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范例6篇

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

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范文1

根据《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湖南湘江新区2021年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的相关要求,围绕梅溪湖国际新城的定位和规划发展需求,结合“交通强国”、“新基建”国家指导政策,有必要构建交通设施管理精细化、交通治理精准化、出行服务品质化以及具备新城特色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用户出行体验和管理效率,将梅溪湖国际新城打造成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智慧交通示范科技创新城。为更好地开展本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设计任务书,具体内容如下:

二、编制依据

(一)《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三)《住建部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通知》

(四)《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创建要求》

(五)《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六)《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5)》(在编)

(七)《长沙市2050战略规划》

(八)《长沙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

(九)《长沙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四五”专项规划》

(十)《湘江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十一)《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长沙高新区枫林路以南片(含智慧产业城)控制性详性规划》

(十四)规划范围内其他相关已编规划、研究成果以及交通年报数据

(十五)规划范围相关道路施工图及城市交通现状调查数据等资料

(十六)湘江新区核心区智慧交通专项任务书

三、规划范围

研究范围:对湘江新区核心区交通进行统筹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枫林路以南片(智慧产业城)区域,面积约为38km2。

规划范围: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二期(东南片),面积约为28 km2。

规划年限:2021 年作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至2025 年,展望到2035年。

四、编制内容和深度

(一)形势研判

结合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态势,分析梅溪湖片区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发展思路。

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技术发展解读

开展交通强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交通、交通信息化等相关的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解读,开展大数据、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智慧交通融合应用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类似案例分析,总结其优缺点、行业壁垒,以及智慧交通发展战略、建设思路、有关政策支持等内容。

2、梅溪湖片区交通情况分析

开展梅溪湖国际新城交通运行现状调研,梳理分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公共交通、停车、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

梳理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软硬件设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情况,从规划到实施、管控运营模式全方位梳理动态交通运行、静态交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矛盾,总结片区智慧交通的控制要素,并提出片区智慧交通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3、智慧交通发展思路和目标

在传统“重建设,轻运营”项目规划建设思路下,现有智慧交通系统缺少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难以提供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应用。本次规划须以保障项目未来运营服务质量为前提,以运营思路引导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形成“规划-建设-运营-评估”闭环式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二)具体方案内容

1、规划分析

梳理相关上位规划,考虑片区交通需运行实际需求,确定片区智慧交通规划定位,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确定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2、明确功能定位及对象

研究片区智慧交通在路网及停车中的功能、作用、服务对象。

3、片区智慧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智慧交通基础建设的需求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服务领域,将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分解为(1)区域智慧交通需求分析;(2)智慧交通总体框架设计;(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4)交通视频监视系统设计;(5)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设计;(6)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7)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设计;(8)、交通标识标牌系统设计;(9)智慧公交系统设计;(10)智慧停车及诱导系统设计、(11)数据传输及通信系统设计、(12)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相关系统设计。

4、建设标准与规模

研究分析目前国内领先并且成熟的技术路线,最终选定适合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的各个子系统选型和技术路线,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2021年-2025年按时序详细铺排具体建设内容),提出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建设形式。

5、运营及维护

充分考虑智慧交通系统的多样性、兼容性以及信息互通性,提出各系统运营维护方案、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体制管理建议。并提供可实施的运营方案,涵盖建设、运营主体,运营模式,资金保障等内容。

6、投资匡算

对片区智慧交通实施方案进行投资匡算,评估对应的交通效益。

7、智慧交通规划管控措施及建议

(1)提出片区智慧交通详细规划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后续资金保障与管理、健全智慧交通培训制度、健全新型技术研发应用保障机制等,有序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2)提出行业指导政策建议,对标全国先进,突出片区特色,推动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完善,建立、健全本地智慧交通标准规范,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开放监控、管理、服务等核心关键数据,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3)提出智慧交通规划条件核发、方案审批等规划环节管控措施建议,确保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规划深度

