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例6篇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文1

[关键词]课外阅读 重要性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10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是力于课外阅读。”语文学习是终身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彰显,但仍须稳固其地位。专题复习固然重要,一定的测试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毕业班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占用,优秀的阅读资料被束之高阁,重新回到试题层出不穷的古老的学习模式下,那么学生就会疲于应对,毕业班就成为“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便成为空头支票。七年来,笔者对多届学生学习生活的观察、研究以及学习效果的跟踪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一、“为什么读”,生活的现实在警示着坚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从生活角度看,课外阅读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成果是正相关的。高三生活相对紧张而枯燥,虽然很多学生有抱负、有动力,但是也很难保证自己在长时间单调、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做一台高效能的“永动机”。 阅读,是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广阔的课外阅读,有的以分析的深刻清醒你,有的以描写的细腻感动你,有的以朴实的叙述震撼你……这些源头活水,是多学科繁杂学习劳累后的一种积极休闲,能舒活筋骨,享受窗外的清风和苍穹的明月,在乐趣中积累知识,内化技能,提升修养,增多感悟,创造价值。

2.从功利的应试维度看,课外阅读是潜力股。高考试卷中阅读的比重越来越大,受专题复习的影响,高三的阅读和写作这两大阵营往往有些脱节,复习效果欠佳。于漪老师说过:“语文实践中的一切有效做法都离不开阅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一方面能弥补课堂教学进度安排上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的不均衡;另一方面能有效积累语言,引导思路,获得写作技巧,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3.从生命发展的维度看,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情操的助推器。阅读是和高尚的心灵对话,优秀的文章中承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纯净的情感都会随着语言文字流到学生心中,哺育学生健康成长。当今的高三学生,既有来自社会的压力,也有来自家庭或自我理想的压力。有道心灵鸡汤说“没有压力,我不会开花”,话虽这样说,但是现实中的确有部分学生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心理出现了问题。与其症状明显了再四处寻找心理医生疏导,还不如每天阅读一点优秀作品,细水长流,有引导,有疏导,有垂范。

二、“读什么”,决定了坚持课外阅读是否有必要

有位班主任在数学自习课上发现一男生在看厚厚的玄幻小说,交流的时候,男生振振有词:“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你凭什么反对?”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课外阅读不是放羊,语文教师要把好选书关,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既广开途径,又实施去粗取精的“拿来主义”原则和“放得开收得拢”的阅读机智。

笔者的做法是学生一周选一本书,周一先交给笔者过目。在多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极其重要。同时,课外阅读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是个巨大的挑战。唯有挑战才能超越。教师要想在指导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必须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与时代和学生同步学习,多读、多思、多写,求新、求变,否则,如何给学生把关,如何和学生交流?恐怕会疲于应付,捉襟见肘。

三、“怎么读”,更好彰显坚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教师的有效指导方法有:首先,对学生上交的课外阅读书目检查合格后登记,在教室张榜公示。读完后,学生自己在读书榜上记录时间,发现好书,可以写上简洁的推荐理由。同时,每周五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大家评选本周“最美读书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这样安排课外阅读的方式,可以避免学生浑水摸鱼,也可以随时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指导学生学用苏步青的“零头布”方法,课间、饭后、睡前做一些片段式阅读,开展“课前三分钟读书活动”等展示活动,这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一种方式。可读诗歌,读美句,读新闻,读经典作品的片段,有时也可以读笑话。让学生提前进入课堂状态,锻炼在规定时间内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在教室的小舞台上,展示自我,欣赏他人,愉悦身心。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语文 课外阅读 思考

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进行终身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积累形成,因而中学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相应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要求学生的阅读要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其是进行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所以中学生必须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我国新课标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课外独立进行的阅读活动,为课堂阅读的扩展及继续,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为语文课独有及必须的,决定于语文课自身性质。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所以,如果学生们缺少“我要读书”的内在渴望及需要,那么就算读很多书,也很难实现增长学生知识的目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探求相应的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能力。

兴趣为学生们学习的先导,也是学生需求动力,因而中学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现阶段,学生不仅有巨大的课业负担,而且还会面临很多不良诱惑,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并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那么学生就会远离读书、远离书籍。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在阅览室或者教师粘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激发学生们读书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相应树种的格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策自身读好书、多读书。此外,教师还应将课内课外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讲解某位文学家的作品的时候,可以多介绍一些文章或书目,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后阅读。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及阅读兴趣,建立学生阅读的信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中学生优先选择的精神活动。

