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制度范例6篇

高校安全制度

高校安全制度范文1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更好的为全校教职员工服务。所以一定要以师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师生员工的中心地位,突出“服务”功能。学校要在安全管理制度中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安全管理实效。怎样最大限度的保护师生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育学习环境,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根本,也是安全工作的迫切要求,更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2、“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是学校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正确面对所处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搞假、大、空,要如实反映学校的安全现状,体现出本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如果脱离学校的发展实际与师生的思想实际,片面追求制度的完美或照搬其他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得不到师生的支持,起不到实际的作用,管理更难见成效。二是为实现其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措施等,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没有依据制定的制度是无本之木,无法可依既不能规范行为,管理工作,更具随意性和不连续性。

3、系统性原则

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成一体系,在总的规划中分门别类,层层推进,使其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发挥整体效应,形成合力。如果各成一体,甚至有的相互冲突,会造成工作的混乱,严重影响安全工作的管理。

二、高校安全工作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1、职能清晰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明晰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分清职能,并从“责、权、利”三个方面来规范。学校要建立职能清晰的安全管理部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用制度规范安全责任,要弄清楚学校领导,具体管理者所应承担的安全责任,教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努力形成“学校主要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同时。要让每个师生明白享有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权利,只有更好承担了责任才会享有更好的权利,只要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学校及师生的安全就有保障。

2、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的平安与和谐只有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实现。通过制定科学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组织,如:教职工义务消防队、群防群治组织、自保组织,学生安检部、校园110、校园119、大学生法律安全援助咨询中心等,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使这些组织能够有序的开展工作。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的安全机制,这样既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师生树立安全新理念,又能使安全工作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网络,使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安全工作激励和奖惩机制

高校安全制度范文2

【关键字】高校安全 微观层面 管理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丰富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途径、探求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新理念、更新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模式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以微观视野来看,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大学生源结构的变化,网络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影响,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拓展安全教育的新内容,迫使我们对大学生心理、社交、生命等安全要加以关注。这样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一、微观角度下高校安全教育现状

(一)心理安全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人生阶段,遇到矛盾、冲突,遭遇压力时很难掌控自己的情绪,而学习压力、就业竞争、经济困难、精神疾病、情感挫折加剧了此类负能量,导致高校心理障碍而自杀自残的案例增多,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据一项针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的约22.8%,存在抑郁症状的约14%,存在焦虑症状的约17%,存在敌对情绪的约12%。网而北京16所大学联合调查数据表明,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大学生身心疾病和导致休学、退学、离家、离校、死亡、犯罪的比例高达64%。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预防由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网络安全

目前,高校校园互联网普及率为100%,学生手机使用率达到100%。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78%以上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正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网络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接受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内容混杂泥沙俱下,虚拟世界里充满血腥、暴力、虚伪,年轻单纯的大学生经不住俗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网上交友诸如此类的诱惑,有些人正是利用了网络的隐蔽性实施犯罪行为。个人的信息通过网络被传播泄露、个人电脑遭遇病毒或攻击、个人的网络账号被盗等事件频繁发生,而少数大学生网络失德现象也屡见不鲜。

(三)生命安全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其中许多高校屡屡报道出大学生因感情问题、就业问题、考试问题想不开而跳楼、跳河、吃安眠药的事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大学生承受不住激烈的竞争和不期而至的失败与挫折,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他们的思想困惑、心理脆弱、行为失控,使有些生命过早的萎缩;有些生命主动地选择自我终结;有些生命轻视或伤害他人,造成血案的发生。

二、导致高校学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三方原因导致心理问题

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社会原因:新形势下的社会价值观偏重于学生的成绩、在校荣誉等,而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往往给学生造成超负荷的压力,进而造成自卑、孤僻、焦操等心理问题。家庭原因:一些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很差,家长或因工作忙、或因素质不高而忽略子女的教育,致使学生进入高校后不能适应群体生活。另外,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方法错误,导致单亲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原因:较长时间以来,学校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加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

