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的意义范例6篇

人生价值的意义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1

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是街边小贩还是亿万富豪。我思考的人生意义都是一样的。——就是活个明白。换言之,就是清晰的过完一生。

众所周知人生是由每个阶段组成的,当我们还是童年时,就尽情的玩耍,在青少年时期就用心的学习。至于为什么要刻苦学习,天天向上,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什么数理化,什么文言文,什么历史,地理,政治……以后我用的上这些吗?当然除少数有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和现实的好好学习,以后找个好工作。其实大多数同学不会有什么明确的学习目标。困惑?迷茫?求解?何解?很简单你只需要明白你的这个人生阶段就是以学习为主。活在当下,以后的以后再解。

为了开阔眼界,适应社会,增强自身竞争力,我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做着付出与回报不公的事,我们又必须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不爱折腾的人,便会觉得痛苦和疲惫,特别是为了一个不是自己选择的目标。我们并不想那样,却不得不努力去做到,究竟为了什么?久而久之,怕是连当事人自己也难以记起,到底是怎样失去做普通人的勇气的。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样去做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都在和你作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坚强。你不是超人,你会累,会痛,会哭,会难过,会无阻,可你要理解这样的自己。不要太过苛求,更不能轻易妥协,你需要的是,努力一些让思想和血液流动得更快些,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做自己,活出自己的本色。你要明白这个时期努力工作就是你的职责,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再苦再难都要坚持。,

当你到恋爱结婚的年龄就应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到该生儿育女时就要抓紧时间,不要轻意尝试去“丁克”。因为这还关系到我后面要说的人生价值。转眼间,也或是好不容易来到人生的夕阳红,这时你要明白,是应该如童年时期那样,再次享受人生了。所谓“返老还童”“人生六十才开始”便是如此。

但这个看似简单的人生过程,其实能清楚完成的人很少。天真嬉戏的童年却走进了兴趣班,朗朗读书的课堂上,心却飞向了操场。不知情为何物的年龄,却要爱个轰轰烈烈。本该花前月下时,却又成了“剩男剩女”。本应勤奋进取时,却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终于到了该放手享受自己的人生时,又还在为了子孙操心伤神。我们需要明白,人生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人生角色,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所谓明智的人,不过就是选择了在该战斗的年龄去战斗了,所以到了可以袖手的年龄就幸福地袖手了,愚蠢的人则反之。活在当下,你就会认同战场上第一个冲出去被第一颗子弹击毙的士兵和垂名青史的将军人生意义都是一样的。士兵就是要勇敢向前冲锋,将军就应该肩负起更多的国家责任。街边小贩他当下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养家糊口,商界富豪他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自己的团队争取更大财富,肩负起家庭,企业和社会的责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就如林语堂所说:“净着一只眼,看穿了世间的虚无和无奈,同时闭着一只眼仍然努力地向前向上,为这个本无意义的世界努力创造和呐喊。”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 个人主义意识 理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51-02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是青年社会行为的源泉和动力,是青年成长的方向问题。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他们将成为世纪的中坚力量,其人生价值观上的选择不可避免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内涵及影响。当代青年是担负和决定社会未来的群体,而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和个体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当代青年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凸现出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一、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个人主义的体现及特征

(一)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人生价值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正在动摇,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与价值尺度面临着一个重新选择和建立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大部分年轻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他们也希望能够早些担当起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但另一方面,在遇到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青年往往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传统的价值观中“温、良、恭、俭、让”等价值观和道德已经被个性自由所取代,更注重自我感觉。

(二)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首先是消费价值观方面,年轻人的精神消费领域流行“快餐文化”。在消费习惯方面,越来越多有时代感,并更加具有社会意义,成为文明的尺度。在消费模式方面,他们更注重个人偏好,不会在乎其他群体怎么看。在大众传媒方面,因特网以强大的信息资源和高度自由的传递对青年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将网络当做一个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喜欢在网络上发帖、灌水、点评时事要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阅读内容方面,政治、哲学书籍的阅读率较低,名人传记和充满生活情调的品味人生的书籍却往往很受关注,当代青年无论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还是消费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其次,职业选择方面注重工作与兴趣结合。当下青年择业的最高目标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当代青年的择业以人本化为核心取向,他们比较注重个人利益和欲望满足,在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时,“能力”和“知识”则成为主要标准。在择业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仅仅看福利待遇的多少,而注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不是以社会的评价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惟一尺度,个体内心的快乐达到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工作已不再停留在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注重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要因素。

第三,在人生幸福和理想方面,“事业”和“家庭”并重是多数青年的选择。在当代青年的人生理想中,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已被置于同等地位,事业和家庭是人的幸福感的主要来源,青年们从过去片面重社会评价、重信义、重名节而转变为具有较强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一代,他们更看重社会提供的机遇和自身的情感;女性从过去明显的依赖性、依从型转变为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平等权力的新形象。高扬自我是对传统社会压抑主体意识的反动,“自我”“人性”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主体性不言而喻值得倡导。

