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管理范例

智慧建筑管理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1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与之相关的建设也正在逐步加强,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必须对其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十八大的背景下逐步推行,改革的内容包含多个方面:如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结构、规范政府活动,简而言之,构建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非常有必要,也是当前亟须完善的内容。文章将就此展开论述,提出与之相关的实施策略,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趋于完善。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策略

行政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以及重要推动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对其予以了高度关注。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就行政管理体制而言,在对其实施改革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也就是必须在基于我国的国情的情况下确定改革目标,这样才能使行政管理体制更具中国特色,改革才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本文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此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内涵以及特征

(一)行政管理体制概述。

长久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在改革中逐步加快发展速度,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重视全面改革,这其中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行政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与我国政治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就做了很多调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且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从目前来看,十八大背景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行政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对其实施全面改革,且力度较大,作为本次改革的重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构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这次改革主要是以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思想,继而对行政管理体制实施改革,使其不断趋于完善。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我国将其与国情相关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而提出的,它深刻地反映了马列主义的精华,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备强大的理论基础。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以及完美谢幕,促使会议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落实,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在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基本依赖于苏联,照搬其发展模式,但是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国情存在极大的区别,一个体制不可能适用于多个国家,我国应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时需要结合本国国情,构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而不是直接引用他国模式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多年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中逐步符合我国国情,在改革中基本以如下战略思想作为指导: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理论基础相对较为健全,同时也具备实践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了多次改革,在此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基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立足于我国国情,改革实践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这也能展现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也能体现出我国独有的价值取向。

(二)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特征。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渐地成熟、完善。其基本特征如下:

1.理论体系独特性。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必须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只有具备相应的理论体系才能推动体制建设更完善。就我国现状而言,行政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较为丰富,不仅具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还具备科学发展观,这些战略思想促使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有据可依。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必须以我国实际情况作为基本出发点,具有我国特色,同时需要具备与之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指导思想,为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基础,这其中包含的科学内涵,体制建设的主要内容,还有实现形式,都将会在该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实现。

2.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必须以我国实际情况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就行政管理体制而言,关于其定义有两个:第一,“中国”,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带有中国烙印;第二,“社会主义”,展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符合其本质特征,体现其发展需求。对于上述两方面内容必须严格限定,使行政管理体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制度的主要内容包含基本政治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从政治层面分析,实施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首,实行多党合作,实施政治协商制度等;从经济角度分析,主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施多种所有制体系,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多种分配制度共存模式,走向共同富裕之路。针对我国管理体制建设而言,始终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维护人民利益,并将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这也是我国政治制度本质内容;从体制上分析,必须坚持服务于经济整体格局,展现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正在逐步加快,使我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行政管理体制也随之不断创新进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3.实现三者有机结合。

所谓三者有机结合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这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独特性,是灵魂所在。针对行政管理体制而言,党的领导非常关键,可谓是其建设的核心所在,人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建设的本质所在,而依法治国是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基本要求。就当前情况而言,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将上述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效果非常显著,彰显具有我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促使政府工作有法可依,合理行政,诚实守信,高效便民,建设法治政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二、行政管理体制路径分析

行政管理体制构建需要多方配合方可获得良好的成效,只有将该体制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也关系行政管理体制的成败。因此行政管理体制在我国必须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其实施的具体路径如下:

(一)转变政府职能,定位政府角色。

就目前而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追求创新,打破原有相对落后的运行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对其内容与规范重新拟定。新的政府职能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要求引入以下组织,如市场、社会,健全吸纳竞争机制,让不同性质的组织能够和谐相处,在管理公共事物中,进行有效分工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确定新的建设目标,即服务型政府,实行服务核心定位,在以往的政府职能规划中,政府承担的事务较多,新的政府职能对此进行了优化,将政府事务进行了转移,逐渐分给市场,或是非政府组织,让他们可以行使部分权力与职能。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转变角色,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变为引导者与规范者,这样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政府负担,逐步服务型政府靠拢。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目标相对明确,且对行政定义也十分清楚,即服务行政,服务型政府正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最终目标:对于行政管理体制而言,其运行必须以公民需求为前提,明确亲民意识,完善责任意识;转变自身角色,实行正确定位,让服务型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如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逐步提升服务质量;以人民为主体,摆脱官僚主义,减少政绩工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主体,建设服务型政府。除此之外,还需不断提升行政人员素质,增强其服务意识,确保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有效执行。

(二)优化政府结构,整合行政机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想取得相对较好的成效就必须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尽早实现改革目标,必须要优化政府结构,整合行政机构,实施大部制改革,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其改革的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依据政府管理职能,将原有的职能分配的弊端进行改善,特别是针对相似职能,或是任务交叉部门,将其进行统一整合,实施统一管理。这种统一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缩短部门层级、减少官员腐败、提升行政部门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这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最终目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我国机构设置中,“摆设部门”较多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对于这一部分部门而言,可谓是可有可无,并没有实际功能,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人员编制开销极大,在大部制改革中,撤除这些“摆设部门”,这将会在某种程度上节省财政开支,与此同时,对其他部门也起到惊醒作用,树立威严,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政府活动。