(二)内外原因构成网络隐患

生活的网络化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而导致网络王国侵害高校学生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自身原因:进入大学后,有部分同学因为自控力差,缺少督促,而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满足了大学生渴望交流的内心需求,以至于丧失了奋斗目标迷失了生活和学习的方向而沉迷于网络。同时,学生网络安全知识薄弱,防范能力和防范意识差,泄露或遭受有害信息危害。高校原因:高校工作者自身的网络素质整体上不够高,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对学生的教育,而引导教育的内容不足、手段单一,规章制度的宣传执行不力,更是导致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三大原因威胁生命安全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大体上代表了中国人对待生死的态度。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对死亡的回避,凝结为忌讳死亡的观念,使得高校生命教育难以有效推进。而轻视生命的价值,忽视生命的意义,是这些大学生最终选择放弃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工具化倾向伴随着的是功利性突显,结果是把大学生的整体仅仅视为行为功能的增加,忽视大学生主体生命的丰富性及成长的复杂性。大学生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物’’,大学生作为人的情感、心灵和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此外,地震、洪水、山体滑坡、暴风雪、沙尘暴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也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建立保障高校学生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长效机制构建心理堡垒

首先,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生命安全测评,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开展人学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性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常识的讲座及课程。其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导向,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其心理素质的提高。从具体工作来看,可以由从事相关工作的辅导员来承担此项工作。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挫折感与自卑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摹本方法,更好地适应环境,全面客观地悦纳自我,妥善地处

理在学业、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

(二)双重平台部署网络阵地

网络信息时代,各种负面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的侵蚀,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未定型之前,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很容易受到少数不良分子的利用。高校应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网络道德,不要登录低级趣味网站,不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同时,以当前社会中经常出现的网络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案例来进行分析讲解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道德观念。二是建立长期有效的网络监管方式,高校从技术层面上完善网络监管部门后,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通过讲座、实践课、日常学习小组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网络防范意识。

(三)“三位一体”保障生命安全

高校开展普及生命意识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整合高校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整合课程资源,就是要将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个科目,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哲学、生物学等作为生命教育资源。整合师资力量,就是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使非专职生命教育课教师也承担起履行生命教育的责任。其次,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与大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相关联,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为依托,把社会需求和个人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反映个体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另外,高校生命教育的推广还必须依托家庭、社会,实现多渠道推动生命教育,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探索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魏斌.谈高校校园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2(4)

[2]韩标,刘在起,黄学永.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思想研究教育2013(7)

[3]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研究教育2011(4)

[4]崔常铭,刘伟.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3)

[5]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6]吴永祥,梁润,徐c蓉.论高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 2014(1)

高校安全制度范文3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14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占地和教学生活场所面积不断扩大,师生人数不断增多。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作用下,高校的管理运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高校已由原来的一般教学、科研机构转变成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这种学校与社会日益频繁合作交流的复杂格局,客观上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给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压力。总体来说,高校安全稳定形势是比较好的,呈现积极向上、稳定的良好态势。但高校中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和隐患却始终客观存在。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一直致力于高校的安全稳定管理,加强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设。

政府干预和高校重视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安全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此,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总体要求。国内一些省市先后深入开展了“平安高校”创建和评估工作。2006年,天津市了《关于深入开展平安高校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了《天津市“平安高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七大类36项评价指标要求。面对有利形势,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下,高校抢抓机遇,开始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热潮。高校普遍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平安和谐校园建设领导体制,把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把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对高校真正起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高校的安全稳定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建立安全稳定管理机制

高校安全稳定管理机制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组织保障。一般情况下,高校安全稳定管理机制应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机制以及应急突发处置机制等内容。

第一,高校安全稳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重要依据。高校的安全稳定必须要依靠制度上的规范和约束,否则可能会出现安全管理漏洞,形成安全稳定隐患。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制度是学校实施安全管理、维护稳定,保障教学、科研、生活安全运转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依法治校的必要内容。高校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针对校园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建立校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消防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日常管理制度以及保密、防范等政治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只有健全并严格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形成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为加强项目管理,根据专项工作需要,高校应建立校级安全稳定管理组织机构,如学校维护稳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保密、食品安全管理、消防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导机构。各机构根据不同时期安全稳定工作的特点,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具体部署安全稳定工作。高校内部要形成党委统揽全局,专门机构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和组织严密、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运转机制。

第三,高校内部时有突发自杀、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等案件及。这类事件直接威胁师生安全,严重影响高校的安全稳定,是对高校应急处置系统的考验。由于突发因素不可预知,引发的突发事件难以在初期得到控制,处置不好则可能将学校推向难于控制的局面,甚至引发政治问题。鉴于突发事件的严重危害性,高校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校内发生的火灾、斗殴伤害、食品卫生、爆炸、建筑物倒塌、自然灾害等事件制定详细的、有层次的处置程序,并明确分工和责任。进一步加强保卫部门快速反应能力建设,配置应急响应、防护装备,保证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初期控制和及时处理。