(三)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导致文化结构呈现多元化,青年面临的是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相对性,他们的思想变得具有跳跃性和不稳定特征。社会现实的变化如上大学不再是成功的惟一途径,“韩寒”的成名和追随者显然开辟了这一时代的年轻人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另一条通道。尤其是全球化和现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实现梦想的可能,他们打破了传统的价值体系,逐渐通过各种方式确立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二、对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个人主义意识的分析

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个人主义意识要正确地给以定位和评价。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试图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青年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一)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正在形成并趋于理性化

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解释,它随不同的人格而异。青年对人性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快乐和痛苦、成功和失败等等的认识,是对自己的评价、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青年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并呈现出日渐求实的理性化个人主义意识。传统的价值观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价值观和道德已经被个性自由所取代,追求自我实现。表现在人生态度上是“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地接受现实的驱使又不跟现实“较劲”,求生存成为青年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日渐求实的理性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世界青年的价值观的特征。价值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青年都具有怀揣梦想和面对现实的双重特征,但在现代化大潮的到来,却使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一直在扩大,这种矛盾还在日益突出。青年们一方面憧憬满满,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却感到迷茫。青年的价值标准表现得更为世俗,他们“理解和接受任何现实的或现存的东西”,甚至包括很多不合理的社会和生活现象,表现出一种消极取向。

(二)价值观行为上的独特表现:“边缘主义”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在求知、求职、婚恋、消费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变化,价值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他们既不是完全以为社会贡献来考虑自我价值取向,也不是完全脱离社会市场需要,而是结合两者,同时兼顾个人与社会发展,但基础是个人发展。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体系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多元化、个性化,体现自我追求,他们常处于欲望与情绪的边缘状态,他们在行为方式上,力求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求平衡,在求实与享受生活之中求合理,他们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空间,追求享乐生活,但这种逃避无法彻底,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边缘主义”价值观。

(三)当代青年价值观个人主义的评判及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西方文化出现交融,青年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凸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当代青年价值观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文价值的失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使广大青年从空洞的口号中走出,认识到政治盲从的严重后果;改革开放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则令他们放弃了对激进个人主义的幻想,也深刻了解抽象集体主义的弊端。邓小平理论逐步深入人心,对青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这种变化说是一种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它调动了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青年的行为取向,促使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但也使一部分青年将现实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理想和人文精神失落。

这需要我们以发挥青年积极性为前提,加强教育实践环节,选取体验感强、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帮助青年走向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参与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及鉴别能力,寓思想教育于实践氛围中,使青年在个人与社会互动中寻求和谐统一。要丰富思想教育的载体,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和信息网络技术,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第二,道德意识提高和道德行为消极。当代青年普遍认识到道德在凝聚国家力量方面的重要性,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但是,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信息爆炸和形形的道德评判标准,许多青年难以清楚地辨别是非与美丑,茫然不知所措,而世俗化的生活又给他们提供了各种欲求与渴望,因此现实生活中滋长了某些不健康的道德意识,出现了一些道德失控的现象。近年来青年中损人利己、吸毒等犯罪现象增多,青年道德消极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全社会发动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握青年价值观变动的特点和规律,引导青年健康成长。要全面掌握青年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同时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思想教育模式,进一步探索新的有效形式,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使青年在个人与社会互动中寻求和谐统一。要丰富思想教育的载体,加大思想教育的信息量和宣传力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结语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我国的巨大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变革给青年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它给青年带来价值追求新境界的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价值观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促进青年主体意识成熟的同时,也诱发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意识的滋生和膨胀;实践方式的变革推动了青年发展,求知观念的更新的同时,却淡化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国家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引起青年个性追求丰富化的同时,又使一些人产生享乐主义和消费上的盲目攀比的意识;在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实现的条件下,青年在开阔眼界、增长全球意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因此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青年健康的积极发展,促进青年价值观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嘉陵,颜世富,孙时进主编.当代青年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安群.水瓶时代的婚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正良等.为了收获那一片希望:以宁波大学为蓝本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3

阿?答得很好:『不可思??I力所致。?I是什?意思?古大德?它下了一??定?,「造作名?I。

正如佛在?典上所?的,?o量劫?硭?斓淖?I?多、?重,不怕,怕的是不能?蛘嫘幕诟模?嬲\心悔改,?慕穸???盒奚疲?Q定能????。人只要肯回?,真正回?、?氐谆仡^,就?佛心相???湍艿玫街T佛菩?的加持,求生西方?O?肥澜?Q定有分,?是「不可思??I力所致。所以我??造?I,佛在?典上把它分?槿?箢?,第一??是身?I,身?的?幼鳎坏诙?茄哉Z;第三是念?。

我??真正?修行,修的是什???o非是把??的想法、看法修正??恚?e?的?法、??的作法,能?虬堰@四??方面修正??恚?@叫真正修行,不再造??I了。

在中???夥??是菩?再?淼模??先思掖蟠却蟊??楝F代人奠定因果教育的基?,善?盒男械??仕?]有用佛法,他用《了凡四?》,用《感???罚?@非常有道理,真正是契?C契理。?些著作都是中????的,不是?挠《确?g??淼模?岢鲞@?拥慕?W,深深符合中??说拿褡甯星椋?苋菀捉邮埽?∽嬉簧?O力提倡。

