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慧体育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慧体育教育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教学智慧

0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关键作用,做出了充分的表达[1],并就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与目标。这是建党建国以来首个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文件,意义非常重大!有鉴于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与发展将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常态,体育教育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已成为摆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和重大的课题与任务。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性工程,而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者、实践者———体育教师的研究,迫在眉睫,目的在于努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和能力。

1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与实质

体育教学需要智慧,智慧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本质特征与要素之一,是心理与生理,理论与实践的集成[2]。纵观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性,深刻诠释与领会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内涵和实质,是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前提条件与首要任务。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一种全身的投入和敬业精神的象征与体现[2],并通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与积累所生成的一种相对成熟、稳定的特征与境界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涵盖了若干具体的体育教学能力的综合应用,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整合后的高水平的系统能力[2~3]。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1)指体育教师个体对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情景过程、现实状况的自我感受;2)指体育教师个体对先前他人的实践、理论总结的自我领悟。这些自我感受与领悟,一般是能够表现出体育教师个体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理念与观念[2],但更多地是表现出的自如自为、自生自然的一种知识技能的流露、运用状态,而这种状态,恰恰是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又是体育教师对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和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学习的有力支撑。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动脑筋”地去用心掌握、体会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地去加以实施与应用,大胆实践,积极创新,避免照搬照抄、机械套用。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断要对体育教学、训练内容与方法,有较为准确、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还要对所传授知识、技能的对象———学生,有较为准确、深刻地认识与观察,并科学、合理地把教与学,积极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追求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学得快、掌握好的高效率的同时,还要达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得、练得轻松愉快的高境界,即“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教学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用智慧与技巧的方法、手段丰富体育教学,使体育课堂上呈现出:教学内容与形式,既丰富多彩、热烈活跃,又组织有序、合理有效;教师与学生之间,既自由忘我、真情交融,又自然贯通、行云流水;达到体育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彰显体育智慧的新高度,趋向于一种理想的体育教学的新状态和新境界。

2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属性与特性

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基本属性就是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智慧是实践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是基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关注和行动而形成的特殊智慧”[2]。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情形下,体育教学智慧[2],更多地表现出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理性应变能力与科学、合理的执教行为水平。体育教学智慧,只有在体育教学现场———体育课堂上,才能体现出来。体育教学智慧,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而逐渐生成的[4]。而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经验、体育教学思维力与体育教学执行力三个方面[2]。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体现出体育教师主体的理性思维与实际效能,在理性的体育教学实践———智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符合道德的规范与体育的实践性需求,这是我们倡导体育教学智慧的发展与追求的方向。在具体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2.1由共性征向个性化的转变

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就体育教师个体来说,都具有由共性向个性的转化过程,都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演变过程。取决于对体育教学的用心用情与否或程度,因此,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一般都具有精明有效之处、异曲同工之妙,其教学智慧的形成、显现与水准,呈现出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趋势,体育教师智慧体育教学的个性化的特征就会越来越鲜明。

2.2由分散型向集成化的转变

首先,体育教学的过程(包括课前、课后),是一个由多个方面与环节所组成的,并受到多种要素与因素制约的集约系统;其次,既要符合体育教学的统一要求,又要面对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的情景需求,必须对整个系统要有全面、整体的认识、把控与执行;再次,体育教学智慧,是在整体把握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其智慧行为的生成,集成了体育教师自身的全面认知与各方面能力,从而圆满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最后,在面对与解决错综复杂的体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和因素,驾驭动态情景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一般都是由分散型逐渐趋向于集成化。

2.3由低效能向高效化的转变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传授和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增强,随着体育教学条件的改善,随着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随着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就体育教师个体来说,其教学智慧必然由低效能趋向于高效化方向,从而,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实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

2.4由机械性向创新化的转变

体育教学行为,即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等,既有常规、共性的,更要有创新、个性的,因为,体育教学条件、对象与情景是动态和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去分析、研判和合理运用,并符合当下的体育教学实际,去有针对性与创造性的去实践和探索。这种行为常常是对教学常规的突破,是用非常规的手段处理实践问题的一种方式[5~6]。因此,体育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经验的丰富,必将实现其教学智慧的转型升级,使得其智慧成为一种“再创造性的劳动”。

2.5由静态状向动态化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静态与动态的状态和程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体育课堂中,教学智慧的体现,不仅是一种“存在状态”,更是一种“发展状态”。就体育教师个体而言,其教学智慧的表现形式、方法与内容,又是大相径庭的,可以借鉴与模仿,也可以被借鉴与模仿,互相启示,但必须要在消化与吸收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地加以改进、完善与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特色,使得体育教学智慧具有鲜明的差异化的特点和动态多变的特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与深化学校体育的供给侧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加强对学校体育的实施者、实践者———体育教师的研究,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并把落脚点放到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育与教学需要教学智慧,这是体育教育与教学的特性与规律所决定的,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与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要在充分理解与把握体育教育与教学智慧的实质和特性的同时,应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充满智慧的开展好体育教育与教学,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育教育与教学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充分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充分启发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认同,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期望需求,使广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既学习到了体育的精神本质,又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体育知识技能,还获得和体验到了良好的健康快乐,极大地促进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使体育运动成为广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02-01.

[2]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30.

[3]朱迎春.教师教育智慧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电子工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1):20~22.

[4]毛振民.体育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分析;系统设计

引言

自1950年以来,老龄化是世界人口的持久趋势,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担。然而社区内的居住环境不佳、社区服务趋于碎片化,养老资源以及低水平的信息技术深化应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1]。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国内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英国将互联网、可穿戴等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来提升社区内的医疗服务发展[2],Bryant,N通过穿戴设备、室外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捕捉老年人的个人行为,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变化[3],关宏在物联网架构下分析智慧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4],但都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同对文化、体育等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智慧社区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全面详细地了解老年人对社区的各项需求,弥补我国有关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和综合服务系统设计的空白。

一、相关概念界定

在中国,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特征,将老年人分为三类[5]。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基本自理,不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介助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等扶助设施的老年人。介护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不含高等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6]。本文认为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可充分理解为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社区居家养老的系统平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最大程度解决不同行为能力老年人的生活、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

二、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选取

(一)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选取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作了详细规定[6]。城市居住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其中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文化馆和图书馆;教育设施主要指的是老年学校;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馆、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社会福利设施主要指的是日间照料中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教育设施主要包括老年学校;文化设施主要包括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主要包括体育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户外活动场地;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福利设施主要包括养老院、老年养护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

