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1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其价值在于连接,互联网商业化的进程也表明,连接是其商业化的主要工具与载体,而通过连接产生的强大聚合能力是其手段与目标。无论是门户、电商、搜索、社交无不体现了互联网的连接,而电商、社交及搜索的商业化运用则体现了连接背后的聚合能力。

从消费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连接能力越来越强,时空维度在不断地拓展,这种拓展促进了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的应用,开辟了物联网的新领地。未来的连接仍在继续,连接一切将成为互联网的主旋律。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脸谱、中国的腾讯都将连接作为其使命。从商业价值角度分析,连接本身即产生经济效益,通过连接拆除传统产业的篱笆与壁垒,促进融合与协作,打破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连接产生的大数据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产业互联网化、金融化成为大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强大的连接能力之下,一切产业皆互联,一切产业皆金融的时代已经来临。

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之上的产业互联网是典型的价值经济、个性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粉丝经济、众包经济等。众多的细分行业都可以通过触网获得发展机会,在去中心化、去平台化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度垂直模式将具有商业机会,行业垂直、地域垂直及人群垂直都可以在各自领地获得生存与发展机会。由此可见,产业互联网时代就是一切产业皆互联网的时代。

在产业互联网中,除了强大的物流体系之外,各类交易都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服务支持包括网络支付,互联网金融服务等。离开了金融,产业互联网如同缺少了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持一样难以发展。因此,一切产业皆金融的时代已经来临。

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时代来临

消费互联网已激发了用户的各项消费需求,消费经济已从短缺步入过剩时代,价格战与补贴或免费不断上演。在过剩或过度消费时代,那种生产标准化产品的时代即将终结,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人类的需求将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而定制化则是个性化的实现手段。而定制化本身则需要用户参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为用户提供符合价值需求的产品,从以企业为中心的标准化生产时代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逐渐向尊重人性方向发展,实现人性的回归,纵观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与科技公司,无不以洞悉人性为长,苹果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小米则将参与发挥到极致。

O2O将成为服务互联网的主要模式

产业互联网可以使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过程进行重塑,这里就催生了大量的商机。在交易过程中,产业互联网的交易模式则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代表模式有B2B和O2O。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削弱了长期困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降低了购销双方大量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壁垒较高的行业可以通过建立垂直电子商务平台,聚焦于行业内部,做到市场的细分与专注。

在“互联网+”或产业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服务互联网或者原来建立在PC之上的消费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一个不容争议的发展趋势是线上与线下的高度融合,另外,O2O也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离开了线下实体,离开了传统产业,互联网将会与金融一样出现空壳化、虚拟化,犹如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即便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也将逐步向O2O化方向发展,新建立的本地化生活服务类O2O,电商化极其明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O2O将成为新型电商。

智慧工业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这种需求也将成为现实,“实际上工业4.0是什么,就是个性定制。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不仅仅继续在改造和提升作为第三产业的互联网,而且已经向工业领域延伸。互联网+硬件的软硬一体化将造就新的工业体系,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飞机、无人汽车、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智慧工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领域,互联网已经不局限于消费,而且对于工业化改造的作用越发凸显。纵观世界,在产业互联网来临之际,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工业化时代落后的中国已经在新经济的浪潮中与欧美等发达的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在互联网经济中占得了先机。

面对产业互联网,就在中国处于消费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工业强国-德国就已经提出了工业4.0的行动计划。在“互联网+”战略的指引下,工信部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互联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这个规划被业内称为“中国工业版4.0”。

面对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国不能错过升级换代的机会。中国传统行业门类齐全,拥有世界上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当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互联网+时代下,就拥有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如果能够顺应潮流,利用互联网+则会产生更加巨大的发展能量。数量庞大的传统产业,数量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及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中国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基础。

在2015“两会“召开前,工信部就提出将支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工厂、智能设备和智能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支撑1000家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高带宽专线服务,新增M2M(智能机器)终端1000万个,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并将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物联网发展试点示范。据GE测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据工信部估算,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少可带来约三万亿美元的GDP增量,未来互联、集成、智能生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都直接受益于工业4.0的规划。

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却拥有强大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基础与条件,在产业互联网大潮中,这都为中国实现跳跃式发展、超越式发展创造了时机。

