可更改,而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改就改、说删就删。因此,传统媒体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就读特性的权威机制、公信度,所以这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优势。

(三)传统媒体受众门槛低

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获得信息更加方便,但是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处于不上网的状态,所以需要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体来获得相应的新闻和信息。因此,与网络媒体相比较,传统的媒体有利于信息的推广和普及。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工作转型的主要策略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于整个新闻行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整个过程中,多个方面的变化都会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冲击,新闻记者身处在这种巨大转变的环境下,需要更加了解融媒体时代应该做出怎样的工作转型,更加有利于融何在现代生活工作中。

(一)增加对融媒体的认知,增强业务水平

为了使新闻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新闻记者应更加了解融媒体时代下,为新闻传播带来的优势,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努力,不断地与之融合在一起,促进自己与融媒体共同发展与进步。当今社会中信息的发展与传播十分迅速,在较为传统的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通过报纸与广播,受众了解信息的速度大概在一天或几个小时。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大大增加,也许在几秒钟之内新闻就可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种传播方式为获得信息的受众带来了更快的信息获取渠道,这是融媒体发展下带来的积极作用。当今媒体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在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前者可以为后者带来更大的新闻覆盖面积,使影响力逐渐扩大。后者与前者相比在权威性与说服力方面更胜一筹。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使具有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使新闻的质量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新闻记者的工作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地进行自身素养提升,才更有利于服务新闻行业,也可以通过掌握各类新媒体的应用技术,在工作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的进行融合,制作出更多吸引受众眼球的好新闻。

(二)转变思想和角色,树立更好的新闻服务意识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较为迅速,许多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进行意识转变,仍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上,这种行为抑制了自身的发展。在当今的社会中思想的转变是必然的,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脚步,才更有利于屹立于新闻服务行业,为自身谋得更好地发展。因此,需要及时地树立起现代化的新闻服务意识。首先需要了解媒体融合的意义,了解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新闻传播的主要流行方式,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新闻记者与其他类型的人员相比本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对于融媒体的创新性发展更容易接受,可以紧跟融媒体发展的步伐,创作出更加多元的信息产品,满足广大受众的各种需求。除此之外,在新闻的创作与传播上,新闻记者也更加注重新闻信息,展现出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对待新闻的态度永远保持敬畏之心,对新闻持有的立场和观点,也应在最大程度上站在绝大多数受众的角度,体现人民诉求,展现新闻媒体的真性情。

(三)在转型的过程中坚守传统的优势

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并要自信地将这些传统的东西能够坚守下去。比如: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无论到什么时候,内容为王。传统媒体可以将一个新闻线索,做深做透,从写法上下功夫,吸引住固定的受众。同时可以利用排版,把真实可靠的新闻内容展现得更直观,让读者有更好阅读体验。

传统媒体处于媒体快速发展的大潮流中似乎有种很急躁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媒体急于融合、急于转型,同时也着急采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概念包装自己。处于急躁的状态下跟随大潮流的发展不仅不能够融入新的潮流中,反而会让自己的优势被抛弃。

将传统媒体与新的媒体相比较可以看出,一些网络媒体处于潮流中比较沉稳和淡定,掌握了其中的技术和渠道之后,会慢慢地去将内容精细化,从而促使自己的传播率和品牌度可以大幅度提高,进而促使健康的发展。因此,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传统媒体赶不上新媒体的速度,但是新媒体也做不到传统媒体的深度。传统媒体的优势就是深度评论和深度报道,把这一点做好,就能稳定住一部分受众。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使自己更长远的发展。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4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多种传播形式和方法,就大体类别而言,可以分为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等)、广播媒体(包含广播电台及电视)和互联网媒体。本文所提及的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即印刷媒体及广播媒体,而对其造成威胁的就是现在新兴的互联网媒体。