党的十八大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其中限制权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且呼声日益增长,限制政府行政权力,规范政府活动,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是行政管理体制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健全法律法规,政府的所有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实践操作中,需要优化政府权力,促进其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这样可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力度,监督的效能。同时,针对部门较大的部门,实行内部分权,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领导颁布决策,对于政策的具体实施,需要有专人负责监督,以确保政策能够有效执行。还需建立监督小组,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督决策的科学性,还有决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以及执行的效果如何,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指出,且给予相应的修改方案,从而能够保障决策与执行能够相辅相成,实现高效务实,推动行政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继而促进行政管理体制逐渐健全,相关改革措施能顺利展开。

(四)深化民主观念,提升公民参与积极性。

在我国,人民属于国家的主人,是权力的拥有者,我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这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核心所在,维护广大群众利益是当前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中心。因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要想推进社会发展,维持政府正常运作,稳住民心是基本策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可以增加民众参与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群众自身利益,这使得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民众的全力配合,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与此同时,需要组织民众开展理性教育,如座谈会、讨论会等,这样可以增强公民主体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共同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趋向完善,构建服务于民众的管理体制。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新媒体逐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微博、微信、论坛等,这也为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其能够参与政治体制建设,这对民众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网络知识,实现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公民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发帖子、写评论等,充分了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策略,从而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更符合民众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意义重大,它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行政管理体制建设需要综合多方因素考虑,其主旨在于建立服务型政府,促进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有效互动沟通,继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实现改革目标。

作者:杨延东 单位: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景洪水电厂

【参考文献】

[1]曾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研究回顾与评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2]袁曙宏.加快建设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J].行政管理改革,2010(05).

[3]王澜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0(01).

[4]刘金程,刘熙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基于科学发展策略的解释[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5]王浦劬.关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几点认识[J].中国行政管理,2010(03).

[6]雷荣.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J].人民论坛,2014(20).

[7]徐晓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

[8]孙晓娟,朱明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J].学习与探索,2011(03).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2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建筑工程管理;绿色施工;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智慧工地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精密的设计与模拟,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与质量。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关键在于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传感技术等植入建筑、施工人员携带的设备及机械设备中,通过网络将其连接,整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1智慧工地系统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地球理念基础上诞生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其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传感技术、物联网等,实现了建筑工程的互联协同、科学管理以及智能生产,逐步实现了绿色施工及生态建造[1]。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确设计及施工模拟,围绕建筑工程施工开展全过程管理,提高管理实效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绩。将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快速、准确处理建筑工程施工大数据,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效率,提高施工规范性。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有助于排查施工质量隐患,及时发现施工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发挥更好的管理作用[2]。在智慧工地系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间的沟通更直接和流畅,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问题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对接,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落实各项施工管理手段与制度,提高整体管理效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筑工程施工数据监控。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需要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工程中,实时监控施工数据是主要工作内容,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有助于提高施工数据监控效率,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际应用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且获得数据更加完整、准确,不会受到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的影响,整体工作效果较好。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对比、分析智慧工地系统收集的施工数据,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数据监控,一旦施工数据出现异常情况,须及时停工,排查安全隐患。

3.2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多、施工人员与设备多等特点,给施工管理造成了较大困难。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推动建筑工程施工发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工程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等[4]。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将人工智能设备、传感器等,装置在工程机械设备或施工人员穿戴的衣服和防护设备上,整合建筑工程施工全程,及时发现施工人员使用操作、工程机械设备运转等问题,及时预警并加以处置,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减少工程维修成本。智慧工地系统在施工材料使用和工程进度方面有较好应用,可准确获得计算结果,且可长时间监测,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利用率。

3.3周界防范红外对射。建筑工程施工的范围普遍较大,且施工周围环境复杂,可能影响周围的住宅区、公路及生态环境等。因此,需要做好周界防范,避免非施工人员误入施工现场或有目的地进入施工现场,破坏建筑工程,妨碍施工的正常进行,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区域的安全性,同时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区域、设备及材料存放区域、生活区域及办公区域是四个重点管理区域,需要做好周界防范,避免出现入侵行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在施工现场的边界(围挡)处装置全方位、无死角的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通过红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布防范区域内的全部入侵行为,且及时报警提示入侵行为的发生位置,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入侵人员或生物,并将其驱除,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安全,避免丢失或损坏。

3.4电气配电无功补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其中有较多的设备使用时间均较长,存在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且设备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易导致功率下降,造成电能浪费。全新的工程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由于操作不当或空转,导致用电效率下降,增加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因此,电气配电无功补偿设备的应用较为关键,有助于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用电效率,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良。电气配电无功补偿系统主要结构包括隔离开关、智能控制器,是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实际应用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设定一个智能控制器功率因素目标,在工程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采集功率因素,如果功率因素低于设定目标值,系统就自动发出信号,使电容器组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投入,促使系统功率因素逐渐接近设定目标,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功率[5]。不同的工程机械设备具有不同的功率因素,且电气配电无功补偿系统负荷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工作时,系统需要在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下,及时采集和反馈功率因素,调节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各种参数,确保系统有序运行,提高电气配电无功补偿效果。

