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在保持其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下,充分运用其内外部的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并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既反映现时状况,更注重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同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个银行所独有的其他银行所无法复制的优势和特长,是与其他银行相比较的结果,体现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品牌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形象、经营、信誉,以及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的总汇。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品牌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客户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长期经营优质品牌的意识,比经营有形资产更为重要,而品牌的创立,又主要体现在经营的特色化方面。从国外经验看,一些大型跨国银行在追求积极扩张市场份额的同时,往往更注重于最能发挥优势的业务。相比之下,缺乏明显经营特色,经营业务趋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通病,并且其所从事的业务基本上都局限于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现金出纳等传统业务,而对于一些专业技术很强的创新型业务却很少问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市场细分理论,找出自己的目标市场,结合自己资源特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充分发挥其在业务网络、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尽快形成自己的业务的特色和品牌。

二、组织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其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协调、整合各项金融产品,通过广泛、多样的营销渠道和“交叉销售”,为顾客提供快捷、满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来说,公司的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银行的控制形式,是一种产权约束制度,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总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当前,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完成改制并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银行业治理的实践来看,公司治理的组织框架实现了“形似”,而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机制方面的进展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银行治理的市场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一个从形式到实质的转变,真正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突破,而所有这一切又取决于银行改革的进展和市场化的进程。

三、技术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电子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部分银行已实现全国大部分城市的通存通兑,POS联网系统和ATM 机联网系统已普遍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以计算机网络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化支付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尚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还需要逐步建立起以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为支撑的包括科技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决策系统在内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创新和应用,要加大金融信息科技投入,促进金融信息技术的创新。金融信息技术的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

四、流程竞争力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有赖于市场导向的、面向客户的、高效的、多样性的业务流程体系,以保证各项业务的高效、有序营运,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先进的风险和成本控制能力。各银行应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防止客户流失。一是要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围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导向来进行,充分挖掘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内容,实行“一条龙”、“一站式”、“一揽子”服务,尽可能地消除因内部分工给客户带来不便。二是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作机构,为了避免“客户围着产品转”,必须把本单位系统化的营销管理和各项业务的经营统一于专门机构,一致对外。三是要创新让客户满意的金融产品,力求做到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四是要划分客户层次,提供不同的服务。对优质客户要千方百计留住,对普通客户要想办法将其提升为优质客户,对边缘客户,一方面要将其提升到普通客户的层面上来,使其在本行多做一些业务,多带来一些收入或赢利。

五、人才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商业银行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无疑应该摆在第一位。外资银行进入后,随着“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争夺将进入“白热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并落实一套系统的激发员工最大潜能的机制,引进、留住、用好人才。一是可拓宽报酬形式,试行保险、持股、忠诚公积金、期薪、期权等方式,使个人报酬与个人贡献更加一致,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信任感和归属感。二是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操作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结合开放金融市场条件下的竞争背景,从品牌竞争力、组织竞争力、技术竞争力、流程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这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能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元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J].金融研究,2001(1),62~70

[2]姜 波: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模型及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3(3),79~81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强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并购重组

0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为社会发展及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就目前的世界经济市场与我国的基本发展情况来说,商业银行增加投行业务能力,是其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商业银行在现阶段经济市场当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出现的问题已经使投行业务能力不高,本身发展也面临着多重压力。因此,对商业银行增强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现状分析

1.1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迅速

总结国内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范式,其基本过程为基础―开拓市场―创新品牌―推N产品。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是较为迅速的。首先,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结构也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的银行贷款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阶段的企业融资与银行风险管理需求。在面对新挑战的过程中,各个领域联合运作了一系列影响重大的贷款项目,使得现阶段的银团贷款业务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次,随着近几年的企业发展,重组并购业务缔造了几个经典的案例,为该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再次,伴随财务运作而最终发展与衍出来的基础类型的财务顾问业务也正在进行着稳步的发展,并且投行业务中的其它基础类型的业务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发展与变化,也正是以上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缔造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迅速发展的趋势[1]。

2.2 过分依赖信贷资源 ,可持续发展能力脆弱

基于银团贷款业务取得了辉煌成果,所以现阶段的商业银行主要收益点放在了基础信贷业务之上,但是基础信贷业务收益的来源主要是信贷资源,而信贷资源是一个不可控制的点。其将会因为外界的环境影响,而产生巨大的变化。并且,投行业务受监管政策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状况的影响非常大,其中某一因素发生改变,都将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并且由信贷资源派生的财务顾问、融资顾问、企业信息服务,在投行业务总收入中占80%左右,一旦信贷业务下滑,来自这三类业务的收入就可能急剧萎缩。所以,看似十分辉煌的投行业务,其实内部潜藏着巨大的风险[2]。

