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例6篇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1

一、智慧景区的概念

智慧景区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使景区实现智能化管理,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从而有效利用景区资源,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景区的本质是应用信息技术来满足游客需求、丰富游客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实现景区资源的智能化、有效化利用,从而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增强旅游景区的综合实力。

智慧景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服务等各个方面,将传统旅游变成可视化旅游,游客在家里、旅程中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旅游目的地情况,可以实时得到最新的旅游资讯,便捷地优化旅游线路。简单地说,就是实现游客与网络的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步入触摸时代。

二、镇江市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设智慧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镇江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早在2010年3月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之一“感动芯”就是在镇江市研发成功,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应用。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在镇江设立“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动镇江市智慧景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构建智慧旅游的网络体系

镇江市建成了“一个数据库,一个实体平台,一个虚拟平台”,在数据库建设中,市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了“云神工程”,在建立镇江市基础数据库的前提下,又开展了智慧旅游的数据平台建设,已经完成旅游要素基础信息、图文信息、视频音频信息的收集整理近十万条,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支撑;在实体平台建设方面,镇江市加快项目建设,包括大屏的海报机、实时监控系统等,实现了实时掌握每个景区的客流量,并在数据大屏幕的基础上,建成了调度中心和咨询中心;在虚拟平台建设方面,建成了镇江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开发了镇江智慧旅游官方微信平台,实时更新的平台可实现微旅游、微服务。

2、制定智慧旅游行动方案

镇江市全力实施智慧景区先行先试项目建设,自2010起逐步推出智能触摸屏、APP“镇江E游”终端、旅游客情实时统计分析系统、三维景区导览、智慧旅游门户网站等20多个先行项目,游客轻点鼠标即可实现网上遨游,畅游镇江。“畅游镇江”呼叫中心还可适时向来镇游客推送本市的旅游资讯及旅游攻略,提供网络订票等“一网式”旅游在线服务并在主要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社区服务中心开通“镇江旅游资讯海报机”,实现“一站到家门”的旅游定制“菜单式”服务。

3、创建景区智慧服务系统

镇江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金山、焦山、北固山为重点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目前大部分景区都创建了内部局域网络并开通了无线上网功能,设置了为游客服务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智能监控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LED信息系统等,用于景区内部管理和对外提供服务。部分景区还在旅游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用于宣传景区形象、推介旅游线路、旅游景点、销售旅游产品和提供网上预订服务等等。

镇江市智慧景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游客的智慧游览、景区的智慧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智慧景区建设任重道远,目前仍面临以下困境:1、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专业人才和资金需求就越大,然而智慧景区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大部分景区难以持续投入。智慧景区建设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我市大部分景区缺乏这类人才,这无疑会阻碍景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2、系统间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景区的智慧化建设呈现出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运行模式,系统集合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各景区信息系统很难融合统一。3、智慧景区系统不够完善。面对迅猛发展的散客旅游时代,镇江智慧景区系统表现还不够从容,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散客激增的情况下,智慧景区系统未能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疏导,导致景区主入口和停车场周围出现交通拥堵、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现象。4、信息更新和回复不及时。由于人员和资金的缺乏,导致网络信息更新不够及时,游客互动板块未能做到有问题立即回复,不能及时为游客解决问题,阻碍了景区和游客的实时互动。

三、完善智慧景区建设,让旅游步入触摸时代

建设智慧景区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镇江智慧景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系统建设等方面还需不断加强和完善: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智慧景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支撑,政府首先要提高认识,研究确立合理的投入机制,明确投资主体,整合多方力量,确保建设投入,政府和景区加大投入的同时,鼓励和科学组织民间资本参与智慧景区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智慧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智慧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才引进和员工培养,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智慧旅游服务。

2、明确智慧景区建设标准

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上。建设智慧景区应当在景区数字管理系统建设基础上,从通讯网络、监控系统、电子门禁、门户网络、互动体验等方面对景区建设进行规范化要求,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同时引入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对智慧景区的智慧化程度进行合理评判,从而推进智慧景区建设进程。

3、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终端已经从计算机转移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发达的通信网络使得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智慧景区应从打造完善的信息系统入手,向游客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信息,通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智慧的旅游体验。例如,在景区内提供免费WIFI,设置功能各异的二维码等,为游客提供网络票务、信息查询、实时互动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满足游客互动体验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贵州;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模式,主要是以市场为需求,以游客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满足游客的游前、游中、游后的个性化需求。若想提高旅游信息化的水平,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打造智慧旅游是必然趋势。在2016年3月5日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推动创业创新,拓宽融合领域。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新的消费热点没有培养起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仍实现了较大的飞跃。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报告表示,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同比增长9.9%;国内旅游收入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 %,对GDP综合贡献达10.1%。从这样的增速来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如何进行突破,为游客制定个性化旅游规划已成为各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贵州省有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然而贵州省又是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突破限制实现“后来居上”是个较大的难题。因此贵州省应该适应和配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智慧旅游为创新的发展模式,为加速地区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提供强大有力的持续支撑。 

二、贵州省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智慧旅游的根本在于旅游业本身特别是旅游者,由于旅游者行为模式和需求变化而引发的新技术应用是智慧旅游的原动力,同时最新技术应用也引导旅游者行为模式和需求变化,二者相辅相成,使智慧旅游变成了一种“现实”,智慧旅游所带来的其他层面问题都是围绕旅游者需求和行为变化而产生的。 

贵州省处于我国西南部,靠近四川、云南两个旅游大省,东接湘西凤凰、南有桂林阳朔等旅游胜地。处于各旅游胜地中间的贵州省古称“夜郎”,不但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而且旅游资源富集。然而,这样丰富的旅游资源,却似乎被人们所遗忘。在标准排名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中仅遵义入选,排名第35。在《互联网周刊》的2015年中国智慧旅游景区排行榜前100名中,贵州省仅有黄果树瀑布景区上榜并排名第35名。2015年的中国旅游城市总收入排行榜中,贵州省也仅以贵阳、遵义取得两席之位。对比周边的旅游大省云南、四川等,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依然较落后。因此,贵州省急需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加快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旅游信息化产业。引入基于“互联网+”旅游模式,为旅游产业提供一种新型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各类信息的处理、整合,避免了旅游资源的浪费。从而,发展“互联网+”智慧旅游十分有必要。 