2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困境

2.1传统媒体较之网络媒体时效性和吸引力差。首先,从时效性来说,当社会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凭借其消息来源的广泛性可以及时获取新闻资源,但传统媒体由于记者等现场了解人员的有限性,造成新闻时效性不强,失去了与网络媒体竞争的优势。同时,网络媒体往往由于其较为多元使用主题以及方便交流的特点,而使其新闻收看者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因此,对民众的吸引力更强。2.2传统媒体较之网络媒体观点单一。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的新闻主体更加广泛,导致传统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时较为偏向新闻编者的观点,无法一一呈现大众多种多样的观点。但是,网络媒体由于其大众可以参与的特性而使新闻观看者可以对别人的观点予以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更受民众喜欢。当网络媒体新闻的编者出现错误时,能够及时得到大众的指正和反馈,但是,如果电视或者报纸等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评述的过程中出现了观点偏差,要想得到民众的直接反馈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2.3传统媒体较之网络媒体内容程式化。在内容的形式和格式方面,传统媒体也无力与网络媒体竞争。根据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可知,其新闻传播都是定时定点的。例如,新闻报纸一日只发放一次且版面有限,且在此基础上,报纸多为社会报、军事报等具有针对性的类别,电视新闻也是如此。但是,从网络媒体的特点来看,其具有随时播报及涉及领域广的特点,加上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使传统新闻媒体发展受到阻碍。

3我国传统媒体突围当前困境的措施

3.1通过独特渠道获取独家新闻。相比网络媒体来说,传统新闻媒体系统也具有其独特优势。例如,军事报或者军事频道等新闻传播单位往往具有可以获取军事新闻、政治新闻等较为庄严肃重新闻的能力。但是,根据当今网络新闻的内容现状,其发展方向较为注重社会新闻或是娱乐新闻的播报,相对来说,对军事和政治类新闻的传播就不具有权威性和独家性。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独家的新闻报道,以此从新颖性和吸引力方面破除网络媒体的阻碍。3.2通过抓住特定受众来保障发展。所谓的特定受众,指在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收看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传统媒体而非网络媒体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和文字爱好者等。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的操作过于复杂,因此,其会认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更加便捷。而对文字爱好者来说,其喜好的往往是报纸或者杂志等纸质印刷的新闻传播方式。因此,传统新闻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应抓住自身主要受众的新闻关注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新闻播报,以此保证自身的观看率。3.3将网络媒体的优势化为己用。从总体特征和发展情况来看,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仍然大于传统媒体,因此,在寻找传统媒体的后续发展途径时,不仅要增加自己的优势,还要学会将网络媒体的优势化为己用。例如,传统的媒体播报主体可以在保持原有新闻传播方式的同时通过网络对新闻进行二次传播,以此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媒体形式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但是,在受众广泛的情况下,人们的喜好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各种媒体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其自身优势,传统媒体要在当前的媒体形势下实现自身发展,就应保留自身的长处并借鉴网络媒体的长处,提高竞争能力,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作者:路晶一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5

【摘要】

目的 制作出内容丰富、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便学生记忆。方法 使用各种医学影像设备和电子器材采集多媒体素材,运用多种软件加工和处理多媒体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结果 结合本科大纲要求采集大量国内外先进神经病学教学示意图、CT图片、MRI图片、DSA图片、解剖标本图片,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实际应用在本科教学中,师生普遍反应良好。结论 优质的神经病学多媒体课件制作首先需要收集好的素材,掌握多种软件制作方法,结合教学实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跟踪目前神经病学最新理论和电子科技发展。教学实践说明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辅助和补充。

【关键词】 神经病学;多媒体课件

神经病学的学习对医学生来讲普遍认为比较抽象,特别是结合大量的神经血管解剖,加之神经影像学发展,同时要掌握、理解比较困难,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运用多种电脑技术手段,丰富的直观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于本科生的课堂学习,获得满意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数字化X射线摄影手段、数字减影血管减影X线机(DSA)、CT机、MRI机、数码相机、电脑、本科教材,近期神经病学相关期刊。软件:①CT、MRI的处理软件;②DICDM看图软件;③平面图像处理软件;④动画图像处理软件;⑤初步编辑软件;⑥课件制作软件。

1.2 方法

1.2.1 方案设计

根据神经病学本科教学大纲的内容,确定多媒体素材的内容,包括文字、示意线图、解剖图片、X线图片、CT图片、MRI图片、DSA图片、病理标本图片。

1.2.2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

对于数字化X线片摄影手段及DSA摄取的脑血管病平片、CT图像、MRI图像经转化复制用数码相机拍摄经USB接口传入电脑。对于书本的示意图和音像图可用扫描仪直接输入电脑。对于各种神经系统检查分析过程,又用摄影机拍摄后输入电脑。

