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规划范例6篇

工业建筑规划

工业建筑规划范文1

摘 要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施工点多面广、生产工期长,建筑产品复杂、资金需求量大是其主要特征,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一直是困扰管理层的一大难题。因此,做好融资战略规划,合理筹集资金以满足投标、施工和投资的需要以及选择恰当的债务和权益筹资方式并确定其结构比例等规划问题是建筑施工业发展的基础。对此,本文扼要分析了如何规划建筑企业筹资战略,拓展筹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率,并针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筹资提出了借鉴性意见,以促进其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筹资战略 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日渐繁荣,已逐渐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其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就当前而言,建筑施工业的筹资方式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为了使其能持续发展与壮大、扩大市场份额,建筑企业必须突破“资金”这个瓶颈,拓展筹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率,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

一、筹资战略规划的基础

为高质量地确保建筑施工业的筹资战略规划,应当遵循低成本、稳定性、可得性和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并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1.营业额(销售额)预测

资金需求量的多少首先处决于企业的销售规模的大小,因此,做好筹资战略规划应先根据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投资规模、市场供求关系等做好营业额(销售额)的预测。

2.试算报表

在对营业额(销售额)预测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当编制试算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融资计划奠定基础。

3.资产需要量

资产的需求,特别是BT、BOT项目的施工以及股权、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直接影响资金的需求,因此,要规划好筹资战略也必须确定资产需要量。

4.筹资需要量

企业可采用定性预测法、趋势预测法或销售百分比法进行筹资战略规划,施工业通常采用销售百分比法,具体根据实际与预测的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负债总额计算资金总需求,并考虑可动用的金融资产和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及预计增加的借款测算出筹资需要量。

5.追加变量

为达到建筑施工业的资金整体平衡,需要根据筹资战略规划要求做好追加变量的预测。

6.经济指标假设

在做好以上五个筹资战略规划的基础工作上,还应当明确在整个计划期间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做出有关经济指标假设。

二、建筑企业的财务战略与筹资战略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财务战略”一词并不陌生。企业财务战略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和并购战略,可见,筹资战略是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我们将筹资战略看成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起点,由此可知筹资战略在整个财务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一个项目能否运行,凭借的是建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我们对筹资活动的研究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筹资的数量,即建筑企业需要筹集多少资金;二是筹资的质量,即建筑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关于第一个问题,企业一般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而运行,而第二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选择往往关系着企业所有权分配、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来企业筹资战略的规划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为此,要做大、做强、做好建筑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筹资战略的规划问题,即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选择。

三、建筑企业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建筑企业的特征,筹资渠道一般以外部筹资为主,即通过银行信贷资金、财务公司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内部筹资为辅,即通过自有资金、应付税利和利息等。筹资方式大体上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两类。企业在规划筹资战略时,要按照最优的资本结构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负债筹资比率和权益筹资比率。一般而言,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和取得巨大数额的资金通常采用贷款融资方式,企业为了能使债券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抵扣并避免稀释股权通常采用发行债券融资方式。但如果企业财务风险较大,负债资本成本较高,则通常采用增发股票等权益融资方式,具体提出以下几种筹资战略规划以供选择。

(一)权益筹资

权益筹资是指吸收直接投资或以发行股票方式筹资。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这种方式虽然会稀释股权,降低每股收益,甚至改变资本结构,但由于发行股票能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具有不需要还本和不会增加负债的优点,而且可以永久使用的权益资金,同时,权益筹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上市公司的建筑企业非常适合这种筹资战略规划。

