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作品范例6篇

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作品范文1

关键词 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创作工具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作品最早被狭义地成为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上课时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把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成了很多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多媒体课件就成为了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又因其灵活的交互性,学生还可以积极地参与教学,多媒体课件界面生动活泼,提供的信息量多,成为教师们最喜欢的教学辅助软件。当时老师们用得最多的创作工具是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方正奥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多媒体课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特点,大家也注意到了作品的可移植性以及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工具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网络环境对多媒体作品提出的新要求,对比各种不同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然后建议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

1 网络环境对多媒体作品提出的新要求

多媒体创作工具是指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工具,它能支持一系列的音频、视频等数字信息的输入输出,能在一个显示屏内同时融合多种多媒体要素。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网络在学习中是以学习的工具、对象和学习的环境的角色出现的,它的大容量的信息,多媒体交互式的呈现方式,影响着教育的方式。作为教育辅助手段之一的多媒体课件也受到了网络技术的冲击,以往单机版的多媒体课件作品受到冷落,能够方便地在网上上传和下载的多媒体作品受到老师和使用者们的青睐。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和学的模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下,教师讲学生听,交流的机会很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性小,而网上教学则为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传统的多媒体作品只要呈现教学信息辅助教师教学就可以,而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多媒体作品则要考虑更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1)呈现信息的丰富性和前瞻性,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海量涌来,如果多媒体作品中信息量不大,比较陈旧则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信息量大而新才可以。(2)网络上传和下载的便利性,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大家庭,多媒体作品能够在网络上传播,它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才能体现多媒体作品的价值。(3)多媒体作品的美观、生动、动态十足,能呈现语言无法精确描述的教学内容和信息,这个也是吸引使用者的一大重要因素。(4)当然还要具有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多媒体作品的共同属性,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等。

2 常用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

纵观目前比较常用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工具,应该说每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秀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简单易学,很多学科老师都不是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简单易学是他们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有优秀的可视化界面,不需要编写复杂的代码,很快就可以学会,这样的创作工具应该是最吸引他们的。(2)要有较强的交互能力,多媒体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老师和同学们,有较强的交互能力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交互能力强可以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多种教与学的路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兼容性好,可以支持多种媒体格式,多媒体作品中一定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现在网上各种多媒体素材创作工具生成多种多媒体素材的格式,这就要求多媒体创作工具要有较强的兼容性;(4)适应网络化的需求,上传下载方便,适合在网上传播,这也是本文要谈的很重要的一点。目前常用的工具大概这样几种:

(1)第一类典型的代表是PowerPoint:是以页的形式来组织文件,多媒体信息是放在类似于书的页上或者幻灯片上,这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Office软件包中的一个幻灯片制作软件。由它创作出的作品是由很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每张幻灯片上都有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各种多媒体素材,幻灯片和幻灯片之间可以自由切换,相互链接;每一种幻灯片对象都可以设置灵活的自定义动画效果,还可以在各种多媒体素材上设置超级链接,链接的目的地可以是本文件内部的任何幻灯片上,还可以链接到外部文件或者网页上,因此课件的交互性也非常灵活,PowerPoint每次升级功能都会得到提升,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兼容新的媒体格式,添加更多的更方便的操作方式,而且操作简单,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

(2)第二类的典型代表是Authorware,是以图标的形式来组织多媒体信息,各种多媒体信息都是放在相应的图标里的,所有的图标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交互图标、框架图标、决策图标等组织在一起,还可以在计算图标中编写简单的程序语句达到一定的交互效果。Authorware软件内部预置了大量的函数和变量,可以实现效果多样的功能,通过Authorware提供的判断、分支和循环等功能,可以制作出内容生动活泼、人际交互强,学习路径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但是可惜的是,Authorware从3.5版本、5.0版本、然后6.0版本、6.5版本,到7.0版本后就没有再继续更新下去,这和它自身的缺陷有关,生成的文件大、在网络上上传和下载都不方便,因此版本不再更新,估计开发的技术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Authorware红火了一段时间,现在的应用已经在走下坡路了。Authorware的缺点:成品文件所占内存巨大;程序运行耗费系统资源多,允许速度慢;常常会出现由于缺少插件而无法显示内容的情况,影响教师的使用;客户端浏览器需要安装专用的Authorware播放器,网络传播不便;没有像PPT一样有应用设计模板;内置的许多函数和变量虽然功能强大,可是并不系统,深入学习比较困难;自身的素材处理能力弱;制作作品的动态效果差,形式单一。