(二)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选取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214-2017)中将文化设施分为了文化馆和图书馆,并配备相应的智能化系统,满足社区内图书阅览和借阅的信息化应用及文化交流的需求;教育设施不仅应适应教学和科研的信息化发展,而且应满足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学校办公和管理的需求;体育馆主要满足体育建筑业务运营和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并为锻炼的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8]。《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中智慧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档案馆、各类学校、体育馆、游泳馆等各种服务信息;智慧卫生计生服务主要包括各类医院、卫生防疫、药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挂号、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自我管理、心理疏导等服务;智慧养老助残服务主要包括社区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救助站、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规定,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集诊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主动向社区居民推送书报阅读、影视放映、娱乐健身、展览展示等各类服务信息和内容;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教育环境[8]。

(三)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分析

通过相关设计规范和文献的研究,汇总得出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总结了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内容及主要服务对象,如表1所示。

三、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系统总体架构

(1)设施层。设施层是智慧社区进行管理的载体和依托,主要指社区内的各类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馆、智能图书馆、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康复中心、卫生站、护理院、健康小屋、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等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2)网络层。网络层是为智慧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覆盖社区的无线宽带网络、物联网、移动通信网、云服务等网络基础设施,综合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云服务等平台的资源及相关技术,针对不同身体健康状况、行为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其需要的相关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尽可能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3)感知层。针对智慧社区中不同身体健康状况、行为能力的老年人,以手机、PC、PAD、IPTV等不同终端为介质,进行对所处环境的感知(温度、湿度、光照度、特种气体、粉尘等)、生命体征感知(心跳、体温、血压、血糖等)、社区安全感知、定位、老人安全监控等数据监测。(4)支撑平台。以社区内不同身体健康状况、行为能力的老年人的实时需求作为基础,在现有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以及现有资源基础上,过社区公共信息平台和社区之间公共基础数据库来建设应用支撑平台,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创新。

四、智慧社区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系统应用层构建

(一)智慧文化系统

智慧文化系统,以社区内的文化馆、智能图书馆等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RFID技术等将公共文化资源与智能图书馆相结合,为社区内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提供智能化的平台,既实现了智慧化的文化宣传,又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二)智慧教育系统

智慧社区通过对教育资源数据采集分析,进而构建教育数字服务平台,为智慧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系统,如图3所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可以通过教育数字服务平台对国家公共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同时老年学校也能及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智慧社区内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能高效、便捷地学习新知识。

(三)智慧体育系统

智慧体育系统,将社区内的老年活动中心、体育馆、游泳馆、老年户外活动场地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结合,满足自理老人日常锻炼需要,并进行体制监测,实现信息交互。同时,为自理老人建立体育档案的全程跟踪管理方式,跟踪记录每一位老年人的体能训练数据成果、采集数据,如图4所示。同时,为自理老人建立体育档案的全程跟踪管理方式,跟踪记录每一位老年人的体能训练数据成果、采集数据,对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指导。

(四)智慧医疗系统

智慧医疗系统,是将住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老年护理院、保健训练中心等医疗卫生设施与新型传感器、物联网、通信等技术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到细致的服务,增强医疗卫生设施、老年人、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社区内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进行网上预约挂号,医生也可进行远程慢性疾病诊断。对于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可以利用传感设备进行体温、血压、心跳速率、血糖等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可享受家庭医生上门、紧急呼叫等医疗服务,如图5所示。

(五)智慧福利系统

在各类社会福利设施区域,实现免费WIFI网络覆盖,不仅让住在里面的老年人及家属免费进行上网、网上挂号付费等,而且提升了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大程度上为社区内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提供健康咨询、预防、康复、护理及保健等各种服务。

五、结论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3

关键词:智慧;体育教学环境;智慧课室;大数据;发展趋势

1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的背景

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八大基本理念、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八项任务就是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变革”。这就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实现教学智能化、教育信息化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室基础上改进的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室等,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但是还缺少统一规划,建设部门各自为政,具备多个系统并存,无法对数据进行留存;课堂教学情况不透明,难以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问题;资源积累存在困难,由于资源建设主题为教师,资源无法集中;无法了解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难以了解学校真实的教学质量。主要存在设备集成度不高、交互教学手段不足、教学资源体系分散、教室及设备维护管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难以高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与学校的教务、教室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衔接不足,造成资金投入大、效能局限性多、业务统筹低效、日常管理和服务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学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必定冲击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综观当下的高校教学环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录像录音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网上选课、评教、远程授课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但是这样的智慧化程度是不够的。

2智慧教学环境的含义及特征

2.1智慧教学环境的含义

智慧教学环境的解释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虚拟与现实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统筹数据、信息、知识以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实现体育教学管理智慧化、教学活动智慧化,构建智慧的教学环境。

2.2智慧教学环境的特征

智慧教学环境将现实教学环境和虚拟教学环境相融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对体育教学过程实时记录,掌握学生的情感感知、社会感知和位置感知,提升教学环境的全面性、适应性、可操作性。教学管理高效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分析、评价;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全球教学资源高度共享。

3智慧教学环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正迅速冲击着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和智慧化,体育教学模式也从传统讲授发展到翻转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构建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有助于促进教学服务个性化、师生互动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以便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智慧教育融入学科课堂,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时展的需要。智慧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目的就是使学生收获最大化,提高学习的趣味度,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将技术与物理空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打造一种全新的教学空间、教学载体。智能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是促进智慧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虽然现在我国在教育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实现智慧教育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智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望破解当前智慧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体育院校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在教育领域,教学环境的智慧化建设成为新的建设热点。现如今分布在教室内的独立业务系统越来越多,如:语音广播、语音电话、教室借用、自习室预约、学生考勤、老师考勤、信息、资产管理等,这些业务系统都是单独建设、单独管理,导致用户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本过高,同时也缺少一套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日常运维管理成本也过高。智慧课室通过管理平台高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考勤、资产多方面管理,减少用户信息化建设整体成本。

4.1教学空间智能化

按照4D教室的设计理念,可以将桌子、墙面设计成不同颜色,也可以将座位设计成不同颜色,体现体育院校学生活泼的特点,融入体育元素。将扩音系统、投屏系统、视频矩阵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集中管理控制系统、运维系统等多种系统应用于教学平台,辅以智慧化桌椅和教室布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以分享、讨论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在讨论分享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逻辑性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型能力。