(二)长期负债筹资

在企业权益筹资后,应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负债筹资规模,在快速增长期阶段,创造价值最好的方法是新增投资,而不是可能伴随着负债筹资的税收减免所带来的杠杆效应。因此,最恰当的筹资策略是那种最能促进增长的策略。故宜进行保守的筹资战略规划;在低增长阶段,由于投资机会小,投资收益不大,为了通过利用负债筹资为投资者得到好的回报,企业可以“借鸡生蛋”即尽可能的借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利用这些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避免控制权的丧失,最终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因此,适当的通过长期负债进行筹资,既可优化资本结构,又能使债权人不享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权,发挥负债筹资的税盾作用,提高每股收益。长期负债筹资可以采用长期银行借款和发行长期债券等方式。通过长期负债筹资可以减轻企业短期内还本付息的压力,以保证项目按期按质地完成,等项目完工、验收、清算收回工程款后有资金来源再偿还债务,但由于在长期负债筹资中,债权人须规避债务人的偿还能力的风险,所以,债权人对债务人设定了较多的限制条款,如把借出的资金按施工企业合同主体直接支付给分包方、材料供应商或机械出租方等,具有专款专用性质,资金的用途受到限制且筹资数额有限,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三)融资租赁

由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点跨地大,布局广,品种多,经营场所往往不是作业场所,每个项目需要的设备也不统一,因此,为解决施工业资金的困惑和获取合适的生产设备,达到融物与融资相结合、减少筹资的限制条件、规避设备陈旧落后的风险,减轻到期还本和税负的压力、降低物流成本和资金机会成本的目的,施工业往往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进行筹资。

企业财务战略包括筹资战略,因此,筹资战略具有从属性的特征,其规划同样受到财务战略中的投资、分配和并购战略等的影响。当建筑企业拥有很多投资机会的情况下,企业选择债务筹资时往往不喜爱接受限制性条款。因为如果一个建筑企业拥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则说明这个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筹资战略选择上往往会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而不是带有限制性条款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用这样一种筹资战略保持自身经营的弹性。

(四)商业信用

由于施工业生产工期、结算期均较长,工程款的回笼一般是滞后的,这需要施工方垫付一定的资金,因此,通过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方式,如通过应付账款、商业汇票、票据贴现、预收备料款等方式进行筹资,利用这种方式筹资相当于取得无偿的贷款,但会影响企业的诚信度,须谨慎利用。

四、中小型建筑企业筹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应对措施

(一)筹资难题

当前,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设备、人才资源不足、经营资质层次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财务信息的监控力度不够,以致于财务信息失真等等问题,为筹资带来了负面影响,直接影响筹资战略的有效规划。在筹资过程中注重银行贷款筹资渠道,筹资方式过于单一,制约了其筹资的规模和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中小型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更新速度跟不上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筹资战略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筹资资本的利用率与筹资效率。

(二)应对措施

第一,政府出台中小型建筑业贷款优惠政策。中小型建筑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是以贷款为主要筹资渠道,但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由于受到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限制,以致于难以实现筹资战略的目的。因此,政府必须提高重视,对国有商业银行制度进行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更多、更新的适合中小型建筑企业筹资的信贷产品。同时,政府还应该出台一些贷款优惠政策,简化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筹资程序,为其设立专门的筹资审批部门,以满足中小型建筑企业筹资的需求。

第二,完善中小型建筑企业自身管理制度,在组织架构、发展目标定位、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控制等企业层面和采购、结算、合同、业务外包,特别是资金控制等业务层面强化内部控制,对筹资方案要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选出最佳方案,并加强其实施的监控,以及对筹资活动进行评价与责任追究,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优化企业筹资环境,实现再次融资。

第三,建立多渠道筹资体系,提高企业筹资效率。传统筹资渠道多是从商业银行贷款,这种方法程序复杂、时间较长,影响筹资效率。为此,中小型建筑企业应建立多渠道的筹资体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筹资,从而提高自身的资本储备。通常,民间资本是最好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中小型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民间资本收益情况进行有效地考查与分析,优化筹资战略,达到双赢目的。

第四,强化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要想进一步促进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就必须强化其经营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将有效的资金运用到最有利的投资活动上,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为了做大这一点,中小型建筑企业可以从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入手,定期检查财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提高财务管理风险预警能力,降低其对企业筹资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企业社会形象建设工作,塑造高素质、高水平、高信用的形象,从而为企业融资打下信用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足够重视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选择,做好筹资战略规划工作,否者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由于受到一些问题的影响使得筹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四点应对措施仅供参考,望为广大同行提供有意义的建设性意见,以帮助其解决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尹薇薇.论企业筹资管理.职业技术.2011(03).

