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慧化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慧化教育

智慧化教育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中各个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作为教育培育人才的学校,教学信息化刻不容缓。现如今,已经有许多学校引入了各种高科技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有教师都在慢慢地学习信息技术并使其彻底融入教学教育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给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互联网+教育”以及智慧校园的内涵

1.“互联网+教育”

这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相互结合产生的新时代教育形式,虽然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在广泛使用这种技术,但也并不是彻底摒弃传统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形式只是将现在教育系统中的优秀资源通过如大数据等技术做一个优化整合,以此来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想要达到这个结果,首先要完成一个前提,那就是信息共享平台,只有搭建好信息共享平台,才能和各个地区的学校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分享教育资源,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

2.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就是将每一个学校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并搭建出一个充满智慧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真正让所有校园互相连接起来,其内部的教学设施也互通有无,使学习教育智能化。只有将智慧校园真正建立起来,才能让教育教学真正进步。通过教育的智能化,来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出独属于他们的教育方法,有效提升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如果想要让教育信息化广泛普及,那就必须要保证所有学校都拥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教育效率,改进迂腐教学理念,这也是为了不被时代潮流所吞没而必须跟上的趋势。但是毕竟这种理念才刚刚诞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架构供教育界学习,各个学校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因为没有一个理论性的指导,所以有很多学校在进行信息化教育策划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使用体验,使其偏离了提升学习效率的初衷。还有的学校没有彻底理解智慧校园所要表达的内容,虽然进行了改革,但还是和过去的传统校园模式相差无几,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得非常笼统,没有一个清晰管理模式,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也比较简陋。

三、“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智慧校园的信息化架构

和过去的传统校园建设不同,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教师对互联网技术有所了解,能够做到将数字和物理相互融合,最终架构起一个优秀的智能结构体系,给所有学生以最为优质的交流平台,使学校管理人员有更加便捷的工作服务辅助系统。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被分为五大层级,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以及服务层,这些层级相互配合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极为舒适的服务体验。

2.增强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

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分阶段,详细计划每一个步骤的执行方法,只有将这些步骤都完美完成,才能最终拼接成一个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为了能够更快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引入一些最新教学器材,以此替代那些已经过时的教学设施。这些教学器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校园学习生活质量,激发主观能动性,也可以使教师备课工作更加便捷,确保他们睡眠充足,不会再发生熬夜备课的情况。

3.提高数据应用型

现如今,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学校广泛建设了信息应用系统,但其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学校在设立信息应用系统时过于急躁,只想着跟上时代潮流,而没有认真仔细地策划信息应用建设方案,导致它无法和传统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到一起。信息应用系统的最大作用就是教学教育信息传导,只有拥有这项功能,信息化改革才算成功。所以,每一所学校在进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时,绝对要强化对各种教学教育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在进行信息收集时,不能将目光只放在眼前,还要积极地采用各个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教育方式和知识,争取构建出一个极其优秀的学校交流共享平台。

4.培养建设专业团队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要靠软件硬件,相应的管理分析人员也是必需的。如果只是收集信息而不理解的话,那么根本就无法提升和改变校园教育质量,只有当全部理解这些信息和其蕴藏的深意后,才能够达到真正的“互联网+”。所以,各个学校必须要招收和培养高科技人才,并建立起一个专业的管理分析团队。他们的加入不光能够迅速分析收集来的各种教学教育信息,还能够教导教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平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信息化平台使用度以及教学质量。

5.以人为本建设信息化智慧校园工程

就像一日不能建成罗马一样,信息化智慧校园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建设完成的,需要在实施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慢慢将其完善。万幸的是,信息化技术在现在已经非常发达且成熟,智慧校园建设只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案,使它能够和信息化技术结合得更加完美。在进行教学教育方案改进时要平衡信息化和传统教学方式,给所有学生教师一个适应期,不要操之过急。不管方案是好是坏,其基础都要以人为本,在满足学生教师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要方便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最终在不知不觉间完成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国教育教学发展。

6.校园服务的提升

智能服务系统支持学校购买、注册、管理、跟踪和查询有关学校建筑物、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的统计信息。它还支持教学仪器和设备的存储、库存、应用、分配、使用、召回、维修、保养和管理,帮助学校后勤部门和信息中心解决过去工作中使用教学仪器设备时信息混乱、学校办学条件不一致、资产信息统计口径等问题,有效地实现了全方位学校资产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支持物流网络、多媒体、水电等在线维护,实时监控和进行学期工作量统计。通过集成控制软件,可以实现对学校核心计算机室,楼层交换机和无线AP的智能管理和控制。

四、智慧校园的实际应用

1.家校联系现代化

智能家庭学校系统支持一个管理信息平台,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在线联系和互动交流。该系统支持公告、请假、新闻、新闻讨论和问卷调查。它有效地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校公告将及时给学生家长,它为家长提供了与学校和班级教师的在线交流渠道,加强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沟通,增强了学校管理的软实力。

2.教务系统现代化

智能教务管理系统支持学校教务管理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日常报名、班级安排、课程计划管理、课程计划管理、课程安排、课程选择、课程调整。该系统支持根据规定的课程标准,为每个年级制定课程计划和课程计划;支持为学生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和在线课程;支持设置自定义调度规则和自动调度;提供成绩表、上课时间表、教师时间表,并具有其他查询功能。该系统解决了以往教学管理不系统、不规范、信息共享不及时、人工操作困难等问题。例如,使用智能教学管理解决了减轻教学管理部门工作量的问题,并为整个学校安排了教师上课,以方便教师查询无课,进行数据查询和进行汇总分析,提高了管理效率。