发展智慧旅游应该具备的条件有: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客源市场广阔,游客数量大;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成熟和完善;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等等。就贵州省而言,被誉为天然“大公园”的贵州因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拥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贵阳至新晃段正式开通运营,贵州铁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乘车时间大大缩短,入黔的游客必将大幅增加,贵州致力于构建的“快进慢游”旅游产品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此外,贵州省是全国旅游大数据示范省、大数据发展的前沿地带,已经具备了旅游大数据示范性应用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将大数据植入旅游产业,正是一种“强强联合”。从政策完善的角度来看,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稳步推进国发2号文件,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之际,贵州省可以通过调整旅游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大力发展智慧旅游,避免景区重复建设,增加旅游供给量,提高旅游供给的质量,更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综上来看,贵州省发展智慧旅游所需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发展前景广阔。 

三、贵州省发展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贵州省积极打造智慧旅游云工程、搭建“云上贵州·智慧旅游云”平台以及与贵州移动合作建设多系统智慧旅游平台如“多彩贵州-云上旅游”APP,还有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贵州智慧旅游建设及O2O一体化服务的“快行漫游”贵州黄果树智慧旅游公司等都显示出贵州省在稳步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不根据自身情况做任何规划设计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信息更新维护动力不足,难以同游客实时互动;在线网络缺乏电子商务功能,例如贵州省很多A级以上景区都已建立网站,但很少提供预订功能。此外还存在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机制等问题。 

本文为了进一步挖掘贵州省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梵净山景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与统计。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贵州最美旅游胜地、贵州第一名山,目前在大力打造“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且通过旅发大会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在全省打造智慧旅游的进程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1.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认知度低 

调查显示,仅有7.3%的被调查者比较了解智慧旅游的概念和体验模式,有66.4%的人表示仅了解一些智慧旅游方面的信息,但仅是通过“智慧旅游”的字面意思进行了推测,并不了解它的实质问题和相关发展。智慧旅游还是一个全新命题,人们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主要是因为我省对智慧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如未能传播宣传片、发放宣传册等;未有效利用广告宣传比如利用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牌、车站屏幕滚动广告和高速高铁的宣传栏等进行大力宣传;以及未真正建立起智慧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推广到大众,未能倡导“大众化”的智慧旅游等等导致了信息传达不到位,大众认知度低,真正体验并享受智慧旅游的游客较少,受众面窄。 

2.智慧旅游服务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完善  

调查显示,认为建设贵州省智慧旅游景区需要改进的方面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吃住行一体化便捷旅游,其比例分别为34.95%、23.18%和19.03%。除此之外,86.85%的被调查者认为智慧旅游应包括的内容是建立景区官方网站并提供旅游攻略、规划旅游路线。有83.74%的人认为应该完善门票、餐饮、住宿、酒店、景区内交通车等网上预订,并实现一卡消费的智慧化服务。有52.61%的人认为应该具备智能语音导游服务等。有比较了解智慧旅游的游客认为,目前能接触到的智慧旅游平台(包括手机APP、旅游官方网站等)虽然形式多样化但实际存在信息不统一、不完全、更新慢等现象,以及官方网站难以同游客实时互动等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行程的安排。这是因为目前贵州省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构建呼叫中心和建设游客智慧服务中心等方面资金、技术投入不足,信息更新和维护不及时,从而出现景区服务效率低下以及未形成真正方便游客的一体化便捷旅游等问题。  

在购票方式的选择中,约62.28%的游客都是在景区购票处直接购买,通过景点网站及手机APP购票的游客分别占11.07%和31.83%,其他游客则是通过旅行社或其他方式购票。网络预订既能确保有门票,还能取得一定的折扣,减少了很多手续,为游客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减轻了景区的工作量,但从数据来看游客并未习惯通过网络预订来智慧化自己的旅行,这说明智慧旅游平台的网络营销方面还有待加强,景区的智慧旅游基本服务还不够完善。此外,还有很多游客反映贵州很多旅游景点所在的山区,手机信号都难以全面覆盖,就更加难以享受景区WiFi全覆盖带来的便利。同时,还存在旅游产品单一和旅游专线串联度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未根据省情做规划或规划不够具体,大都处于朦胧模糊状态,抓得也不实,缺乏得力的措施保障,导致配套设施的建设相比其他旅游大省落后很多,这些问题都给贵州省下一步如何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 

3.各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合作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不同的主体、主体内部之间行之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共同推动。而目前旅游局、直接服务提供者(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商、旅行社、企业和游客之间,都存在着沟通难,配合少的这么一个问题。就管理部门而言,存在职责不清,工作无规范,缺乏合作意识等问题,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再加上贵州省旅游资源比较分散,隶属关系复杂,管理权限交叉,从而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部门内部难以协调统一,严重地影响了景区的统一管理和开发建设。就企业而言,存在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缺乏龙头企业、与政府合作不紧密等等问题。就游客而言,经访问调查,80%以上的游客认为旅行社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且可信度不高,旅游景区的官方信息又太少,并且不知道如何联系景区工作人员询问有关事项、提出改善建议等等。这表明了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主体进行联络沟通,影响了贵州省发展智慧旅游的总体进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四、贵州省发展智慧旅游的对策建议 

1.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贵州目前在打造智慧旅游云工程、搭建“云上贵州·智慧旅游云”平台、与贵州移动合作建设多系统平台以及企业参与等方面已经投入较多并取得一定进展。因此,下一步应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首先应该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确立标准,利用云存储技术建立省级旅游数据中心,为逐步实现智慧旅游云夯实基础,使分步上线应用与平台进行无缝对接,避免以后重复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后应该完善以下3个部分的建设: 