开放、协作,共赢,参与、互动成为主要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下需要更多的开放、融合与协作,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都处在一个互联的世界里。产业互联网时代不是零和游戏,通过开放、协作,使得利益相关者获得了各自的利益安排。

同时,产业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产业,只有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而融合需要开放、协作,取得共赢则是开放与协作的前提,可以想象到没有共赢机制,不可能有持续的长久的开放与协作,商业社会的核心是利益而不是慈善。在开放、协作与共赢的价值观下,去中心化、民主化、自组织、去平台化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将成为主流。

产业互联网是价值经济的时代,其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己任。在价值经济时代,个性化需求及定制化服务将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而参与和互动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手段。在个性化与定制化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社群经济将成为主要的自组织形态,不同的社群将构成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参与场景。

以产品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

互联网商业化是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效率开始的,形成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纵观我国商业发展轨迹,从供销社、百货公司、大型商场、超级市场、专卖店到商业中心、综合体,再到电商。在传统商业发展过程中,世界商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及中国的电子产品销售巨头国美、苏宁曾经一度成为完美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国美与苏宁曾经以渠道终端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创了以渠道为中心的商业时代。但阿里巴巴与京东的出现对其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曾经以快速开店为竞争的杀手锏模式迎来了关店潮。阿里巴巴与京东对传统的线下渠道模式构成了挑战,苏宁转型电商,国美开起了国美商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互联网商业化的第二次浪潮(互联网商业化2.0时代),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已从销售产品延伸到生产产品及研发环节。互联网的商业化也从消费互联网的眼球经济逐渐转化到产业互联网的价值经济时代。

纵观互联网商业化的进程,互联网提高的是交易的效率,其巨大的连接与聚合能力,能够将碎片化的、零散的、弱小的信息或资源以极其小的成本、极其高的效率快速整合起来,使信息迅速通畅,打破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环节与交易成本,快速达成交易。所以互联网的作用是从方法、效率到平台及生态。但互联网无法替代产品与服务,再好的互联网模式也只不过是提供了交易的工具与方法,并不能替代产品本身及服务提供,就如同再好的高速公路也不能替代交通工具一样,路只是提高了交通工具的速度和安全系数。互联网通过连接与聚合,将各种要素快速连接,但是所有的产品与服务并没有实质改变,仍然如同传统一样,需要线下生产与提供服务。所以,互联网改变的是商品的销售、生产或研发方式,但并不能替代生产或服务本身。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传统制造业 存在的问题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3-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制造业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发展日趋完善,互联网渐渐由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互联网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大有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形态正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方向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协同的社会分工为“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网络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导向,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换挡提质,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二)互联网思维的定义

互联网思维用当下热门的词汇来说就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三)研究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很强的生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意义重大。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以弱化差异性、强化同质性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以追求更高效率为目标,追求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当中,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单线的,即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能力,用户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之前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得积极参与,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使得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然而,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传统工业化思维为主导,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应用层面到深入融合并改变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旧制度和新时代在企业家身上难免会形成观念的错位。

(二)对于“互联网+”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一是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盲目地去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特性结合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部分制造企业只是简单追求形式,认为触网就灵,比如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业务、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不能把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用于科学决策的支撑,还是延续过去模糊的、定性的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难以切实为转型升级服务。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付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首先,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我国制造业的各类产业仍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消耗却没有减少,在很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依赖先进国家,出口的很多产品都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润靠的是廉价的加工费用。随着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其次,成本上升,人才缺乏。随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加上现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也随之升高,与那些低成本产品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最后,创新能力欠缺。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或者加工产品。很多企业在最开始创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产品来获得利润,对产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一方面没能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外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的发展依赖外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推进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随着经济转型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向互联网化转型,作为中国三大产业之一的制造业也不例外。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比如产品的销售。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应该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让企业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能一直坚持而不被取代已经成了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树立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价值、规则、机会,及其民主、开放、平等精神,对产品、市场、用户、服务、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来思考、处理、实践制造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在用户层面,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层面,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商业生态平台,围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消减产品到达用户的中间渠道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在员工层面,要与其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员工更加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预期。