3.评价系统现代化

智慧评估支持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多维、多层次、多模式的信息平台评估和管理;通过对成长过程中学生表现的综合评估,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该系统可以帮助班主任客观、公正、全面地掌握和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情况,敦促家长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协助学校管理人员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思想和方法。

4.考勤管理现代化

考试管理和绩效分析系统是一个信息平台,支持学校的教务处管理与考试相关的工作流程。它支持管理考试信息、考试室信息、监考人、考生考试编号和学科学生信息,以及结果的统计分析。该系统提高了考试管理的效率,减少了错误,并为教务处和学校领导提供了准确的统计分析和对学校、年级、学科、班级学生表现的预警。

5.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智慧化教育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0前言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智慧的学习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1]。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不断推进的同时,新技术环境也迅速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新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开展,新形式的智慧课堂应如何构建[2]。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对于智慧课堂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课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进行[4]。

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

智慧课堂可以应用资源共享、学习情境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智能学习分析、移动通信互联、合作交流、即时反馈等技术进行教学,形成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智慧学习满足了多层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5]。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堂、课后)结合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探究学习、智能学习分析、课后作业、信息化辅导、反馈测评等教学步骤构成智慧课堂完整的教学过程。

2.3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2.3.1课前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放送预习内容、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问题讨论。

2.3.2课堂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采集,导入新课,讲解学生课前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学习。课上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智能学情分析,布置课后作业。

2.3.3课后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试卷问答、在线提问、作业视频等方式反馈测评。

3智慧课堂实践教学的讨论

3.1技术支持

智慧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高校都配备微机室,大多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前提。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将实现全校区覆盖无线网络,在技术层面上满足智慧课堂的实施。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2学习个性化,跟踪智能化

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让学习真正个性化。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可携带性,使随时学习成为可能,跟踪学习也更智能化,更真实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3.3反馈即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评价,课前预习与反馈、课堂探究学习与反馈、课后作业测评与反馈,反馈信息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即时性反馈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3.4互动交流立体化

智慧课堂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时空的实现互通。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创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5学习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如微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图片、语言教学、学习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4结语

随着数字终端的兴起和网络应用的日趋成熟,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6],其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7]。智慧课堂作为新型学习环境,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满足“数字土著”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6]。此次,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教学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2]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6]李丽娟,郑晓丹.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15(4):40-48.

智慧化教育范文3

关键词:智慧课堂;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医学教育领域启示

智慧课堂(wisdomclassrooms)是在互联网的新浪潮下,以移动智能终端的运用为支撑,构建高效化学习课堂,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信息化课堂[1]。在“互联网+”大浪潮的推动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课堂深度融合,推动了智慧课堂的进一步发展[2]。2015年12月未来学校国际论坛、2016年6月未来教育高峰论坛、2016年12月“互联网+”教育之未来学校论坛等陆续举办,智慧课堂成为当下课堂变革和教育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基于医学领域,智慧课堂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分析仍显欠缺。本文基于关键词[3]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以国内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从多个视角透视智慧课堂在国内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度剖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针对医学领域与智慧课堂结合薄弱问题,提出智慧课堂与医学教育深度结合的合理化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在CNKI核心合集中,设定主题为“智慧课堂”,时间跨度为2010~2018年(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共得到1198条检索结果。进一步对文献来源进行检索,研究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共刊登的123篇文章,对比智慧课堂在学段与学科方面文献数量。

1.2方法

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基于统计结果进行文本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揭示出国内智慧课堂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

1.3统计学方法

在CNKI中提取的123篇目标文献中的关键词,通过书目共现分析系统[4](BibliographicItemsCo-occurrenceMatrixBuilder,Bicomb2.0)将关键词构造词篇矩阵,运用SPSS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到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见图1。

2结果

2.1文献数量分析

123篇目标文献在不同年度、学科和学段论文数量。从2010~2018年,目标文献中数量急速增长,智慧课堂逐渐成为中国教育者研究热点,见图2。学科方面智慧课堂领域主要集中于社会科学,信息科技与哲学人文等领域涉及较少,医学领域未涉及,见图3。学段文献中,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学都有涉及,其中大学阶段33篇文章研究方向集中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类学科,其他学科方面较为薄弱。

2.2关键词词频分析

经规范化处理后的关键词在123篇文献中的共计298个,累计出现频次663次。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筛选频次阈值≥3的21个关键词作为高频词,用以反映国内2010~2018年智慧课堂的研究方向。

2.3聚类分析

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生成高频关键词的矩阵,数据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排除一些客观因素,由专业人士通读文献标题和摘要,提取文献中关联紧密的关键词,与电脑聚类结果比对后进行修正。转换成词篇矩阵后导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生成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在矩阵中,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由数值来体现,数值越接近1,相似程度越大;反之,数值越接近于0,相似程度越小,见表2。结果看来,智慧课堂在“信息化”的应用、“数据挖掘”的使用、优化“学习路径”等方面,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表2中未列出的一些关键词(如混合式教学、自适应学习等)与智慧课堂距离较远,相似系数较小。

2.4文本内容解读

经过聚类统计分析并通过对国内核心期刊进行有关智慧课堂文本内容的解读,深度解析国内智慧课堂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当前研究主要涉及智慧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智慧课堂的价值追求、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三个分支。