造善就叫善?I,造?壕徒凶??I。善?I有生善果的力量,??I有生?汗?淖饔茫??苑Q之??I力。阿?在此地?「不思??I力,佛???有一首偈子?:「不思??I力,??必相?俊9?蟪墒?r,求避??免。佛家一般?,不是不?螅?r辰未到。因此我??常常?古德?,「菩?畏因,?生畏果,?生愚痴,造作的?r候,他疏忽大意,造作????I,果?蟋F前的?r候,他害怕了,????r候害怕也?]用?,也?o??妒隆?菩??明,果?蟋F前,逆?眄?受,菩?怕因,永?不再造?阂颍??运?拍?虿皇??蟆_@??事情我???W佛不能不重?,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要?清因果???氖??真相。?些例子太多太多了,《太上感???犯?段牟?劬???文》的?解、《安士全??费e面,?缀趺恳?l之下都引用很多的例子?碜鲎C明。

《?o量?劢?》上?的善???剩??妒??I道?》、《阿???事佛吉凶?》,跟印祖所?的《太上感???贰ⅰ段牟?劬???文》完全相同,我??不能疏忽。?I障?前的?r候,念??]有用,念?消不了?I障,要依照?典的理?、方法修正自己的思想、?解、言行,?才管用,??硬拍芟?I障。

?位一定要懂得,?Q定不是??I障?前,念?撞拷?,求佛菩?保佑,?是迷信,?是佛菩??的,你再念回去?他?,哪有??道理!佛菩????他?的??幔坎豢赡艿氖虑椋》鹌兴_看到你依教奉行,真的回?是岸,那?g喜;所以你在佛菩?面前念?,佛菩??u?,你搞?了!一定要明理,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佛在?上常常叮??、?诟牢??「受持、??,?槿搜菡f,演就是要做到、表演,《?o量?劢?》所?的道理、所有的教?,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表演出?恚??阉?龅剑?@??佛?g喜!有人向你?教,你能?虬阉?f得很清楚、?得很透?兀?心???的人?嘁缮?牛?材?蛳蚰?W?,???佛才真正?g喜。所以千?不能造??I,??I????I??子在阿?耶??面永?不???В?颤N?r候遇?它就起?行,起?行就是果?蟋F前。

?氖律?碇v,?代的社??谑颤N地方?最?乐氐牟谀难e??在社??毡槭?ヂ}?教?,全世界教育再??,科技的教育、工商教育、??的教育,人?W了?些?|西,他有能力在社??细???,???再提升就是???,???再提升,那不就?成???了?所以???展的??莸阶钺幔?蔷褪且话阕诮萄e面?的世界末日。???世界很危?,天?娜说?哪一天?]有?次?狄荒瓯纫荒暝黾樱??σ淮伪纫淮?乐兀?浅?膳拢§妒俏???缘茫?裉焐??蟊?身口意三?I都不善,??得了?幔课???倪@??地方省悟??恚?谶@???r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I,是提倡??理道德教育,是要??P光大宗教神?的教?W,???功德第一大。你做成功了,?o量?o?的功德;做不成功,也像?仲?那一小卷一?樱?Q定抵得?你?o量劫?硭?斓??I,我??深深相信,一?毫疑惑?]有。

上一??星期天居士林?林友大???钅驹淳邮垦??我?⒓樱?蚁朐谧?胁簧偻?抟苍?⑴c???大?????抑v?拙湓?,我跟林友??提出三?妒虑椋旱谝??是人生的目的,第二??是人生的意?,第三??是人生的?r值。

你看看???社??希???同修也不免,每天追求?富,天天想??,忙得不亦?泛酰?y道你?淼竭@??世?,目的是?戆l?的?幔窟@??目的不是真的。?然你的?富真的?了,你得到?|?,成了?|?富翁,你有?]有想到,你死了以後一文都?Р蝗ィ??悸淇樟耍?阌性俣嗟漠a?I,全部都要??e人。如果人生以????槟?耍?钦媸怯蕹盏搅?O?,比不上澳洲土著。澳洲土著他??人生的目?耸鞘颤N?快?罚???追求幸福快?罚?@?能?得?去。

佛菩??我??做了一??榜?樱???生活的目?耸鞘颤N???位?,「?W?。生生世世在?W?,?W就是?,我???才?缘萌松?钫?_的目?朔较蚴乔笥X悟,不?喟炎约旱挠X性向上提升,???目?思?正。我??有?]有?定自己的方向目?耍?br>

人生的意?何在?意?就是要和一切?生和睦相?,儒家?「仁者?o?场埂D阍谝簧??中,心?面?σ磺腥恕⒁磺斜?生?]有?毫怨恨的念?,你?一生?得有意?;你?有冤家?︻^,那就很糟糕。怎?硬拍茏龅竭@??境界?必?要有相?的?悟,你才有能力化??橛选?br> 末後我???到人生?r值何在?在佛法?面?人生真正的?r值,就是在「弘法利生,?佛慧命,????r值是真??的,?Q定不落空,?是真??功德,不??S我??死亡而消?纭?br> 我??一定要?真努力把它做好,才能真正做到「上?笏闹囟鳎????究唷埂7?t的?,我??每天念?向偈,念得冷汗直冒。「?以此功德,我??拿什?功德?功德在哪??天天在念「?以此功德,??婪?Q土,拿什?功德?