[2]于洋.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经济研究导刊. 2009(11).

[3]郑宪强.中国建筑企业融资需求、渠道及对策研究.建筑经济. 2011(05).

[4]管红梅.发展中的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策略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09(09).

工业建筑规划范文2

关键字: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成果;场地规划;关联;

1 引言

在建筑学中,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消费和居住的民用建筑;用于各类工厂施工,组织生产和为了生产提供相关服务的工业建筑;最后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农业建筑。一般情况下,农业建筑主要是存放农业相关物品的库房等,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重不大。所以本文我们将着重研究的就是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到建筑就不得不考虑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然而规划设计的基础又是建筑测量。所以本论文将要研究的主要是在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测量成果与场地规划设计的关联。

2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

2.1 建筑工程测量的用途

建筑工程测量关系到我们的工程质量,如今我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多修筑在地表附近,既包括摩天大楼也包括地下商场。为了更加合理的布局,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使得生活更加舒适,工厂效益更加高,在建设前就要先做规划,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地表起伏以及周围的情况等相关情况进行整合测量,所以规划设计的基础正是建筑工程测量。

2.2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和任务

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并成为了土木工程学的基础科目。关于工程测量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以及地表分布并确定地面某个点的精确位置。对于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主要是分为测定和测设两部分执行的。所谓测定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测量工具对建筑地点的具置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整理,而测设就是将我们在设计图纸上标好的信息转移到真正的实物上并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

建筑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分别是设计前的地形测量,建筑中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可见在建筑过程中测量贯穿着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只有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技术,才可以建设出更高质量的工程。而且由于测量的多程序性质,我们还需在测量中贯穿着“边测量边检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

3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场地规划设计

工业和民用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力军,对于建设出高质量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前我们都要进行场地规划,对场地中规划进行分析,使建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布,并就此以提高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它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场地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建设具有高度综合性,这些都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

场地是一块可以利用的地方,而规划则是对这个地方的事物进行分配和安排以使得产生最和谐的效果。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最和谐的需求而对一块特定的土地进行人工改造和设计,这就是场地规划。建筑场地规划的内容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而本文主要讨论的工业建筑场地规划和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3.1 工业建筑场地规划

对于工业建筑场地规划主要是对工业建筑物进行建筑前的场地布局。不同的工厂,有其不同的生产物品以及不同的生产环节,它主要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根据城市道路的要求安排厂区的总方位。二是根据生产厂的功能可将厂区分为厂前区、生产区、仓库区,有些厂还需安排生活区。”

在工业建筑中的场地规划应该分清不同区的不同任务,例如“生产区根据工艺流程来安排生产顺序。一般是 原材料检验零配件粗加工零配件细加工装配试车产品检验产品包装入库,根据不同生产性质布置各工序工种厂房,有些生产产品可集中在大厂房中,有些需分散布置。”

在工业建筑的场地规划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根据生产工艺利用场地的自然状态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如在藤县陶瓷产业园区中,在场地设计时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等要求下,厂区平面采用台阶式布局,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方量最小,土方挖土由原方案的7235万方减少至5348万方,不但降低了建设成本,且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园区建设速度,使利益最大化。在如今若只考虑生产要素进行设计已经是不能满足的,为了满足环境的要求,在如今的工业建筑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进行环境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在规划中注意绿化美化,建设出低污染的优美工业园区,使得人性化的工业建筑环境塑造出工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得工业利益最大化。

