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范例6篇

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

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范文1

关键词: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启示

一、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尤儒家的仁、义、礼、信、孝、悌、忠、廉、耻等传统美德,不仅可以促使公民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而且可以帮助公民抵御各种不良社会社会思潮的影响。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还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新时代全民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今阶段,我国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录和引领能力。思想文化领域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各种思想观念存在诸多差异,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也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二、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行动相统一

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并对照我国现实情况可以发现,虽说很有特色,但我国也有部分类似的方法和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原因还在于没有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行动有效结合起来。反观新加坡,其不仅注重理论的说教和灌输,也很注重社会实践这一环节,使得政策和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如在引领个人主义思潮时,新加坡就以集体主义为反击板,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新加坡的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和唱国歌,并举行升旗宣誓。我国相关的理论和措施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实践不够有效,尤其是理论和实践没能很完美的结合。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的原因、本质、传播的途径等的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强的措施引领之。另一方面,要把各项措施落实的实处,并且要一以贯之。

三、坚持教育引导和法律规范相结合

新加坡不仅仅把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注重发挥教育在引领社会思潮中的功能,同时也善于通过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控制其影响。新加坡引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引领社会思潮不仅要靠外在的法律和法规制度的来保障,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教育来提高人们的内在素质,提高自律在其中的作用。在我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途径,但囿于各种的原因,我国引领社会思潮的实际效果还不够理想。因此,首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导向性。要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拢。第二,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多渠道性,提高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社会思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凝聚力量,共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努力。另一方面,还应该健全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不良社会思潮没有滋生的土壤,有效控制其传播的途径,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提高自觉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能力。

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范文2

关键词:社会思潮;传播;“水流式”;“寄生式”;“裂变式”;引导方略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4-0037-04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培育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战略问题研究”(15XDSKZD007)。

作者简介:张学亮(1980),男,山东临沂人,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利益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1]要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认清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并由此探索科学且富有针对性的引导方略,才能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对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总结归纳当代社会思潮传播的方式,主要有“水流式”传播、“寄生式”传播和“裂变式”传播等三种方式,并各具特色。

一、社会思潮“水流式”传播特点及有效应对

“水流式”传播,顾名思义,就是如同水流或河流一样的传接方式。所谓社会思潮,“是指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指导,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愿望和要求,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思想潮流”。[2]将社会思潮传播比喻为“水流”,是因为二者具有形式上和内在上的一致性。

1社会思潮“水流式”传播的特点。社会思潮传播同“水流”一样,也基本遵循由高到低、积少成多、有缓有急的方式。一是“由高到低”。因受地球重力作用,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客观规律使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同样,社会思潮的传播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即从“高势位”[3]流向“低势位”。当然,这里的“高势位”“低势位”是指社会思潮传播势能的高、低。换言之,社会思潮传播遵循从“高势位”的国家或地区流向文化相对“低势位”的国家和地区。如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但是各种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对等的。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和文化发展的强势,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对文化相对弱势的国家和地区强力输出其所谓的“普世价值”,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思想混乱、价值信仰扭曲和政治动荡。因此,这种“由高到低”的“水流式”体现了社会思潮传播的落差性特点。二是“厚积薄发”。水流从涓涓细流到形成磅礴洪流,需要不断汇聚细流、支流,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社思潮作为特定阶级、阶层的社会意识,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也要经历“厚积薄发”的传播过程。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样经历了这一传播过程。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政府主义、复古思潮、进化论思潮、科学主义思潮等多种社会思潮先后粉墨登场。清末民初,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传入国内,但这时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关注,在国内诸多思想潮流中仅算一细流、支流。前后,以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了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的转变,自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比较系统和深入的阶段。在、李达、李汉俊、等的推动下,通过办报刊、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方式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诸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从最初传入时的细流、支流成为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国家意识形态。因此,这种“厚积薄发”的“水流式”体现了社会思潮传播的递进性特点。三是“有缓有急”。水的流动有缓流,也有急流。社会思潮的传播同样如此,在经济社会处于和平稳定时期,社会思潮一般也缓和和稳定;经济社会处于改革期、动荡期,社会思潮也会随之变得活跃和激烈。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百家争鸣,社会思潮处于极其活跃的时期。随着秦朝统一六国,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社会思潮也随之变得相对平静。封建社会历经2000多年,中国社会基本上是儒家思想一统天下,成为封建中国的主流意识。但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社会思潮重新进入活跃时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思潮传播也基本呈现“有缓有急”的状态。由于党的历任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局面基本形成。但是,随着当前经济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再次沉渣泛起。因此,这种“有缓有急”的 “水流式”体现了社会思潮传播的反复性特点。

