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初探

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对高校发展扶持的力度加大,专项资金占高校收入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如何规范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已成为很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资金内部审计,能够做到对高校专项资金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拨付的、具有指定用途的经费,包括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本建设经费等。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健发展,不仅从体制上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推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

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基本经费而言,专项资金具有专项申报、专款专用、时效性强、政策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约束着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加大了专项资金管理和审计的难度。目前高校专项资金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算编制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很多高校往往按照实际需求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对申报的专项资金缺乏深入调研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大,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文本比较粗糙,项目预算内容不够细化。预算与项目进程中资金的实际使用存在偏差,一些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而有些项目则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

(二)专项资金存在挪用的现象。由于项目预算不够准确,获得批准项目的批复金额跟实际需求有差距,甚至某个项目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但专项资金已经下达,为加快专项资金的使用,就会挪用到学校其他的项目中,使得专项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由于专项资金具有时效性,但有些专项资金下达的时间较晚,使得当年预算资金用款计划来不及实施,为了避免专项资金年底形成结余资金被收回,就会出现挪用资金的问题。

(三)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很多高校中的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整体资金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对专项经费的管理缺乏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往往只依赖事后核算,使得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四)专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和绩效考核评价。从目前实际看来,高校对于专项资金一般持“重立项、轻管理”的态度,缺乏科学详细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经费使用细则。另外,项目负责人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和效率的意识不强,高校也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不能起到应有的督促监督作用,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不能满足预期的目标。

二、开展专项资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专项资金对于学校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项资金如果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会大力推动高校诸如办学条件的改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进而将学校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的用于各类基本支出中,例如改善教职工的工资待遇、提高研究生奖助学金标准、扩大学院教学经费等。如果专项经费执行进度缓慢,执行质量欠佳,使用效益低下,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形成大量的结余资金,不利于财政资金在各个高校间的合理配置,同时也会影响学校以后年度的财政拨款,降低学校总体收入。解决专项资金执行中出现问题是高校财务管理所面对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开展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从项目申报立项一直到项目执行、结题,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严肃财经纪律,能切实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开展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

(一)审计工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介入程度低。健全的内控制度是内审工作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基础。高校中普遍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及相对应的实施细则,一些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缺乏创新性的审计制度,目前仍以事后财务账面审计为主,未介入专项资金的前期论证和经费使用过程,不能及时对经费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纠偏,不能够真正履行内审部门督促、评价和建议的职能。

(二)内审资源有限,审计方法和技术有待改善。随着财政专项资金的不断增加,专项资金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从科研、修缮、工程建设到高技术研究、矿产资源等,专业性越来越强,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综合素质逐渐跟不上工作的需要,保证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由于一直以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难度不大,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比较简单,随着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增大,高校中现有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明显感觉落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高校经济活动的需求。

(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不配合。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专项资金是学校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财政资金,不能形成结余资金被收回,要最大化的用到学校更多的地方去,因此可能会在为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的内部审计提供资料等方面不予以配合,加大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

四、强化专项资金内部审计的举措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项资金在高校教育经费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已成为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工作,从审计方面把关,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建立健全高校专项资金内控制度,定期开展内控制度评价。高校应逐步的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对各类专项资金申报、立项、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做尽可能详细切可行的规定,使得专项资金从申报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制度的约束。内审部门对于专项资金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定期进行评价,保证内控制度运行的顺利和有效,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专项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

(二)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力度,建立资金使用责任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根据审计工作计划或者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从专项项目可行性评价、项目预算、立项申报、资金管理、项目使用各个环节入手,实行动态控制,明确审计目标、责任范围、审计标准,定期对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建立专项资金“谁使用谁负债”的责任机制,审计过程总一旦发现不按要求进行项目申报或不按项目批复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等行为,责令项目负责人采取纠正措施,对于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移交相关部门进行查处,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三)有选择的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专项资金是为某项特定的项目拨付的资金,资金使用不仅要真实、合法,更重要的是要高效。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都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高校应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项目实施单位年终评优、项目负责人年终个人考核挂钩,以此来推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四)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审计活动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高校应将内部审计的权利、职责范围等写入相应的章程中,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给予开展内审活动所必须的权威性。针对覆盖面越来越广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要不断的壮大审计人员队伍,在学校编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如计算机、法律等方面人才,并加强对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审计人员撰写论文等技术性报告,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提高审计创新水平。对于某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专项资金,内审部门应适当的借助中介机构,通过内审和外审力量的配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航.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教育经济,2013(4).

[2]邹娟.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2(1)上.

[3]曾建军.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J].审计与理财,2013(11).

[4]林定和.探讨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

[5]唐玉平,曹永模.加强高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

[6]刘晓玲.高校专项资金核算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1(01).

[7]徐琳娜,刘忠华,田雅卉.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方向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2).

作者:夏楠楠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