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智慧教育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智慧教育技术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历史;智慧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涉及了比较丰富的教育软件与系统等,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转变初中历史中的不足。在智慧课堂中可以为学生营造多样化情境,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出主动学习欲望,在积极探索与学习中掌握历史知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历史智慧课堂开展意义

(一)促进理念更新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事件等,如果学生没有准确区分与记忆,那么很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等问题。加之部分历史知识比较复杂,学生难以完整地记忆历史知识,使得历史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所打造出的智慧课堂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辩证地面对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为因材施教开展提供支持。

(二)转变教育模式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法,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海量动态数据与信息融入教学中,为教学决策提供支持的,通过展现学生主体性,以此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营造教学情境出发,教师应当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将视频、声音等资源引入情境中,刺激学生的感官,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产生正确的认识。其次,做好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转变教学形式。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完善的教育资源库,在课堂中利用资源库提取相关信息,为在线教学提供支持。而在课下则可以将数据库中的资源发送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与巩固知识,形成完整的教学形体,实现智慧教学目标。

(三)启发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要从启发学生历史思维出发,明确教育目标,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在智慧课堂引入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程度,受到人文熏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从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渐掌握历史知识,具备历史思维。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历史智慧课堂中的运用措施

(一)课前分析与设计

首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智慧课堂中就要从动态数据分析层面出发,确保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课前教师需要运用档案库、微信、微博等掌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态度与看法,针对所获取的动态数据进行统筹分析,掌握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其次,结合所掌握的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只有掌握学生具体情况,才能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保证教学决策的合理性。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确定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过程,保证教学组织设计合理性,启发学生思维,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支持。第一,坚持从教学目标导向出发,展现教学重点,明确教学要点。第二,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案,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找准教学设计出发点与要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在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及时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如历史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然后针对所掌握的信息设计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通过为学生构建出新型的历史课堂,能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完善导入方式

只有设计出适合的导入方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因此在打造历史智慧课堂时,就需要从导入环节设计出发,找准教育重点,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带入到主动学习中去。只有设计出适合的导入环节,才能展现智慧课堂优势,才能提升教学环节连接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讲,在智慧课堂中能够产生主动学习欲望,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探究、学习与理解知识的同时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如在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内容时,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做好整理与剪辑,转变成为教学课件。在设计中还需要理顺教学过程,提升教育设计的针对性,掌握学生具体情况。在开始阶段中可以运用课件完成教学导入,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了解青铜工艺的基础上产生出学习欲望。在图片、视频等的展示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出学习欲望,在自主探究与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展现真实历史事件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教师能够打造出高效的历史智慧课堂,将历史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不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使用适合的教育计划,可以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掌握历史知识,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历史事件起因、过程、结果,在体悟历史意义的同时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历史事件时,还需要从提升教学趣味性出发,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出学习欲望,保证思维的活跃性,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智慧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展现智慧课堂教育作用,辅助历史教学开展。如在讲述百家争鸣局面这一内容时,传统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较强,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这一场景,对各家代表人物、思想认识不足。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可以将这一场景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加深对百家争鸣内涵的理解,形成具体的认知,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出情感共鸣,保持学习欲望,提升历史素养。

(四)借助复习巩固知识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复习一直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复习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是从实际上来讲,教师只有科学地为学生布置复习任务,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实现巩固知识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网络学习平台出发,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支持。所以在复习阶段中就要从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出发,从演示、在线解惑、检测等方面出发,整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将学习任务上传到学习平台中,便于学生利用平台完成知识复习与检测,实现巩固知识目标。可以说智慧课堂的使用能够提高课上与课下的联系,同时也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如在讲述丝绸之路知识时,就可以在完成知识讲解后将比较重要的内容以视频、练习题等方式展现出来,并上传到平台中。学生则可以登录平台,回顾丝绸之路的变迁与发展情况,提炼出重点信息。在完成练习后可以借助在线打分的方式便于学生掌握自身复习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在线寻求帮助的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以此来提高复习与巩固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确保课堂教学的成效,同时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

(五)发挥电子白板优势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互动电子白板属于比较高效的教育方式,利用触控功能的大型互动板,在连接电脑、白板的基础上完成板书书写,将历史信息直观展现出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可以说互动电子白板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出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交互电子白板,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产生学习动力。如在讲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交互电子白板为学生营造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活动中。第一,借助白板展现烟花视频,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忆自己观看烟花的场景。第二,运用交互电子白板展现与宋元文化相关的纪录片,以画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知识。在这一教育模式下,能够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宋元文化的繁荣,随后教师可以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引入教学中,延伸学生的知识层次。在这一教育活动中能够将当时中国先进科技发展历程展现出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教学中,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难以运用网络开展师生互动。因此在智慧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教育方法,打造出完善的网络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掌握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完善工作,保证所使用的教育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一,引入直播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将历史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平台中进行师生互动。第二,将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等纳入教育计划中,制定完善的课程计划,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三,录制专业视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通过录制有针对性的教育视频,在推送给学生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要从打造智慧课堂出发,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针对教育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将重点与难点知识提炼出来,确保学生能够进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雅静.运用网络智慧课堂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9):59.

[2]白玲.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7(01):209.

[3]王威.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5):11.

[4]曹永强.魏旖.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育的有效整合措施[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130-132.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2

教室不仅仅是师生集聚的物理空间,而且是教与学发生的重要场域。学习科学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对教室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教室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重要的教学空间和学习环境,教室的改造和未来发展备受关注。文章在教育技术视域下考察教室的演变,提出“3.0教室”的概念,并对其媒介技术特征和技术装备理念展开研究。文章认为,理念更新和技术迭代驱动教室不断进化,从黑板隐喻下的“1.0教室”,到以多媒体呈现为显性特征的“2.0教室”,再到媒介融合时代的“3.0教室”,各阶段的媒介技术特征十分明显。“3.0教室”具有多屏幕、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特点。从教学支持到学习支持,从重视呈现到促进互动,从媒介组合到媒介融合,新型教室需要新的技术装备理念。

[关键词]

技术迭代;媒介融合;教室进化;3.0教室

教育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了适应和支持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规划并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与条件[1]。近年来,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研究成为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关于“未来课堂”“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空间”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从教育技术的视角来看,无论是教学媒体形态的改变,还是技术装备理念的革新,都可以明显感到教室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

一、技术迭代与教室演变

(一)黑板隐喻下的“1.0教室”