(1)智慧旅游前端应用体系:在酒店预定服务、电子票务、景区信息、政务服务、旅游智慧引导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设专门的部门,根据当地景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参考模式以进行标准化建设,出台相关法规制度,让智慧旅游的建设有策可依。另外,还可以推广贵州旅游一卡通,建设一卡通信息服务平台和配套网站、售后服务中心,打造一卡实现全省旅游的消费模式,利用银行自助服务终端,手机短信服务、电话咨询系统等等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2)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实现景点无线网络全覆盖,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客流分析,环境监测,车辆信息汇集;合理进行路径规划,资源调度等等。 

(3)智慧旅游后端支撑体系:建立基础服务系统如呼叫中心,数据挖掘与决策平台,智能信息服务、通信服务等。建立旅游信息资源库如游客资源数据库,GIS数据库等。 

2.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产业政策,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对旅游业进行倾斜、引导和扶持。发展智慧旅游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不能依赖于某一部门的努力,政府各部门,如旅游部门、财政部门、发改部门、民族宗教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党委宣传部门等部门首先应弄清自己的职责,制定岗位职责表,明确跨部门合作责任,建立管理主体内部的沟通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加快旅游科技和旅游服务手段的研发,提高旅游竞争力,促进贵州省智慧旅游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网络智能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供官方、可靠、及时的旅游信息,给人们提供方便,解决企业和游客之间沟通难的问题。只有各管理部门协调统一,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方针,其他主体才能有规则可循,实现更频繁更有效的沟通合作。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智慧旅游知名度 

如今全国各省都早已开始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利用APP、官方网站等进行宣传已经很普遍,缺乏新意。因此贵州省应该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例如现在贵州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旅游人数明显增多,因而可以通过在高铁上播放有关智慧旅游的宣传片,投放宣传册等方式让人们逐渐熟悉这个模式。还可以通过网络宣传,利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传播智慧旅游的理念、作用。建立“贵州省智慧旅游”微信公众号,成立微博,每日定时推送景区介绍、智慧旅游发展情况,并建成旅游消费打折商务平台,不仅可以宣传景区,提高知名度,还可以促进“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此外,还应该培训景区管理人员及景区导游人员,用智慧的思维、网络信息化的方式引导游客,并大力宣传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同时,加快旅游商品的开发,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商品,并与电商相结合,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互联网+”旅游,提升贵州省智慧旅游的形象,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3

关键词:智慧旅游;县域旅游;五位一体;栾川模式;旅游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5-0149-03

景区经营权管理实践、县域旅游模式以及智慧旅游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重点。对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比较多,如阎友兵研究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景区经营权转让年限制度安排;郭淳凡研究了景区经营权转让下旅游资源开发激励约束契约设计。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2010年以前,与当时经营权管理的实践主要是转让相一致。而针对2010年后出现的景区回购潮,却没有相关正式研究论文出现。对县域旅游模式的研究也比较多,重要的如钟睿研究了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莫艳恺研究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但这些研究大多数以总结模式或者对模式进行比较,没有研究县域旅游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产生新的模式。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将智慧旅游作为方法和基础来开展其他研究,如刘俊梅研究了基于智慧旅游的新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李萌研究了基于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目前尚缺乏将县域旅游模式与智慧旅游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景区经营权管理实践的新发展,对栾川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演变进行了理论探讨,总结推出了一种新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即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本文的研究将对我国景区回购的实践、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和县域智慧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县域旅游模式的发展

(一)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理论演变

在县域旅游的发展上,河南省栾川县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由此总结出来的县域旅游发展理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05年,栾川模式和宁波经验、焦作现象并称中国发展旅游的“三大模式”。在此基础上,2012年栾川县又正式提出打造“全景栾川”的理念。目前,借势“美丽中国”、“美丽中原”,栾川启动了“全景栾川”升级创新实践,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县域旅游发展理论与“全景栾川”理念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本文将这种模式称为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该模式将使“栾川模式”继续引领我国第四代旅游、第三代县域经济发展,为我国县域旅游二次创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

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全景栾川”理念的深化,是栾川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是景区经营权的回购,基础是智慧旅游体系,核心内容是“五位一体”管理、“全域”发展和“五位一体”融资、全域智慧旅游。“五位一体”管理是指通过“五个统一”实现打造一个品牌的目标。“全域”发展是指“全县域、全部门、全要素、全产业、全过程”的全面统筹、全面发展。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重点围绕“资源整合”、“区域旅游品牌打造”两大核心任务,通过县域对部门、产业、过程、要素的统筹以及“五位”的一体化运作,使县域旅游实现从县域发展模式到县域生活方式的转变。

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对栾川模式和“全景栾川”的继承和发扬,与栾川模式和“全景栾川”一脉相承,是适合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县域旅游新模式。

二、模式的基础――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

(一)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

智慧旅游建设体系是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基础。智慧旅游助力栾川县域旅游的发展,助力栾川“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实践和成功。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基础是县域旅游云平台,核心建设内容为“一个网络、四个平台、四个旅游云应用和八个智慧旅游业态”。

(二)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基础――县域旅游云平台

县域旅游云平台是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基础。完整和理想的旅游云平台包括各个旅游相关行业、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各个地区旅游业和各时段旅游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是一个多维的云旅游体系。这样一个多维云旅游体系是理想状态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搭建旅游云平台必须引入产业组织领域中的模块化理论。我们可以先搭建行业旅游云模块,如搭建酒店旅游云模块、旅行社旅游云模块、景区旅游云模块、交通旅游云模块等。这些旅游云模块具有独立性,可以独立设计、独立运行和不断地创新。下级旅游云系统通过重构有机整合到上级旅游云系统中,提供可动态调配和平滑扩展的计算、存储、通信能力来支撑旅游云服务,最终实现分旅游云到旅游云。

县域智慧旅游云平台基础信息包括景区的卫星定位、名称、简介、停车场、附近加油站、旅游内容、门票、交通、附近的金融网点等近百项,涵盖旅游过程的方方面面。建立常态化的信息采集、审核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与公安、国土、交通、气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对游客的信息服务质量。