(3)这是目前最流行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工具――Flash,它是网络应用和动画创作最热门的技术,给网络媒体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同时,Flash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作为一款新的工具,它能够对文字、图片进行编辑,能够创作逐帧动画,可以把课堂知识一帧一帧地表达出来,演示给学生,还可以动态地把相关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通过代码整合,把这些信息完美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可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Flash还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通过静态、动态文本、按钮、影片剪辑、菜单和表单等结合使用,实现任意的播放控制、跳转设置等丰富多彩的交互效果。我们利用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对各种教学现象进行逼真的动态模拟,又可以逐帧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增强知识的透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Flash的缺点:对老师的美术基础要求较高,用Flash创作的作品要能够有很好的创意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3 网络环境下如何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网络环境下我们选择多媒体创作工具主要应该考虑一下几个因素:(1)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应该考虑教师学习的方便性,如果一个软件,老师学起来困难无比,学习软件使用方法的时间比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时间还要长出很多,那么就无法掌握这个创作工具的精髓,或者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掌握,那就得不偿失,不建议考虑。(2)创作工具的兼容性,多媒体作品之所以叫多媒体,就是它能够整合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如果一个创作工具很多文件格式都不能够导入使用,那就会花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去做素材的编辑和转换,增加多媒体创作的工作量。(3)生成文件的体积大小,也可以间接地认为是作品的可移植性。如果这个工具创作的多媒体作品体积庞大,那么它的可移植性就会很差,那这个创作工具慢慢地就会被淘汰,就像Authorware,到了7.0以后版本就不再继续更新肯定也有这个因素。(4)网络传播的便捷性,网络时代,信息共享,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于从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包括多媒体作品,同样多媒体作品能够在网络上方便地传播,无形中也延长了作品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作品的价值,对制作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综上所述,在网络时代,PowerPoint和Flash都是极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两者共同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生成文件的体积很小,可移植性强,网络的上传和下载都非常方便,并且制作出的多媒体作品界面美观、动感十足。当然,两者也有些不同点,Flash的素材处理能力强于PowerPoint,它自身能够绘图、处理图片,处理声音,如果对多媒体素材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以选择Flash,编程能力强的老师还可以使用Flash的AS脚本制作复杂效果的动画。软件操作能力稍微差一点的老师可以使用PowerPoint,PowerPoint操作简单,可以用自定义动画制作出形式多样的动画效果,动画效果可以应用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对象上,操作方便,设置简单,对于基础不是太好的老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美阳.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选用分析.信息与电脑,2009.9.

[2] 宁华.多媒体作品制作及工具选择.无线互联科技,2013.12:79.

多媒体作品范文2

2012年,第24届国展(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又隆重登场了。这样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摄影赛事,在今天比赛多如牛毛的环境中,以行业带头人的勇气与姿态,在全国首次开创了多媒体类作品评比。与其他的三个传统比赛类别(纪录类,艺术类,商业类)不同,多媒体类作品不是从摄影内部的内容、手法和审美特征来划分,而是跳到了摄影之外,将平面静态的摄影与动态活动的视频影像结合,并配以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介手段,在数字媒介平台上展现影像作品,比如电脑、网络、手机、IPAD、MP4等等。传统的三类摄影作品,是依托在纸质载体上的照片,是印刷到报刊杂志上的照片,也是通过数字文件在电脑和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影像。可以说,这些类别的摄影作品是从纸媒时代走过来,借助数字技术,在信息时代屏幕载体上继续拓展生存空间的静态影像。而多媒体影像作品,只有在屏幕这个载体上才可以真正全面、完整地展示,它伴随着屏幕载体的发展、成熟,毫无疑问地体现了数字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一个动态的、声画结合、立体的影像作品。