(二)拥抱互联网,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营销融合――互联网+制造业。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很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宽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渠道,更好地对客户资源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业务特点进行电子商务销售,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在销售服务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第一,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销售可以依靠于第三方平台,自建B2C电子商务平台,选择建立行业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尝试跨境电商,通过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将国内的电商模式复制到国外,或通过与海外电商平台的合作来打通跨境营销渠道;第二,“会员制”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为会员提供更多的便捷,时刻关注会员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会员带动会员的模式来发展更多的会员,使得传统销售和互联网销售相结合,让企业不断的发展。

2.管理优化――互联网管理,精简企业结构。传统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过于等级化、官僚化,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使得整个企业的决策速度减慢,员工的执行力降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减少,工作效率降低。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要求也需要适应飞速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员工的执行力提高。所以,企业可以在传统的纵向沟通基础上提供横向沟通的机会,让员工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发展合作――内外结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透明化,对企业来说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制作和销售,已经十分透明,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就不能按照自己原来的老思路、老想法,要放下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接受新的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寻求创新和合作,融合自身优点和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适合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不断地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斌,赖新峰.“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柔性化生产研究[J].企业经济,2015,09:148-152

[2] 张艳.我国互联网产业经济波及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6

[3] 吴阳芬.“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6,07:139-141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国民经济;融合;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为行业突破瓶颈、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空间。当前,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在快速扩张,由此衍生出的创新性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传统行业依靠互联网的技术平台,逐渐爆发出新的增长能量。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互联网+从上至下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要分析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要清晰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呈现的新态势。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期经济新常态下,这种增速有所回落,具有更加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其次,新经济常态下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服务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让国家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地服务于人民。另外,国民经济发展理念由单纯而片面地追求GDP转变为以人为本、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立足于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立足于服务意识的增强,立足于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而互联网+战略应运而生,完美地契合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互网+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互联网+?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比如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产业形态。

(二)互联网+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跨界融合。这里的跨界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思想。互联网+不仅实现了网络信息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其他不同行业之间的互相渗透。同时,互联网+也是一种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思想。

第二、创新发展。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从粗放型、资源型向创新型的模式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就是一种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完美诠释。

第三、以人为本。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轻松实现网络购物、看病预约、网络学习、网络交友等事情,这些互联网+服务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节约我们的生活成本,实实在在地体现了网络科技以人为本的特点。

第四、无限可能。互联网+最终的目标就是连接一切可能。互联网平台给了我们一切想象的空间,也给了我们实现这些想象的可能性。

三、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所体现的上述四个特点,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坚信,互联网+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拉动力量。那么,具体来讲,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呢?

(一)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

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把农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使我们的农业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快速销售,并且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农业产品能够快速实现品牌化,让传统农业真正变成立体的现代农业;还有,互联网+农业可以整合农业科技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互联网+工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互联网+工业可以改变传统工业模式,让工业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从生产角度来讲,互联网+工业可以规范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从产品销售角度来讲,互联网+工业可以让工业产品实现全球化销售的目标,同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优化产品营销策略。总体来讲,互联网+工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从生产到流通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促进传统工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工业方向发展。

(三)互联网+服务业:突破空间限制,体现人本服务理念

服务业主要是针对人的行业,服务质量的好坏需要靠客户的体验和感觉。互联网+服务业的模式,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具备为互联网平台上的所有目标客户提供服务的可能性。从客户角度来讲,互联网+服务业可以让他们公平地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服务,能够为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客户对服务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他们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服务,并最佳地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些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互联网+服务业人性化的一面。

四、结语

现在,互联网+战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正在高速发展中。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传统行业与网络科技的结合已经让我们目不暇接。未来,随着国家政府的推动,结合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互联网+必将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重要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工业4.0 CPS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升级下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新形态和新业态,是在知识经济创新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和发展,是互联网发展与传统产业的交互融合。通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制造业结合,促进传统互联和移动互联与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和健康发展,用互联思维来整合传统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德国的“工业4.0”计划有异曲同工之意。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把“工业4.0”作为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最终奠定德国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工业4.0”强调的是通过顾客与业务伙伴对业务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的广泛参与,灵活对生产要素配置,大规模生产高度个性化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等(也就是工业化、个性化的生产、定制和服务),以IT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下的物联网、服务网以及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成为未来工业基础。2013年12月,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对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对参与生产的各要素、技术和产业互联集成的参与各方,就“工业4.0”所涉及的技术标准、规格和执行时间方式等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对“工业4.0”推动起关键作用。

