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思路范例6篇

课堂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1

1. 理清授课思路,让学生深刻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材的思路变成教师的思路,进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1)概念讲清楚: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使用范围,概念教学至关重要。(2)实验清楚:生动有趣的实验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有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举例要清楚:既要有代表性,代表某种类型或类别;也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抓住一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

2. 强化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于渔”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我的做法是:首先把一堂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提出向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讨论。从中让学生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题,我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1)铁在自然界的存在;(2)锻炼的原理;(3)金属的腐蚀和防护;(4)金属资源的保护。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展示和分析这些间题的?”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先引导下让学生去粗阅读,使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该课题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细读:实物、图片和探究实验理解教材,最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来精读,通过这样阅读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说明化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获得,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3. 解题思路清晰,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解答的思路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警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展现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间题,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思路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我的做法是:

(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人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步步深人、拾级而上。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首先提出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为什么人们不用氮气用作灭火的试剂等间题,使学生循序渐进,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其发散思维等综合能力。

(2)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思路,这种思路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容易熟练,即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能够沿着模式化的思路,驾轻就熟地解答。但.习惯思路有时会限制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思维惰性、呆板。在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思路,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人手戒甲不同方法解答问题。

(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目的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展式的间题,通过多角度的问题模式进行思路灵活性的训练。教师讲评时可针对知识点,对题目“改头换面”一题多样。

4. 借助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当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物质的外部属性以及物质的变化产生的各种现象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例如在探究二氧化锰对抓酸钾分解有催化作用实脸时:给二氧化锰加热,让学生观察有没有氧气产生;给级酸钾加热,让学生观察加热到什么程度抓酸钾才能分解;再取抓酸钾力少盘二氧化锰混合并加热,让学生观察,观察后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二氧化锰本身不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它可以使抓酸钾在低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起了催化的作用。恤过这种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可以遵免学生观察时的盲目性,并克服随意性,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得出科学而准确的结论。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验探究;课外生物实验小组.

中图分类号:G642.421

一、设计理念和思路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目标 之一是: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科学态度。与之相对应,新课程教材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增设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要真正意义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达成新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自生物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在实践中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就是内容多、课程紧,导致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实验教学的开展。许多实验内容的处理基本是以下几种方式草草处理的:一是完全以理论讲解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二是只注重机械的还原实验操作,忽略对探究过程中六大能力的培养。

要摆脱课程紧对实验教学的束缚,笔者认为关键是如何将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也即把实验室变成教室,把教室变成实验室,在理论讲解中穿插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对于一些操作简单、出实验结果较快的实验是比较容易实现这一操作的。如《酶的作用和本质》。但教材中也有不少实验是无法在一堂课中解决的,据笔者的初步统计有以下内容:

必修一:渗透实验;探究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无机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系列实验;

必修三:“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系列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如果因课时紧张而简化成教师的传授就又回到了传统生物教学的圈子中。那像这种无法在一堂课中完成的探究实验如何有效开展呢?笔者通过摸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实验准备阶段。自愿报名组建课外生物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第二阶段:上成果汇报课。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实验组同学展示课前的实验结果并与全体同学进行交流答辩。

二、实施过程

下面就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例简述该课程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实验阶段

(1)组建实验小组。学生自愿报名成立探究小组,一般3-4人为一组。

(2)确定探究课题,进行探究实验。根据学生的一些想法及实验条件确定课题,要求学生按以下要求操作: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写好实验报告,届时汇报交流。教师可向学生提供预习方案。

(3)准备展示材料。兴趣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用数码相机进行如实记录后,组织学生将其做成课件。有必要的话,搜集和保留实验设备和相关素材以备展示之需。

(二)上成果汇报课

教师活动:展示物质燃烧发光发热的情景和拉瓦锡等人研究呼吸作用的图片。

学生活动:小组观察视频和图片并讨论呼吸作用和体外物质燃烧的异同点。提出疑问:细胞呼吸也需要氧气参与吗?

