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监管范例

智慧校园监管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1

关键词校园出入管控;智慧校园;安全管控

1引言

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教师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人员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做好校园出入管控是安全工作的关键。传统的校园出入管控主要以人工管理为主,而高校校园每日人员进出数量多、类型复杂,传统管理方式存在工作效率较低、管理难度较大、出入过程繁琐、统计分析困难等问题,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管理要求,必须要有一套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系统作有效支撑。校园出入管控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新环境下,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2]。目前,一些高校或单位开发实现了出入管理系统。但经过调研分析发现,有些系统存在信息识别手段较单一、没有和单位现有系统无缝整合、申请和审核流程不够灵活等问题[3-4]。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本文对智慧校园框架下的校园出入管控系统的建设进行研究,设计和实现了符合学校管理要求,并与学校现有系统无缝对接的出入管控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节省开发经费。通过实际使用效果反馈,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延伸。早期数字校园建设以资源信息化为主,部门纷纷建设MIS系统,纸质文件转换成电子文件,但受制于网络基础条件、终端设备等因素制约,用户多数情况下只能用PC机,在指定的环境进行有限的操作,且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屏障,共享和互通都受到限制。网络基础条件的大幅提升、终端设备的改进、融合平台的应运而生、信息高速公路等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各业务系统之间可高速共享数据,用户也可以不局限于PC,能在校园的任何地方,通过各种手持智能设备获取信息和服务[5]。因此智慧校园本质上是突破师生在校园的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享受服务,也为管理人员实现更便捷的管理手段和途径。我国于2018年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标准(GB/T36342-2018)[6],由全国多所著名高校和技术公司共同研究制定,适用于智慧校园建设的设计与实施。在智慧校园框架下建设的校园出入管控系统,应具备通过智慧校园的硬件平台、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及其他业务系统支撑,实现对所有师生员工、访客的出入管控,通过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措施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

3校园出入管控系统建设规划

依托整个智慧校园平台,出入管控系统能提升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期间,在出入管控系统的支撑下,学校能有效提高防疫管控工作的信息化水平[7]。

3.1系统架构

基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校园出入管控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基础设施层包含各类异构网络、各种专用设备获取的物联感知数据、存储这些数据的各类数据库服务器。支撑平台层为校园出入管控系统提供关键性的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应用程序接口(API)、云服务、数据中心等。应用平台层包含各类应用服务及资源,直接面向应用终端的各类用户,除了提供常规PC端操作入口,还提供安卓或者ios移动端操作入口。此外,根据智慧校园信息安全系统要求做好相应的等级保护,通过规范的技术和完备的设备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护[8]。

3.2功能模块

校园出入管控系统体现了学校的主要管控策略。管控对象包括:教职工、学生、外包单位人员、访客四类。其中,学生还可分在校生和走读生,访客可分为受邀访客和普通访客。

3.2.1白名单功能

教职工、外包人员(指后勤保障、外聘教师等)、走读生进出校园实行白名单登记制度。在常态化管理模式下,只需通过入口处终端设备的身份验证,就可正常出入校园。在防疫管控期间,可改为审批后出入校园[9-10]。具体流程为:由申请人提交出入申请相关材料,所在部门学院管理员审核,再由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后,系统自动生成白名单数据,下放到终端设备,申请人凭相关证件或者刷脸进校。每次申请的有效时间范围可根据学校相关政策调整。

3.2.2请假功能

当学生有事外出、需离开本市或校外留宿时,需履行请假审批手续,以便学校实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校要求教职工、学生和外包单位人员,如遇事要外出(离开本市),都需要按照要求来履行请假审批手续。具体流程为:申请人提交外出原由、出入时间、途经地区等信息,相关部门(所在部门学院、校医院等)管理员审核,再由分管领导审批。返回时,还需履行销假手续,进行返校申请,实现闭环管理。

3.2.3返校功能(长假结束)

开学初,新、老学生从全国各地返校,学工处可通过系统掌握实时的学生返校数据。在防疫管控期间,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在开学前一段时间(两周左右),要求学生每天报备健康情况,符合要求的非风险地区的学生生成白名单,可在规定时间进校。

3.2.4留校功能

寒暑假期有些学生因各种原因不回家,继续留在学校生活学习,可提前申请假期留校,方便学校统筹安排。留校期间,学生出校、回家需履行正常的请假销假手续。

3.2.5访客管理功能

访客人员包含普通访客和受邀访客。高校日常对外交流、工程维修改造、公务来访等,需要各类校外人员来访。由于人员复杂,且学校无法统一管控人员信息,增加了管理难度。考虑到用户使用的便捷,一般使微信公众号等普及性较高的平台来实现,也有单独开发系统实现类似功能,但需要提前告知访客操作入口及方式。具体流程是:访客登录系统,根据提示完善个人信息,然后提交校内对接人员、来访事项等资料信息。申请流转到校内对接人员,确认后再由其所在部门领导审核通过。访客通过身份证或进校二维码等措施进校。受邀访客是访客的一种特殊情况,学校因工作需要邀请一些重要人员进校,由校内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对接,获取受邀访客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并代为申请进校。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把访客二维码发给受邀访客即可。上述校园出入申请的结果由系统自动下放到大门闸机、道闸、手持机等终端设备,根据进出权限设置各类人员可通行的通道区域、区域权限,有效时长。安保人员直接监管来访人员在设备上刷身份证、二维码即可,对于车内人员,由安保人员用手持设备进行审核。

