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范例6篇

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

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高师;规划管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131―05

引言

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国高师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师院校向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逐步转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高师院校实验室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作用不容小觑,既是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因而实验室管理是高师院校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是高师院校战略规划中的薄弱环节,实验室管理存在大量问题,甚至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高师院校在应对转型,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学校建设和发展规划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将实验室规划管理纳入其中。

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其实验室规划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厘清学校实验室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 调查设计

以自编《高师院校实验室规划管理调查问卷》为调查分析工具,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鉴于教师对实验室的管理情况较学生更为了解,因此以教师卷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辅之学生卷的相关数据分析,以便更全面反映学校实验室管理状况。

就实验室本身而言,主要从硬件设施、队伍素质和功能设置三个方面来考虑它的设置问题。本调查分析着重实验室规划管理状况,因此又加入了与规划管理有关的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等影响因素。教师问卷采用利克特式量表(Likert-type scale)形式进行设计,均为单选题,以等距尺度分别给予五到一分,受测者从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肯定、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五个等距尺度衡量,选取适当的分值回答。量表以正向问题为主,适当配以逆向问题,对于逆向问题进行反向计分处理,因此,被试在问卷上的得分越高 ,表明其反映的实验室管理状况越好。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使用状况及其对实验室改善要求的角度来设计,以性别、专业和年级作为调查实验室使用状况的变量来进行研究,从实验室提供的服务和使用状况等方面反映实验室规划管理状况。

二 设计过程

教师初始问卷由56个题项组成,选取我校207名被试(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分析结果,形成了由38个题项组成的“高师院校实验室规划管理调查问卷”开展实测。数据的探索性分析得出问卷可分为队伍素质、评价监督、硬件设施、功能设置、信息流通和自主发展六个维度,研究以此为基础展开。

1 项目分析

采用高低组平均数差异检验法进行项目分析,即求出高低两组在每个题项的“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简称CR值)。将所有被试在预试量表的得分总和依高低排列,得分在前27%者为高分组,得分在后27%者为低分组求出高低二组被试在每题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如果题项的CR值达到显著性水平(P

2 因素分析

经项目分析后分量表由38个题项组成正式问卷,经转轴后萃取了六个因素,累计解释变量为65.984%,表示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由表1得知,因素一包含8个项目,内容偏向于队伍素质,故命名为“队伍素质”。因素二包含8个项目,内容较为偏向于评价监督,故命名为“评价监督”。因素三包含9个项目,内容偏向于硬件设施,故命名为“硬件设施”。因素四包含4个项目,内容较为偏向于功能设置,故命名为“功能设置”。因素五包含4个项目,内容偏向于信息流通,故命名为“信息流通”。因素六包含5个项目,内容较为偏向于自主发展,故命名为“自主发展”。

3 问卷效度检验

根据心理测验理论,问卷总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作为问卷结构效度的衡量指标。表2是各因素之间及其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 问卷信度检验

研究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后,以Cronbach’s 信度系数分析衡量总量表和各因素。在社会科学领域,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系数最好在0.70以上。如表3所示,各因素的Cronbach’s 系数均在0.7以上,总量表的Cronbach’s 系数为0.95,这表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 结论

1 高师实验室规划管理总体状况

从上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实验室规划管理状况的正向表述的反映为“基本同意”和“不肯定”之间(56.5 %),认为“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只占全体的5.8%,高师实验室规划管理总体状况呈中上水平。

2 高师实验室规划管理具体状况

表5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高师实验室规划管理总体状况呈中上水平(中间值为3),但其中评价监督和自主发展这两个维度,每题平均得分处于中间值以下水平,且自主发展的分值最低;而队伍素质较其他维度都高。

3 各类学生的高师实验室使用效果比较

从表6、表7、表8可以看出,在高师实验室使用效果上,男生的使用状况比女生略高,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状况最好,文科学生次之,工科学生评价最低,但不同专业的学生间不存在主效应;实验室使用效果的差异存在于年级之间,经事后Q检验法比较分析发现,差异主要存在于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与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之间,而高低年级内部(大一与大二学生之间,大三与大四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4 学生对高师实验室的期望状况

从表9、表10可以看出,学生对高师实验室的改进期望主要集中在设备(81.4%的学生选择)和服务(23.5%的学生选择)上,对教师角色的希望主要集中于指导者(86.5%的学生选择)的定位。