(三)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核心内容

1.一个网络,即智慧网络建设

通过城市无线宽带网、有线宽带网和物联网的建设,为游客打造一座无缝全覆盖的“网络城”。推进城市公共区域、游客集散场所、交通枢纽等区域的无线WIFI网络建设;3A级以上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主要观赏点无线网络覆盖;星级酒店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旅游商品企业、餐饮企业无线网络覆盖。

2.四个平台

一是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包括智慧旅游资讯、景区导航、景点导览、投诉救助、入境关怀、订购酒店等在内的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体系。二是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包含基于网络和云数据分析的行业管理、行业统计、质量监控、旅游投诉等系统。建立并在全县旅游行业、旅游管理部门推广使用智慧旅游信息指挥系统、旅游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旅游统计预报预测系统、旅游诚信系统、旅游团队监管系统、旅游导游调度系统、旅游从业人员网络培训系统、旅游电子政务系统等子系统,逐步实现全行业智能精准高效管理目标。三是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知名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竞争激烈,触角和攻防重点已经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最终县域旅游将成为知名旅游电商角逐的主要舞台。县域智慧旅游要以打造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为目标,促进信息整合、资源整合,整合县域旅游产品与携程、途牛、驴妈妈、腾讯旅游等旅游电商合作,建立县域旅游网上专区,建立包含面向游客的网络预订、商品交易、金融支付等系统,面向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外包、商务洽谈、项目招标等系统,重点打造土特产品和乡村游品牌。四是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平台。建立包含基于游客查询痕迹分析的目的地智能旅游推荐、基于游客指令分析的目的地智能旅游设计和“一站式”城市旅游综合推介的系统。

3.四个旅游云应用

一是智慧旅游入境关怀系统。通过政府协调,积极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协商,力争实现入境关怀旅游欢迎短信发送常态化,为广大游客提供直观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二是旅游指南手机APP。开发基于旅游云平台的县域旅游指南手机APP,完善提升各项功能,增加景区视频接入、移动支付、客流信息查看、导览、语音讲解等功能,丰富服务信息,为旅游企业形象展示、宣传、销售、电子商务等提供移动平台。三是景区动态客流监测项目。在县域3A级以上景区布设客流监测摄像头,实现对主要景区接待游客的精准流量统计。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为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客流引导、精准营销和旅游秩序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四是导游助手。导游助手是一种集旅行社办公应用和手机客户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旅行社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导游管理,而导游也可以通过系统轻松带团。同时,电子地图、目的地旅游资讯、航班时刻以及实时天气查询等都能帮助导游做好工作。

4.八个智慧旅游业态

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游餐饮、智慧旅游购物、智慧乡村旅游、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娱乐八个智慧旅游业态觳,在旅游景区重点推进无线WIFI网络覆盖、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停车场、智能门禁、自助导览、电子商务等系统建设;酒店重点推进以客房多媒体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酒店建设;旅行社重点推广团队电子行程单、导游助手、电子商务系统。

三、模式的实现途径――景区回购

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在实践中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景区经营权流转,二是景区经营权的回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景区经营权流转的探索。景区经营权流转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景区的开发。景区经营权流转从根本上解决了旅游开发的资金问题。但景区私营化的弊端很多,而大旅游、一体化经营、统一营销、打造县域大旅游品牌成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于是从2008年开始,许多地方出现了旅游景区政府回购潮。栾川县景区回购步骤如下。

(一)确定景区回购范围

前期开展旅游资源调查、景区发展经营状况调查,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确定资源整合、景区回购范围。经过调研确定先期回购4个景区,分别是鸡冠洞景区、老君山景区、养子沟景区、伏牛山滑雪场。这4个景区可以形成景观类型完整、旅游产品体系健全的“山-洞-沟-休闲度假”的大旅游格局。

(二)成立景区回购机构

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北伏牛山――大栾川旅游资源整合、景区回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注册登记组、整合洽谈组、接收运营组、督查督办组,具体负责资源整合各项工作任务。

(三)景区资产评估审计

在资源整合、景区回购指挥部的组织和领导下,由旅游、财政、审计、文物、高校、景区所在乡镇等单位组成评估组进驻景区,对旅游资源、景区前期投入、景区品牌价值等开展评估工作。经过对栾川各景区资产评估的适宜性分析,发现折现现金流量法是适合其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

(四)资产重构

由栾川县政府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栾川旅游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4个景区以景区资产和品牌入股总公司。其资产总额为25亿元,拥有4个景区的完全股权。公司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栾川县政府拥有鸡冠洞景区100%股份,占总公司股份的28%。栾川县政府再投入现金5.75亿元,购买总公司23%的股权,占总公司资产的51%,总资产为12.75亿元。栾川沪七矿业公司、养子沟旅游公司和栾川龙沟钼矿公司将得到5.75亿元的股份出售资金,分别占总公司21.78%,9.53%和17.69%的股权。

栾川县政府占总公司股份的51%,现金投入5.75亿元。对总公司有绝对控股权,融资最少,能发挥相关企业、景区原管理机构的主观能动性和经营积极性。

(五)景区接管

回购完成后,开展景区接管工作。景区交接时,可以暂时保留各景区原来的管理团队及营销团队,有利于市场顺利过渡。景区交接后要招贤纳聘,依托专业化人才,依照市场规律进行管理、运作。

四、模式的核心内容

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五位一体”管理、“全域”和“五位一体”融资模式、全域智慧旅游。

(一)“五位一体”管理

“五位一体”管理是指通过“五个统一”实现打造一个品牌的目标。“五个统一”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营销”。

(二)“全域”发展

“全域”发展是指“全县域、全部门、全要素、全产业、全过程”的全面统筹、全面发展。全县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从栾川发展模式到栾川生活方式,实现栾川旅游的升级换代:从纯旅游发展的“栾川模式”到一种生活方式“乐活栾川”。