2社会思潮“水流式”传播的有效应对。认识社会思潮传播规律性特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社会思潮实施掌控。“水流式”社会思潮的上述特点,也为引领掌控社会思潮传播提供了方法论。一是要学会追根溯源。社会思潮“水流式”传播,遵循“由高到低”的传播方式。因此,要想掌控某种社会思潮传播,就要学会追根溯源,即从“流”寻“源”,通过社会思潮的现实表现,顺藤摸瓜,找出这种社会思潮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根源,在源头上对其产生的基础进行全面把握,并提出切实的应对之策。如,它产生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先验论,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割裂历史,历史价值观上“打着后现代主义旗号,对传统的历史观肆意解构”。[4]根本目的是要“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 。[5]显然,只有通过追根溯源才能认清的本质,从而在源头上给予彻底的批判。二是要重疏辅堵。疏即疏导、引导,堵即围堵防控。只有通过疏与堵相结合,才能有效防止细流演变成洪灾。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思潮的引导传播。从社会思潮的特点来看,各种社会思潮都紧扣社会现实问题,并反映特定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同时,所表达的观点又具有新颖性、迷惑性和生动性,这样,就极易调动人们的猎奇心理和赢得共鸣。所以,要转变不良社会思潮对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的消极影响,就必须紧扣社会思潮的特点,坚持思想疏导为主的原则。另外,对于已经做出明确的定性,严重混淆人们视听,蓄意扰乱社会稳定的社会思潮,也要及时亮剑,进行荡涤,防止其社会危害性继续蔓延。三是以静制动。以静制动是指通过冷静观察,判断形势发展的趋向,进而做出科学的行动抉择。面对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变、潮起潮落的客观形势,只有以冷静的心态,静观其变,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其本质。这是因为当前社会思潮传播更为隐蔽,“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社会思潮传播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对象,试图结构一种存在物,并且把这种存在物作为一种对立面对待的话,那么,现今社会思潮的传播已经将这种针对性大部分藏匿起来了,给人的表现大多是非解构性和意义分享的无对象化。”[6]所以,新形势下只有采用以静制动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

二、 社会思潮“寄生式”传播特点及有效应对

生物学上的“寄生”是指一种生物通过依附在另一生物体中以求获取养料得以生存和发展。“寄生式”传播则是指某种社会思潮通过依存于其他物体进行传播。社会思潮传播同样具有“寄生性”特点。

1社会思潮“寄生式”传播的特点。社会思潮“寄生式”传播使得社会思潮变得更加隐蔽。从这种传播方式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搭便车”“偷天换日”和“互利共生”等方式。一是“搭便车”。这种“搭便车”传播方式是指通过借助他人或它物的力量和努力实现个人利益的行为。社会思潮传播的“搭便车”是“寄生式”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消费主义思潮为例,这种源于西方的社会思潮主要“追求所谓体面消费,崇尚和追求过度的物质占有,渴望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7]这种思潮的传播是伴随着无处不在的刺激人们消费欲望的广告、明星生活示范效应的发挥、异化人生生活品质等,侵蚀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以激发人们无限奢侈消费的欲望。显然,消费主义思潮既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也违背了中国人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害的。因此,这种“搭便车”传播方式造成某些社会思潮传播无需发力既可坐享其成。二是“偷天换日”。所谓偷天换日是指通过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换言之,即是通过改变自身形状、形式以潜隐的方式达到生存的目的。显然,这也是“寄生”的特点。这种偷天换日、遮人耳目的传播方式在社会中也屡见不鲜,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8]然而,“依宪治国”的政策要求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槲鞣降摹跋苷主义”;再如2015年第7期《红旗文稿》刊发梁柱先生题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的文章,该文标题也被某些“网络大V”恶意篡改为《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从而在网上引发热炒,其背后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可见,这种“偷天换日”式的传播极具隐蔽性和危害性。三是互利共生。生物学上的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益于对方。社会思潮在传播的过程中,这类情况也同样存在。譬如,同国内一样,国外也有大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不可否认,从理论研究学习借鉴的角度,这二者之间也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正如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看过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远远不够了。”[1]因此,互利共生的社会思潮传播特点,要求我们要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也要坚持科学开放的态度。