?I因果?蟮睦砀?拢????Q定要深信不疑。

【佛?阿?。不思??I。汝可知耶。汝身果?蟆2豢伤甲h。】

我??就看??删洌?@是世尊?我???明什?叫『不思??I,哪些是「不思??I。一?端佛徵??阿?尊者,叫著阿?尊者??他:「你知不知道?阿??]有回答,佛也不希望他回答。佛接著就?:『汝身果?螅?豢伤甲h。下面接著?:

【?生?I?螅?嗖豢伤甲h。】

果?笫侵高^去所造的一切善??I,感得的?果跟回?螅?@?面是相宗所?的「引?I、「?M?I。

引?I感得的是果,?M?I所感的是?蟆R?⒁?В???愕侥囊坏廊ネ短ァN??大家?在都在人道,都得的是人身,????I是共同的,是什??I?佛?我???的五戒十善?I,?去我??曾?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功德引????到世?得???果、得???身,身是果?蟆km然我??人人都是一??人身,可是?一生?中,你享受的不相同,?富??不一?樱?@??不一?邮橇硗庖环N果?螅?鞘颤N果?螅磕闼?斓纳啤⒉簧?I,?在相宗?面???M?I。我??的引?I不?,引????到人??恚?M?I不好,?去生中造的善太少,?禾?啵??晕???一生生活很不如意。不但是一??人不如意,大多?等硕疾蝗缫猓?V?所?:「世?事不如人意常八九,能??M意的只一二?妒虑椋??M意的事情要?资??司牛?@什?原因?分明告?我??,?去生中所做的善少?憾啵?@很有道理。

唯????面告?我??,六道凡夫起心?幽铍x不?八?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心所就是心?起用。?盒乃?????,善心所只有十一??,由此可知,我??起心?幽羁隙ㄊ巧粕?憾啵?频牧α咳酰?旱牧α??大。果?蟋F前的?r候,佛在?上常?,「??者先?俊梗?α??的先受?螅?俏??是?旱牧α??,先受不善的果?螅?览碓诖说亍?br> 我??不是?]有善?I,善的力量弱。懂得???道理,懂得事??真相,我??有?]有?法把我??那??善?I提前??螅啃校?灰?愣?镁托小?br> 如何提前?把你的善?I,要知道?I因它要?]有?不起?行,你努力培?善的?,你有善的因加上善的?,善的果?缶同F前。???道理?事??,《了凡四?》?面就?示出?砹耍??谷???教?Я朔蚕壬?模??镜脑?砭驮诖说兀弧队?Q意遇灶神?》,灶神???化他,原理原?t也在此地。有?]有效??坑校????黠@了,尤其是俞?Q意的效???^袁了凡。所以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造,你只要懂得???的原理原?t,懂得改造的方法,我??可以把?去生中造作一切不善?I的果?笾兄埂VT位要知道消?缡遣豢赡艿模?梢园阉?棺。?梢园堰^去生中造的少分善?I提前,?它形成???????@??方法是??盒奚啤U嬲?X悟了,?我??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工作?面,?事待人接物,修正成??Q、?善,??幽憔桶涯氵^去生中造的那些少分善?成大善,可以把?去生中累?那些?航y??覆住,不是做不到。

他知道有??道理,?砗ξ业娜耍?@??人性本善,《三字?》上?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一?都?]有?。?槭颤N?在?成不善?他迷惑了,迷的什??把他那??本善迷了,???迷不是永?的迷,是??r的迷,他???X悟的,那又何必怪他?何必起怨恨心?何必起??托模科鹪购蕖??涂隙ㄥe

?,害??害自己,不是害他,害自己。自己起了三毒??溃????榔?碇?幔??笤谀难e?三途地?,你不是自己害自己?幔?br> 如果??哆@些逆??壕巢黄鹨??念?,真正做到不?有摹⒉黄鹉睢⒉环?e、不?讨??阕约壕辰缌⒖叹吞嵘??督???》佛告?我??:「一切法得成於忍。

忍辱是成就的不二法?,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你??碛卸啻蟮某删停?涂茨阌卸啻蟮娜棠汀?br> ?心?察一??人在境界?面,善?、?境生?g喜,?得?傲,?得很了不起,?不能成就;逆境、?壕?常常?有怨恨心,常常表?著不?M意,?人不能成就。世法、佛法都不例外。

