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互动技术范例

多媒体互动技术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1

【关键词】装置艺术;艺术设计;互动多媒体技术

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人们的审美感知和价值观的转变,装置艺术设计除了关注作品的创新之处以外,更加注重受众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促使设计人员和观众之间形成一道情感纽带。这样可以带给受众独特的感性反应,富有勃勃生机和活力。而在装置艺术设计中,互动性有助于提升趣味性,加深受众的体验性感知。故此,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挖掘艺术的可能性,推动装置艺术创新和发展。由此,加强装置艺术设计中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新时期装置艺术设计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互动多媒体技术

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点,可以带给观众强烈的体验式感知。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通过互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升展览的视觉吸引力,促使观众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感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视听生活。也正是由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无形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艺术设计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加强观众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同时,促使装置艺术设计领域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二、互动装置艺术设计

为了可以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充分发挥互动多媒体技术优势,应该充分把握互动装置艺术的概念。就互动装置艺术来看,主要是一种通过媒介表达设计者观点和情感的艺术结晶,同时也是艺术家长期生活经验和感悟的凝练,是一种形式上的暗示和隐喻,有助于观众情感释放。[2]在特定环境中,装置艺术设计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通过艺术设计思维有机组合与排列,形成更具创新性的个体,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在装置艺术设计中融入互动多媒体技术,借助现代化计算机软硬件,在特定空间内进行活动的艺术,以硬件装置媒介为基础,促使观众与设计者之间形成一道情感纽带,积极参与作品中带给观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感知。互动装置向人们传递的信息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3]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尽管内涵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外延表现却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互动装置艺术效果。基于此,发挥互动多媒体技术优势,采用界面式和沉浸式两种模式呈现出来。第一,界面式交互形式。界面式交互形式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艺术形式,在人机交互界面,观众可以通过触摸、语言和操控杆等肢体动作,在观众面前的屏幕上将作品呈现出来,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反馈结果。诸如,《蒲公英》作为典型的交互装置作品,通过吹风机中的红外感应装置,促使人机界面良性互动。通过红外感应吹风机,将界面上的蒲公英种子吹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吹散效果,实现观众和设计者之间的情感互动,更具趣味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将鼠标光标设计为吹风机造型,通过点击鼠标,可以模拟出一种吹散蒲公英种子的效果。第二,沉浸式。沉浸式交互装置相较于界面式交互装置而言,特点较为鲜明,更适合应用在大型展览中,包括双年展、博物馆和世博会等等,此类展馆空间面积较大,可以有效加强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交互感知,带给观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不需要受到空间限制,自由性更大。[4]对于此类交互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当属《Cloud》,是由加拿大艺术家Caitlind-Brown设计的装置作品,该作品主要是由超过600个灯泡组成的云朵。互动者只需要拉着灯绳,就可以将灯泡组成的云朵点亮或拉灭。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者融入到作品中,成为作品中的一个部分。通过灯光闪烁的云朵,为观众创造了一种互动性的空间环境,促使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对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蕴含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有助于大范围宣扬环保理念,培养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装置艺术设计中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

装置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艺术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产品实用性需求,可以更为充分地展现互动多媒体技术价值和作用。通过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装置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实用性功能发挥提供了技术载体,进一步拓展了装置艺术作品价值展示途径,促使新时期的装置艺术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

(一)丰富装置艺术设计视听体验。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根据设计需要结合光、电、信息和声音元素,促使艺术形式逐渐多样化发展,带给观众独特的视听体验。[5]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装置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活力,人们可以真正地触摸到和感受到作品,感受装置艺术作品的实用性。同样,也有部分互动多媒体技术下的装置艺术作品无法触摸到,但是借助互动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沉浸其中,充分感受装置艺术作品的美感。相较于传统装置艺术作品,互动多媒体技术下的装置艺术作品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带给观众丰富多彩的画面,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加之在特定声音的渲染下,激发观众想象力,产生无限的遐想,切身感受到装置艺术设计的独特魅力。

(二)丰富装置艺术作品信息。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通过叙事性表达方法,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建立一道情感纽带,传递创作者作品创作理念,将人生感悟无形中揭露在观众面前。同时,也可以将装置艺术设计作品功能叙事化表达,帮助人们深层次感受和理解艺术内涵。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下,将观众带入到创作者的问题空间,结合自身想法创设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加强创作者的感知和体验,实用性价值不言而喻。

(三)提升观众的作品参与度。以往观众欣赏艺术作品时,主要是从单向角度进行思考,往往是匆匆浏览,不得其内涵。而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观众可以参与其中,通过互动功能来激发观众兴趣,充分发挥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切身感受装置艺术设计内涵与价值,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拉近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应用互动多媒体技术,可以带给受众独特的感性反应,发挥观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切身感受作品中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在装置艺术设计中的互动性,可以拉近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加深受众的体验性感知。

【参考文献】

[1]颜成宇,孙博.浅析展示设计中的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J].艺术教育,2015,31(12):269

[2]陈涵虚.体验与互动-多媒体互动装置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之研究[D].上海大学,2015

[3]董斐然,徐喆.情绪的物化释放———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14,4(3):43~47