3.2.6智能分析及数据挖掘

除了实现普通的业务流程和管控策略,具备“智慧管理”的校园出入管控系统还需要有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对于从终端获取的数据或者用户上传的信息,系统要有自动识别能力,使有效数据进行流转、无效数据驳回,减轻管理者的负担。系统还要能够判断各种业务数据是否出现异常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时发出警示。例如对于一段时间没有产生消费记录、门禁记录、考勤记录的人员,系统应该自动给出警示,管理员应及时调查原因。此外,整个智慧校园多平台多系统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要充分利用数据中的隐含信息,有效识别正常数据与异常数据,并进行分析。寒暑假期间,曾发生过离校学生未经审批私自翻墙返校居住的情况,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面对这种情况,系统能够根据空关宿舍突发用电或离校学生一卡通产生校内消费等情况来发现异常,并提醒管理员进行排查。如果私自返校的学生不用自己的卡而是借用一卡通消费[11],系统也能够根据学生消费习惯发生较大改变而给出警示。

4校园出入管控系统

无锡学院校园出入管控系统于2021年底筹划建设,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利用学院现有软硬件资源,结合新的闸机和刷脸设备,利用白名单策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智能化出入管控,取得很好的效果。

4.1系统架构

无锡学院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现有软硬件条件,建成具有无锡学院特色的校园出入管控系统。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4.2开发技术及运行环境

无锡学院校园出入管控系统项目由java语言进行开发,采用的是JAVAJdk1.8版本。该语言具有开源、跨平台、面向对象、虚拟化等特点,使用Java编写的应用程序,既可以在一台单独的计算机上运行,也可以被分布在一个网络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运行,运用非常广泛。项目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前端采用Vue的iviewadmin框架,后端采用springboot框架并集成springcloud以及其eureka组件。该技术组件丰富、功能齐全、部署方便、维护便捷、可扩展且稳定性好,符合项目技术要求。服务器上使用的是ApacheTomcat9.0.35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采用的是Sqlserver2008。系统的服务架构图如图3所示。

4.3系统及功能介绍

系统利用无锡学院已有的学习通、OA系统、一卡通等现有资源,结合新的终端设备实现了校园出入管控。超星公司的学习通系统,软硬件都部署在云端,24小时专人维护,系统稳定。可使用WEB浏览器或手机APP登录使用,主要用于学生使用智慧图书馆功能。平台可进行业务扩展功能,根据学校需求增加了学生入校审批、请假销假等功能。为便于管理,学校外包单位人员的进校审批也在学习通内实现。具体流程是:由申请人发起进校审批流程,所在部门学院管理员审核,再由相关领导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白名单数据,推送到终端设备,申请人携带相应证件或者刷脸进校。无锡学院的OA系统是日常行政办公使用,是B/S系统,同时与无锡学院企业微信关联,平台可以功能扩展,实现教职工进校申请、请假销假等功能。在防疫管控的非常时期,教职工的进校流程是:企业微信登录提交进校申请信息,所在部门学院管理员审核,再由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后,系统生成白名单数据,推送到终端设备,教职工携带相应证件或者刷脸进校。外来访客是学校重点管控的对象。除了上述操作外,在疫情管控期间,流程还增加访客接待部门分管校领导审批的环节。由对接访客的工作人员代访客登录OA系统走进校审批流程。流程通过后,访客刷身份证进校。此外,OA还给各部门开设了访客自主申报进校审批的账号,减轻了对接部门的工作量。一卡通平台是建立以校园卡为媒介的、面向校园师生员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覆盖身份识别、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流程整合等领域[12],具有校内最广泛使用和有效识别身份信息的特性功能,在校园出入管控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有有进出校权限的校内人员,均可在相应时间段内凭借校园卡刷卡进出校。同时,一卡通的消费、考勤等刷卡记录可以间接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状况,通过数据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由上述学习通、OA系统生成的进校白名单,实时推送至中间库。中间库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处理完成后,再通过API将白名单数据发送至硬件终端,用户在校园大门口进行出入核验,核验通过闸机自动开闸放行,安保人员监督整个入校过程。每日的进出数据,可由出入管理系统进行查询统计、分类汇总。此外,系统还实现了请假销假、返校申请、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统计等防疫管控功能,较好地实现了学校的管理需求。

4.4系统成效

无锡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着手建设的校园出入管控系统,历时时间短、经费支出少、效果成效显著。系统自启用以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校园建设初期闸机系统与其它系统并未打通,出入管控还需要人工审核汇总并导入闸机系统,师生员工才能刷卡进校。外来访客需要相关部门派人到校门口对接确认后才能进校。管理者对进校人员信息的追溯和数据统计也比较困难。现在这些工作都是系统自动完成并及时推送终端,同时校门口实现了刷卡、刷脸等多种自动审核渠道,以前排队进校的情况基本没有再发生,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4.5下一步工作

