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范例6篇

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新局面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以教育部第27号令的形式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办法》,充分认识到《办法》的实施,是新时期、新阶段国家为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献,为高校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以学习贯彻《办法》为契机,开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办法》内容,充分认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档案的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学校的各项重要工作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教育部开展的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高校档案是最令评估专家信服的历史证据,如果没有档案做依据,就难以准确地阐明历史事件,难以科学地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只有依靠档案资料,专家才能对被评估单位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估。因此,学校档案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是高校师生员工辛勤劳动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高校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储备,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其他文献无法取代的重要凭证的作用,同时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参考、宣传和教育作用。另外,学校的各种庆典活动、校史的编写、规划的制定等都离不开档案材料。因此,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等内容。

二、深刻领会《办法》精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办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把高校档案工作领导的职责法制化、具体化,这将有助于为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做好档案工作,关键是领导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有了很强的档案工作意识,才能从历史责任感的高度来加强档案工作建设,才能增加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才能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才能把档案工作提到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也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校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形成有学校领导分管、校办主任主管、专职档案员负责、兼职档案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为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三、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档案管理机构

学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办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设立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的具体条件,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学校档案管理机构,才能促进学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高校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为使高校档案工作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高校在档案机构建设、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行为准则,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障。高校应修订适应本校办学水平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有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档案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档案工作不断向前迈进。档案的权威性在于其真实可靠性,真实是档案的生命,也是档案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在工作中要坚持照章办事,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的质量。

四、广开思路,拓展学校档案资源渠道

《办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了高等学校档案门类有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本建设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外事类和财会类十一大类。为适应知识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保证高校档案工作为高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这一规定对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和完整收集,对于加大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方便学校和社会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办法》对档案资源建设更加重视。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根本保证。档案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档案和档案信息的利用来实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档案馆藏和档案信息,是很难满足各种档案利用需求的。因此,高校档案部门首先要按照《办法》的要求,努力健全上述各种档案门类,并进行科学、有序、安全的管理。由于形成各类档案的数量各异,还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各类档案的归档范围,把学校不同时期形成的、能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各类档案收集齐全,把记录学校历史的档案和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奖状、奖品档案,以及专家教授、知名校友的业绩档案等收集归档。

五、适应新形势需要,推进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办法》在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二是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并实现“三化”: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著录与标引、编目、检索、统计自动化替代所有手工抄写工作,实现档案的自动化处理和网上查询。通过构建网上档案服务平台,把已有的档案目录数字化,建成目录查询系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把部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建成各类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通过网络为广大师生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师生检索和查询资料,有利于查到、查全有关资料,从而更好地提高学校档案的服务水平。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技术人员,为此,《办法》明确规定,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业务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馆领导应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要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这一规定突出了人才兴档、人才强馆的理念。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一支有较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要严把人员入口关,真正将政治素质高和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选配到档案岗位上来;要为档案工作人员尽可能多地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支持他们进修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尽快掌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技能;要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努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对专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同等待遇。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只有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才能逐步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干部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必须抓紧做好档案干部的稳定工作,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办法》规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者的关怀,也进一步激励档案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韩秋黎.谈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J].中国档案,2008,(12):31-32.

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学籍管理;网络化;学分制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它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考勤、升级与留、降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与授予学位资格的审核及证书发放等。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如何搞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学生只把自己作为学籍管理中的一个被动对象;教师视学籍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且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对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不了解,也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学生在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课程;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或隐瞒实情,对严重违纪问题不处理,也不上报,甚至弄虚作假、更改考试成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入学教育缺失: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军训、发放学生手册、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入学教育,在对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方法、规律和手段等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新生需入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适应大学生活。2.学籍管理手段落后:高校学籍管理仍以分部门而治的多系统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增加了工作量,信息无法达到共享,重复劳动多、准确性低、管理无序、反馈滞后等,已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3.学籍管理决策功能不足,支撑力度不够:高校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学生档案数据要求更加全面、详细、快捷、准确,且需求日益频繁。而开学初的学籍注册工作的制度支撑不够,致使学院和学生都不重视学籍注册工作。

二.如何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

(一)规范管理,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断对学籍管理制度加以修订。学籍管理应以各教学系为主,实行过程管理。教务处工作应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籍管理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学籍管理工作应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如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和申报、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的学籍管理

