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1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79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1.1 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强调两大任务,即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从而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以获得正强化,求知欲望被不断激发,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在各种专业课中有所应用,但是在高职通识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还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还是一个创新,同时对于课程的发展也是有建设意义的。

1.2 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任务为主线。这一点就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理念,用一项或多项任务作为引领,同时也作为一堂课的主线,贯穿始终。所有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借助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这里的教学任务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

第二,以教师为主导。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但任务驱动教学法摒弃了这一旧观念,教师由传统的教学中心者角色,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学任务是由教师主导来设计完成的,并且由教师主导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但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则是由学生为主体来参与完成。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被动的。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课堂中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主动的态度,他们是信息的主动加工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特色,教师只是作为辅助的引导角色,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和采取适当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课堂中一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以后给予及时的评价或加以验证,这样做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任务解决的印象以外,还能够对任务解决方法的优劣形成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2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学生现状

首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必修课,该课程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系统地分析学生在入学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情绪、压力挫折、走上社会等方面会发生的行为规律,培养学生对自我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对心理健康程度有正确的认知和觉察,从而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步入社会。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受众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课程设计本身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理论课,它需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如果只是在课堂中空洞地给学生灌输大量理论知识,那么不仅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或者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运用。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并不适合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

其次,目前北京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并不理想。2010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就已跌破10万人。到了2013年,北京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只有6万7千多人。高考人数连年下降,并且更有一部分考生即使达到录取分数线也会选择放弃报到,直接去国外读书。这样的现状,就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也在随之不断下降。目前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仍以北京生源为主,这些学生的素质较差,学习动机较低,也没有近期或远期学业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课程设计上没有创新和突破,就更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学效果也就无法保证了。

2.2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观念落后

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是高职必修课,但很多高校教学方案的制定者普遍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一个学生心理的健康和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生今后的成长之间的关系,认为这门课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不用像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那样进行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应的,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足够重视,觉得这门课就是娱乐、做做心理测验,或者直接认为没什么用,这样就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并不如意。

2.2.2 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北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一般与实践联系不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黑板、粉笔、投影仪等工具进行板书和演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更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所涉及的心理学领域众多,如果只是纯粹理论教学,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不能调动学习兴趣,还会使其学习难度加大,这样就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2.3 教学评价方法有限

目前,北京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大多数采用课业或纸笔答卷的形式。这种考试形式更适合于纯理论课,而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因此仅仅是上交课业或是纸笔答题的方式是不大适用的。在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重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课的考核形式比较多样,有以团队为单位表演心理剧;答卷也不允许出现选择、填空、判断这样的客观题,而是要求全部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这样的创新是一个好的开端,能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3.1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诱因。在传统的教学观影响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的教学过程都是通过系统的、按部就班的讲解实现的,这样就大大剥夺了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同时,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无法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探究教师布置的每个任务,精心思考和选择最优化解决方案,教师则是起到引导、帮助、组织和促进的作用。这样就使得学生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从以前的备书备教案,要转变为能够及时高效地处理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教师的经验、知识储备、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进行讲评,也是学生主体的体现。学生既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荣誉感、自尊心,体验学习、收获的快乐。

3.2 能够切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实际上是将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一分为二的过程,学生通过传统教育方式的学习,反而使得理论和实践更加分离,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不同,它能够通过任务将理论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对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有效优化了教学效果。

3.3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项实际任务的完成,都不可能仅仅是单一任务的考察,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运用到多项能力,如分析能力、预见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执行力等等。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只有记忆能力得到了锻炼,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话,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所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更多地锻炼了自己上述综合能力。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通过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安排和解决任务,锻炼了多方面能力,身心健康成长,这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

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北京地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4.1 精心设计课堂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中,任务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任务设计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正确的预期,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考虑到任务的弹性和可开发性,这样才能设计出难易适中、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

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在讲解处理人际关系一章的时候,与其讲解人际关系的理论,不如设置不同真实场景,让学生去发现适当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大到让学生说明处理人际关系时所采用的策略,小到让学生写下与人言语沟通时所说的话、使用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表演。

4.2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合理指导

在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所给予的指导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环节。即使有一个优质的任务,如果教师缺乏经验,指导不到位,或者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无从下手去解决,那么课程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还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人际关系”一章内容为例,任务设计完成后是学生解决的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譬如对于进度快的小组,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如:遇到不同情况,在已经明确怎样与对方沟通的情况下,设想对方可能会产生的不同反应,如果沟通受阻,应进一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缓解局面;对于进度较慢的小组,教师的引导就应针对任务本身,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宜再继续扩展。

4.3 及时反馈评价

虽然主体任务已经完成,但教师应该明确,此时整个教学环节并未完成,反馈与评价仍然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环节才是激励学生的最终环节。此时可以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一个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一个小组最终的分数就以其他组的评价为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有所了解,所以应做到控制课堂,包括控制时间和控制学生情绪,并给予每个组适当的评价和必要的奖励。

5 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观,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能力本位的教育,适用于多种课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当然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要求较高,对教师的经验、知识储备、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其次,课堂不易控制。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课堂不易控制。加之,高职学生本身自控力就差,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严重的话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汲飞龙,李爱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12,(6).