无锡学院校园出入管控系统在“管”方面的功能已实现并满足学校管理需求。下一步工作重点可侧重于“控”方面的功能建设,实现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目前,系统在出入管理、请假管理、防疫管理等方面运行正常,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系统还是有调整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进校审批流程中,是通过管理员来审核判断用户的申请信息,系统只是信息资料的搬运工。为了减轻人工审核的工作量,系统要能够自行读取判断用户提交的进校申请资料,如果进校时间、来访地点等不符合学校管控要求。系统可自动驳回请求。如果还能和政府安全部门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实时辨别重点防范人员,则管控更加便利。这样可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并改善用户操作体验。同时,对于校园出入管控实施过程中的各类业务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实现一些预判,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例如根据师生员工、访客等出入校园的时间及频次,合理安排门岗安保力量;通过一卡通使用记录来查看学生校园行为是否存在异常,提前给辅导员发出警示提醒等。

参考文献

[1]张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建设.教学与管理,2019(36):33-35

[2]杨江,王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索.福建电脑,2022,38(4):32-35

[3]赵中原,李飞,刘伟.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新型校园进出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37(5):78-80

[4]陶英.智慧校园的综合安防系统设计.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5):44-48

[5]乔沛昕,李红波,魏冬雨.互联网+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新形态.教育探索,2019(5):63-68

[6]于大伟,史晓峰,齐恩铁.基于“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解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96-99,109

[7]何树镇,郭世聪.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访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现代信息科技,2021,5(22):8-12,16

[8]张顺利.《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标准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与电脑,2019(2):204-205

[9]王亚雯.疫情防控下的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52-253

[10]杨晓峰,孙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以南开大学为例.高校后勤研究,2020(12):53-54,57

[11]李志国.智慧校园一卡通数据的分析及利用.信息与电脑,2018(3):70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2

关键词:智慧校园;物联网;后勤管理

智慧校园是指现代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云技术、大数据、通信设备以及多媒体工具与校园教学、科研、生活深度融合,实现现实校园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并形成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环境。智慧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高效、优质的校园管理服务,切实提高了学校综合管理水平[1]。智慧校园通过与物联网相融合,实现对人、财、物等环境的主动感知;通过与无线网络相融合,实现网络全覆盖;通过提供智能化的信息资源,实现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1加强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后勤管理服务部门在高校扮演的角色是“大管家”,其工作职能涉及师生的居、食、住、行,后勤部门对于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科研活动,维护稳定大局,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目标。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服务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建设理念。

2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实现的路径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高校的一切行为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注于科学研究和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后勤部门的工作也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借助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后勤云管理服务平台,以全程感知和控制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改变传统手工化的、粗放的工作模式,让后勤工作少一点“汗水”,多一些“智慧”。

2.1加强后勤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后勤建设智慧化对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服务理念、后勤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和其它信息终端的使用技术、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的熟练操控等已成为信息时代后勤服务团队成员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发展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核心问题是“人”,而不是“技术”。高校应该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专门人才,进行智慧化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结合不同高校特点开发相关应用软件等;另一方面重视现有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特别是学习计算机和相关移动媒体应用的知识,以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后勤服务团队,为实现高校智慧后勤提供有力人力资源保障。

2.2强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

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改进高校对后勤管理服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提高后勤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能使高校的后勤人员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激发其工作潜能,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为促进后勤服务智慧化发展,可以将后勤人员的考核标准与师生满意度指标、成长指标(联系起来,并让这些指标与员工的工资、岗位设置挂钩,充分体现“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后勤部门用人制度,这样有利于调动高校后勤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后勤管理能力,加强后勤服务意识。

2.3加强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后勤管理服务实现智慧化,需要建立共享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制订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标准,使各种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学工处的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成绩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实时更新,改善传统的各部门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面,确保各信息平台数据的准确性。[3]可以借助B/S或C/S等技术结构网,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学生、教学教辅人员、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的用户登陆信息平台后,系统智能化识别用户信息,并对操作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对用户职能进行分工,提高校内数据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安全性,也保障了系统处理信息的效率,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程度。建设安全、高效、开放、包容共享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校内各学院、各处室之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有利于将各种分散、孤立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链,并进一步汇总、分析和处理,从而形成科学的决策。

3结语

高校智慧化后勤管理服务建设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渐完善。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后勤管理部门提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境界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姚志刚.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智慧校园后勤管理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4):26+28.

[2]金仁贵.试论智慧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后勤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4):21-24.

[3]沙德银,周婷.开启高校智慧后勤新时期[J].高校后勤研究,2016(01):12-15.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3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实践探索为例,论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中国是《诗经》的故乡、《论语》的讲坛。人们高声吟诵《诗经》、《论语》等中华民族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样。孔子是唯一让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是中华儿女血气相通的文化脐带,是中华民族的“床前明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盘星”,可谓青史不泯,经典不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树立正确价值观

今天,人们都在关注资源、能源浪费等环保的时候,有一点没有关注,就是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的确,今天物质资源比过去是丰富多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如何面对一件事情迅速作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那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传递社会正能量