(三)“五位一体”融资模式

栾川县政府可以采用“五位一体”模式进行融资。“五位一体”融资模式的内容是旅游局整合各类政策性资金,进行贴息和补助;栾川县政府出台减免税费、补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优惠政策和“一站式”便捷服务,金融机构为项目开发提供贷款资金,担保公司对项目贷款提供担保,业主对项目进行具体开发。栾川县政府先期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栾川旅游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4个景区以景区资产和品牌入股总公司。栾川县政府通过“五位一体”模式融资5.75亿元,补偿其他景区股权。栾川县政府占总公司股份的51%,对总公司有绝对控股权。

(四)全域智慧旅游

全域智慧旅游指全县域智慧旅游硬件建设,营造智慧旅游环境;全领域、全业态打造智慧旅游典范,融汇旅游要素,智慧旅游运营;全社会参与智慧旅游发展,形成智慧旅游发展氛围;全民共享智慧旅游成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对原有县域旅游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产生新的模式。本文首次将县域旅游模式与智慧旅游相结合进行研究,指出智慧旅游建设体系是县域旅游新模式的基础,同时对经营权的回购进行了探讨,对我国县域旅游的发展,对县域智慧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4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慧地球”是为了实现主体间互动的高效性,推动全世界的智能化发展,以便为人类社会带来更理想的发展契机;“智慧城市”是通过多网融合,物、人间的互联、互通、互感,实现数据的高效组合,提高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智慧地球”发展的基础,而“智慧旅游”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谓“智慧旅游”,指的是在旅游体验、行业发展及管理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处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数据挖掘等技术,深入发掘和优化整合旅游资源的新型旅游形态。智慧旅游的核心即借助云计算技术,基于云架构,将庞大的旅游资源信息加以整合,采用云服务方式为管理人员、游客、涉旅企业、开发商等提供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功能。就“智慧旅游”系统而言,其包括“一心”、“两端”、“三网”,其中“一心”指的是云计算的中心,即旅游信息数据库;“两端”指的是旅游信息服务端、客户使用端;“三网”指的是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网。

2智慧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2.1智慧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依据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结果显示,发展智慧旅游,对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拉动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理论与实践依据如下。

2.1.1智慧旅游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

作为一个创造型产业———旅游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智慧旅游正是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形成的一种创新型旅游形式,因而已经成为推动旅游行业及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成为该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点之一。智慧旅游的推进,加快了传统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了创新型旅游系统,其本质即创新。与此同时,智慧旅游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强了区域旅游行业的创新与实践,因此,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魏小安等曾经提出:“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经营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2.1.2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智慧旅游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科学地配置智力资源,加快智力产品的生产、分配与消费,以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催生了不依赖自然资源的新兴产业的出现,在当前旅游行业,信息及知识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旅游行业是智力型产业,因此,智慧旅游的出现,为旅游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把智慧旅游作为支撑体系,打造更好的旅游产业平台,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经济,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智慧旅游的重要战略使命。

2.1.3以智慧旅游驱动生产力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

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提出:“现代化本质,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在信息时代下,全球已经掀起了一场智能化、可持续化科技及产业革命,这场革命如今已经蔓延到了旅游行业,推动了旅游主体的发展与壮大,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改善了旅游业环境,促使旅游产业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智慧旅游驱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着力点。传统经济发展有赖于资源驱动,导致物质财富出现相对过剩、资源危机等情况,迫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此,智慧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经济运行与发展关键的内生变量。

2.2智慧旅游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智慧旅游的运营面向社会各主体,如旅游部门、涉旅企业,游客、周边居民等,而智慧旅游建设也涉及到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等。借助于信息技术,智慧旅游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为大众提供了智能化服务,而智慧旅游建设所涉及的各体系,如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改善城市形象;信息资源体系有助于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为广大游客及附近居民带来便利与效益,帮助涉旅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不仅如此,智慧旅游还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一方面,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智慧旅游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2012-2014年旅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智慧旅游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超过46%,所产生市场价值高达900亿,而在2014年,智慧旅游所带来的市场总价值高达1450亿。智慧旅游建设,极大地激励了政府、涉旅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并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便利、智能化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整体收入,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智慧旅游产业的关联性与带动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当地市场空间,为景区、酒店、旅游企业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带来了更多市场及商机,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智慧旅游的运营,实现了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由于智慧旅游建设需要技术、设施,产品、设备的生产、建设,因而涉及到制造业的参与与融合,逐步构建起了智慧制造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智慧旅游所提供的现代化技术,为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制造业新型发展模式的形成。智慧旅游系统中充分渗透了各种经济价值,虽然智慧旅游建设耗资巨大,但投入运营之后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2012-2013年旅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创造了1.709万亿元效益,同比增长30%;截至2013年中旬,我国在线预订酒店、旅游行程、机票、火车票等用户量高达1.33亿,占所有网民量的1/5。总而言之,智慧旅游运营有效改善了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优化,加快了区域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3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3.1加快构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一是加快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包括旅游资源及信息的云存储及云交换中心,为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推动旅游信息采集、存储、的规范化,满足智慧旅游的要求。就旅游资源及信息云存储中心而言,重点结合旅游资源、市场、游客的需求,以及气象、交通相关信息,构建资源数据库,对旅游资源及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就云交换中心而言,重点对接当地城市平台,借助于信息平台同有关部门交换所需数据,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作的联动性,便于有关企业同步更新数据,更好地服务游客,实现在线营销。二是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信息传播媒介及渠道,向广大游客提供更为全面、综合的旅游咨询信息及服务。同时,打造相应的营销平台,统一对地区旅游品牌加以推广,对旅游产品进行销售。借助于在线营销途径,有助于提高对于旅游舆情及游客需求的分析能力,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延伸营销渠道,积极开拓中小涉旅企业,以拓宽分销渠道,与此同时,借助于数据仓库技术,深入挖掘游客信息及需求,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3.2深化多方合作,共建智慧旅游