3问题及建议

智慧课堂是借助于多种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并快乐学习,打破传统“一言堂”“满灌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就是在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集“智能”(intelligence)“机智”(smart)和“智慧”(wisdom)于一身,具有主动实践能力的智慧型人才[5,6]。本研究运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SPSS分析系统经文献数量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相似系数矩阵多种方法,发现近年来研究者在智慧课堂的信息技术融合、价值认知、实施策略三个主要分支进行了大量系统化、持续化的研究。智慧课堂在医学领域方面目标文献中文章为0,基于医学领域与智慧课堂结合薄弱问题,从上述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3.1提高智慧教育在医学方面的价值认知,使师生互动高效化

在皮尔逊相似系数矩阵中,新形态一体化教学、教育理念、动机、高效课堂等关键词与智慧课堂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智慧课堂的价值追求一类分支,未列出的一些关键词(如混合式教学、自适应学习等)与智慧课堂距离较远,相似系数较小,说明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研究受关注程度较低,还有较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5]。有研究[7]通过“智慧课堂”,实现了“交互式、大数据、精准化”教学,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知识内化,化解初中“大班额”教学困境。智慧课堂应用于医学教育,利用虚拟化、数字化信息技术把抽象的东西(血液循环、病理发生过程)呈现真实化场景,易于理解与消化,提高学生对智慧课堂的价值认知,有利于师生之间开展及时、高效、多角度的互动,高效进行课堂活动,创造学生的课堂沉浸体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及医学教师忙于临床工作,对智慧课堂的价值认知不足,需要引起医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更多关注。

3.2多方面嵌入信息技术,为医学教育的应用提供良好载体

大数据、教育信息化、云教学、“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等高频关键词在皮尔逊相似系数矩阵中与智慧课堂结合紧密,可以划分为智慧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一类分支。刘邦奇等[8]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过程数据、行为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对于精准掌握学情和教学效果,开展学习影响因素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医学知识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难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持久记忆。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为学生推送文字、图片、视频、PPT等学习资源,同时通过大数据跟踪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测试成绩、学习效果,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再次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偏好,做到因材施教。打造虚拟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真实场景在线和多感官学习,去理解一些抽象的医学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浸入感,深化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在医学教育领域方面,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在课堂中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但智能化、虚拟化等方面还未深入涉及,例如在人体解剖教学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血液循环过程和模拟神经网络,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血液循环途径和身体神经网状脉络,建立长效记忆。

3.3加强构建智慧课堂的框架策略,打造完整的智慧教学体系

智慧化教育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校园;建设探索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建设可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提供支撑环境,为校内外各类人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对整体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在联合发表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再次重申[1],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构建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相融合的新校园。在政府、学校、企业三者的共同推动下,开展智慧校园研究,总结智慧校园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构建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化校园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2.1全局规划欠缺

传统智慧校园建设通常由学校负责技术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组织,缺乏学校层面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各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仅停留在功能性层面,通常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独立建设。建成后的这些系统虽能解决特定部门的具体业务,但这些系统很难保证与校内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各子系统自成体系,严重阻碍了校内数据的互通与业务协同。

2.2数据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建设需遵循一定的数据收集过程和统一标准,否则系统间各个数据容易产生数据信息孤岛,难以形成共享和共用。当需要系统层面使用和管理数据进行决策时,受限于各系统数据存储格式不统一、信息不一致、信息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等。加之各系统数据分散存储,数据无法汇总,需要决策时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缺乏完整的数据支撑,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可视化呈现,难以形成一个全面的大数据驾驶舱环境。当某一应用系统不再使用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各类数据无法保留而造成数据资产丢失。

2.3应用推广困难

新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加速迭代,大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尤其专任教师在思想上、技能上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步伐。加之智慧校园建设通常由专业技术部门主导,在设计时多从技术层面来思考,很少站在管理者、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新建的高大上智慧校园不仅不能为其提供应用的便利反而成为其工作、生活过程中的拦路虎。每个应用的入口不统一,界面不统一,认证方式也不同,这使得教师、学生被困在用户名和密码堆中客观上增加了师生使用的困难度。

2.4融入教学不深

智慧校园建设服务于智慧教学需求。当学校软硬件设备环境与各项教学资源均已满足智慧化教学需求时方可发挥最佳效果。当前智慧校园建设普遍重软硬件环境设计,轻教学资源建设。智慧化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缺乏深度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比较落后,仅停留在信息化应用的浅层。加之教师对智慧教学环境的陌生,配套教学资源的缺失,导致新技术与教学应用两张皮现象,未能最大限度发挥智慧化教学环境的综合效应。

3智慧校园建设原则

智慧校园是集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高度融合的信息化系统工程。智慧校园建设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为保证智慧校园建设科学规范,智慧校园的总体规划在遵循国标的同时还应该满足以下原则:

(1)兼顾当前,着眼未来。智慧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智慧校园落地效果具备先进性和示范性,智慧校园在顶层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学校未来5至10年的发展需求。在系统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学校各种业务的实际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将来业务发展的需求。从实用性、经济出发,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远的发展,选择先进技术进行最佳能组合,在有限的投资中构建一个成功、实用的智慧校园系统。

(2)遵循标准,开放统一。智慧校园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国内外行业标准与工业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同时保障系统的开放性。智慧校园系统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完全符合国际通用标准,与目前校内网运行其他系统不发生冲突。兼顾国家、省市县重大教育信息化工程,为国家、省市的教育云服务平台预留标准化的接口,使其数据能被其他现有和将要开发应用软件调用。

(3)安全稳定,易于运维。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组成部分。各系统彼此独立又相互协同,各子系统软硬件必须具有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各主要数据需采用备份模式,应急处理手段完备。系统所采用的软硬件设备与管理平台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易于日常运维管理。用户界面按人性化图形设计,所见即所得。