上个世纪以来,正是有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正能量的薪火相传、不断光大,才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今天,这些社会正能量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给人们养分、力量、温暖,给人们理想、信念、责任,让人们觉得幸福快乐,欢欣鼓舞。对于青年学生,社会正能量引导他们走出心灵沼泽,唤醒他们的成功意识,激励他们立志成才,让他们的心灵明亮起来,激情燃烧起来,人生沸腾起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实践探索

(一)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传承创新主要内容为:①融入中华孝文化特色,完善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做实学校宣传画册、宣传片、录取通知书、宣传用笔、稿纸等文化符号;②借力企业文化资源,探索校企文化融合育人新模式;③彰显“中华孝文化、校友文化、创新创业文化”三大文化特色,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争创一流”学校精神和“立德立新,乐学乐业”校训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④二级学院实施“一院一特色一品牌”战略,创建护士节、技能节、模拟竞职场等10余个院级品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⑤通过新教师上岗、新生入学宣誓、学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各类大型活动等,让学校精神、校训精神等文化入脑人心。

(二)进行校园文化主题设计

校园文化主题设计为:①设计校徽、校旗、校花、校赋等,进行校园文化主题设计。外部形象系统,包括形象、楼宇命名;室外主题景观,包括形象广场、活动空间、休憩园区、雕塑小品、宣传橱窗、文化亭廊;室内文化装饰,包括办公设计、厅馆设计、走廊设计、专业教室;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校园标志、校训、学校精神等上墙,夯实校园文化内容;③建立校园文化专题网站,提供文化活动的空间与场所;学习有关文件,出版学习读本,开展相关活动,做实校园文化;④开展“节庆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加强“湖小职”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2013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先后创立了“青春湖北职院”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2015年3月,微信公众号正式更名为“湖小职”。“湖小职”定期向“粉丝”推送图片、视频、文字、周边产品等内容,用流行的网络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湖小职”拥有关注用户18500余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WCI指数)在全国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最好成绩排名第二,湖北省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最好成绩排名第一,并一直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形成了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四)开设“我们的价值观”专栏

学校网站开设“我们的价值观”专栏,宣传阐释三个层面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做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宣传教育。搭建互联网、手机传播平台。学校新闻网站在首页常年醒目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常年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开设“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网上报告厅,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运用“湖小职”、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递活动。组建学校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学校在宣传橱窗、文化墙、走廊、教室等显要位置,张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名篇名句、经典故事、宣传画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用校训师德、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等教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把孝德教育纳入学生德育工作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之中,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学生“感恩、责任、忠诚、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

(五)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日行一孝、知恩图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推进以“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向父母写一封感恩书信、唱一首道德歌曲、读一本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书籍、为班集体或同学做一件好事”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感谢同学帮助之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利用学校“文昌大讲堂”,宣传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道德典型事迹,汇聚道德力量,推动道德实践,实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奉献社会的育人效果。同时学校挖掘丰富的校友资源,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将校友文化建设纳入特色工程建设。成立校友会办公室,建设校友网,开展校友产学研合作研讨,成立校友基金,设置校友奖学金,推出杰出校友专访,调动校友企业资源,发挥校友在教学、校企合作、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校友文化已成为学校三大文化特色之一。

(六)利用重要节日开展教育活动

学校利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公祭先贤、祭奠先烈活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融入其中。在每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长效化、常态化。每年围绕“七夕节”、“重阳节”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弘扬地域文化

“中华孝文化”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感以董永行孝感天得名,是我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更是响亮地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将“至孝至诚、图强图新”作为城市精神的独一之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经验,也是普及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孝感自觉汲取中华孝文化的丰富营养,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培育和践行体系中,使孝道内涵与时俱进,行孝形式民众认同,并催生磅礴激荡的精神力量。学校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以党员干部、教职工、学生为重点对象,以传承弘扬中华孝文化、构建现代道德伦理秩序为立足点,以孝廉、孝德、孝诚、孝亲培育和践行活动为切入点,以传播、结合、融入为路径,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区分层次,强化落地、落细、落小、落实,组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选表彰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把中华孝文化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真正使中华孝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让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八)落实考评制度

学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责任书、文明创建考评体系和教职工教书育人考核工作。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年终学校成立考核工作专班,对各单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进行考核,其结果作为各单位评选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教职工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作者:宁国安 杨琼丽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

一、引言

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也有句名言:“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在高校的折射,是以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由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活动组成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形态。在社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体制转轨、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交锋对高校师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迎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方针”,党的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和实践要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路明灯和精神内核[3],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构建文明和谐、励志进取,既尊重历史传承、又兼具时代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下实现理性回归。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西方不良思潮和消极文化的不断侵扰,冲击着高校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蔓延。在实用主义和功利思想的驱动下,部分学生只关注个人的得失成败,只参加对自己有益的活动,对他人或集体利益漠不关心;受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的影响,有些学生在物质上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带来的虚荣和满足感,这也是近年来“校园贷”乱象频发的根源。二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被弱化。有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是嗤之以鼻,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二)校园文化建设重表象轻内涵