[4]董斐然.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2

互动大屏幕的动感捕捉技术在动画表演中是高端的应用。在动画表演中,表演者负责根据剧情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运动捕捉系统将这些动作和表情捕捉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应用软件,用这些动作和表情驱动角色模型,角色模型就能做出与表演者一样的动作和表情,并生成最终把这些动作赋予一个电脑里的动画人物。

(1)动感捕捉技术之三维应用软件技术。在给定观察点和观察方向以后,使用计算机的硬件功能,实现消隐、光照及投影这一绘制的全过程,从而产生几何模型的图像。Web3D的实现技术,主要分三大部分,即建模技术、显示技术、三维场景中的交互技术。以下将典型的Web3D工具软件作一分析、比较。VRML(VirtualRealityModulingLanguage)。VRML是指虚拟现实建模造型语言。VRML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以创建3D网页与网站,实现三维动画效果以及基于三维对象的用户交互。它的文件量小,易于网络传输。3DSMAX同样也具有VRML的开发功能。Viewpoint。Viewpoint由ViewpointSceneBuilder、Viewpointmediapublisher、ViewpointMediaPlayer三个部分组成。一个Viewpoint场景是由以下媒体元素组成的:3D对象、材质、动画、交互动作和场景的定义信息(比如全景图片或场景贴图)。VET和用户发生交互操作,通过鼠标或浏览器事件引发一段动画或是一个状态的改变,从而动态地演示一个交互过程,最终可以把一个Viewpoint场景嵌入到网页中浏览。Cult3D。Cult3D由Cult3DDesigner、Cult3DExporters和Cult3DViewer组成。只要用鼠标在3D物件上直接拖运,就可以移动旋转放大缩小,还可以在Cult3D物件中加入音频和操作指引,它还支持Mac用户。

(2)动感捕捉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传统手动调节方式特点:制作人物模型→设定人物动作→导入动画场景→手动调节人物动作→完成动作制作;耗时、耗力,成功率低,动作失真。解决传统手动调节方式缺点方案:制作人物模型→录制动作→导入骨骼→完成动作制作;高效率、高成功率、节省时间、动作逼真。

2.互动大屏幕技术在多媒体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优势

互动多媒体时代即时互动实现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的多元化,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的束手束脚。屏幕传输技术系统智能化高,系统设置少,方便了教师使用。屏幕广播速度快,实现了直接屏幕广播大画面视频。通过窗口形式遥控,教师可以直接遥控其中某个学生机并同时监看其他多个学生。全体同步功能,教师能同时操作所有的学生机器;同时,此项系统支持教师机端两路声音同时传送;指定程序广播不仅可以广播全屏幕、指定的屏幕区域,还可以只广播指定的程序。

(1)为学习者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在教学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已超越了二维或三维的图形既定路径动画等媒体表达范畴,能使接受者真正融入到真实的虚拟场景中,并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或交互设备来使产品或其物象启动,全方位展示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及运作过程,通过这种交互过程可以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使用虚拟产品或虚拟环境。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技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可见,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从而加速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为学习者创造了自主学习环境。

(2)方便学习者进行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应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努力,同时应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特别要将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虚拟实验室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将虚拟仪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远程操作的一个系统。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如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等等,它非常有利于学生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

3.小结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博物馆展览;应用策略

传统的博物馆藏品展览多以实物展出为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博物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观众审美意识与精神追求的提高,数字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博物馆展览中。这种展览方式一经出现,就吸引了大量的参观人员,有效调动了参观者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博物馆的展出效果,多媒体技术将是现代博物馆展览的重要发展方向。

1博物馆展览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展览信息量大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博物馆的馆藏藏品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对藏品的详细解说,并且相较于单一的实物展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要远远超过前者,观众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展览内容。例如国家博物馆曾经利用数字技术展出过《乾隆南巡图》,该藏品全套12卷,总长度近155米,原来由于文物保护及展示空间等客观原因的限制,使《乾隆南巡图》不能以实物形式全部展出,成为文物爱好者的一大遗憾。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借鉴《清明上河图》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成功经验,最终成功地利用三维动画使这件稀世珍宝与观众见面,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了“康乾盛世”的宏大历史画卷[1]。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还在原藏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新的信息内容,完美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展览之间的矛盾。

1.2丰富展览手段

传统展览设计仅仅依靠视觉手段传递信息,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展览设计上升到“信息—人—信息”的高度,其通过交互式方法,利用技术对藏品进行艺术加工,采取声音、图像、文字及影像等多种表现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平面、静态的展览及陈列方式,有效丰富了展览手段,给观众以互动、动态的体验。这样一来,在博物馆有限的展览空间内,能够使参观者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观,带来全面、多维度的体验,获得全新的审美感受,从而带领参观者走进博物馆主题展览中,去感受文化与历史的魅力。

1.3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而教育仍是其主要任务与社会功能之一。博物馆将来的社会教育发展方向仍将是以人为本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出藏品,本身具有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等优势,这不仅是对传统展览方式的改进与优化,同时也使参观者接受与传递信息的途径有了较大的改变。多媒体展览变传统的视觉欣赏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使得参观人员能够通过观赏影像、图片或文字内容来更加深入地了解藏品信息。多媒体技术的互动式综合体验,能够激发不同群体的学习兴趣,并能突出博物馆的教育展示功能,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观众的心灵受到触动,使不同人群都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充分体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1.4改善观者体验