教师活动:展示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的活动情景、酵母菌的结构图以及用糯米酿酒的过程。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和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感知酵母菌的相关知识;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展示讨论提纲:怎样配置酵母菌培养液?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怎样判断酵母菌是否发生细胞呼吸?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发表见解,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活动:请两个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兴趣小组组长汇报探究实验的有关情况,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展示实验结果;

其他同学倾听实验过程,感知实验结果,然后对该实验方案提出问题或相关的改进方法,相互交流,进行答辩。

学生活动:尝试书写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并请代表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同学谈谈参加这样的活动有何体会,把实验过程的一些片段向同学展示,以激起更多同学的探究兴趣。

教师活动:肯定并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到实验兴趣小组。

三、教学反思

(一)该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1)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

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课前实验和课中展示与交流,一方面保证了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另一面能给以学生充足的时间对实验的相关问题做充分的交流和答辩,让学生体验“小小科学家”的乐趣。让教师在保证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大胆的实施探究教学,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增强了学生独立进行课外实验的能力

兴趣小组由教师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后,学生在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并逐步具备了进行独立探究实验的基本素养。

(3)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传统生物教学过分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推导,忽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导致一部分同学因枯燥乏味而厌倦、因学习困难而放弃。在课堂教学中成功渗透探究实验教学,既体现了生命科学的认知规律,也增强了课堂要素的丰富度和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课前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好真实全面记录

由于一部分同学并没有亲历实验过程,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实验小组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应真实记录,并形成课件等呈现给大家,保留好有价值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材料,以实物的形式向大家呈现。

(2)教师做好全程监控和辅导

学生毕竟还处于初步实验的阶段,期间会遇到很多疑问和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其监控和指导。

(3)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灵活掌控

探究型课堂是开放式课堂,为了确保课程进度教师要灵活掌控时间。另外,开放的环境就容易产生突发状况,教师还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智慧。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3

核心价值观 课堂教学 思路组织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政治课的知识点,即基本常识,即学生学完政治课应知道的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第一单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个体系之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的指导思想。现阶段,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想,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这些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什么为中心,做到哪两个坚持,学习政治课不知道这些基本常识是说不过去的。这些即要掌握的知识点。

第二条思路,政治课一定要生动,让学生感兴趣,他才不觉得枯燥。比如多举一些和课堂有关的古今中外的生动的例子。像讲个故事一样,比如再讲第一章民族精神时,课本上提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为了生动,我像讲故事一样去讲:岳飞,字鹏举,自由特别喜欢读《左传》《孙子兵法》等书籍,并学了一身好武艺。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国屡次南侵,岳飞的母亲为了鼓励儿子为国抗金,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1129年,金兵入侵宋国,岳飞组织了岳家军,在牛栏山大败兀术,名声大震。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宋高宗曾亲自手书“精忠岳军”赐给岳飞。岳家军攻必克、战必胜,使金兵闻风丧胆,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40年,金兵大举南侵,兀术派出身披重铠的“铁浮屠”和连环拐子马冲击岳家军。岳飞命令士兵把刀绑在长杆上,专砍马腿,一举歼敌,取得了著名的郾城大捷。当时,北方各路忠义军纷纷前来归附岳飞,抗金形势大好。可是,正当岳飞准备“黄龙府”时,以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以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1142年,秦桧诬陷岳飞谋反,问他以什么名义治罪,“莫须有”三个字何以服天下。公元1142年初,岳飞、岳云等三人在杭州风波亭被杀害,年仅39岁。岳飞被杀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高宗死后,岳飞的冤狱才昭雪。后来,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在庄严雄伟的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上方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在对面,放着用生铁浇筑的秦桧、王氏的跪像,人们来到此处,无不吐上一口,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奸臣贼子的憎恨。最后,师生共同大声背起了《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结束了这堂课的这一部分。

组织好课堂教学,还要把握思路使所学的内容对同学真正实用,只有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他们才会感兴趣,会关注、用心。比如,根据当前大中专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讲讲我们技校同学们的就业形势、就业优势以及进入职场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有一堂课,我加了这样的内容――《当个好技工也是成功人生》,“技校”生虽然听起来没有“大学生”那么响亮,但我们比较实用,有了一技之长走到哪里都不愁没饭吃,呵呵,人才是什么?对社会有贡献就是人才。18岁的万××是我们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学机械装备与维修专业,面对记者侃侃而谈,显得自信而乐观。“你看,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技校生却一点不用发愁,我的师兄师姐都要挑了好企业才愿意去。虽然我们是下车间,工作环境不像办公室那么舒适,但只要我的技术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创造财富,也是很有前途的。就像青岛港工人许振超,搞集装箱装卸的,不仅成了桥吊专家,还创造了世界纪录呢。”