[3]邱开金,周晓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5).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2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医学职业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医疗卫生人才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重要专业人才。医学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根据医学职业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对确定人生目标,促进人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作用[3]。职业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不同,有调查显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喜欢所学专业,但有40%以上的学生是被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不愿在服务第一线工作,就业期望值较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要面向基层,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到服务一线建功立业,为解除患者的疾苦而辛勤工作。爱岗敬业教育所谓爱岗敬业,就是热爱和崇敬自己选择的职业和岗位,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它是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和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精神。医学院校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就要培养现在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情感,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患者,要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创造出一流的成绩。诚实守信教育诚信作为社会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凝聚力量,完善教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建立诚信教育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2.4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遵守职业的纪律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调查显示,只有35%的学生认为劳动态度、劳动纪律是重要的,有43%的学生认为技能和知识是最重要的。遵守职业纪律是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表现,医学院校的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遵守医德规范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学校着力打造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职场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等方法,从提高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开始,进而陶冶其职业道德情操,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形成职业道德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第一阶段为职业道德基础教育阶段,即一年级以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认识、培养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主,第二阶段为普及提高阶段,即二年级以锻炼医学生职业道德意志、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为主,第三阶段为强化完成阶段,即三年级以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培养职业荣誉和责任感为主。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教育,培养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教学环节全面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列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中,在教学中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形成以专业课,实习、实训为主,各类课程全方面渗透的教学模式。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教育内容,凸显教学的实践性。进行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整合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构建由文化篇、美学篇、文学篇、音乐篇、礼仪篇、沟通篇、社会篇和生命篇组成的医学人文课程,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创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将“重德、博爱、恪职、求精”等医院文化理念引入学校,依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5个环节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思想、服务意识、诚信品质、技能操作、行为规范等为主题的活动课程。学校制定《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认证指导手册》、《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学大纲》、《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材》,形成5个篇章26项重点活动,涉及学校、各系、班级不同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构建校、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和职业心理素质测评,指导学生具备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坚定的意志,适应医疗卫生岗位的道德要求。专业技能社团活动成立美容、心理、中医、影像、康复、护理等13个专业社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各类专业技能标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让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等广泛开展医疗实践及服务,使学生体验患者的疾苦,学会尊重与沟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医学生职业礼仪培训成立学校礼仪队,围绕医学生语言、礼仪、行为等内容进行培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班级礼仪骨干,指导班级开展医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举行医学生礼仪大赛,评选礼仪标兵,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主题教育、入学教育、毕业典礼、护士节、白求恩杯、医德模范事迹报告会、诚信教育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吸引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不断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加强“职场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营造职业化校园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实训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突出职业性,制作象征医学职业精神理念的百年标志物、校训、理念石,出版校史专著,建立校史馆。开展医院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医德模范报告会、医学生宣誓、授帽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3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国志愿者注册,学校与社区共建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订社区服务协议书,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课程化管理,发挥各专业特长,开展卫生宣教服务活动和“卫生下乡”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职业道德培养遴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能手担任示范带教;聘请行业中医德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担任兼职辅导员,定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和实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毕业生。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3

摘 要 本文结合十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背景,分析高职高专特色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从而对体育课程改革措施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体育课程 改革

党的十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改革中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过程深层次的问题,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传统高等学校体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此,担负着塑造健康体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重任的体育教育,探索科学的改革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目前高职高专特色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寻求科学的改革途径。

一、高职高专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教育目标,其生源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学生来源多层次,有从初中直接进入高中职业院校的五年一贯制学生,有普通高考考上来的学生,有从中专继续深造的学生,因而年龄和阶段也不一样,有的处于高中学习阶段、有的处于大学学习阶段。体育教育作高职院校其基础课程之一,有别于其它中学或大学体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以强健体魄、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为主,更重要的是与高职高专特殊性相结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年龄层次、个人素质等,多方位、深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现状及缺点

(一)体育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在前者的经费投入方面稍逊于后者,经统计,高职院校学生在标准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等人均拥有量等方面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学校经费在体育设施、设备器材资源上投入较少,且民办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加之学校对体育课教学不重视,甚至占用体育教学时间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辅导、对加强体育教师培训与外界交流支持力度不够,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学时压缩,对学校实行选项课、俱乐部教学不支持等,硬件基础的缺失制约了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体育教学软实力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保障。高职院校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大多在专本科段、年龄结构不平衡、引进年轻优秀教师较少等问题,且教师接受再教育以及在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上不积极主动,狭隘的视野和残缺的知识结构很难胜任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担负起教学改革的重任。