2社会思潮“寄生式”传播的有效应对。根据社会思潮“寄生式”传播的特点,我们要注意用好“显微镜”和“放大镜”,提高甄别能力、保持纯洁性,防止“病从口入”,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以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掌控。一是用好“显微镜”和“放大镜”,提高甄别能力。“寄生式”传播的最鲜明特点在于它的隐蔽性和伪装性。只有用好“显微镜”和“放大镜”,提高甄别能力,才能揭开某种社会思潮的真实面纱。这里的“显微镜”是指要善于从细枝末梢中观察事物,善于从细节中发现端倪。“放大镜”则是指要善于在细节、细处中发现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弘扬社会正能量。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过程中,常将一些人包装成海外成功人士、企业高管、知名教授等以吸引人们眼球,通过他们向国内大肆抛售“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等价值观。这一方式极具迷惑性,而且也极易俘获期盼成功的青年人。所以,用好“显微镜”才能够更加精准的在细微处发现本质。同时用好“放大镜”才能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正确的、进步的社会思潮发扬光大。二是要保持纯洁性,防止“病从口入”。“寄生式”传播的内因在于个人思想意识的纯洁性出现问题,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导致“病从口入”。只有保持自身纯洁性,才能防止被“寄生”,沾染疾病。当前,面对多元化的、鱼龙混杂的社会思潮,要防止被不良社会思潮侵袭,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洁身自好,才能有效预防错误思潮乘虚而入。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良社会思潮之所以能够潮起潮落,沉渣泛起,从根本上讲还是个人或社会有机体的免疫力出现了问题,为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只有增强自身头脑的“免疫力”,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要增强这种“免疫力”,首先就要加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与时俱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9]

三、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特点及有效应对

物理学上的裂变,又称核裂变,“是指把原子核分解为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10]从裂变的特点就不难看出,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极大,尤其在自媒体时代,这种传播方式带来的影响将更加严重。

1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特点。依据“裂变式”的概念,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具有由一到多、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特点。首先,由一到多。核裂变即是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几个质量较小原子核的变化。实际上,社会思潮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经历与之相类似的过程。譬如,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创立和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衍生出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股思潮和派别。“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是一个,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11]同样,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中,这种分化就更加明显,如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以霍克海默尔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赖希为代表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德拉-沃尔佩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柯亨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高兹为代表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等多个流派。这些貌似不同形态的社会思潮实质上同根同源。其次,由慢到快。“裂变式”传播在实现由一到多传播的同时,其裂变的速度必然也会由慢到快,由此所产生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自媒体时代,人人掌握麦克风,某些社会思潮经过别有用心的精心包装,再经由某些社会公知、网络大V、社会名流的推波助澜,普通民众因辨别意识和能力局限,就会不加甄别的进行二次或N次级传播。如此,这些思潮就会呈现几何式爆发,其裂变传播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再次,由弱到强。物理学上核裂变产生出巨大的能量。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的影响力也会由弱到强。这里的弱是指影响或声音“微弱”,强则是指社会影响的“强势”。正是通过由弱到强的变化,社会思潮才能达到掌握人们思想或改变一个国家和社会政治发展方向的目的。实际上,任何社会思潮都会经历由弱到强的变化。以反全球化思潮为例,“全球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44年美国人瑞瑟和戴维斯出版的一本小册子里,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思潮才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成长起来。随着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和消极影响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全球化思潮和反全球化运动也就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与之相应而起的是新‘左派’、环保主义、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等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人数众多的一系列社会思潮,构成了反全球化思潮的主要内容。”[12]可见,社会思潮因势而变,其传播的影响力也会由弱到强。