随着文化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上也从满足人的视觉体验转变到追求人性化的空间感受上来,从静态欣赏转变到空间动态体验上来。人与空间、空间与藏品的相互渗透、相互整合,反映了现代博物馆展览空间逐步向“体验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如今博物馆追求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藏品展览,而更加重视人的体验。体验是人的心理诉求,是随着人与环境的交流而客观存在的,以往参观者对于博物馆藏品的诉求更多停留于物质层面上,更期望在博物馆展览中看到珍贵的文物。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博物馆藏品的展览,既能够带给参观人员物质层面的满足,同时也利用视觉张力、互动性及趣味性等多媒体设计吸引参观人员的注意力,带给了参观人员更高质量的体验。

2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

2.1以多媒体技术增强触觉体验

以多媒体技术增强触觉体验,主要是指在博物馆中设置触摸屏来供参观人员使用。多媒体触摸屏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一种液晶显示的感应式装置,参观者直接用手指敲击屏幕,就会出现各种展示信息,并营造动态的音频效果,这是不同的人机体验中最方便、最简单的一种[2]。多媒体触摸屏包括触摸一体机、多点触摸墙、触摸显示屏及多点互动桌等。在博物馆中触摸屏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相关馆藏藏品及展览内容的信息查询。

2.2以多媒体技术丰富视觉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视觉体验成为博物馆展览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可根据展览需求、参观人员需求及博物馆的整体空间环境,从视觉层次上分析展览内容,通过最适合的表现手法带给参观人员一场精彩的视觉体验,包括3D全息技术、互动投影技术、视频技术、数字沙盘等。

2.2.13D全息技术

3D全息技术利用衍射及干涉原理记录、再现真实物体的三维图像,通过肉眼就能观看到逼真、立体的景象及人物图像,该技术的展示手段包括:第一,全息投影。这是一种采用进口全息膜配合投影并辅以数字影像技术来展示藏品的高科技方法。全息投影带给人的最大体验是科技感与现代感十足,另外可以让文物焕发新生,使文物在色彩和清晰度上比实物更加饱满,吸引众多的参观者驻足观看、欣赏。第二,360度幻象。它是把动态影像悬空到由多组光学镜组成的金字塔形状的半透明空间内,影像悬浮于空间的中心位置,既可以是静止图像,也可以是视频影像。采用360度幻象能够全维度展示博物馆文物,完美地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公众参观之间的矛盾。围绕在展示柜四周,参观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欣赏藏品的立体影像,并且能够清楚地看到藏品的细部特征与内部结构,从而带给观众较强的视觉体验。该技术多应用到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中,例如南京博物馆曾经利用该技术展出过南京人头骨化石,不但使参观人员360度全方位地看到了化石的全貌,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文物。第三,幻影成像。该技术将光学成像与实景造型技术相结合,把所拍摄的人物图像投射到主题模型景观上,再现无法实地参观的景观及历史场景,能够还原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使其在特定环境中展现出来,一般应用在综合类或历史类博物馆、企业展厅、科技馆、规划馆内。

2.2.2互动投影技术

互动投影技术是利用电脑视觉技术与投影机来营造动感奇幻的交互体验,参观人员进入展览区域后,随着人的走动会呈现出各种互动效果,从而带给参观人员虚实结合的奇妙体验[3]。互动投影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科技馆、博物馆及临时展览中,可以营造让人叹为观止的交互动态影像。

2.2.3视频技术

视频技术同样是博物馆展示藏品的常用表现方法,根据博物馆展览要求的不同,视频技术与展览内容有着不同的结合方式,一般可分为展厅型、影院型等。展厅型在博物馆展览中应用最广,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文物图片、地图等展品实物与视频结合展示,另一种是利用投影设备在单独的空间内进行播放,多用于播放文物发掘过程或历史演变过程。影院型播放区目前正日益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展区。以弧幕影院(又叫2D影院)为例,它由硬件设备(投影系统、音响系统及播放系统等)、数字影像内容及控制系统组成,与传统电影屏幕不同,它的投影屏幕是柱面的,可以使参观者欣赏到长跨度的内容,带给观众极致的视听盛宴。此外还有3D影院、4D影院、5D影院等。

2.2.4数字沙盘

数字沙盘主要包括投影沙盘及多媒体沙盘两种。投影沙盘是把虚拟的三维立体影像准确地投射到特定位置的实体模型上,投影位置包括地面、墙面或桌面等。参观者可与三维模型进行互动,全方位地浏览、查询,获取所需的动态信息[4]。多媒体沙盘集多媒体的互动与展示功能于一体,把声、光、影像、三维动画和实体模型融合在一起,投影到地面或墙面上,被广泛应用到城市GIS地理信息系统或投影拼接系统中。

2.3以多媒体技术优化听觉体验

2.3.1多媒体音频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重新剪辑或处理声音,可使声音更具高保真度,有效衬托展览氛围,增强展览的感染力。声音选择与展览内容有直接关系,参观者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声音的影响,例如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建设中,多媒体音频技术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该馆成功还原了历史真相,告诫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走进展馆,在昏暗的灯光下,展墙上挂满揭示日军残忍暴行的照片,耳边萦绕着人们绝望的尖叫声及战斗机在上空盘旋的声音,还有受害者回忆时痛苦的啜泣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使人深切感受到死亡的恐惧,更能体会到当时人们的绝望。

