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措施范例6篇

课外阅读措施

课外阅读措施范文1

优质有益的读物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让学生有好书读、会读好书,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命题。学校坚持把阅读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参照教育部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成长书单,并鼓励教师多将经典引入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体措施:

1、遵循一科一辅原则,严格按照《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教学用书管理,根据教学用书目录订阅教辅资料,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学科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推荐学科相关的课外读物,要求老师们在给学生推荐读物的时候要详细了解,自己先翻阅,不能盲目推荐违规读物或者不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

3、探讨学科内容与课外读物有效结合;研究利用课外读物, 如何更好地拓展学生视野。

严格读物管理。将教育部发的教辅和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发给家长,作为家长给学生选书的依据。引导家长在正规书店购买正品书籍。

建设好学校图书室及各班阅读角,学校图书馆有序开放,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课外阅读措施范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青少年 课外阅读 措施

国民阅读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日益增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关键词。所谓国民阅读,其一,指民众的主体阅读,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其二,除了包括见诸报端及各种市场调查报告中的单纯意义上的民众阅读外,还涉及到了国家对国民在阅读方面的导向性问题,这一导向性围绕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国民价值观及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定。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状况可以折射出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就肩负起了重要的使命――充分引导国民阅读特别引导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积极阅读以扩充知识面,进而实现自身素质得以提高。那么,要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职能,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公共图书馆于青少年等读者都具有哪些功能,或者说是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都有哪些?

一、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

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一致,在要实现全民平等阅读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包括了五个方面内容:第一,文献传递功能;第二,智力开发的功能;第三,辅助科研的功能;第四,进行教育的功能;第五,文化娱乐的功能。对于青少年而言,也许上述第三个功能会有些遥远,但从教育的发展趋势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进行课外阅读上完全是极有可能全部实现这五个职能的。

(一)文献传递功能

不可否认,文献传递是人类社会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工作是以文献为对象,向读者提供知识信息的过程。它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文献传递和交流,把知识和信息传递给读者。而公共图书馆自然概莫能外。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文献信息量急剧增长。文献信息服务也就越来越成为人类知识信息交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图书馆,也就是公共图书馆在当下而言,是国民与文献信息之间的重要纽带。

(二)智力开发的功能

智力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与其知识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大小多寡有很大的关系。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责就是将馆中文献中的知识尽可能开发出来,使读者通过吸取其中的知识信息提高文化素质、道德素养与科学素养,进而在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辅助科研的功能

文献信息服务在辅助和促进科研方面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下,信息数量急剧增长。为了节省科研人员(对于青少年而言就是要创作科技发明)的时间,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搜集、检索、筛选、分析和加工,其目的是帮助科研工作者高效率地、准确地获取文献信息,进而不断扩大其可资利用的文献信息量。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搜集、筛选、整序所需的文献。

(四)进行教育的功能

可以说,图书馆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基地。那么,图书馆于读者的教育功能自可不言而喻。图书馆向读者进行教育的范围很广泛,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学习教育、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等。现代科技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加剧了知识老化的进程。人们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式阅读而实现自身发展。图书馆的丰富的文献和优良的学习环境于读者而言,是一个进行继续深入教育的良好场所。

(五)文化娱乐的功能

文化娱乐功能也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是读者的客观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也需要业余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以调节紧张的情绪,舒缓疲惫的身心,松弛神经,愉悦精神而得到精神享受和文化滋养。公共图书馆具有满足读者文化娱乐需求的各种条件:数量众多的休闲读物;安静优美的读书环境;丰富多彩的宣传娱乐活动。

据此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在引导国民阅读上是具有众多益处的,它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自然,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上的职能也是不容小觑的。然而,当前公共图书馆在引导国民阅读特别是青少年课外阅读职能发挥上的不充分,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角度加以改进。

二、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职能的措施

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引导国民阅读特别是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的职能,就需要从公共图书馆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发展,应该提供怎样的特色服务的角度去着手。在这里,本文认为,就形势发展而言,重心是公共图书馆能提供怎样的服务?