课程目标的定位存在偏差,教学模式滞后。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分部是由原来的中等和中职学校升格的,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课程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的定位认识产生偏差和滞后,课程目标定位只注重传统的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显性目标),而不用发展的意识去注重后三个领域目标(隐性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只为“教课而教课”。教学内容一直延续中小学开设的教学内容,重复使用,没有深层的挖掘,教学模式死板,采用的形式都是:整队,集合,分散做准备活动,然后讲课,练习。教案也是大同小异:准备部分(或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小结。体育教师的讲述也是:站在学生的队列前示范,分解示范,分解练习,整体练习,纠正完善动作等,上课模式与形式的单一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大打折扣,造成改革停滞不前。

(三)学生的体育意识薄弱

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入学成绩差、富有个性是高职学生的显著特征。而在众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模式死板,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主体意识得不到尊重,加上学生本身就怕苦怕累等综合因素促成学生对体育教学缺少了兴趣,没有了积极性。

三、体育课程改革措施初探

(一)校方应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积极提供开展体育教育的硬件设施,合理增加体育场所和配套体育设施;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就业率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保证每个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教育,减少对体育课堂的占用。

(二)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素质的改革委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提高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是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思想观念,使爱岗敬业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要求,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并结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体育课的总体目标,融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特性,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接受再教育,提高自身体育理论水平。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并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和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再教育,了解现代高职院校职业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目标,懂得新的教学理论方法,懂得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和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使其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然后,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教师收集教学过程中主、客观资料,开展研究工作,摸清高职体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求知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决定了改革的方向,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改革就会受到影响。十报告中强调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即“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式的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总目标应该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为核心,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为全民健身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良好体育道德品质,以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导向。而教师在教学中亦不能笼统的用总目标去代替课堂具体目标,不能只侧重显性目标而忽视隐性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体育课程教学,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职业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工作,有目的地增加“抑其过补其缺”的教学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在专业上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对诸如文秘,计算机等属于办公型的专业,具有长期坐在办公室,缺少室外活动,精神高度紧张的典型特征,就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健美操,健身操,韵律操等针对性的锻炼项目;而对诸如机床,烹调等专业,由于需要长时间站立,容易出现下肢疲劳,血流不畅,从而可能引起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等疾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着重开展跨栏,长跑,游泳体育项目;对地质,工程建筑专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劳动强度高,对体力要求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疾病,就应当在以加强学生身体力量的基本目标上,强调对耐力方面的项目的教学,如田径、攀岩、游泳、举重等运动项目。其次,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教学。随着多媒体智能化的飞速发展,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同时智能手段的引入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然后,拓展校外体育。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当地引导学生到校外进行体育教学,使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协调,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探索实现自我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四、结论

优化高职高专特色体育教学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如何科学完善改革措施,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强化师资力量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昌南,等.加强高师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1(增刊):90-92.

[2] 周丽.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31):47-48.

[3] 张庆飞.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101-102.

[4] 余波.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140-141.

[5] 刘振华.关于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今日南国.2009.9:35-36.

[6] 彭昆.试析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7:35-36.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4

【关键词】高职学生 德育工作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体现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各种思想纷纷出现,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转变,必然对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随着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使各种信息大量涌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加了学生辨别是非的难度。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自尊、自强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新时期新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为基础,努力加强平台建设;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丰富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一、以思政课为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充分发挥思政课基础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不断拓展教学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德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公民意识、形势政策等教育融入思政课,充分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专家讲座等进行宣讲和学习。建立思政课质量评价机制,实行学科督导组及学生评价制度,指导和推动思想政治课的建设。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为“两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创造机会,培养思政课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竞赛、集体备课、教案评比等教学科研活动,进一步活跃教研气氛。

二、加强德育平台建设,拓展和优化德育工作空间和环境

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用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占领主阵地,建立健全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员队伍,防止有害信息及文化的传播,净化网络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党建栏目,及时准确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类学习材料、群团组织活动在网上进行宣传,为各级党、团组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建立网上党校、团校。重视思政课精品网站建设,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配合辅导员及心理咨询员,构建院、系、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情况调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让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并针对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档案,打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案例评选,聘请专家学者及政府专员来校进行讲学和报告,增强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三、重视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陶冶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为建设目标,以团委及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注重在活动中突出政治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之中。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报刊等媒体工具,创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利用艺术节、科技节及体育活动等创造健康、高雅的文体气氛;举办学术讲座、组织科技竞赛和知识竞赛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搞好卫生,保持清洁,维护秩序,创造一种清新的育人环境。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为其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和场地。在课程设置上,要为学生开设一些人文方面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