3.5绿色施工在线监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施工污染控制方面,提出了绿色施工的全新理念,并应用在多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可在智慧工地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污染监测,确保施工噪声污染、灰尘污染、垃圾污染等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区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性与环保性[6]。例如,在建筑工程区域的边界处设置装配式冲孔围挡,封闭建筑工程施工区域,在围挡上方间隔一段距离,安装一个雾化喷头,在施工灰尘较大时进行雾化喷雾,防止灰尘扩散。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特定的位置,安装施工噪声和扬尘监测系统,对重点施工区域内的扬尘、噪声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到智慧工地系统控制平台,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各种污染数据,及时发现污染超标问题,并自动触发喷淋设备进行降尘,在扬尘数据降低到预先设置的数值范围内后,可以自动停止降尘设备工作。

3.6日常管理系统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提高建筑工程日常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优化日常管理系统,如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首先,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督各个施工环节,汇总所有施工项目的操作行为,以供施工管理人员分析、处理,以此合理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闲置或浪费劳动力。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可提高物料管理系统应用水平,在物料管理系统中导入智慧工地系统模型,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成图,以此准确计算工程施工量,快速生成物料清单,促使物料采购人员可提前获得准确的物料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施工管理人员可利用智慧工地系统管理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和劳务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管理工作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可以在系统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智慧工地系统不断完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起到的作用不断增加,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质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因此,在建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与管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智慧工地系统,明确系统应用重要性与特点,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灵活运用智慧工地系统,从多个方面给予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支持,提高整体管理实效,确保工程施工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罗吉国.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9):177-178.

[2]晋晓梅.浅谈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20,6(12):136-137.

[3]苗泽惠,张京.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6):25-26.

[4]谢坤坤.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22.

[5]柏艳玲.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0(10):188-189.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3

【关键词】智慧工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1引言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高。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监管手段无法及时追踪风险因素,不能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借助智慧工地,改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智慧工地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工地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智慧工地”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工地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为施工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工地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1]。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应用智慧工地的优点

2.1劳务实名制度管理的精准化

加强劳务实名制是确保工程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考勤是人力管理最基本的手段,以往都是分包人员手写登记,内容真实性差,没有真实反映实际工作人数,后期出现纠纷难以解决。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和技术平台,可实现管理的实名制数字化“门户”系统,在智能平台的基础上运用人脸识别、无线通信等数字化技术,使施工单位能够密切监控现场,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取工人的信息,为合理管理和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智能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员工的出勤频率和行踪,极大提高了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2机械设备设施管理的智能化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大型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大型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项目建设中,大型机械和设备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对脚手架、电梯、升降机等设备,应加强工地现场的安全控制。通过智能化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科学管理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例如,施工中常用的塔式起重机,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速、重量、振幅等参数。通过在塔架的多个部位配置不同的传感器,对风速、重量、幅度、倾角和回转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发送给相应人员,以便根据当前情况及时评估起重机的运行状态,发出警报或执行适当的操作指令。如遇声光报警、停电、减速等措施,第一时间发现并有效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塔式起重机安全稳定运行。

2.3安全体验教育培训的生动化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专业知识,同时,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应对措施不了解。培训系统的建立对安全管理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智慧工地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可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智能化设施管理系统,提高项目经理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降低施工风险。采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方法和多维技术,可以模拟建筑安全事故,基于建筑工地真实场景的虚拟教学系统,可提高教学经验和效果。例如,虚拟现实系统可以模拟高空坠落、火灾、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风险,这能使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影响,提高工人对各种事故的敏感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确保施工的合理性,规范施工过程。同时,在面对新的安全问题时,也有能力对施工中的险情进行积极地自我防范与自救[2]。

2.4安全预警监控的自动化

采用智慧工地平台后,可以实现对现场多区域、多角度的远程安全巡视,通过施工现场视频监控以及在后台搭建危险源数据库、隐患清单等,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巡视,通过现场数据上传及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安全巡视人员通过后台可以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管控。在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时,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智能手段对危险监控区域的数据进行实时收集,系统地综合分析,对超过预警的状况进行报警,对实行危险操作的作业人员发出警报,解除隐患。施工团队也能在警报提示后,加强对安全问题的整治与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出应对策略。

2.5工人防护设备的智能化

在实际使用中,智能化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相较于传统防护措施,其安全性能也相对较高。其中,安全帽、智能手环等的使用能有效减少沟通障碍,提升施工效率,解决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中不必要的奔波游走,安全监控管理更具针对性。当作业人员使用非正规手段进行操作,或者近距离接触危险事物时,智能工程安全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作业人员的安全信息将会被及时传递到管理平台终端进行储存,智能工程系统检测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危险源位置确认以及人员状态检查,在出现伤亡情况时,系统将即时联系医院进行医疗救助,在预防事故发生的同时,减少人员伤亡情况[3]。