首先,就传统意义上而言,如前所述,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搜集、检索、筛选、分析和加工,进而不断扩大其可资利用的文献信息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创新分馆建设模式,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一个可行的重要措施。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是当代图书馆在更广泛更深层次上实现其社会职能的体现,也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致力追求的目标。因此,从满足青少年等读者课外阅读的信息量需求来说,构建一个以“总分馆”制为基本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标准的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当下,或许有些地区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条件尚不成熟,但各地确也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分馆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多种类型的总分馆模式以初步构建起覆盖面广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为我国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就发展现状而言,相形之下,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普遍存在资源少、技术设备差、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如前所述,我们知道,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其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职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改善局面,而实现构建起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就需要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促进市域内基层公共图书馆协同发展。简言之,也就是要构建起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以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对青少年等读者的服务能力。具体而言,应当如此进行。第一,广泛调研,制定总体规划与实施战略;第二,技术突破,自主研发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网络管理系统;第三,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与统一标识;第四,政府主导,由政府发文推动公共图书馆之城(包括网络技术下虚拟之城)建设;第五,规范管理,中心馆牵头制定总分馆相关制度;第六,资源整合,盘活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存量。

最后,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有效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公共图书馆资源对于青少年等读者的利用率。同时,以积极的状态去满足青少年等读者日益个性化和专门化的需求,实现多元化供给。随着科技的现代化,信息资源普遍实现了网络化。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资源也存在着鱼龙混杂的问题。如何引导读者利用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公共图书馆建设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同时,据调查显示,当下青少年等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足30%,70%以上的信息资源被闲置。因而,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引导国民阅读特别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的职能,就需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整合有效网络信息资源,扩充馆内资源存量,实现信息资源电子化,纠正青少年不合理使用网络倾向,增加对于青少年等读者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有效需求。此外,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青少年及其信息需求日益个性化和专门化,公共图书馆还需要转变观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专门的、多样化的服务。

总之,加强与青少年读者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做好他们的课外阅读辅导,调整服务方式、内容、态度,灵活运用服务艺术,就能达到最佳的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服务效果。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青少年读者提供服务时,必须要熟悉图书馆业务,掌握一定的技术,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文化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为青少年读者服务质量。“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读者满意就是图书馆的重要评价因素。宋庆龄曾指出:“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青少年是明天的主宰,不久的将来,他们必将成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职能,特别是教育职能,重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帮助他们戒除“网瘾”,做好引导青少年课外阅读辅导工作,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运作系统,如此,公共图书馆才能真正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刘兹恒,李武.论公共图书馆精神在数字时代的弘扬和延伸[J].图书馆,2004,(4)

课外阅读措施范文3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课文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训练目标。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搞好课文阅读教学

新编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课文的精读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激趣导入。即在学生阅读材料之前,通过播放课文录音、多媒体展示情景、口头叙述故事梗概等方式引出材料,让学生初步感知阅读材料,产生阅读的兴趣,活跃思维。第二步,在初步感知阅读材料后,提出一二个指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限定时间内“略读”课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全篇,领会文章的主旨,避开文章的细节。第三步,提出一系列更细化的问题,让学生“扫读”课文,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信息的筛选,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弄清楚材料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态度及说明的问题,另外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也是学生应注意的重要信息。第四步,点拨解疑。分析篇章结构及重点词、句用法,帮助学生攻克语言难点,进一步理解材料内容。第五步,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从范读到自读,从熟读到背诵,这是一个培养语感、消化吸收语言材料、知识内化的过程。第六步,以写带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缩写等活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整体的吸收和运用,以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做好精读和泛读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但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为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课外阅读以泛读为主,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英语报刊、书籍,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增进知识,开拓视野、巩固课内学到的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辅导为辅,如果没有得力的措施作保障就难以持续开展,所以教师要备好课外阅读这一课。首先,要为学生备好适当的阅读资料。一是所选材料要内容健康、思想性强、趣味性浓、令学生爱不释手。二是材料新颖、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言质朴、引人入胜这样才寓学于乐。三是材料要由易到难,难易适度,逐步加深,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其次,对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时间也要有一个量的规定,如每天定时定量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另外,还要采取有效的评价、激励措施,如定时开展阅读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览、“小书虫”评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课外阅读的积极开展。

三、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技巧的训练。首先是阅读速度的训练,体现效率优先、限时阅读的原则。“略读”和“扫读”是实现快速阅读的两种重要方法。“略读”是略过文章的细节描写,目光跳跃式,扫描式前进,快速找出文章的主题段、主题句、及每句的关键词,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主旨的一种阅读方法。“扫读”是带着问题的阅读,目光从上而下迅速搜寻所需内容,一旦找到答案,即可停止阅读。这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两种阅读技巧。

除了阅读速度的训练外,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一要教会学生推测:根据标题、插图推测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段、上下句推测下文内容,根据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推测词义等。二要教会学生抓关键点,主题段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主题句又是一个段落要阐述的观点或讨论的问题,抓住这些关键点将对文章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逐词逐句的读、用手指或笔尖指读、小声唇读等方式,都是学生常见的不良习惯;因为担心对前面内容不理解或遗漏细节,不断的回视重读,对不认识的单词停下来查字典以求实解,也是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归根到底,这些眼、手的多余动作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影响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是对教师耐心恒心的考验,切忌操之过急或半途而废。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是关键。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措施范文4