近年来,由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我国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但精神文化建设却乏善可陈。一些高校领导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忽视了大学精神、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等内涵建设,而这些正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所在,缺乏灵魂的校园文化违背了文化建设的初衷,也使得高校的物质基础失去了价值依托,成为梅贻琦先生所担忧的“大楼多而大师少”。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的规划和全员的参与,但在实际建设时,有些高校缺乏科学的规划和部署,没有将其纳入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设计,存在职责不明和分工不清的问题。高校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不够,建设方案往往都是根据管理层的主观决策而制订,没有反映广大师生的意志和多样化需求。同时,在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存在制度制定不合理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就是其所弘扬的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必须有相应的科学价值观加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统领所有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和时代性,决定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包容多样性和尊重差异的同时又避免不良思潮和文化在高校的滋生和传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当前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纷繁复杂。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对我国实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侵略,高校历来是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产生、汇聚和传播之地,必然成为文化交锋的主战场。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处在攻坚阶段,各种矛盾随着不同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自然也对高校有着不同程度的波及和影响。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的引领下,才能维护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与中国梦保持一致,推进其内涵式发展,凝中国精神,聚浩然正气,彰中国特色。

(二)高校校园文化是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载体

强调的文化自信是提升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高校尤其如此。高校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文化人,立德树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其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的最佳载体。根据“四元说”理论,高校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部分组成[5]。物质文化是高校形象的外在展示,通过带有文化元素的校园建筑、整体布局和校园绿化等物质存在,体现校园的人文环境和办学特色,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环境载体和物质依托。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高校师生的理想依托和精神家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价值取向,只有“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文化是高校师生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和行为模式,是校园文化的外化。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高校师生应该以身作则,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作为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制度文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起规范和引导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内在约束机制。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坚守“两个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实效性

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主持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主要阵地,将两者有机结合,做到人人学习,处处践行,才可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本、进课堂。合理设计思想政治课程开设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代表的深层意蕴和具体内涵。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将价值灌输、事例剖析和辩论交流等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教授过程中,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与思想共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程,使其入耳、入脑、入心,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定向、情感激励、精神积淀和道德规范的功能,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基石。

2.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课外实践活动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活动,同时在实践中理解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价值理论。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将其育人目标和价值导向映射到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活动类型可以有文体娱乐、技能竞赛、学术交流、创业研讨和志愿者活动等,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成才需要。活动的设计要处理好娱乐性、艺术性、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平衡,要兼顾文化传承与创新,要有格调,有教育意义,有思想熏陶,以生动具体的表现形式折射出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能力、体验社会,开阔视野,自觉体验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外化于行,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二)遵循“三个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原则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和稳步推进,必须遵循三个统一原则。

1.一元化与多元化相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6]。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面临着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高校中会有少数师生信仰缺失,理想迷茫,急需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园文化加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性,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营造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格局,否则会造成主流文化的近亲繁殖和畸形发展,引发“文化沙漠”现象。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相统一的原则,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推动多元文化的共生和融合,才能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健康有序地推进。

2.一般性与独特性相统一

我国每所高校的文化建设都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要与社会阶段、经济形势和教育政策相适应,遵循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同时,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形象识别码和核心竞争力,高校应该结合校本文化、地域文化和大学精神,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突出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避免校园文化同质化现象,实现“弘扬主旋律,突出特色性”,体现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3.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体现了“文明以止”“保合太和”“中正之道”“天人合一”“至诚天道”和“礼乐之教”的思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高校师生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自觉成为其传承者和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要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民族精神。《周易•系辞下》中有“变则通,通则久”,创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确保高校校园文化的活力及生命力[8]。一方面,我们要秉承包容和开放的胸襟,借鉴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把握时代脉搏,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价值引领。当今社会,新媒体已无处不在,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高校应该积极构建“红网工程”,加强“两微一端”建设,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宣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其与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契合点,实现全时空、多维度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三)丰富“四个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长效性

高校校园文化通过物质保障、精神融通、制度约束和行为互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载体,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长效性,就必须丰富各类校园文化载体。

1.建设彰显人文特质的物质文化

通过现代化的教科研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基地的建设、科学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优美的园林绿化和景观布置,打造设施先进、风景优美、生态宜人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徜徉其中,陶冶性情。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优秀传统文化和办学特色等融入自然景观的设计和布局里,如草坪、海报和雕塑等,赋予其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做到形神统一和体魂相融,使其对高校师生进行感染和熏陶。

2.凝练励志铸魂的校园精神文化

林语堂先生曾说:“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首先,高校要挖掘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内核。每所高校都有其他学校无法复制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演变历程,立足于校本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出彰显本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的大学精神,使其成为高校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其次,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形成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人人以学校为荣的良好氛围。精心设计校徽、校训和校歌,在校园文化元素中烙上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印记。

3.构建体现价值主题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生活化,并最终落实在高校师生的行为活动上。一方面要发挥高校的党团组织作用,让学生积极参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学术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悟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规范个人的行为习惯。

4.完善承载价值取向的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做好“融于制”和“化为制”两个方面。“融于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规章制度的制订。提高高校师生的参与度,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将柔性、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刚性、具体的制度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内容中要增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评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化为制”是制度的落实要坚持原则性,兼顾人性化,要有信息反馈机制,根据考评的分数,掌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和践行情况,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总结、表彰和改进。高校相关部门之间要沟通、协作,形成统筹联动机制,切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明珠,卯海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灵魂[J].长江论坛,2018,152(5):5-9.