一是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在地区政府的引导下及当地市场的驱动下,结合企业与社会投入,构建与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就政府而言,应大力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出台全面、系统的优惠政策,并设立相应的投资基金,以更好地吸引企业投资,建立多元化融资服务系统。并注重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融资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以便为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加快完善创业孵化机制。为培育地区智慧旅游高新企业,增强地区智慧旅游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必须加快完善创业孵化、培育体系。通过孵化加速产业发展及规模化生产,积极探索与当地旅游情况相适合的发展模式,协助涉旅企业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培训,提高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及市场开拓能力,提高旅游服务功能。

3.3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智慧景区

注重智慧景区的宣传与推广,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全新的信息服务形式及服务手段,推动景区服务范围逐步横向延伸。同时,深入挖掘服务资源,给予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在推送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智慧景区健康、稳定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当地资源环境的监测,构建统一、标准的信息化服务设施,确保资源、环境等各方面信息充分整合,全方位、智能化地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当地智慧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3.4完善智慧旅游体系,推动区域经济产业升级

通过搭建信息平台、深化多方合作、打造品牌智慧景区等一系列动力因素的作用后,地区智慧旅游的发展将日趋成熟,此时,需要完善地区智慧旅游体系,构建全面覆盖技术层、服务层、应用层。技术层为当地智慧旅游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深入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各类问题,摆脱终端设备的约束;服务层是智慧旅游体系的核心,依靠产业链中各要素的共同参与,全面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领域;应用层直接面向游客群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功能应用,真正使其体验到智慧旅游服务的便捷性与全面性。通过推动区域智慧旅游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与信息的综合服务,充分优化和利用地区旅游资源,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增长。

4结语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5

关键词:智慧旅游 智慧景区 旅游产业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们群众满意度更高的要求。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2011年,李洪鹏开始了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初步探索,指出“智慧景区是适应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国际旅游强国的需要”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3年10月,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上提出了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为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展现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旅游。九寨沟于2010年首次提出了建设智慧景区,于2011年先后成功举办两届智慧景区论坛。智慧泰山基于3D-GIS技术打造出了景区信息集成平台;除此之外,还有黄山景区确立的“智慧黄山发展战略以及颐和园相关管理单位编制的“智慧颐和园”规划。目前,我国大部分4A级景区在经历了数字化后都已投入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目前,河南省景区都正在向智慧旅游方向转型和发展,依托先进的现代科技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智慧旅游相关概念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智慧景区信息化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最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更全面、及时的感知和精细化管理。“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

(二)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以此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国外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智慧旅游和旅游资源物联网提出并兴起,一方面是旅游信息化已经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旅游行业各个领域的信息采集与存储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积累的信息资源有可能集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泛在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旅游信息的精确采集、旅游信息资源化应用成为可能。

(一)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于2006年就在宾夕法尼亚州Pocono山脉的度假区引入RFID手腕带系统,开始智慧旅游的尝试。韩国首尔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l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该系统是首尔市专为首尔的旅游者提供的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于2012年6月正式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TAGTAGCITY)项目,使布鲁塞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码移动旅游城市。日本在2009年7月推出了“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将成为目标聚集点。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了包括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福州市、大连市、厦门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烟台市、洛阳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武夷山市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目前为止,已有九寨沟、黄山和中山陵在内的24个部级名胜景区实施了数字化景区试点工作。

2013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于10月28日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会议上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在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RFID技术等纷纷介入。这些技术大大提升了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服务能力,使旅游景区信息化成为旅游业中应用信息新技术最多的领域。

三、河南省5A景区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随着智慧旅游的建设,以及新型游览方式对于旅游服务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居于旅游体系重要位置的旅游景区,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向实现景区的智能化转型,以迎合游客的服务需求。受智慧旅游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景区孕育而生。目前我国许多景区已在尝试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方面本文以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个5A级景区为例,对其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通讯网络

在公用电话网建设方面,各景区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分布设置在指定需要地点。且部署有电话报警点,方便游客遭遇突况,以此发出求救。各景区郡已进行无线通讯网建设,游客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移动通信方便,人群密集区域及重点游览区域信号最好,无线路顺畅。各景区都已进行无线网络建设,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及时查询需要的相关信息。但是在景区较偏僻区域,无线信号未覆盖到。

(二)电子门票、电子门禁

2009年9月19日下午,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联合交通银行率先推出了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服务,游客只需通过网上支付就可获得一张彩信形式的二维码景区电子门票,凭借电子门票,在景区售票窗口通过二维码终端系统刷机识别,即可顺利入园游览。清明上河园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开通二维码票务系统的景区。现今,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自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均已推出电子门票业务,给游客带来了更多便利。各景区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电子票的购买也支持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金融支付等方式。但是,通过调查得知,使用电子门票和二维码门票的游客数量为数并不多,有些游客对此也知之甚少,仍以传统的纸质门票为主。

(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

1.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都拥有各自的独立官方网站。这些网站均是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且正常运营。

2.各景区门户网站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旅游论坛,下载服务,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网站浏览语言可供游客自主选择,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日语,韩语为主要,便于游客能方便及时了解到自己所需信息。通过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旅游景区会员制在景区营销中也十分普遍。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中,可注册会员的景区网站有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焦作青天河、中原大佛、河南神农山、安阳殷墟。

3.电子商务与微博微信

通过景区门户网站均可能实现网上预订、电话预定和网上支付、网上交易。安阳殷墟,焦作青天河景区门户网站可以实现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在互联网科技的成熟应用下,现今,微博宣传营销已经成为许多旅游景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扇窗子。微博营销具有以下好处:一、微博营销低成本,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二、提升企业品牌亲和力;三、拉近用户距离,及时获得反馈;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效监控产品和品牌;五、还可以为其他营销手段做辅助。拥有景区官方微信的景区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而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没有各自官方微信。

(四)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

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在其门户网站界面可进入生动的在线虚拟游览,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触摸屏导览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电子导游图上点击各个区域查看详细景点信息,或切换到图例视图查看景区设施分布,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便于游客在旅游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旅游软件