今天的?W校我?]有?去?,不知道?成什??幼印33B???W生打老??,常常?到老????在?W生不??,?怎?得了!?号?宦?父母的?,?W生不?老??的?,?是社???y、天?娜说?的根源。果跟?蟊?硎且惑w的,如果??的去分,??常?「一?一啄、莫非前定,我??今天所遭遇的一切境界,都是?去生中造作的因跟?前的?所?合?生的果?螅???人在一切?r、一切?能?蛳氲竭@?????;果然能想到、能?察到,?然遇到?O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的念??]有了,?槭颤N?知道自作自受,你??馨踩坏捻?受,????ち肆恕⒔Y了,你??芸?罚?啡说腻X?了,欠人的命也了了,他怎?不自在、不快?罚咳绻?曰箢?倒,不了解事??真相,怨天尤人,那好了,受果?笥衷?阂颍?@??麻?罅耍??淼目?蟊痊F在?要?乐兀?@??在是?成大?特?。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关系;传播工具;主导性;双重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57-0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多元化的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命题以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新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新要求;党的十则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 当前,全党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也在顺利进行。在实践中,要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主体观念层面看,实际上也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党的十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这就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做出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一个由国家主导价值观、社会基本价值观、公民共同价值观等不同层次要素构成的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

国家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2] 国家主导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统帅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引导和规范其他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念作用的发挥,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制度的稳定和发展。我国的国家主导价值观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的具体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社会基本价值观是依据国家主导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意识的反映,其功能在于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设计、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价值观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与以往剥削阶级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剥削阶级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在本质上维护的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利益,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价值观维护的是以工农为基础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3]“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价值观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共同价值观是依据国家主导价值观确定公民日常生活实践的价值观念,其功能在于确立公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具体道德准则。公民共同价值观作为一个社会中公民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标准,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它不会因公民权利、金钱、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不同。公民共同价值观所确立的是公民最基本、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人们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点,是对人们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当前我国公民共同价值观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国家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以认同和坚持社会基本价值观、公民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和前提,是对社会基本价值观、公民共同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抽象,起着引导和规范社会基本价值观、公民共同价值观发展方向的作用。国家主导价值观无时不在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引领着社会基本价值观和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从而使其自身蕴含在社会基本价值观和公民共同价值观之中并通过社会基本价值观和公民共同价值观表现出来。同时,社会基本价值观和公民共同价值观又无时不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着国家主导价值观,以国家主导价值观为指导和灵魂。

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国家主导价值观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基本价值观建设为保障,以公民共同价值观建设为抓手,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旋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价值观念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旗帜,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曾指出:“我们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最根本的,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之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5]在当前社会意识多样化背景下,我们只有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主导、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追求。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基本目标,也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决定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追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成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一定时代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不仅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而且创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力量源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精神动力,因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道德准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价值紊乱、道德混乱,进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失范行为并存。“当一个社会普遍蔑视道德的时候,实际上也已经开始了潜意识中包含着敌视法律的倾向,并会在一些人身上表现出对法律的挑战。”[7]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明确而具体地界定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应该弘扬的真善美,什么是应该摒弃的假恶丑,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最基本的标准和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因此,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准则。

上述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互为支撑互为保障,构成了灵魂、目标、精神动力和道德准则“四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其内在联系,注重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性与意识形态传播工具双重性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鲜明的主导性。这种具有鲜明主导性的价值体系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必须在社会大众中进行传播,这就涉及到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意识形态传播工具是指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场所和载体。阿尔都塞曾指出:“强制性国家机器只有一个,但却有多个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它包括宗教的、教育的、家庭的、学校的、法律的、政治的、工会的、通讯的、文化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绝大部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私人范畴的部分。”[8]这就表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仅具有公共性,也涉及到很多私人领域,它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引导,但更多地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起作用。

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基本场所和载体。不同的传播场所和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功能是不一样的。家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基础平台,在对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道德观、民族文化启蒙方面起着其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关键领域,在系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保障,对于民众广泛认知并积极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渠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中具有舆论导向、价值引领、社会整合的独特作用。

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这些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场所和载体并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天然平台。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往往会通过相同的意识形态传播工具进行传播。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传播工具具有双重性,既可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也可以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家庭是一个人价值观、德育观教育开始的场所,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会长期持续不断地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中既有积极影响,也会有消极影响。学校有教学和教育双重,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功能的资源和时间往往会被教学功能所挤占,加上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及多种社会思潮的聚集,就会使学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相对减弱。社会组织是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但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现象的蔓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大众传媒作为制度化的传播工具,是承载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息的主渠道,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商业利润的驱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杂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带来了消极影响。