2 增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而影响投行业务竞争力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就可决定的。而为了增加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则需要利用自己的本来价值,积极开展产业重组并购,以打造精品业务为最终目的,来提高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接下来,本文将会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对增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对策进行研究[3]。

2.1 品牌是构成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银行事业正在面向国外进行着积极的发展,基于此种时代大背景,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在其中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增加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广义层面来说,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多个方面,例如其本身的战略定位、内部的经营机制、人才结构、管理范式、品牌、推销与行销技术等。就中资银行来说,尤其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内部结构是大致相同的。而外资银行之所以能够很好的在我国经济市场当中立足,是因为外资银行也具有鲜明的优势。例如,外资银行的品牌效应、产品结构、经营机制、人才资源、技术能力等都是中资银行所欠缺的地方。而中资银行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其可以做到对本土市场的深刻认识,并且不用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基本经济国情,其广泛的客户基础也是外资银行所不能比拟的。而对于投行业务来说,品牌影响力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部分。而投资银行是一个充满竞争力的行业,而理论上所谓的各个商业银行的差异落实到实际,其实最终将会体现在执行力上面。而所涉及到的创新,其实一经出现,便会被模仿。这就导致了业务先发的优势不明显,甚至十分短暂。而只有企业的文化与品牌效应形成时间是较长的。而培养自身的品牌效应,也就成为了增加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切入点[4]。

2.2 重组并购业务是打造投行业务品牌的关键措施

在现阶段的国际经济市场中,大型的国际商业银行全部将并购与资产证券化作为自身经营的核心业务。而重组并购的主要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获得较高的品牌效应。就重组并购业务本身来说,虽然其在投行业务当中的收益并不理想,但是因为所具有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参与到此种工作当中去,将会获得很大的品牌效应,对增加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重组并购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5]。

首先,上一次的经济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是其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存在。加之近段时间股市一路飘绿。一些小型企业与部分中型企业即将面临着破产的命运。这种现象也将会降低重组并购业务的成本,而这也就是重组并购业务的新机遇。我们可以进行预测,在这样一个经济极度不稳定的极端,新一轮的并购热潮正在逐渐来临。其次,无论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还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法规的重新修订,都为重组并购业务额度规范性操作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证与支持。再次,近几年我国一再优化资源配置。而为了提升最终的经济运营效率,国有企业不断的加大重组力度,并改制上市力度。中国电信、宝钢、鞍钢等国有企业成功上市。各个地方政府也在不断的推动内部产业的整合。而我国的国有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以并购为主,而不断的扩大内需,这一发展形势,对于商业银行的重组并购业务来说是十分有利的[6]。

3 结束语

商业银行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经济链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无论处于哪种发展阶段,出于何种原因都不能忽视了对于商业银行的建设。综上所述,本文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研究。立足于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基本模式对其投行业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列出了当下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切实的建议。虽然现阶段其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经济发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坚实地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中,卞英丹. 商业银行增强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 金融论坛,2009(9):45-51.

[2] 申屹,曹永强,张荣. 2014年证券经营机构创新政策建议系列报告[A]. 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与发展:

中国证券业2014年论文集[C].中国证券业协会:,2014:46.

[3] 蒋健蓉,钱康宁,龚芳,何宗炎,王颖. 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评价研究[A]. 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与发展:

中国证券业2014年论文集[C].中国证券业协会:,2014:24.

[4] 刘明亮,沈知,漆皓丞. 证券经营机构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与特色化经营战略研究[A]. 中国证券业协会.

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4年论文集[C].中国证券业协会:,2014:17.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本文对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界定如下:作为商业银行的各个主体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竞争过程中,所拥有的带有本企业鲜明特色的、能够在占领市场份额、追求利润目标、扩大业务范围、实现战略发展等方面优于对手的竞争优势。

2.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存在不足的原因

2.1 体制原因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迎合新的机遇和挑战,相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通过股改方式,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加强了自身的金融管理,也进一步适应了市场风险。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并不是于分彻底。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垄断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其资产总额占比较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高出很多,依然带有行政垄断性质,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竞争当中,因而竞争性不强。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长期依赖关系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长期占据国有商业银行巨额资金,国有商业银行由此承担着资金无法利用的时间成本、流动性不足和破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并不能进行经济资源的合理优化,也难以更有效率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