4智慧校园建设需求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学校信息化与教学、管理、服务三者的高度融合[2]。为实现这一融合在智慧校园建设期间至少要完成以下需求:

4.1基础网络

基础网络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基于最新成熟的无线校园网和光纤万兆有线网络,并结合5G、ZigBee等技术的物联网络为学校提供一个广连接、高并发、多终端集一体的智慧校园基础网络[3]。通过云计算、虚拟化、超融合等先进技术,建立校园云数据中心,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弹性化服务。除了结合网络的具体需求,还要整合多种安全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确保智慧校园内各系统与数据安全。

4.2智慧安防

智慧安防以建立重点公共区域的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主体,有机融合身份识别、车辆识别、超速识别、人员行为识别等先进智能分析能力,将校园的安防能力从传统的模拟+数字安防体系向智能化安防体系演进。

4.3智慧照明

智慧照明以照明系统为核心,以物联网无线通讯、智能感知、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套智慧环境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以智能化方式管理教室范围内的多个子系统,实现照明管理、智能应用、统一维护、业务闭环的整体业务能力。

4.4智慧教学

智慧教学是智慧校园的核心,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通过智能终端进课堂等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保持教师和学生间的高效互动[4]。通过课前源推送、课中实时教学反馈、课后家长及时辅导,为每个学生打造专属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公平化教育、智慧化管理与评价。

4.5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引入社会上电子商务与政府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它以一体化的形式呈现,包含多个业务流程,并根据用户身份划分权限,通过智能终端为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智能贴心的校园生活服务。师生在“入校”、“在校”、“离校”任一段仅凭一部手机即可办理餐饮、洗浴、医疗、购物、宿舍、水电、保洁、门禁等所有后勤服务[5]。

4.6智慧决策

智慧决策依托学校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适当的决策,建成高智能、综合性的决策支持体系,实现一体化和智能化管理[6],以智慧大脑的形式读取这些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呈现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智慧校园建设框架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随着各个系统模块不断地增加、演进,使各项功能趋于完善。依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搭建智慧校园框架并进行设计与实施,通过分层设计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并将技术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贯穿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从底向上,整个智慧校园划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和应用终端层,如图1所示。

5.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为智慧校园平台提供底层的基础设施保障,由各类专业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防火墙、采集器、传感器、摄像机等构成。它为智慧校园的各类应用提供基础支持,为大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层主要由网络基础设施、安防设备、照明设备、安全设备、智能终端、传感器、图书馆等组成。5.2支撑平台层支撑平台层是智慧校园平台的核心层,支撑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间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的统一,实现统一的数据汇总、数据交换、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数据展示,以及为应用层提供统一的底层服务接口。

5.2.1统一用户中心

统一用户中心集成各种信息系统。以门户统一平台作为智慧校园的安全认证及授权中心,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并提供统一身份模型(角色)管理,支持为各个角色配置不同权限功能,结合学校实际部门、角色、工作职责划分。

5.2.2统一数据平台

统一数据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和规范以及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汇总各个系统的有用数据,再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分析,形成高价值的数据仓库,以标准接口的方式供上层系统使用。统一数据平台定义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接入规范和标准,各应用系统按照技术规范通过API接口将结构化或日志型的数据提交给数据中台。数据中台具备海量的数据存储资源和数据计算处理能力,通过离线或实时计算对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得到有价值的多维度分析数据存入数据仓库。上层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访问这些数据。

5.2.3统一消息平台

统一消息平台负责消息分发与推送。提供系统自动、人工触发等多种消息推送手段,提供基于用户身份的个性化消息内容,支持定制化消息推送模板。各业务应用通过接入统一消息平台,实现对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的消息触达。消息中心全面采用SOA架构,对各应用系统间的服务接口进行统一管理,完成消息转换、消息路由分发等工作。

5.3应用平台层

应用平台层是智慧校园应用与服务的具体体现,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搭建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实现智慧校园管理和提供智慧校园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泛在智慧教学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强大的教学管理功能、易用的办公管理功能、智能贴心的校园生活服务。通过获取支撑平台层的统一数据平台中的基础数据,将智慧校园应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提取,生成可视化报表,通过智慧校园大脑进行可视化呈现。应用平台层主要有智慧课堂、电子班牌、智慧教学资源、智慧管理、学校大脑。

5.4应用终端层

该层是用户访问智慧校园平台的方式。平台支持用户以教师、学生、家长、管理员等不同身份,通过平板、手机和PC等不同设备,访问对应的应用和模块。应用终端主要有移动端、PC端、第三方软件(如钉钉)、校园智慧屏、电子班牌等。

6总结

智慧化教育范文5

关键词:智慧课堂;构建方法;教学模式;学习变革和创新

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十年以来,笔者发现厌学一直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部分学生无法专心听讲,也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任务,他们以玩手机、睡觉、玩游戏等方式消磨课堂上的无聊时光。尽管中职的教育目标已经在传统的“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掌握相关技能和操作方法”这一内容,提高了对操作和实践目标的重视,但这样仍然很难促进学生主动、发自内心地学习。虽然我国近些年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并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却依然停留在支持原有教学模式的浅层次、辅助性层面上,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陈旧,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显得枯燥无味,显然不符合职校生的实际学情。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没有使课堂中存在的最本质的问题消除,在此背景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1智慧课堂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1智慧课堂的概念

本人结合多年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立足当前大环境下智慧教育视角,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智慧,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培养现代智慧型人才。智慧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智慧,使学生能用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用智慧方式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本文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智慧培养为最终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的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效、主动、有趣的新型课堂。其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