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性与意识形态传播工具双重性的矛盾,一方面要注意选取恰当的传播载体,注重多种传播载体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种传播载体的独特功能;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掌控传播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传播载体的引导,把握舆论导向,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的强大阵地,进而在社会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性与社会生活实践性的关系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各种思想观念和各种理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往往具有概念化、逻辑化的理论形式。但这种具有理论形式的意识形态并不是思想家纯粹抽象的理论思辨,而是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社会生活实践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发源地。任何意识形态都根植于社会实践,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9]72-7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层面的内容,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观念体系,不是一种超越社会实践孤立存在的精神现象,而是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它是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现实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反映。所以,社会生活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基础。离开了社会生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产生于社会生活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信奉的价值理想,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价值准则,必须回归社会生活实践,才能被真正理解,也才能真正为人们所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归社会生活实践,不仅仅是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用民众容易接受的生活化语言来表述其基本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实践为基础,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提炼、整合出当代中国需要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准则。“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程度。”[9] 9理论要满足于一个国家的需要,就必须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性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总是围绕着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价值选择、价值实践活动也不例外。人们所奉行的价值观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起重要支配作用的因素——利益。人们的价值观念实质上是某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表达或要求。人们总是按照自身利益的实现程度来选择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利益追求是人们价值比较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准,也是人们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的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62恩格斯也曾指出:“把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9] 439“‘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真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深入民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归社会生活实践,就是要把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关键环节,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抽象和升华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同时让民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评判、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性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关系,一方面要以党的理论创新为先导,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矛盾与冲突进行深入研究,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的理论建设;另一方面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社会化、生活化,以切实解决好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着力点,使之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工程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要素、基本内容、传播工具、社会生活实践等诸多方面。只有全面认识和把握每一个方面的内在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7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684-685.

[6]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113.

[7]徐宗华.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维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8.

[8][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泰奥德·阿多尔诺.图绘意识形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6-107.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素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它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人为本”是其根本追求,也反映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重要理论和价值原则。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医学生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如何正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学生方面的重大作用;如何在医学生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精神动力和基本的医德规范,以解决目前全社会关心的医学人才培养问题,医患纠纷问题,医德医风问题,医学生人文素质低下等问题,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这一观念在医疗活动中尚没有完全变成现实。许多医务人员只是重视医学知识和医术,忽视医学人文的领悟及其素养生成,引发了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缺失,使得医学丢弃了它充满仁爱精神的历史特质。重视并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实践,不仅是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对于坚持以人为本,复归医学人文神圣宗旨具有同样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价值

医学人文只有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素质,才能将核心价值体现在医疗卫生工作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价值,才能发挥其引领作用。

(一)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

调查显示,近90%的同学是通过思政理论课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知识的,政治理论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网络文化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供了传播途径,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拓展了影响空间,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供了有效手段,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整合与凝聚作用,促进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但调查也显示其中只有30%的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完整掌握的。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冲击影响;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博弈;主流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传媒多样性的影响和冲击;教育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显著;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社会现实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度不足。影响人们的主观因素主要有:80、90后一代人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自我意识凸显的影响;偶发因素的制约;国人长期文化自觉的缺乏,等等。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价值。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医学生的内在价值要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是认知感受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作用于个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心中形成有关知识结构。其次,是思考分析阶段。学生在已形成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清楚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信息的要求和社会价值,开展新的思想认识和思考。再次,是鉴别选择阶段。学生在形成新的对医学人文认识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医学的人文要求同自身原有的人文素质加以对比,进行判断和选择。其间学生可能对新的医学人文观念加以同化、吸收,也可能出现疑问、排斥的状况。这要求我们及时地掌握有关信息并进行及时调整。最后,是深化吸收阶段。学生所形成的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医学人文认知如果在实践活动检验中得到肯定性的社会评价,学生就会不断获得有力的情感支持,加强履行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医学人文要求的意志,进而形成信念和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内化成为提升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一种活动,要求我们遵循科学的内化途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内化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因人制宜,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入耳、入心,产生良好的实效。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是由医学人文认知和医学人文情感及践行医学人文的行为习惯、信念、意志等多种要素组成。这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医学人文内化不能只专注于某一个具体方面,应同时注意各个方面的导引和训练。而且从总体上有机地协调起来,给学生施以有效的影响。

(三)提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和对策。

提升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一个复杂而整体的工程。

首先,要遵循自主选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学生内因,引导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目标由社会规定变为自我发展目标。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发挥作用,使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大众价值体系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把解决各种利益矛盾作为突破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与医学生现实相结合。

其次,应遵循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重视社会外部因素的作用,构建社会、高校教育的联动体系,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力。教育主渠道是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要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关键实现路径。日常思想教育和实践是提高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路径。隐性思想教育是提高医学生价值体系认同的间接路径。

最后,遵循引领价值与满足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使医学生从内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当代大学生生长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如何面对现实和未来方面存在困惑迷茫和失落失衡的思绪。阻碍并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主旋律,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三、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院校的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如医学哲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医学史、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科学思维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等广泛开设,他们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和层次有着显著的效果和重要意义。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彻到医学人文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医学人文教育是实现医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有时注重医学科学的技术层面训练,忽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精神缺失。加之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各种思潮的影响导致医学生思想多元化,医学生价值观受到较大冲击。要让医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当今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但要重视专业的学习,而且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要在心理素质、伦理精神、社会责任、哲学素养等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不断升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提高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基本能力。

(二)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局限,导致医学服务中的系列问题,如医德医风差、医患沟通不畅、医患纠纷频繁、社会满意度低等不和谐的问题出现。因此,应当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发展,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文医学素质教育模式、途径、方法、机制。应当共同努力解决以上问题,探索在医学生中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的医学人文教育的载体和路径,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疗实践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医学生的见习、实习时间直接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提供了一个融医学专业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为一体的平台。学生在遇到的典型病例时候,要求他们从社会、生理、心理、家庭等诸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亲身感受医学诊治的人性化过程。同时,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加强医患沟通、使医生与病人友好相处。

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育中引导医学生形成效率意识、参与意识、市场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引导医学生形成民主法制意识、生态意识、科学意识是现代化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形成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公平正义意识以及开拓创新精神,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投身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患者服务,是最有效的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个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文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65-67.