建立安全稳定管理工作责任制

落实责任制是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仅凭保卫部门的管理显得尤为不够,这种现实情况也使得高校保卫部门要转变职能,实现由“人看”到“制度管”,由被动管理到主动预防。因此,高校安全工作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安全工作分级管理。如,在综治工作方面,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学校与各二级单位签订综治工作责任书。各二级单位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消防工作方面,首先要明确各级领导、各岗位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学校领导与各二级单位领导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登记备案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一些高校面积大,全面管理难度较大,可将校园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实行治安目标管理。对单一校区或多校区高校实行网格化的安全管理,是落实责任制的一项有效途径。此外,高校内部应制定实施安全稳定工作考评体系,对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将更加有力地促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

高校安全制度范文4

关键词:校园安全 保卫工作 安全教育 管理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安全事故原因应从校内和校外两面分析,各级学校应以人为本,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加强突发安全事故的预警,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处理校园安全事件等有效措施,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1 从高校的特点分析

对于高校校园安全出现的问题和现状,究其根本原因,是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比较欠缺。我们需要及时的找出有效的措施和解决方法。首先我们要从高校独具的特点进行分析:首先,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人才荟萃。其次,现在的高校结构趋于社会化的发展,一些社会中的场所高校内也都存在。另外,目前高校因为教学需求,都储藏有很多的危险物品。最后,高校目前的初入人员复杂,除了学生,教职工外,学校食堂,商店的外来人员以及一些合同工也在高校内活动。

2 高校内新问题存在的原因

为什么在学校这样一方净土上竞会有如此多的问题出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学校有关方面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从全方面进行重视,不单要重教学质量、也应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全方面教育。然而现在有些学校领导只重视抓教学质量,忽视安全保卫工作,往往是等到事故发生之后才想到补救。其次,漠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学生缺乏基本的消防常识、交通安全意识、法律保护和危急情况下的自救知识等。以至于很多学生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时,不知如何应对,从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财物损失等。

3 加强高校保卫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对于高校内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学校各部门都应加以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方法。

3.1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师生员工的遵纪守法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的意识。

3.2 建立以学校党政领导为首,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综合治理委员会,定期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

3.3 保安在校园内的治安巡逻。对院校的要害保卫目标和危险品保管部位要参与安全检查,加强治安巡逻工作,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和盗窃事件。

3.4 进一步整顿和加强校园治安秩序的管理,严格进出校门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校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校内公共场所管理制度及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4 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解决校园安全问题,不仅要从学校保卫工作上面加以重视,还应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进一步强调。

4.1 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2 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5 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5.1 安全教育进课堂。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要将安全教育作为一种规范和制度在教学中开展,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部分,不仅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安全教育,并且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安全教育,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要针对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教学计划;不仅要进行课堂内的传统的安全教育,还要通过一些安全教育活动,讲座等,让安全教育全方面的进行。只有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在教学计划中,作为教学大纲的一部分,使得教学更加全面和规范,才能够使得安全教育的水平有所提升,并有利于院校安全教育的水平的提升,甚至对社会的安全教育也有积极意义。

5.2 安全教育落实责任负责制。要增强高校对安全教育的管理机制,建立起全方位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个学校,院系以及教师的责任,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校管理问题,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院校教育工作者的管理,只有做到教育和管理相互结合,才能够使得安全教育得到最好的效果。通过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全员进行学校的安全问题管理,并做好全方位的防范意识。

5.3 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样化。高校要重视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比如在“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一些节日做一些安全教育的特殊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印象。在这些节日邀请一些安全问题专家,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讲座,通过一些典型的安全问题事故,警醒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提升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安全知识的竞赛,提高大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生存和长久发展的基础,已经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并采取很多方法进行完善。从而构建和谐、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里面接受教育,同时也保障了学校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丽,高岳仑.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

[2]许武育.高校校园安全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高校安全制度范文5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06-02

近些年,各高校为了实现办学规模的目标,不断扩大校区的建设,大量的资金注入到土地征收和校舍基建,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形势下,化解高校资金债务问题和解决高校多渠道筹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在招生人数和校舍建设上都是逐年增加,并且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新校区。对于高校这种资金逐渐的增大,一方面导致了国家的财政拨款的大幅度增长,同时,高校为了校区的建设,贷款资金也逐渐加大,这样使高校的债务压力非常巨大。因此,高校为了能在这些大量的资金流量面前做好资金安全的管理工作,应把防范资金风险和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纳入到高校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例如,某高校分管财务的一位副校长挪用了大量资金进行炒股,以致这所学校损失了3750万元以上的资金;还有某高校拖着30亿元巨大的经济债务,以至于严重阻碍着自身的正常发展,这些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对高校资金进行管理时,必须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来加强高校资金的安全运行,这样就能把有限的资金变成最大的效益。