3.2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各种管线等进行全面、合理布置。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因此在场地规划过程中,更要有准确的现状地形图,以便对场地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合理确定场地平面布局和进行竖向高程设计,做到明确建筑主次关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有序地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设施,使规划区内闹静分开,不同功能分开建筑,交流流畅,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使场地布局整体合理、经济,达到在保证建筑群体空间形式及功能完整统一的同时,使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 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

测量成果是一个区域的综合性数据,只有严格掌控了该区域的自然状况和城市设施情况,才可以保证场地规划可以正确的实施和进行。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可以分为两部分考虑,分别为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4.1 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测量成果主要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形结构以及相关需求数据的整合,而场地规划则是利用场地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设计,所以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无论是对于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要求满足以下几个个要求:“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三、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四、技术经济合理五、满通运输要求六、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七、竖向布置合理八、管线综台布置合理九、合理进行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十、合理考虑发展和改扩建问题 。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场地规划时对场地具置,周围环境以及范围要求进行综合掌握,可以在场地设计中准确且合理地作出规划,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所以可以说测量结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4.2 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场地规划后,我们需要对场地规划的合理性进行监理,而监理工作的进行则是充分考虑到了周围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这种考虑是多渠道,多方面的,并不一定是测量成果。而对场地规划的监理将直接反应到我们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误差性。所以另一方面场地规划也可以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5 结论

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直接关系着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所以对于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的建筑测量和场地规划我们需要十分的注意。测量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在有了准确的测量成果前提下,才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而场地规划是需求和谐化的保证,项目没有了场地规划就相当于一个公司没有了预算,实施中将杂乱无,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算的。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它们之间是关联的,并都是一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工程建筑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既要重视规划前的场地测量,也要重视场地规划,使工程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工业建筑规划范文3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工业建筑规划范文4

关键字:废弃工业建筑; 规划管理; 外立面装修; 原拆原建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combining with the Planning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theory and case analysis on industry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summed up the city central industry ruins zone renova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Key words: abandoned industrial buildings; planning management; facade decoration; demolishing and re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正文:上海正经历着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变,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传统产业,社会发展已呈现出后工业时代的特征。与工业化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制造业为主导方式不同,后工业社会以金融资本、技术创新、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方式。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工业制造业逐步退出产业结构的核心,工业企业大量外迁或解体,城市面积日益扩张,昔日远离城市中心的工业厂区、厂房被规划进入城市扩张的版图。废弃工业区的衰败与现代城市规划要求反差巨大,影响着城市面貌和邻近地块环境品质的提升。是将工业遗址推倒重建,从城市地图上彻底抹去,还是把承载工业文明的建筑通过改造保留下来,日益被城市规划管理者所关注和思考,实践中通过合理规划保护和利用废弃工业厂房和工业遗址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一、为什么要重视中心城区工业遗址的改造

1、城市土地的稀缺性

人口的增加,居住环境的优化,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都需要土地的承载。城市土地的增加仅以追求面积扩张、侵吞农田为唯一途径显然是不现实、不经济的方式。集约型发展、城市中心城区土地功能的不断更新才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才能体现出城市土地的价值和稀缺性。工业外迁后工业地的重新利用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工业建筑的使用价值

只有使用中的建筑才是有生命的。目前存在于城市中的工业建筑,很多已失去原有功能,但这些建筑框架结构良好,并保留着工业时代的建筑符号,如果加以改造整合,尚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老建筑改造是可行的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方式。

3、工业建筑的社会价值

工业发展促使人类文明飞速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工业历史是近代文明的一部分,人们对于历史遗存的工业建筑及工业地往往具有特殊的情感。随着城市改造的不断实践和反思,原有的推倒重建已不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对工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将有利于珍藏记忆,延续城市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