从教育信息的有效传递来看,黑板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时至今日,黑板作为传统教室的基本装备已经经受住了几个世纪的考验。黑板能重复使用,粉笔成本低廉,且能基本满足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向学生群体传播教育信息的需要。黑板在传统教室中建立起稳固的地位,即便一些现代气息很浓的教室,通常也给黑板一席之地。事实上,黑板不仅是教室里一种不可或缺的装置,黑板也让传统课堂的结构得以定型,“粉笔+黑板”的教学信息展示系统,已经成为传统教室的隐喻性特征。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回溯早期的教室,可将黑板隐喻下的传统教室命名为“1.0教室”。

(二)多媒体技术与“2.0教室”

从20世纪初开始,视听媒体技术促使了电教教室的形成。电教教室中安装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模拟电子设备,教师能够通过视听双重渠道向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后来随着计算机逐步走进教室,数字设备扩充并取代了大部分的模拟设备,以计算机和投影组合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应运而生。在多媒体教室中,除了投影仪、大屏幕、计算机等硬件外,幻灯片制作和演示软件也必不可少。常见的幻灯片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简称PPT)、Keynote等,其中PPT的使用者最多。与“粉笔+黑板”的“1.0教室”相比,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和大屏幕以及种类众多的教育应用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整合技术资源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看,这是教室功能的一次巨大提升。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审视教室的代际演进,可将以“电脑+投影”为显性媒体特征的多媒体教室命名为“2.0教室”。

(三)媒介融合与“3.0教室”

伴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传播科技突飞猛进,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却是21世纪媒介发展的重大实践和前沿课题。随着媒介融合深度推进,一些新技术和新媒介不断涌入教室,教室的改造和重构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为了体现新型教室与传统教室、电教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区别,研究者提出诸多称谓来指代这种新事物,如“技术支持的主动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教室”“主动学习空间”“协作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未来课堂”“未来教室”“智慧教室”“下一代学习空间”等[2]。以上对新型教室的多种称谓,一方面显示出人们对新型教室的期盼和学者的学术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新型教室的复杂性与多元化。以上称谓,有的过于复杂,有的偏重新型教室的某一个特征。虽然“未来课堂”和“未来教室”都是言简意赅且充满想象力的概念,但其体现出的教室代际特征并不明确。此外,“智慧教室”也是一个不错的概念,但智慧教室具有互动性、方便性、感知性、安全性、清晰性、开放性、生态性以及先进性等特征[3],目前的教室还达不到这些要求。鉴于此,笔者提出“3.0教室”的概念,这既体现出新型教室与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兼容与传承,也彰显了新型教室的范式转换。“3.0教室”既回避了“未来课堂”“未来教室”的宽泛性和“智慧教室”的特指性,又像“Web2.0”和“Web3.0”的概念一样易懂、易记、易传播。从目前情况看,“粉笔+黑板”的“1.0教室”已经落伍,“电脑+投影”的“2.0教室”亟待革新;伴随着教育技术的范式转换,媒介融合时代的“3.0教室”呼之欲出。

二、“3.0教室”的媒介技术特征

随着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研究的深入,新型教室的特征逐渐显现。有学者从人性化、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型和生态性等六个方面剖析了未来教室的特性[4]。有学者从教学空间向学习空间演变的角度归纳了未来学习空间的关键特征:灵活的空间布局、多屏、形态多元、支持数字化学习[5]。笔者认为,在互联网和新型传播科技支撑下的“3.0教室”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一)多屏幕

从教室中的媒介形态来看,“3.0教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种屏幕并存。所谓多屏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室中有多个信息呈现系统。传统教室中,几乎是黑板主导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教室中,通常以多媒体投影呈现为主,黑板书写起辅助作用;而“3.0教室”一般有三种以上的信息呈现系统。近年来,一些教室除了有黑板、白板、投影幕外,还有电子白板、电视屏等信息呈现系统。某些经过特别设计的教室,还有触控屏、电视墙等装置,师生的平板和手机还能与主显示系统联通。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扩大信息接收规模而将同一内容呈现在几个同样的屏幕上,这种屏幕配置并非“3.0教室”多屏幕的核心要义。“3.0教室”的多屏幕,一方面指信息显示系统不再单一,但更加强调多个信息显示系统之间要合理匹配和相得益彰。

(二)开放性

传统教室用几面墙体把师生围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再用讲台和课桌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进行规范。这种设计和布局为班级教学的正常开展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但也成为传统教室的重要缺陷———封闭性。与传统教室的封闭性相比,“3.0教室”的开放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和校园网已经穿透了教室的墙壁,教室和外部世界在技术上已经连在一起;第二,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带进了教室,“教师+教材+课件”的传统资源格局已被打破,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课堂内外的资源,并与资源进行良好的交互;第三,“3.0教室”可为技术发展和学生自带设备进入教室预留空间和接口。如果说多屏幕是“3.0教室”凸显的形态特征,那么,开放性则是“3.0教室”典型的时代特征。

(三)智能化

有学者指出,技术中介的智慧教育是现今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6]。有学者从技术层面、环境层面、资源和服务层面论述了教室的智慧性[7],有学者从内容呈现、环境管理、资源获取、及时互动、情境感知等维度提出了智慧教室的“SMART”概念模型[8]和“iSMART”系统模型[9]。笔者认为,从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师生的美好愿望出发,智慧教室是可以期待的;但是,从教室改造和装备现状来看,我们离“智慧的”教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0教室”重在智能化而非智慧性。“3.0教室”的智能化,重在降低媒介技术的使用门槛,减少师生使用设备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技术操作负担,使师生更多地关注教与学本身。“3.0教室”的智能化以复杂的后台技术和友好的封装界面为保障,对于师生来说,复杂的高技术只是一个“黑箱”,师生通过简单的、人性化的操作即可实现对教室内各种媒介的控制。

三、“3.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

有学者认为,教室面临从教学空间到学习空间的范式转变[5]。为有效教学和有意义学习提供技术支撑是教育技术的重要指向。从教育技术装备的角度看,“2.0教室”比“1.0教室”更现代,“3.0教室”比“2.0教室”更先进、更智能。最关键的是,“3.0教室”的技术装备理念与“1.0教室”“2.0教室”有着重大的区别。

(一)从“教学支持”到“学习支持”

无论是黑板隐喻下的“1.0教室”,还是装备多媒体的“2.0教室”,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都是为教师呈现教学信息提供支持和服务,而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则考虑得很少,有时甚至被忽略。从视听教育到程序教学、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学习环境设计,教育技术不断演进并发生多轮范式转换。近年来,教育技术从“教学支持”范式向“学习支持”范式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10]。黑板、粉笔、挂图和教学仪器等装备,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1.0教室”在教育技术装备理念上属于典型的“教学支持”范式。有了多媒体的助力,“2.0教室”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其装备理念本质上还是支持教师的讲解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与“1.0教室”和“2.0教室”明显不同,“3.0教室”的在技术装备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虽然“3.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也要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合适的技术支撑,但其核心诉求是更好地促进学习、支持学习、服务学习。