规划文本的编制深度达到详细规划深度,指导具体项目方案设计。

五、规划编制要求

(一)规划提交成果

规划成果必须符合本任务书的规定,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本次规划研究成果应提交: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集、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文本应当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说明书应当对规划文本做出详细解释,并需要详细阐述研究过程以及规划结论的推导依据。图集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

本规划提供最终成果为《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详细规划》成果,纸质报告各10份,光盘刻录电子文档1份。

(二)编制时间安排

本规划计划实施周期为2021年7月15日-2021年11月14日。

序号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1

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及实地调研,完成现状调研资料收集、问题与需求分析、规划目标、发展思路与策略研究工作

7月15日—8月5日

2

初稿编制阶段

智慧交通顶层设计与框架体系

8月8日—8月12日

3

规划设计(初稿)编制及汇报

8月16日—9月30日

4

补充调研

10月1日—10月10日

5

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设计(征求意见稿)编制

10月12日—10月20日

6

征求并收集各相关单位意见

10月21日—10月25日

7

专家评审阶段

规划设计(送审稿)编制

10月26日—11月4日

8

项目专家评审会

11月5日—11月11日

9

规划设计(终稿)编制并提交

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范文2

关键词:智慧城市 数字化档案管理

实现智慧化的城市服务和管理,是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开展的未来城市的新实践。概括来讲,智慧城市包含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无所不包的海量数据环境与共享、无所不容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离我们越来越近,也给数字化档案管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仅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是数字化档案实现资源共享,消除“数据鸿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前些年,很多城市规划管理的各类材料均以纸质文件为主,即使各经办人有电子文件,也无统一标准,且零星分散存放于各自电脑中,而且资料版本混乱、共享程度低,形成了严重的信息孤岛和数据鸿沟。为了不断推进规划管理向便捷化、数字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确保实现城市规划系统业务档案和图形数据的资源共享。在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应用之后,首先,项目从报建开始到审批结束,通过“边办理、边归档”,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业务档案的累积,使这些数字化档案成为运用高科技手段服务智慧城市的点睛之笔。用户在系统中可方便的查询各类档案,档案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同时,通过对整个系统内总规、控规、专项规划、规划审批红线等空间数据进行梳理,制定各类标准,建立更新机制,实现统一建库、管理与一张图应用,解决了数据版本混乱、信息孤岛问题,为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图形支撑。信息技术普遍在规划部门的应用,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

二是数字化档案成为延伸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整体框架建设的神经末梢。我们看到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平台与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交通、旅游、食品追溯等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构建整个城市在线公共服务体系,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比如推广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智慧医疗应用,全面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还有深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服务整合,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保信息服务体系,拓展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范围,提升社会保障智慧化水平。这些都需要精准地落实落细在数字化档案上。同时,结合无线城市网、城市物联网建设,优化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监测、拥堵疏导、预测预警等方面的功能,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健全智慧出行体系。

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范文3

关键词:智慧物流;广东模式;产业联盟;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361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智慧物流概念综述

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智慧物流,又称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了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目前,智能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物联网背景下,李书芳(2010)认为,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

章合杰(2011)从智慧物流的内涵、概念、功能、体系结构、价值及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智慧物流的理解。

智慧物流一般定义是指将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甚至达到“智慧”状态。

1.2 智慧物流内容体系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1.2.1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在企业层面,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智慧化和一体化。

1.2.2 区域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就是指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1.2.3 国家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标准和规范、政策和制度等,鼓励及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1.3 研究目的

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智能物流是国家物联网重点投资的十大产业之一,也是宁波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智慧物流,有助于促进宁波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物流辐射网络,实现物流业、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广大企业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竞争力。而发展智慧物流,宁波又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人把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先进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宁波智慧物流尽微薄之力。