4、工业建筑闲置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原有的工业地由于历史原因大都以划拨方式无偿获得,原有工业搬迁或废弃后,原工业地的性质与管理部门所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大多不符。时间和资金是废弃工业地改造的重要因素。如果改造工业地块被政府收储,将根据其规划的土地性质将土地出让或划拨,如果政府尚无计划和财力改造该区域,工业地及地上建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闲置,呈现破败的景象,极大地影响城市美观,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二、工业遗址改造的规划管理理论创新

1、改变土地性质,工业建筑被新建筑所取代

上海已经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中心城区废弃工业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性质大多不相符,如果工业园区和建筑不具备历史价值,失去改造意义,或政府有意向将工业土地收储,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性质重新上市或划拨,重新规划建设,那么废弃工业地将从城市地图中抹去,被与土地性质相符的新建筑所取代。

2、不改变土地性质,更新工业建筑形式和功能

对于中心城区的废弃工业地,规划管理部门现在所遇到的更多情况是政府尚无计划、无财力收储土地或老工业建筑有保留价值,可以通过改造重新使用。上述情况,简单的推到重建或弃之不用绝不是工业建筑改造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如何更好的引导投资者和设计师理解改造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改造的方法,以消除废弃工业地对中心城区景观环境的影响,使承载工业文明的老建筑焕发活力,规划管理者不断探索改造的新模式。

(1)外立面装修——保留结构更新外皮

一般而言,工业建筑平面形式简单,空间改造的余地很多,但结构主体坚固耐久,配套设施良好。外立面装修的方式在于保留结构主体,不改变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重构建筑立面,建筑设计更新外皮,并将原有价值的外立面建筑符号保留下来。这种是一种相对直接和简单的改造模式。

(2)原拆原建——局部拆除部分新建

对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意味着对其进行恰当的符合未来使用方向的改造,这种改造必须要同时结合建筑自身的价值特色。工业园区内老建筑建造时间、功能、价值均有差异,需要进行改造的力度也不同。对于那些无法继续使用的老工业建筑,将其拆除,规划部门以原拆原建的原则允许产权单位按已拆除的合法面积新建部分建筑。通过拆除、新建、局部改建,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交通顺畅,建筑关系契合。这种方式相比外立面装修是一种更复杂、要求更高的改造模式,改造后的新建筑与老建筑应有良好的呼应和协调关系。

三、案例剖析

现就实际工作中废弃工业园区、工业建筑的改造实例做一些剖析,更好的探索改造模式。

实例一:上海市闸北区中山北路原星火锅炉厂地块,位于城市黄金区域,紧邻内环高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性质为商业办公。厂区已于数年前停产搬迁,留下老厂房、仓库闲置废弃,每逢夏季台节,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屋顶成为安全隐患,困扰着居住在周边小区的居民。

闸北区政府曾多次计划对该地块进行土地收储,使其重新招拍挂上市,但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后经规划部门建议,产权单位经过测算,决定对该地块进行改造,改造的原则是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建筑结构,在形式上更新建筑立面,赋予建筑新的功能。

改造方案将原有的建筑维护结构保留下来,局部加固。经过立面的精心设计,那些历经了时光积淀的厚重砖墙、建筑屋顶、工业符号、斑驳地面不再是肮脏不堪,重新生机,折射出饱经沧桑的韵味。同时,工业园区的平面布局也基本保留原来的规划模式,仅拆除原搭建的简易房屋,增设部分休闲空间、园林小品,使内部交通流线顺畅,满足消防要求。经过改造的园区在功能上做了极大调整,引入创意办公、餐饮、商业等多种实体,力求将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时尚创意园区。

实例二:闸北区虬江路 865号,原为上海市北区长途汽车站,因周边大多为居住区,长期的噪音和汽车尾气令居民苦不堪言,矛盾不断,居民一直要求将汽车站搬走。后上海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汽车站得以搬迁,闲置后的场地亟待改造,还居民一个优美的环境。