四 问题及建议

1 高师实验室的高层建设有待加强

分析得出高师实验室的规划管理中队伍素质、信息流通、硬件设施方面处于前三位,而功能设置、评价监督、自主发展情况较次(见表5)。这说明实验室的人事、信息、物质等基础条件较完善,但较高层次的功能与制度建设还较薄弱。学校需要加强对实验室的功能、教学任务的统筹规划以形成跨学科的科学实验能力,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

2 高师实验室的发展激励不足

分析得出高师实验室规划管理总体状况中评价监督和自主发展这两个维度处于中间值3以下水平,且自主发展的分值最低,而队伍素质较其他维度都高(见表5)。实验室有较高的队伍素质却为什么缺乏发展的主动性,结合评价监督这一纬度处于中下水平综合考虑,推测缺少相应的激励制度(包括评价制度、监督制度等)是当前制约实验室自主发展的重要原因。明确实验人员的职责是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开发利用,还是维护保养或兼而有之,并建立相应的评估及激励制度,切实对实验室工作的起到的约束、导向和促进作用。

3 高师实验室的社会适应性欠佳

分析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室使用效果存在差异,并主要存在于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与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之间(见表8)。我们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在实验室学习使用中多注重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知识,而随着年级的增长,特别是对社会工作有所接触后,高年级学生在实验室使用上更加注重学习必备的实践技能。从高师实验室使用的现实状况来看,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室要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构建开放的高社会适应性的实验教学体系。

4 高师实验室的学习引导缺失

分析显示学生对高师实验室的改进期望主要集中在设备(81.4%的学生选择)和服务(23.5%的学生选择)上,对教师角色的希望主要集中于指导者(86.5%的学生选择)的定位(见表9、表10)。学生对设备的高期望不仅说明设备在高师实验室规划管理中所处地位,同时,联系学生对于服务和教师作为指导者的期望,我们认为当前高师实验室的功能尚停留于提供实验设备服务的阶段,实验室人员的指导也往往限于实验设备操作,而未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研相结合,实验室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不强。实验室管理规划中硬件设备配置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建设上要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要与学科建设发展、教学改革及科研紧密结合,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9.

[2]杨伟民主编.规划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60.

[3]顾明远.师范院校的出路何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6):3-5.

[4]应安明,王桂玲.实验室建设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1):134-137.

[5]郑师渠.论高师院校的转型[J].教师教育研究,2004,(1):3-7.

[6]郑兴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95一96.

[7]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81一82.

[8]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

[9]李梦丽.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与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6):39-41.

Investigation on Normal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under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ZHANG Yong

(Information Broadca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Zhejiang 321004,China)

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范文2

江苏省实验小学于2005年设立,2012年即创建为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围绕“开垦一方孩子自主生长的沃土”的办学理念,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恪守教育真谛,遵循科学、民主、规范的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办学注重特色,管理上注重显性与隐性结合、物质与精神结合、制度与人性结合,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层面的管理机制;教学上注重课改与实际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课堂与活动结合,形成了“活泼、务实、有趣、创新”的教学特色;学习上注重自主与合作结合、会学与乐学结合、课外与课内结合、爱好与基础结合,将“办学特色上品位,教育质量亮品牌”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始终致力于发掘地区教育资源优势,夯实基础、提升内涵、追求特色,努力打造文化校园、科技校园、和谐校园。

2 经验和做法

2.1 加强领导,健全运行网络,形成管理体系

学校建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由分管校长、教技室、总务处、教导处等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领导小组分工明确,两位分管校长分管图书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艺体等专用场室,总务主任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

为使教育装备管理落到实处,分管校长还兼任教技室主任,主抓装备应用工作。后勤分管校长负责全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的整体规划、采购配备、管理检查等工作。学校教育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都要召开装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本学期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由学校教技室、总务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

教技室、教导处先后对相关专用场室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以适应当前的需求。各专用教室制度上墙,环境布置符合相应的功能与学生年龄特点。

目前,学校的26个专用教室都安排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并落实各个岗位的职责。教技室、教导处定期检查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在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并将之纳入“六认真”考核指标;每年底,领导小组对各专用场室进行大范围的设施设备普查,核对账物、检查使用情况,以此加强考核,考核结果落实到绩效工资体系,从而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2.2 加强建设,优化资源配备,提升装备水平