2.3.2声控设备

利用声控设备,参观者只需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发出语音指令,就能获得良好的互动体验,例如上海科技馆推出了虚拟驯狗项目,参观人员对多媒体设备中的小狗下达各种命令,小狗就会准确识别并依口令执行。

2.3.3语音导览设备

语音导览设备可以使参观者更加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不同层面了解展览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弥补传统讲解的不足,减轻讲解员的工作量。

2.4以多媒体技术实现动作感应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动作感应系统中,可以使参观人员更加自主地参与信息的传递,相较于传统的单向传递展览内容的做法,该方式更加新颖、生动,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还能实现人与信息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营造有趣和谐的氛围。例如虚拟手翻书是博物馆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动作感应设备,也叫电子翻书系统,只要参观者站在展台前,模仿手动翻书的动作,多媒体设备就能识别操作者的动作并实现自动翻页功能,大大提高了参观人员的兴趣。

3博物馆展览应用多媒体技术应规避的误区

3.1盲目追求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如果盲目追求新技术,在展览中标新立异,反而会影响展览的效果。在博物馆展览的设计上,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求新、求异,但切忌无视展品本身的特色一味求新。博物馆藏品展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结合,是利用新技术把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呈现给受众。从目前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况来看,博物馆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普遍不成熟、不透彻,很多博物馆仅仅简单地把新技术布置到会场中,存在视觉与空间混乱、多媒体技术与展览主题不符等问题。

3.2千篇一律的设计

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博物馆展览设计中,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切忌采取模式化的设计,使展览内容千篇一律,设计效果毫无个性、生硬呆板,这样就不能引起人的兴趣,也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上,要充分结合展品特点,实现二者的高度契合,而非生搬硬套,令人感到无趣。当前多数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上都会注入多媒体元素,例如LED显示屏、触摸屏等,如果都是大同小异的模式化设计,将使得博物馆展览失去展览的初衷。

3.3无视保养维护

多媒体技术所需的硬件及设备都是高科技产品,和家电一样也有使用年限,在使用中也要通过定期维护与保养来延长其使用寿命。从相关调研来看,我国有些博物馆受限于人力、财力,对于保养维护工作不够重视,在展览中不注意讲解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得部分参观者不能正确地使用设备,因操作不当造成了设备的损坏,或者在设备出现问题时不及时维修,严重影响了多媒体设备的正常使用。对于上述问题博物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安排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设备的保养维护,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展览中去,需要设计者精雕细琢,用心构思,通过品味高雅、主题鲜明的展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博物馆参观,使参观者感受文化的熏陶,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的馆藏藏品,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浩.数字展厅在博物馆中的建立与探索——以国家博物馆“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为例[J].北京文博文丛,2015(3):83-88.

[2]林如诗,郑霞.多媒体触摸屏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观众学习?——以浙江省博物馆青瓷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6):407-413.

[3]杨毅.探讨数字博物馆中投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4(8):249.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4

1.教学理念问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转换教材内容,教材信息的辅助性功能主要取决于信息转化方式是否科学。目前,大多数教师将重心放在了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上,并逐渐养成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习惯。英语教学涉及到的信息量巨大,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并不能有效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教学理念主导下,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并不会改变,只是黑板变成了多媒体课件。错误的教学理念让大学英语教学流于形式,模式化多媒体教学长期存在不仅会禁锢教师的教学激情和思想,还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失去主导地位

学习理论知识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必然手段,所以构建自主化的知识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规模化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过分依赖于现代化教学技术,则其教学地位会被严重动摇。与此同时,过量的多媒体教学引入也会扰乱课堂正常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模式切换下无法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

3.互动教学效果缺失

本文对广州省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并不会体会到以往的新鲜感,多媒体教学的吸引力降低了,其独立性、难沟通特点会随即突显出来。英语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则其教学意义和质量也会随之大幅度下降。人机交流与人与人交流相比,其在教材理论输入方面虽然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相比较而言,语言教学会失去良好沟通语境,并失去等效互动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建议

综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教学对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记忆语言词汇,还要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组合词汇、交流英语的能力,所以从技术层面讲,多媒体教学只起到了丰富科教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作用,要想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应依靠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以及教学思想与理念的灌输。提高教师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影响非常大,其具体落实方案如下:

1.树立先进教学理念

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新颖的教学内容,多变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教学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非常好。所以面对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教学理念的选择问题,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树立先进的具有融合效应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育素养,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展开规律性的多媒体教学项目。在整合教学技术的时候,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重,既要规避传统教学的封闭式、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也要提高开放式、多向性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权利,让学生透过教材学习和多媒体学习,提升自身语言技巧和知识掌握能力。