3智慧工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场景

3.1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系统需以劳动力资源共享为基础,采取业务统一规划、数据集中管理和分级应用的原则,覆盖劳务管理全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劳务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共享和统一调配、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标。系统主要组成应包含人员实名制、作业人员考勤、安全教育培训、工资发放监管、工人现场定位等几个模块,系统组成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结合监控系统,可以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定位跟踪,保障工人人身安全;对特殊部位或者危险地域部署定位,对进入区域的人员进行跟踪,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时掌握劳动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劳务纠纷风险。发生恶意讨薪事件时有据可循,全公司共享恶意讨薪人员或施工班组监控工人培训上岗,对未培训人员预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2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监控是对一台塔吊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监控。用技术防御代替人防,通过塔机监控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实时记录塔机运行数据,提高安全系数,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安装塔机监控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和安全损失。塔吊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主控单元、显示器、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GPRS通信、终端软件等组成。塔吊监控可以通过客户端和主机进行可视化远程监控,全方位保障塔吊的安全使用。引导系统根据实际工况,将吊钩周围的实时视频图像以高清图像实时展现给塔吊司机,让司机快速准确地做出正确操作和判断,解决了塔吊司机在施工现场存在的视觉死角、远距离视线模糊、语音引导容易出错等专业问题。它能够全方位保证塔机的安全运行,包括塔机区域安全防护、塔机防碰撞、塔机超载、塔机防倾翻、吊钩可视化等功能,也能够提供塔机安全状态的实时预警,并进行制动控制,是现代建筑重型机械群的一种安全防护设备[4]。

3.3深基坑监测系统

智慧工地基坑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主要应用于降水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在深基坑作业现场安装传感器等智能设备,例如,在基坑开挖、支撑保护的全过程中,采用锚杆应力监测基坑周围的稳定状况。同时,采用先进的通信和大数据技术,将现场监测数据上传至监测后台,将后台对数据的动态分析和处理发送至相关责任人,相关人员对数据中的异常越限和告警进行解决,确保基坑作业的安全稳定性。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大数据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步进行:①利用数据服务器和计算服务器组建基坑风险管理系统硬件平台;②将收集到的基坑风险信息上传至风险管理平台;③将基坑相关变形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④将当前基坑与历史基坑信息相对比,得出分析结果并作为相关数据;⑤将基坑相关风险信息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展示;⑥判断当前基坑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推送,显示基坑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效果。

3.4设备、材料智能安检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在施工期间使用前,必须通过安全检查和质量检查。使用智能视频控制与识别方法,可实现材料的快速分类和机械设备的智能安全控制,为确保交付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及安全,可采用移动机械系统,其智能安全控制流程相对简单,软件安装成本低,采用嵌入式系统和内联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使计算机能够及时发现机械系统运行中潜在的安全风险。由于许多工程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对设备的工作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全智能安全控制,覆盖潜在的安全操作,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故障概率。

3.5高支模监控系统

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类型不断丰富,在混凝土浇筑时都需要搭建高大支模。高支模作业施工难度大、作业风险等级高,现场采用高支模监控系统辅助施工作业,进一步提高作业安全系数。主要是在模板或者支撑杆上加装传感器,传感器将现场采集的压力、位移等数据传输至后台,后台可以对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相关人员根据后台发出的告警或者提示信号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智慧工地系统和技术平台加强建筑施工人员培训、特种设备管控、高危工程作业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人工管理的弊端。安全无小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是提高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孙洪磊,刘著国,王帅.智慧工地——建筑业的智慧时代[J].智能建筑,2019(6):15-19.

[2]吕军,吴海建,齐国强,鄢团军,吴缙峰,缪泽峰,王君.塔吊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8,8(8):68-71.

[3]陈炬锋.施工群塔监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0引言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基础施工及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此要求建筑企业务必开展好内部会计控制,保证资金的优化配置,实现科学合理地利用,使企业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依旧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度不足、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由此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务必要采取科学适用的策略开展管理。由此可见,对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资金项目控制的重要环节,可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为企业会计管理提供有力依据。首先,科学完备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促进提高会计部门核算工作的控制管理能力。会计内部控制可促进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切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核算要求,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进一步增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其次,可靠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为企业未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倘若控制管理水平不足,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唯有在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方可使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实现有序开展。最后,科学完备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内部信息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企业内部决策人员需要结合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开展全面分析及评定,最后制定出可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决策。由此表明,唯有使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方可使企业做出更好的项目投资及发展决策。

2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结合现阶段发展情况,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建筑工程建设上,而缺乏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重视,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乏科学适用的管理措施,有时候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进一步减少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而言,不论是哪个环节均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倘若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重视,必然会使内部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进而对企业有序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一些建筑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时常会出现资金配置不当问题,同样是因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不当造成。

