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对联

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优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制作小学语文积累运用《趣联巧对》多媒体课件时,我主要从如何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英特尔R“未来教育”中说:“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部分,我充分运用动画,制作了两幅Flash,使课文内容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大大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而且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件开发程序是用Authorware,片头制作用的是Flash,从对联的起源再到它的演变的过程,产生电影效果,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超越了时空,制造了悬念。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对联形成过程中漫长的历史长河情景,又通过动画效果演示和图片资料展示部分名联,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历代名联的形成与形式;同时,还利用Authorware极强的交互功能,制作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现场操作并回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尾展示的是我国历代部分名联,利用图片制作成演示效果,同时,配以古筝《平湖秋月》,使用同学们在意境深远的音乐声中回味和加深对课文知识掌握,教学效果极好。

2、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主是能够创设形式多样、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精心剪辑过的录像、图片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录像、图片引出问题进行思考,达到知识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在老师的引导、启发和激励下,让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究。

在《趣联巧对》一课中,我采取了多种导学形式,如知识结构式、文字图片资料式、问题探究式等。首先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展示探究问题让学生置身其中。

3、变抽象为具体,做到“润物细无声”

对联虽然常见,学生从感觉、知觉、表象上并不感到陌生,但要一个小学生真正说清楚它的起源、用途以及具体的对仗要求,他们也很难描述清楚。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官,帮助他们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稻草捆秧父抱子,竹蓝提笋母怀儿”这幅对联时,“稻草捆秧”、“父抱子”,以及“竹蓝提笋”、“母怀儿”概念比较抽象,好像联系不大,学生疑问也较大,我就利用两张图片来具体说明了这幅对联的意思,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认识。

4、达尔文说过:“最大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应有效地把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在《趣联巧对》制作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自学探究,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和良好的互动空间。一是引导学生个体研究,提供并教会操作使用方法。二是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思维和提示,以学促思。专门制作了拓展练习(如图所示)。有对联对仗、填缺字联、连线配对、名联欣赏等。通过学生亲自进行拓展练习的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能熟练和掌握对联对仗的基本规律。

5、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目的在于改进课件的设计,便于提高质量和性能;总结性评价是在课件开发结束以后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对课件的性能、效果等做出定性、定量的描述,确认课件的有效性和价值,为课件提供改进意见。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根据评价结果合理地进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课件质量和效果。

我在制作过程中设计的对联对仗、填缺字联、连线配对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操作,程序会迅速对学生所做的答案进行评判,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及时知道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及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强化,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我认为:一是要大力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二是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是需要共同协作、开发。只要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再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才能使多媒体课件更加完善,从而寻找到教学与课件的最佳结合点,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2

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教学信息,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较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1.1 提高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枝粉笔,或者再加上一张挂图、—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般学生大都不喜欢语文,嫌它没有英语、数学那么实用,嫌语文课背书太累人。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加深了他们的理解,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读《登泰山记》时,在课件中我设置一些泰山景点的图片,从而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在讲授《胡同文化》时,我把北京老胡同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可以让从没到过北京的同学很直观地了解老胡同的原貌,同时再配上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歌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胡同的文化。

1.2 增加信息量,拓展教育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以单一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如听力课训练听、阅读课训练读等,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今,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可结合有关情境、情节,以“立体”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配合课文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关材料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从而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可以综合运用录像、录音,播放当时有关的纪录片,从而强化了感受,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对周总理的印象由模糊变为鲜明,这对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有很大的帮助。

1.3 免除板书劳累,节约课堂时间。课文板书设计相当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有的板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比如课堂上绘制《天山景物记》中作者游天山的行踪图,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学生的思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不同了,只要轻轻一点,准备好的图片就会随即出现,既节约了时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外训练,免去了很多抄题的时间,能增加很多训练的内容。

2 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每堂语文课都适用,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语文学习很讲究感悟,它的这种特点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必然存在一些不相容的地方。

2.1 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但也不能完全用视听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但机器毕竟是机器,它终究不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机器却没有,而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却不是可有可无的。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要么是荧屏演示不断,而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师生面对面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则大大削弱了,甚至造成隔膜,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2 对学生的思考力、想像力有一定的限制。语文课是以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有其抽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载体,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像空间。但现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了声音、图像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像力受到压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不是一种直观的东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感悟文采,理解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形成了语感。这个过程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多媒体能把课文的内容更形像地表现出来。然而,这个优势也暗含了很大的劣势,图像把人和景直观化、固定化,限制了学生通过抽像的文字进行想像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3

“多媒体”,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了多媒体“展示”。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审美教育,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也可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但是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有其不足: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硬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二、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多媒体的恰当选择,是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方式。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且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什么地方都用,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如果课件统治课堂,教师就不能因材施教,师生就难以进行情感交流。计算机再怎样更新,它总需要人的操作和管理,课件需要教师制作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严重妨碍了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手段变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是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花费时间量大,容易使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这是概念上的错误。课件具有可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进行选用或编辑制作,达到符合教学的需要,以使课件成为教师所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不能为了使画面漂亮、文字富于变化而反复运行演示,花费大量时间,否则会对于课件设计付出太多,却无力去钻研教材教法。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4

一、充分认识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比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有利于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不同,一堂课里面有音乐、有图片、有影像、有看的、有听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的《沁园春•长沙》时,我在课件上一一展示“层林尽染”的枫林、“漫江碧透”的江水,再逐一勾画出竞发的船只,翱翔的雄鹰,嬉戏的游鱼……再播放配乐诗朗诵。这样,学生就更直观真切的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秋色的美好,不禁兴趣大增,教学自然也就能顺利进行。