2.突出自身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想规律化的发展特征,必须在多媒体环境下创建主导模式的自主性学习理念。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给学生自由学习权利的同时,利用相关教学技术引导学生朝正确的语言学习方向发展。对于老师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学习的动力,所以二者之间一定要形成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学习合作关系。只有增强自身语言的实践性,才能增加教师的课堂亲和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含义和价值。多媒体教学为老师提供了非常多的教学资源,在这些教学资源中,老师应选取自我特征相对弱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引入课堂,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抢占传统教学阵地。(本文来自于《外语研究》杂志。《外语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3.促进互动教学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丰富的教材资源,让学生被现代化技术所吸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技术在现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好,多媒体教学内容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学习互动却大大减少了。教材转变成了多媒体课件,老师转变成了展示教材的数据传送员,课堂互动削弱对语言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想提高语言教学效率,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促进互动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传统语言教学的精神和思想价值。例如,在英美发达国家,其教育教材主体仍是课本,但是其课外活动和互动环节的多媒体技术引用率非常高,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材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此一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大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持一种正确的教学姿态,能够清晰的辨认出哪些教材内容适合转变成多媒体教学,哪些教材内容不适合转变成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引入看似真实的模拟教学环境,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快乐,找打语言学习的重心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结论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多媒体技术;实践与思考

俗话说:“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是这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事物,多媒体技术作为集文字、图像、视频和语音一体化的设备,做到了适应教学的全面化,顾及了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多方位掌握学习的方法。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需要学生多去思考的学科,每节课只通过教师讲解,而不是用多媒体,那课堂必定是无趣的,甚至肯定还有许多同学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成绩一点点退步。让学生通过对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学生才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高中化学的课堂中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

一、采用对媒体技术让学习内容动静转变,更好地理解教材

刚上高中的学生没有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很正常,对于化学课堂感到陌生也很正常,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就需要教师动一番脑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带给课堂的便利,对于文字过于繁多复杂的教材内容,要懂得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不能故步自封,保持自己的一套惯性思路把自己困住。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随机应变,把静止不动的枯燥文字变成有趣的动态视频动画,把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对媒体技术的方式进行转化,变成生动形象的具体内容,从而达到多媒体技术利用的最大化。例如,教师在讲述“化学能与热能”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这一类的课文知识兴趣较低,读起来、学起来都杂然无味,更不要谈深刻的理解。教师可通过播放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的画面,让学生进行观看并打开声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当产生化学反应时所发出的声音,聆听关于化学实验的气息。不仅学起来变得有趣,而且理解起来也变得容易,对于课本知识的难点也能及时克服。且通过多媒体将化学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内容的转变,使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更进一步。由此,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就变得简单许多,且运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

二、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紧跟时代步伐

教师本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才是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教师首先在教学上就不能故步自封,要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首先转变了,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尤其是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要进行专门的自学,把其中的使用规则、使用技巧进行反复阅读和推敲,在课下多运用多熟练,只有教师先严格要求自己,不让自己懈怠,好好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情绪才会高涨,教师要避免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现场的熟悉与运用,为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耽误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把课堂时间都浪费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上。例如,当教师在预习讲述“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章节的时候,对于本章节中知识点繁杂,如若教师依旧根据以前的教学习惯,那么对于其中本章节知识点的讲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本章节知识点的预习及讲述。教师通过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进行知识点的搜索查询,可以更好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自身的知识库存进一步提升,也极大地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近生活

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学生通过生活转化为现实,不管是哪门学科,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抽离于生活,然后再应用于生活。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他对生活实践还处于比较懵懂的阶段,教师通过对他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使其学会并拿到生活中运用,通过知识并结合自己慢慢得到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对大千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得到自己的感知,这远远比单纯地学会知识更加重要,也是课本中所不能学到的。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对于生活的观察记录是必不可少的,作文教学不单单是单纯的课堂讲解,全凭课本,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在教师教学中,学生都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例如,“元素周期表”这一节课,教师通过播放元素周期表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学生进行统一观看,了解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发展历程及对人类的意义等,激励学生对长城的无限向往,想要对于元素周期表一探究竟的期待。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与其他同学一起对元素周期表进行更为深刻的学习,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体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便会更好地进行学习,把自己所观所感记在大脑里,更不容易遗忘。使学生在化学学习当中通过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且加上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从而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开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相互沟通是情绪的转移,是信息的传递,是感觉的互动,是增加感情的最好方式。”在高中化学课堂展开互动是必不可免的。互动是增强与教师的亲密度好方法,互动是把握英语知识的关键钥匙,互动是激发班级学习氛围的好契机,互动是增强学生友情的枢纽带。互动的方式有利于教师以学生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的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朝气,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打起一百倍的精神。当然,教师在互动中也要注意各种方法,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更要注意不要过于激进,要逐步有序地进行,不能操之过急,互动的问题不应归于难理解,应该互动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解答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第三章节“有机化合物”这节课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把班级同学五人一组,教师给出命题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同学们进行小组内自己的方法进行相关任务的比拼。对于知识通过游戏化的方法进行开展,通过班级内的比拼的方式,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好。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游戏互动,增进友谊的同时,收获到学习化学课程的快乐。再例如,学习“生命的基础能源”时,通过教师给学生准备好相关能源产品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们进行鉴别与选择,以此来实现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教学互动。

五、总结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兴起,多媒体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教学开始不断兴起,渗透着教学的各个领域。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文字知识、拼音速写、理解课本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多媒体技术使高中化学教学更加思路化、正规化,成为未来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的思路不能受限,要多尝试此类新科技带给课堂的便利,把它们当作一种辅助,合理恰当地运用不断产生的新技术为学生进行上课,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享受教学新方式,从而爱上高中化学这门学科,并为学生自身以后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形成自己的化学学习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潇.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4):218.