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鼓励学生多读书、少做题。有效培养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读书成为学生们的业余乐事及幸事,只有学生们有了较高的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要,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通常都是被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调动起来的。因而,鼓励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将课外阅读课程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人都觉得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以外的事,所以并没有把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相应的语文教学计划当中,在语文教学当中也就没有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根本不理会课外阅读,部分语文教师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保证课外阅读质量。实际上,要想充分达到新课标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就必须抓住新课程这一契机,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开设相应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设计出探究性课外阅读的作业,通过综合性的指导是学生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课外阅读分为六种:诗文朗诵课、读物推荐课、读物欣赏课、阅读辅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书汇报课等。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安排相应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相应的读物并进行欣赏和评析,指导学生们如何进行阅读,确保每周一课时,从而有效将课内阅读过渡为课外阅读。

我国著名的现代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有效的将课外阅读引入到了课堂。他把相应的短篇时文、人物传记、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国内外的科技动态能等学习方法,只要是可以让学生们长见识、感兴趣的文章,他都拿到课堂上。通过大量阅读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语文活动,保证阅读质量

相应的语文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其达到的效果有三个:一方面,语文教师能够有效把握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例如学生们课外阅读的进展及内容等等;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充分享受进行课外阅读的乐趣;最后,通过课外阅读交流,学生们也可以更好的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语文活动既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观察景物等,也可以为短剧表演、读书交流会、记者招待会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现场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指导,因而那些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阅读,如果是以前读过的,印象不深也要重读。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学生们阅读中的缺憾及错误,利用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追问及质疑方法,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最终提高阅读质量。

结论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文3

一、课外阅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认为: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该是丰富的人文性而非科学性,它应注重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而不是简单的智力和纯粹的技能。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反应应该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单一化。但长期以来受高考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应试操作上,相反对课外阅读给予无情的扑杀和歼灭。当下的语文训练是完全脱离生命体验和现实生活的应试技能训练,而忘却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和思考、体验和感悟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和交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说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高中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二、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

1.引导学生读读本。普通高中课程必修和选修课本,都是全省教育教学专家精心编制的,质量较高,是目前最好的高中教科书。课外阅读指导,必须配合教材进行。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读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学会方法,课外得以演练。一般来说,一个课内阅读专题,读本往往配二至三个专题的拓展阅读。这是一个较好的阅读资源,教师从读本中适当精选一些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2.引导学生读几部经典名著。“吾生也有涯,知无涯”,必须有选择地读书。前苏联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每种学科的主要著作是很少的,其余一切著作,不过是把少数著作里说得更充分更清楚的话加以重复和损害罢了。”可见,读书要选择第一流的书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切实的计划和行动,引导学生读几部经典名著。

此外,报刊的选择也应特别重视。因为报刊知识面广,而且信息新颖及时,会更容易博得学生的喜爱。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要达到规范、高效,还必须讲究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资料具有广博、丰富等特点,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1.要有目的地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之间是有冲突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有目的地选取自己所需要的阅读资料。通过阅读名著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阅读《高中生优秀作文选》来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等。

2.用审视的目光鉴赏阅读。不同书籍,思想观点、情感、主张均不相同,即使同一书籍其思想内容也具有多面性特征,其中既有健康向上的进步意义,又不乏庸俗低级趣味的负面效应。阅读时需用审视的目光、鉴赏性地阅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要感悟地读,写好读书笔记。读书重在读后的收获上,只靠读,人的记忆感悟能力毕竟有限,效果会打折扣。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积累优秀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写下自己独特的理解审美,会让阅读效果最优化。

当然,还要指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资料的前言、后记、提示、注释、评论文章、参考资料等说明性文字进行阅读,来帮助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因为这些文字或介绍写作目的,或介绍文章内容,或探讨生活问题,等等,能帮助学生更正确更有效地阅读。

四、拓宽课外阅读范围

1.每周开辟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上好这节阅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多读爱读。要经常涉猎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的文学刊物,选取贴近生活、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读。我认为读学生刊物,可以发现高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而读这些作品,学生更容易接受,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而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选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分清善恶是非,或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文采斐然的文章读。

2.每周抽出一节“说”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节课是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开设的。这节课可以作为讲故事、讲新闻、讲笑话等专题课。由学生自己分组轮流主持,并由学生轮流讲。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万事开头难”,教师在刚开设“说”课时,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参与。为了“说”好,他们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广泛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又由“说”带动了读和听。可谓一举而三得。

3.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拓宽阅读面。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新大纲补充附录“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或读后感.或鉴赏文章,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发展审美能力,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