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扩大,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人工管理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可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使各教学部门能互换信息,也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学籍信息、考试成绩、课表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籍管理文件的自动化检索,提高学籍管理水平,使学校学籍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三)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它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知识和学习进程上的自主选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籍管理应当以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多样化为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学分制应依据“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只要修满了学校规定的各项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的实行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生压力,改善考风考纪,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考试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考核是学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它是评定学生能否按照教学计划学习的客观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学籍处理的重要依据。加强考试管理,制定考试工作职责及处理办法,对考试各个环节作严格规定,还应建立校、院两级巡考制度,为严肃考风、考纪提供保证。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现代高等教育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应加强学籍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定期对学籍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了解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特点,加强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结语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又繁忙复杂的业务管理工作,从事这项工作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门学科知识责任心,还应有一定的计划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只有全面掌握学籍档案管理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使学籍档案管理在培养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3

学校是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地方,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学校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是学校发展记忆的基石,是一个对学校历史负责、为学校现实服务,为学校未来着想的平台,是学校的财富,也是国家社会的财富,它在学校的对内管理、对外宣传、科学研究、评估办学水平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质量和完整程度将影响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记忆的留存,加强和改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依法管理学校的需要。

民办高等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些学校的档案的重要性,也绝不在公办高等学校档案之下。

目前民办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公办高等学校,仍然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这直接影响到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对内管理、对外宣传等各个方面。就笔者看来,民办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档案资料不够齐全完整;从学校开办的第一天开始,档案就形成了,它是一所学校的原始记忆,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但是民办高等学校在收集档案资料方面,与公办高等学校比较起来,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有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高等学校档案资料包括党群档案(党建和群众工作档案)、行政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学生档案、产品档案、仪器设备档案、财会档案、出版档案、外事档案、声像档案共十二类档案,每一个种类档案都不可缺少。但是目前一些民办高等学校的所有档案,尚且不能完全涵盖以上十二类,并且每个种类的档案里面,还有一些欠缺之处,缺少任何一个种类的资料,就会使得档案变得不完整,从而给学校以后的工作留下麻烦和后患。

第二、档案资料分类不够清楚;高等学校档案资料十二类,即党群档案(党建和群众工作档案)、行政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学生档案、产品档案、仪器设备档案、财会档案、出版档案、外事档案、声像档案,每一种档案在归档的时候都应当分门别类摆放,同一种类的档案放在一起。但是与公办高等学校比较起来,民办高等学校的档案分类,在一些地方还不是很清楚,有的时候同一份文件材料在不同种类的档案中重复出现,例如同一份文件在教学档案和科研档案中分别出现,混淆了不同档案的分类界限。

第三、档案资料的保管不够妥善,一些方面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标准;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应当设有专门库房存放档案;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水、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但是目前一些民办高等学校的档案机构,在以上各个方面尚有一些欠缺,例如,档案与一般档案存放在一起,没有专门库房;档案室内没有除湿器,灭火器数量有限,除湿和通风器材不完善,消防器材不完善;没有专门库房放置声像和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等等。

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民办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提升民办高等学校对内管理、对外宣传、办学三方面的水平,就必须严格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收集、整理、管理档案。

首先,在收集档案资料的时候,应当尽量完整全面,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办法》中的规定,将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本建设、学生、产品、仪器设备、出版、财会、外事、声像十二类档案收集整齐。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基础》中对以上十二类档案,每一类都有一张《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详细列举了每一类档案的范围和所有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在初步收集了十二类档案的基础上,应当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基础》中的十二张《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一一区分、整理每一类的档案,严格按照表格中的序号排列文件资料,使每一类档案文件资料都完整有序,并且万一文件资料有缺漏,也能及时查出,方便补救,不给学校以后的工作留下麻烦和后患。

其次,在给档案资料分类的时候,也应当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基础》中的各项规定,将每一份文件资料与《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类目名称仔细对照,文件属于哪一种类的档案资料,就归入到这一种类的档案资料中去,相同种类的所有文件放在一起,不同种类的文件要分开放置;每一类档案资料要首先设置和标识一级类目,然后进行排列整理,全部排列整理完毕后,应当及时做好一份总体目录,继续设置和标识出二级类目,每一个二级类目下面的档案文件资料,应当及时做好相应的子目录,方便查找。

再次,在保管档案资料的时候,应当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要求:

(一)应当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在档案资料入档案室之前,应当去污、消毒、去酸;(二)应当用复印或者加膜的方式保护一些不利于保管的纸质材料和字迹;(三)应当去除一些不利于保管的包装物;(四)应当去除纸质档案文件上大头针、回形针、订书钉等一切金属物;(五)重要的档案应当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异地备份保存;(六)底图应当放在底图柜中,不宜折叠;(七)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八)应当及时数字化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九)磁带、录音带、录像带等磁性材料应当存放在防磁柜中;(十)光盘、微缩缩胶片、底片应当存放在专门的装具内;(十一)应当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档案库房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建设档案室、档案库、档案馆;(十二)每个种类的档案应当按照档案号顺序排放;(十三)库房里的每一个柜架都应当编写顺序号;(十四)各个档案柜、各个档案库、全档案馆和档案室都应当有存放档案资料的标志图和示意图;(十五)档案室和档案馆应当采取防火、防高温、防水、防有害气体、防光、防灰尘、防虫、防盗等措施,配备灭火器材和除湿器材;(十六)控制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温度和湿度,定期登记温度湿度,温度和湿度应当符合各种档案载体的保管要求;(十七)档案室和档案馆应当定期打扫,保持干净整齐,避免积累灰尘;(十八)定期检查档案室和档案馆的设备运转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尤其是对档案资料威胁最大的火灾隐患,并且一一记录在案;(十九)定期清理、核对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做到账物相符合,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发生变化(例如新增进来或者移送到他处),都应当记录说明;(二十)关于档案,应当尽可能创造条件设置专门库房放置,如果没有条件,也应当将档案集中放置在专门档案柜里,不宜与普通档案放在一起。

以上是笔者对民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的一些认识,民办高等学校与公办高等学校一样,都是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档案与公办高等学校的档案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是教育战线上宝贵的信息资源,是民办高等学校的基石,同时也决定着民办高等学校的未来。加强管理民办高等学校档案,无论是对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还是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与公办高等学校的档案同等对待,采取同等的重视态度,用同等的要求和标准来管理。(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

[2] 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办法;

[3]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合并;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人,以优化教资源布局、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为日的,高职院校的合并、重组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合并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由于各学校办学规模不同、档案管理体制和手段相同,合并院校实现档案管理的实质性融合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问题。

2006年重庆市药剂校、重庆市卫校和重庆市第二卫校合并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前三所院校均为中专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薄弱。本文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档案管理中的优秀实践,提出了实现院校合并后档案管理实质性融合的思路和方法。

1、合并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捅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是开展档案工作的法律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合并的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1.1 档案保管不善

高积院校一般都是在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合并产生的,中专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处于“领导高度重视,实际投入不足”的状态,软、硬件设施普遍较为落后,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档案资料随处存放。

1.2 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部分院校不注重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和职称,有些中专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简单的整理文件、装订成册,放入档案柜”,档案管理手段落后,造成档案归档不齐、案卷质量不高、利用效率低、单一等现象。

1.3 档案管理制度不严

合并以前各学校档案是分散管理的,合并阶段人员变动大、管理不严、对档案工作不重视,造成档案移交成了简单的交接 ,导致学院档案移交工作漏洞很多,为今后的档案管理留下了隐患。

2、高职院校合并初期档案管理的重点工作

学校合并初期,各单位档案管理的情况差别较大,很难通过简单的方法“一刀切”的解决所有问题,应该认真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2.1加强收集工作

档案的收集工作是高职院校档案形成的重要环节,是院校档案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途径,是维护院校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基础。高职院校合并期间,人们往往重视结构合并、权利统一、财产合并,容易忽视档案工作的移交、合并,文件散失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合并初期要严格制度,督促档案管理人员坚守岗位,在保证原有档案不丢失的同时,实现合并期间产生的新文件、档案及时收集归档。

2.2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集中统一管理学校全部档案,是学校档案工作基木原则的核心,是学校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高等院校合并之前,各校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各学校合并后,必须对新组建学校产生的档案实行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要做到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使命,学校可以将以前分散的档案部门室合并成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各校原有的档案。由综合档案室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确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然后整理鉴定、开发利用。

3、合并后做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合并后,高积院校应把“深度融合”作为档案管理的行动目标,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融合、深度融合

3.1管理模式上实现实质性融合

档案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工作运行的脉络,是高职院校合并后档案工作实质性融合的关键因素。合校是档案管理工作者改革创新、超越自我的一个契机,档案工作人员应该抓住院校合并的机会,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合校前,每所学校的类型、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办学水平有所不同,其档案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而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会随着档案管理工作形式上的合并自然消失,管理模式的整合就是要打破原有学校、原有制度、原有模式和原有习惯的不同,建起了其合并院校档案管理的体制、管理模式和相应的工作模式。应重点打破各校、院系档案部门职能分散、各自为政的旧模式,监理以学校综合档案馆为中心、院系档案室为具体管理部门的纵向业务管理网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和分散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2实行合并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合并后,必须制定出新的档案管理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对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业务建设提出具体的标准,对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具体要求。合并院校应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捅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科学技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的要求,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总目标,并进行任务分解,对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并开展严格的绩效考核工作,组建校领导、馆(室)领导和档案骨干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做到公平、客观的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广大档案员的积极性。