2.2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度不足

建筑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先进科技的有效应用,造成企业对全面会计信息数据的把握程度不足,缺乏对企业全面会计信息的有效认识,进一步对企业全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现阶段,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时,往往隐瞒或虚报真实的财务信息,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表现出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另外,建筑企业在会计信息共享上未有正确认识,对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的共享度不足,特别是对拥有子公司的建筑企业,不同子公司相互间及各子公司与母公司相互间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准确,进一步对企业有序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3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影响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在实际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具体要牵涉诸多方面内容,如会计核算、资金配置、财务监管等,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复杂性及实践性,由此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现阶段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中,只有少数人员具备初级会计资格证或者中级会计资格证,显然难以满足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大中型建筑企业而言,即便拥有充足的资金,也鲜有企业会投入资金去聘请高素质的人才,由此对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造成极大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或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制约了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

3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加强对国内外建筑企业成功管理经验的学习借鉴,切实开展好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如何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可以下述策略作为切入点。

3.1构建健全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科学完备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促进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并促进资金的科学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筑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践构建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首先,应当构建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库,保证建筑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数据库的构建可在保证会计信息有效的同时更便利地开展一系列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而为建筑企业资金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与此同时,应当结合建筑行业实际特征,完善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如实施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并依据会计制度相关标准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加大对会计工作流程的监管力度,构建健全动态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还应当构建健全会计工作责任制度,使建筑企业每一位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引发问题时能及时找到责任人,有效掌握问题引发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手段。

3.2搭建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平台

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可反映企业全面发展运营的状况,所以依托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搭建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平台,可为企业项目决策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因而,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进一步为会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便利。如此一来,一方面可加大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管力度,促进建筑企业项目建筑资金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使建筑企业管理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3.3提高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所以,提高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对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应当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础工作建设,从企业每一位员工做起,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基础工作的监督、审核,严厉惩处虚报瞒报、做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应当组织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使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

4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建筑企业有序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重视,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进而对企业有序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务必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构建健全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搭建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举措,积极促进建筑企业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方红.基于内部控制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0):105-108.

[2]席元林.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5(6):221.

[3]黄小平.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8):187-188.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施工现场,智慧化,管理

1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指的是一个数据集合,该集合无法利用常规的软件进行捕捉、处理和管理,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激发其更强的决策力、优化流程的能力和洞察发现力,它可以称为是一种多样化、高增长率的海量信息资产[1]。数据搜集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迎刃而解。现代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在海量数据中找到所需信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要基于大数据信息量大、种类复杂、高实效性等特点,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和手段,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力争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中项目规模较大、过程数据量巨多的行业,具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多样性的特点,这也是由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参与者多、项目地域覆盖广、耗时长、影响因素多等原因决定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录和分析工作的进度,可能会花30%~50%的工作时间来收集和分析施工数据[2]。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数据采集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且需要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由于缺乏实时信息互动与反馈,常常造成施工现场材料浪费、项目窝工、生产效率降低等,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实现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建设目标。此外,由于人工的主观性,收集和测量的数据更容易产生误差,从而会导致施工决策失误,造成施工损失。中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施工现场的监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导致监理力量明显不足。而主要以人工进行现场检查的传统监督管理模式使得监督工作更加被动。监理工作往往转化为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监理效率低下。

3大数据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基于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智慧化监管也成为了可能。这也将建设工程行业监管模式,逐渐从人工巡查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精细化、差异化的智慧管理方式。这种转变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施工现场监管工作量大、监管范围广、劳动力需求多等问题。基于大数据技术对施工现场智慧化监管,将优化工程管理模式、提高现场监管效率,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监管趋于数字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成库、监管成网、管理成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3]。所以想要提高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效率和工程产品质量,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4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化管理途径研究

受到经济快速变化的影响,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也时刻面临各种风险,给实现工程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目标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可以从4M1E(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理论入手[4],分别研究大数据在施工现场智慧化管理中的应用途径,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生产效率和决策能力,使施工现场管理实现能感知、能决策、能预测的智慧化、精细化、生态化的管理和生产。

4.1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智慧化管理。在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从源头上对施工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减小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所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登记,并将这些登记信息在电脑中进行分类、整理、存档。这样管理者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信息,了解工人的工作状态。然后利用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Hadoop平台等,阶段性地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项目各阶段所发生的倒班工种、工作日及持续工作时间,帮助项目相关负责人了解施工队伍的费率和人员调配。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查询到加班和危险作业等紧急情况下的数据,并将查询结果自动传输到终端,自动报警进行警示,并联动其他通知方式,避免工人疲劳工作造成安全事故,提高和保证了工人人身安全,完成项目安全施工目标。

4.2对施工现场机械进行智慧化管理。对施工机械进行智慧化管理,可以在施工机械的关键位置安装智能控制装置,例如重量传感器、高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等,这样就可以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收集机械设备运行中关键零件的信息。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中机械设备建立三维模型,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机械设备的不同使用状态。如果机械零部件存在保养不及时、损坏、过载使用等隐患,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进行预警,防止机械设备在使用时突然损坏失灵。同时也可以设置处理异常信息的微端,根据反馈可以自动对关键部位的运行信息进行分析辨识,如果属于异常信息,除可以及时报警之外,还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自动消除隐患,例如及时制动等。建立智能控制设备信息的远程传输系统,并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技术将监控信息上传到云端,这样可以形成连续的监控报告。