2 国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近年来,智能物流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标准上,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沃尔玛在1969年开始使用电脑管理跟踪库存,并在1979年率先采用24小时物流网络化监控,完成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的工作。美国联邦快递利用InterNetShip物流即时跟踪系统,让包裹准时送达率达到99%。美国UPS公司则是通过条码、扫描器、数控笔、全国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即时地跟踪、监控货物在全国各地的行进状况,并提供给顾客进行即时查询。美国Fisher公司在应用第三方物流公司Catepillar开发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后,销售额、货物量、库存周转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英国电信也与Omnitrol Networks合作,部署基于RFID的零售库存解决方案,实现即时库存管理与追溯,创造更加智慧化、协作更紧密的供应链。日本AIS研究所研发的RalC系列三维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在多个行业的企业物流等都有应用,并且产生了相当好的效益。

3 国内“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3.1 电信引领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

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大旗的引领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与当地政府、高校及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平台,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电信成立了物流呼叫中心,组建全区域VPN网,提供天翼定位、全球眼及无线全球眼等服务,实现了对货物运送、存储全过程的调度和管控,让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大大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3.2 “物流淘宝网”+“示范工程”的广东模式

广东林安物流园创建于2003年,是广东省、市、区重点扶持大型物流超市发展项目,是以网上信息交易平台()、网下物流信息交易市场(林安物流信息交易市场)、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总部、物流招投标中心、物流结算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园区。是国内目前唯一实行物流信息网上、网下实时交易的市场,会员单位或个人可以在交易所的网络平台上货物托运信息和车源信息,互相联络达成交易意向,组织网上竞价。为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平台还建立起了一个3重保险的全方位验证体系:实名制,车险+林安物流首赔担保,车位通GPS全程监控定位系统(随时监控车、货去向,保证不会出现骗车、骗货及货损得不到赔偿的问题)。依托该信息服务交易平台,广州林安开张了全国首家的“物流超市”,形成了一个“物流淘宝网”。

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肇庆致美物流(城市快速配送中心)是工信部全国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此工程为广东物流企业向转型升级实现“智慧物流”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广东省物流协会在加入工程申请的审查、工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审查通过的企业,协会根据其所在行业的业态、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为其量身订做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包括了物流装备改造、企业品牌培育、管理水平提升、行业自律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五位一体”的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条款和标准,只要有一方面不符合就视为不合格。所以,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也不仅仅是对车辆等装备进行改造,而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3.3 南京以标准引领的智能物流产业联盟模式

在智能物流领域,南京市企业主导起草了20余项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以标准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催生了南京(江宁)智能物流产业联盟的成立。联盟是一个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旨在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开放性的政产学研多方面共同推动的工作平台。联盟的任务是统一产业链各环节的接口和标准,组织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集体攻关,出台技术标准,促进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实现技术研发、市场、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的全面联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提升南京市乃至全国智能物流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 宁波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宁波市一直在物流领域尝试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了宁波电子口岸、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数据中心。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共建了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及“IBM智慧物流中心”。与中国联通携手建立了基于IBM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的宁波智慧物流云平台,融合IBM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及移动等一系列全球顶级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物流及服务连成一体,为货主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提供供应链可视化、供应商门户网络、供应链网络优化、运输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平台将吸引100家企业加入平台并实现在线交易,实现年线上物流业务交易额500亿元,建成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5 宁波智慧物流SWOT分析

5.1 优势

物流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及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为区域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智慧物流云平台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提升了宁波整个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5.2 劣势

缺少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跨行业和跨系统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共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高技术设备研发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技术设备缺乏,物联网技术、新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与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3 机会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智能物流关键技术攻关。浙江省提出了建设“智慧浙江”的倡议,宁波市政府把智慧物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先行试点工程,出台了《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了智慧物流建设步伐。智慧物流技术逐渐成熟。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宁波智慧物流建设洪流。这些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4 挑战

宁波智慧物流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采购成本过高,制约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产业与广东、江苏、上海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6 宁波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一般来讲,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和行业组织、最终用户等。当前,宁波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要走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发展之路,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