一、当前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成普及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比例越来越高。为了迎合生源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办学规模迅速增大,资金的需求迅速飞涨,高校财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大多采取“统一领导,二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校级财务部门具有较完备的财务制度,与二级单位有较好的财务关系,职责明确,宏观调控能力较强;二级单位有较灵活的财务支配权,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作积极性,做到开源节流。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对整体财务状况的控制,往往造成校本部资金捉襟见肘,而二级单位挥金如土,大大影响了高校资金的调配和使用。

随着前些年高校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高校或多或少背负上了银行的贷款,巨额的还贷压力使得各高校财务部门束手无策。导致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当学校发展需要资金时,银行贷款成为了唯一资金来源,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以前高校的资金充足,财务预算没有压力,大多流于形式,但是当前高校资金使用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境地,以往预算的弊端显露无疑。

二、高校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

1.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不足。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中“二级管理”过于强调了二级单位的独立性,赋予了二级单位完整的财权。这样就导致校本部丧失了资金筹集的主动权,一方面要向二级核算单位拨付生均资金,另一方面二级单位的其他收入又上缴不到校本部一级。

2.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财务制度问题往往表现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基础设施、教学实验设备等硬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参与的经济管理活动越来越多,而这些投入需要的大量资金,高校大多依赖银行贷款,贷款是需要偿还利息的,这时高校承受了史无前例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高校财务管理预算不完善。高校的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已经沿用了几十年,其内容的设置很多与当前高校资金需求格格不入,各项经费指标远远落后于高校发展。就收入而言,预算的编制不够健全,很多收入类型未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财务对于各级单位的预算外收入信息掌握不充分,也造成了预算不准确。而在支出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计算方法,往往在上年的基数基础上按比例增加,导致实际支出无法控制,要不预算不足,要不就是造成浪费。

4.对投资以及融资项目的论证缺乏科学性。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投资以及融资论证前,往往缺少全方面的科学论证,只靠某些学校领导的感觉定决策。这样会使得高校的投资项目随意增加分项和资金,导致高校的负债逐渐加大,后果可能会使学校的债务不能按时偿还,或者是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5.资金管理缺乏透明度。由于部分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使得高校在资金管理问题上存在较大的隐患。例如,一些学校的领导为了腐败不公开学校资金的使用情况。还有某些高校会出现小金库违法使用现象,这样会导致高校的资金处于财务监管之外,而且这些资金一般数额都比较大,以至于影响到学校正常的资金管理秩序,所以必须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能够使高校的资金安全制度更健全,监督体制能够做到位,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另外,部分高校的财务监督制度过于形式化,缺少评价和监督的依据,这样很难保证学校资金监督的公平性。也不能对高校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控作用。

三、高校资金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少合理的资金安全内控制度。当前部分高校还没有从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面建立相应的合理制度。不合理的资金制度会使高校投资建设的随意性加大。另外,学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还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这样会使学校的资金安全缺乏有效的保障,更谈不上提高学校的资金利用率了。

2.缺少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对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把资金安全的管控作为重要的工作去落实。当学校的资金安全管理出现问题时,才想办法进行补救,这样往往会造成学校巨大的经济损失。

3.缺少对资金安全管理的监督。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资金安全监督制度,特别是资金事前管理监督制度和事中管理监督制度,这样就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也不能及时的发现资金安全管理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对违规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因此,不断完善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监督制度,可以大大降低学校的资金安全风险。

四、完善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措施

高校发生的各类业务大多都会涉及到资金的使用,为了更好的做到高校资金安全地使用,各高校应该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等各种措施实现资金安全管理的目的。

(一)提高对高校资金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资金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财务业务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保障资金安全的作用。对于当前部分高校债务压力大和现金流存在问题的现实情况下,学校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最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高校有关领导和个人都要提高对资金安全管理的认识,并且要严格执行有关资金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思想方面要时刻提高警惕,随时做好资金安全风险出现的应对准备,以此降低资金安全所产生的经济损失。