五、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文4

一、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

中学生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会遇到爱好各异、特长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型的语文老师,这样,在对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指导上,可能会形成无序状态。作为老师,有必要研究一下其指导对象的共同阅读心理和兴趣以及个性差异,有计划、有侧重、有层面、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去选择课外读物。一般说,中学低年级应侧重选择适合于朗读、背诵和仿写的课外读物。如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同龄人的作文选集等;到了中、高年级,老师应该有序地开列一些书目,提供部分古今中外的名著,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两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虽然兴趣不大但非常重要、能终生受用的读物。与此同时,老师也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阅读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根据其兴趣特点、阅读能力,推荐于其有益的一定量的课外读物供其阅读,以发挥其特长。 教材所选编的篇目虽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经典,但它至少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它的体系和结构具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序列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因此,对教材的阅读应是学生阅读的主体和重点,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内阅读来展开。语文老师在选择读物、进行阅读指导时,应当有意识地拓展课堂阅读内容。例如,在指导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促织》时,不妨伺机诱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在讲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不妨选几篇同是写秋的散文来进行比较阅读;在分析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时,不妨把余光中的《乡愁》、舒乙的《乡色酒》、非马的《醉汉》等思归诗作介绍给学生品味。能这样结合教材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要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要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三、加强对中学生的阅读评价

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并分别从 朗读默读、精读的评价、 略读浏览、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的评价等几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反馈和检测。因此教师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落实评价体系,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进行,要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日常所见易操作的形式有:演讲、采用表演形式或演话剧的形式、采用交流会形式、采用手抄报、故事会、诗歌朗诵、知识比赛等形式。

四、多方面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下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一)课外阅读量小,没有阅读兴趣

在教学调查中发现,课外阅读往往是被忽视的,部分学生甚至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其原因大致有四:(1)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不够,重视程度不足,课后阅读学习氛围不浓厚。(2)学生不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故对文字不敏感,对语文学习无甚兴趣,便认为课外阅读一样枯燥无味。(3)学生有错误的观点,认为语文学习仅仅靠课堂足矣,对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不了解。(4)现代电子设备的出现对学生课外学习产生了冲击,看电视、上网占据了他们课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二)缺乏阅读指导,盲目阅读

课外阅读作为一种相对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接触到的内容是形形,也是良莠不齐的。学生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还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他们可能选择散文、诗歌、小说、科普等内容,也有机会接触到暴力色情的“垃圾文字”。初中生自控能力与社会经验均有明显不足,故而在缺乏来自家长与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就容易受到不良读物的侵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三)没有阅读计划,阅读习惯不好

据统计,学生中有课外阅读计划的仅占三分之一。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没有固定时间和计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期坚持,对阅读内容也是不加筛选,有什么看什么。调查发现,初中生在阅读时有做笔记习惯的很少。这些现状都说明大部分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改善课外阅读不佳现状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教育的引导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盲目、无计划的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便是将初中生课外阅读纳入初中语文教学计划。同时,保持学校图书馆等阅读场所借阅书籍的便捷,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初中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在愉悦的心情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二)引导课外阅读要落实到具体

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泛泛而谈,要落实到细节。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拓展学习的方法进行引导,例如:(1)在名篇节选类型的课文教学结束后,让学生的阅读对象拓展为整篇著作;(2)由短文教学拓展至对文集的阅读引导;(3)将与课本中课文内容有联系的文章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爱屋及乌”;(4)在教学文章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奇闻轶事,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从而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5)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课文进行鉴赏评论,并且阅读相关鉴赏性文章;(6)将与课文题材、创作手法类似的文章介绍给学生,鼓励其进行自主阅读。

(三)对学生进行“阅读原则性教育”

无论学习生活或为人处世,原则都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的,阅读亦然。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我向他们讲述了以下原则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行教学辅助:(1)把握整体原则。选择课外读物,要从课文出发,要明白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打下语文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兴趣。从阶段性而言,必须将每学期、每学年的不同课文内容与阅读环境作为构建课外阅读完整体系的出发点;(2)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课外阅读必须由浅入深,根据个人性格特点,掌握的知识量,循序渐进,由易入难,不可急躁;(3)联系课堂,相辅相成。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两个基本手段,必须将二者进行协调,不能偏废一方,必须同时进行,同等对待,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辅助与延伸。课内学习的基础可以促进课外阅读效率的提高,而课外阅读的积累又可使课堂学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故注意二者的平衡与辩证关系方可达到相得益彰之效;(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原则。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其是一种吸收与采集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将心中所拥有的素材进行组合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常动笔,到了需要写作的时候才会“下笔如有神”。