[2]苏玉琼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4-107.

[3]彭世良.浅析新时期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效性[J]西部医学,2012(7):1426.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价值虚无主义;价值失序;价值秩序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56-02

海德格尔曾精辟地概括了价值哲学的来源及其哲学历史概况:“在19世纪,关于价值的谈论是很常见的,对于价值的思考也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只有当尼采著作的传布,关于价值的言论才普及开来。”“人们构造出种种价值系统,并且在伦理学中探究价值的层次。甚至在基督教神学中,人们也把上帝,即作为最高的善的最高存在者,规定为至高的价值。人们认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而把价值评价抛向世界观一边。价值和价值因素成了形而上学因素的实证主义替代品。”

一、价值虚无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这个问题,无可厚非,关于此方面理论研究,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尼采和海德格尔。他们从流行的传统形而上学入手,前者从价值论角度入手,后者从存在论的角度入手,共同思考关于价值虚无主义的问题,在尼采的时代,他说虚无主义这个不速之客已经来到了门前,还没有登堂入室。到了海德格尔时,他已经在其《尼采》一书中思考如何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

尼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价值虚无主义的人。1884年,尼采写著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宣扬上帝已经死了的命题,极为简洁,但是此命题是尼采对虚无主义做出的最本质性的概括。若是上帝已经死了,那么必然的后果是最高的价值就消失了,于是,欧洲虚无主义的本质得以被发觉:“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尼采关于价值哲学的论述是对当时的欧洲危机做出的回应。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学说奠定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基础,在此以后,作为超验领域的上帝、道德法则、理性权威等,成了感性世界的本质,同时赋予其以目的、价值和意义。尼采在其著作中阐述,超验领域的最高真理的死亡,同时判定了价值所存在的虚假性。他宣布“上帝死了”,以此否定了维系人的价值的“上帝”等的最高价值存在。如此,当世人发现了超验世界的虚构性,进而得知,关于人的价值与超验世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价值的本质所在实际上应该是人本身的生存和生命,就此,虚无主义产生。除此之外,在尼采看来,传统的形而上学对超验世界以及最高价值的虚构是虚无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主张运用自己一贯倡导的强力意志,以此来重新建设虚无主义。

尼采首先否定了绝对价值,但他认为权力意志具有价值,并且这种价值具有一种绝对性,其实质上仍旧充当了绝对价值。权力意志对于尼采而言是最高的价值所在,一切价值和其意义都是由它所创造,权力意志也在重估一切价值,过程在于生命的永恒轮回,在其中不断地赋予其更多的权力,由此得之,那些被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都是没有价值的。对于权力意志而言,其自身一直处于保存和提高自身的过程之中。

因此,尼采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价值虚无主义的问题,首先,他的权力意志具有了传统的形而上学中的超验领域中最高价值的绝对性。其次,在权力意志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出任何确定的价值。有很多的哲学家及其思潮对于尼采的价值问题进行了回应,海德格尔对此问题进行了深思熟虑之后,亦做出了回应。在他看来,尼采在其价值哲学中把“存在”价值化了,尼采所重建的价值哲学依旧算作是一种价值虚无主义,其“存在”只不过是被遗忘了,亦或者被虚无了,同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如出一辙。因此,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从价值虚无中走出来,又走进了存在虚无主义。因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探究虚无主义的根本是在于“存在”,而并不是在于“价值”,走出虚无主义应该回到前苏格拉底时代,通过新形而上学走出来,而并非要重新设定最高价值。

二、价值失序

伴随着价值虚无主义而出现的就是价值多元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而传统形而上学所形成的以超验领域里的绝对价值为首领的价值序列,也被打乱,从而出现一种价值失序状态。

根据美国学者威廉・A・盖尔斯敦的理论,价值多元主义实际上是认可了普遍的善,面对性质完全不同的诸善,人们无法进行等级性质上的排列,普遍存在的善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多种善。价值相对主义则不同,“不存在一个对所有的人都最为基本的至善。各种善之间也不存在一个完备的‘字典排序’,也不存在‘社会规范中的第一美德’,而是相反, 诸多公共价值的相对重要性是由特定环境决定的。”它不认可普遍的善的存在,与此相对,价值具有相对性,任何价值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由此可见,价值多元主义存在理论上的困境,针对普遍价值高于其他存在的诸价值的合理性,它无法给予论证。除此之外,价值多元主义者也未针对普遍价值的内容,给出自己的明确答复。