(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对于完善高校资金安全制度的建设来说,首先高校的各种财务制度一定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准则,坚决遵守国家法规对于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规定。在满足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符合自身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定好后还要认真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所有各部门和领导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只有通过这种合理的制度才能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转,这样才能发挥出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在高校遇到重大投资项目的时候,应该由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和各级领导集体开会表决决定,同时实施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这种严格的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可以降低那些不合理的资金使用问题,还能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以保障学校资金的安全使用。这些内控管理的主要手段为:现金保管制度和收支管理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授权审批等制度。

(三)强化内部监督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防止资金安全风险的出现,高校应建立一套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内部监督制度。同时还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让这些部门更好地监督学校资金的合理使用情况,以保障学校各种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另外,还要对学校资金管理的事前和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此提高资金安全的监督效果。

五、加强高校资金管理的对策

1.调整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在“统一领导,二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集中核算”。在强调二级单位独立性的同时,在校本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将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管理,既起到了规范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又在学校资金统筹管理上提供了广泛的调整。通过“集中核算”的宏观调控,高校能够掌握整个学校的资金动态,统筹管理资金的使用和调配。

2.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岗位责任制,建立项目问责制。响应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关注学校资金的实时动向,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效益。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真实表现学校资产实际情况,优化资产管理办法。

高校安全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安全风险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体系

虽然目前高校安全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的漏洞,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安全管理问题需要长期关注和不懈努力,完全杜绝安全事件发生不太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一、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风险

1.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

进入大学后,全新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环境带来的适应问题,之后又面临经济的、学习的甚至预期的就业等种种压力,这样一部分同学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产生了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如果自身不能很好调适,又得不到学校、老师等外部关怀,就有可能发展成精神疾病,甚至发生自杀或攻击他人的安全事件。

2.网络引发的安全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日益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对高校学生安全的影响日益加剧,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使大量不良的黄色、暴力等信息充斥集中,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严重伤害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自残或者犯罪道路,另一方面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开展各种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盗窃等造成大学生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3.消防安全问题

由于高校规模扩大,高校学生和设施密度不断增大,特别是部分高校老旧建筑物多,电气线路老化,消防和防火设施也不完善。再加上高校消防制度宣传贯不力,管理不到位,师生消防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宿舍内违规用电,私拉乱接电源,乱丢烟头等导致近年来我国高校火灾事故频发,更有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火灾4名女生被迫跳楼身亡的惨剧。校园里学生公寓和礼堂、会场、食堂、超市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4.食品安全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高校食堂由社会力量承包,社会餐饮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食品品质、安全和卫生状况有所下降,高校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1](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另外当前高校周边有许多大排档、小饭馆、街边烧烤、小食摊点,这些摊点、饭馆规模较小,经营不正规,甚至没有正规执照,没有为了降低成本,以劣充优,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隐患重重。

5.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招,高校校园面积一般都比较大,校内各种车辆均有通行,许多高校门口就是主干道,车流量大,特别是一些郊区的高校,周围交通状况更为复杂,学生为采购物品、休闲或其它消费,常常出入校门时要穿越交通要道,若安全意识不强或管理设施不到位,也常常酿成严重交通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6.治安安全

校园治安问题可区分为校园内治安问题和校园周边治安问题。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道德水准、性格差异等,常发生矛盾引起冲突甚至打架斗殴。还有个别学生素质不高,物品失窃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另外校外人员入内盗窃、行凶抢劫以及诈骗等刑事案件亦时有发生。现在的大学校园,尤其是新校区,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同时校园周边还形成了不少私营网吧、小饭店、个体的出租房等,这些地方往往也是与学生相关的安全事件常发生的地方。

7、政治安全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也就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得主要拉拢腐蚀的对象[2]。西方思潮、价值观和宗教的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动摇、价值观扭曲,甚至成为敌对势力的帮手,开展非法集会、间谍等破坏活动,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

8、因学校自身管理因素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自我意识较强,也有不够成熟的地方,理解和处理问题易片面冲动。学校在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诸多方面都可能产生或引发安全问题,如公寓管理、水电供应安全、食品安全、餐饮供应的质量和价格等,各类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执行等,这些都可能引发校方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摩擦,如处理不当,亦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甚至酿成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

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频发,不少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少,高校没有足够的防范措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从而暴漏当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制的问题,高校缺乏一个有效的对学生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指挥与协调的平台-安全风险管理体系[3]。如何建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梳理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建立起切实有效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制定好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3]。应在对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认真梳理高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便于执行的安全制度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学校校园安全保卫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值班制度、消防制度、请销假制度、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和情况报告制度等安全、卫生制度,制定和完善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使安全安全首先有制度保证。