(二)从“重视呈现”到“促进互动”

“1.0教室”的黑板和粉笔都是为了视觉呈现,“2.0教室”的媒体更加丰富,但也都是为了更好的视觉呈现效果和丰富听觉体验。可以说,“1.0教室”和“2.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都主要是为教学信息的有效呈现提供技术保障。如果说“1.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强调的是“人灌”,那么,“2.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则引发了“人机混灌”,它们都是基于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建构主义、关联主义为“3.0教室”的技术装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念指引,情境构建、提升体验、促进互动,应成为“3.0教室”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如果说多屏幕、开放性和智能化是“3.0教室”的外显性特征,那么,多元互动就是“3.0教室”的内涵特征。“3.0教室”的多屏幕和开放性提供了多层次的互动空间,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现场互动,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图文交互,还可以加入到形式各异的共同体进行互动[11]。“3.0教室”中的互动可在人、技术、环境、思维等四个维度之间发生,包括人际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人与资源之间的互动、人与技术(设备)之间的互动等多种形式[12]。

(三)从“媒介组合”到“媒介融合”

从“1.0教室”到“2.0教室”,教室中的技术装备不断变化,媒介越来越多。首先是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等装备把感性的世界带入沉闷的课堂,这些技术成为教师讲授和文字教材的拓展。后来,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被引进教室,教学信息呈现更加方便,有时也更加炫目。但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或“人机混灌”,并没有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演进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崛起,封闭的教室被打开,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大量的新媒介涌进教室。在“3.0教室”中,既有传统的黑板、白板,也有性能大幅提升的投影、大屏高清电视,有的还装备了VR、AR、MR等设备。除此之外,师生自带的笔记本电脑、平板和手机,已经成为教室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教室中的技术装备既包括教育媒介的种类和数量,也包括这些装备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特性和关系特性是学习环境需具备的两个维度[13]。当前,媒介多、性能高几乎成为“3.0教室”的常态。但是,媒介多样多元和设备一味先进并非“3.0教室”的装备追求。如果这些媒介和设备只是勉强拼凑在一间教室里,它们非但不能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学习,反而会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追求媒介的适切性,提高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从“媒介组合”到“媒介融合”,是装备“3.0教室”必须遵循的又一重要理念。在“3.0教室”中,新媒介和传统媒介要恰当配合,教室装备要与师生自带设备有机结合,硬件、软件、系统、终端和应用要有机融合。在装备“3.0教室”时,要把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教室的物理空间集成为一个整体,要将技术、数据、媒介与人连接为一个整体。

作者:李明海 王泽钰 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斯佩克特,大卫•梅瑞尔,范•麦里恩博尔,德里斯科尔.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M].任友群,焦建利,刘美凤,汪琼,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2.

[2]许亚锋,尹晗,张际平.学习空间:概念内涵、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82-94.

[3]李康康,赵鑫硕,陈琳.我国智慧教室的现状及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6(7):25-30.

[4]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23-28.

[5]许亚锋,陈卫东,李锦昌.论空间范式的变迁:从教学空间到学习空间[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20-25.

[6]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18-26.

[7]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42-49.

[8]黄荣怀,胡永斌,杨俊峰,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2):22-27.

[9]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10]闫寒冰,张屹.试论教育技术的范式转换[J].中国电化教育,2003(5):9-12.

[11]王星,李怀龙,徐影.“互联网+”背景下微学习空间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35-40.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管理;开放;融入;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确立试点单位,组织重点推进,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开始由理论研究和个别探索的初级阶段进入到国家主导、统一决策部署的加速推进阶段。首先,制度建设是系统工程,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教育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集中精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教育管理回归服务,要求学校管理走向精细化,学校的管理服务应进行系统理念更新和流程再造,建立完善人本管理服务体系。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将成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再次,国际交流合作日渐增多,要求学校管理达到国际性水平。新时期的学校管理需要主动适应时展趋势,在战略管理与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领域全方位了解国际维度,提高管理工作的国际性。

一、开放的架构——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的策略立足的支点

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开放由来已久,这种教育开放主要是教育观念的传播,发展留学,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通常由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开放。这种小型的教育开放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全球化的雏形,也是国际教育管理开放的历史。所以,扩大教育开放成为当前教育管理的新方向。

(一)加强国际交流,拓宽教育发展平台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世界各国的交流逐渐频繁,经济共同体产生,相互依赖增强,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和区域化。其中,欧洲的教育一体化最具代表性。欧盟委员会接连一系列教育合作文件,启动多种教育实施计划,拓宽合作领域。通过欧盟法律法规,促进成员国的相互合作。随着教育服务贸易的出现,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除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领域,其他任何领域的服务都应该对外国开放。教育领域的开放也为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众多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教育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要求我们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管理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经验。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宝贵教育经验

教育资源开始在全球流动及配置,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在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知识生产、教育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教育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放。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扩大开放,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力度。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吸引境外教育和科研机构、知名学校及企业来华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是大势所趋。政府也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号召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总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要坚持全方位、多样化、宽口径。

二、融入的姿态——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策略务实的举措

融入这种思路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谷歌翻译(GoogleTranslate),它曾有在线翻译服务,但翻译结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它只是按照语法结构分解句子,再用词典翻译单词,组成句子,结果很别扭,失去了原来的整体性。如何进行准确地翻译?摒弃逐个单词的翻译方法,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意思,再替换个别单词就可以很准确地表达意思。这是孩子们本能学习语言的方式,也是谷歌翻译所选择的。如今学校教育管理策略就应该拥有这种姿态。融入大的时代教育环境,可有力促进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世界智库的发展,国与国的融入与影响

智库,一般说来就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的运作模式就是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利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中他们提供的智慧,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的方案或优化方案。智库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教育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研究管理颇有成效。建立智库,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国际视野,打破旧体制,迎来新发展。智库的影响力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根本和核心竞争力,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服务于公众的广度和深度。在信息化时代,高科技的辐射范围更广更深,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便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利用互联网、电子刊物、社交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定期公布研究成果、解读相关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引导公众与舆论。其次,智库也特别重视数据库的建设,以高校信息系统创建的科学大都会为例。这个数据库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更新速度快,涵盖了德国每年学生与学者的流动数据。包括留学类型、留学动机、资助类型、院校和专业选择分布、目标国和来源国学者的学科背景、高校学位授予状况、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同时,邀请学者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论文、分析报告和书籍,从量的方面揭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和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存在问题,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智慧校园的发展,教育管理务实新方向