三、优秀阅读习惯的培养切入点

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范文6

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初中新课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字,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文学和文化素养,并在此过程中塑造自己的灵魂。而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量的课外阅读会不断补充和印证学生学过的课内文本知识,在阅读实践中会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此外,经典的读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一部经典,倘若学生认真阅读品味,就会给他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甚至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因此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培养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当前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课外阅读不重视,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包括一部分语文教师)及家长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学生各科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一些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了解而又喜欢对语文指手划脚的非语文科老师,经常会向学生宣言: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还不如多做一些练习,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纸上谈兵。很多语文教师就将高中新课标规定必读的一些课外书籍作为寒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在寒暑假进行阅读,但是大量家长和部分学生(特别是理科生)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长分”太慢,把大量时间放在练习和补习上。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拥有的宽松课外阅读时间几乎为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逐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就完成了学业。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关注社会,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体验美丑善恶就成为一种奢望。

2.学生阅读品位低下,功利性强

在城市的高中生群中,80%以上的高中生会告诉你漫画、穿越小说、武侠小说、明星花边是他们最喜欢的,有的学生只熟识“马尔泰若曦”、“韦小宝”,而不懂“林黛玉、薛宝钗”。同时,高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阅读动机简单,主要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欣赏扣人心弦的情节”。由于缺乏正确地引导,纵然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对考试涉及的几部中外文化经典和名著产生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阅读原著的并不多。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仅有40%左右的人完整看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50%的同学完整看过《水浒传》,15%左右同学完整看过《红楼梦》。品味低下、功利性强的课外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只停留在浅层上。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课外阅读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3.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学生阅读随意盲目

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做过的调查显示,90%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定期向他们推荐介绍好书,还有部分同学对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有60%的同学建议高中三年都应开设阅读课,有50%的同学希望老师能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由此可见,教师不应当仅仅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实施者,还必须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但是目前由于不少教师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因而指导就无从谈起。

教师指导作用缺失,直接导致当前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式的状况,75%的受调查学生是凭自己的兴趣或感觉来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存在随意性大、较为盲目的弊病。

4.社会阅读氛围淡化,家中藏书匮乏

社会整体阅读氛围正在变淡。笔者曾读到过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左右。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的阅读氛围是属于比较淡的。而当下,阅读又被各种更为迫切的需求所挤压,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电子书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将课外阅读逼到了更为严峻的境地。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上网就可以大信息量地阅读,不必在家中购买经典,也不必到邮局征订阅读刊物。于是,上互联网就成了漫无目的的浏览,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课外阅读所应达到的目的。

二、优化课外阅读的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阅读“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这句话表明,阅读兴趣是优化课外阅读的前提。

(1)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要使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让他觉得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课外阅读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再创造的能力;通过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从中吸收文化精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笔者在教授必修2散文单元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与学生一起深思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一起领悟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使他们在阅读经典文本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内牵外联,把学生由课内文本引向课外读本,用课内阅读的“钥匙”去打开课外阅读的“锁”,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做到有机结合。在《鸿门宴》教学中,笔者分析了刘邦、项羽在鸿门宴中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后,就“汉胜楚败的原因”让学生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兴趣。

2.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梁启超先生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与发展。”可见,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1)要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胡适先生在谈阅读体会时曾说,如果每天坚持在睡觉前阅读15分,那你将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笔者在教学中也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形式去寻找与课内文本教材相符的一些文章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2)要让学生养成制定计划的阅读习惯。笔者在指导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机调整,从而避免了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不贪多求快,不随心所欲,不敷衍了事。

(3)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深层次思考的阅读习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笔者常常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辩论等形式来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养成从文本中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的习惯。

3.排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

(1)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笔者调查显示,60%学生反映,看了很多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方法问题。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以课内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能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向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书目,并作一些调查。在此基础上,应该向学校图书馆提出建议,为学校阅览室订阅的报刊杂志精选书目,在阅读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于高中生,笔者向他们推荐了专业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国学》《随笔》《书摘》等刊物。笔者还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分别介绍不同的书籍,逐渐把品位高、写法有特色的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如《战争与和平》、《飘》、《百年孤独》、《红楼梦》等。

同时,推荐课外读物还要和讲读课相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各个时期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名篇,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教师在讲授教材文章时,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可结合上课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在《故都的秋》教学中,笔者就向学生推荐《秋声赋》《雨铃霖》《登高》《醉花阴》等古诗文,并予以阅读指导,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