2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的有效应对。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由此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必然更甚。基于“裂变式”传播的特点,掌控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裂变式”传播的前期:增强理论预测力,防患于未然。任何社会思潮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都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这是社会思潮产生的现实和理论基础。因此,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党政干部、教育界、理论界和各类媒体都应具有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实事求是、客观公开公正地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做好对现实问题的释疑解惑工作,荡涤不良社会思潮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二是在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中期:用好“两只手”,决定“收”或“放”。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的中期,也即高潮期,这一时期是社会思潮的性质充分暴露的时期。由此,要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收”或“放”,“放”即敢于放手,大力弘扬;“收”即及时管控,防止蔓延。通过价值分析判断,如果这种社会思潮有助于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就要及时放手,加强宣传力度。否则,就要果断出击,给予重拳打击,通过技术手段或理论说服消解错误思潮的社会危害。三是在社会思潮“裂变式”传播的后期: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理论成果。社会思潮“潮起潮落”,在“裂变式”传播的后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其声势也会逐渐式微;但是这一阶段并不意味着这种社会思潮会完全消失,“有些社会思潮具有明显的反复性的特点,有的社会思潮会自消自灭,......‘读书无用论’、自由主义、思潮都是几次反复出现。”[13]因此,针对这些错误社会思潮“潮起潮落”

的特点,只有全面总结其传播经验,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成果,才能彻底铲除其存在的理论根基,即便将来还能“死灰复燃”,其社会影响也会大为减弱。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2]梅荣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政策探索[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0).

[3]陈秉公.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规律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

[4]杨金华.当代中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多元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5]梁柱.思潮评析[J].红旗文稿,2009,(9).

[6]邱柏生,左超.从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征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7]刘慧.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防范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8]马钟成.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的本质区别[N].光明日报,2014-11-15(01).

[9].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4.

[10]陈国权,毛益民.腐败裂变式扩散――一种社会交换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学版),2013,(2).

[11]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

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范文3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教育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实质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作为改良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对立。剧变后,其影响力逐渐加大,目前在西北欧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被具体化为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概括说来,它的主要观点包括:

在社会指导思想上,排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鼓吹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在政治领域,反对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多党民主制;在经济领域,鼓吹混合所有制经济,否定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行私有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否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不承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认为共产主义只是一种价值取向,不具备现实性。

在评价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时,必须透过它的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民主社会主义所主张的既区别于传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模式的所谓“第三条道路”并不存在,它在本质上只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一种变种。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其广泛传播,必然导致人们对于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与否,不仅事关个人成长成才,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与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的兴起引起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淡漠与价值取向的混乱,亟需引起重视。

(一)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实行局部“改良”,客观上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而部分大学生未能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并受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丧失信心,理想信念淡漠,“意识形态终结论”、“社会主义过时论”等错误思想在大学生中甚嚣尘上。

(二)消解集体主义价值观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建立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之上,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鲜明对立。其所宣扬的抽象的民主与自由,致使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严重消解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生活、我国社会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所以,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可能造成的冲击,在理论上作出说明,并在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引领社会思潮,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十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培育社会风尚,为我们正确认识、对待以民主主义思潮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思潮,消除其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指明了方向。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这些价值的具体内涵,在大学生中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弘扬主旋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对教材的管理,防止传播西方错误思潮的教材进入课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教师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利用网络平台、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树立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模范人物,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同时要向学生讲解西方社会思潮的实质与危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其不良影响,努力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提倡多样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利于多种形式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三爱三节”、“创优争先”、“模范党员示范岗”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教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在一点一滴的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利用校园电视台、校报、展板、传单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舆论环境对思想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宣讲会、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辨别西方错误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