[2]李映.当下高中化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21-222.

[3]刘自庆.高中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与思考

多媒体设备教学的特点:1)减少教师通过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教学内容的时间;2)多媒体能够播放视频、图片和音频,是传统纯黑板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3)多媒体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化时代产物,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承载课本知识内容,课外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都可承载,具备相当大的储存功能,可谓新型“百科全书”。

1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意义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无疑是“满堂灌”教学,教师通过手写于黑板上进行内容传授,然而传统式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式满堂灌语文教学策略,多媒体技术教学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现代化、技术化教学让学生获得新型的能够吸引眼球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可制作丰富细致的PPT,穿插有声有画的视频音效,在设置符合教学氛围的情景,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并借助多媒体优势所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学,还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例如:在进行文章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时候的心绪、心理反应,让学生用代入的方式亲身体会其中意蕴。不论是短片、视频还是音乐等,都能够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小学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与身俱来的好奇心,新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势必会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好转,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获得学习能力。

2借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应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视野,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尽管如此,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还是有许多小学语文通过多媒体教学而存在的问题,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创新有一定的限制力。1)首先,许多语文老师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得更多语文教学资源无法得以向学生展现。导致制作的PPT课件枯燥无味,缺乏必要的新鲜和个性。2)其次,语文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仅仅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讲解,不能有效分析和传递教材内容的真实情感变化。尽管多媒体如此方便,但与学生互动的内容却不可削减。目前许多教师清楚了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之后,便抛弃了传统手动的教学方式,然而这样的教学无法产生和学生互动的氛围,对语文的教学质量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也应适量的借助黑板、粉笔的使用提高和学生的互动力度。3)最后,通过长期的多媒体设备使用,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相当于直接为学生公布需要深入思考的文章重点思想,缺乏了品味精妙之处的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始终将自己的思路作为主要教学线索,进行课件的播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如此就无法将课本的精妙显现出来,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是一种阻碍力。

3解决问题有效措施分析

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多媒体技术是根据课本结构和重点知识制定的课件,但因为太过照搬照抄,使得多媒体技术变得呆板僵硬,仅是一一种板书的形式展现,不能突出重点部分。因要改变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理念,将学语文课本知识作为基础点而不是全部内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结合课外相关知识,并且要在课堂上着重讲解疑点难点,让学生分辨学习的主次部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掌握基本语文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积极拓展相关的语文背景知识和课外知识,并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应定期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许多有一定年纪的教师来看,由于他们的环境不存在先进教学设备,使得老师们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对先进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抗拒心理,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就非常好,不愿对多年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又因为年少的他们未接触计算机操作,使得在课件的制作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提高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非常必要。另外,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差异进行阶段性的文字、图画、视频等教学,通过结合多种元素的课件制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带给了语文课堂一些趣味。除此之外,合理掌握多媒体技术教学运用更需提高警惕,不可贪图多媒体的快捷方便,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目的,要恰如其分的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技术,才能创建强强联合的教学体系。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频率。目前,大量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指导下,获得了一步步提升,可见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对学生的帮助是不可小觑的。在次环境下,加强师生课堂互动频率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行“理实一体化”策略,多媒体技术为“理”,课堂互动为“实”。另外,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应作为课堂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与老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巩固记忆。教师也可适当设置相关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组讨论,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4结语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扩建,在各个教育行业都具备一定的效果,特别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仍不可取代多媒体的优势所在,笔者相信,只要针对问题原因进行解决,就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当然,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及时学习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技术的使用方式,避免带给学生不必要的学习障碍。

参考文献

[1]张丽荣.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4(21):70-71.

[2]王晓燕.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不足[J].成功,2011(11):236.

[3]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89.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展览展示项目;空间展示设计

1引言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种展览展示项目在科技馆、博物馆、商业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开发,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与精神的需求。在项目空间展示设计上,应注重综合媒介的运用,确保信息得到完整与有效的传递。借助于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实现信息互动传达,有效体现项目空间展示的现代特征,促使受众审美需求在原有传统展示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满足,从而推动空间展示设计技术的发展。

2多媒体技术与空间展示设计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运用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种形式实现信息处理与展示。从特点上来看,多媒体具有独特的娱乐性质,在集合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交流双向互动,使得信息传递具有娱乐特征。运用多媒体技术,在5G技术的平台上能够实现信息集中运算处理,反应速度极快,视频和声音实现同步传递,及时响应受众需求,所以又具有实时性特征。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载体,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和统一加工、存储,带有集成性特点,能够使各种信息需求得到满足[1]。空间展示设计是注重以吸引、传达和沟通为目标实现的空间设计,是对空间进行有计划的宣传。空间展示设计需要借助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途径实现信息传递,保证与受众者进行有效沟通。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从视听角度加强信息传递,扩展展示的界面与内容,从而提高空间展示设计的水准。目前,在现代空间展示设计中,更加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将参观者需求当成是设计的核心内容。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空间展示的互动设计,更能够体现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使每位参观者的参与热情得到引导和激发。借助多媒体以丰富视听形式进行信息传递,更能符合现代化空间展示设计要求,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在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的支撑下,加强虚拟影像和真实空间的结合,实现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的虚拟现实展示,能够将空间设计延伸至电子领域,使空间展示设计摆脱传统时空的束缚,在给受众带来新鲜体验的同时,达到更好艺术设计效果。