1.2智慧课堂的主要特征

智慧课堂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与传统课堂存在本质性差别。在智慧课堂中,需要教师更多地以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对学生学情进行智慧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为学生创建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学习、互动学习、移动学习的智慧化环境,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以积极反馈和情感激励,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和智慧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者在老师创设的智慧化学习环境下,摒弃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老师创建的学习情境下,大胆地去发现、构想、探索、协作以解决某一个问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积累了思维经验,从而成长为具备智慧能力的新型人才。

2智慧课堂的构建方法及实践探究

2.1构建智慧课堂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对智慧课堂概念的界定和主要特征的剖析,笔者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必须做到以下几步:(1)让学生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给学生设置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解决该问题或完成该任务则正好需要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2)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新知识中的疑难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一定的努力刚好能够找到有效破解的方法和手段;(3)让学生会发现、会构想、会创造:必须把这个作为教学目标,体现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中,必须设置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任务;(4)让学生成为心智丰富,富有灵性,具备完善人格,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将这一德育培养目标在智慧型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内化完成;(5)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动态掌握学习的动向:方法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科学的智慧化的测试方法,智慧、动态地获取学生动态学习数据,并做出智慧化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选择并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2.2智慧课堂构建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在确定思路的前提下,笔者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突破,尝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实践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本文列举了我们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三个不同学科的课堂中,对智慧课堂构建的实践和探究案例(见下表),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改进后的智慧型课堂的对比来实践我们对智慧课堂构建的思路和探究结果。案例点评:培养智慧型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前提是教学者脑海中具备这样的思路。创造性思维能力绝对不是学会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培养出来的,而是创设环境,在技术和资源的支持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构想、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通过经历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经验,从而达到高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参与、去投入才能对课堂感兴趣,而这正是传统中职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如案例二中教师直接将拍摄的思维导图模型提供给学生,只在模型中给学生留了几个空,让学生来填空,这样学生就失去了通过大胆探索、验证构想的过程。智慧课堂的构建,不着急把最终结果呈现,而是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环境及相关资源都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硬件、软件和环境支持,从本质上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革命性应用。

3结语

智慧化教育范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前言

信息化2.0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模式,这是因为随着物理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普及,高校的教学模式如果仍然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个体潜能、实现教育效果以及培养社会新型发展人才存在阻碍作用,同时还给国家的人才结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此高校的教育模式必须要与信息化2.0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让智慧课堂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的同时,也让高校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效地发展。本文在文中对于相关内容都有较好的阐述,希望能对本行业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一、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相关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意味着信息化的作用将会在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时代的要求。教育信息化2.0指的是在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影响下,教育与信息化的紧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信息化对于教育的成果影响越来越大,驱使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学府改变知识的产生、传播方式,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智能的特色。

二、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一)高校智慧课堂概念

高校智慧课堂指的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规避传统课堂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局限性,构建学生为主、实践创造为中心的自主性、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校课程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高效、个性、智能的教学,从而达到学习的智慧生成目的,做到为社会培养新型发展人才。

(二)高校智慧课堂的特征

有概念能够知道,高校智慧课堂的特征主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信息化2.0为基础,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就能使用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不仅让评价更加有效,还让高校的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从而让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与此同时,信息化手段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工、统计以及分析,从而建立效果更好的智慧课堂;第二,把动态的评价作为基础,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预习任务并进行检测,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反馈对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有效沟通,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有效调整,从而让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上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放映以及课后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教师就能课堂上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相应的教育任务,继而让智慧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第三,可以进行智能化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是想要与教师进行互动,只有在课堂上或者办公室里跟教师进行沟通;而在智慧课堂模式下,只要在拥有网络的地方学生就可以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根本解决。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题及心理困惑,这样就能够给出适当的建议,由此能看出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高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一)教学目标设计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这是因为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基于此为了让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必须要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普遍面临着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基于此在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与技能结合作为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第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不就重视教学的过程,要不就重视教学的方法,不能说以上的做法有什么问题。但以上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而在智慧课程的教学模式下,要把方法与过程结合作为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还能让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是教学模式的两大要素,而智慧课堂的“智慧性”同样离不开教学环境的智慧设计以及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基于此,智慧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考虑:第一方面,使用最新的信息化工具。比如在IRS和CLOUDAS等工具,通过IRS可以提高智慧课堂的互动效果;通过CLOUDAS可以提高智慧课堂的诊断效果,从而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在课前,教师给学生发放预习资料,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对于课程内容有一个了解,从而让智慧课堂的效果更加显著。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预习资料和拓展课件的制作,并通过相关的移动平台及时发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预习。教师在制作资源的时候,可以选用微课,微课的优点是学生进行多次学习,从而让学习效果更好;可以选用网络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省教师的制作时间,还让学生接触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智慧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选择慕课,慕课属于网络的开放性资源,慕课的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从而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与预习资料一起发放的还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选择题,这样教师才能从更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为智慧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由于资料都是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发放的,所以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第二个方面,课中有效沟通,共同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预习教师会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这样教师可以对于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更深,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搭建情境,可以使用投影和VR等方法进行创建,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理想的同时,还让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学生可以使用自主或者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够培养出智慧型的学习人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从而可以对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为智慧课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个方面,课后作业检测,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课后是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巩固,这是因为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对那些掌握情况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让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可见,在智慧课堂环境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学生能直接获取教学数据,实时改变学习策略,进阶实现智慧生成。站在教师的立场来看,智慧课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手段,确保课堂高效性。