德国政府《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中将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2.0,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化定义为3.0。鉴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将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融合,这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可以被定义为工业4.0。

我国政府提出的“互联网+”行动,也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所带来的新经济价值链延伸,通过第三产业之间、以及第三产业向第二和第一产业的信息渗透、融合,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整合计算,把客户需求、兴趣爱好、购买习惯等融合到产品的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达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统一和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服务,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产业的高度融合,使“中国制造”能更好的变成“中国创造”,为国际产业界和产业标准的制定争取更大话语权。

我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编制完成 “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规划,该规划是在我国人力和生产成本上升、经济结构不均衡、人民币升值和出口受限、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为应对西方国家战略调整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其主要目的是选择与国际先进水平较为接近的航天装备、通信网络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等优势产业,进行重点突破,推动产业制造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带动和大力支持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中国制造2025”就是依靠互联网实施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以此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在“互联网+”行动中,与人们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城镇网民数量占比达到72.4%,而农村网民仅占27.6%。因此,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让农民与农业也接触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农业和农产品”发展和腾飞。农业产业升级也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事关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问题。农村互联网发展是个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各级政府补助和农民个人相结合,实现农村互联网化。通过支持农业数据公司发展,整合农产品的种养殖到终端消费数据,追根朔源加强农产品和数据管理,使数据增值收益,推动农村互联网良性发展。其次,“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融合和改良升级,用IT、互联网和数据来分析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金融、远程医疗等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也是对商业、物流、金融、医疗等传统产业的颠覆和升级,是相关产业要素和资源在互联网时代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市场化的配置。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5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指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与作用,推进传统行业经济模式的发展,使其产生大于两者各自发展的收益,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发展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传统行业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电商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农业”是将传统农业升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的信息技术,依托电商、物流等体系,使农业中的计划、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并进行改造和升级,从而实现农业发展的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达到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人力、物力、资金合理调度的目标,形成新型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农产品价值。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已在我国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应用互联网技术。我国是农业大国,面临着现代化程度低、效率低等问题,应用互联网新技术,能推动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产业调整,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逐渐提高,发挥其巨大潜力。因此,互联网与农业相融合是当下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出路。将互联网新兴技术与农业传统产业相结合,可运用互联网改造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经营模式、销售方式和流通模式等。此外,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现代农业是“互联网+”背景下的重点发展领域,为我国“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能够大大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时掌握最新的农业数据和相关信息,从而帮助农民找到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重点,从而提高经济收益。此外,农业在互联网电商中的发展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销售流通模式,电商平台可减少农产品买卖过程的中间环节,使农民的收益最大化,并促进农业领域大众创业的发展机遇。

2发展方向“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

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农业,依托电商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互联网与农业相互融合的产业链。2.1智能农业。智能农业的发展能实现合理种植、养殖的智能化发展,利用物联网使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效率最大化,并依靠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实现生产过程标准、食品安全等目标。2.2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创新了农产品的流通方式,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平台,发展农业电商能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目前,我国主流的电商平台上已经出现了独立的农产品板块,例如京东生鲜等。不同于传统的销售模式,电商平台通过物流的方式使农产品流通,用户可以足不出户买到新鲜水果蔬菜。在当今电商发展势头良好的趋势下,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商务能减少传统经营活动中的一系列环节,使交易成本降低,农业经济效益提高。针对2个城市855户居民的生鲜购买平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在农产品的购买上,有53.4%的人群是不会通过网络渠道购买,而46.4%的人群会选择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2.3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数据服务使农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相贯通,从农业生产到加工到营销再到服务观光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建设要依靠互联网作为平台,通过大数据,计算机分析,物联网等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发展中的问题