不同的研究人员对“智慧教育”有不同理解。韩国认为,SMARTEducation=IntelligentCustom-izedTeaching&Learning,,即智慧教育是智能化的、可制定的个性化教与学。其内涵包括:Self-di-rected(自我导向);Motivatedwithfun(通过兴趣激发动机);Adaptivebasedonlevel(支持分层适应性教学);ResourceFree(丰富的免费教学资源);Technologyembedded(技术融入)。台湾学者张奕华则把SMART阐释为:Student-centeredapproach(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otivatestudenttolearn(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Re-sourceavailabilityanddiversity(丰富的学习资源)、Technologysupportandservice(技术支持与服务)。由此可见,智慧教育的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支持下,尊重每一位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智能教育环境,方便快捷的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与智慧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技术深度融合,这些都是教育管理中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国内教育信息化正在大规模发展,校通智慧校园类网络平台在我国是比较前沿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可据此对大数据进行开发、挖掘与应用。智慧校园的本质即依托互联网,采集海量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智慧校园信息服务平台也能够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能够满足家校沟通、学校管理、学校办公,还能够挖掘数据,通过大数据发现规律,是软硬件集成的基础性平台,能更好的为教育管理服务。智慧校园校通大数据可从个人PC端、手机校通APP、移动PAD应用程序、第三方应用数据等方面采集。通过数据储存、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数据建模、数据应用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创新思维——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管理策略动力的源泉

思维创新形式多样,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八种思维:延伸式、联想式、扩展式、运用式、幻想式、逆向式、奇异式、综合式。每种思维都有它独特的创新点,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思维的多样性,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创新思维,才能步入创新王国,获取创新果实。

(一)延伸与扩展:教育范式创新

把教育的核心追求从“知识”转向“发展”,从“继承”转向“创新”,是创新教育提出的口号。教育领域的范式从来都是多范式并存的,多数时间,一个范式占据主导位置,其它范式并存。比如,当斯金纳的心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时,之前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华生的心理学思想也存在影响。当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后,教育技术自然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计算机为基础,研究教育技术范式,教育技术也经历了多次范式转换。在大数据时代,掌握数据规律,创新教育技术范式。

(二)运用与综合:智慧教育创新

2008年后,发达国家的智慧教育相继发展,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后,各国更加注重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教育信息化发展已为教育管理创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仍未充分显现。

1、智慧转型的推动创新

2015年是新加坡、韩国的智慧教育的关键之年。韩国计划在2015年实现所有中小学使用数字教科书,逐步淘汰纸质教科书,以此为核心带动教育方式的全面变革。新加坡计划在2015年将悉尼技术渗透到各行业中,特别是教育业,打造全球化的智慧国家。我国的智慧教育刚起步,海淀等地区对智慧教育有尝试,部分IT企业也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方案,但是社会、教育、政府对智慧教育的创新认识未达到统一,智慧教育的转型缺乏推动力。以智慧教育的转型为契机推动教育管理创新,是一次绝佳机会。

2、智慧理论的突破创新

智慧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技术和应用先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技术带来的规律缺乏深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延迟了智慧教育理论的发展。传统理论无法推动智慧教育的变革,智慧理论的创新发展将是推动智慧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才能促进智慧教育的良性发展,智慧教育才能继续前行。

3、智慧环境的建设创新

智慧环境是智慧教育开展的基础,纵观各国的智慧教育管理发展战略,无一例外都强调教育环境建设。将技术融入教学,打造在线课堂、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虚拟教育环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个体需要的工具与资源,为学习者创设虚拟互动学习情景,能有效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智慧教育环境能够将简单的结构化的任务交由计算机处理,为学习者节省更多时间。

4、智慧方式的核心创新

智慧教育的环境从根本上变革,新的教育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价值。教育方式是智慧教育的核心之一。我国需要通过教育方式的变革带动教育的结构性升级。实现这些转变就得摆脱现有教学思维的束缚,颠覆传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适应目前的Moocs、翻转课堂以及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智慧力量的生态创新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整合

在教育行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是指采用多媒体方式,将知识点的声、文、图、像集成一体,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学生最直观、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去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建立在社会科技发展上的社会需求结果,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的告诉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怎样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当前教育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其成为今后教学中有力的双翼已经成为了当前以及今后有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的策略

1.探索新的融合模式

计算机技术虽然已经在目前的教育行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大多只停留在了工具有段的应用上,甚至是只代替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形式,可有可无,根本没有对我国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些教育界的学者认为,出现这样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多数教师只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没有真正关注它与教育技术的整合,自然也就不能推动整个教育结构的变革。因此,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的第一步就是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教学结构。例如,当前教学中逐渐走入教师实现中的微课,它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微课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的典型案例,它可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当前分层教学的要求。

2.构建网络资源平台

除了课堂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之外,我们必须还要加强各地区教育资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整合,即创建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各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2016年,我国教育部门也明确指出,今后教育发展要重点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以此提升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水平。目前,各地区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了教育行业中的一项重点问题,也是近些年来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难点。而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互联网资源构建教育云服务平台,将各地区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汇总、共享可以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城区和乡村山区来说,这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地教育水平不高、硬件设备不足等问题。

3.搭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搭建的一种智能、高效课堂。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评价反馈,进行交流互动,并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化推送。可以说,智慧课堂的构建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重要方式。智慧课堂的构建是计算机技术当前发展的最新产物,它突出了大数据时代中对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求,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对于教师来说,智慧课堂的构建也可以帮助自己掌握班级教学中的整体情况,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可能够做到精准的数据分析。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在智慧课堂中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需求。

4.提升教师计算机素养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保证教师具有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的关键。但是,从目前教师计算机水平来看,年轻教师的接受能力强,在操作中问题不大,而年级越大的教师操作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排斥的现象。因此,在将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技术进行整合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帮助教师克服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项目,让他们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方法。其次,可以开展一系列以计算机技术为主题的教育竞赛活动,以赛促用,让教师积极地投入到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结合应用探究中。再次,学校应重点培养一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并以这些教师为核心,带动学校其他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此来实现学校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

5.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管理的融合

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教育管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以及日常教学的正常展开。而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学校内的监控、广播等各类管理平台进行整合,不但能够完善学校内部的监管体系,还能够构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通道,保证安全信息的及时传递,排除学校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在事故发生之后提供重要的审查依据。因此,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管理的融合也是当前与教育技术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维护校园秩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中创建一个学校日常管理的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在管理制度上的变动。同时,对于学生在校期间扰乱校园纪律的情况学校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通报批评,以此维护校园管理秩序。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的注意问题