6.1 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智慧技术标准建设和平台整合,形成“四网融合”、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创造国内外合作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智慧物流建设中,引进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及相关解决方案,引进和实施国内与智慧物流相关的机构和项目,集中各方力量对智能物流关键技术进行合作攻关,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6.2 行业

行业组织主要指物流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要以它为载体,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尽快制定和提出智慧物流相关标准争取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标准。由其组织提出智慧物流示范工程的立项、检查及验收标准,并为加入到工程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促进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管理模式创新。

6.3 企业

企业的职责是找准产业链的位置,全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发展物流商业智能,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并以此开拓市场。加大智慧物流的几个方面在企业中的应用,建立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及智慧企业供应链。

6.4 高校及研究机构

宁波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精力进行理论问题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开设与智慧物流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创办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和智慧物流科技创新。

6.5 用户

用户主要是在应用中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7 结束语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智能物流代表了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面,它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宁波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但智能物流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展既要跟随世界智慧技术、智慧国及智慧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也要以点带面,示范推进,逐步发展,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 张成海,张铎.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文和.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 物流技术,2010(7):172-173.

[3] 周立新,刘琨. 智能物流运输系统[J]. 同济大学学报,2002,30(7):829-832.

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范文4

智慧城市要实现不同系统管理数据分享和跨系统调度等问题。需要“顶层设计”以协调多个部门和多个系统的协同运作,涉及规划、产业引导和城市布局等问题。因此,在类似于北京的大型城市,一步到位地建设智慧城市,协调难度比较大。

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智慧城市包含许多内容。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赵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更倾向于从技术角度理解智慧城市,认为智慧城市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能源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通信终端融合,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而欧美等国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则更多地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概念。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是IT和OT(operation technology,运营技术)的结合。”赵康表示,在施耐德电气看来,智慧城市的根本是宜居、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施耐德电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是做一个智慧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赵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司将在城市基础设施中采集原始数据,随后实时系统就将通过这些数据,自动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从而大幅改进性能,并降低成本。如施耐德电气为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打造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利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自动感知车流量的多少而调整红绿灯时间,从而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同时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据悉,目前施耐德电气智慧城市的布局包括五大板块和一个平台:智慧水务、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与城市集成管理平台控制中心。可见,它们均与城市基础设施紧密相关。

其实,布局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领域不止施耐德电气一家。2010年,IBM成立了能源和公用事业解决方案中心,与不同城市在农村信息化、食品安全、光伏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2011年万科、绿地、保利、万达等地产商也开始纷纷挖掘这一概念的价值。2012年以来,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聚焦ICT(信息、通讯和技术)基础设施,设立城市云数据中心。

“智慧城市不是定义非常明确的市场。”赵康对《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他注意到住建部与工信部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并不相同:工信部强调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在智慧城市载体上的落地。而住建部则是从城镇化角度来抓,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运营,定位于新型城镇化的落地,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涌入城市人口的就业与住房问题。

“不想出标准,是不想扼杀市场的创造性,通过市场的角度来检验,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赵康说。

大城市做智慧城市不现实

“智慧城市产业就像15或者20年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目前中国有5200万家中小企业,有46%的上网人群,上网人群里面大概有70%的手机用户,在这一大环境下,智慧城市产业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前景和市场。”赵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仅2014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就已与碧水源、中国节能集团、冀东水泥、新奥集团和数云集团等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施耐德电气为其提供覆盖工业电气领域全线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供货和全程服务支持,同时将借力这些企业在不同行业中的优势资源,布局中国市场。

“智慧城市领域现在合作大于竞争。”赵康表示,在这个尚未明确定义的市场中,一家企业很难通过自己的解决方案满足整个城市的需求。

“一个很大的城市来做智慧城市不现实。”赵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智慧城市要实现不同系统管理数据分享和跨系统调度等问题。需要“顶层设计”以协调多个部门和多个系统的协同运作,涉及规划、产业引导和城市布局等问题。因此,在类似于北京的大型城市,一步到位地建设智慧城市,协调难度比较大。