不过,万××告诉记者,他上技校一开始也是迫不得已,当初由于初中成绩不理想,没考上重点高中,上普通高中或中专又觉得没什么前途,父母只好让他上了技工学院,“普通人家的孩子,没别的出路,家长只希望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以后能够立足社会。”

在技校,万××逐渐找到了自信。再一次技能比武大赛上,一位来自青岛的年轻的高级钳工展示了“绝活”,他自己磨好的钻头精确度极高,把一摞纸放在钻头下,要求钻几张就钻几张,比如要钻4张纸,第5张纸竟然没一点痕迹。说起这个例子时,万××显得非常兴奋:“这就是技术工人的水平和价值!我今后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济南市技师学院有一个数码艺术专业,专门教授学生如何又快又好的再电脑上处理数码相片。“这个专业今年有200多名毕业生,目前都被济南的各大影楼以及印刷排版单位抢光了”。该校老师介绍说,从2006年第一届数码艺术专业的学生毕业以来,连续数年该专业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为很多大影楼一天要处理的照片非常多,做数码相片处理工作,必须又快又好。一般而言,从事这类工作,必须要达到一天能成功处理2000多张婚纱照的水平。目前,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员待遇在月薪两三千元左右,而且随着处理技术的提高,其工资待遇也会不断提高。

另据报道,济南市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2011年、2012年两份《济南市人才资源市场部分职位工资指导价位》显示,部分技术工的工资指导价上升幅度较大。

相比2011年,2012年的工资指导价位表中,部分职位增加了“高级技师”一项。比如,车工增加的高级技师一项,其平均年薪达到68914元,而该职位高位数知道价格达到96689元每年。再如,“镗上”,2012年的工资指导价位表也出现了“高级技师”一项,年薪高位数指导价达到105013元,平均数也达到74167.87元。

一家民营新材料产业的人事经理曾到济南市技师学院招人,给出每月4000月薪资招一名数控工人,却被一名优秀的在校生拒绝了,他说没毕业,还希望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曾联系到这位拒绝了用人单位的学生小章,他现在是一家装饰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我所做的是家居装修智能化,用手机就可以控制窗帘开关。”小章说,目前给自己的定位也算是“技师”了,年薪10万左右。从以上可以看出,当个好技工也是成功人生。

如果说第三个思路是要针对同学们实用、讲他们关心的东西,那么第四个方面就是要让同学们人人有参与感,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人人有机会参与。比如,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时,根据中学生比较擅长背诵的特点,给他们三分钟时间,让两组同学用普通话大声背出来,看谁背得又快又好,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效果较好。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4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路

新课改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自身的教学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放在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和强化训练上,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价值观、情感和态度方面的有机结合。教学观念是否创新关系到新课改实施的成败,所以,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革新。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内容难度明显降低,这不仅是要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康的人格。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人文历史、社会热点、科学思想等来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另外,在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化学教师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将化学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化学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过程。所以,在采用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构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新课标中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以问题为中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在师生双方互动的前提下,按照化学教学规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课堂上放开思路,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主动探索化学领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或者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或者独立探索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另外,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或者化学实验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提到,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化学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让学生养成理论引导实践的习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都能运用到实处。在校期间,高中化学也有一定的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将复杂繁琐的化学理论进行化学演示。学生可以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要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与探究式实验教学相结合,学生在验证理论的实验过程中,也要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如果只是单纯的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娴熟度,长久下来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疲惫,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加入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主观意识出发,调动自身的内在潜力,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去,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落实,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4.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5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的数学基本上有几何和函数,几何图形的基本模型来源于生活,函数题目基本来来自于生活的抽象,但是,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简单的公式的运用,具有形而上学的思想,转化题目的内容或者隐藏部分的常识,就会无从下手,教师教学备课也就是局限在书本的知识,缺乏趣味性和系统性,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不会自主的探索,去联系生活实际,在段在的课堂40分钟里,教师不仅要讲述公式性的知识,还要讲述一些代表性的题目,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下课了,产生的压力无形中就会压迫自己的思路,最终成为了教育的牺牲品。尤其是高三最常见的题海战,教师基本上就以解题为讲课重点,学生做试卷,不懂教师简单的挑具有代表性的讲述,然后又是一大堆的试卷,这样的教育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和更加局限的思维,最终成为高分低能,生活的。