学校占地面积28 691平米,办学规模有限,2004年前仅3幢教学楼,条件极为落后。2004年在创建省实小的目标指引下,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修建了行政楼、实验综合楼、体育馆,办学条件得到初步改善;2006年,学校又新建1座3层的师生食堂;2009年,由于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的需求,新建了1座包括16个教室和一个设有300座位报告厅的教学楼,使学校的建筑整体布局更趋合理。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调整思路,逐渐把在有限的空间资源情况下优化办学条件作为建设目标之一。因此,在各专用教室和图书馆、运动场馆等硬件设施上,都按省颁一类标准来建设,科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教学仪器设备也按省颁一类标准采购配置。现在,学校建有26个专用场室(科学实验室3个,标本室1个;劳技室1个,科学探究室1个,机器人活动室1个;美术教室3个;音乐教室3个,舞蹈房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2个;多功能报告厅2个,演播厅1个;图书阅览室2个;体育馆1座;心理咨询室1个,红十字近视治疗室1个),这些教室设备齐全,使用率高。学校还建有200米塑胶跑道,2片篮球场(另有4片半场)等学生体育活动场地。

2.3 加强管理,建立制度,增强管理效能

管理工作是装备建设的重点,只有科学规范地管理好教学设施设备,才能使其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学校针对设备的使用和长效管理,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专用教室专人全包干管理;规定了对校产的登记、借还、维护等要求;落实了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管理要求等。

2.4 强化应用,抓好师资培训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教导处还组织教师参加苏州市网上在线课程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技术操作能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设备仪器的操作过程中,教技室及时调研,了解应用方面的情况,加强专业培训指导。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教师配备方面,各个年级均有教育技术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通过他们带动老教师学习新设备新技能,适应教育发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均要求必须按一定比例应用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各级论文评比和基本功竞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范文3

一、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室工作得不到重视,实验技术人员也得不到肯定。归纳起来目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历低、职称低、待遇低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把实验教学当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认为指导实验和管理实验室不需要高学历和高水平。这样造成实验队伍整体的学历较低。目前,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虽然不再是早期以大中专生为主的大杂烩,而是以本科生为主、大专生为辅的一支综合实验技术队伍,但其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极低,博士研究生几乎没有。又由于实验系列和工程系列评聘高级职称名额少,使得实验技术人员整体职称偏低,多数集中在中级职称及以下。学历低、职称低必然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在高校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2.年龄大、人员缺口大、流动性大

据部分院校统计分析,目前在岗的实验技术人员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36至55岁,占实验队伍的72%左右,有的集中在50岁以上,甚至接近即将退休的年龄。30至40岁之间的年龄却出现了断层,仅占实验人员总人数的11%。由此可见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年龄结构偏高的问题日益显示出来。[1]很多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存在很大缺口,现有人员工作强度过大。

实验室工作不受重视,被人瞧不起,待遇低,使得实验技术人员思想不稳定,相当一部分具有高学历能力强的年轻人不安心实验室工作,将其当成跳板,一有机会就转岗。致使实验技术队伍流动性很大,这对于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中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见对于实验技术人员来说,在自身认识、学历层次、业务水平等诸多方面都有待于提高。为了建设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均衡发展的高水平实验室,为了取得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这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实验技术人员自身都应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只有从内心真正把认识提高上去,才会为后续一切实际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在学校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必须把实验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纳入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来。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说明了合理人才结构的重要性,学校里人员的总和犹如一只木桶,任你高层次人才的长木板再多再长,只要存在一块低层次人员的短木板,这只木桶就装不了太多水。而当前在高校这只人才木桶中,实验技术人员这块短木板实在太低了,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才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的主角,他们是否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队伍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实验技术人员自身也应该转变观念,从社会快速发展的层面重新认识实验室工作,克服自己的自卑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向,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实验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2.制定合理的政策

合理的政策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障高校正常运行的依据,是高校员工的行为准则。要做好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必须在政策上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要通过相关政策,使实验技术人员得到重视,使其工作得到肯定。让他们逐渐消除被忽视和被歧视的感觉,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具体政策包括评聘职称和奖金分配等很多方面。

以往在职称评定时,工程系列高级职称名额少,与每年的申报总人数不成比例。有些学校教师系列高级职称名额和当年申报人数比例可达到1:2,而工程系列仅为1:4。因此申报工程系列高级职称,条件即使满足几年内也不一定能评聘成功。长时间下来,实验人员高级职称人数比例很小。并且在评职过程中,论资排辈现象极其严重,强烈挫伤了青年人的积极性。因此,评聘工程系列高级职称时,要依据材料质量和申报人能力水平来定,不要再受名额限制。其中对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老教师从感情因素可适当考虑,但决不能作为评职的主要依据。同时,评职过程中材料的审核和评聘的程序一定要严格,必要时可做到宁缺毋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改变实验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不平衡的现状。