“多媒体”不是一个新词了,自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当代艺术语境下,将原来各自独立表达的媒介语言艺术化地结合起来,好像是在文字、图片、现场声音、音乐、动画、视频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最终迸发出神奇的创造力。因此在艺术领域,以及很多商业、传播、社会活动领域,都产生了不同方式的多媒体作品。摄影领域的多媒体作品的诞生和成长,其动因来自于影像载体从纸媒向网络媒体的转换,从纸张向屏幕的延伸。从网络传播的电子杂志到手机报,还有层出不穷的IPAD类的移动屏幕终端,屏幕可以说话,还有时间的流动,光看照片肯定是落伍了。随着纸媒的萎缩,屏幕载体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我们无论获取什么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都是在移动媒体上汇总。数字影像全面取代银盐影像之后,照片生产的量之大,不再需要估算。更有颠覆性意义的是,获取不同信息的工具合为一体了,简单地说,就是手机这样的一个小型机器,通过数字信息、记录文字、绘画、拍摄照片、拍摄视频,然后可以把它们即刻进行蒙太奇剪辑处理,获得综合信息,再及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多媒体创作完全能够在一个低端的千元手机上完成。当然有像IPHONE这样的智能高手,也仍然有人为了更好的影像品质,不惜成本地使用高端设备,分别获取静态、动态影像以及进行3D等计算机绘图,再精心地将不同媒介结合起来。总之,文字可以叙事,图片可以形象展现,现场声音可以带来真实环境气氛,音乐的加入常常可以突破文字和影像的叙事束缚,形成一个综合的传播模式。在这些媒介语言中,静态照片是主体,因为照片的存储量比视频短片小,在网络传播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首先要拍摄大量的优秀的照片,是照片的内容、影调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内容和基调。然后是拍摄和收集其他视频素材、声音素材、音乐、图画或者文字素材。最后是用电影的视听语言来创作作品。现在有很多电脑剪辑软件,可以剪辑画面和声音。这样完成的一个三至五分钟的作品,最终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屏幕、移动终端上播放、展示及传播。这样的作品,不同于今天所说的“微电影”,它必须由图片来构成影像的主体,简单地说,摄影师和导演是一样重要的,而电影中,哪怕是三五分钟的微电影,也是导演起决定性作用。

2011年荷赛首次多媒体作品评选,中国《京华周刊》的摄影师王磊就以《向上看的人》一片获奖。今年第二届荷赛多媒体作品评比,又有中国《南方都市报》视觉总监王景春担任评委。如果你没有机会去纽约时代广场,看新华社的大屏幕上播放郜南制作的《城市的名片――杭州》、《城市的名片――上海》,你上土豆网,一定能一睹为快。在这样一个新的影像艺术语言的拓展进程中,中国摄影人与世界同步探索前进。

新闻领域是在大众所了解的领域最广泛地使用多媒体作品的,它的目的还是要讲述一个真实的事情。除此之外,在艺术摄影领域、商业摄影领域,都可以采用摄影多媒体创作,从拍摄图片入手,确定主题和影像艺术手法,然后用视听语言来剪辑作品。本次国展要求多媒体作品“注重叙事性、观赏性、创新性及静态影像技巧的运用。”它们既衡量作品整体,也衡量它里面的图片水平。

对于国展的这个新奖项类别的设立,需要大家共同的实践,就像荷赛这样一个在新闻摄影及整个摄影领域享有很高认知度的比赛一样,谦虚且严肃地表示,目前的评比还处于摸索阶段,“尝试建立科学的评选原则和评选程序。”尽管此次国展的评比也会遇到挑战,但我们仍热切地期待着。

多媒体作品范文3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调动情感

美妙的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媒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当时的气氛,能把人带入美好的境界,从而激感。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社会、集体中的我》第三节时,首先听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激趣引入,最后以齐唱《团结就是力量》结束。这样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识与整齐有力的歌声一起深深印入心田。歌曲的演唱,渲染了气氛,创设了情境,起到了烘云托月的妙用。

二、运用多媒体刺激感官,明辨是非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替代优势,可无限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扩展感受时间、空间领域,从而向他们提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详实、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并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如在讲七年级上册《我的自画像》时,通过你喜欢自己的哪些特点?喜欢的就用红彩笔勾出来,不喜欢的就来通过他人评价得到帮助。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显示两位同学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评价客观的、全面的,请同学们鼓掌夸奖:你真棒!评价不客观、不全面的,请同学们说:再想想。这样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这种方式,在巩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延伸课外,拓宽视野,强化导行

多媒体作品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作文;调味品

一、多媒体,给学生写作“增色”

一位好的厨师烹饪出的美味佳肴,最先吸引食客的当然是那可爱的色彩。在写作过程中,“烹饪大师们”(学生)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对写作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处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那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悠扬的乐曲,吸引眼球的动画都能够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举个例子来说,我在教学作文《我的家乡》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有的学生介绍了惠山泥人,有的学生介绍了灵山大佛,有的介绍了鼋头渚,还有的介绍了无锡美食——小笼包。可是我发现单凭几句简单地介绍很难让其他学生感受到这些美景、美食和介绍者要表达的感情。这时,多媒体就发挥了它的用处。这些图片和影像唤醒了学生的记忆,让他们身临其境,再现他心中的景象,原本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孩子个个下笔如有神。

二、多媒体,给学生写作“提香”