景区APP。正式上线的APP,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含吃、住、行等板块,结合GPS定位和搜索功能为游客提供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收录了旅游景区、特色线路、星级酒店、饭店等信息。游客可以查阅、浏览旅游信息,随时制定旅游行程,使自由行变得更加轻松自由。经网站调查分析,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开发出了属于自己景区的旅游客户端,游客可以在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清明上河园手机客户端,充分感受掌上游园的快乐。

(六)景区综合管理

1.视频监控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各景区视频监控能全面覆盖,但是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有些景区并未做到重点监控。

2.客流监控

实现入口客流计数管理,出口人流计数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对各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发现,通过电话调查,目前,九大景区并未对景区游客数量进行特别控制,也没有设置最佳游客接待量和游客接待人数上限。九大景区中只有青天河景区在官方网站上显示游客接待量,且分为散客和团体预订。

3.景观资源管理

各景区均实现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天气监测结果在各景区官方网站上都有显示。各景区可针对各自情况景区内的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建筑景观、博物馆收藏等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监控、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维护等,从而便于景观建筑文物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面向公众展示。2013年6月,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始进行龙门石窟监测预警体系一期建设,主要针对奉先寺区域文物环境和本体病害实施监测。

4.应急广播

广播覆盖全景区,并且声音清晰。广播由景区控制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控制,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

四、河南省智慧景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各大景区都已开始进行智慧景区试点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在其研究和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智慧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通讯网络未全面覆盖

通过对各景区通讯网络现状分析,发现虽然各景区通讯网络建设齐全,但是在人群稀少区域,无线通讯网和无线宽带网信号薄弱,甚至搜索不到信号。如游客在景区中遇突况或危急情况,将会对游客造成极大危害。这也是景区存在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区域。

(二)电子门票普及率低

河南九大景区虽然都推出电子门票,二维码门票,但是目前仍然以纸质门票为主。在网站进行预订后,许多游客选择到景区后换取纸质门票,往往需要排队等待。而目前各景区也未设置自动售取门票机。相比纸质门票,电子门票更加环保;对于游客而言,将节省更多时间欣赏游览风景名胜区。这样更加符合智慧旅游这一概念。

(三)未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功能

调查发现各景区都开逯有官方微信或微博,但是个别景区如安阳殷墟景区没有开通官方微博。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微博微信建设平台中,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中原大佛这五家景区做的要优于其余四家景区。而对于近两年来兴起且被越来越多人群所使用的微信软件,开通官方微信的景区只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其中只有云台山,龙门石窟,白云山景区的官方微信经过了认证,因此相比之下也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并没有各自官方微信。拥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比没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在网络营销方面具有优势。笔者认为,微信和微博营销是河南省这九大景区电子商务营销的一处不完美的地方,景区应加强官方微博和微信建设。

(四)未建立智能导游系统

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并未构建智能导游系统,笔者认为景区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电话、手机等各种类型的手持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身的天然优势,使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实现旅游行为可标记,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建立智能导游系统可以在人工导游方面为景区节约资金和资源,同时还可以改善游客这个利益主体游程中对景区利益诉求中“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

(五)虚拟体验游的建设不完善

虚拟体验旅游依托先进的技术,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也能为景区搭建了一个更先进的盈利平台。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三家景区,将虚拟体验旅游以一种嵌入式的模块显示在景区网站页面上,使游客能够实现在线虚拟体验旅游;其余景区在其门户网站上只能进行在线视频观看或图片浏览。这些景区对游客虚拟体验游未进行投资建设,因此需要加强。

(六)旅游软件开发欠缺

经过调查发现九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景区独家研发的景区旅游APP,为景区景点增色不少,而智慧旅游的出发点就是做到“以人为本”,在方便旅游者和吸引潜在旅游者方面做得较好。其余八家景区也应尝试推出属于自己景区的特色旅游自助软件,为旅游者的旅程增添更多方便和快乐。

五、河南景区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智慧景区的出现使我国景区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智慧化发展的阶段,这些必然会带来整个旅游景区的全面革新。随着旅游业地位的不断提升、信息化的逐渐普及以及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强烈,游客对景区信息服务的诉求也将大幅提升。智慧景区未来将会在游客个性化服务、景区的有效化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目前对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的研究状况,对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丰富研究视角,增添基于游客角度的研究

移动通讯设备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景区应该把通讯网络的完善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依托先进的技术,不仅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还为游客和潜在游客提供更生动的体验。随着散客和背包式游客的增多,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由的自主式游览。由于智能导游系统更多展示是历史文化,不只是风景,游客可以从中了解景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又为游览过程增添了趣味性。智能导游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地理信息和景点信息的获取,景区如若通过信息化加强了该方面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质量,还可提升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政府指导,寻求企业支持

政府在景区智慧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指导,鼓励和扶持智慧景区相关基础与支撑理论的科学研究;主导智慧景区相关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定;构建智慧景区的评价体系。景区在智慧旅游的很多方面建设的欠缺是因为资金不足问题。因此智慧景区在建设中可以积极地寻求企业的支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景区建设中资金短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必要性范文6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的命题,2013年11月,国家旅游局提出把2014年作为中国智慧旅游年。这一提出把智慧旅游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亮点。随着国内外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建设内容不断完善,重点智慧项目不断丰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优良条件。桂林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智慧旅游势在必行。但目前桂林智慧旅游的发展与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文章主要对桂林智慧旅游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桂林市发展智慧旅游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一、桂林市智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旅游行业涉及部门多且广,导致旅游信息难以收集,资源难以整合,进而制约智慧旅游的发展。桂林市旅游信息资源缺乏整合,难以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从而影响并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部分景区景点过度重视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编制,轻视与行业合作的重要性,缺少与周边地方、景点的交流和合作,不能很好的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态势。如桂林漓江,磨盘山码头和阳朔码头段船只多,秩序乱,游船硬件设施设备欠佳,管理不规范,同类游船企业多但缺乏行业间的整合与合作,导致竞争力大利润不高。