此外,对于奖金分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按照教学科研考核总分制定分配方案。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教师编制的人员有教学科研工作量,自然可以考核;而实验室人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就无法量化考核,那么如何来分配奖金呢?有些学校的做法是,把全院的奖金总额除以总人数,算出平均数,所有实验室人员和行政人员按照这个平均数发放年终奖金。而教师则根据考核结果来分配奖金。这种做法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对实验室的工作没有一个具体量化考核,可能形成吃“大锅饭”的局面。如果在这种分配方案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验教学学时数、实验教学效果、管理设备数量和价值等方面因素,制定出一套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在奖金分配上体现出干好干坏的差距,更能够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这个考核的结果也可以列入年终评优和职称评定的条件。

3.加强培训与人才引进

针对实验技术人员年龄大、学历低、专业技能差等特点,学校要分期分批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学习机会。年龄大的实验人员可参加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大专学历人员可继续攻读本科学位;本科学历人员可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技能差的或动手能力差的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对口的专业技能培训。如果学校没能力自己组织培训班或者没有相应专业的学位授予权,可以鼓励实验室人员到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高校或培训机构去进修或学习。至于费用问题,可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新购置的设备或者一项新引进的技术,实验室人员必须参加培训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这样的培训应该由学校支付全部费用。如果是提升个人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培训,学校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其培训的权威性、急需性和必要性后,也应尽可能全额支付费用。如果学校经费紧张或培训费用过高,也可实行学校和个人各负担一半的方式。总之,学校在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培训方面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和预算,使之有序地、长远地实行下去。

对于学校来说,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人才引进也是当务之急。以前,学校总是把目光投在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进上,从没考虑过通过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来。致使实验技术队伍中缺少学术带头人和业务上的拔尖人才。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高校实验室绝不是仅仅做些实验教学活动和设备管理维护工作,还具有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这样就需要一支稳定的实验梯队。就目前的现状,梯队中的顶级人才极其短缺,因此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引进优秀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

4.竞聘上岗,提高待遇

由于历史原因,实验室岗位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没有衡量实验室技术人员能力高低的标准。对于一个人是否适合实验室工作,是否有能力在实验室工作更加没有具体的考评原则。因此,只要进了实验室这个门就绝对不会出现下岗的状况,使得有些人养尊处优,毫无竞争意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可以根据各高校不同的情况和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内容,把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进行详细化分。制定各岗位的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所有实验技术人员一律通过竞聘上岗,任职年限一般为三年。对于取得高级岗位的实验技术人员,在任期内可以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

实验技术人员整体待遇低,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很多高校,同等条件的实验技术人员比教师编制的人员岗位津贴少很多,实验学时的课时费仅为理论教学课时费的一半,严重打击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想留住人、更留住心,必须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

5.引入奖励机制

为激发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国家、省部乃至学校都设置了各种奖项鼓励和表彰在某些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但是这些奖项针对实验技术人员设置的特别少。有些实验室人员即使工作干得好也没人知道,也得不到任何物质或精神奖励。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引入各种奖励机制,以此增强实验人员的荣誉感。针对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可以设立实验教学优秀奖、实验技术创新奖、资产设备管理奖等。

除了设立各种奖项外,还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教学和科研活动,并且利用身在实验室、动手机会多的优越性,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竞赛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实验室人员提升自身价值,而且如果获奖,还可以给他们带来荣誉和部分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李廷国,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150-152.

[2]林明河,贾延江.转变观念加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8):1-5.

[3]赵素然,等.南开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与建设[J].实验室科学.2009(2):179-181.

[4]卢铁城.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3):10-11.