3.3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的融合

在实际工作重,档案人员的合作精神缺失,影响档案工作人员的实质性融合的主要阻碍。合作精神的缺失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一是情感因素,档案工作人员均有较为稳定的情感圈,几所学校合并后,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人们自然会产生不适应,加之档案管理相对封闭,档案工作人员习惯于在自己的学校开展工作,不愿介入其它校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利益因素,学校合并将带来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影响每一个人的利益,可能造成档案人员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在工作中的合作。

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的主体,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融合是做好并校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木的思想,在考虑学校整体利益、档案工作日标的同时,要尊重个人追求内在价值、自我实现的诉求,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公平的机会、平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岗位培训、专题讲座、重点人员脱产进修等方法,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激情,提高高校档案工作的人力资源水平,在促进档案工作人员能力提升的同时,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俞志新.对高等院校档案收集工作的几点认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5):114-115.

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成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learning, understanding, attempts to change the file management mode, accelerate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pace and do a good job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to talk about an individual to improve file management incollege level a few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archives management measures;higher college; archiv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ientific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教育历史,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德、能、勤、绩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价值。这就更体现了档案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成人高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目前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与《办法》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提高认识,促进成人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学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找出差距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新《管理办法》)是以1989年10月的国家教委第6号令《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原《管理办法》)为基础修订的,共七章四十三条,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新《管理办法》,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定义、适用范围等方面有了新的论述,对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档案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人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成人高校工作能级的提升和成人高校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相比,成人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新《管理办法》对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有以下几点:

1、改变档案管理模式,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使原有的档案门类、数量和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档案工作重点应由以往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和服务为主,提高档案的利用,扩大服务功能。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实现成人高校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关键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系统学习,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在管理实践中能够具有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的能力,能够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成人高校的发展和评估提供详实的材料资源。

3、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形式和载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等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档案资料呈现出复杂、繁琐、量大的特点,这对高校档案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成人高校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二、加快推进成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成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成人高校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1、成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档案管理“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观念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档案管理逐步开始从面向档案实体保管重点向以档案数字化为社会提供服务进行转变。目前,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一是信息技术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由于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变化之中,档案信息化目标也要进行动态调整。二是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三是档案网络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四是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因此,概括而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以实现成人高校档案信息德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的动态过程。

2、成人高校档案信息化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

成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传统管理到档案信息管理的一场革命,实际上是以转变观念为前提的档案工作创新。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最大挑战不是对技术和设备的挑战,而是对人的观念具体到高校档案工作而言,是对高校档案管理理念的挑战。当然还包括协调、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问题。

3、成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举措

成人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想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各种手段,努力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和兼职档案员的档案意识,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让档案信息化观念深入人心。建立档案信息化协调机构。争取多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技术和档案信息制度;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

三、注重成人高校案管理工作科学化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成人教育的形式又多种多样,获得成人教育学历的人数不断增加,情况也相对比较复杂。做好成人教育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科学化的认识

做好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档案工作者应当感到无比自豪与光荣,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思想,持之以恒地把档案资源收集好、整理好、保护好、利川好,把握档案工作发展新机遇。在服务利用上取得新进展。

2、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要做到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深刻理解科学的档案管理规范。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综合的边缘科学,具有自身的理论和发展规律。其次,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人员应该加强理论和业务能力的学习,摈弃旧观念,用规范来约束、指导自己的管理行为,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办法》要求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的好与坏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成人高校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档案的利用和开发,档案管理已不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改革、创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

3、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科学化建设

创新档案管理方式是推动我国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推进,档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科学决策、人才预测等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使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向“以用为主”的“人才”管理的模式拓展。

档案是成人高校信息的资源库,不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成人高校档案管理之中,以提高工作效率,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的客观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检索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积极开发研制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快速、准确、全面提供人事信息,改变过去单从纸质档案了解档案信息的传统方式,使档案数据化、信息化。

四、结语

总之,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高校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它集服务性与保密性于一体,对促进资源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任务。只有从制度上、观念上更新,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积累宝贵经验。我们要以再学习和宣传《办法》为契机,抓好《办法》的贯彻和实施工作,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新时期新阶段成人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地向前发展,全面提升成人高校档案服务学校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开创成人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服务与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罗志超主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高校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6