(三)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最彻底、最鲜明、最本质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区别。继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大学生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打牢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消除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蚀,是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徐大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范文4

1.价值取向歪曲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典型的消极错误的社会思潮,它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所宣扬的个人自由至上的观点,认为个人比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具有更高的价值等级,个人先于社会,处于第一位,社会或社会制度处于第二位。基于这样的观点,新自由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和集体完全对立,集体主义思想受到排斥和抗拒。当前,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及网络论坛已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而这些也正日益成为传播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渠道。大学生们在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同时,由于缺乏辨别力,难免不自觉地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容易出现价值取向多样、混乱甚至出现道德失范行为。而大学生一旦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害,“只在乎集体、社会和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很少去思考自己为集体、社会和他人做过什么”就会成为他们的惯常思维倾向。

2.责任意识缺位新自由主义者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性都是自私的,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尤为严重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极力夸大“经济人”假设的同时,却忽略维护社会运转的道德和情感功能。因此,很多受其影响的大学生变得自私自利和急功近利,如一些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非常功利,不在乎志趣相投,更看重对自己是否有利,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道德;在专业选择上更注重将来的物质回报,忽视自己的兴趣爱好,毕业后工资高、待遇好的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甚至达到400%以上;有些大学生不是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和追求进步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是为了自己将来找工作时多一张筹码、多一种资历和多一块敲门砖。因此不少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大学生只注重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个人道德品行的锤炼,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扭曲,责任意识缺失。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并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为适应西方国家扩张和霸权的需要,新自由主义由学术理论向政治纲领及国家意识形态转变,并以美国一手炮制的“华盛顿共识”为其核心内容,逐渐成为国际垄断资本的战略工具。美国为实现其全球霸主地位,策划了涉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众多领域的隐蔽性战略,并将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其控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武器。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通过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文化输出和价值渗透,冲击了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高校要确立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不利影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行研究并深刻剖析其危害本质就非常必要。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矛盾的凸显期,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具有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特征,容易对我国大学生造成误导。因为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猎奇心强,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容易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害。众所周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一刻不能放松,尤其是面对新自由主义的可能入侵,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使大学生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不受其负面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拓展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研究,其必要性可想而知,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丰富和成熟,才能更好给予大学生正面引导。

三、高校防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策

1.揭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筑牢思想防线新自由主义思潮极力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是超越历史和超越民族的普世价值,认为西方的民主是超越国家、国情和历史的人类共同价值,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西方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才是中国的出路。实质上自由、民主和人权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和抽象的,都要依据各国国情来选择具体模式和实现路径。西方国家把自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给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就违背了自由、民主和人权。西方的普世价值,就是要用西方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代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西方的所谓民主实质上是服从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统治需要,是“资本对劳动作战的全国性武器”,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新自由主义在政治上要把西方的国家理念和制度模式搬到中国,在中国构建多党派民主共和、建设名副其实的民主国家。新自由主义的真实目的是以西方民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人民民主,否定我国宪法,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自由主义思潮本质上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操控、掠夺世界的工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实质,因为唯有认识其本质,才会深刻了解其危害,了解其危害,才有利于树立起积极的防御意识和心理,才能更好地抵制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渗透和破坏。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具有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毒害,坚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必须以学生为本。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前途命运结合,将学生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因此,高校应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尊重大学生主体价值,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时,往往是通过一件小事而逐渐达到渗透的目的。这种经过微小的细节慢慢渗透的机制通常被称之为“滴灌式”手法。针对新自由主义思潮“滴灌式”的影响,我们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那种轰轰烈烈的“一过式”教育方式只能达到“雨过地皮湿”的效果,很难实现教育效果的可持续性。只有通过潜移默化、点滴入微的影响方式,才能使教育效果发挥深层的、持久的作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灌输为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需求,把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相结合,特别要注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细致入微,在教育策略上将追求表面效应的“漫灌”和追求深入效应的“滴灌”相结合,将有形教育方法与无痕教育方法相结合,将显性的“主义”教育和隐性的“问题”教育相结合。第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新时期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根据学生的社会心理和时代特征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夺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加强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科学引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协同合作,辅导员可以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科学认识,互助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加强网络渠道的话语权建设。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正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新自由主义思潮利用大众化的思维模式和纯娱乐消遣的手法以巨大的容量对大学生构成强大包围,使之无法躲避其影响和控制。大学生在享受这种消遣娱乐网络快餐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或认同新自由主义思潮观点并不断传播。为此,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积极向上的、体现时代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大众心理和人际关系等隐性因素的基础上,打造优秀的网络文化,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将互联网建设成传播先进文化和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沿阵地。