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范文4

关键词:语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语音设备

中图分类号:O41;G642.423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赵涛涛(1982-),男,河南渑池人,硕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工程

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实验室(languagelaboratory)简称LL,是一种装有录音系统和其他电化教育手段并供语言教学使用的教室。语言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训练,以提高语音独立学习的能力。语言实验室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外国语口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念、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在其系统设计中的运用,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具备了强大的管理和高效运用教学媒体资源并处理数据的性能以及强大的交互性能,因而其使用范围从过去单纯的听力、口语教学延伸至阅读、翻译、写作等更多课程,其功能也从单纯讲授拓展到了提问、两人对话、小组讨论、考试等多个方面。在运用现代语言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语音实验室的迅速发展,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已经成为高校电化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

1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管理实验室及其全部活动的实践,使实验室的职能以及实现职能所需要实施的各种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充分发挥作用,以最合理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实验室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2]。具体而言,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就是对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规程制度及语言实验室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2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现状

2.1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不对口,没有统一的学历和业务能力要求,真正懂专业、懂技术的有工科学历背景的人员相对较少[3]。其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职称存在断层。第三,很多高校对语言实验室等文科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了解不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一系列方面给予的关注不够。而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进修培训、业务交流,定期组织、参加研讨会和技术培训,也是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2.2管理规程和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现在高校中关于实验室的管理规程和制度很多,但涉及语言实验室方面的内容很少。语言实验室的相关管理规定多是管理人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持。同时,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参差不齐,由他们制定的管理规程难免存在各种不足,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随着语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层次和种类不断增多,也造成了实验室管理规程制定的难度,随着语言实验室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种难度还在不断加大。

2.3使用目的和应用范围需进一步规范

改善教学条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语言实验室作为语言学习的工具,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但设置课程的行政教学人员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对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和应用范围认识不足,限制了语言实验室巨大教学潜能的充分发挥。而授课的专业教师对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也基本停留在听、说这两个最基础的功能上,无法使语言实验室得到最优化的使用,更忽视了语言实验室在科研上的重大作用。

3建立语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体系

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具有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而每一个系统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对语言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效果,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效能。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以及对教学质量的管理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复杂性,是一项比较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语言实验室规程制度的规范化管理,语言实验室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3.1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3.1.1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员引进制度

根据语言实验室工作特点和性质,在人员选择上要更加突出技术性和专业性。从学历层次、工作经验、专业素质等方面通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挑选出优秀人才充实到语言实验室队伍中[4]。结合本单位语音设备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员,做到人员结构在职称、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以及年龄等方面的合理化,保证人尽其才,避免人才浪费。

3.1.2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的规范化

一方面通过统一的年度业务考核来评价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进修或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给每个管理人员建立业务档案,收录个人历次考核结果、培训成绩、业务方面的奖惩等信息。

3.1.3管理人员梯队建设的规范化

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是语言实验工作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5]。语言实验室管理部门要确立本部门人员层次的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和目标对人员引进和人员培养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可以制定1~5年的短期规划、10年的中期规划和20年的长期规划,这样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既保证了人员梯队的延续性,也避免了由于骨干人员的离开而造成的人员断档。

3.1.4管理人员保障体系的规范化

根据高校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学校从职称评定、人员奖惩等一系列方面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认同感,激发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6]。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发展方向,使管理人员能摆脱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3.2规程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当前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情况,相当一部分的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认为,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就是对语言实验室房间钥匙的管理,这一方面反映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对语言实验室管理内容和体系的规范认识不足。语言实验室规程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基本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任何管理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保障,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管理活动的主体职责分明,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7]。语言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是根据实验室的一般性特点制定的通用的、最基础的管理制度。是所有实验室管理普遍适用的基本标准。如我校制定的《河南大学实验室管理规程》、《河南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从总体上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3.2.2专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根据语言实验设备的具体特点制定的专业化管理规范,这是语言实验室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专门化的、细节化的管理规范。

3.2.3操作规程的规范化

由于语言实验室使用设备的生产厂家不同,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为了便于规范化管理,需要给每套语言实验室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不是产品说明书的简单复制,它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的要求,结合语言设备的各项具体功能而制定的。操作规程要体现出课程的针对性,同时也必须做到步骤清晰、简单明了,便于授课教师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对语音设备使用中容易引起系统异常的错误操作应明确标示在规程中,以避免授课教师对设备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故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对新安装设备的语言实验室先由厂家的技术人员对我院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技术培训,在管理人员理解、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后,将具体课程的需要各项功能总结在一起制定出一份简明操作规程,发给每一个使用语言实验室的教师,并根据操作规程的内容对教师进行培训。我院授课教师都反映效果很好。