其次,有助于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语文课向来以其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见长,引入多媒体教学后,这一优势更加突出,如在教戏曲时,考虑到学生对戏曲知识比较欠缺,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将有关知识在荧屏上一一归纳播展;教文学作品时,我也常通过课件将作者的照片、生平资料,代表作等一一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在很短的时候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进了课文的理解,效果显著。

最后,有利于增加变化突出重点

多媒体可以通过色彩变化等方式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更快地接受知识。教师在准备课件时,可以标好所讲内容的轻重点。讲课时放到屏幕上,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了。

二、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并非“万能”,它同任何事物一样,也有自身的弱点:

第一,易缺乏情感交流

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一大区别就是非常强调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多媒体教学中不乏精彩的画面,但课堂中更应该有教师精彩优美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知识的甘泉。如果课堂从头到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那么教师俨然是一个“放映员”,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易加重教师负担

一个精心制作的课件至少要花几天时间,这样一来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行,这就无疑会加重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影响了教师去深入探讨课文,挤占老师们摸索教学规律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易限制学生发挥

多媒体课件是预先制作的,而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老师不能也无法设计的,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整的使用课件,必须连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方式都要预先揣摩,整堂课亦步亦趋地跟着课件走,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思维也被框定。

三、努力探求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但我们在运用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应努力使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现科学的“整合”。

1.以尊重语文课教学规律为前提,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们可用多媒体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完全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上《再别康桥》公开课,在这节课中教者只用了简单朴素的多媒体画面来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表现的画面意境等,其余大部分时间基本采用的都是提问启发、组织讨论、朗读训练等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我认为这是一堂上得很成功的“语文味”浓厚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它尊重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兼取了传统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两者的优点,达到了既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2.以满足语文课教学需要为目的,灵活使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形象性、综合性、人文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语文课上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的选用不应该是固定、刻板、单一的模式。我们要深入分析各种类型课文、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特点,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例如在小说《药》的教学中,我借助了VCD,把《药》的电影作为教学参考材料,选择重点片段在课堂上放映,帮助学生理解;在《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等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把名胜风光的VCD或图片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其形象性;在《神奇的极光》和《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借助有关科技录像,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缩短盲目想象的时间……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5

一、应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很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课上适时地采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内容既有深度、广度又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例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歌,那如丝如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本是抽象的事物,若配以低婉的音乐,两岸隔海相望的画面,更能激发学生对这首诗歌学习的兴趣,增进对乡愁的理解。

二、应用多媒体资源,突破重点、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重点的词、句、段需要详解,需要突破。如果仅靠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语文课堂自然枯燥、乏味,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恰当的运用一些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消除时空阻隔,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如教材的说明文,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相关的实物,若缺乏必要的工具,有时很难讲清楚。而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苏州园林的特点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查阅苏州园林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效果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要好得多,教学任务也能顺利完成。

三、应用多媒体资源,加强学生阅读

新课程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让学生更多接触语言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科学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狭窄,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语文水平。现在随着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开通,网络教室的建设,让农村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同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课堂上可以用多媒体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补充,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课外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查阅资料,补充阅读。如:学习了《乡愁》,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古今中外描写乡愁的诗句、文章。学生可以找出许多,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增长了学生的能力。

四、应用多媒体资源,指导学生的说、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许多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基于多媒体教育下的教育资源,为指导学生的说写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教师的手中有许多的资源可以利用选择:特高级教师的说、写讲评,优秀的说、写范例,情景的多媒体再现……教师应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景,用生动形象的视听,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观察、想象说话的兴趣,自由表达对大自然、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如:写景抓不住景物的特点,学生不喜欢写景作文。大家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的景物不够留心,缺乏丰富的联想,加之遣词造句的火候不到所致。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写景时往往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使学生对写景作文倍感头痛的关键所在。

五、应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而电教多媒体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范文6

1 利用多媒体,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注意到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以往的课堂上,我们一般常用美丽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引导其进入理想的学习情境。如果我们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来,则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因为多媒体能将出色的声像效果展示给学生,容易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

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对母亲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我们身边母亲的形象,当学生普遍认为母亲伟大时,一首韩红的《天亮了》悄然在教室响起,抒情性极强的音乐加上感人的歌词让不少学生热泪盈眶,令同学们心中油然升起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同时设置感恩教育情境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促进心智的和谐发展。

2 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和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把学生带进文中所处的时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融入作品中,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因此,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口技》的教学,同学们初次接触这种技艺,了解甚少,对其充满好奇,如何将这口技的艺术让学生领会其奥妙所在呢?我结合课文播放了已故相声演员洛桑的《洛桑学艺》,让同学们欣赏精彩的口技表演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其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中学的古诗文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寓意深邃。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所以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仿佛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闲游,或曲径通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配以优美的图片,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3 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

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就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亲睐。笔者对此亦情有独钟,作过一些探索。如我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让学生陶醉于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配以多彩的中秋月夜图,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有的学生已被那优美动听的乐曲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词的兴趣。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学生沉浸在音乐与作品交织构成的意境中,思绪纷飞,情感产生共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激发朗读情感,以读促教

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课文朗读,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通过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使之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班得瑞的《月光》,一边欣赏着月色和荷塘的优美景色,体会着朱自清淡淡的忧愁及淡淡的喜悦之情,在朗诵者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逐渐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试配乐后,朗诵的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其他的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