虽然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可以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做到合理、科学的应用,必然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与传统教学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让教学中的知识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网络资源的利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收集学习资料,保证学生学习质量,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创新精神,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但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中,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防止以下两个方面问题的出现:(1)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承受能力。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便利,许多教师不断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最终导致学生根本来不及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思考。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但不能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还会让他们产生对课堂教学的排斥心理。(2)过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部分教师过于看重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中一味向学生展示自己所准备的多媒体内容,导致教师自己成为了课堂教学种简单的操作员和解说员。这种情况多是因为教师对教学策略把握不当所造成的,它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教师变成了教学中的从属。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融合时,应该充分把握还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目标,并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的学习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感悟的空间,以此保证课堂质量的提升。

2.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效性

无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它始终都只是学习中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增加课堂氛围一味的滥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导致教学重点的偏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结合自己教学学科的要求,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让计算机应用技术真正的做到服务于教学。另外,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结构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充分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堂教育质量。

3.完善课堂学习的反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学技术的结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后学生学习的反馈是检验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的关键。但是从当前教学情况上来看,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忽视了课后的反思,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用用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反馈,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进行及时纠正。以此不断总结课堂的教学经验,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邮箱等形式让学生及时将自己所布置的课后练习反馈回来,了解自己本堂课的教学质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自己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调整。

4.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跟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水平,也就是实践能力。但是,当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结合大多都将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要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学生实践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尽快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并在理解重难点的前提下做到将其应用到专业操作中。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一些虚拟软件的使用,为学生模拟最真实的职业操作环境,以此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学技术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提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视程度,让它与教育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出其优势作用,为我国教育行业服务,提升我国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融合研究[J].杜娜.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2]论开放式案例教学在数字媒体类课程中的应用[J].王淑慧,柴艳霞,李超.西部广播电视.2013(16).

[3]浅谈多媒体教育技术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李振宏.知音励志2017年06期.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不适用,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由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时间比较短,尚未摸索出一套科学的使用方法,并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摸索出一条小学数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融合的道路.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如果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没有任何趣味性,那么他们很难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同时,数学的逻辑思维较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和问题,因此,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丧失耐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水平.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这种动态式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能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中.例如,在学习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觉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将计算题用动画的形式表述出来,进而使学生在视频动画的引导下自主投入知识的探索中.

(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部分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而如果不及时解决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使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详细、直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效率是比较低的,学生在课上也经常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问题,因此,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问题,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效率相对较低

尽管如今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学校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的应用只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并不能等同于现代化教育技术,它还包含很多方面,仅是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就有各种不同的种类,更不用说软件设备了.从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师更多的是应用多媒体课件,对其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率还是相对较低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即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和操作各种硬件和软件.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相对较高,多数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比较低.

(二)应用合理性有所欠缺

多数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比较感兴趣,也能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在课堂上基本上靠投影仪或电子白板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形式多样化,如教师在课下布置线上作业,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合理之处.

(三)应用过于形式化

现代化教育技术仅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不是课堂的主导.然而,从目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于依赖现代化教育技术,而自身成为课件的解说者,课堂看似比较热闹、活跃,学生的收获却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没有严格落实到位,使得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有点本末倒置.针对目前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而有效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打造“教为辅,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最先要做的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传统的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暴露了很大的弊端和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适宜教育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入手.在教师的教方面,教师要尽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体验、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进而使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了解什么是分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当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进而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学方面,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感受知识.同时,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将问题化难为易,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的来源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再画一个1平方的小方格,利用这个小方格填充长方形,可以按照长的方向进行填充,也可以按照宽的方向进行填充,通过这样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的面积是用长乘宽得来的.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教师要充分把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辅助性,进而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除了课件的讲解外,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软件资源也是非常多的,如网上公开课、动画视频教学课以及各种学习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些资源打破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进而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知识.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疯狂的数字”就是一款专为小学生设计的数学学习软件,主要分为数学专项训练和数学游戏两个板块.在教学“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疯狂的数字”这一数学游戏中进行相应的练习.“疯狂的数字”的游戏目标是将所有的绿色方块消除,而只有同时满足每个方块和其他方块相邻以及能够组成一个乘法等式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消除.通过这个游戏,教师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教育的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不要仅局限于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结合小学数学内容为学生挖掘更多有趣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现代化教育技术是非常多元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应用这些技术和手段.这种图文结合、动画视频等形式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小学生思考.

(三)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智慧课堂的构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智慧课堂,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智慧课堂是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教育技术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录制预习导案,让学生进行预习,进而对课堂所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推导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其次,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进一步演示面积求解的推导过程.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线上课后作业.小学生对传统的作业方式兴致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闯关型”或“任务型”的方式.又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的线上练习方式,即学生每完成10道乘法计算题并且全部计算正常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的奖励,而10个小红花可以兑换一张免作业卡,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拥有一次不写作业的权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开展线上课后作业.教师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做好课堂教学延伸

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对课堂做无限的延伸.除了在课上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和家长学会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家长学习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而使学生在家庭中深入学习.对于小学高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自学.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和容量有限,课下的学习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是一个良好的课下辅助工具,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搜集相应的学习内容.现代化教育技术是课堂延伸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由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对于一些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学生很难想象出在等分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所拼接的图形是接近于长方形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这一现象,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圆的面积公式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愈加重要.要想推动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必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而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不断改进当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而强化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陆亭.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31-32.

[2]臧晓梅,李后振.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8):59-60.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在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保证。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教师利用先进技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教育能力有待提高,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于广大专业英语教师而言,通过培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最核心的任务。在我国,经过几轮的教育技术培训的阶段的政策调整和改进,教师培训的效率显著提高,但是与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还不同步,因此,扬长避短,提高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薄弱环节意义重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概念

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逻辑起点。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适当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借助合适的技术过程与资源,通过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进行实施并给与评价和修正,以改善学习和提高教育、教学的绩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把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的能力。教师具备这种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并结合解月光教授提出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四个部分: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1],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体系,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划分为三层面四要素,即从横向分为技术层面、教学层面、组织文化层面。纵向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①使用信息的社会责任;②信息化资源的创造、管理与使用能力;③课程内容的设计、整合、管理、评价和创新能力;④自觉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其中②属于技术层面,③属于教学层面,而①④属于文化层面。文化层面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蕴含在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日常教学当中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例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能始终秉持不断增加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使教育行业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意识。这种文化意识只有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才会形成一种属于教师风格的独特个性文化,做到个性化教育。如图1所示。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片面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如技术层面固然重要,如果脱离教学层面,那么教育技术能力也是苍白的,更谈不上文化层面上的理念和意识了。

