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例6篇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1

课堂教学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诱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其内在潜能,促使学生为追寻的目标持续努力奋斗的过程,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激励方法,更需要基于课堂教学激励原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促使学生不断达到目标,发挥课堂教学激励的最佳效果。

一、表扬激励法

著名特级教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变聪明”。教师的表扬就像一缕阳光,让学生心花怒放。表扬依据出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物质表扬和精神表扬,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著名心理学家雷珀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挑选出一批喜欢绘画的孩子分为两组,对第一组说:“如果画得好,就给奖品”;对第二组说:“我想看看你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很高兴的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孩子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孩子得到了点评。三周后,雷珀发现,第一组孩子的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再画。由此可以看出,二者都能够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差异性在于兴趣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物质奖励在短期内能激发、维持学生兴趣,但精神激励的效果更持久。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表扬,前期以物质激励为主,逐步转化为以精神奖励为主,让学生爱上学习。

二、鼓励激励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或者不自信的情况,依据归因理论,人们常常将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能力低下、运气不佳等,由此产生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的状况。鼓励犹如夏季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让我们重振士气、奋发图强。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呈现多样化,不仅仅是指导者、讲解者、引导者,还需要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鼓励者。一位语文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鼓励激励法的力量。

一次语文课,学习完新知识后,进行巩固训练,老师点名找同学板书。当老师点到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时,她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老师笑着说:“我不信,没试试就说不会吗?大胆试试看。”于是这个学生便走了上去,过了七八分钟她竟然做出来了,虽然做得有些问题,但是方法很对,同学们包括她自己都很惊讶。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行,你就能行。”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带来了可喜的结果,鼓舞了全班的士气。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一句和蔼的问候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丝丝的温暖,进而产生战胜困难的斗志。

三、竞争激励法

竞争激励法就是采取让成员比赛的方式来激发斗志、激情的方式方法。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争强好胜、力争上游的心理特点,教师可抓住这种心理,设置一些具有竞争性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竞争中形成你追我赶、争相前进的氛围。竞争激励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学生在生活中精力高度集中,快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同时,竞争激励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征,在小学中受到师生的一致喜爱,彰显了竞争激烈的独特魅力。

四、示范激励法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组织教学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课堂组织教学作为教学中的管理活动,是教师指挥、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出种种努力,也就是教师经常说的“驾驭课堂”,它是方法,是技术,更是智慧。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阵地,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不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教学机智最直接的反映。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几种比较有效的组织教学方法。

一、协调关系法

在教学中倡导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各成员之间的思想和言行积极有序。一是学生间的相互协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有意识地采取不同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基础和思想特点调整座位,优化搭配,使学生互相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二是师生间的协调。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多接触、多对话、多关心,避免唱独角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上了几周课,还没有全部认识学生,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教师的协调要有的放矢。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溜号”了,是因为听懂了闲着没事干,还是因为听不懂失去了信心?是身体不适,还是由于思想上有问题、精神上有负担?是由于不喜欢课堂和老师,还是想惹人注意?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无论哪种原因,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协调。当讲授知识重点学生目光淡漠时,教师可着重强调或放慢速度使学生关注;当学生因不懂眉头紧锁时,教师要及时改换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出现厌倦的目光时,教师可提供新的信息或提出有新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共鸣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课堂中的师生的积极情感互动,促使师生双方对师生关系积极评价。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情感交流。交流的程度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有两位老师在课前10分钟是这样处理的:甲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让学生齐唱一支歌,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了。乙首先作自我介绍,接着与学生一起做了个有趣的游戏,上课铃一响,便开始上课。粗看起来,两位老师的做法似乎差不多,但仔细加以分析研究,就不难看出他们的差异。甲只注重了学生这一面,忽视了教师本身那一面,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共鸣。乙通过与学生互动游戏,使师生双方的感情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共鸣。当学生内心愉悦时,他们对老师讲课就会产生亲切、新鲜的感情,身心愉悦地在课堂上担任主体角色。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得好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否同意“欢迎”一位老师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或者是否愿意向一位老师谈心,既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又受教师在课堂上情感倾向的影响。

三、目标激励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目标明确。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始用一个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指定一个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步步渗透,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应该怎样努力,如何奋发,为维护课堂纪律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这节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学习得最主动,提的问题最有意义,思考问题最积极,回答问题最迅速最准确。”课堂目标提得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并且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吸引学生。