[2]郑小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259(2):40-43.

[3]郝连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45(1):79-80.

[4]樊嘉禄,陈圆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系统性原则及方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82-85.

[5]徐志远,张灵.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67-73.

[6]罗丽琳.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精神与理性回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2):207-212.

[7]罗运鹏,焦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之依归:治国理政的传统文化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1-6.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5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理念与建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分析了智慧图书馆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征,提出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智慧图书馆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服务阵地,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在智慧图书馆视域下,运用智慧图书馆的理念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能够促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而且还能传播信息资源的文化价值,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首先,有助于体现人文精神。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在实际工作和服务中体现出的人本服务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阅读习惯发生了转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应当随之做出相应的转变,才能将人文精神更好地体现出来。在智慧图书馆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在尊重用户的前提下,创新服务方式,积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传播高校文化,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其次,有助于提升信息资源价值。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能够为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供借鉴,在使用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信息资源与教学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宣传图书馆资源,促使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优势,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智慧图书馆具有便捷、高效等特征,打破了时空局限,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师生需求,推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1]。智慧社会环境下,读者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需求,大众诉求越来越多样化,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提升。高校图书馆是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地,通过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大众文化需求,而且还能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最后,有助于提升社会影响力。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对馆内组成要素的智慧化管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能够彰显图书馆的优势,而且还能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具体体现在: 第一,信息资源建设理念影响力。高校图书馆应当树立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理念,将自身对信息资源的智慧化管理理念向社会大众传播,创设自由、开放的存取环境,为大众提供便捷性服务。第二,信息资源共享影响力。共享是推广馆内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条件,促使信息资源的互通交流,转变了传统的单一模式,促使高校图书馆与企业、政府衔接,有效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影响力。第三,信息资源服务影响力。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特色化发展,提高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将馆内信息资源挖掘出来,促使相关联数据信息的有效构建,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用户提供智慧化的资源服务,从而树立良好口碑,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在行业内地位的提升,进而提高社会影响力。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征分析

( 一) 以用户需求为宗旨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应当坚持人本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宗旨。之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也考虑了用户需求这一因素,但是将重点放在了馆藏资源数量与特色上,涉及用户需求的比较少。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用户对资源类型、个性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户的使用方式发生了转变,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用户需求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一方面,这是考核资源采购经费的需要。要想保证信息资源采购经费的成效,需要借助绩效考核来实现,将采购经费的使用情况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中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方式与使用习惯,随着资源的增多,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数字资源,对于纸质文献的使用在不断减少。此外,用户的需求呈现个性化趋势,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开展教学活动,还是进行学科评估,师生对文献信息的精准性、科学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信息资源时,必须要尽可能多地增加资源类型,提高信息资源使用的针对性。

( 二) 关注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逐渐丰富起来,用户查询数据库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的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希望不再被动地查询各种文献信息,希望图书馆可以根据他们之前的文献信息,了解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检索可以直接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献信息。因此,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信息资源的本身特征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重要,其精准化整合、跨类型和学科的特征更为突显出来,人们更加关注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对个性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三) 对信息资源的分析更为精准

在智慧图书馆的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对馆内的信息资源统计和分析工作更为精准,大幅度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通过精准分析和统计,馆内的信息资源实现了跨类型、分学科的统计,减少了信息资源的重复性[2]。此外,当前新兴的纸电一体化采购,能够将信息资源中的重复信息精确地统计出来,因此高效图书馆应当及时调整信息资源的采购方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 四) 更加重视资源使用绩效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信息资源时,运用中央高校来改良办学条件专项经费的高校越来越多。高校可以通过申请专项经费,进行相关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的购置与订购。不过在使用这项经费时,需要按照特定要求,在申报之前进行科学论证,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进度要求,并且在执行完成之后提供完整的绩效评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规范项目执行过程,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绩效。

三、智慧图书馆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 一) 以用户需求为指导,树立智慧信息资源服务理念

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高校图书馆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指导,树立智慧化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和完善信息资源,从而更为高效地满足用户需求,保障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由于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容易受到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跟踪调研,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为了精准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把握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规律,需要根据智慧图书馆系统,细致分析用户的资源利用情况。此外,还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征求用户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偏好以及使用习惯、使用方式等。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和挖掘读者在图书馆使用中的数据信息,正确掌握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信息使用习惯等,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用户需求,开展信息资源建设,从而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比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就做过相关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临近考试或者毕业期间,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用的高峰期。相对来说,数字资源比纸质资源的利用率要高一些,中文信息资源比外文信息资源利用率高一些,综合性信息资源比专一性的利用率高一些,而且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分析和预测用户可能关注的资源,为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可靠支持。

( 二) 构建科学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不同,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服务对象,主要涉及的服务领域是教学和科研。现阶段“双一流”学校热潮的兴起,很多高校纷纷加强了学科建设,申博申硕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在智慧图书馆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如何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需要坚持将学科建设作为指导,最大化地满足一流学科建设对信息资源建设的需求,不仅要增加信息资源数量,而且还要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资源质量保障。在整合馆内信息资源时,需要运用适当的整合方法。一方面要根据学科建设,将与学科相关的不同类别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文本资源与多媒体资源、中文资源与外文资源[3]。通过有效整合,为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确保文献信息具有较高的保障。另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深入地分析挖掘数字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准确的、最新的信息服务,提供客观、可靠的决策咨询。