2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

在我国,基于教学模式发展起来的传统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可谓是多彩多姿,主要有校本培训模式,符合培训模式,专题研究模式,以及综合多种培训模式的混合培训模式等。21世纪初期出现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现在随着个人学习的智能化,个性化以及大数据的出现,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式悄悄地发生着新的变化。国内有关文献根据教师培训的宗旨将教师培训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把旨在弥补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紧缺而进行的培训定位第一阶段;把旨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环境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定位为第二阶段;把旨在提升教师生活质量,促进教师常态化发展定位为第三阶段。但不管哪个阶段的教师培训,目前就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表明,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整体偏低的状况还没得到根本的改变。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教育技术培训展开的程度还不充分,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如何有意识的去运用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还不具备。而且,由上到下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本身存在的不合理性,大大的折扣了教师的参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受以下因素影响:教师个人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同时还受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的调控作用[2]。数据是社会信息化的成果,也给教育信息化向更深处发展提供契机。利用网络大数据的4V特征,给教育技术培训的过程提供全程的监控和记录,是弥补当前培训工作不足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查和对相关院校培训的访谈,把集中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2.1理论与技术分离

高校教师培训不够具体深入。多数高校在培训期间只注重理论灌输,没有解决技术如何为教学所用的问题。只有将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培训模式和理念传统,整齐划一

高校教师培训全片一律,缺乏个性化的培训策略。培训应针对教师的差异性,制定出符合不同教师需求的培训机制。部分院校培训内容并没有紧跟时展,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理念,而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因此,这种培训模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2.3培训管理缺乏人性化和系统性

培训内容的随机性大,时间安排不合理。参训的教师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时间,适合培训教师的培训课程灵活性差。因此,参训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培训时间系统完整地培训,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3.1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对于大数据,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麦肯锡环球研究院在《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认为大数据:“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软件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3]。”顾小清等老师在《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决策研究:数据的力量与模拟的优势》一文中提出:“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IBM公司认为大数据具有三大特点:“即数据量大、速度快、多样性。其具体表现,在过去两年里所产生的大量的数据占到人类所积累的数据的90%;我们有各种简单的信号,也有复杂的文字信息,文本信息,视频信息[4]。”因此,大数据的信息是多维度的,而且价值密度不高,如果我们不分析其内在价值,就不能为教学服务。有时,学习者把数据与智慧相结合,产生了更具有诱惑力的“数据智慧”,把客观的大数据信息后面的隐性知识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挖掘出来。用数据说话,把数据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改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是教学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数据,依据数据对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更体现出了教师的数据智慧。许芳杰通过解释获取知识的过程来解释数据智慧。此过程分为四个金字塔式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据的分离阶段。此阶段的数据对教学来说是杂乱无章的,形式多样的;第二阶段是信息提取阶段。这个阶段是信息使用者通过相关的手段和工具,对有效的可用的数据进行了提取,就形成了信息;第三阶段知识阶段。此阶段对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与教学目标产生了关联,这样的数据才能成为知识;第四阶段就是智慧阶段。智慧阶段是信息使用者对知识的环境,知识的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出知识内部所反映出的本质特征,达到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真正的提高相关活动的效果[5]。

3.2培训模式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本地区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调查,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重新界定教育技术能力概念在大数据网络下的新内涵;2)以问卷的形式展开实证研究,为新的培训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3)依据职业院校学科特点和成人教育理论,为该校提出合理的培训方案;4)根据英语学科学生的就业需求,提出更贴合现实的培训内容和方案。本研究依据教育技术培养目标和教师对培训模式的反馈意见,重点探讨基于大数据的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培训模式,并对所提的培训方案加以推广[6]。在教师培训活动中,如果培训团队教师本身能够学习使用数据,了解数据,并在异常数据中发现相应的教学失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利用大数据记录学习者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学习轨迹,结合培训者的科学评判,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提高培训者学习的目的性。培训模式从深层次讲,是一种体系,一种流程,也是一种文化。本研究把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环境、培训的时间和阶段等,并对这些环节进行总体的规划,然后以固定的流程图进行固化。这样既有利于培训的规范化,又有利于后续的完善和修正。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如图2,本模式分四个阶段:内容目标的确定阶段,探究阶段,实施阶段和教学反馈阶段。

3.2.1确定目标

在内容目标的确定阶段中,数据团队的组成提到了日程上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创建数据调查表,对教师的活动和学生原始的学习成绩进行记录,并以数据的可视化图示进行概览。我们可以利用数据的便利,调查分析职业院校教育技术使用情况,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掌握的情况及学生利用教育技术学习的现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要明确教师之间的任务和行动计划。教师还要进行相关活动的耐心准备,目标集中在培训实践和评价的数据上。

3.2.2探究阶段

在探究阶段,数据挖掘是数据提升最为复杂的阶段。提炼出的数据质量如何,是下一步学习模型建立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数据探究阶段,数据的收集形式要多样化和数据化,并让这些数据成为计算和分析的对象。我们把收集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英语教师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和缺陷。提炼出的有效数据不仅勾画出学生元认知策略成绩的清晰框架,而且有利于教师从复杂的学校数据中获取更直观的建构。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合作,挖掘出来自学校教师的授课阶段、授课科目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特征的大数据,并以此来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潜能。

3.2.3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教师利用基于探究阶段和准备阶段的数据,做出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的决策。在培训过程中,数据团队形成一个合作的程序,帮助教师使用可以改善培训活动的大数据,从而形成共享以及达到共识的行动计划。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英语教学内容应体现丰富性,师生之间体现互动性,教学活动体现实用性。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教学应为学生提供生动的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使学生在英语环境中真实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乐趣,进而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根据数据,数据团队可以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开发不同的教材形式和内容。培训的课程可以采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应用,网络课程采编,动画制作等教学技术,并针对性地为参训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链接材料。我们应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对培训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媒体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人们在教学媒体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些结论,值得我们借鉴。各种教学媒体各具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应该把媒体内容化或把内容媒体化,真正地使内容和技术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教师深度地学习。媒体技术是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媒体技术是适应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体现。此外,培训应注重教师的学习过程和合作轨迹,形成指导性计划和可测量的学习目标,进而形成智能化的学习模型。

3.2.4教学反馈

在教育培训领域里,恰当运用反馈机制,可以提高培训效率。科学合理的反馈来自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反馈阶段包括:1)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步骤,主要是对上一阶段的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在教师能力提升过程中与培训效果的关联,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授风格和互动等因素的提升情况。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评价预期目标与现存目标差距的程度。数据与教师具体的学习目标关联度应是大数据的聚焦点。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面对面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小组和自我的评价,通过评价后的数据来提高数据团队的数据素养,并为下一次培训提供科学的数据。3)教学支持。借助于大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智慧的课程来巩固培训的成果,也可以通过电子徽章的形式为学习者颁发证书,为教学成果提供数据库支持,从而提高教师的数据专业水平。

4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快速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地利用数据化资源,把计算机的计算思维融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点,结合网络,利用科学的数据资源做支撑,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解月光,杨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5):8-14.