二、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任何学科的学习,归根结底,都是在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学习知识本身不是目的,学会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才是根本,即便学生毕业以后无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也不至于成为生活的,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的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添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池田里抽水,或者车辆或者人的相遇,需要多长时间,或者多长时间路程一样多,这样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可以直接演示为生活实际,学生就会主动的探究,遇到实际问题,转化课堂知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增强创新能力

数学题目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即将求数字的精确,又讲求思路的发散性,一题多解,不同的题目具有相同的解决的思路,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课时的教学大纲,以一种或简单的几种思路讲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几何知识也可以和函数知识互通,比如证明,既可以用函数知,以数字的运算得出结果为1 2,也可以用几何图形的换算,图形的换算具有形象生动性,解决问题也很简便,所以创新的思路有很多,教师所讲述的局限了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学生思路的拓展和兴趣的激发,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教师给予指导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合作式学习,增强自主探索的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现在社会中比较重视的,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的互助合作,课堂上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懂的,不懂都会大胆假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接受启发的程度不一样,那么大家一起探讨,对于彼此也是一个启发的过程,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的出结论,也许会有更多的超出课本的结论,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以往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需要对问题的剖析能力,如果在此过程中还得到同学的认可和尊重,这是一个令学生愉快的过程,习惯之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这样不仅减少老师上课的压力,也给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重要的意义,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三、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高中数学是综合不同的学科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讲求思维的发散性,在成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发挥创造,接近于文科的特征,又讲求实事求是,结果的唯一性,具有理科的严谨性,必须有理有据,所以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针对其特性,不断地转换教学模式,结合时展,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鲁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8(02).

[2]袁开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2004(04).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实现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只注重陈述性历史知识的教学,更新教学理念需要从教学设计开始,通过不同类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来阐述整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观念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历史课堂的多样性

历史知识具有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对基本史实、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的落实,初学历史的或学了很多年历史的学生都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读懂历史,这种学习方法与国人历史学习的悠久传统有着很深的渊源。21世纪历史学的发展促使其内涵不断地扩展,心态史、计量史、社会生活史、家族史……层出不穷,而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却固步自封,难以撼动。历史教师以“一书(课本)、一笔(粉笔)、一言堂”的“三一”先生”自居。当然,课堂讲解的方式永不过时。但是,仅仅抱住着一种教学方式也绝对不行。为了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样性,感受历史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解的方法,可以设计、探究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课堂参与活动。

其设计的主体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参加一项寻找历史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求历史留下的痕迹,尽可能做到与众不同,主要步骤为:(1)首先讨论“历史是什么?”、“历史在哪里?”两个问题:(2)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寻求的方向不要限于书本,可以是人们忽略的遗迹、遗址,也可以是家里收藏的陈旧照片、物品,人们口头流传或者记忆中的故事等等;(3)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记录、展示历史渊源(可以拍照、制作卡片、录音等);(4)最后,要在小组或班级交流探讨自己发现的地方史,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对“历史”这个概念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与讨论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或人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与争论,只要提出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讨论总会比较热烈的。如“鸦片战争是因为鸦片而引起的战争么?”、“李鸿章是19世纪中国近代化舞台上的代表人物,可同时又是多项卖国条约的谈判者与签字者,你该如何评价他呢?”、“经济大危机”这一课内容多,初中学生在理解股票知识、罗斯福新政等经济方面的问题时有困难,传统教学模式无非是教师讲述,设问思考,课堂时间紧,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们可以先从日常的生活经济入手,讨论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在延伸到课堂教学内容,都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史学家认为,二次大战不仅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而且,又一次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这样说,是不是应该感谢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呢?”等等。因此,课堂自主讨论时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第二,尊重学生的思考偏差。总之,历史知识的传承,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能够发挥自身潜力的教学环境,使其自我建构起独立的思维与观念,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课堂创新要求。

三、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1.课程标准,处理好教材。按照新课程理念,只要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大胆地整合教学内容,甚至可以采用学校编制教材。“模拟旅行”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后的一堂综合探究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点,区域间的差异和原因。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仅靠几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全貌非常困难,安排综合探究课,给学生一个“模拟旅行”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能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理解我国区域间的差异,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在课堂设计上,选择了让学生从家乡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旅游考察,自己当游客,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上一篇系统设计

下一篇非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