3.切实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一些言论极具欺骗性,其代表人物经常发表针砭时弊的似是而非言论,容易打动大学生的内心。他们将特定的语义迁移到今天中国的现实社会并任意解读各种社会现象,对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展开评论而被学生亲近,满足了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批判的心理需求,容易和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高校若想根本战胜新自由主义思潮,防范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就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努力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利益问题。

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范文5

[关键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大学生 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一把启迪与冲击并存的双刃剑,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产生着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以理论滋润、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个人人生价值观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则会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因素。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简介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学说纷呈,内容庞杂,变迁迅速。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众多领域,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全球化思潮和消费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笔者通过对青年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近年来,为当前大学生所熟悉并对其思想道德产生较大影响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主要是:

1.后现代主义。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现代性的终结”、“人的终结”、“哲学的终结”为主要理论旨趣,对西方工业文明的理性至上原则、中心主义、形而上学、二元对立以及科学主义提出强烈的批评。具体地说,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至上、怀疑理性和科学能给人类带来自由和解放、否认存在和认识、规律和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反对把人类视为宇宙的中心;主张用非理性打破理性的统治地位,解除理性对人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限制和束缚,确认人的情感、体验和想象为个体创造的真实源泉;认为哲学并没有永恒的问题,它只不过是人类谈话中的声音,只是在某个时期专注一个话题而非另一个话题而已;认为人不应该是存在者的主人,一切存在者的存在并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而是由存在所决定的,人只是存在的邻居,任何存在都是真实的、平等的。在总体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否定性和批判性的社会思潮。

2.全球化思潮。它兴起的标志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正在变小”、“全球相互依存”的所谓“全球主义”观念的提出。全球化思潮有四个主要流派――必然论、怀疑论、变革论和反全球化论,其中必然论的观点最被人认同。必然论者反对以“国家中心”和“国家自助”为基础、以个体主义为特征的国家主义观念,而倡导一种超国界的整体主义;认为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个人自由、社会民主和自由市场法则战胜民族国家权力这种政治、经济、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强调实行全球治理,要求民族国家应该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私人组织等全球行为体共同协商、协作,解决全球问题。极端的全球主义者强调市场至上,由此推导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减少国家干预的必然性;欢呼个人自由和市场原则战胜了国家权力,各个民族日益服从全球市场的约束。全球化思潮所表达的实质是,全球化就是自由化、市场化、资本主义化、是西化甚至美国化的过程。

3.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滥觞于因科技推动而使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开始过剩、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消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19世纪。它是一种以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其一般特征为:(1)以自我为中心,纯粹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从不顾及这种自我满足会给自然、社会和人类造成什么不良后果;(2)物质追求至上,过度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大量浪费社会资源;(3)享乐主义至上,过分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和低级庸俗的文化生活,对腐蚀人类心灵的垃圾文化趋之若骛、如醉如痴;(4)忽视商品的实际效应,更多地把商品当作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非理性的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中显示等级差异。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尊重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推崇平等对话,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特殊思维方式批判了僵化的个性和既定的等级制度,这有利于唤起人们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非主流一面的注意,具有积极作用。但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使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又由于社会大众物质欲望的极度膨胀、丑恶与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社会道德、良心和权威的标杆轰然倒塌,自身物质的贫乏和精神的创痛使他们不堪负重,因此,在困惑与失落中,他们只好随波逐流、自我麻醉。