(三)教学评价设计

在智慧课堂设计中,必须要进行教学评价的设计,只有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学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还能让教师意识到智慧课堂哪个方面存在不足,从而进行有效调整,让智慧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的时候,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课前,在教学上课之前,可以对信息化2.0教学平台的问题反馈、测试题情况和学生登录次数进行统计,这样教师就能在讲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很好的调整,让智慧课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中,需要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出学生对于相关课程的兴趣度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从而可以进行有效调整,让课程具有更多吸引力的同时,也让课程变得通俗易懂,进而让智慧课堂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课后,教师要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在教师分析后要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智慧课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完成教学评价设计。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分析,了解了最新的概念,并且了解智慧课堂的具体内容,最后本文还提出了智慧课堂的具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通过把这三个方面的措施逐渐落实到实际的智慧课堂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会进一步得到丰富,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与此同时,还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优势,进而让智慧课堂的模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学校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更好。

参考文献

[1]刘骏飞.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154-157.

[2]房媛,赵秀岩,王美航,王伟珍.智能时代高校公共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0(06):114-118+123.

[3]赵梦阅,孙卫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6):16-18.

[4]蒋建峰.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及其在高职ICT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252-253.

[5]林雪冬.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机械三维CAD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初探[J].科技资讯,2019,17(12):106-107.

智慧化教育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开放;融入;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确立试点单位,组织重点推进,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开始由理论研究和个别探索的初级阶段进入到国家主导、统一决策部署的加速推进阶段。首先,制度建设是系统工程,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教育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集中精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教育管理回归服务,要求学校管理走向精细化,学校的管理服务应进行系统理念更新和流程再造,建立完善人本管理服务体系。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将成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再次,国际交流合作日渐增多,要求学校管理达到国际性水平。新时期的学校管理需要主动适应时展趋势,在战略管理与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领域全方位了解国际维度,提高管理工作的国际性。

一、开放的架构——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的策略立足的支点

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开放由来已久,这种教育开放主要是教育观念的传播,发展留学,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通常由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开放。这种小型的教育开放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全球化的雏形,也是国际教育管理开放的历史。所以,扩大教育开放成为当前教育管理的新方向。

(一)加强国际交流,拓宽教育发展平台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世界各国的交流逐渐频繁,经济共同体产生,相互依赖增强,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和区域化。其中,欧洲的教育一体化最具代表性。欧盟委员会接连一系列教育合作文件,启动多种教育实施计划,拓宽合作领域。通过欧盟法律法规,促进成员国的相互合作。随着教育服务贸易的出现,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除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领域,其他任何领域的服务都应该对外国开放。教育领域的开放也为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众多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教育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要求我们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管理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经验。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宝贵教育经验

教育资源开始在全球流动及配置,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在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知识生产、教育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教育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放。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扩大开放,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力度。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吸引境外教育和科研机构、知名学校及企业来华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是大势所趋。政府也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号召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总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要坚持全方位、多样化、宽口径。

二、融入的姿态——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策略务实的举措

融入这种思路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谷歌翻译(GoogleTranslate),它曾有在线翻译服务,但翻译结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它只是按照语法结构分解句子,再用词典翻译单词,组成句子,结果很别扭,失去了原来的整体性。如何进行准确地翻译?摒弃逐个单词的翻译方法,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意思,再替换个别单词就可以很准确地表达意思。这是孩子们本能学习语言的方式,也是谷歌翻译所选择的。如今学校教育管理策略就应该拥有这种姿态。融入大的时代教育环境,可有力促进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世界智库的发展,国与国的融入与影响

智库,一般说来就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的运作模式就是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利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中他们提供的智慧,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的方案或优化方案。智库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教育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研究管理颇有成效。建立智库,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国际视野,打破旧体制,迎来新发展。智库的影响力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根本和核心竞争力,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服务于公众的广度和深度。在信息化时代,高科技的辐射范围更广更深,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便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利用互联网、电子刊物、社交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定期公布研究成果、解读相关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引导公众与舆论。其次,智库也特别重视数据库的建设,以高校信息系统创建的科学大都会为例。这个数据库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更新速度快,涵盖了德国每年学生与学者的流动数据。包括留学类型、留学动机、资助类型、院校和专业选择分布、目标国和来源国学者的学科背景、高校学位授予状况、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同时,邀请学者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论文、分析报告和书籍,从量的方面揭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和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存在问题,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智慧校园的发展,教育管理务实新方向

不同的研究人员对“智慧教育”有不同理解。韩国认为,SMARTEducation=IntelligentCustom-izedTeaching&Learning,,即智慧教育是智能化的、可制定的个性化教与学。其内涵包括:Self-di-rected(自我导向);Motivatedwithfun(通过兴趣激发动机);Adaptivebasedonlevel(支持分层适应性教学);ResourceFree(丰富的免费教学资源);Technologyembedded(技术融入)。台湾学者张奕华则把SMART阐释为:Student-centeredapproach(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otivatestudenttolearn(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Re-sourceavailabilityanddiversity(丰富的学习资源)、Technologysupportandservice(技术支持与服务)。由此可见,智慧教育的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支持下,尊重每一位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智能教育环境,方便快捷的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与智慧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技术深度融合,这些都是教育管理中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国内教育信息化正在大规模发展,校通智慧校园类网络平台在我国是比较前沿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可据此对大数据进行开发、挖掘与应用。智慧校园的本质即依托互联网,采集海量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智慧校园信息服务平台也能够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能够满足家校沟通、学校管理、学校办公,还能够挖掘数据,通过大数据发现规律,是软硬件集成的基础性平台,能更好的为教育管理服务。智慧校园校通大数据可从个人PC端、手机校通APP、移动PAD应用程序、第三方应用数据等方面采集。通过数据储存、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数据建模、数据应用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创新思维——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策略动力的源泉