被诱人的色彩吸引之后,食客们要用鼻子来闻一闻这盘菜的香气了。“烹饪大师们”用什么来提香呢?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例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细心观察螺蛳的活动,并要求它们记录下来,而且课上我再指导他们该怎么写,但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观察往往只着眼于他们好奇的东西,往往过于兴奋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螺蛳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集中精神,有目的地去观察。每个人都挑选好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抓住螺蛳细微的动作,展开合理的想象,做到重点描述。反复指导观看几次后,学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如:这些小螺蛳就像一个个侦察兵一样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等到它们确定安全之后,才慢慢地打开盖子,伸出触角……

三、多媒体,给学生写作“调味”

接下来,我们要品尝一下这道菜的味道了。作文的味道在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在于作者给读者营造的一种氛围。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给学生提供一些画面或情境,可以是动画,也可以是图片。特写式的镜头反映出事物的几个瞬间,却含了无限意境在画外,留下许多空白点,为学生作文创设了能够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我在教学《冬日美景》作文时,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冬日下雪时和雪后的画面,然后展示几篇优秀的例文,让学生阅读欣赏。范文展示后,我引导学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与写作思路,找出其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总结出冬天的代表性特征: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原有的印象、经验与现在的多媒体资源库的图、文、声结合在一起进行组合,引导学生学会遣词造句。这样一来,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就烹制好了。

四、“装盘,上菜喽”

虽然这道菜烧好了,但是上桌之前,“烹饪大师们”还要进行装盘。装盘即作文的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自然是改出来的。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每次绞尽脑汁想的作文评语,待发到学生手里,学生看都不看。将多媒体引入作文评讲,就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作文评讲课时,我会投影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引导学生一起逐词逐句进行斟酌,当堂修改,让作文更完美。然后,让学生反观自己的作文,有没有类似的错误,对其进行修改。之后,我再对修改后的作文酌情加分。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并明白经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得更好,从而为读者奉上一盘精心装点的菜肴。

多媒体作品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思想品德;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6

多媒体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多媒体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为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我就其作用谈谈我的教学心得。

一、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使用对比传统教学的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单位时间里把学生平时感到枯燥的知识,不易理解的社会焦点、热点等问题,高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而且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可以把教学上的重点与难点等,设计成课堂训练、课堂讨论,达到了讲与练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教学时间不变,而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听和看等生理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多媒体教学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知识存储和处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讨论明理激趣。《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异往不正确方面的情景和材料,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情境中异往的是与非,最后讨论出了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运用多媒体,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需要

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象是美的母体”。为培养学生高雅审美情趣,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从“美的形象”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一幅幅画面通过录像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冉冉升起的朝阳,含苞欲放的春花、、、、、、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喜赞叹,他们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美的情致油然而生。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多媒体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思想品德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正日益提高,并早已显示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相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四、利用多媒体拓宽师生互动、合作空间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交流不仅便捷,而且交流方式、内容多样,可以实现情感沟通和资源共享。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

交流可分为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启发诱导,使学生自己解决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在生生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倾听、分享,学会欣赏他人和表现自己。如讲“祝福青春”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教学活动:我的寄语、他的寄语和老师的寄语。让学生通过抽签形式把自己的寄语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极大热情,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五、增强时代气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使用有较强时代气息的新情境、新语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可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片断,引导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经过层层诱导,不仅使学生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从表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当然,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

1)运用要适当。借助信息技术,一定要根据思品学科特点、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参与情况,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恰当的精简、组合,适度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更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

2)运用要适时,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和影像视频,一定要为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切莫让信息技术有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嫌。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更不是利用多媒体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将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多媒体作品范文6

【关键词】节奏感,动势,冲击性,缓和性

对于大多数的多媒体作品而言,动画元素是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之一,网页设计、多媒体光盘、多媒体课件等的设计,都少不了它,它是多媒体作品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设计师运用动态的想象力,提出动态的点子,制作出不同风格类型的动画,并且在这些动画作品中体现出于动画节奏的把握,这也就是多媒体作品区别于平面作品的特点之一。例如:网页设计作品,它是通过视觉元素的表现来实现信息内容的传达。为了使网页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功能,除了新颖、整体性好的页面设计给人带来视觉的美感外,动画效果的运用以及巧妙的结合使画面整体中又富有变化,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会更加容易。

我们所熟悉的Flas制作,时常贯穿运用于网站,多媒体光盘等多媒体设计作品中。它所制作出来的动画属于矢量动画,因此有容量小,易上手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网络动画。虽然它没有二维影视动画的流畅性和三维动画的真实,但其表现手法也很丰富。尤其适合于网页,多媒体光盘以及课件上的设计运用,它丰富的表现力,加上合理的动画节奏感体现,为多媒体设计作品增色不少。