2.2 产权因素

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前提,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之内的一组权力。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是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商业银行虽建立起了现代产权制度,但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存在着单向授权、低效率等问题,产权制度并没有相应的约束、监督制度,因而现代产权制度并没有发挥真正效应,进而影响到银行治理水平,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3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顺利进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有效的监管,可以确保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利润目标的实现、风险控制、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及战略规划的成功实施,同时,也能够与竞争对手进行同步比较,促进竞争策略的优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时间不长,目前还处于过渡时期,因而,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各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不能有效的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因而影响了核心竞争力了的提升。

2.4 业务体系

业务是实现盈利性的手段,也是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相对单薄,与国外银行的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

(1)业务单一,业务创新能力弱。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还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综合型业务、理财业务、电子业务、金融工具创新业务等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银行。

(2)中间业务品种少、规模小。中间业务是否发达是衡量一个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少,主要是汇票业务、信用证业务等一般业务,并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规模小,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偏低,不仅无力与国外成熟银行相抗衡,也落后于国内的发展较为迅速的股份制银行。

(3)抗风险能力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处于政策的保护之下,竞争意识弱,且正处于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过渡期,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风险机制,不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显示不出较强的抵抗强,对于金融市场一般的利率、汇率等的变动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弱。

(4)金融产品技术性不高,难有较强的竞争力。当今社会,技术日新月异,掌握住核心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领先于对手占有市场份额,是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最为高效的捷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产品的技术性支撑,对技术的投入明显不足,因而不能够很快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飞跃。

(5)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知名银行涌入中国,不仅形成了多方竞争格局,也促使我国银行进行“走出去”的思考。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较迟,很多模式都是借鉴国外经验,因而,在国际竞争力上明显处于劣势。

3.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3.1 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要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归属上无明确所有权主体及责任主体的现状,努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使国有资产的流动明晰化,改变无人负责、权责不明的现象,通过有效的产权管理制度,明确个人职责,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无压力、无动力的现状。要明确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要以现代综合型金融机构的标准进行经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体制,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都应以市场主体的姿态进行有竞争力的业务开展。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寻求能够满足各自金融需求的合作关系。要彻底打破相互依赖、脱离竞争的不合理的资金供求链,明确资金流动的市场经济性质,实现融资的市场化,建立起符合现代竞争要求的金融信贷机制。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深入体制改革,明确产权关系,逐步改变与政府的从属关系,向现代综合型金融企业方向转型,构建起合理的资本形成、运营、竞争、增值机制,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3.2 组织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管理存在无序性,影响影响了企业效率。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全部经济资源,层级分明,信息渠道畅通,机构组织分工明确,人员规模适当。要加强银行的组织管理,构建合理的机构体系,精简部门,合并冗余机构,撤销无效率机构。改革内部组织层级,形成有效的总行——分行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内部畅通和共享,决策的精准下达。精简人员,合理裁剪员工,减轻企业工资成本负担,建立合理的规模管理体系。

3.3 创新金融业务,提高金融产品核心竞争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大,资本雄厚,但没有产生与之相应的规模经济,主要原因是业务品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业务品种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金融业务,主动涉足陌生金融领域,在成功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同时,对已有业务也要进行创新,实现业务关联一体化服务,深入开发其潜在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自身资信高、网点多的特点,对业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扩大业务优势,进行业务管理创新,使资源优势发挥最大效益。

3.4 细分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独一无的金融理财方案

客户资源是盈利的根本,要积极维护客户资源。对于不同客户的资产状况、投资偏好、经济实力、投资方向、信誉度要进行细致的了解,以此确定客户的融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做到量体裁衣,制定出最适合客户的金融需求方案,通过差异化的客户细分机制,培养客户忠诚度,建立起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地位。

4.结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国有商业银行只有更好的整合内部资源,开创外部资源,才能在竞争中继续保持传统优势。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产品 金融市场 核心竞争力

现今,银行业可谓是四足鼎力,一是国有五大行,工、农、中、建、交,以规模和网点优势占有主要市场份额;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例如深发展、浦发、招行、民生、兴业等机制灵活,规模中等的银行以产品灵活创新,成长性好;三是响应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银行业的发展计划相继新成立的原地方性银行改为全国性银行的中小型银行,例如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杭商银行等纷纷在全国一类城市尤其是上海(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落地开花;四是外资银行,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其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面对目前国内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如何制定今后企业市场发展战略,如何使金融产品更贴近市场客户的需求,显得十分重要。

1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义和特点

随着人类活动的效率及节奏越来越快,金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关。但是金融产品的概念在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员中,概念也有所不同,就从一般意义来讲,金融产品一般分为储蓄、贷款、票据、债券、信托、股票、保险等。

如果从银行产品的业务划分上可以分为负债业务产品、资产业务产品和中间业务产品三大类:

负债业务产品:负债业务就是客户将自有资金存入到银行,构成了银行对客户的负债。如日常所说的存款就是主要是银行负债业务,是客户将资金交付银行使用,由银行付给存款人利息的一种行为。银行设计和生产了许多银行产品,用以办理负债业务,如各种储蓄存款、单位存款、同业存放以及清算占用等。

资产业务产品:与负债业务相反,资产业务是银行把资金出让给客户使用,并从中收取一定利息的业务。为了办理资产类业务,银行也设计生产了许多银行产品,如各种贷款、票据贴现以及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金融租赁等金融产品。

中间业务产品:这是银行为满足向客户提供各类中间业务服务而设计开发的产品,这类产品通常不需要占用银行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自身资源为客户服务来收取手续费。如传统的结算、汇兑、担保,以及新兴的保险、代客买卖外汇、基金等理财产品,还包括咨询评估服务及投行业务等。

2 商业银行在竞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业务及服务的创新是当今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组织架构的革新和优化又是业务拓展、利润增长的重要保证。当前国内大小商业银行无不面临着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业务创新问题和组织机构改革如何走下去的问题。

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受到资源限制,普遍存在业务及产品创新活跃,但创新层面仍然不高的问题,业务产品创新仍然缺乏深度。集中在产品形式更新、流程改进、新开业务等浅层面的成分较多,而真正涉入产品定价、风险量化、衍生工具、结构性产品等革新性和前瞻性的创新很少,离国际先进银行的创新层面还有较大差距。这显示出我国银行业整体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仍然落后,当然,这与我国金融制度和市场的改革进度也密切关联。就目前如火如荼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的利率定价也缺乏精准,因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在国内才刚刚起步。

3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3.1 配套机制的建立有待完善 从本质上说,新产品开发具有广泛来源的知识积累过程,是从不同渠道积累知识并付诸实施的过程。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和创新理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的相关配套机制上也存在一定得差距,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企业日渐注重外部信息和内部管理的交流和联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产品创新方面的核心人才。目前国内银行业在面临产品经理短缺的困境时,银行的产品创新需要一支高级的经理队伍和专家队伍来支撑,这只队伍要创新欲望强、精通产品、熟悉营销、综合组织高、业务能力强,银行通常采取客户经理身兼数职的方法,通常做出的选择是偏重于传统的银行业务,而经理精力和能力有限,在难以同时兼顾营销与管理的情况下,最终导致银行的产品创新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业务发展要求。第二,产品开发组织不健全,协调性差。在可行性调研中,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缺少必要的量化分析,很少成立专门的产品开发小组进行管理,多数产品开发项目由业务部门牵头负责。难以支持后续管理工作,对开发项目投产后的跟踪、评估或考核,没有具体规程可循,部门间协调成本高,部门分工负责制造成项目牵头人对小组的资源分配权难以行使。

3.2 营销与产品研发缺少互动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模式大多处在线性模式和互动模式之间,产品开发的互动模式不同于线性模式,在互动模式下,创新并没有明显的起点,它强调:新产品开发是源于科学、技术和市场的相互作用,整个过程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传输知识的沟通渠道的集合。一些银行对产品创新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国内银行在产品管理实践中,对客户信息缺乏必要的整合,产品开发和改进往往从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营销与产品研发的互动不足,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具有前瞻性、整体性和吸引力的新产品,不能导致产品设计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这些问题都导致营销与产品研发缺少互动的问题。

3.3 产品创新的整合性不强 产品创新缺乏整体规划。各业务部门很难摆脱部门利益的局限,缺少独立的部门负责产品战略的制定和产品研发的整体规划,产品创新职能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缺乏组织化、系统化管理,批次之间相对独立、分割地开展产品创新工作。这种分散管理的局面一方面,整体规划的缺失使得管理者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了银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又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难以形成统一的竞争优势,造成各业务线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不强。

4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产品创新是一个强调跨部门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过程。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现代企业(银行属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模式下,要求从营销前台带回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开始,商业银行实施金融产品创新客观上,对产品进行后续跟踪的一个循环过程,到整合需求、研发、验收测试,再到营销前台。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针对上述的现存问题,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挖掘客户终身价值,积极开展交叉销售 充分利用交叉销售的优势,积极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就商业银行而言,为了完善金融产品的创新机制,有效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变,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同时,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4.2 重构整合营销框架 营销部门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是银行直接面对客户、接触市场的窗口、整合营销的试试效果,,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产品营销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成为国际一流金融服务企业的必经之路,也是银行产品创新流程的关键环节。