四、行为感化法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授课,“填鸭式”教育是其显著特点。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单向地接受学习内容,无法进行有效思维扩散,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低下、课堂气氛枯燥、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新课改的推行和实施,在较大程度上扭转了这一现象,构建高效课堂学习成为其中重要一环,文章对此展开了详细阐述。

一、高效英语课堂的内涵

新课改对高效课堂的界定为:在有限的45分钟内,学生和教师搭建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并指出,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并对其内容认真执行,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按照教学客观规律教学,不能脱离教学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并注重对学生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灌输、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持续受益。

二、构建高效英语教学的意义

初中学习阶段属于学生的基础教育起步阶段,英语课程学习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为目标,运用先进的英语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英语知识,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45分钟,时间有限,课余时间学生以汉语交流为主,无法全面应用英语知识,使高效课堂的构建变得非常必要,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及综合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进步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具体表现为:英语课堂传授内容较为单一、教师常常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地进行授课,这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比较老旧,和新课改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老式教学手段下,无法对英语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无法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四、新课改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对策研究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单纯根据课本内容循序渐进教学,学生学习热情便会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会相应降低,时间久了,学生便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这就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未能对英语作为一门基本语言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说教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英语学习成为常见的“哑巴英语”学习套路。学生只能应付笔试,无法有效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能对后期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具有高效性,高效的教学手段是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3.拓宽学生知识面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仅仅将教材视为教学的唯一材料来源显然不合时宜,教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一些课外内容。以计算机这个单词为例,教师除了将这个单词的基本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还应该结合计算机使用情况对计算机在英语环境下的使用情况进行扩展说明,对计算机各个部分以及常用浏览器相关单词进行扩展,让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加深了英语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英语的途径和学习效果。

4.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授课效果越来越成为常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众多教师仅仅将多媒体设备看做幻灯片的替换品,无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作用。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学生会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课堂教学效果便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

新课改对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综合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全面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4

新课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高效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枯燥、单调。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改革,更无法充分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对于小学各科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状况

小学课堂教学包含着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师经常沿用着长期不变的教学内容。学生整个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一些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于小学学科相关教学要求,使学生整个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传统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呆板,通常采用教师课堂板书,学生课堂记笔记这种常规的模式。这种模式尽管能使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但是对于学生掌握程度无法能够深入的洞察和掌握。学生在这种模式下,通常处于一种被动受听的位置,缺乏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相对不高。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各级学校要全面开展素质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重点,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作为课堂教学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小学各科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关方面的改革,从而使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如何使小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之所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下,小学各科教师要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和探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借鉴和吸收优秀的教学观念,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时,不断地优化教学观念评价体系标准,加快建立适应新的教学观念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新的教学观念能够正确、有效、扎实地在小学各科教学中顺利地开展。

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地驾驭,还能使学生轻松地面对课堂学习,从而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既方便了教师查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还能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式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开展如课堂竞赛、学生互帮互助等能够增加学生交流机会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教学。

3.整合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人们目前处于信息多元化社会,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而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学习,增强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整合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将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拓宽,并以教材和教参为教学内容的基础,加大学生课外知识的灌输和自我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增加社会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把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渐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同时,各个学校的教师应该组织专家和骨干教师加大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整合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立足教材,将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内容编入课外教材中,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的平台,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4.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

在小学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不仅要组织课堂教学,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各个小学要加大力度开展对各科小学教师的整体能力的培养,无论从其课堂教学能力、知识掌握能力、应用操作能力等方面,还是从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自我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应加大力度,不断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这种做法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还能督促教师更好地开展自我学习,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学生也通过教师的培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改变,促进了学生素质教育更快的提升。

5.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信息的接收者。在小学阶段,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学生的课堂参与通常为被动地听,一些课堂交流方面的活动主要为提问和回答这种单一的模式。小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走入学校这种正规的教学组织单位,缺乏必要的自我学习意识,并且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小学各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此类学生群体特有的属性,尽可能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各科教学都随着课改的春风发生了各种变化,对于小学各科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小学各科教师要不断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重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人翁地位,不断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25).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5

一、构建动态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在传说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对老师的话必须无条件服从。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非常枯燥的,老师刻板严厉的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无法和学生一起互动,无法共同建立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数学本身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个学科,建立动态的数学课堂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动态课堂可以以前一成不变、呆板僵化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