[2]李毅,吴思睿,廖琴.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效应的研究-基于UTAUT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31-38.

[3]顾小清,薛耀锋,孙妍妍.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决策研究:数据的力量与模拟的优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6,(1):56-62.

[4]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言

[5]鹏泽,杨琳,Web2.0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26-131.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1研究背景

2015年5月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对高校的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新型教育教学体系的要求与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任务是我国高校现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变革的基本基调。这种变革主要是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管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变革,本研究主要围绕教学结构变革展开论述。当下教学结构的变革应该是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变革,其根本性特点是教学结构向学习结构的变革。从目前的理论研究来看,肯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空间,从理念、资源、环境等与学习密切相关因素着手构建学习结构,方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1]。

2智慧教育为导向的变革思路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呼声越来越响,影响也越来越大[2]。但是,智慧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已有的研究更多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背景来展开。因此,目前的智慧教育更准确的说是在探索建立一套智慧教育系统。其功能和目标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高校向智慧教育发展的探索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变革。特点是从理念上进行梳理、探讨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研究、智慧教育体系的整体架构,以及依托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顶层设计。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由点到面的探索,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实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智慧型课程的开发、智慧课堂教学、走向深度合作学习等。促进高校向以智慧教育变革,这两类探索都非常重要。相比已经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自下而上的基于教学实践的探索更加需要、更加紧迫。一项教学创新越复杂,应用范围越广,新的实践就无法逾越原有的应用情景与新的应用情景之间的鸿沟。基于教学实践,研究关键的情境变量,并总结每个变量对教学手段所产生效果的影响程度,对教学创新的推广和不断完善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3]。

3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变革实践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设和使用智慧教室,教学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智慧教室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应用服务的教室空间及其软硬件装备的总和。智慧教室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室信息化建设的最新形态[4]。在软件方面,智慧教室应用的技术主要有物联网、云计算、多屏显示技术、学习分析等,从技术上基本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智能环境控制技术方面,智慧教室就是更多地基于泛在化环境,从光、温度、色彩和湿度的角度保证环境的舒适[5]。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智慧教室在高校的建设与应用在局部对促进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开始发挥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在智慧教室的建设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方面成绩较为突出且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首先,华中师范大学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高定位,即: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应用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抓手,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引领者。其次,华中师范大学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做了较为全面的顶层设计。以改革培养机制提高培养质量为目的重构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构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云端一体化教学平台,开发信息环境下课堂教学分析系统,变革教师评价标准,建立教师发展监测与分析系统[6]。基本实现了基于信息技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自上而下的系统的革新。基本实现了理念、模式与方法、资源、教师能力、环境以及评价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7]。通过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与力度,与学校领导的信息技术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教授,长期从事数字化学习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4基于教学、研究实践的理论探索

教育教学变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学习者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进行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是达到学生发展目的的有力保障。与以往相比,当下学习环境最大的特点是“互联网+”。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这种破旧立新的现实情境对高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新的挑战。

4.1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身处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因为缺少知识而饥渴。这是很多互联网用户遇到的困惑,这种困惑也萦绕在不少大学生心头。基于对这种困惑的思考,王竹立教授及时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的学习体验是“信息超载与知识碎片化”造成的,这是网络学习面临的两大挑战,针对这种挑战王竹立教授提出了以“七个关键词:情境、搜索、选择、写作、交流、创新、意义建构”和“一种学习策略:零存整取”为核心的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发表至今被引达201次,下载达4332次,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该理论的时代价值。另外一种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学习理论是关联主义。该理论考虑了学习的趋势,学习技术与网络的使用,以及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是在综合了许多学习理论、社会结构与技术的相关元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联主义认为,学习(被定义为动态的知识)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在一种组织或数据库的范围内)。我们可将学习集中在将专业知识系列的连接方面[9]。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都对互联网带来的变化给予了深入的探讨,两种理论不同的侧重点。新建构主义侧重于碎片化向系统化发展,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知识结构,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关联主义更加关注学习的外部过程,如将不同专业节点获信息源的连接、重视非人的工具设施等。这两种理论都是指导网络时代的学习的重要思想,并且在知识创新和应用实践方面可以互为补充,相互融合[10]。现阶段,让更多的学习者学习和应用这两种新型学习理论较为迫切。

4.2课程创新与教学模式创新

近些年在我国乃至世界,最引人瞩目的教学创新就是课程创新。开放课程、微课、慕课(MOOC)、私播课(SPOC)等新的新型课程先后走进学习者的视野。新型课程的大量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当前的教育资源,也引发了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创新。从2010年开始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先后创建,截止目前,网易公开课汇集了来自国内外名校的数以万计的视频课程,但其呈现形式多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课程创新的代表,截止2017年4月,中国大学MOOC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与包括118所211、985高校在内的近400家知名教学机构合作,呈现了近2000门课程和15万课程视频。同时平台注册用户近750万,选课人次近2500万。另外,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资源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质量教育APP的大量开发,使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的应用方式多元化。智能终端良好的用户体验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交互的需求。目前,教育APP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已经拥有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口碑的教育资源平台,他们通过APP的开发,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教育资源高效、大范围的传播。如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等。另一类是基于新理念、新资源而进行开发的。从2010年至今,教学模式的探究的焦点是“翻转课堂”。笔者以“教学模式”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出现频率高达1486次,仅次于关键词“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翻转课堂对我国传统课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慧教育的特点,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但是翻转课堂能不能在中国落地开花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教师进行更多因地制宜的探索实践。随着我国高校网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教师与学生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我国高校的移动学习环境基本成熟。与此同时,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4.3学习科学的发展

在国内外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是否真的能让教育发生质的变化?不少学者对此仍持怀疑态度。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人究竟是怎么学习的,怎样才能促进有效学习?”这一根本性问题依然未得到彻底解决[11]。学习科学是一个研究教与学的跨学科领域。它研究学校课堂里的正式学习,也研究发生在课堂以外的非正式学习,是一门新的科学,旨在为教育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脑科学与学习、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技术增强的学习等学习科学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发生变革[11]。

5围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争议

5.1高校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关于学校会不会消失,顾明远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未来的教育是会发生很多变化,但教育的本质不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无论是个性化学习还是集体协作学习,学校都是最好的场所[12]。尽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争议,比如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未来随着人才发展需求的变化、民间灵活的教育教学机构的成熟,现行学校制度会消亡。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地位和国家统筹规划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应该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大力促进高校教学资源、学科实验室等相关要素的建设,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融合,发挥高校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引领作用是国家强大、社会进步保障。