该基地处于两条道路交叉口上,由于规划道路红线扩宽,原基地内建筑已超出道路红线。该基地现状建筑除一栋沿街建筑有保留价值外,其他房屋均为危房,无法继续使用。鉴于上述情况,规划管理部门给出了局部拆除、部分新建的方案建议。拆除的房屋包括基地内有产权证明且无法使用的房屋,沿街建筑超出道路红线的部分。新建部分则是新建一桩建筑,新建的面积与拆除的面积总和相当。同时,新建建筑符合规划管理要求,建筑风格与保留的老建筑相协调。设计方案考虑到拆除的沿街部分可以在道路转交处为市民留出一个广场空间。

该项目方案通过对老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不仅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城市景观,又充分考虑到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促使其主动改造,为未来城市道路的拓宽奠定基础。

四、结语

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的创新,促使我们认识到中心城区老工业建筑推倒重建的改建方式代价昂贵,仅仅通过扩大建筑容量满足功能要求的方式只是单纯的形体更新,而功能转换是老建筑再利用不可避免的问题。

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其使用形式和功能进行重构转换,是基于原工业建筑的结构特征和文化品质所进行的二次设计和建设,改造过程不仅能够挖掘工业建筑的适应性潜力,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也对规划管理者、建筑设计师和当今建筑技术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改造,有效的规划管理、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技术缺一不可。一栋简单的、静止的、即将完成历史使命的老建筑通过功能转型而焕发活力,实现生命延续,这是老建筑改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工业建筑规划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点;防范策略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此为背景,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在保证税收筹划合理性及合法性的前提下,降低税负,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在实践中,建筑行业还存在着许多涉税风险点,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保障自身税收筹划工作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将税收筹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和意义

对税收筹划的内涵进行分析,主要是企业依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实施经营活动前制定出科学的纳税方案,从整体层面做好税收筹划工作,合理、合法地降低税负。税收筹划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税负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税后利润最大化等,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作是税负减轻。1.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流动性,要想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对应的税收筹划项目也比较多。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借助精细化管理,可以适应建筑施工和建筑主体的发展变化,有效缩减企业的纳税项目,降低企业税负。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部门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出了营改增政策,这带动了建筑行业纳税项目及纳税金额的变动[1]。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项目包括了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不同税收的适用范围不同,纳税对象不同,纳税内容各异,纳税时间和纳税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地对所有的纳税项目进行筹划。2.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意义首先,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税收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且具备多样性,加上人员变动较大,成本核算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税收筹划工作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筹划,其本身是一种合法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税收风险的有效控制。其次,税收筹划能够推动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核心目的,是降低自身税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2]。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巨大,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包含的环节众多,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物资采购,还是施工建设,都需要实施相应的计税处理,而建筑项目本身十分复杂,存在很多特殊需求,例如转包、分包、劳务分配等,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能够依托科学的税收筹划,确保纳税的规范性,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最后,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税收筹划工作的系统性,必须在实施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相关事项的预处理,以此来实现事前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推动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规范化及合法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措施