思维创新形式多样,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八种思维:延伸式、联想式、扩展式、运用式、幻想式、逆向式、奇异式、综合式。每种思维都有它独特的创新点,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思维的多样性,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创新思维,才能步入创新王国,获取创新果实。

(一)延伸与扩展:教育范式创新

把教育的核心追求从“知识”转向“发展”,从“继承”转向“创新”,是创新教育提出的口号。教育领域的范式从来都是多范式并存的,多数时间,一个范式占据主导位置,其它范式并存。比如,当斯金纳的心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时,之前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华生的心理学思想也存在影响。当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后,教育技术自然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计算机为基础,研究教育技术范式,教育技术也经历了多次范式转换。在大数据时代,掌握数据规律,创新教育技术范式。

(二)运用与综合:智慧教育创新

2008年后,发达国家的智慧教育相继发展,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后,各国更加注重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教育信息化发展已为教育管理创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仍未充分显现。

1、智慧转型的推动创新

2015年是新加坡、韩国的智慧教育的关键之年。韩国计划在2015年实现所有中小学使用数字教科书,逐步淘汰纸质教科书,以此为核心带动教育方式的全面变革。新加坡计划在2015年将悉尼技术渗透到各行业中,特别是教育业,打造全球化的智慧国家。我国的智慧教育刚起步,海淀等地区对智慧教育有尝试,部分IT企业也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方案,但是社会、教育、政府对智慧教育的创新认识未达到统一,智慧教育的转型缺乏推动力。以智慧教育的转型为契机推动教育管理创新,是一次绝佳机会。

2、智慧理论的突破创新

智慧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技术和应用先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技术带来的规律缺乏深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延迟了智慧教育理论的发展。传统理论无法推动智慧教育的变革,智慧理论的创新发展将是推动智慧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才能促进智慧教育的良性发展,智慧教育才能继续前行。

3、智慧环境的建设创新

智慧环境是智慧教育开展的基础,纵观各国的智慧教育管理发展战略,无一例外都强调教育环境建设。将技术融入教学,打造在线课堂、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虚拟教育环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个体需要的工具与资源,为学习者创设虚拟互动学习情景,能有效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智慧教育环境能够将简单的结构化的任务交由计算机处理,为学习者节省更多时间。

4、智慧方式的核心创新

智慧教育的环境从根本上变革,新的教育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价值。教育方式是智慧教育的核心之一。我国需要通过教育方式的变革带动教育的结构性升级。实现这些转变就得摆脱现有教学思维的束缚,颠覆传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适应目前的Moocs、翻转课堂以及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智慧力量的生态创新

智慧化教育范文8

【关键词】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智能生态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开展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一步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着继续教育工作的任务,为相关单位输送高质量人才[1]。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专业型人才的继续教育[2]。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高职继续教育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而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仿真等新技术为一体的智慧教学则为高职继续教育的变革性创新转型提供了机遇,不但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被教育界、产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积极探索[3]。本文以高职继续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的现状,提出智能生态教学模式(PRT),即平台(Platform)、资源(Resource)、教学(Teaching)为一体的有机模式。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平台、资源、教学三方面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高职继续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1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继续教育主要具有两个特性:“高等性”与“职业性”。前者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体系,重视教学;后者重视创新组织结构,拓展社会职能。吴万敏认为继续教育是一种追加教育,是对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更新、补充、拓展及提升[4]。高职继续教育的智慧教学应注入实践因素,深化产学研相结合,优化教学流程,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史小平在研究高职教学实践时对信息化进行正确界定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教学策略的体现、学习媒体的更新、教学资源的整合、评估手段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借鉴等方面分析研究构建智慧课堂[5]。叶娟利用云计算集群技术,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色,构建新型智慧型异构云生态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互通共享[6]。同样,施琚等从技术层面构建SECP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互通[7]。张曦等以Z省N市为实际案例,展示了智慧教育对提高教育工作的显著成效[8]。近年来,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受到了高度关注,较多高校、高职院校纷纷进行形式各异的探索和实践,但从目前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的发展现状看,可能存在以下有待改进之处。一是智慧教学的社会功能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暂缺乏良性互动机制。部分院校教学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缺乏协作、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二是部分院校教学体系欠完善,高职继续教育被认为是高校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因各地区在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种因素上存在一定差异,使得继续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差距,教学质量有些参差不齐。三是部分院校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信息化和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不足,缺乏现场体验与互动、缺乏适用性和新颖性,硬件设施与师资条件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继续教育的发展。目前高职继续教育在智慧教学发展上存在改进空间,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领域,高职继续教育应构建兼容并蓄的智能教育平台,整合各类师资和教育资源,搭建一个符合当前信息化、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智慧教学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智能生态教学模式整合平台、资源、教学为有机整体,通过教育理念、思维的创新及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应用,实现平台、资源、教学的共享与良性互通,推进智能化教学,使资源得到较大程度、较大范围的优化整合,形成良性“教学生态环境”,减少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高职继续教育内涵式创新与发展,将为高职继续教育带来新的创新和转型机遇。