4.2教学模式智慧化

利用互动教学平台、无线投屏设备、无线话筒、交互屏、电子白板、投影仪、视频记录与播放设备、视频互动设备等设备,实现交互式教学、体育教学资源积累、点播,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管理;教师的辅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保障了学生获取指导的及时性,这种辅导可以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也可以按照实际每堂课程的内容进行,通过投票、讨论、测试、辩论、PK等模式增强学生参与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互动平台可以实现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点,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线,线上内容,课上互动、答疑,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提供一套交流互动的平台。如:课前的知识预习,课中的小组讨论、随堂测验、成果分享,课后的在线测试、问题交流、教学评价等,从而更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线上内容设置分为:资料学习、作业、考试、小组讨论四个部分。线下课堂:针对翻转课堂,线下课堂学习提供明确的学习要求,让短暂的课堂时间能够得到有效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支持移动端使用。任意投屏输出:每个小组成员的电脑显示内容或老师的显示内容都可以同步输出到主屏展示,老师也可以将某一小组的内容输出到指定小组的显示屏幕。在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教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智慧化的。学生将更加直接、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精准的指向学生的内在诉求和外在需要,在集中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更加高效的学习形式。混合式学习:提供便捷的线上和线下学习,将合作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更便捷、更容易、更有效。开放式学习: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多种教学互动形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

4.3教学资源智慧化

基于云技术的虚拟桌面和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的教学资源平台,彻底改变了教室应用和管理模式。学生、教师、管理员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办公室、宿舍、图书馆、教室、家里等,通过自身电脑、手机、PAD等登入公共电脑机房的桌面终端云,完成上机教学环境的准备或上课时未能完成的实验及进行复习,在获得桌面终端移动便捷的同时提高公共电脑机房使用率。提升桌面系统安全:相对于传统的PC,桌面终端云的操作系统可减少病毒入侵和攻击。安装程序简单,容易操作。桌面终端也均可得到升级,降低系统风险;

4.4教学技术智慧化

伴随着技术的飞速革新,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除已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多媒体、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网络无线技术,电子白板、虚拟现实、分析技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也逐步应用于现代教学。数字化技术:自带设备、翻转课堂、位置智能、创客空间等。学习技术:教学游戏、微学分、学习分析及适应性学习、微课、移动学习、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小众私密在线课程、虚拟和运程实验室技术等。可视化技术:3D打印、地理信息系统/制图、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立体现实和全息显示技术等。使能技术:情感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多跳网络、移动宽带、自然用户界面、近场通讯、下一代电池、开放硬件、语音翻译、虚拟助手、无线电源和分析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数字学术技术、物联网、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等。这些新技术的引入,无疑将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将更多应用混合型学习设计,重设学习空间,日益注重测量学习、深度学习。

4.5教学环境、资产管理数据化

通过本地/远程网络实现教室设备(如投影机、电子白板、电动幕布、交互屏、教师电脑、门锁、灯光、风扇、空调、窗帘等)的自动控制;配合一卡通系统、学校教务系统,实现教室设备的智慧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管理平台将用户所关心的数据非常直观的呈现出来,包括当前教室使用情况,教室使用率、教室预约、教室借用、学生考勤、老师考勤、资产概况、设备告警、待办事项等等,非常方便管理人员一目了然的判断当前各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运行状态,同时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角色所关心的数据差异,首页支持用户自定义,只呈现用户所关心的数据或根据用户关心的数据来调整首页各模块数据的先后顺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学生考勤数据、教师考勤数据、设备使用数据、教室借用数据、自习室预约数据、设备故障数据、故障处理数据、教室使用率数据可以作为未来教学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源进行积累。(1)报表统计:管理平台报表统计中心分为异常情况统计和使用情况统计。(2)数据分析:教师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研究问题,抽取所需的数据,开展学生学习分析,预测学生学习轨迹,推荐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学生学习知识进度数据、学生平时成绩数据、学生回答问题数据、学生知识点掌握数据、错题统计数据等可以作为未来教学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源,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分析、决策的依据。

4.6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特色教学环境

将VR、AR和MR技术引入到体育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视、听、触、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体验。学生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与过去和未来的事物接触,在虚拟实验室里完成各种各样的实验,构建深度互动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式、体验式学习。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开展教学互动,建立虚拟实验室,给学生更便捷、更真实的体验。在虚拟实验室里,系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和运动目的,为学生选择最佳的活动项目,并提供运动方法、运动负荷的指导,如高山滑雪等高风险的运动项目,利用虚拟实验室或教室进行教学和训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做到科学高效运动。

4.7校园环境智慧化

智慧化校园环境建设是十三五规划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建设目的在于使用智能化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一个智能化校园空间,舒适便捷的校园生活,随时随地可获取的学习资源。校园环境智能化建设将主要从智能化教室、智能化校园食堂、智能化校园超市、智能化图书馆、智能化体育馆(田径场)、智能化实验室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智能化教室,将会颠覆学生以往对教室的认知,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会感到明显的不同,每节课教师不再需要繁琐的点名,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或虹膜技术等高新识别技术将自动识别学生签到,签到结果也会自动传到教师的终端。课室的布局也会完全不同,体现在桌椅的摆放及墙壁的颜色上,依据季节和气温,系统会自动调节教室内的温湿度。课堂上数据分析技术将会根据大数据,依据每位学生的表情及上课表现,对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活跃程度、情绪等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智慧化体育馆里,各种体育器材设施都通过物联网系统进行连接,学生只需一键就可了解每件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运动中会有系统对每位学生的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补水和休息等。体育馆的智能化还体现在,体育馆内的环境可以调节模式,例如:阴雨天模式、晴天模式、四季模式调节、高压低压模式、高氧低氧模式等。

5智慧体育教学环境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智慧课堂;智慧环境;初中体育;初中生;创新

初中体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培养初中生健康体魄和运动精神的最佳渠道。体育已经被纳入中考的范畴,但是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所以有很多师生对体育并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学科的发展。如今,智慧教育已经在初中校园得到了普及,将其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初中生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氛围,改变初中生体育知识面狭窄的现象,使体育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那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初中体育智慧课堂,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难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联系初中生的实际学情,向学生渗透智慧思想,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体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学生的参与性都不高。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较为枯燥,先进行热身运动,再讲授体育知识,最后进行体育活动,这样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初中生在体育活动时都会做一些与体育无关的事情,把体育课上成了活动课。而且体育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初中生误以为自己的体育技能已经达标,从而不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体育教学不受重视,课时无法保证