一、建设大档案是不断发展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需要

所谓“大档案管理”,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将所属的各类专业档案统一归属到一个机构实行统一的综合管理。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全国高校加快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合并、整合、升格,建设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或“研究型综合大学”转型,成为许多高校的办学方向。这些改革措施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整合集中教学、学科和科研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做大增强学校教学、科研实力,使之成为国家或省、市(地区)的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基地,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面对时展的新形势,改革后的高校档案工作应该如何抓住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好机遇,推进自身事业的发展呢?对此,《办法》首次提出了整合高校档案资源,建设“大档案”的管理理念。主要内容:一是扩大了归档范围,明确学生档案单独设类的要求,增加了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强调高校档案机构要重视和加强与学校有关的各类档案史料的征集,突破了传统归档理论的限制;三是把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档案纳入归档形式,这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明确指出高校档案机构应充分挖掘档案资源,提炼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了档案建设的内涵;五是提出高校档案机构要为社会利用创造便利条件,赋予了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职能。

二、建设大档案是加快高校传统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虽然传统档案管理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变革,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体制并没有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如海南省17所高校仅有海南大学建立了独立建制的档案馆,实行了大档案管理。其他高校各门类的档案大多散放在综合档案室、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办、电教中心、网络中心等部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一是馆藏档案门类不全,档案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利用主体的正当利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能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二是档案收集工作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了案卷质量和收集时间,导致档案残缺甚至遗失;三是不能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各部门凸显出管理与规范的不协调;四是难以组建、培养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五是档案门类的分散管理,导致一所学校对一项工作出现多头领导现象,其结果是档案工作被边缘化;六是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集中投入,严重阻碍了本院校档案事业的建设发展。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2008年,海南大学依据《办法》精神成立了档案馆。主要做法:

1.对原有分散的综合、学生、人事档案及校史馆管理实行机构、功能、队伍三整合,建立起统一规划的档案管理体系。

2.确定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

3.统一制定一系列面向全校和档案馆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得到基本保障。

建馆一年来,学校档案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档案馆有了新馆合,馆库面积比建馆前扩大了1.5倍;二是学校设立了档案专项经费,工作条件得到保障,办公、科研等经费增加了10倍,购置设备资金增加了5倍;三是整合后的档案极大丰富了馆藏内容,馆藏综合档案门类由原来传统的十大类,增加了电子、声像和实物等类,扩充到十五大类;四是扩大了学校档案的影响,档案社会利用率大大提高,截止到2009年5月,共接待校内外档案利用者223060A(次),是前两年人数的总和,五是构建了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学校设置了领导机构,建立起二级学院档案工作网络,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档案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档案数字化建设当年也被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尽管这项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但学校仍在2009年财务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开始分期分批投入建设。

海南大学建设大档案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启示:一是实行大档案管理,是高校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改革传统管理模式的手段;二是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是实行大档案管理的目标,三是建立现代化大档案管理体制,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办法》,是实现大档案管理的保障。

三、建设大档案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大学实行大档案管理后,全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为今后学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档案管理模式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也遇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机构设置不科学,弱化了档案部门依法管理行为。《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职责是:“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在设置上,一是设立独立档案馆,一般列为学校直属业务单位或与图书馆、学报等单位一并定为教辅单位;二是设立非独立档案馆(室),挂靠校办或其他相关部门。两种设置的档案机构,都被排除在行政管理系列之外。建立了大档案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改变这种现状。准确地讲,档案馆没有行政管理权。有关档案工作文件要通过校办转发,档案工作会议也需要学校出面组织。由此可见,在现行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下,档案馆本应依法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被不科学的“定位”完全弱化了。

2.职责与权力相分离所带来的困惑。实行大档案管理后,档案馆的业务职责与任务加大数倍,但相应的管理职权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权限仍仅限于对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只有职责,没有职权的档案馆,在对学校各立卷部门归档管理及其他文献档案收缴工作中处于一种尴尬境遇。

3.没有相关配套政策而引发出“山寨”收费现象。《办法》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功能,同时也明确“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办法》还规定“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但是,《办法》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各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收费政策和档案人员的补助政策。而建立大档案后,随着高校档案的有效整合,极大扩充和丰富了的信息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利用者。于是,收费问题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和标准的情况下,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政策采取了不同的收费标准。类似现象同样反映在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补助上。

4.档案重要性被忽视的现象仍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二级学院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档案法制观念淡漠,视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很少关心过问,档案工作被边缘化。

对策1:机构职能设置不科学和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赋予档案管理机构依法治档的职能,管理权的问题也就落到了实处。建议高校参照地方政府档案局(馆)两块牌子一套A-5的做法,在校机关设置档案处(馆)。这样,档案管理机构就能够承担起对全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责了。

对策2:行业收费是一个敏感且严肃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建议由省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通过调研提出一个收费与补助标准,报送物价部门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收费和档案工作人员补助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对策3: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对档案部门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