2智能生态教学模式的设计

2.1智能生态教学模式

教育生态学研究生态学方法与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启示,例如自然生态好了,花草自然万紫千红,树木自然郁郁葱葱。生态教育模式重点研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社会环境、新技术的思维模式创新,以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创新与变革[9]。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指引,以及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阶段在“智慧教学”发展上存在的某些不足和缺陷,构建新的“智能生态教学模式”,是“智慧教学”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思路。智能生态教学模式融合平台、资源、教学三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为一个有机整体,突破传统的单一的由学校或者教育机构主导的教学模式,针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各类别、各层次的不同需求,整合各项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面向各机构和组织,构建起技术产品、优势企业、成功项目经验向大范围推广的教学模式,嵌入智慧型教学系统,集中展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一个可学习、可体验、可交流、可展示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智慧教学的“生态圈”,为各类教育培训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

2.2智能生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智能生态教学模式整合平台、资源、教学为有机整体,三者相对独立且相互融合。以Z学院为例。平台(Platform)是指Z学院“智慧交互平台”,主要包括三种模式:一是G-to-G(政府———政府)模式,致力于打造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同层跨区域、同层同区域、跨层同区域、跨层跨区域交流和专业技术学习机会;二是E-to-G(企业———政府)模式,致力于打造政府与企业的对接平台、企业的项目展示平台,助力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相关领域的上下游产业关联与协同;三是合作共赢模式,与高等学府、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依托信息相关领域优秀项目,建立产品体验中心,并将成功案例进行应用推广。资源(Resource)主要包括专家库、师资库、课程库、会员库、实训学院、现场教学点和培训场所等。除了自有资源之外,积极与各级各地相关部门、企业主体、智库平台、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培训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以及专家师资建立广泛联系,积极整合各项资源,建立良好的信息相关领域“生态圈”。教学(Teaching)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紧紧围绕“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创新”、“互联网+制造”、两化融合、信息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通过授课式教学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其二,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大型博览会、高端论坛、项目推广对接会等活动,开展继续教育教学,实现“端到端”教学,学员既能深入一线了解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等新项目成果,又促进了政府和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让学员在“智慧”的环境中快速成长。

3智能生态教学模式案例

3.1国家智慧城市培训基地

Z省是率先提出将发展信息经济作为一大战略的省份,也是较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省份之一。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以来,在推进发展过程中,信息化人才培养、产品推广落地等迫切需要专业的支撑服务。2013年,Z公司携手相关政府部门建立“Z省智慧城市培训基地”。2014年,被批复成立“国家智慧城市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依托Z学院开展继续教育运营管理,重点体现人才培养、智力支撑、体验实训、应用整合等四大功能,成为Z省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培训平台、技术展示合作平台、应用体验推广平台。

3.2智能生态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地运营四年多来,已经成功与特色小镇、产业园区、优秀企业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实训体验基地,搭建产品推广与交流平台,帮助企业与政府搭建交互平台并建立合作关系,致力打造“智慧城市”产品与服务交互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推广、人才保障、智力支撑。同时,基地相继聘请近300余名包括工程院院士、咨询研究院首席专家、政府机构研究人员、企业管理专家在内的各类中高端专家和学者,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池”。在此基础上,基地通过嵌入智慧型培训系统,集中展示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面向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培训、咨询及资格认证工作。培训内容和方式主要包括:一是日常培训教学,第一类对象主要是面向Z省各地市、县、区经信系统,为政府工作人员及各类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提供相关专题类的定制化培训服务。第二类是资质认证项目,目前主要承担“智慧城市规划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专业技术鉴定项目,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认证项目。第三类是各级人社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此外,不定期开展公开课,传递领域内新的咨询、知识和技术,拓宽视野,提升理论高度和业务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第四类是咨询与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企业、产业,为有关部门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截至目前,基地围绕“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创新”、“互联网+制造”、两化融合、信息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开展了近百场专题培训,学员遍布各地。总体而言,基地智能生态教学模式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尝试教育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加强智慧教学的实践,不断营造良性“教学生态圈”,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推进高职继续教育内涵式创新方面积累有益的经验,取得较好成效。

4智能生态教学模式的应用思考

随着智慧教学发展的推进,高职继续教育智慧教学在教学研究、产品推广服务上进一步深入,人才培养专业化与精细化程度不断加强,智能生态教学模式仍具备较大的优化潜力,结合Z学院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以下拓展思路:首先,进一步整合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等专家资源,成立专家委员会,研发核心课程体系,研究撰写前瞻性的课题,在重点领域起到引领性作用,为政府在信息化领域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其次,整合重点领域的优秀产品,为产品解决方案、产品开发、应用、运营服务等搭建一体化展示平台,开展产品推广及运营服务,为产业链搭建项目对接合作,推进产品成果进行商业转化。最后,顺应行业人才培养及市场发展需要,在重点领域细分行业,人才培养层次按照科研、技术服务等人才,开发相应课程体系,与企业、高校合作,为企业定制培养人才,在高校建立实训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实践导入、创业创新孵化培育等方式进行在职专业管理、技术人才的转型升级、高校大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理念、思维的持续创新和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为智慧教学、智能生态教学模式提供了机遇,给高职继续教育带来不断创新和转型发展的空间,高职继续教育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前景和未来。

【参考文献】

[1]钟无涯.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2004-2013[J].教育与经济,2015(4):38-45.

[2]胡伟卿.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39-40.

[3]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学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

[4]吴万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论要[J].教育探索,2012(8):17-19.

[5]史小平.“互联网+”时代高职英语智慧课堂中的“信息化”因素的多维性分析[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9-31.

[6]叶娟.高职院校智慧教学的异构云生态模式探索[J].高教探索,2013(2):103-108.

[7]施珺,王勇智,李慧.“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教学支撑平台的架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11):70-73.

[8]张曦,张志祯,王永忠.新技术背景下教育新生态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9):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