3.2.4设备维护保障制度的规范化

要求给每个语言实验室配备专门的有相关业务能力的管理人员,对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要求上课教师认真、及时地填写实验室管理日志、故障记录表,为管理人员维护检修设备提供信息。管理人员要给语言实验室建立综合档案,汇总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实时掌握语言实验室的第一手情况。应同语言实验室使用设备的生产商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及时反馈语音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对方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我院给每一个语言实验室都建有详细的综合档案,包括设备购置合同、各种设备使用说明、光盘、每学期的使用管理日志、故障维修日志、卫生评比表、消防安全检查日志等各项内容,不但准确反映设备的使用状况还为学院领导设计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2.5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语言实验室对使用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隔音、防尘、防静电等,在建设语言实验室时就要遵循特定的标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卫生和安全管理规范。管理人员要制定语言实验室卫生和安全管理办法或制度,在学期开始时依据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对使用语言实验室的师生进行课前培训,并在课前课后进行监督检查。如在卫生管理方面,我院规定在语音室上课的师生必须穿鞋套方可进教室上课并由管理员进行监督,要求每个在语音室上课的班下课后立即组织同学打扫教室卫生以保持教室的整洁。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院组织在语音室上课的班级对各班课后的卫生打扫状况相互打分并张榜公布,在学期末进行总评,对于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表扬并进行奖励。在安全管理方面,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8]。我院要求语音室管理人员在学期开始时就对全体上课师生进行安全培训,讲解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指明疏散通道,强调用电安全,特别指定安全的饮水区域,还要求管理人员每次上课期间都要不定时巡视、检查以确保师生的安全。以上内容通过给每个语音室建立管理使用、故障维修、卫生安全档案、指定具体的管理人员的方法来保障语音室管理规范的具体实施。以我院的201语言实验室为例,我院制定了《201语言室操作规程》、《201语音室管理办法》、《201语音室管理实施细则》、《201语音室安全管理制度》、《201语音室卫生管理制度》等多项具体实施标准,并制作成展示牌悬挂于教室的醒目位置,对上课的师生和管理人员进行督促。

3.3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语言实验室设备功能的不断更新,使得语言实验室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听说的基本功能,在笔译、口译、写作等各个方面均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使语言实验室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需要在使用上加强规范化管理。

3.3.1明确语言实验室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向

教学行政部门要在语音室管理人员的配合下充分了解语言实验室的具体性能、各项指标数据,据此结合本专业的具体课程内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科研计划,要做到学术和技术的有效结合。3.3.2授课教师使用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对使用语言实验室的专业教师在课前进行设备使用的业务培训,要求授课教师熟练掌握语言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并对其进行考核,使其对语音设备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对设备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对系统的各种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开发性设计,对设备常见问题能具体应对。我院每个学期课前都要对本学期使用语言实验室的教师进行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模拟课堂情况对每个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教师方可在语言实验室授课。

3.3.3语言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人员的互动

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管理人员与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9]。加强上课专业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一方面上课师生要及时反馈设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设备使用的想法意见,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在每次上课时与上课的师生进行简短的交流以便第一时间掌握语言实验室的具体状况,并对突发的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对师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加以改进。我院在每个语音室内都留有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方便师生求助,要求管理员做到随叫随到,有利的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3.3.4语言实验室使用的总结评估在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均应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对本学期语言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教学行政部门为新学期的课程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4结语

语言实验室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资金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上百万元,只有加强对语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才能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语言实验室现代化教学的优越性能和特点在外语教学效果中充分显示出来,使语音室在辅助外语教学中不断结出丰硕成果,更好地优化外语学习平台,使高校外语教学水平不断登上新台阶[10]。

参考文献

[1]陈建锐,何增颖.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88-191.

[2]赵丽,赵宇.浅谈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33(6):252-254.

[3]江建国.高校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9):25-26.

[4]郑宏.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466-467.

[5]陆海燕.关于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12(10):217.

[6]许书烟.浅议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1):200-201.

[7]王春生.高校多媒体语音室的管理与维护[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14-116.

[8]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9]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21-23.