3.1缺乏基础设施和技术。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较为落后,甚至很多山区和农村还没有普及宽带网络。加之基层群众的科学技术较为落后,文化水平差,学习能力差,无法很好的掌握互联网技术,严重阻碍了“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在硬件方面,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的设施落后或缺少,使互联网技术无法应用,软件与硬件的更新速度缓慢,难以掌握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此类专业人员又相对匮乏,使软件和技术的使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2思想观念陈旧。部分省市的领导对“互联网+农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学习,在工作的安排上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工作无法顺利的展开。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没有互联网观念,难以接受“互联网+农业”这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对互联网大环境的不信任和不了解,使其难以接受农产品在网络上流通和销售。3.3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够深入很多省市的“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农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只注重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产业链的整合,使得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够深入,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而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利益链条,从而推动农民增收。3.4网络管理缺乏。互联网想要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平台系统。以便于为农民服务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再加上信息更新速度慢,缺乏用户间的互动,使网站没有发挥作用。3.5缺少专业人才。“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农业知识的计算机人才。但农业部门对此种人才十分缺乏,导致管理工作不顺利,工作效率不高。与此同时,基层的信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而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是与农户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对农民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农民对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及思想意识,导致了农民无法形成互联网思维,影响农业的发展。此外,即使大部分农民会通过网络购物,也知道他们的产品能够在网络上销售,但由于技术水平受限,又缺乏专业人员的扶持,使得“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受到阻碍。3.6缺少资金的投入。“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少不了大量的财力支持。但目前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还无法满足“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导致部分地区的技术和设施落后,数据缺乏,难以开展创新工作。

4解决“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发展问题的建议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022-04

研究民族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更有利于各个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使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格局的调整等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借助“互联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互联网+”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且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建立起链接一切的新生态(见图1)[1]。根据麦肯锡对未来的预测,到2025年的时候,互联网会助力中国GDP年增长率提升0.3%~1%,相当于GDP增长总量的7%~22%;互联网各个行业的运用将会拉动1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增长。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的经济活动都越来越开始依赖信息网络。如今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即使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在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并且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杜向荣、胡明、张寰,2015)。互联网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且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现如今互联网经济对我国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对于农业来说,“互联网+”对农业方面的普及运用提升了农业生产中传统生产要素比如资金、土地等的利用效率;对于工业来说,互联网的深入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形成“智慧工业”;对于服务业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使物流、旅游、金融等行业转变成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优化了我国市场资源配置,同时也带动了我国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未来,GDP的增L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靠互联网和其相关产业发挥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使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格局的调整等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过去的十年之中,这个过程一直表现出逆向互联网化的特征。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业开始到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在“互联网+”逆向发展的过程中来看,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比例也是逐渐减少的(见图2)。

随着互联网的大开放、大融合时代潮流的不断推进,产业环境也产生了变化,而“互联网+”新经济的高效率发展,也一定会带来产业转型变革的新时代。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新机遇。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从广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础进而应用到第三产业,从而产生了许多新业态,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同时,也在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拓展,比如农业上,农民把农产品等通过从电子商务等网络消费的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由于“互联网+农业”,为第一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从工业上,“互联网+工业”正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等工业领域渗透,由于“互联网+工业”,为第二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深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了销售、生产、制造等许多的产业环节。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发挥“互联网+”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引擎作用,不但可以有效地达到“互联网+”和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更进一步地达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更能实现从世界互联网大国跨越到世界互联网强国的转变。

(一)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民族地区在历史上来说原本就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刘秀兰、王珏、付强)。一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许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原始的农耕细作方式,当地的经济发展相比中东部地区很落后,所以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就导致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产业结构比重严重的不平衡[3]。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制约了其产业经济的发展。从第一产业来说,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产业工业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而第三产业比如旅游、教育、交通等现代化的建设落后,这些都是阻碍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因素。以粤北的连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2013年连南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6.5%,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38.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5.2%(如表1所示),产业结构比重不协调[4]。

(二)新兴产业优势不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的新兴产业,比如新闻传媒产业、数码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但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手段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还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不高,信息化时代下催生的新兴产业缺乏竞争优势。以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为例,少数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医药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医疗产业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民族地区医疗产业化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资金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足等等[5]。以粤北地区为例,认为现在我国各地都在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技术的新型产业,而粤北地区的新兴产业优势不突出,应该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应该紧紧抓住机遇,发展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6]。

(三)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不足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地区对比,差距依旧是突出的。