赵康举了个例子,某城市某处因供水管网爆裂而造成路面塌陷,但交通系统并不获知该信息,车辆仍在该区域运行,最终造成了很大的区域交通拥堵。从交通系统来看是交通的问题,从水务系统层面来看道路不是水务的管理领域,但从整个城市运作层面来看,这是协同的问题,是数据分享、跨系统调度的问题和城市管理的问题。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之上,城市有健壮或者是智能的手脚,但是没有大脑,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每个系统都很智能,但是放在一起却不行了。”赵康说。

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范文5

规划应因地制宜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就是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组成部分整合起来,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股份)智慧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李存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城市的智慧化建设中,城市运营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是共通的,但不同城市对这三个方面的侧重点和深入度的有所差别,这决定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李存国认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者在前期设计阶段需要相应地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工作必不可少。因为这与城市战略紧密关联,所以城市管理的一把手必须亲自参与和推动。

其次,规划者需要理清城市的基础条件,包括城市整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城市现阶段的信息化成果和资源概况,以及城市在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划。

最后,规划者可以结合每个城市的特色和燃眉之急,如旅游、交通或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差异化地围绕这些城市的特点和特色去推动项目。

两横N纵三综合

李存国认为,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中国的城市化由政策主导,主要体现在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力量来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如果不从城市治理模式和政府管理体系的角度上来研究和改善,只是从IT角度进行设计并推动,那结果只能是IT项目的堆砌。

因此,为了避免“智慧城市”不智慧的情况发生,由政府主导进行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此基础上,许多新技术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如云计算的兴起就推进了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了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买服务,政府出资源企业投资建设服务等多种建设模式。

2012年,太极股份正式组建智慧城市创新中心,中心将重点围绕智慧城市、云计算和高端咨询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服务。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布局,以顶层牵总、公共支撑、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主线,积极支撑公司拓展智慧城市市场。

创新中心以高端咨询为牵引,打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能力;突出智慧政务、公共安全(平安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社会保障等6大重点应用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空间和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基于物联网支撑平台、云平台及面向决策、公众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发展运营服务;基于太极股份在智慧城市已有的成功实践经验提炼具有共性的解决方案,并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协同推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市场推广及方案交付,依托中国电科集团优势,推动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

智慧交通工程施工方案范文6

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公共安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有新模式和新技术来支撑。“智慧工程”正是这样一种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工程安全服务、改善工程质量、增强城市管理职能,最终提升城市居民安全感、幸福感的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顺凯信息以“创造智慧工程”为己任,紧盯“互联网+建设工程”领域,致力于行业前沿技术的探索和突破,发展战略聚焦于以互联网技术、传感器与BIM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安全与运维管理业务,并持续推进和不断深耕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桥隧健康监测、勘察质量管控等产品的市场布局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内地下空间工程智慧建设和运营管理领域的知名企业。公司和其团队获得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青年突击队、上海市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并于2016年成功挂牌新三板,也是国内专注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与运维安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充分发挥其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推动传统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升级,并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运营安全风险管控进行深度融合,保障城市安全。

顺凯信息总经理易爱华在传统的建设工程行业深耕十多年。在16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软件工程师到建设工程一线的项目经理,再到企业的信息中心负责人,最后作为一名创业者成为软件企业的负责人。他带领几个人的团队,突破传统思维和行业习惯,从一家传统的设计院信息中心起步,在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不跟风、不浮躁,通过内部创新创业,始终立足于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与行业变革,闯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成功之路。在5年时间内,公司快速发展成为行业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成功登陆新三板。他所带领的顺凯信息,不仅推动了行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更成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在“互联网+”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浪潮下积极转型发展的成功典范。

顺凯信息2013年加入“上海市岩土与地下空间综合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软件企业,2014年8月获得上海市创新创业优胜企业。2014年10月,公司的“智慧监测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青年突击队”称号。2014年11月,公司成为上海“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天安监测”入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优秀应用评选,并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产品秀。2015年12月,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6月,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