在传统形而上学受到质疑之前,它所支撑和虚构的超验领域里的最高价值,从另一方面确证着知识的可靠性、道德的绝对性以及价值的确定性。如此,世人对于超验领域的接近和达成就意味着人生价值的提升和实现。最终就形成了一个以最高价值为首领的价值序列,例如唯一性和主导性的“上帝”、“理念”、“理性”等,在其下的其他诸价值可以彼此相容。因为“价值冲突是不完美的标志,是人类伦理生活和政治生活不正常和不完美的表现,是人类在道德、知识或理性方面的该责备的或情有可原的失败”。同时,曾经的最高价值现在被质疑,原有的价值序列也就被打乱了,正如尼采所言,“现代人试验性地一会儿相信这种价值,一会儿相信那种价值,然后又把它取消了:过时的和被取消的价值的范围变得越来越丰富;价值的空虚和贫困越来越明显可感。”

与此同时,尾随价值虚无主义其后的价值多元化以及价值相对化,为人的解放以及人的价值的自由选择创造了条件。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传统的价值秩序的颠倒以及价值失序。这一问题也成为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现代社会颠倒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价值序列,在传统的价值序列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自然和至善,已经转变为人对自然的控制以及人对世俗价值的追求,结果是至善或最高价值被忽视了。对于价值失序,卡尔・施密特也在其著作中有相关阐述:“价值规定的纯主体性的自由导致价值与世界观之间的一场永恒斗争,一场又是一切人与一切人的战争,一场永恒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煽动着斗争和敌对情绪的,始终是价值。”

三、价值秩序重建

尼采将价值失序归结为形而上学对超验领域的虚构以及坍塌,进而以“权力意志”作为最高价值,企图恢复价值秩序。而海德格尔则将这种价值失序归结为其对存在的遗忘,在他的晚期,他主张回到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思想,通过此途径来克服虚无主义。由此可知,前者仍旧陷入一种价值绝对和虚无的泥潭之中,而后者的“存在之思”,也不免带有存在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那么列奥・施特劳斯呢?他通过回归自然寻找形而上学的普世价值,这些作为是否能够重建价值秩序?

在施特劳斯看来,对古典政治哲学的拒斥,是价值虚无主义的根源所在。只有坚持价值一元的理论方向,追问真善美的生活的客观依据才能被人们获取。他认为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他们普遍确信和追求普遍永恒的自然,它理应作为价值存在的客观标准。除此之外,洛维奇等持有类似的主张。但是,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这种形而上学的拯救方案,带有价值普遍主义的倾向和价值绝对主义的倾向。依此可知,自由主义存在的价值多元论和相对主义倾向,再加上回归自然的普遍主义和绝对主义,社会的价值失序、人们生存的无意义感以及人的德性危机已经成为现实。

当今的社会现实中,上述的所谓的解决途径已经无法真正的帮助社会和人们走出困境,唯有在公共的理性言说的交互作用中,人们才可以对诸价值进行审视和检阅,才能形成价值共识,维持价值秩序。

其实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世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共同体,而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则是价值存在和发展的本质和基础所在。传统的共同体的存在,它们都是以共善为纽带。社会价值秩序建立,个人价值选择,都是依据共善为法则的社会。个人想要获得身份认同,想要寻求精神归属,想要提高德性,都必须依据以共善为法则的社会。与此类似,当代价值秩序的构建一个必然的要求和前提就是个人对于共同体的依存关系,进而以共同价值为精神纽带,使个人与共同体处于良性互动之中,以此,可能就成为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路径之一。他们力求建立的共同体,在他们看来,本身就是一种共同价值甚至于最高价值,认可这个共同体的个人是这个共同体的创造者以及实践者,亦是其中的价值的创造者“共同体的追求和目的能或多或少地激发扩展性的自我理解,以至在构成性的意义上确定共同体。”

哈贝马斯曾言,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公共话语模式,以此来达成价值共识,在价值多元的时代,或许是走向有序价值的途径之一。依此可知,在构成共同体及其价值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同言说是其首要前提。不可避免的,在价值多元时代,在信仰不同的价值观的个人之间组成共同体以及达成共识价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公民之间的理性商谈是这一过程的主要动力,只有通过这个途径,那种处在遮蔽状态下的本真的价值,其在公共的理性言说中才能彰显出来。于是,在这种理性言说的交流、沟通甚至是辩论的过程中,个体之间逐渐形成价值共识,建立起适当的价值秩序。

由此可知,在现今社会,只有在以公共交往为基础所建立的共同体中,人们才能“决定何谓好或有价值的,或者应当做什么,或者我应当赞同或者反对什么”。现代社会,消极自由猖狂,积极倡导公民的公共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追求卓越的积极自由,使公民在积极的行动中达成对共同体价值秩序的认同。由此,或许就是价值秩序的建立以及脱离价值虚无主义的极为可能性路径。

参考文献:

[1][德]尼采.权力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美]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M].应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