四、提升德育工作人员素质,为德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高职高专德育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没有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分管思政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工作处从事学生思政工作人员、校团委工作人员及各系部负责学生思政工作的领导、干事、辅导员等。然而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存在基础理论不深厚,创新能力不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要加强德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明确的制度保障。强化专职德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将其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制度,按200∶1的比例配齐专职辅导员,积极组织骨干辅导员参加培训和研修,努力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重视辅导员素质拓展训练,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辅导员论坛和QQ群,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评选。为辅导员工作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此外,要加强学院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的建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收优秀学生加入学生会组织,积极教育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反思,树立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作用,而是建立一种师生间的新型关系:德育教育工作者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成长的协助者。

【参考文献】

[1]石亚军.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四重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2]王德广.当前中国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困难[J].中国电力教育,2004(3).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一、行业(产业)从业人员的需求现状

1.人才需求量分析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2010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优势很大。同时,随着国家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外贸企业数量增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在这种发展势头下,我国经济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岗位需求情况

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是出口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等4项工作,它们所占外贸工作岗位比例分别为24%、36%、22%、18%。企业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通过调查,企业对跟单员、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新的要求

(1)企业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出于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的需要,这些人员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直接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人员更要能够熟练运用英语。

(2)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外贸业务涉及海关、物流等方方面面,且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外贸企业必须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同时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3)较强的营销能力。企业对外贸人员的要求仅仅能说英语,能翻译文件,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企业的要求包括了多方面,比如沟通、市场的开拓、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有的企业还希望你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国贸专业的人才应该注重国际营销经验的积累,使得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在国际推广方面运用各种营销渠道、专业手段来吸引国际买家的眼球。

(4)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调查中,企业都谈到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毕业生离职带走客户资源、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或者是以公司作为跳板,经常跳槽等这些不忠诚的行为,使他们对这方面特别看重。

二、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1.以企业用人标准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1)参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标准》

明确任务和要求,深入开展以诚信和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企业的规章制度成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融入企业文化

①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利用校企双重文化的熏陶,达到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合一。

②每年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企业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并在活动中渗透“先做人,后做事”、“诚信立身,勤奋立业”等文化理念,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道德立身、诚信为本”的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一丝不苟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①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育专干;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问卷调查,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危机防范意识。

②以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心理素质为标准,重视加强职业心理特别是订单培养学生心理的研究,举办职业心理辅导培训;利用板报、宣传栏和校园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4)职业协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企业特别看重员工的协作精神,必须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协作能力。

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会的作用,正确引导他们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各种体育比赛、技能大比武等,要求人人参加,能上阵的奋力拼搏,其他同学呐喊助威,借此增强团队意识;

②在学习中,各个班级组织“一帮一”团队,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形成浓厚的团队氛围;

③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联合办学企业,亲身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充分体会协作的重要性;

④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机会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⑤最大限度利用顶岗实习机会,与联合办学企业配合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建设

(1)根据业务流程确定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

(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①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②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逐步使课程教学资料视频化、网络化,如将课程教材、讲义、教师教案、习题、实验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等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③将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将吃苦耐劳服从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与实训实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④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在岗位模块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⑤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做、能说、能写、敬业、能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涛生.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4(31).

李玉.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j].商业经济,2009(04).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6

    现在在高职院校,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基础课和公共素质课,认为公共素质课的开设是浪费时间,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会动手,能就业就行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名科学家钱伟长指出:我们培养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一个对自身发展没有规划、对祖国前途漠不关心的人,怎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才先成人,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必不可少。

    二、做好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的职位

    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基本工具,是聘任管理前期的一个重要环节。《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理论》课程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事上述课程教学的人员是学校教师的一部分,应和其他教师在课酬和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明确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有利于为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招聘、调配、选拔、培养提供依据。

    三、制定工作职责

    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主要有如下职责:一是认真完成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的工作之一。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按课程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认真准备好教案,填写相关教学文件,做好课堂管理,完成作业批改和课后答疑等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还应做好课程考核工作,积极参与试题库建设,认真完成试卷和试卷分析等工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主动汇报教学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二是明确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有权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有权对负责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有权参与学校的教学、教研等教学活动,有权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义务: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应该爱岗敬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擅自更改教学计划,自行变更课时、停课和调课,应做好课堂管理,重视教学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义务接受教学管理部门与人事部门对其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有义务接受教学督导的监督与学生评价。

    四、做好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的遴选

    公共素质课兼职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其思想品质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并慢慢形成与之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在广开来源的基础上,实行准入制度,除了考察其相关专业知识外,重点考察其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职业精神,首先要热爱教学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作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有健康的职业心理。二是个人素质标准。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直接与学生打交道,要为人师表,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自身有较高的素养。三是专业能力,虽然这些课程在大学里没有相应的专业,但作为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师就应对相关课程及其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进行教学。同时兼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