( 三) 创新信息资源服务方式

当今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特色化的信息资源建设,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不经将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和个性充分体现出来,所以需要创新信息资源服务方式,凸显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色,有效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信息资源的优化,从而将信息资源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智慧图书馆视域下,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需要创新服务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智慧化、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从整体上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比如,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加强个性化推荐服务。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管理和服务,将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以及个性化特征充分展示出来。不管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智慧图书馆,不管技术怎样进步和发展,图书馆的本质理念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个性化推荐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由之前的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挖掘用户的使用信息,了解用户的阅览习惯与动态,并且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化的采集、整合与分析,主动为用户推荐信息资源,满足用户需求,将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特色化更好地体现出来。

( 四) 明确信息资源建设比例

高校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质量水平、各类信息资源的投资比例、文献资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投资效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图书馆信息资源逐渐丰富起来,资源类型越来越多,相应的使用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化,使用方式应当更加便利,这就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综合考虑当下所处的信息资源建设环境,合理规划信息资源建设的比例。首先,图书馆应当合理规划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比例,通常情况下,文学类、文化类的文献应当确定为纸质文献,专业性强的文献应当确定为数字版。其次,针对图书馆内部的馆藏资源,应当尽量选择纸质类文献,并且要将馆内的特色类馆藏资源尽量收集齐[4]。再次,要合理选择数字资源,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与科研需求,尽量选择大众化的数字资源,比如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等。结合用户在教学与学科建设方面的需求,尽可能地选择专业性强的数字资源,比如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等。最后,要最大化地减少资源重复购置。不管是纸质类文献资源还是数字资源,都应当尽量避免重复购置,为图书馆节省资金。

( 五) 优化图书馆内馆藏信息资源结构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保障率以及结构是评价其质量水平高低的指标,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首先,要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当前技术平台,比如智慧图书馆平台等,根据学校在学科专业方面的设置,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安排,对现有馆藏信息资源的结构、保障、需求满足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构建科学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当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认知程度、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及使用习惯等,推动信息资源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最后,应当定期统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信息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时代指导人们树立正确思考,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广大师生的价值引领、文化熏陶、理论指导和精神滋养功能,进而可以更好地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但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也不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高校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呢?

一、高校老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于高校老师来说,他们对大学生进行的是最为直接的教育,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需要接受一定理论性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的教学是由高校老师来完成的,可以说,高校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就是大学老师,因此这些大学老师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老师自身也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之后的学习的生活中,学生才可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一些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它们都包含了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高校老师需要重视这些课程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的时候,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一些其他课程的教学模中,老师也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将这些教育内容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说,在进行化学工程类课程的教育的时候,老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是什么,同时,老师要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一些研究情况,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需要攻克的难关等等,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高校老师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他们自身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还需要积极思考,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样可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也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二、丰富活动形式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高校也应该不断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校需要丰富活动形式,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说,可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就是设置一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参与答题,在答题中可以积累分数,分数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去兑换一些相应的奖品。如,在遇到情与法冲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出合理的选择?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需要知道,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利益的有效武器,只要违背了法律,必然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面对情与法之间的矛盾,首先就需要考虑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可以适当考虑“情”的方面,这样可以既尊重了法律的要求,维护了法律的底线,同时也考虑到了实际的情况,通过这样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冷静思考,合理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可以适当考虑人情,但是需要尊重法律的底线,不能违背法律,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是当今社会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推进高校发展的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老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同时,还可以丰富文化建设的形式,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加快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荣利.地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8,(33):19.

[2]吴宁宁,张颖,于伟.研究生教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基于全国高校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6):39-43.

[3]袁晓凤.浅谈“微文化”传播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J].求知导刊,2018,(33):18-19.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7

为贯彻实施《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永州市委制定了《永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快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县以上卫生机构卫技人员70%以上有大学本科学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60%以上有专科学历。5年内为县级医院培训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和技术骨干,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30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实现每万居民拥有2-3名全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这对于永州的高职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鼓舞人心的,他们只要在学校认真学好专业,拿到相应的各种证书,就业的前景是很好的。最后了解职业情,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文件都强调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的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各地不断出现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甚至还危及生命。这就要求学生学好、学精专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以上“三情”可以看出:只有充分了解医疗卫生事业的国情、地方情和职业情,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有目标有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高职医疗专业就业前途是很乐观的,关键是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勿好高骛远。

二、开展多种有效的社会实践,帮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正确定位职业

1.开展医疗现状社会调查

辅导员在放寒暑假前做好调查报告的主题安排,发动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当地卫生院、社区了解医疗现状,写出调查报告并在开学后进行评比,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地医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及医疗卫生状况,为今后回乡工作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

2.组织医疗服务队下乡、下社区

辅导员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组成医疗服务队参与“三下乡”或下社区活动,既可以服务老百姓,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3.举行定点公益活动

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零陵特殊学校、永州老年公寓是我系长期关注和服务的单位,走近这些特殊人群,让学生体会到人生的不容易和自身的幸福,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帮助这些特殊的人群,享受服务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4.做好暑期医院顶岗实践