4.3对施工现场材料进行智慧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材料采购与仓储管理系统平台,对施工材料进行智慧化管理。依托BIM技术,结合ISGP算法分析施工现场及建筑物内外空闲空间,提供建筑材料临时存储最佳方案,并在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空间的基础上,详细记录材料出入库信息,合理预测材料采购情况。材料管理人员登录系统随时抽查,定期清点库存材料,确保材料库数据真实可靠。同时,施工企业采购部门应随时关注常用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信息,并进行系统更新,以便施工部门提出购入材料申请时,材料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进行价格比较和采购,从而减少了人工审核的工作量。

4.4对施工现场施工方法进行智慧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全国智慧工地数据云服务平台,打破施工企业间信息孤岛。在这个统一的数据分享平台上,政府以及其他监管单位与施工企业间的管理数据可以实现对接,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采用Apriori算法对多种工序施工工艺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发现的关联规则进行挖掘,为后期监测施工过程提供参考。在数据平台上设置相关的质量控制点,系统可以自动获取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标数据,并随时监督指标变化。例如,在某个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施工工序设置技术和监理的重点,重点控制施工人员、施工工艺、设备、材料等[5]。可以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或存在质量通病的施工工序。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是否符合施工要求,这样通过对施工技术指标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对施工方法的信息化监督与优化。

4.5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智慧化管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卓有成效,大大提高了治理能力,同样在建筑环境监测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传感器、数据挖掘、数据统计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以对建筑粉尘和噪声进行风险预警和综合评估。对检测到的噪声的分贝值和粉尘的浓度根据相关标准自动计算[6],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例如Echarts技术、Tableau软件或Qlikview软件等快速从混乱、随机、模糊的大量数据中发现隐含的信息,以图形进行展示,凸显出信息的重要特征,让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有效地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指标,可以对风险进行预警,大大提高预防和治理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的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阶段,无论利用大数据技术对4M1E中哪个施工要素进行智慧化管理,前提都是数据的搜集。首先要注重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进行数据管理。借助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现自动采集、积累实时数据。其次,应注重采集数据的多样性。除了采集常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之外,也应注重采集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数据、生产环节流程数据,例如语音、视频等流媒体。最后还应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结语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当前社会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基于此人们大脑的观念也有很大的差距,进而人们的意识形态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以高职生的价值观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高职生在经历高考失利后,心理难免受到一定的打击,所以如果价值观取向也模糊那么就会给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高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就有很大的必要性。

1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为何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分析

1.1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时,其目的是让大学生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使他们能够有积极的理想和信念。而通过研究可知价值观的积极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在一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中积极的价值观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且可塑性是其一大特性,所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就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高职生积极的价值观。同时,高职生拥有积极的价值观后,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言也能带来积极的影响,即在多个方面的思维和视角都会更开阔,如在解决问题或管理情绪压力时等。相反,如果高职生的价值观是消极的,那么就会带来大量的消极心理体验[1]。

1.2利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

对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大思政”中其则是重要的一部分。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已经成为其主要工作理念。而在进行“三全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若想对价值观引领的作用进行强化,必须保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力量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且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做到统一部署,二是要做到多头并举,三是在人员上要做到高效的整合资源。如此一来,在关键节点中就可以达到突破重点的目标,紧接着在进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的目标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如此一来,在进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实效性就能更加凸显[2]。

2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探讨

2.1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入手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然后基于对高职生心理需求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此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心理健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且基于此高职生的如下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是评判是非的能力,二是认知调节的能力,三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时可以播放《法律讲堂》的有关视频,以此通过分析其中的案例,如杀人抢劫案、诈骗案、杀人案等,然后让高职生了解到生活中更多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并且通过这样的视频教学,高职生也能清楚地了解到他们为何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追究到底则是因为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并未能够树立,而且在心理健康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通过观看视频,对于哪些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高职生在脑子里就会形成一定的认识,进而就能提高他们判别是非的能力。并且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也会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并积极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努力做到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良好公民[3]。如此一来,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最大限度地融入课程中,这样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对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在脑中尽快形成,对他们的发展而言极其有利。