3多媒体技术在展览展示项目中的创新与应用分析

3.1在项目展览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在展览展示项目的空间展示设计上,通过对声、光、电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运用,控制空间的场景灯光和特效营造不同空间氛围,实现信息的立体、动感的展示效果[2]。例如,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展示项目中,就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沉浸式展览剧场的设计,包含“地球的力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逃出白垩纪”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逼真展览场景的营造,使受众在虚拟空间中获得特殊的视觉感受。通过立体的视频材料展示,观众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参观环境之中,得到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根据各自喜好,受众者可以进行视觉转化操纵,从中获得丰富的视觉体验,使项目所在空间得到充分展现。通过多媒体创造的虚拟立体空间,展示可以突破真实空间的限制,使受众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对自然演变和自然历史产生非常直观的理解。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展览展示空间应用的技术也随之增多,营造的空间场景也越来越真假难辨,观众可以自由地穿越各种时空,拓展了受众的视野,丰富了观展感受。过去在展览展示设计上,通常将建筑墙体当成是背景幕布,运用3D投影技术设计,实现空间场景灯光和特效的展现。随着技术的发展,4D投影技术的创新运用,能够随时随地向观众展示能够获得真实体验的虚拟空间,项目展览变得包罗万象,从而在激发观众兴趣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一个拥有较强参与性的展览展示空间。在未来的展览展示项目中,会出现更多的4D投影、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受众呈现别具艺术特征的展品,从而达成项目展览效果与目的。

3.2在空间重构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展览展示项目需要完成大量信息传递,实施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够通过对展示空间的重构设计去实现更多信息的传递,帮助项目突破空间的限制。在多媒体技术支撑下,可以将展览展示空间设计当成是建筑空间设计的一种,通过各种展览空间造型实现丰富的信息传递,在满足受众审美趣味的同时,保证各种信息资料得到广泛的宣传与传播。例如,在日本新媒体设计团队teamLab的展览作品《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中,在展示空间四周安装镜子,利用灯光媒体和镜面反射效果实现视觉落点集合,创造出的展览空间如同迷宫,无法依靠正常的视觉感受对真实空间界限进行辨别,形成丰富的变幻莫测的空间视觉形象。受众在这样的空间中漫步行走,看到视觉景象经过大脑反馈,促使其产生混沌的虚幻情感,从而获得奇幻美妙的观展体验。实际上在受众者进入展览空间之后,不仅通过物理空间获得意象感受,还可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获得非比寻常的特殊感受。在teamLab的作品中,在封闭空间中注水完成池塘状态的打造,然后利用投影和体感系统进行水面光晕和鱼群的制作,使受众在空间行走时感受到鱼群在人体附近游动和聚合,并观察到水面产生旋涡,继而使展览空间意象层次得到进一步的叠加与延伸。由此可见,在物理属性展览空间设计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空间错构,给受众带来丰富直观感受的同时,实现创作者复杂而又丰富情感的传递。

3.3在界面交互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展览展示项目往往带有文化宣导、教育传播等功能,在受众者观展需求逐步变化的背景下,需要从静态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方向发展,确保受众者能够实现多维度、多感官的信息交互,改变过去被动灌输的局面,不再单纯依靠展架、展柜等进行信息展示,而是能够利用视听触碰多途径实现信息传达,可以促使受众与展品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互动,从而在获得综合审美体验的同时,主动接收信息与反馈信息。依靠多媒体技术创造交互界面,能够为受众提供接触型平台,促使受众根据不同的感官感受更快接受项目表达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馈信息,实现人与人、人与机的信息交互。例如,在科技展览展示项目中,运用三维图形技术、传感跟踪技术、立体动态仿真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完成真实环境模拟,使受众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交互式体验,完成虚拟飞行、驾驶等,调动受众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使受众获得贴近现实的感受。现阶段,伴随着红外感应器、结合触摸膜、视频拍摄器等跟踪识别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受众与展品、环境之间建立联系,体现多媒体交互方式的沉浸性、参与性等特点,使受众在参观构成中的感官、动机和情感需求同时得到满足,实现深层次的思想交流,确保空间展示信息传递和接收的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取得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展览展示项目的开展要继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虚实结合实现信息高效、完美传递,使项目展览展示效果摆脱时空限制,展现时代创新特征;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项目展览设计和空间重构设计,使展览展示空间得到全面呈现;并加强界面交互设计给受众带来互动体验,从而取得理想展示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亚楠.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重构———以宋庄艺术区为例[J].城市地理,2017(14):236-237.