部分初中学校压缩了体育课的教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数学语文等学科,体育课的课时得不到保证,体育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方案却无法实施。这也影响了初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情,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初中生应注重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体育教学脱离实际,影响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体育教师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科学地掌握运用的尺度,在体育教学时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导致初中体育教学陷入僵局。还有的体育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优秀课件,不进行修改就直接使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其中有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给初中生造成误导。要想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体育教师就要结合实际,遵循初中体育教学规律,挖掘体育教学资源,构建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

二、智慧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体育教育渗透思想教育,树立运动意识

体育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与初中生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改变初中生不爱运动的思想,为初中生营造适宜的体育运动环境,使全体初中生都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向初中生渗透体育健康知识和理念,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尤其是在智慧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丰富的体育资源,让初中体育不再单调,满足初中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初中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前,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体育运动的好处,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播放体育宣传片,让初中生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认识到体育对于强身健体和强国利民的重要性。在实施智慧教育后,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热爱游戏的天性,将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思维,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还加深了初中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找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教师要挖掘初中生的运动潜能,为学生的进步带来帮助。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要想实现突破,就必须要与时俱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初中生的视野,带给初中生更多生动、形象的体育知识,消除初中生对体育课堂的反感。信息技术并不是数学语文等学科的专属,体育教学同样可以应用,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体育活动情境,给学生播放体育歌曲或者体育名人的图片等,一方面唤起初中生内心的共鸣,另一方面让初中生产生参与体育竞技的激情,强化初中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初中生的性格特别决定了体育教学非常适合采用信息技术,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讲授较难的体育动作时给学生播放动作的展示,而且可以实现各个角度的观看,便于初中生学习和理解。同时,给初中生讲述健康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示错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问题对学生的伤害,让初中生进行自我反思,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对待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育教师要构建优质的体育学习环境,充实学生的课堂感受,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引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弘扬体育文化

初中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容,还要适当引入课外知识,把握初中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可以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资源,因为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增添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培养了初中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初中体育教师要搜集本地的传统民间游戏,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示范,还可以播放民间体育游戏的视频资料,使初中生受益匪浅,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可以鼓励初中生回家后向长辈请教,询问本地有哪些别具特色的民间游戏,然后回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不仅丰富了初中生的体育知识储备,还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和传统体育文化。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游戏主题活动,组织初中生进行传统游戏对抗,给有特长的初中生带来展示的机会,操场上留下了一群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身影,激励着初中生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可以穿插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导入新课时使用能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在授课之后使用可以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在课后使用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由此可见,传统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四)组织丰富体育竞赛活动,创新技能训练

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初中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初中生的健身热情,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智慧课堂背景下,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初中生拼搏精神和协作意识,创新技能训练方式。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项目的体育竞赛,选拔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进行比拼,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项目的体育竞赛,展现初中生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比赛的胜利,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向心力。在体育与智育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师设置的体育竞赛要凸显人文精神和体育特性,并且兼顾到每一个初中生,不能只关心体育尖子生,同样要给予体育能力弱的学生以支持和肯定,优化校园文化,全面推进人才强校。在每一次体育竞赛以后,初中体育教师要进行比赛项目的讲解和比赛过程的点评,强化初中生的体育技能,给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促使初中生形成体育精神。体育教师可以用视频记录下学生比赛时的画面,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学生共同回味体育竞赛的情景,推动初中生文化、技能、素质全面发展。

(五)把握正确体育教育观念,实现教玩融合

新课改给初中体育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要突出健康目标,激发初中生的体育运动热情,重视初中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近年来,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成为课改的目标,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把握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教”与“玩”的融合,真正发挥体育教育的价值。首先,要为初中生搭建体育运动的平台,可以鼓励初中生加入体育社团中,社团里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辅导,进一步拓展初中生的体育兴趣,社团的活动更加多样化,为初中生分享快乐,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其次,要给学生带来前沿的体育思想,让初中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与意志品质。通过直播的方式听取体育专家进行的专题讲座,让初中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实现新跨越。最后,要构建“普及+提高”体育思维,保证初中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利用大数据智能监测学生所有的运动数据,并且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调研,拓展学校体育教育新途径。

三、结语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创新;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团结稳定的根本保证,是国家人才成长和培养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诸多主体内容,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承担着有效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体质量健康状况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是整个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直接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众多事务快速有序向前发展过程中,管理是提升效率最为直接的方法与手段。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事关高校体育目标的达成。管理创新又是实现管理功能优化与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创新驱动的方法与构想,对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实质性的指导与建设意义。

1、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取得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之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课程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潮逐渐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高校师生普遍的价值追求。随着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我国高校学生也由之前的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消极被动学习状态,逐渐消除对体育教师的抵触情绪,转而评价体育课堂生动形象,体育教师幽默风趣额,是健康与智慧的化身等诸多优良评价,充分证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长足进步。此外,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还在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突出起来的肺炎疫情,也有效促进和滋生了线上体育教育的开展。总之,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受体育专业特点、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管理者思维意识与偏见等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局限性,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教育行动要求,积极主动进行管理创新,才能正确有效地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是错综复杂的过程,既是因为管理主体与要素的复杂性与多边形,更是由于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为更进一步充分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有效创新,必须深挖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提供相应的发展方法与策略。为此,我们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逻辑分析与罗列,主要变现在5个大的方面:管理理论因循守旧、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管理内容不够清晰、管理方法略显陈旧、管理策略智慧化程度不足。对此,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与论述,旨在对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过程有着更为深入更为细致的认识,使方法与策略的确立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1、管理理论因循守旧

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时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一贯的工作作风与要求。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理论而言,某种程度上管理理论的先进性与整体水平就决定了管理能力的高下与管理效率的整体格调。因此,对于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基础的夯实,是管理决策者与执行者的智慧之举,是事倍功半的谋略行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理论武装便是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设备更新”环节和阶段。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理论包含指导理论、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导理论起直接的指导作用,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是指导理论的重要补充。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理论指导过于陈旧,受传统计划经济发展观念的影响,管理者和决策者的理论学习与进步局限于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机械记忆、理解和宣读,缺乏二次加工深入细致研究的过程,也缺乏对理论研究的创新与突破。究其原因,因为老一辈体育工作者受教育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影响,缺乏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型事务的应对能力。如今,众多70后、80后高职称高学历管理人才已经陆续投入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实践中来,他们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只需要对指导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加工,理论储备便能充分指导管理工作实际。因此,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对管理理论内容进行更新换代。与此同时,随着通讯网络设备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理论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理论学习的方法今非昔比。因此,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充分注重理论学习的方法与手段,与时俱进,积极进取。