(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网站不健全

目前,桂林旅游资源信息跨地方、跨行业共享还比较困难,而且在各旅游行业形成的大量数据和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导致信息的再次利用率下降,共享性不高,进而阻碍了智慧旅游的发展。桂林旅游信息的渠道也较传统,游客主要通过旅行社、广告、报刊、景区宣传手册等纸质资料获取。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没有统一的网站,内容也比较杂乱,不可靠也没有针对性。一些网站虽然实现了旅游景区景点营销信息的和旅游服务的在线咨询与预订,但是在旅游产品定制、智能化服务、在线付款和安全隐私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在城市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智能水平还较低,普遍性不高,如桂林旅游红豆网,网页信息更新不及时,目前头版还是去年10月的新闻,页面基本上是一些传统线路、交通设施、食宿价格、旅游图片等信息。网站杂乱繁多,导致信息失真,而各种专业、权威信息网站出现“孤岛”的现象,信息没有统一的网站,进而出现游客查找信息困难的现象。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旅游业牵涉面较广,需要桂林市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不仅包括酒店、交通、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设备,同时还有网络覆盖系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安全系统等,以及一些数据库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和旅游服务平台。但目前桂林市旅游设施基础还不完善,会导致一些安全[患的出现,如2015年3月19日在叠彩山发生的岩石崩塌事故,景区不能对人流进行很好的监控,疏导人群,及时旅游安全提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四)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弱

桂林旅游产品品种多样,但随处可见雷同的产品,相对缺乏高端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桂林虽然已经开发了一些如婚姻蜜月一体化旅游的复合型产品,但是“山水观光型”产品仍然占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部分观光型旅游产品存在老化的现象。如漓江部分游船设施老化,解说词呆板,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游船活动也较单一。随着散客时代的不断深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希望获得的旅游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传统的旅游接待方式和旅游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目前桂林一些溶洞开发,线路单一,缺乏特色化,复制性高,游客再次旅游率不高,能根据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定制的能力也弱。桂林旅游网站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面而又立体的预订和支付服务的也少,不能满足游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五)缺乏专业型人才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的事物,缺少开发研究的专业人才。目前,虽然桂林市拥有高等院校11所,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6家、培育基地4家,注册导游10000多人,但专门针对智慧型旅游专业技术的却相当缺乏,桂林旅专等相关院校也没有开展有关智慧旅游的课程,旅行社也没有对现有导游人员进行再教育。桂林目前缺乏智慧型旅游人才,特别是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设计、智慧管理的大师级人才,使得难以满足桂林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发展智慧旅游的需求。

二、桂林市发展智慧旅游的策略及建议

(一)创建服务平台,推进旅游信息基础建设

建设并完善桂林市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手机、电脑、ipad、数字电视、触摸屏等设备,向旅游者提供各种齐全而又立体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并在旅游者自行获取信息和同意的基础上,发展以信息推送为代表的主动式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桂林资讯网、桂林旅游政务网、旅游微信与微博平台、触摸屏等网站与设施的升级。注重提升散客、自助游、自驾游旅游者的信息服务和旅游在线支付的安全性。建设桂林市旅游咨询服务管理系统,让旅游者能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全方位的旅游咨询。如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触摸屏、旅游网站等主动查询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资料,或通过网站在线留言、在线客服咨询,以及广场、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及景区景点周边实体旅游咨询点进行人工咨询等,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建立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完成对旅游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此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

(二)推动桂林智慧旅游应用体系的建设

智慧旅游应用体系主要有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游客应用系统、酒店应用系统、交通应用系统、景区应用系统、多语言应用服务系统和政府部门管理应用系统等。通过这些旅游应用系统的建设开发一款“桂林旅游助手”APP,让来桂林旅游的游客可以通过电脑、ipad、手机、触摸屏等方式了解桂林景点门票、景区旅游资源、交通情况、客流趋势、酒店客房情况、景区安全预警信息、位置导航、美食等信息,国外游客还可以根据多语言应用服务系统选择自己所需的语言服务。同时,应鼓励桂林现代信息技术企业为旅游业创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在桂林的发展,利用智慧旅游的信息手段,加强桂林旅游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通过对应用体系的建设,可以完善桂林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更新的桂林市旅游目的地资料。

(三)加大无线网络覆盖率

智慧旅游的实现和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目前,虽然桂林已经建成9000个免费WIFI点,但信号强度和安全方面有待加强。在未来的发展中,桂林市应该注重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无线网络的覆盖率,扩大WIFI网络覆盖区域,解决无线网络安全连接、收费与隐私保护问题,加强信号强度,充分考虑并解决旅游旺季游客增多网页访问的畅通性。

(四)以游客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形式已不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以游客需求为核心,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的多元素体验,这就需要整合各种旅游资源,采用最新的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旅游交通、购物、食宿、医疗、语言、天气等设施设备的物联网系统接入互联网系统,实现旅游行业各部门的连接和融合,为旅游者提供从出发到返程的全部信息服务,还需要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优势资源,协同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

(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桂林市政府应将旅游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列入到财政预算中,并逐年增加比例,引导旅游企业与网络、电子、通信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创造行业双赢的模式。同时应鼓励民间投资,鼓励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对旅游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可以通过在景区内建立旅游信息服务屏,如咨询中心LED屏、自助|摸屏等,在信息屏上实现信息的统一与管理,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景区、酒店、交通部门等在经游客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游客身份特征、兴趣爱好、所处地理位置等自动编排并主动推送有关旅游信息,满足游客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进而提高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六)培养并引进智慧旅游人才

桂林市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应共同打造智慧旅游人才交流平台,完善对人才的激励、岗位培训、考核和监督机制,提升旅游信息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能力。对桂林市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让其掌握智慧旅游所需的技能。并充分利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旅专、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智慧旅游的相关课程,专业老师可以把智慧旅游案例应用到课堂案例上,系统性地培养大批合格适用人才,创建桂林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并将实训实习安排到旅游企业中,建立校企旅游实训基地,增强在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实战经验,实现高校学科建设与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良性互动。除了培养相关人才外,更要引进高级的智慧管理和策划人才,做好桂林市智慧旅游人才库的储备工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