为了不使永华的运动形式在视觉上造成不必要的单调感,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适当合理的动画节奏感加以表现。所谓动画节奏感,就是通过物体的速度的快慢,动势的强弱起伏所形成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变化。节奏是动画设计中最有活力的因素,而造成动画节奏感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动画的起伏,它是指画面中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走势幅度的变化。起伏大,则节奏活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起伏小,则节奏趋于平稳。而造成节奏感的主要因素是速度的变化。不同于速度变化造成了不同的节奏感表现。例如:A.停止―慢速―快速,这种较快或减慢的速度变化造成动作节奏感比较柔和。B.快速―突然停止,这种突然性的速度变化造成动作的节奏感比较强烈。C.慢速―快速―突然停止,这种由慢渐快而又突然停止的速度变化可以造成一种“突然性”的节奏感。

动作的节奏如果处理不当,就像讲话时该快的地方没有快,该慢的地方反而快了;使人感到别扭。因此,处理好动作的节奏对于加强动画的表现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观看优秀的Flash作品时注意观察它的整体动画节奏感,以及节奏与传达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动画的精髓所在。

一个多媒体设计作品要求做到优美、独特就不能不对动画的节奏感加以重视。而如何合理把握和运用节奏感就成了提高动画质量的关键了。我们可以从视觉的冲击性缓和性以及冲击性与缓和性并存这三种体现形式来探讨如何运用适当的手法来把握动画的节奏感。

1、冲击性体现形式

作品的动画形式感让冲击要素所占据,进而给人一种特别热烈、响亮、动态的视觉整体。为了表现这种冲击性的视觉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正确合理的把握它。其一,加强运动的起伏感。就是指画面中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走势幅度要大,节奏强弱要明显。如:NIKE运动品牌的中文网站,作为世界知名的运动品牌,它的网站风格设计颇具运动感,网站动画配合大气前卫的界面设计,通过具有冲击力的文字变化以及大幅度的过场动画设计,表现出一种运动带来的刺激,按钮富有弹性的动画设计,有中起伏的速度美感,成为画面中富有节奏韵律又一亮点。其二,加强运动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在动画这节奏感的表现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三,加强滤镜效果的运用也是节奏感不可缺少的做作手法。

2.缓和性体现形式

作品将多种缓和因素贯穿其中,使得作品的视觉效应给人产生一种平和、安详、抒情的美感享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品的动画美感不能没有节奏的变化,但是设计师不一定要将节奏的韵味完全放在强烈的起伏状态中加以突出表现。节奏感的体现也可以是平和优美的。较之冲击性的体现形式,它在动势的起伏、速度的快慢上就不能变化的太强烈。节奏的把握趋于缓和,不要造成太抢眼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做一个富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韵味的书画网站,有人可能认为这样风格的作品比较单调乏味,不会有视觉上的感染力,而运用强烈的动势感明显与之风格不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画设计都要有强烈的动势感的,它的动画节奏感可以体现在色彩和图像缓缓的变化中,只要画面过度自然优美,缓和中略带有起伏感,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就能打破单调,赋于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

3.冲击性与缓和性的综合运用

所谓视觉的冲击性和缓和性,实际就是指整个作品对视觉映像在整体上的强烈度与平和度。虽然这两种特性相互处在视觉感的两端。但是无论是冲击性还是缓和性为主的作品,都是根据作品的整体风格需要来进行动画节奏感的把握的。冲击性与缓和性同时存在于作品的动画设计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在适合增强表现力的地方,使之达到一种和谐的中和状态。这种综合的视觉效果,就是把冲击性要素放在某些需要特别加强刺激程度的地方,这样不至于破坏整体的和谐,反而能给作品增添活力。对于一般的正常情节来说场景中的动画师采用缓和性的自然表现手法,而当要求形象做强烈运动变化时,就必须采用冲击力强,节奏感丰富的设计手法。如:突然起跑、跳跃、嘎然而止的惯性,表情的诧异等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夸张表现手法,造成视觉上的冲击感,会使动画表现的更生动,更活跃。这种动画的节奏是为了体现剧情和塑造任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动作节奏时候,不能脱离每个镜头的剧情和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动作要求,也不能脱离具体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同时还要考虑到动画的风格。不同的节奏感表达不同的感彩。我们要利用各种动态效果和适当的元素去表达所需要传达的概念。冲击性和缓和性的合理搭配会为作品增添浓厚的艺术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