2.2从心理咨询过程入手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将其融进心理咨询的过程。并且对于高职生的内心世界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真诚地听,二是要认真地感受,三是要予以尊重和理解。同时,对于高职生原有的价值观也不能直接批判并强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他们进行灌输,否则适得其反。如此一来,良好的咨询关系就会被打破,进而就会影响咨询效果。当然,不对价值观进行强行灌输并不意味着不谈价值观,而是在向高职生阐述价值观时要讲究时机,以此使社会核心价值观能渗入到谈话的细节中,这样高职学生才会更容易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比如,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当前很多高职生步入高职生涯的过程中他们还处于青春期,所以在男女交往方面很难能够处理妥当。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和以往的教师也普遍向他们灌输“男女有别”的思想,因此一直以来男女间在交往时都会刻意的保持距离。而青春期的萌动会让高职生对异性产生好感,加上心理上不够成熟,所以当面临异性时往往不能很好的与之相处。如高职男生喜欢上一个女生,为此茶饭不思、心事重重,加上本人比较内向,不敢和女生表露心声,久而久之他的心里就会郁郁寡欢,从而引发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症等。而通过心理咨询教师首先可以聆听该男生对男女交往的想法,并且在此期间不要对其进行批评和指责,而应告诉他这是青春期正常的心态,让其不要有过大的压力负担。然后指导该男生在和异性相处时要诚信和友善,敞开心扉正常交流即可,并给予一些男女间人际交往的意见。而男生听后就能从中受益,进而就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和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心理的问题就能及时得到解决。而诚信和友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就能有效的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从互动多媒体平台入手

基于社会的变革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双重背景下,高职生的价值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所以,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学生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有些学生会认同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关心和回报社会,并具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和优秀的品质;但相反有些高职生也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沉迷网络,日渐颓废。另外,网络事实上就是一把双刃剑,只要用得好就能给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从互动多媒体平台入手,并要善于对其进行利用[5]。比如,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可小觑的。虽然从调查可知,由于高职生自控能力差,所以沉迷网络的现象尤为普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职生在对不满的情绪和压力进行宣泄以及表达自我时,他们更愿意从网络媒体中进行,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然后积极对网络平台进行利用,以此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对高职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对有关的心理健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互动多媒体平台进行创建,然后提供如下功能:一是具有相关知识和题目训练的功能;二是有交流互动的功能,即类似于贴吧、微博发动态然后可以评论的功能;三是心理测试的功能等。这样高职生就能从中掌握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后,高职生也能对其进行正确地树立[6]。另外,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名人事迹的视频和影片进行教学,然后针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分析,让学生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而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如此一来,这样不仅可以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同时因为这些名人的核心价值观非常正确,所以高职生在受到他们感染的情况下原先的核心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对他们那些错误的核心价值观就能及时更正,从而就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价值观能否正确地树立和心理健康有无问题对高职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因此高职院校对这一方面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另外,当前在开展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而且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才能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也是现阶段高职教育者所应投入精力重点关注的内容。基于此,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拥有良好的心理情况后,不仅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且还能推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泉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3):44-47.

[2]蒋雪梅.第二课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18-19.

[3]王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研究[J].才智,2018(26):147.

[4]杨兴勇.高职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教育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88-91.

[5]王琴,董春辉,费白露,等.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7):25-28.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7

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行业发展正面临诸多制约问题,如建筑施工成本上升、建筑工人老龄化、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力差、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偏低、施工安全问题突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建筑行业提升自身优势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动,也是建筑行业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发展模式的必经路径,能够加速建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使建筑行业发展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实践。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用工慌”、“施工风险大”、“施工质量不高”、“生产设备碎片化”等问题,建筑机器人的开发应用无疑成为缓解此类建筑施工问题的创新路径,同时也响应了智慧营建、绿色营建的号召。建筑机器人应用场景较为广泛,涉及到设计、建造、破拆、运维四个方面,既可应用到一些复杂工艺、危险环境等情况下的施工作业,代替建筑工人完成一些风险大、劳动强度高的建筑施工任务,如混凝土施工、外墙喷涂、墙砖铺贴、腻子打磨、墙纸铺贴;也可智能应对复杂环境,对建筑施工进行在线监测与指导,与其他相关系统相结合来代替建筑管理人员执行一些建筑施工监督与指导工作,快速有效的发现与解决多元化多种类的建筑施工问题,实现特巡和定制性巡检任务。且建筑机器人也拥有较强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在效率、质量、成本上拥有巨大优势,有助于保障着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智能生产、质量生产,在减少人工成本投入的前提下,解放建筑施工劳动力,降低建筑工地的伤亡率,满足建筑行业大规模定制需求。图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砌墙建筑机器人,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控制、视觉图像识别等技术为依托,集合运动控制算法、智能视觉图像识别与传感器等技术于一体,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控制算法和建筑工艺数据相融合,可智能识别建筑墙体施工中涉及到工程几何、材料、结构、工艺等数据,并凭借系统内部各项数字技术的协作配合,可按指定路径前往指定区域施工,进而实现建筑墙体工程的数字化智造,用科技力量带动生产力。   

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中,建筑业智能化浪潮不可逆转。作为国家战略的人工智能,其在建筑领域的数字设计、智慧生产、智惠施工、智慧维护方面作出了诸多探索与实践,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参数化设计、方案决策、智能营造、智慧管理之中,有效帮助建筑行业运用数字技术寻找现实世界问题的解决方案,处理建筑空间布局、建筑模型构建、建筑施工运维等多元化问题。