1.及时转变税收筹划观念当前,有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中存在忽视税收筹划工作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的观念和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税收筹划等同于偷税逃税,不敢触碰[3]。实际上,税收筹划具备合法、合规的特点,在税收筹划中实施的所有工作,都处于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能够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及手段,实现合法避税,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提高效益。基于此,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保证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以资金为支撑,体现出自身在业务拓展和项目承包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本身采用的是集团制,在赋予子分公司独立运营管理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单独设置税收筹划岗位,做好税务筹划工作。2.优化施工合同签订建筑施工企业在对施工合同进行签订时,需要确保合同的内容可以涵盖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各方面的业务,加强与业主方的沟通和交流,确定的设计价位应该保持在相对较低的税率,加强对于采购、施工等较高税率业务的价格管控,以此从整体层面降低税负[4]。3.加强税务成本管控对于加强税务成本管控,建筑施工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应该合理地选择材料供应商。材料供应商包含了个体工商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供应商身份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价格及票据。建筑施工企业在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时,应该从现金流量、利润情况、税务影响等多个方面,做好综合考量,并以此为基础搭建起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筛选出税率低且净利率较高的供应商。二是应该做好施工设备选择。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搅拌机、塔吊、挖掘机等,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购买或者租赁设备,看哪一种方式的资金压力更小,税负更低。三是应该重视劳务成本选取。建筑项目的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很多施工企业会选择外包或者劳务派遣的方式,甚至会聘用临时工,通过工资单的方式纳入成本中[5],但是,这样无法实现有效抵扣,会导致企业人力成本的增大。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选择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与劳务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解决看临时工问题,获取能够用于抵扣的劳务成本发票。在对劳务公司进行选择时,同样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不具备劳务资质的纳税个体,从企业的角度,需要关注其是否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看报价是否合理,以此为依据,完成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4.完善税收管理体系为了完善税收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应做到:一是切实做好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税收筹划能力,确定税收筹划目标方案,实现对于税务风险的有效防控。二是应该建立项目采购管理系统,从系统中查询税务信息,获取价格合理的供应商,这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税收筹划,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三是应该构建相应的税务风险控制系统[6]。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税收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定期输入纳税信息,对税收风险进行预测,做好不合理纳税情况的分析和预防,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点及防范策略分析

1.涉税风险点(1)业务承接环节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对自身业务经营范围进行拓展时,存在着盲目性的问题,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提高,缺乏对税务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没有对承包经营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了解各种类型税种的税负情况,这样很容易影响其对于税务政策的选择,导致在业务承接阶段,出现相应的涉税风险。(2)合同签订环节合同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利益提供保障,对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性质比较特殊,在合同签订环节,会涉及许多方面的专业条款,这也使得合同签订环节同样容易出现税收风险。具体来讲,一方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没有对纳税人身份、业务性质、发票类型等进行明确,很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另一方面,税制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7],税务部门对于税收工作越发重视,要求企业必须做到物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的“三流一致”,而很多施工企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在合同签订中并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增大了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3)会计核算环节会计核算是税收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处于偏远地区,不具备开具发票的条件,而发票又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凭据,在缺失发票的情况下,会出现会计核算原始单据违规的情况。同时,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税收意识,在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很容易影响税收筹划的效果,导致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大。另外,营改增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收力度进一步增大,带动了会计核算内容的拓展,也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部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样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2.风险防范策略(1)重视风险防控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实现对于涉税风险点的有效规避,需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一是管理层应该树立起科学的纳税观念[8],做到主动依法纳税,充分认识到涉税风险点规避的重要性,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税收管理目标,为税收筹划和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确保其能够顺利实施;二是应该增强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做好税收筹划重要性以及涉税风险点的宣传,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形成对税收风险类型及成因的准确认知,开展全过程风险防控工作,降低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2)完善风险规避措施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点的规避涉及的管理内容较多,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规避措施进行完善。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需要对所有的税务环节进行管理,完善税收风险规避管理制度,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积极学习行业内先进企业的经验,在加强税收风险规避防控事后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将风险防控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9],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税收风险评估及规避流程进行规范。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情况着眼,做好税收调研,对涉税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办法,做好核心税种税收风险的防控工作。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监督机制,对各个岗位在税收管理中的责任进行明确,配合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3)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照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就税收征管对象和税率进行明确,以此为基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应该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营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和氛围,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涉税风险。此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与业务对象的沟通和交流,做好劳务队伍及材料供应商的选择,确保合作对象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4)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制改革的变化,对税收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明确,推动税收筹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营改增实施后,营业税被增值税所取代,而增值税可以通过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其本身的特性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高度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情况,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依托,规避税收筹划中存在的涉税风险点[10],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5)防控发票开具风险增值税的税收征管采用的是“以票控税”的形式,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好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构建起完善的发票审批流程,确保发票的开具是在实际经济业务中实现,避免出现虚开发票的情况。在审批环节,可以由项目经办人员发起,经项目主管以及上级单位主管部门相继审批通过后,才可以正式对增值税发票进行开具,杜绝任何违规违法行为[11]。