4.3 完善产品创新管理体制 选择适合的产品创新管理体制,混合偏集中的产品创新模式可能是近期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管理水平、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需要;建立产品创新分级授权制度,确保产品创新的效率,在保证风险控制前提下,应对产品创新实行分级授权管理,为缩短产品创新链条,提高产品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凤军,梅宁.银行竞争与营销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苏懿.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银行和担保业合作模式探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7(3).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路径依赖;制度短缺

引  言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诞生的,担负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探索银行商业化改革道路的双重使命。自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以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20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达12家,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24万亿元、4.46万亿元和3.23万亿元。但由于制度安排与企业文化塑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制度缺失、路径依赖、理念滞后等问题,本文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探讨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的完善与健全问题。

一、理论回顾

根据早期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人们将制度划分成正式、非正式两种。广义的制度既包括了正式制度,也包括了非正式制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式制度,也称正式约束,是指这样一些行为规范,它们以某种明确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并且由行为人所在的组织进行监督和用强制力保证实施。由于在动态意义上说,某一时点的正式制度都是作为制度变迁的结果而存在的。因此按照正式制度形成途径的不同,我们把正式制度分成两类:一类是适应非正式制度的要求出现,后经过制度制定者确认的正式制度,称之为“诱致性变迁型”的正式制度;另一类是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来的行为规则,称之为“强制性变迁型”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称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价值道德规范、风俗文化习惯、意识形态等。

从名义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性企业,表现在其提供的产品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是虚拟的价值符号,其背后提供实质支撑的是信用,而非一般产品所凝结的产品质量。但从实质上看,作为经营性企业组织,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没有差异,都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本问题,以实现摩擦系数最小化、目标一致性和效益最大化。其关键在于通过制度的层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边界的界定,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预期。因此,与一般企业一样,制度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核心竞争力 公司治理

我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已经9年,依照最初的承诺,我国金融业已实现完全对外开放,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随着股份制银行的建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银行抵抗不住2008年的金融海啸,纷纷倒闭,这为国有银行敲响警钟,我国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本意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别人进行争斗,后衍生为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力图胜过其他市场主体的行为和过程。竞争力是市场主体在竞争过程中显示的能力,竞争力有强有弱,但是要真正准确的测量出竞争力的大小是比较难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能力的表现形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本身也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存在着多种方法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本文采用由《银行家》杂志主办的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采用的方法评价我国国有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即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一、公司治理

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清晰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对银行经营者的有效约束能力,提供必要的激励机制来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解决基本构架、基本制度等的实际传导与运作等问题。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纷纷成功上市,公司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契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童研究所所长夏斌在《2007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上指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未来几年内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要大力推进公司治理。虽然前几年的银行改革已经大大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竞争力,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公司治理方面。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是国有独资,这样的产权结构为其提供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管理体制进行规范、彻底的改造,将条件成熟的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银行,最终将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二、人力资源

员工队伍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面对素质优良、能够适应银行业务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银行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制度,能留得住引进的优秀人才。银行的内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在知识经济如此盛行的当下,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更是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且在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人员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与股份制银行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面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所存在的人力资源的问题,相应的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创造科学合理的文化环境,吸引优秀的金融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良好的薪酬分配体系,加强激励政策;三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结构,在减员的基础上继续增效。

三、发展战略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加强制度创新,创建属于自己的银行品牌。品牌是无形资产,从某些意义来说,经营好一个优质品牌比经营好有形资产要更为重要。但在我国的所有商业银行中,业务经营比品牌经营占有更大的比重,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都局限于传统银行业务,如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现金出纳等,而在技术性较强的新型业务中却很少问津。

因此,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创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及品牌。

四、产品和服务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产品同质性很强,没有自己本身的特色,体现不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这种同质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金融产品的跟风现象很严重,各大银行的金融产品都极其类似,几乎没有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

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让自己的金融产品与众不同,能够在国内的银行业甚至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这样可以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五、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占总资产比重较高,银行业务收入的85%-90% (张林,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金融博览,2010),可以看出,我国银行的大部分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虽然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但对风险的管理仍然存在着缺陷。

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的巨大风险,我国银监会在2010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优化信贷结构,要从提高信贷质量,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起。(金融博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信用评级机制,提高贷款质量;完善银行治理机构,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促进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采用不同的信贷政策,降低风险。

根据《银行家》杂志主办的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即根据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对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表1列出了2005年至2008年的我国17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极其排名。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本上处于优势地位,且其核心竞争力都处于上升状态,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连续两年占据第一名。

参考文献:

[1]刘佳敏: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J],财经界2010(5)

[2]王伟: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实证比较[J],当代经济,2006(7)

[3]熊安政: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田,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