1.2.3 素材加工

对用各种方法收集来的图像,其大小、比例、色彩、对比度、格式需要改变或需要添加标识者用photoshop进行处理。

1.2.4 课件制作

根据神经病学本科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合理的顺序和篇幅,使用powerpoint的母版功能按章节将文字输入并在合理的区域插入各种素材,使版式背景、文字、图片和谐统一,最后定义如幻灯片放映的动画方式和切换方式[1]。

1.2.5 教学实践

本研究中随机选择四个班,共210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传统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组各105人,分别给予传统教学和传统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

1.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课程结束后给予同一考试试卷评分标准,考试成绩数据用±s表示,两组比较应用t分析,多组分析运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考试成绩:传统教学组为(90.46±4.53)分,传统教学配合多媒体组为(93.71±4.47)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5.23,P

3 讨论

神经病学复杂抽象,脑血管病更是教学难点,CT与头颅MRI如不结合图像更是难以被初次接触的学生理解。多媒体课件又把教科书中许多静态的文字、图像转化成具体生动的动画和视频,揭示其丰富内涵,使其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深刻的挖掘出问题本质[2]。制作多媒体课件如软件工具可因人而异,选择自己熟悉的软件,图像处理应用photoshop。课件制作用powerpoint,容易操作,只要通过合理的图文搭配,也可制作内容引人入胜的多媒体课件。总之,神经病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收集好的素材,紧跟国内外神经病学发展,不断更新内容,熟练掌握多种相关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满足本科医学生的要求。经多媒体教学我们体会如下:①通过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方便启发式、类比式、联想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②多媒体教学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和增强动态效果,能把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内容简化,把时间拉长和缩短,对难点和重点任意更改,可反复观察深刻理解,增强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③能把多种信息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展示出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创造出最佳教学环境;④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多种形式操作学习,主动地介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调整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⑤当然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医学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们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它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独有的优势,同时又要积极接受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降低教师讲课难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实效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结合 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媒体为中心的现代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 ,现代媒体作为教育和传播的媒介在现代生活中份量越来越重,它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关于现代媒体是否优于传统媒体,甚至最终代替传统媒体,成为教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于是,把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系统比较 ,从而树立正确的媒体观 ,找到关于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科学的平衡点,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要注意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在教学中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人们通常把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称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这两种手段,我们应辩证看待,统筹兼顾。一方面,不能因过分夸大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事实上,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传统的教学手段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教科书能使理论知识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黑板则具有随讲随写的灵活性,挂图模型则具有可操作性与直观性等优点。另一方面,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高职教师应“主动突击”,学习并掌握新事物,反对固步自封,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合理利用。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溢彰,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科学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声情融汇、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使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开拓新智力,挖掘新能力,创造新思维。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有些课程和教学内容,利用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具——黑板来完成,效果要远远高于多媒体教学。所以,目前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长处的采纳,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从传统教学到多媒体教学的转变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适应。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坚持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图片,音乐或其它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之领会概念、掌握原理、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推测,发表己见,开展讨论。教师若能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式思想为指导来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2.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

多媒体教学方法虽然新颖别致,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演示节奏较快,有时学生来不及思考,答案就已闪过。这违背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初衷。 而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互性, 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掌握的程度来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速度及方法。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关注学生的反映,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学生的潜力和师生之间配合的效力,达到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四) 四、优势互补,整合优化教学手段

不同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视频、图像、动画、板书、讲解、实物演示等)均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功能。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根据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方面,如果讲授的是有关逻辑推导、学术动态、学科发展等内容复杂、高度抽象的知识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发挥教师在语言艺术、风趣幽默、因人施教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当讲解有关工艺过程、实物实景等与色彩、图形、动作以及与现场和实物有关的内容时,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现场、实物的图片、外形、动作全盘摆到课堂、摆到学生的面前,把已经发生或者还没有发生的动作、工艺、过程进行浓缩、精简,在很短的时间内予以重复或者预展示,并可通过色彩、动画、放大、缩小、快进、慢放、重复等手段进行重点描绘和渲染。这样,就可以突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由于教具模型、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方面的限制,达到如临其境、事半功倍的效果。

2.针对教学对象,选择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对象,由于其阅历不同、知识的储备量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对已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并有较强网络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在课后,通过网络,开辟网络教学平台。

3.根据教学变化,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一般来说,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手段,以适宜教学的需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等突发性问题,就需要教师临场发挥,及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补救,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尤为重要。

五、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教学环境

以人为本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是教学的根本。在教学中,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宗旨,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师生的教与学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