[论文摘 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课外阅读倾向无论是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情感价值取向的形成,还是从学生开阔自身视野,获取及拓展知识来看,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505)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界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和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学习无关。”有的说“腻了课本,找课外书调剂。”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三、分析问题成因

调查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喜欢、甚至排斥课外阅读,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视听文化的冲击。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直接将信息作用于视听感官相比,书籍阅读就显得较为枯燥,人们不再也不愿花时间从书籍中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阅读的缺失。

2.老师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时,他们就会阻止。据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仅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课外书都称为“闲书”。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阅读条件的制约。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48.9%;第一地点是家里,占78.2%;仅有14.9%的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学生阅读的神圣殿堂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却几乎没有位置。

4.应试教育的误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教学优劣还常以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阅读。

四、改进措施

要真正让学生读而有得,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长期只重课内学习而忽略课外阅读,为此,教师上课时应设法吸引学生,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推荐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品位。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提示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用的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细读、熟读成诵等方法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方法。要教育边读边思考、重感悟、重积淀、批判地吸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措施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积累教学 措施

一、前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只有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合理的阅读技巧,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与积累教学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的阅读技巧与能力进行培养。

二、熟悉教材词汇,加强课外延伸

学生进行阅读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充足的词汇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懂文章大意并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词汇的积累是第一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本中的生字、生词,在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音、拼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字词[1]。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生词本,将课堂中或课外所学到的生词记录在本子上,并定期检查学生生词本的完成情况,针对一些出现得比较多的生词进行统一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生词的影响[2]。

三、建立广泛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素材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许多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自身都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素材。因此,教师需要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素材积累的好习惯。通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使学生的词汇储备量得到进一步提升[3]。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阅读诸如《蓝精灵》《一千零一夜》等书籍,每天布置2~3页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开展故事复述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每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故事复述还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积累教学对其能力发展与知识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熟悉教材词汇,加强课外延伸;建立广泛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素材。通过长期的培养与积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丹.浅谈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30):250-251.

课外阅读措施范文6

一、多法并举,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推动保持学生持久阅读的动力源泉,只要有了期待,他们就能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地参与其中,最终高效地完成。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哪怕就是成年人,天生就对故事情有独钟,要想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首先就可以以故事引路,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使他们徜徉于书中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中,流连于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中,沉醉于优美简练的文本语言中。

二、注重细节,加强方法指导

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状态,阅读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有些学生拿到书后,一会儿翻到前,一会儿翻到后;有些学生只关注书籍中的插图,问问他们有什么收获,他们要么是支支吾吾,要么就是哑口无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他们缺少阅读方法,不知道怎么去读书,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当然这样的指导必须立足课堂,指向课外,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拓展性的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教师要教会每一位学生学会使用新华字典,要让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向这位“不开口的老师”请教,这是拓展阅读必备的条件之一;每节课上课之前要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要具体到如何预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促使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1.自绘阅读蓝图

这里的蓝图是指学生的阅读目标,众所周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可以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读书规划,以及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如阅读时间安排、阅读步骤、阅读方法的选择等,这样阅读的效率才会更高,才能更利于拓展性阅读目标的实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要学会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做出及时调整修改,以不断充实自己的阅读规划和措施,使之更利于阅读目标的达成。

2.优化阅读过程

准备是一种心理状态,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在阅读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阅读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例如,首先,笔者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时通常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完成一份读前提问表,如你阅读过程中做过哪些事情?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阅读时遇到拦路虎,如生字、新词,或不能理解的句子,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文章你最怕读?为什么?要想把这篇文章读懂,需要怎么做?其次,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时时对照此表,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是否科学有效,如哪些内容需要做笔记,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只要粗读,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等等。再次,在阅读结束时还要再次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是否合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灵活评价,促成阅读习惯

评价是一种反馈、调整和激励手段,每一个阶段的阅读之后,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对这一阶段的阅读情况进行一次客观、全面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此阶段的阅读目标是否实现,阅读计划、措施是否落实、科学,阅读效果是否有效等。达成度高的学生要进行表扬,达成度不高的也要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同时,评价方式也也注意多样化,如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讲故事比赛、交流阅读心得、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等。通过此阶段的评价,目的是调整下阶段的阅读目标和计划,使之更合理、有效。由此循环上升,学生就能养成自我调整的阅读行为习惯,阅读能力也自然会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