2.明确划分安全责任

高校内部的每个部门、岗位都要有安全责任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编织严密的安全责任网络,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签订《学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包括与学生安全没有直接关系的部门和人员,设立科学的安全评估和奖惩机制,并加大、宣传和考核力度,约束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营造全员安全观念,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3.加强安全基本建设,提供可靠硬件保障

一要加大安全投入,要按照国家和教育部对高校校园安全事故防范的要求和相关文件规定,加快改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大校园监控探头、监控摄像机等各项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符合高校校园安全防范规定;二要加强安全保卫部门的机构建设、职责完善、人员与设备的配备,积极协调当地公安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确保人防、物防、技防的顺利建设,从而从硬件上保证学校的安全。

4.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力量,做到宣传舆论到位,通过文化的渗透和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考核,加强师生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了解和认知。同时高校保卫部门要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管理业务上的指导,引导师生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具有文化专长的教师发动起来,参加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如担任社团指导,开设讲座等,不断提高师生的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提高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调动大家重视安全的积极性,让“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并贯彻到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中,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

5.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素质。

从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要建立一支高效的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安保队伍、辅导员等学生管理队伍、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使他们懂安全、熟知识、掌技能;二要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建立以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包括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了解和掌握诸如起居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以及避灾、逃生等最基本的安全文化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引导大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安全事件。三要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教育的手段,包括日常教育、文化活动、舆论宣传、讲座等,特别是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中,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等。还要做好学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队伍;四要积极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

6.建立校园维稳机制,维护校园政治稳定

一要通过高校辅导员、党员等学生骨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境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等活动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网络上的动向,防止学生相信或者通过网络传谣、进行敌对活动等网络政治安全事件的发生;三要搭建维稳平台,制定维稳工作预案,确保“”敏感期等的校园政治稳定和学校无群体闹事事件。

7.加强学生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制定科学应急响应预案

7.1完善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危险源

7.1.1学生报到后应立即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新生心理普查、入校体检等手段对全体新生进行摸底排查,初步确定家庭困难、家庭变故(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等),少数民族、心理可能存在缺陷、身体缺陷或者患有疾病的学生名单,初步建立起特殊学生信息档案[4]。之后,通过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骨干的观察、了解,对特殊学生名单和信息档案进行补充,争取建立比较完善的特殊学生信息档案暨学生风险档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7.1.2建立学生安全形势报告制度

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基层日报、二级学院周报的制度,学校的安全保卫或者学生工作部门设立专门的会议和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各类影响学生安全的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决。

7.1.3建立师生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和汇报机制

学校各级组织围绕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走访、调查问卷、意见信箱或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定期进行思想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思想倾向和影响师生员工稳定的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好总结归纳、形成书面分析报告,逐层报告,及时发现影响学生安全的问题。

7.1.4在经过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之后,专职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和学生骨干,根据各自所处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中不安全因素等,按照危害类别填写危险源清单上报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也可以组织专家、教师和学生骨干依据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定期对校园区域和部门进行逐一检查,辨识出可能危害学生安全的各类问题,形成安全检查表。

7.2建立学生安全形势分析研讨机制

由高校学校领导牵头,学生安全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包括学校领导,安全保卫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学生工作领导、专家、教师、心里辅导老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学生安全形势分析小组,定期召开学生安全形势分析会,分析从各方面汇总的学生安全信息,找出危害学生安全的隐患和危险源,评估其危害,商讨解决办法,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包括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新的措施的提出、安全警示的等等。定期召开安全形势研讨会,分析研究学生面临的新的安全形势,提出解决措施。

7.3风险控制机制

7.3.1学生管理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将学生安全形势分析会、学生安全形势研讨会等学生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学校领导和院系及基层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者,保证改正和控制措施得以及时有效的实施,并跟踪措施的实施及问题的解决效果。

7.3.2根据不同时期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安全警示,包括夏季游泳安全警示、假期出游安全警示、政治敏感时期的维稳警示等等。

7.3.3根据学生安全形势分析会、学生安全形势研讨会等学生安全形势评估结果,对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学生安全制度体系、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案等进行修正,并跟踪新制度、新方案、新方法的实施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再予以纠正。

7.3.4制定科学的应急响应预案,做好应急演练

高校应在全面评价学生面临的潜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和应急响应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科学制定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简明实用,便于操作,针对性强,切忌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同时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测试预案的效果,不断修正,并让广大师生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危害。

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将帮助高校有效地预防、规避和控制学生安全风险,对高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0-71.

[2]孔德瑞. 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教育研究[D]. 兰州理工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