后现代主义对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诉求和对个体情感体验的强化使大学生放弃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放弃了道德原则、真诚原则,进而以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理论指导上的迷茫与社会生存方面的激烈竞争使青年大学生完全取消了高尚与卑鄙、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在价值上的区别,开始变得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由此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失衡、理想失落、政治意识淡化、政治信仰缺乏、政治观念模糊等严重不良后果。

而全球主义思潮则强调世界时空的缩小、人类相互依赖的加强和共同利益的增多,即所谓“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容易接受这种“趋同论”,相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因此,他们关注全球和人类整体利益的意识远远强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也就是说,全球主义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削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全球主义思潮倡导的“民族国家过时论”、“人权高于”、“全球民主化论”等理论观点对传统的民族国家观、安全观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们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西方的人权观来否定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干涉他国内政,在全球推行西方政治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制造了舆论。这些观点的流行,使大学生产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国家、漠视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大学生的意识、国防安全意识会消失殆尽。全球化思潮的蔓延,其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妄图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优势,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肆推行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一些大学生因此而崇尚西方的“海洋文化”、全盘否定中国的“黄土文明”,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信奉“金钱至上”,以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由此成为“西化”的俘虏。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消费主义导致了大学生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竞相攀比、竞争和模仿。如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等。消费观念的误导,引发了大学生各种盲目消费行为,致使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行为充斥校园的每个角落。其次,消费主义思潮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强烈的消费意识和无节制的消费行为使大学生偏离生活的主流,变得贪图享受、讲排场、爱慕虚荣、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遇到问题倾向于用金钱去衡量或用金钱去解决,从而缺少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最后,消费主义思潮是引发青年大学生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强烈的消费欲望、嫉妒性的攀比意识引发一些青年大学生在物欲面前失去自制力,比如为得到一款别致新颖的手机而偷窃或抢劫,为满足日益庞大的开销而行骗、刚走出校门不久就因贪污而迈进监狱等等。据有关专家对近年来青年干部违法犯罪尤其是贪污犯罪居高不下的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对金钱和物质的过分看重与生活中的高消费和攀比,是将他们拉向犯罪深渊的黑手。

三、理性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思潮是个中性词,它是有影响和有市场的,但其影响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即使对于西方社会本身而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些思潮有利于西方社会的发展,有些也会给社会带来危机。而且西方国家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也是有文化和现实差异的。因此产生于西方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思潮,对于各个国家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同样,对于传入中国并且在大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我们也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当然,也不能像有些大学生那样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比中国优越,无批判地全盘接受。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就像我们接受全球化,做出参加WTO等积极的行动一样,对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态度不是堵,而是辨证地吸收。只有让中国人、中国的大学生真正了解了各种社会思潮,才能判断出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比如我们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态度,就不能不做分析地告诉大学生将其拒绝,而应该合理介绍个人主义的主张以及它与真正的个性自由的关系。并且个人主义也是有其合理因素的,适当地接受这种合理因素也是有好处的,只要不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就是成功的。

第二,优秀的西方文化对于我们的国家建设和校园建设,甚至大学生的个人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接受;而对于糟粕的西方文化,我们也不能束手待毙,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遏止。从法律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不成熟的,既需要自律又需要他律。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西方文化中有很多充满诱惑但又十分危险的因素,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性解放等。有些即使是大学生们已经认识清楚有害的东西,但往往由于强大的诱惑而无法避免,这就需要全我们全心全意地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

总之,在今天,就像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到全球化影响的国家一样,我们也几乎无法找到一个没有受到任何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当代大学生。所以,就像中国不可能拒绝全球化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中国的大学生拒斥西方文化的影响。关键是我们应该像面对全球化一样,积极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黄科,杨敏.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探悉[J].青少年研究,2006,(2).