2.2、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管理职责是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运用较多的词汇,人们甚至认为管理职责是否清晰是关系到各项工商和行政管理能够实现的头等重大事情。近年来,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职责也逐渐被剥离和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管理重要的内容和环节。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体育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没有根本确立,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没有得到稳定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体育教育工作到底是由体育部门专门人才来管理,还是学校分管领导进行实质性管理,还是学校领导通过学校体育委员为对整个体育教育工作进行分门别类的领导与管理,至今在相关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争论与误区。体育教育管理“踢球”现象在诸多高校时有发生,教务处和分管校领导从校级层面将“皮球”踢向体育工作部,而体育工作部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如校园路跑、体育大课间等,均需要学校安保、教务、医疗卫生等多部门的协同工作,单凭体育一己之力无法完成艰巨复杂的管理任务。长此以往,体育教育管理被当成责任和负担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推来推去,美能做到责任明确,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在实践工作中,不论是学校层面统筹规范体育教育管理,还是学校层面指定体育部门管理体育教育事务,由其他部门积极协同配合,均属于工作方法与策略的问题。只要明确了体育教育工作管理的主体责任人,管理效率的提升便不是特别艰难的事情。

2.3、管理内容不够清晰

在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管理内容的清晰程度直接决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程度。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关于管理内容的明确规定与细化,为体育教育管理有效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的借鉴,可以广泛加以参考和借鉴。但是,在借鉴过程中应该充分清楚体育教育管理与其他管理事务的本质差别。体育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体育活动过程,因为有身体运动的参与与控制,使体育教育内容的明确与控制相对更加精细化复杂化。在体育教育管理实践中,管理和决策者除了严格按照教育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确立管理内容,还应该严格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体育运动参与规律、体育的本质与目标、学校体育功效的实现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确立体育教育管理的内容,而后逐渐进行板块和条例的划分,细化到课程设置与教学监督、课内外体育活动风险等级划分与控制、课外运动训练和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均衡发展等管理内容的确立与区分。

2.4、管理方法略显陈旧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过分依赖教育行政统一命令一个模式搞一刀切,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通常是一个人所为,对于体育教育管理事务有较大的支配权力和空间。在此背景下,管理方法必定走向单一和独断专横,表现出过分利用管理权力对管理事务和相关管理对象的发号施令与行为控制和约束,不利于管理事务的良性发展和管理对象工作热忱的发挥,也不利于最重要的管理对象学生群体体育活动过程中运动参与以及身心健康既定目标的达成与实现。为此,应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调整领导决策者和管理执行者的思维意识和习惯,转换管理理念,由管理向服务和治理转变,牢固树立管理者的服务意识,而非硬性地统治、控制和发号施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各种因素,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促进管理对象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2.5、管理策略智慧化程度不足

管理包含人财物和时间空间信息等诸多要素,并且管理是一个从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处理再到信息输出的封闭过程。无论是对于管理要素施加影响,还是对于管理过程施加控制,都需要个人和集体智慧的融入。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过程中,为使管理对象对于体育教育的发展与运行规律有明确的了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投身于高校体育教育建设与发展中去,要求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充分发挥智慧,才能充分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而言,必须有高度敏感的神经,高度警觉的思维意识和习惯,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并且能够对体育教育管理发展变革与前沿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才能促进管理效用的最佳化实现。

3、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创新的途径

根据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症下药,一一对应,就有管理理论更新、管理职责明晰化、管理内容精准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策略智慧化等方面的具体发展路径。

3.1、管理理论更新

对于理论更新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是党和国家发展以及治国要领的时间经验总结。理论更新也是经济文化社会诸事务快速有序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决策者和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理论、教学学和体育学基础理论以及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相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方能在错综复杂的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中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2、管理职责明晰化

管理过程中责权利的分化与细化,是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前提,不仅公共管理和经济文化社会诸事务管理如此,教育管理也是如此。在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应该将管理分工和职责明晰化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抓手,尽量避免过渡环节和中间环节的责权利不清晰不明确,有效防止管理对象打擦边球思想与不良作风的滋生,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均应该梳理责任意识和担当风范,方能形成团结协作和良性竞争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管理团队,创造最佳的管理效率和奇迹。

3.3、管理内容精准化

对于管理内容的精准化处理,既是认识论层面的要求,更是方法论层面的重要举措。在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过程中,为使管理内容尽可能的精准化,必须统一管理思想,确立普遍的管理原则、方法与策略,“头脑风暴”和“个人英雄主义”均将导致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极端危害,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剥离。在对管理内容进行精准化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群智群策的原则,充分调动所有对象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热忱,向时间要真知,向空间要效率。

3.4、管理方法科学化

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等的总称。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教育方法。而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组织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对被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发其思想觉悟,以便自觉地根据组织目标去调节各自行为的管理方法。鉴于教育管理的突出特征,也鉴于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在整个高校教育管理和高校发展重的突出作用,在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实践中,应该充分运用人本管理、科学管理、目标管理、系统管理等管理方法,通过讨论、协调的方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手段,使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时刻朝着科学化和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3.5、管理策略智慧化

当前,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经济文化社会诸多事务智慧化发展。我国经济文化社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源和科技密集型的发展,便是智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与成就。教育事业的本质目标就是培养国家经济文化社会传承和发展综合人才,因此,在教育管理决策过程中,对其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鉴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灵活性与重要性,在管理实践中,应该充分吸收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充分运用“合拢式管理”、“抽屉式管理”、“一分钟管理”等策略,使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和标准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早日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既定目标。

4、结束语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智慧校园;信息化

前言

2016年6月,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深度融合,实现体育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已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全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及安小信APP(学生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依托信息化平台,促进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实现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监管,有利于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支撑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实现。鉴于此,本研究对安信工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开发背景、功能模块定位以及在教学中应用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以及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安信工智慧运动管理平台简介