学校可以联系一些医院,让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以实习的方式顶岗实践,可以是义工或有酬劳的工作,也可以跟老师见习多多学习,尽可能多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把理论用于实践,了解本行业的情况。

智慧校园监管范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对大学生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在众多意识形态冲突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党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他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这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一、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问题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蜂拥而入,造成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相互交织、冲突和矛盾。大学生正置身于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他们企图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通过书刊、影视作品、游戏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此外,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社会丑恶现象也都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二)校园中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影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但是上网的过程中,网络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一些非主流文化和暴力、色情、反动不良信息的传播,给世界观、人生观尚未稳定成熟的大学生带来危害,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医疗大环境对中医学子的思想影响。中医学子作为未来医生职业群体的一部分,他们不仅有“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历史责任,还应有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历史使命。然而当今医生的工作负担很重,风险也很高。工资待遇不像金融和高科技等行业人员,毕业后工作两三年后,就可以较快提升待遇,医疗行业却很难如此,毕业生工资待遇低成为普遍现象。此外医患关系的紧张,屡次发生的伤医事件,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信心。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在大学生中加强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综合素养教育,培育有理想、有技术、有医德,还要有责任感的中医学子。

二、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中,引入到各种制度文化中,并渗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

(一)加强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重视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核心价值理念有效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一方面,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深入地加强理论武装,精心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多渠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的学习教育;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活动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通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在新生正式上课第一天举行全校升旗仪式、以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为依托的特色教育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宣传栏、新闻网、广播、校外媒体等多渠道宣传励志成才的“最美中医护士”、“芜湖好人”夏春凤、张娜、曹婷等同学,引导大家孝老爱亲、感恩助人、谦让宽容等。此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围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形成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质文化建设,注重校园环境的熏陶感染。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大医精诚”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和谐”、“平等”、“敬业”、“诚信”等价值观是一致的。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中,遵循“中医特色、时代特征、学校特点”的原则,积极营造带有中医药文化色彩的校园风光,在校园道路命名上,像银杏路、丹桂路等汲取了中医药文化元素;在校园景观上,建造了以神农氏、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药大家为代表的雕塑“中医魂”等。同时开展文化上墙工程,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多处内厅装饰了大量中医药知识画板以及气势恢宏、底蕴深厚的大幅瓷画《大医精诚》《伤寒论序》《中医诊疗图》《中药炮制图》等。这些散发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物质景观,既营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校园氛围,又传递了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平等”、“敬业”、“诚信”等价值理念,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升华人生境界。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制度文化,助推制度建设的规范科学。学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积极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各项政策和制度的精神内核和强有力支撑,用制度体系的权威来规范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2]。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效融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中,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运行、良性发展提供价值准则,如学术讲座管理、社团活动审批工作、校内网站建设与改版管理等,坚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相统一,确保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把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平等”、“法治”、“诚信”等理念融入学校规章制度,建立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规范、公平、正义的校园育人环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并注重对学生的语言、举止、礼仪的规范教育,定期举办“道德讲堂”、礼仪大赛、开展大学生职业礼仪讲座等活动。在全校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师生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行为文化的品牌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落脚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高度重视行为文化的品牌建设,以核心价值引领,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在节庆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新生升旗仪式、爱国主题演讲、唱红歌比赛等,既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寓教于活动,陶冶情操。还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思政理论研究会、“校园文体艺术节”、“宿舍文化节”、“道德讲堂”、中医经典诵读等文化品牌活动,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得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每年暑假,学校组织开展以“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用行动、激情、热心践行青春梦;还鼓励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保健知识宣传和义诊活动;依托学生社团、各班级团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敬老爱老、爱心捐赠、交通劝导、义务献血等志愿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这些品牌文化活动既锻炼了青年学子的才干,又将核心价值理念有效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还要不断突出手段和形式的创新,今后要通过加强中医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增加校训和希波克拉底誓言学习、拓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创新手段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中医文化重点工程建设。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对校内物质景观建设精雕细琢,更加细致地发挥物质文化的渗透作用。在现有特色校园物质景观基础上,建造学校校训石、励志石、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医文化墙、名医雕塑园等校园文化重点工程,用我们的大学精神、古代医家医德名言名句及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行业典型人物事迹来教育中医学子,使学生走在校园里能时时刻刻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学生学习中医的自信心,培育他们的学校情结和职业精神。

(二)增加校训和希波克拉底誓言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的誓言,是全社会所有职业人员言行自律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医务工作者。学校目前新生入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建议能增加学校校训和医学誓言学习,组织学子开展入行宣誓教育,让学生在校训石和医学圣贤们面前许下庄严神圣的承诺,誓死维护行业道德、坚定职业操守。

(三)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组织一年级学生参加医护活动,到学校附属医院及其他实习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感受和领悟救死扶伤、济世仁爱等精神;组织二年级学生到农村及社区服务中心,参与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实习见习,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病患的职业理念。通过各种实习见习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的医德素养,提高中医学子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黄新建,许湘琴,姚新妤,吴家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

[3]曾剑峰.基于高校校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4]熊瑛.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三个维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