从地理环境上来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处于西部或者边疆地带,接受科技创新能力的经济辐射较弱,且在历史上其经济的基础相比中东部地区稍薄弱,使它们降低了对科技产业资源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滞后,农产品创新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推广,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第二产业中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占比例较低;第三产业比较大,但依然是保持传统的服务业,互联网科技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突出。民族地区虽然有许多的要素禀赋资源,比如说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等等。但是由于产业科技含量低,科学技术缺乏,这些资源无法很好地通过技术转换成市场要素,无法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因此,科技就成了阻碍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广东粤北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电子商务产业园,从总体上来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很薄弱。

产业的转型、企业的转型、社会的转型,最根本的都是人的转型。只有当人力资本有了提高之后,企业、产业、社会才能发挥自下而上推动的转型,人才才是产业得到转型升级创新最重要的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中东部地区较为落后,且经济总量不足,人才资源匮乏。比如广东粤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第五次的人口普查,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干部11 300多人,其中3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4 030多人。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各级人大代表282人,政协委员272人。虽然粤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定的人口数量,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粤北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互联网这块的技术创新人才非常缺乏。

二、“互联网+”下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途径

利用“互联网+”,必须在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各个领域,全方位引进和采用高精尖技术,跨过传统工业化和传统技术的阶段,以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传统的梯度转移理论和雁型发展学说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转型升级理论中,较落后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只依靠已发达的地区带动其发展,而如今互联网的时代,不同地区的产业经济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同步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是推动中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驱动力之一。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地区要主动发挥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紧紧抓住互联网的风口,利用互联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利用“互联网+”改造民族地区传统产业

我国的传统产业如今存在着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要通过互联网加快形成以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使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达到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效果。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但出现了许多新产业,同时对传统产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产业比起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一系列高端的现代化产业来说,科学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且附加值低。不管是第一、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应该打破原来的层级制,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竞争力。当今全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产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下,我国民族地区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借助互联网推进其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使其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比如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实施“互联网+畜牧业”,就内蒙古的乳品行业,可以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传统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程度不断降低(王兆峰、谢娟,2013)。因此,我国民族地区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旅游产业、优化旅游产业的结构,从而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旅游业转型与升级[7]。

(二)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的可以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少数民族地区要通过互联网振兴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产业。根据统计,民族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 60%以上,荒漠化面积占全国的 80%以上。因此,民族地区应该通过科技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如物流、中介、劳务等。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造新兴产业经济,先以先进的数字制造业为基础,再建立与金融业、贸易、航空运输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连接融合的体系。新兴产业将会成为新的主导部门,比如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3D 打印机、纳米技术、生物电子技术等等。西部民族地区急需通过科技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苏多杰,201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4%,同时,民族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材料、生物、医药等等。民族地区还拥有全国 75% 的草原面积,44%的森林面积和66% 的水资源,更有着超大比重的矿产资源和新能源。因此在信息时代下,我国民族地区应该建立以科技研发和信息网络创新的基础设施平台,突破少数民族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围绕当地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等产业技术创新链,打造产业基地,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8]。以广东的粤北地区为例,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基础很薄弱,因此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要关注当地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比如电力、石材、医药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大研发的投入,从而发展民族地区新兴产业,促进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三)建立民族地区的互联网电商村

在“互联网+”全面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背景下,农村网民正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由于交易环节比较多,导致交易效率低下。但是在现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大规模的信息平台(比如淘宝网)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电商村比过去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有巨大的优势,所以还能节约巨大的社会资源。互联网电商村是一个以低门槛、低成本和个人创业为主的网络创业平台,对于经济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少数民族地区,电商村可以形成财富效应,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很好的平台。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数据显示,阿里零售平台农产品卖家数量达75万家,同比增长达98%。全国共发现212个电商村,其中广东省占了26个(如下页表2所示)。更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我国的中西部首次出现了淘宝村的身影,中西部淘宝村的出现,说明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具备发展电商村的条件。

清远需要打造电商村,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梁尚龙,2013)[9]。尤其是在清远的连南和连山,以及粤北乳源三个民族地区目前并没有电子商务产业园。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需政府的大力扶持,通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比如物流、交通、互联网、电力、水力等工程的实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电商村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不但有益于调整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也将为少数民族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