1.1开发背景

为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善课内外严重脱节局面,实现对日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活动管理,对分散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2017年6月,我们通过学校重大成果培育项目基于信息化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立项,在智慧校园硬件支持基础上,由学校信息部门和体育教研室联合开发设计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及安小信APP,通过与智慧校园项目部、团委、体育社团等开展合作,各取所长,各出所力,使资源有效结合及配置。软件开发在2018年上半年业已完成,随后进行系统测试,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1.2功能结构

智慧运动管理平台主要由俱乐部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在线理论学习、体质测试管理、体育成绩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该平台涉及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服务三大核心业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信息查询,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管理,让学生更方便地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俱乐部教学。该模块包括学生三自主选课、俱乐部自主练习管理、会员管理、场馆管理等内容,主要完成与体育教学管理相关工作,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另外,学生可在此模块在线查询课表和预约体育场馆。课外体育锻炼。依托学生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安小信APP、智慧校园高清摄像头及人脸设备AI技术、运动轨迹GIS定位技术等硬件,跟踪监测、记载学生跑步里程、时间、速度等信息,期末纳入体育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在线理论学习。学生可随时登录平台进行在线体育理论学习,可以在考试周登录系统参加在线开卷考试。把体育理论知识以小常识的形式在平台上适时推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指导课外体育实践。体质测试管理。本功能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通过系统平台可在线查询个人体质测试成绩,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质达标情况。并通过多边形能力分布图直观展示学生体质各项参数,方便学生进行针对性锻炼。体育成绩管理。学生体育成绩由俱乐部专项课成绩、课外体育锻炼成绩、在线理论学习成绩、体质测试成绩四部分构成,按照各项指标所占权重对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进行自动算分,实现成绩在安小信APP中查询功能。

2信息化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理论+实践,拓展了课程资源

高校体育教学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体育理论课时安排不足,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体育锻炼,终身体育能力不足,因此,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环节。借助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的困境。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线上资源,例如体育类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素材,给传统体育理论知识注入新鲜血液,扩大体育理论教学的知识面,提高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2]。同时安小信APP为学生获取更多、更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提供了途径。通过把科学健身、运动处方、营养保健等方面知识以专题的形式在安小信APP平台上推送,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科学体育锻炼解决方案,不断满足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的需求,自觉运用所掌握知识和健身方法指导课外体育实践,提高体育素养。优质课程资源是高校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拓宽了体育教育资源的获取路径,打开了高校围墙,实现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流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3]。在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师可以录制教学微课视频,制作技术动作flash动画、电子教案、课件,开发慕课、视频公开课等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收录以及平时的不断扩充、更新,使得课程资源库越发丰富,为体育教学提供优质、生动的教育资源。

2.2线上+线下,改变了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一直延续着以教师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模仿练习,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在线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体育教学在场有效性壁垒被打破,改变了教学形态[4]。线上教学适用场景很多。例如,在雨雪天气、特殊情况下不适合在户外实践课时可以进行在线教学,改变过去不上课或临时寻找教室上课等困境;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制作动画或剪辑高水平运动员动作视频,支持对视频的慢放、重复播放,让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后钻研,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根据教材难易程度,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两者优势互补:(1)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只安排线上学习,课内不再讲解;(2)难度适中的采取课内先讲解,线上学习加强;(3)难度较高的采用线上先预习自学,课内着重解决共性问题及针对性答疑,从而实现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向问题解决学习型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线教学不是对传统体育课堂的否定,而是对其弥补和完善。在线教学和课堂体育教学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方式变革,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由教师传授—学生模仿的灌输方式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转变,促进教学中心由重教向重学转移,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实现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2.3课内+课外,组织管理一体化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两个重要途径。长久以来,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早已确立,它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保证其顺利实施。相比之下,课外体育活动因参与人数多、锻炼时间不固定、场地分散等原因,组织管理难度比较大,基本处于一种松散、自发式的状态,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5]。因此,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智慧运动管理平台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将在校学生体育参与的全程纳入到可控的范围之内,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协同管理。教师通过管理端每周课后练习任务,学生通过安小信APP接收任务,在体育骨干指导下自主选择时间在规定场馆参加练习,巩固课堂内容。另外通过安小信APP跟踪监测、记载学生每周课外体育锻炼(阳光长跑项目)考勤、跑步里程、速度、时间等信息,期末纳入体育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无器材、无辅导、无监管的“三无”现象。通过课外体育锻炼约束机制,让学生坚持运动打卡,迫使推动学生运动脚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通过阳光长跑增强体质,在坚持不间断的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锻炼意识。

2.4过程+效果,评价体系综合化

体育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好坏、身体素质强弱进行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注重结果,忽视体育学习过程,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要从育人角度出发,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作为标准,要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把课内外多形式的指标纳入到课程考核中,综合考虑学习过程和效果,构建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化客观评价体系[6]。(1)评价内容综合化。把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考勤、表现纳入综合成绩评定,既考虑学生课堂体育学习情况,又兼顾课外体育活动的表现,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表现评价的权重,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评价方式多样化。强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学习过程,既考评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过程性指标,综合考虑学习效果和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3)评价主体多元化,信息化平台支撑下的评价体系实现了教师考评、社团考评、安小信APP考评等多元主体参与局面,能保证评价客观、公平、公正,提升评价的效能。

3结语

信息化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了课程资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改变了教学方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现教学组织管理一体化;过程与效果相结合,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化思维来引导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S].2016,6.

[2]刘攀,段渭军.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44-46.

[3]王忠瑞.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3):105-107.

[4]肖尔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23-129.

[5]洪小勤.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6):67-69.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7

一、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增添教育发展活力

1.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工作。擦亮特殊教育品牌,做好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形成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位一体的特殊教育格局。

2.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在顺利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国家实地核查的基础上,推动工作科学化、常态化、机制化、有效化运行。创新开展“督学沙龙”、优秀督学评选等工作。

3.开展好教育满意度测评。引进第三方进行测评,与市民意调查中心开展合作。

4.推进近视防控试点工作。做好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区工作。对家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开展防近知识科普讲座,指导家长建立精准的近视防控理念,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正确的用眼习惯。逐步配备、更换可调节课座椅,更新采光照明设施。对学生视觉检查数据实时存储、监测、分析,对近视高危青少年进行早期预警。

5.持续做优科创教育品牌。做优做强做大已成功评选的7个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培育孵化一批科创特色的潜在校园。通过参加国家省市竞赛、承接知名科普活动、外派优秀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扩大科创教育的影响力。