作者:寇红平 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智慧建筑管理范文8

【关键词】区块链;绿色建筑平台;BIM技术

1引言

在现有的法律结构下,国家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认为绿色建筑是整体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目标,能够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先决条件[1]。只有不断发展绿色建筑才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整体差距,让现有建筑更好地满足现实需求。而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对各种不同的技术进行明确,通过协同优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将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BIM的应用空间。对于BIM技术来说,其不仅仅是一种设计辅助工具,同时也是信息化平台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能够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共享,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并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的价值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价值。对于区块链而言,虽然其是一种底层的技术体系,与比特币息息相关,但是其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多个具体的行业及实体经济当中,区块链从核心角度来看,就是具备分布式特点的“共享账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构建互联网数据库。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区块链的相关问题,强调区块链的重要性,认为区块链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自然也就具备了较为明显的价值[2]。除此之外,BIM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设计辅助工具,同时也是信息化平台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能够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共享,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为了能不断发展绿色建筑,就必须要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对各种不同的技术进行明确,通过协同优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的价值。

3BIM平台下绿色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只有对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明确,才能够更好地构建管理平台。在建筑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数据与信息,无论是合同还是图纸信息及数据能够被上传到BIM平台,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的作业流程。但电子资料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被修改,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合理解决,即便明确了信息源头并想要通过法律途径处理,仍然具备较大难度,很难维护自身利益。在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当中,很多问题都会影响进程的开展,因为建筑项目中涉及很多建材种类,不仅供应来源无法统一,同时材料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对材料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交通管制层面的因素会导致运输费用昂贵,一旦成本提升就会影响预算。再者,如果与传统的仓储管理公司合作,那么就会在付出较高成本的基础上影响监管质量,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既然要发展绿色建筑,就必须要因地制宜,合理优化,创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对资源及材料等进行合理节约,注重安全性与环境的和谐因素。所以,对建筑生命周期内涉及的建材及设备,都必须要合理进行管理,不断提升供应管理质量。最后,在现实情况中,统一的认定标准并未得到建立,相关负责人并不能做到对各类信息进行跟踪记录,也无法从生产商角度对建材设备进行绿色认定。由于信息数据平台不够完善且不具备共通性,所以必须要合理对其进行改善,结合设计精度及施工质量等具体情况,解决资金不足等具体问题,让企业能更加轻松地管理各方面信息。

4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的应用策略

4.1模型信息层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实需求,而想要真正地发挥其应用价值,提升其应用效果,就必须要完善相关设计。从模型信息层的设计与应用的角度来看,必须要结合建筑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况构建阶段性模型以及总模型,并在模型体系中不断补充与建筑项目相关的细节信息,无论是材料信息还是财务信息,或是物流信息等,都必须要完全包括在其中。这些具体的信息与数据都与各阶段的项目参与主体息息相关。例如,在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各个主体都可以通过BIM模型来对建筑和材料设计有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材料的具体生产信息和功能信息等进行补充。

4.2数据库层的设计与应用。

在对数据库层进行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类细节进行完善,明确下层静态的模型数据,之后对动态的监测数据进行存储与采集。在对文件格式进行统一的基础上,建立合理标准,让数据能够在平台中进行转换,提升应用质量,保证应用效果,诠释应用价值,满足在同一平台上对资源进行管理与共享的要求。

4.3区块链层的设计与应用。

区块链层的设计与应用既是重点,也是核心。为了能够达成现实需求,必须要将一系列数据区以链条的形式进行连接。这些数据区能够代表项目过程中的多方面交易记录,这些交易不仅包括资金的流动情况、物质的流动情况,还包括项目任务信息、施工任务信息等。由于每个不同的区块都包含了现有的交易记录,所以能够对区块进行合理的加密引用处理,对于已经得到存储的数据或信息,不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如建材供应链的上下游交易信息,都必须要通过区块链记录在绿色建筑管理平台上,让各主体都能够对其进行共享。

4.4交互层的设计与应用。

对于项目的各参与方来说,必须要通过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对绿色建材及绿色设备相关的情况进行明确,从而完善设计方案,保证基础条件,对信息进行沟通与监管。除此之外,企业内部以及与供应链相关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实时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可快速解决问题,即便出现失信情况也能够良好地取证,保护自身权益[3]。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区块链的相关问题,强调区块链的重要性,认为区块链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建筑生命周期内涉及的建材及设备,都必须进行合理管理,不断提升供应管理质量。除此之外,基于区块链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管理平台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实需求,例如,在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各个主体都可以通过BIM模型来对建筑和材料设计有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材料的具体生产信息和功能信息等进行补充。而想要真正发挥其应用价值,提升其应用效果,就必须要完善相关设计,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更好地达成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强,田备.高校绿色建筑智慧运营管理探索与实践———以江南大学为例[J].建设科技,2019(14):47-52.

【2】吕丽娜,赵娜,范世锋.基于多系统跨媒体交互的绿色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研发[J].建设科技,2017(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