四、结语

工业建筑规划范文6

摘要: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简单、直接、低风险的财务管理手段,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达到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目的。

关键词 :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中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收入来源,国家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强制取得的财政收入的特定分配方式。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其中,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保证是强制性,税收本质的体现是无偿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其固定性。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集团,必须遵守国家强制性的税收法规,在国家税法规定的限度内,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收筹划又称作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和法规的情况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企业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通过对经营、投资和理财等事项的安排策划,自行或委托人,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在实现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目的的同时,还有其更深层的意义。一方面税收筹划可以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做出正确投的资以及生产经营的决策,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行为有效率的选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税收筹划也有利于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增加国库收入。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

(一)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在内,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通过企业科学高效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来完成。一定要杜绝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出现,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积极的发展方向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提前筹划原则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税收行为是带有滞后性的,是在在企业投资、经营活动之后发生的。纳税企业要对其投资活动和经营事项都要事先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安排好是税收筹划的提前筹划原则,如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进行税收筹划,则税收筹划行为需要发生在是在企业纳税义务发生之前。

(三)坚持可支配效益最大化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保留足够的可支配资金,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在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且经济不景气的今天,积极去做税收筹划,坚持可支配效益最大化原则,为企业节约可支配的资金已是迫在眉睫。

(四)趋利避害原则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呈现出规模大、资产多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大,因此税收筹划的作用和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当权衡风险利弊,趋利避害。充分考虑债务风险、税制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一系列的风险因素,这也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须将节税收益和节税风险进行综合考虑,合理权衡二者之间的利弊轻重,在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税收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趋利避害原则,追求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途径与技巧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途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进行税收筹划主要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第一是选择低税负方案。也就是在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时先拟定的多种纳税方案,再通过方案间的对比分析,选择税负最低的方案,这样就使企业选择了低的税收成本。第二是滞延纳税时间,合理的纳税时间滞延,相当于建筑施工企业在滞延期内得到一笔与滞延税款相等无息贷款,增加了企业可支配流动资金总量,为企业带来增值效益。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双管齐下,采用两种途径结合的,进行企业税收筹划,这样可以使税收筹划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最大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技巧

1.全面了解相关税务法律及工作程序

在日常税收筹划中,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需密切联系税务机关,符合国家税法规定。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人员要明确税务机关的相关税收筹划定论,再进行具体的筹划行为。及时掌握国家对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或新政策出台的信息,以用于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税收筹划方案。

2.企业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

进行税收筹划可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通过改变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建筑施工企业可选择适当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汇算清缴方式等来进行税收筹划,并借此组建集团总分公司的方法来平衡税费,还能进一步降低集团公司的税收负担。鉴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性质,结合企业内部的新技术、新材料,通过整合申报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而降低税收负担。

3.合理的所得税预缴方式

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采用年计、分月或分季预缴、年度终了汇算清缴的方法进行征收。征收方式相对灵活,企业对预缴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未来年度的效益水平报送税务机关认可。这样可以尽量降低所得税预缴金额,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

4.合理利用财务合同进行税收筹划

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签订如材料运输合同、劳务分包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各种各样的合同,这些合同的金额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税费的支出,所以,在签订合同的之前应该考虑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公司税负有何影响。

以上总结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技巧,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还具有工程造价高、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异地施工工程占较大比例、项目为一性、经营形式多样等特点。根据其特点还有很多税收筹划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挖掘。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关系企业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前景的重要财务管理方法。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也正是因为其受到的影响因素繁多,使其拥有大量的筹划切入点,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仔细研究、认真学习国家的宏观税收政策、税收法律法规,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企业创造可能的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130-131.

[2]周铁军.税收筹划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