2016年8月25日,顺凯信息在“第八届中国行业信息化奖项评选活动暨2016中国行业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中,凭借公司在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影响力,及自主研发的“天安・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工程安全服务中心”和“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控云平台”,一举拿下了重量级奖项――2016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和2016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军企业奖。

开启智慧城市新模式

顺凯信息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发展模式,把互联网、物联网、位置服务、云计算等引入工程,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化的新的工作模式。在智慧勘察、智慧监测、智慧轨道交通、智慧监理、智慧管理、智慧BIM等六大领域不断开拓。

“智慧勘察”是包含野外数据智能采集、岩土工程计算分析、勘察报告图表绘制、工程管理等在内的面向勘察行业的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规范作业标准、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智慧勘察”解决方案,顺凯信息已经和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矿工程勘察院、冶金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上海分院、上海新地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军东海工程设计院勘测队、上海广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锦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等客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智慧监测”是对工程及周边环境监测的海量数据实现自动化采集、传输和智能化处理的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服务与管控中心,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安全施工、运营维护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在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上海迪斯尼乐园、B06地块世博酒店工程、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2号地块、上海地铁13号线淮海路站、上海市静安区60号街坊建设工程、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40多个特大型建设工程中取得成功应用,并获得良好的反响。“智慧监测”入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优秀应用”和上海优秀信息化产品评选,获得“众联杯”双创大赛创新奖。

“智慧轨道交通”可以对地铁建设期内的各项资料和文档,以及日常的地铁监护、养护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或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再利用,包含轨道交通基础地理信息、地质信息、地面安全巡查、周边工程、远程自动化监测、结构巡查、定期监护、地下结构安全管理仿真技术服务等系统。其中,“智巡・地铁地面巡视管理系统”覆盖上海全部的14条地铁线路,管理车站数据337座,区间线路里程1100公里,完成了共计3465个区间的巡视任务,上报违规项目512个,为加强地铁保护区管理,规范相关作业,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和建设的顺利开展,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慧监理”为监理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远程掌握工程动态,高速在线审批流程,规范化监理现场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考核员工,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管理手段,进行远程技术支持,具有项目风险智能预警功能,实现过程风险自动记录,严格把控全部施工过程,自动保留监理工作痕迹;为业主单位提供工程信息化门户,项目网站实时展示工程动态、工程进度,展现监理工作内容。

“智慧BIM”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安全与长期运营管理中,它与天安监测的深度结合,形成基于BIM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系统,将监测业务信息与BIM中的空间与属性相结合,形成5D模型展示与管理系统。顺凯信息侧重于将BIM与结构、管线、机电等设施的长期维护与管理相结合,形成面向房地产建筑与轨道交通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系统。《上海世博园区地下空间三维信息系统》获上海世博会及其配套工程建设新技术应用一等奖。《上海提篮桥66街坊综合开发项目BIM应用》获得2015年“创新杯”BIM设计大赛最佳BIM普及应用奖。

顺凯信息的产品覆盖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在上海迪斯尼、上海世博会、上海中心大厦、虹桥交通枢纽、上海轨道交通、天津于家堡交通枢纽等标志性的大型工程当中。公司还为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城乡建设勘察院等众多大型知名企业提供信息化咨询与研发服务。

多年来,作为工程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开拓者,顺凯信息助力多个城市构筑智慧工程。其中,在天津,顺凯信息建立了天安地下工程远程自动化监测服务平台,为于家堡交通枢纽工程及周边环境提供了专业、快捷的监测服务;在大连,顺凯信息为唐山港提供的业务指挥调度管理解决方案将可视集群、视频监控、业务管理融为一体,提供基于GIS的可视化融合指挥调度,提升响应速度;在上海,顺凯信息为上海地铁建立了一套快速处置、实时掌握、即时响应的地铁安全保护区巡查系统,提升了巡查效率;在济南,顺凯信息为山东城乡建设勘察院构建了企业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在北京,顺凯信息正在构建一套热网工程调度管理监控系统,对项目现场监理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