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近几年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自己的教育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高校开展并普及大学生科技创新。理工科院校历来强调提高学生的科技动手能力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自助式实验室”和“车间大课堂”两种适合理工院校学生特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

论文关键词:科技创新;模式;实验室;企业

高等教育学府历来都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对教育成果需求的不断加大,各高校对自己的教育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高校开展并普及大学生科技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由此可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高校培养科技人才不可或缺的方面,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具备主动钻研科学方法、积极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的精神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技巧和应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许多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理工科院校,历来重视提高学生的科技动手实践能力和拓展创新思维。然而如何立足高校自身实际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

针对学校的这个特点,本文对以下两种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进行探讨:一是着眼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自助式实验室的作用的自助式实验室模式(学生独立进行查资料、定方案,开展实验,参与自助式实验室);二是着力体现综合实验的应用性、实用性和推广性,尤其是结合生产与科研一线的相关工作的车间大课堂模式(产学研相结合,走进工厂大课堂)。

一、自助式实验室模式

理工科院校学生有很多时间在实验室。因为不仅教师上课需要演示实验,学生课外作业也需要做实验,有些科目还要对实验进行考试。如此多的实验活动贯穿在师生互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老师和学生仅仅是将它作为一个授课目标或考核形式,而就白白浪费了巨大的科学创新机会。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偶然间会有过对某一领域天马行空的超前想法,而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的思考中或许蕴藏着未来尖端科技的巨大突破。这些想法很可能是科学理论的雏形,但是如果没有通过实验检验,雏形可能永远也形不成科学理论,那么这些闪光点也就白费了。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实验行为能变“被动式”为“主动式”,能够自发地对自己超前的理论观点进行实践,我们提出了自助式实验室这个模式。

自助式实验室不是实验室的名称,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由教师带领着完成教科书上已有的实验操作的同时延伸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发主动地对未知的实验理论进行探索性操作。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完成实验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自助式实验室模式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达到培养科研创新大学生的目的,同时又避免资源的浪费,自助式实验室要做到有层次、有规范,分阶段地开展,才能张弛有度、合理利用、有序展开。

1.有层次的实验室名师指导体系

聘任学科内的教授、博士等资历深厚的专业学科教师作为自助式实验室的指导名师,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室,一方面负责保养设备和更新材料、以及维护实验室的秩序,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方式进行指点及检验实验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各种偶然间产生出的关于科学的想法,在最开始都只是具有一个很模糊很超前的概念,这个概念拿到实验室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操作。这个时候就需要指导老师运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来指点学生如何整理思路、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准备资料以及如何开展操作。学生最终无论能否得到理想的结果,都是对创新理论的一次检验,丰富了开展创新活动主体本身的知识。这样经过不断的磨合和完善,最后形成老教授指点年轻教师,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的有层次的指导体系。

2.规范的自助式实验室实验报告

创新性实验是科技行为的一种,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就要求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也要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细心地撰写自己想法产生的背景、过程,做实验的步骤、方案,参考的文献,指导老师的建议以及最终的实验结果等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在实验前期准备,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做同步的详细记录。规范的实验报告对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比较正规细致地备份了学生每次的创新行为,另一方面也能与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共享创新心得与体会。

3.阶段性的实验室总结汇报会

总结汇报是一种实现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形式,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方式。在自助式实验室正常运转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大量的、零散的创新实验报告在不断积累,这些报告有的可能比较肤浅,但是却巩固了基础知识;有的相对超前,但却受限于创新主体因知识水平、实验方式等一系列因素而无法继续深入。诸如此类的情况,在阶段性的总结汇报会上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改善。指导老师挑选出立意较新、思维独特、创新性高、代表性强的实验报告,由操作实验的学生阐述想法和过程,随后实验室其他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发掘其创新点、闪光处,最后由指导老师做归纳性的总结,指出该阶段科技实验中的成果和创新进展。

自助式实验室发挥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动手能力的作用,把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创造行为从单一活动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实验过程。在自助式实验室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条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素质为目标,较为完善的理工科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二、车间大课堂模式

随着自助式实验室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观点在实验室中诞生并完善。但是再新颖的观点、再高端的创新如果脱离了实际,缺乏应用性,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科技创新。所以大学生的科技活动不仅要敢想、敢开展,更要很好地体现出科技实验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要注重结合生产与科研一线的相关工作,有的放矢开展科技实践。这就提出了更深一层的高校科技创新模式——车间大课堂。

车间大课堂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型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与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经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车间大课堂模式不仅把产学研充分结合,并使这种结合不只是满足于停留在企业提供的有限的实习点开展几天实习活动这类简单浅显的层面,而是充分调动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面的积极性,把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学校的科技创新指导有机结合,最终找准适合学校办学特色、贴近企业发展水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内容。这样的创新一方面培养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所急需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开拓发展提供了经过严谨科学实验所检验的创新观点和方法。

车间大课堂模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企业车间和学校实验室相结合,引申下去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这两种不同的科研环境和教学资源,把以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为主的大学教育与强调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车间工作相融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模式。