二、优化配置,促进公平,增加教育发展动力

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并对学校(园)开展规划落实情况开展过程性督导。采取高校专家导入模式,借助教授团队智慧,对部分薄弱学校进行进驻式指导,力争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2.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实施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情暖走访慰问工作,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落实到位,保障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3.落实校长教师交流。实行学校校长教师轮岗,对交流轮岗的教师进行网上登记,并对已交流轮岗的教师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的评选出一批优秀交流教师,在教师节进行表彰。

4.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一是信息化建设从“硬”变“软”。以“教育信息化2.0”提到的“三全两高一大”为建设目标,其中“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中的教与学应用,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建设任务。区将以站前路教育集团华侨城校区“智慧校园”建设为试点,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新模式,形成软硬件基础环境、数字教育资源、智慧应用和机制保障四个评价维度的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教材、图书、讲义等)到应用(学习、教学、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二是信息化应用从“点”到“面”。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会不断深度融合到教育全过程,教与学环境要为师生随时提供服务,才能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的。区将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均建立网络平台,利用平台开展备授课、教学研究、家校互通,教学和学习成果,以提高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率。同时积极发挥名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区“名校网络课堂”、“名师网络课堂”建设。三是信息化管理从“纸”到“智”。教育管理将积极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助力教育教学实现差异化管理,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建成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2021年,将积极打造区“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完善并推广“智慧作业”的文件要求,在站前路学校、珠市学校、松柏学校、桃花学校、广南学校试点采用AI学习室结合智能笔的方式进行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建设。

三、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增强教育发展实力

1.抓好学生艺术教育。一是开展美育社团活动,各校抓好“三团一队”训练;二是备战市艺术节,确定参演学校,唱响艺术活动品牌;三是开展体艺1+x展示活动,充分展示各校(园)体育艺术取得的丰硕成果。

2.建立思政教育机制。制定《区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施意见》,并实施。

3.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完善区级、学校二级培训体系。

4.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年度考核。开展 “优秀教师、优秀交流教师、优秀资源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年度教师”评选等评先评优活动。

四、严格管理,优化师资,增大教育发展潜力

1.大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一是深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深化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层层压实安全工作责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抽查活动,对于安全隐患做到底数清、责任明、措施实并限时整改消除。二是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基础建设。落实各校园专职保安人员按标准配齐,切实加强保安人员管理和培训,严格落实校园门卫安全管理。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切实巩固校园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推动花朵护卫工程,进一步提升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三是强化校园矛盾调处。实行领导包案制度,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加大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坚决杜绝群访非访事件。四是狠抓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落实。实施防溺水专项行动,重点加强防溺水“六不要求”和科学施救方法宣传教育,定期防溺水安全警示提醒,督促属地切实加强水域安全管理,联合各部门齐抓共管理,定期开展工作督查,确保实现零溺亡目标。五是强化校园周边长效整治。落实校园周边整治工作责任牌公示制度,定期组织专项排查整治,加强与校园周边整治各责任单位的对接协调,发现校园周边存在的问题及时联系责任单位整治,定期召开校园周边整治联席会议,及时沟通协调和解决校园周边难题。

2.强化队伍组织纪律建设。一是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举办专题学习研讨班对各校园主要负责人、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对全系统党员开展全员培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联系教育工作和学习实际,选择不同形式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活动,切实增强实际效果。二是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全面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全面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开展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三是落实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不断强化日常监督,紧盯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党内监督真正严起来、实起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党员干部在正确轨道上做人做事。

3.做好2021年教师招聘。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

4.开展2021年教师资格证认定。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做好202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认定、定期注册工作。

五、夯实基础,深化学习,增进教育发展合力

1.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朝阳新城第二幼儿园和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海路校区新建项目。推进铁路第一幼儿园桂殿路分园和抚河幼儿园桃花路分园装修项目。

2.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工作。一是解决幼儿园保育员办证实际困难,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全区保育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办理相关证件,提升业务能力;二是组织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由省、市级示范园牵头开展教研活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提高全区幼儿园保教水平。

六、创新驱动,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在聚集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上有所突破。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双百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洪城计划”,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落户。

2.在搭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上有所突破。结合产业需求,深化与大院大所、知名企业的合作,整合现有基础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争取在落地新型研发机构。

3.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有所突破。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针对性地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4.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上有所突破。探索依托区电商产业园,与辖区知名企业服务机构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线上线下交易,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转移转化。

七、强化训练,全民健身,提升群众身体素质

1.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最大化,有效方便人民群众就近便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持续做好学校运动场地开放工作,将惠民、便民、利民的民生实事进行到底。

2.区队校建提升体育水平。以业余体校为龙头,广南俱乐部、全民健身中心为补充,积极推进“三大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幼儿体操等项目运动队建设,以省、市赛事为抓手,合理布局,增设校级体育训练网点,开展业余训练,健全训练网点人才培养、输送的灵活机制,形成区队校建的竞技体育体系,提升青少年体育水平。

3.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站前路学校云飞校区、珠市学校云飞校区破损运动场地进行维修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智慧体育教育范文8

关键词:高校体育;智慧平台;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

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运行模式和架构都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便捷化、网络化也势必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1]。作为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前沿阵地的高校,更应该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化建设[2]。随着招生规模地不断增加以及测试种类和方式地不断更新,手工记录和日常管理的简单办公软件已远不能满足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希望通过一站式的访问实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管理,这样将减少大量人工处理过程,规范、简化流程,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也希望通过集成化、便捷化的互联网+移动平台完成从平时考勤、体测数据、理论考试等一系列数据整合填报记录。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完成平台数据库部分的设计构思及实现。

1平台的需求分析

无论采用面向过程还是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系统软件开发,首要之事便是进行功能需求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是对体育学生及相关被测人员从选课、考勤、体测、理论考试、活动参与、课外跑步、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的对象主要有系统管理员、被测者(学生)、管理者(教师)。1.1使用对象需求分析系统管理员主要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包括分配用户权限、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设置更改系统环境参数、收集系统审计记录、生成数据库阶段使用维护监控分析报告、保证数据完整和系统网络服务畅通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选择课程、打卡考勤、进行体测数据记录上传、参加体育类理论考试、提交评教反馈、完成课外跑步任务、查看跑步排名及查询成绩信息等。教师在系统中主要负责教学任务、设置考勤规则、设计考试题目以及查询管理所辖学生的考勤、完成跑步情况、理论作答成绩等一系列基础数据。1.2数据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了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学校教学班级的设置信息有所属院系、专业、班级、学期等,而学生用户数据则主要包含活动得分、考勤分数、理论考试分数、课外跑步数据及其分数折算、体测项目数据等主要信息。