多媒体互动技术范文8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普及后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教学趋势。所谓多媒体课件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CAI,创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交互使用。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授课的主要工具是课本、教案、黑板和粉笔,对于课本上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想象去感知,对于那些非常抽象难懂的知识,小学生则会云里雾里,难以理解掌握。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视频、图片等形式辅助教学,使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知识。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示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小学语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而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就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18课《生命,生命》时,对于缺少生活和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仅靠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通过图片的形式,把生长在难以生存地方的植物,如墙角、砖缝、岩石缝、柏油路、水泥路面、干旱沙漠、戈壁滩、废弃楼房等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不屈、生命的傲然挺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即使在非常恶劣的环境,生命也无处不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给学生直观、生动的感觉,使得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悦,也有助于提升授课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教学空间得到拓展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直观生动,而且还能够拓展课堂空间,开阔学生视野,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知识的限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也便于学生了解更加丰富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19课《永生的眼睛》时,若仅靠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学生只会停留在表面,不会有深刻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进一步拓展课堂空间。为此,笔者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眼角膜及角膜移植,再通过视频播放了眼角膜移植的过程,最后伴随音乐,带领学生走近那些为盲人带来光明的人,真正把知识性、思想性融为一体。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文中作者父亲那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实现了由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多媒体课件教学打破了书本的限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讲授过多,整个课堂基本上全是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内容枯燥乏味,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则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第20课《乡下人家》时,笔者预先设置了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乡村民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一张张关于乡村生活的美丽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屏幕上,学生犹如亲临现场一般,情绪激昂,不时发出惊叹:“乡村生活真美!”在音乐与图片资料的情境交融之中,学生对乡村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被这些具体而又真实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学习热情倍增,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弊端

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来看,多媒体课件教学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为传统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其优势所在,但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多媒体课件易助长教师的“惰性思想”

以网络为载体的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资料的搜集提供了丰富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更为教学带来了便捷,因此,有些教师不愿付出的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书面备课上,每到上课,就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课件,而不是搜集资料亲自制作。现在关于小学语文课程的课件在网上比比皆是,只要输入课题名称就会搜索到很多相关课件,教师只需要下载、拷贝,然后再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就可直接使用,上课之前匆忙浏览一遍,理一下作者的制作思路,甚至也不做任何修改就直接拿来,真可谓是“拿来主义”者。网上大量的课件资源满足了一些“懒惰”教师的需要,更何况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课件,不仅需要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而且也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正因如此,才会导致部分教师课前不去认真备课,长此以往,只会更加助长教师的“惰性思想”,将“拿来”的课件直接应用于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多媒体课件会限制教师的创作动力

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生动形象、容易操作。在平时上课时,有些教师非常喜欢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每节课都要使用,但有些教师并不想自己制作,因为课件的制作不仅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还要对声音、图片、录像等各种文件资料进行筛选、剪辑、合成等,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创作。然而,由于课程与教材的改革,网上许多课件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需要,但仍有个别教师完全不管课件与教材内容是否吻合,选择一个比较相似的课件就凑合使用。长此以往,教师就会逐渐丧失“创作”的兴趣与动力,以至于把“备课”的时间都花在“背课件”上。

(三)多媒体课件不利于授课中“师生互动”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课件就课堂教学的运用来讲,根本上说还是辅助教学,主要是一种教学手段,本身不能代替课堂教学[1]。多媒体课件应合理使用,否则会进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要使用了课件,就是一堂“好课”,结果使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的课件演示课。整堂课中教师只是面对着电脑,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和读读课件,这样根本不可能走进学生去教学,也没有顾及学生的反应,更谈不上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学生也像浏览信息一样阅读教学内容,根本没时间深入思考。课堂上缺少教师的提问及学生的参与过程,做不到教与学的密切结合,教学相长,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学习也是糊里糊涂,如此一来,并非教师利用课件,而是教师变成了课件的“奴隶”,不但未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利于课堂互动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诸多弊端。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免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可适当参考或借鉴网上课件,不可直接拿来

使用课件的目的在于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改编和设计,网上相关教学课件虽多,但不一定适应实际教学需要,只可参考或借鉴,不可直接拿来就用。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哪些环节需要课件展示,展示什么内容,如何进行展示[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参考网上相关课件,并对多份课件的有用部分进行合理选择组合,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文成公主进藏》时,笔者在原有的课件中加入了音乐元素,上课伊始,为把学生带入课堂,首先用音乐渲染气氛,接着展示一幅幅西藏的图片,激发学生了解西藏、了解西藏民间传说的兴趣,然后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为西藏地区做出的突出贡献,从而更好地了解今天西藏的发展。

(二)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并注重师生互动

要制作一个高质量的精美课件,教师不仅要熟悉Pow-erPoint制作软件,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教师要熟练掌握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的集成技术。在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课件,这样展示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授课时教师不必把自己局限于多媒体操作台前,可以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互动交流,更加灵活地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对于课堂纪律、学生课堂提问,甚至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能随机应变地灵活把握。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用,而且还通过教学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牢牢抓住了学生,提高了教学效果,可谓是相得益彰。

(三)教师要结合实际,注重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

多媒体课件虽能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但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固定程序,在课堂上难以迅速、随时地调整内容,教师授课的灵活机动性受到很大限制。对于课堂上产生的一些重要教学信息,多媒体课件中都无法及时呈现出来,如学生的随即提问、教师的答疑解惑等课堂互动环节,所以,多媒体课件并不能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于课堂中的即兴发挥、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教学内容的板书等环节,则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坚持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功效。总之,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有优点也有弊端,教师要辩证对待,既要精心备课,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于一些信息量大、板书内容多或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条理清晰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师在授课中不但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且也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蓉.对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一些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