5.2网络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资源可能沦为数字废墟”[12],这种基于以往经验的顾虑时刻警醒着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者。从我国教育部及高校自身的资源建设部署来看,网络教学资源数量问题将很快解决,但网络资源的更新、维护,可持续发展、利用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机制的保障。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合理地继承和发展网络教育资源,以避免资料沦为废墟的命运。

5.3保障教育教学变革的评价体系

从我国高校的学生规模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道路。高校学生人数众多这个现实问题就与以促进学生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些冲突。如: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复杂性思维教学难以实现等[13]。尽管在技术方面,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感知、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能够实现学习内容的个性化推送、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及学习结果评价。但现实中,无论是技术还是教师自身的因素,任何一所高校都能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冲突。因此,每一所高校结合自身的不断变化的条件及时提出、及时更新评价体系,甚为关键。

5.4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

现在有种奇怪的现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但用人单位却找不到想用的人。这种情况的发生足以说明,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2014年提出新成立的本科院校要转型为应用型科技大学,以及正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但转型和培养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的变革、课程及配套资源的变革。因此,利用信息化明确社会用人需求,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十分重要。可喜的是,我国高校近些年已经围绕社会用人及发展在政策、资金、技术、课程内容建设等方面开始了很多的探索。高校教育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将更加明确、有效,企业在创新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应该积极主动与高校一起探讨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培养所需人才[14]。

6结论

通过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变革的取得的成果的分析、现阶段信息化水平的再认识,欣喜地发现,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向“智慧教育”方向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接下来,高校教师对这种变革的认同与投入程度,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因素。教师们的观念影响认同,利益分配影响投入产出。资源可以是多维度的、信息无序化、碎片化的,但人的认识是线性的,先接受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对后面信息的选择与接收。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学校领导层对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深层次认识,推出与教育教学变革要求相适应的高校教师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沈书生.从教学结构到学习结构:智慧学习设计方法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8):99-104.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_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3]主编.来凤琪主译.21世纪的学习和教学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

[4]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5]李康康,赵鑫硕,陈琳.我国智慧教室的现状及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6(7):25-30.

[6]刘清堂.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C].北京:2017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2017.

[7]杨宗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

[8]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3.

[9][美]西蒙斯,李萍译,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8):9.

[10]王竹立.关联主义与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1(5):34.

智慧教育技术范文8

关键词:智慧教育;人工智能;计算机教育;变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智慧教育。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来看,教育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发展。在智慧教育理念的背后需要人工智能作为有力的技术支撑,离开人工智能,所谓智慧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而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智慧教育时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发展力量。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

所谓智慧教育就是指一个宏大的教育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包含了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服务等一系列核心要素。首先,智慧教育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主要依托于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兴的现代化技术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打造出的一种智能化、个性化、可感知化以及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系统,是数字化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现在教育信息化所追求的主要目标[1]。其次,智慧教育的主要是以增强传统的数字教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智能水平的提升。

(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将将语言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其实是属于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指纹识别技术、图像识别、语言识别智能机器人以及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最后超越人的智慧为目标。

二人工智能应用于计算机教育目前面临的困难

(一)学生索取知识碎片化,系统化程度不够

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由于盖焖学科本身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相对分散,集中程度不够,使得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够系统[2]。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尽管为计算机教育带来多方面的改变,使学生能够按需求知,从系统中找寻自己想要的知识。然而,如果过分地“纵容”这种行为,就将使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显得碎片化,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取知识,而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这将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3]。

(二)学生自主性不够,管理难度增加

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由于本身存在着自主性比较差的情况,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引入并应用后,课堂上的上课方式可能发生一些改变。鉴于传统教育中的以老师教为主,可能转变为以学生取为主。尽管这样能够使学生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自主性比较差,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来进行提升。这不仅影响到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增加了管理方面的难度[4]。

三人工智能对计算机教育的推动与变革

(一)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变革

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预期。通过智慧教育使得教育活动跨越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各种制度与形式的边界,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促进教育与技术的智能化融合[5]。这种智能化的融合使得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的各种技术能够打通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壁垒,能够在空间上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习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计算机教育的“大观念”[6]。通过人工智能所建立起的智慧校园连接起学习社区和学生的个人空间,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再是依赖于学校这唯一的场所,从而建立起终身式的学习体系。智慧教育所体现出的新人本教育理念,基于人工智能的充分应用给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得计算机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7]。

(二)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变革

智慧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在推动技术算计教学内容变革具体表现在:首先,学习能够建立起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的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后反馈教师,教师将其作为下一步教学的依据,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8]。其次,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知识学习的需求为学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对于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老师提问,老师在进行解答之后,根据学生所提出的不同问题来安排自己的后续教学工作[9]。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系统能够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其相应的行为模式,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进度,并为学生指明今后的学习方向[10]。再次,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来生成计算机教学中的特定内容,与真人编写的计算机教材能够相媲美[11]。

(三)让教师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在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中的一个主要益出是能够将教师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计算机教育中,教师承担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并不能够做到细致入微[12]。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机教学变得更加快捷,其为教师替代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投身于关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的前沿知识,更新其知识结构[13]。例如,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批改作业,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批改作业能力已经非常接近真正的老师,其已经能够作为一种相当可靠的技术来替代人工以及传统测评软件。因此,将其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可以有效减少批改作业这种繁琐的工作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14]。

(四)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进度等编写教案,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但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建立起交互式的教学系统。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系统作为,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索取想要的知识。这就使上课方式由老师教转变为了学生取,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想要的知识[15]。比如,智能教学专家系统(ITES)的应用,就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结合了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使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更高。

四结语

总之,由于智慧教育的兴起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已经渗透到了教育行业的各个领域,其应用于计算机教育中能够推动计算机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领域内的深入变革,从而给计算机教育带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穆艳玲.中美高校本科计算机教育现状比较与探索[J].学园,2011(11):15-16.

[2]陈晓娟.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经验及对南京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3,(8):14-15.

[3]杨现民,刘雍潜,钟晓毓等.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2-19.

[4]傅首清.技术推动教育变革——海淀区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发展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1):5-11.

[5]黄荣怀,杨俊锋等.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6]雷佩.技术变革教育时代下的智慧教育[J].西部皮革,2016,38(16):228-229.

[7]马小强,施建国,程莉莉,王珠珠.智慧教育的发展及价值取向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6.

[8]曹延汹,吕丽莉.论智慧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契合[J].教育探索,2017(02):22-27.

[9]樊小杰,王建虎.多元智能之于计算机教育——目标与课程[J].微型电脑应用,2014,30(12):5-8.

[10]杨姝.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1):14-15.

[11]樊丽,杨宏,鱼莹.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10):138-139.

[12]陈昭炯,叶东毅.人工智能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学生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4(12):1-4+8.

[13]金莲姬.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4):197+199.

[14]刘正桥.浅析远程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J].才智,2013(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