2平台功能设计及划分

通过对平台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整个系统由使用的用户对象可被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通过更小的功能模块所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地实现平台的部分功能,但又通过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进行相互关联。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系统设置模块系统设置模块主要是负责进行平台的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包括添加、修改、注销用户信息,完成数据库中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进行数据库的安全防护工作,收集分析运行日志等操作。(2)体测管理模块体测管理模块主要是负责对学生用户进行体质体能测量工作,包括用户的各项体测项目设置、体测环境参数设置、各项体测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比对等操作。(3)课程选择模块课程选择模块主要负责数据库中高校教学部分的框架设计,对参与的对象包括管理者用户和学生用户进行所属对应,管理各学期对应的课程信息,完成学生-教师-课程的关系对应操作。(4)课外跑步监测模块课外跑步监测模块主要负责平台中对学生课外跑步情况的监测工作,包括学生课外运动习惯监测、学生运动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单次及累计跑步时间距离等数据测量、用户跑步排名查看等操作。(5)理论考试模块理论考试模块主要负责体育教学理论部分的测评工作,包括体育理论试题类型设置、题目选取、题目分数设置、答题统计和得分查看等操作。(6)教学评价模块教学评价模块主要负责进行学生用户对所属体育课程及教师的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实现对体育教学活动情况的价值判断,包括教学评价题目设置、评教信息查询和教学评价结果分析等操作。(7)成绩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完成学期末各项成绩的整合,将各分项的情况进行分数量化并整体统计,包括各项分数规则设置、理论考试分数生成、考勤分数生成、课外跑步分数生成、教师用户对所授课程成绩情况查看修改和成绩单导出等操作。(8)数据查询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主要负责进行各项基本数据的查询,包括用户个人信息查询、考勤情况查询、体测数据查询、课外跑步排名查询以及目标完成度查询等操作。(9)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模块主要负责对数据表中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呈现和分析的工作,包括成绩信息报表生成、各项信息导出、统计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以及打印等功能操作。平台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

3数据库的设计创建

数据库是根据人们各种需要来存放管理各项数据的地方,在整个应用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在于对于用户需求的详尽分析,将其抽象对应为一个完整的、便于维护的关系模型。随着近年来系统数据量的几何倍增,这对数据的存储乃至数据库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库设计中容易存在与需求不符、字段设计不合理、数据完整性丧失、前期设计不重视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3]。本平台采用Mysql这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后台管理。

3.1设计方法

数据库的设计采用信息建模的实体-联系方法,即E-R(EntityRelationship)方法。它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联系的方式,是用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其中实体对应现实中的真实对象或抽象概念,同类实体型具有相同的性质属性。根据前面需求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主要涉及的实体有教师、学生、学院、课程、体测项目、跑步、理论考试、教学评价等。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种特性,一个实体由多种属性来描述。历数上述实体的各项属性,例如课程的主要属性有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开课学期、课程人数、课程所属单位和课程简介等。联系是实体与实体间互相连接的方式,即为关系,主要有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这三种类型。例如学生与课程即为多对多联系,学院和教师则为一对多联系等。

3.2数据表建立

设计数据表时,应该在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的同时满足数据库的延展性,将不同数据用不同数据表存储,并建立对应数据字典,保证用户数据查询的方便快捷。数据表中字段也应根据需求设计为长度最小的数据类型,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在数据量增大的情况下大量占用内存资源,使得数据库效率低下。同时要将前面实体间建立的联系转化为关系,并将关系进行规范化处理,达到实际可用的关系模式所满足的最低范式3NF(ThirdNormalForm)[4]。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数据库规范化处理后的主要关系模式有:用户信息(用户编号、姓名、性别、身份证、生日、民族、所在地址);修学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名、课程时间、授课地点、所属学期编号、课程活动编号、所属学院编号、课程类型、课程限制人数、课程起止日期);课程考勤规则(数据编号、总有效次数、最低签到有效次数、作弊监测标志、计分类型、课程/活动考勤、学期编号、自定义扣分、几次缺勤扣分、初始分数);班级信息(数据编号、所属学院编号、年级编号、班级名称、学生编号);考勤分数(数据编号、考勤用户编号、考勤活动编号、活动类型、学期编号、开启签到次数、用户签到次数、一次签到次数、二次签到次数、签到作弊次数、请假次数、考勤分数、有效签到次数、签到总次数);理论考试设置(数据编号、所在学院、学期编号、考试项目编号、开考时间、结束时间、单选题个数、多选题个数、判断题个数、答题时间、题目分数);理论考试题目(数据编号、题目类型、题干、选项描述、答案、使用题目次数、答对次数、选项被选次数、是否使用);理论考试答卷(数据编号、所属学院、学生编号、题目编号、学期编号、试卷详情、答题起始时间、提交时间、试卷得分、作答耗时);跑步信息(数据编号、跑步用户编号、有效距离、有效次数、跑步类型、跑步耗时、跑步得分、学期编号);体测环境(数据编号、测试名称、测试关联班级编号、关联教师编号、测试方式、设备名称、测试时间);体测信息(数据编号、用户编号、身高cm、体重kg、BMI得分、肺活量、肺活量得分、立定跳远cm、立定跳远得分、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个数、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得分、800/1000米时间、800/1000米得分、50米时间、50米得分、坐位体前屈cm、坐位体前屈得分、加分项、加分备注、最终得分、左眼视力、左眼屈光、右眼视力、右眼屈光);教学评价题目(数据编号、关联学院、关联项目、学期编号、评教题目类型、题干、选项、数据状态);教学评价结果(数据编号、评教学院、评教学生编号、评教课程编号、评教题目编号、评教答案)。在数据表设计时要注意数据表结构的设计,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约束条件、备注说明等内容。因为文章篇幅原因,本文仅以跑步信息数据表为例。

4结语

随着步入信息化阶段,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重复性、数据性的传统工作模式都被去纸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模式替代。本文通过对平台使用对象和用户功能需求展开细致分析,完成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综合实际使用情况对系统不断完善和修正,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已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需求。若后期还有相关功能需要拓展延伸,可在此设计方案基础上直接进行修改或添加。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C]//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2011.

[2]邓明亮."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11):135-137.

[3]时学东.浅谈数据库设计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