车间大课堂模式实施起来有两个层次:一是车间“老师”走进学校课堂;二是学生走进企业车间。这两个“走进”在形式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就业等因素,在内容上注重书本知识和实践过程两者的完整性,具有可行性及可拓展性。

1.车间“老师”走进课堂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但不代表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全部学习到。有很多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积累的一些技巧、方法和经验绝不是大学课堂上几条理论、几本教材所能传授的。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创新视野,学校应定期邀请多年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上的老师傅走进高校的学生课堂给学生上课,传授给学生与专业学科相关并与创业就业相关的知识技巧。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把课堂布置成类似实验室的简易小型车间,车间“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阅读说明书,如何操作设备,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效率等一系列无法从书本中学到的内容。

车间“老师”走进课堂的形式有几个方面要注意:一是传授的内容应当是贴近学生专业学科知识点,并对其毕业后就业有帮助,或者说能够推动学生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的。二是注意展开的幅度和尺度,不能本末倒置。科技创新虽然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有重要意义,但毕竟还只是原始教学的一个辅助方式,不能够取代真正的课堂学习,它应该和课堂学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三是注意分梯度传授。不同年级的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知识的侧重点和选择点都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了解所开展创新活动的学生群体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车间“老师”进课堂。

2.学生走进企业车间

人的发展离不开学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前一种形式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但间接经验的掌握又离不开主体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实践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提出了车间大课堂模式的另一种形式:学生走进企业车间。

周期性的安排各年级的学生走进高校定点培养企业的车间里,参观并学习真正的科技实践行为的开展流程,如流水线作业是如何有条不紊地行进的,复杂的机械是如何运转的,凌乱的原材料是如何做成成品的等等。通过现场学习,学生对于流程和技巧的掌握会比在单纯从书本学到的要深刻得多。

对于学生来说,要带着问题走进车间。尤其是一些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对操作手法技巧以及材料使用方面产生的疑惑,这些疑惑往往在车间这种大规模集成化的生产场所里能够得到很好的解答。虽然有些答案不一定能够在学生今后的科技创新实验中使用,但是其启迪作用对大学生的创新行为还是有很高的价值的。

高校实验室年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问题 解决方案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更着重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各高校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1 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然而有些制度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已经制定的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有的制度虽然在执行,但是却把学生作为主要的监管对象,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1. 2 实验室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实验人员是基础研究队伍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管理着实验室的研究平台和大型设备及仪器等,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系统的优化升级和实验室的对外开放等工作都是由他们负责的。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各校都把人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然而,高校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在福利待遇方面较专职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实验室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因此,实验技术人员的总体水平不高,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1. 3 实验室设备陈旧,对实验室的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普通高校实验室都存在着规模偏小,条件差,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内容陈旧等问题,造成了设备更新缓慢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较高的比例增长,与此同时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经费预算也同步增加,但是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增幅远比不上其他经费的增长,而学生人数却大幅增长,所以学生人均实验教学资源比例没有明显增长,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制约了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此外,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没有长远的规划,使实验室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1. 4 设备利用率较低

高校扩招和新升格高校为了迎接教学合格评估,大力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加大实验室的建设,推进专业调整与改造,但由于基础薄弱,评估时间短和领导认识的不足,实验室的改革相对滞后,相似的专业设置相近的实验室,使得有限的资金投入在设备重复购置上,导致了实验设备的资源闲置、利用率低下,造成浪费。

2 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路

2.1健全管理体制,改进管理制度

高校相关管理机构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一个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在完善实验室建设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出现不同机构互相推责的现象,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利于优化高校教育资源,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工作效率,有利于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进取和提高。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人员是实验室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基础,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就是建立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秀、责任心强以及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针对当前实验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合理调整现有人员的岗位,引进关键和紧缺岗位人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其次,明确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担任一定的实验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在实验岗位上的人员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出台岗位激励措施,稳定实验管理队伍;最后,每年通过进修与培训、参加实验教学方面的研讨与交流会等方式,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素质,促进学院实验管理工作的发展。

2.3加大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能够正常运行,高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将实验室投资占学校总投资的比例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实现逐年增长。对实验室建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规划,这样就能监督经费投入,避免重复采购和重复建设,促进自主研发,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确保实验室改革计划的落实。同时,不断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仪器管理设备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账物卡的一致;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能够就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低值易耗品及实验耗材的管理要做到厉行节约。

3 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只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l]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S]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0号.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