[2]张晓红.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3]李红,邓泽球.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

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范文6

中国当代文艺因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出现了种种西化的主张及表现。究其原因,是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在思想上、理论上缺乏对这一思潮的分析和认识,对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有计划、有预谋的和平演变战略未能及时应对的结果。究其实质,仍然是一种自由化思潮。中国当代文艺西化自由化中国当代文艺因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出现一些自称为“现代艺术家”的人主张:“全盘接受现代派艺术”,充分“利用西方现代主义来拯救和重建中国文化”;“美国化就是好,全球美国化好,因为美国的社会制度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等等。他们对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的观点、主张不作任何辨别,原盘地照抄照搬,并公开地叫嚣“马克思主义消亡了,没用了,失败了”……那么,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实质是什么?一、中国当代文艺种种西化的主张及表现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文艺界有人认为:“在所有发达国家,现代艺术已成为艺术的主流,成为政府资助和个人收藏的主体,成为社会文化的标志,最重要的是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现代艺术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巨大成就”和“人类新精神”“没有现代艺术,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中国”“现代艺术就是中国”“现代艺术就是改革开放”“阻碍现代艺术就会阻碍原创性在中国人中的生长”“贬低现代艺术就会贬低中国文化的伟大传统”“限制现代艺术,就会放任媚俗,限制以真诚与忧患揭露邪恶的呼唤!”“曲解现代艺术,就会变相和曲解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等。由此可见,持上诉观点的所谓艺术家们,其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化;其在行为上表现为自由化;在艺术上表现为主张和追求行为艺术。然而,在他们主张和追求的行为艺术中,这些“艺术家”们,以宣扬色情行为艺术和残暴血腥行为艺术为主。他们大肆鼓吹西方的所谓“现代派”思潮,公开宣扬文学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现自我”――这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的东西、足以祸国误民的东西。二、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正如同志在1999年5月8日给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军委诸同志的批示上所指出的那样:“历史上,每当社会处于重大的转折关头,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往往是异常激烈的。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一定要高高举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旗帜,十分警惕和防范唯心主义和其他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对党员和干部思想的侵蚀,绝不能让它们干扰和冲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产生的原因:第一,我们的国家、社会正处在改革之中,社会处于重大的转折关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整个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必然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风貌和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而,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往往是异常激烈的。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很容易滑向西方自由化的泥潭。这是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产生的原因。第二,社会上和党员干部中普遍存在着“不能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问题”的错误思维方式以及认为这种方法已经“过实”的错误思潮。因而,在思想领域中缺乏与错误思潮斗争的理论武器。第三,一段时期内,我党对理论界、文艺界以及整个思想战线的情况、问题和工作重视度不够,对西化思潮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思想战线的领导软弱涣散。

“有些同志对精神污染不闻不问,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甚至认为是生动活泼,是‘双百’方针的体现。有些同志明知不对,但不愿或不敢进行批评,怕伤了和气”,使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泛滥的另一重要原因。第四,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有计划、有预谋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产生的另一不可忽略的原因。正如美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所言“千方百计地支持和鼓励往人的意识里灌输崇拜暴力、色情和叛卖行为的思想”“灌输崇拜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思想的所谓艺术家”“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可见,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是中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三、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的实质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的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资本主义化,进而使中国失去与西方对抗的可能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可见,“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做自由化,资本主义化”。那些大肆鼓吹西方的所谓“现代派”思潮,这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的东西,足以祸国误民,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也正如美国学者指出的:“艺术是为麻醉阶级意识和遏止政治行动的意志服务的。资产阶级的宣传机构的目标是把工人阶级的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等同起来,鼓励在人所共知的‘自由’‘民主’‘人权’和‘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口号下造成没有阶级区别的大一统的假象。而事实是,资产阶级制度产生阶级分化和阶级冲突。关于我们已经超越了阶级斗争;进入了‘后社会主义’和平时代,建立了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民主制度的任何说法,都是荒唐可笑的”。因而,针对这种思潮,邓小平同志提出:“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综上,中国当代文艺西化思潮的实质是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们在搞自由化,在以西方低级庸俗的东西腐化中国人。在此,我们以同志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作为对这一思潮实质的批驳,即“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优秀作品往往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人民奋斗的号角。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抵制拜金主义,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追求真理、反对谬误,歌颂美善、反对丑恶,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坚持创新、反对守旧,成为先进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

[2]帅松林.交锋――西方现代、后现代文艺与中国当代文艺的历史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