1. 注意效率,提前预设

预设是指在教学之前,提前进行课程教学的设定。这样可以使得每节课都能按照原计划开展,更具有目的性,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从而可以避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计划,而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无法实现的问题。老师在预先设定的时候,就要加入动态课堂的设定,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预设的过程中要有清晰的课堂目标:一是要以新课标人教版的教学目标作为基础,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把知识与运用、方法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动态的课堂中建立深厚的师生友谊,让学生抛开对老师害怕的心理,更多地把老师看做好朋友。此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中一起参与,互相讨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增进友谊。三是让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也激励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计划地去开展整个教学内容,让教师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四是要考虑到课堂出现的一些情况,要进行多种预设。只有在预设之下,才能够让课堂真正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跟随老师的讲解去学习,去探索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如果按照课文中从平方厘米来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面积的概念。因此,笔者在教授了平方厘米,对讲桌的面积进行了初略的测量与估算后,再来开展平方厘米的教学。这样的预设就贴近了学生的认知习惯,这也是预设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2. 抓住亮点,呵护动态课堂生成

有时候,学生并不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确经过了思考得出有一定合理性和亮点的答案时,教师应该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更有信心和胆量进行发言。如此一来,大家就都参与到动态的课堂中了。如教学除法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已经学习乘法,大家觉得除法应该是教些什么东西呢?有学生回答:“除法就是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两个如果拿的必须一样,那每个人只能拿三个。”这个回答用直观的生活例子解释了除法的作用,我觉得是一个亮点。因此,在这时,就应该给学生赞扬,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去体会除法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3. 交流互动,促进动态课堂生成

没有师生的互动就没有动态的课堂,交流互动是动态课堂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圆”这课时,笔者就提出以下问题:“大家怎样可以画一个圆,此外,你们身边又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呢?”这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自己所想、所看讲出来,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始了对话。学生们积极回答,有的说盆子的底部是圆的,有些说球是圆的,有些说碗是圆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涉及怎么画圆的问题上,笔者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又用圆规画了一个圆,让学生们对比并去思考其中原因,课程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也在积极思考。

4. 运用游戏以及小任务,提高学生自信心

通过完成课堂小游戏与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满足学生希望被认可的心理。游戏和任务的教学模式在国外也是应用得非常多的。一个好的游戏与任务是有效建立动态课堂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老师提倡了一个游戏,每人拿出一张纸,然后用分数的形式折出来。于是,全班同学折出了1/4、1/5、1/6……许多的分数。每一次有同学生第一个折出了更小的分数时,老师就提出来赞扬,被赞扬的学生信心大增,因此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动手尝试,学生非常开心。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6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学数学 新课程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44

游戏教学法古已有之,是在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新课程所提出的一种重要教学原则之一。为了更好地践行寓教于乐这一重要原则,很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有效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非常有利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见,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践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既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教师可在课始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游戏中导入新课,在游戏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所学新知兴趣盎然。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组织学生玩“抱团”的游戏:如有8名学生,我报出数字3,其中的3名学生立刻抱成一团,共抱成两团,剩余2名学生无法抱团。这时剩余的两名学生就被淘汰,换上其他学生继续玩游戏,以此类推。游戏结束后,我说道:“刚才玩游戏的时候,每次都有2名同学不能抱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相似――‘有余数的除法’,同学们想和我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吗?”由于受到刚才游戏的影响,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由此新课导入顺利完成。新课导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屡试不爽,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非常青睐。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让我在无形中增添了继续在课堂导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信心。

二、在新知探究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新知探究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数学教师在新知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说不好,但是如果我们可以适时地在新知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别样的精彩。

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为了探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具体运用,我组织学生玩这样一个游戏: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算式卡片,其中的每两张是一样的,如一张卡片上写着“12+12”,另外一张卡片上写着“48-24”,一名学生计算出结果之后大声报出数字,然后呼喊与自己手持相同数字的同学,得到对方的回应之后两人结成对子,以此类推。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仅让学生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了有效认知,而且增添了课堂教学的乐趣。在上述教学中,我利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探究,这样的探究方式是快乐的,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有效完成了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认识。而且,学生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并未感觉到有任何负担,反而充满了无限激情,这正是游戏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三、在巩固新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巩固的过程。因此,学习某一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进行巩固,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传统的巩固知识的教学手段主要表现为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死板,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建议在巩固新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我先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个小型台球桌,然后将其拿到课堂上。看到这个小型台球桌,学生非常感兴趣。我宣布游戏规则:“我报出一个数,同学们就通过球杆用9号球去撞击相应的一个球,两者相加最终得出我报出的数字。”这样的游戏立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有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教学实践证明,在巩固新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这样的游戏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基于此种情况,我建议我们的数学教师在巩固新知中应多运用游戏教学法,让游戏教学法为学生巩固新知添彩加力。

上一篇我的大学生活

下一篇参数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