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业技术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业技术创新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1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途径;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26个,服务人群44亿。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我们需要通过“走出去”与“走进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教学模式及创新项目开展等国际化课程建设[1]。据中国知网统计,以“一带一路”并含“课程建设”为主题词搜索的文献仅有43篇,以“国际化课程建设”为主题搜索的文献仅有47条,以“国际化”并含“高职课程建设”搜索的文献仅有21条,在基于“一带一路”视阈下对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的作者较少,尤其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国际化课程建设。9月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前夕,受邀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拉维共和国总统阿瑟•彼得•穆塔里卡阁下率代表团莅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考察访问,希望能与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穆塔里卡指出,马拉维政府正在实施一项青年成才计划,即通过职业技术院校,为马拉维的发展培养充足且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笔者借助印尼Kopertip高等教育联盟、赞比亚“走出去”项目、教育部立项的学院“中赞鲁班学堂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的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为依托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思考与探索。

1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1.1理论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是在新时代新形势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对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石,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实施载体。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课程建设必须建立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定位、标准及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

1.2应用价值

课程建设是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或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与交流的关键途径,高职课程建设国际化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多元文化,形成具有国际标准的课程建设体系。课程建设国际化对于持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有很大的作用,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就要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以助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放办学的进程。

2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与定位

2.1课程建设目标

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明晰国际化课程建设的路径及策略,细化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理论体系及建设框架。要将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和世界公民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化建设的目标,我国可以依托各级各类国际化交流合作项目,探索国际化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模式及创新项目等4个方面的国际化课程建设框架以及实现途径,通过探索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课程建设,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团队业务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的技能培养,比如培养具有广泛教育并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项目解决方案,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走向国际化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依据[2-3]。

2.2课程建设定位

国际化课程建设需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课程建设标准及要求,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比如工程监理课程建设需集合“一带一路”国家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工程管理监理的相关制度,以及国家化工程施工监理人才的培养需求[4]。国际化课程开发首先要确定课程面向的对象,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主要的语言交流工具以及国情、行业规范、标准及要求,确定课程建设原则、规划课程建设步骤及建设内容,要研究开发适应国际化学生学习的授课方式与授课方法,结合院校实际可以试点布局基于双语教学的专业普适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双语课程的团队建设、资金投入比例,比如商务汉语课程的开发应以视、听、说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体现案例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选择上要结合当前的商务环境与时代主旋律,做好精品在线开放课的建设与孵化[5-6]。

3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内容

结合院校实际,以印尼Kopertip高等教育联盟等平台,教育部有色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项目为契机,结合自身院校实际对课程国际化建设进行总结和探讨。

3.1以中印合作交流为切入点,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

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启动的与印尼孟加拉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更多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打造1~2个全英语(或其他语种)授课的通识性国际化课程,拓宽国际化课程建设领域。学院也可从国际化课程选择上,从市场性、国际性和特色性三大维度出发开展试点,不断开展国际化专业的探索和试点。

3.2以国际班和国际合作项目依托,推动国际化课程教学标准研究

结合院校实际开展的教育部有色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赞比亚电工培训班项目,探索在国际化课程建设上优化教材内容,探索新型活页式、技能训练手册式的教材开发,课程讲授形式采用双语授课、双语习题等模式;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院校及国际化企业的合作,推动职教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中双语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应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方案及项目开展方式,制定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的教学标准[7]。

3.3以中赞鲁班学堂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推动国际化课程教学新模式

以中赞鲁班学堂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方式,探索基于专业的课程授课模式,提升专业办学层次与水平。“中赞鲁班学堂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是我院作为教育部批复的“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协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驻赞比亚企业及所属卢安夏技工学校,通过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在赞比亚开展学历教育、企业员工培训,探索校企协同“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促进中赞两国民心相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

3.4以国际化教学活动开展为依托,创立中国职教课程国际品牌

以院校教师及学生参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级各类合作项目为依托,学院探索以教师及学生为主体的国际化教学活动开展模式,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培养,探索引导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观、实习、服务。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双语国际化项目训练指导书,双语国际化教材,扩展“一带一路”知识体系,扩展教学时空。我院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联合建立的“中俄丝路青年服装设计师工作坊”,开展国际时装设计大赛、师生双向交流、服装设计专业的合作办学和科研合作等项目。该“工作坊”是我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联合设立的首个以合作共建实训室为基础,开展人文交流、联合办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4结束语

对“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国际化课程建设进行探索分析,提出基于“一带一路”视阈下推进高职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应用价值和课程建设的建设目标和定位,重点分析高职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形成开放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院校优化资源,应对国际新形势,推进院校国际化和课程建设国际化进程、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以及增强国际交流与技术技能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楠,刘引涛.基于“互联网+”动态分层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8(02):46-48.

[2]劳丽蕊,徐广飞,郭婧,牛月冬.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04):51-53.

[3]刘引涛.基于普通(技术)课程的新加坡中学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5):273-275+288.

[4]沈曦,黄夫真.“一带一路”视阈下的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机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9(05):6-8+33.

[5]张冉,孟祥海,吴丽学.中德合作办学背景下焊接专业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7,15(02):34-37.

[6]马文娟,马建军.“一带一路”视阈下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新思考——以宁夏某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1):243-244.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2

一、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现状

(一)对于石油技术的创新缺乏重视

一些企业的责任人只片面的追求石油的利润而忽略了石油工程产业的技术创新。过多的将提高利润的方式集中在销售和产品方面。这对于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是很不利的。对于石油产业技术的创新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很多技术创新的工程无法进行到底,从而影响石油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造成技术创新不完善,对于提高石油产业的利益作用不大,还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对于技术的创新只有加强足够的重视,才能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石油企业利益,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增强我的经济实力。

(二)对于石油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石油技术产业的创新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我国虽然对于石油产业的技术传新增加了人才方面和设备方面的投入,但对于研究创新方面的投入过于短缺。面对强烈的竞争环境,各个国家都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相比与其他国家,我国对石油产业的技术投入相对不足,不利于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国应加大对于石油工程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我国是石油产业的竞争力。

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策略

(一)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对于技术创新缺乏重视,导致在技术创新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也没有鼓励技术创新。为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对创新事业进行大力的扶持。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保障,增强创新理念的重要性。在石油工程产业中,加强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增强我国石油工程产业的竞争优势,稳定我国石油产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建立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队伍

技术的创新需要有团队的支持,好的创新团队能够提高技术的创新性,增强石油工程产业的质量水平。企业应该重视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团队的建立,通过多人的协作共同将产业技术不断发展,克服传统工业技术中的弊端,将石油工程技术与现代化、科技化相结合,提高石油工程的出产效率,为石油工程产业增添活力,同时加强石油工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技术创新团队要建立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并且不断加强创新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创新性,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团队的发展水平。

(三)加大对石油技术工程的资金投入

石油工程产业工业化的大型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该产业的兴衰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命脉,为此对于石油工程技术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需要国家持续的关注。目前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下降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石油产业利益,需要加大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减少石油产业的成本,提高石油产业利润。对于创新技术的投资各企业应予以重视,对于创新技术的资金要求应该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创新研发力度,不断增强石油工程产业的国有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三、结束语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3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探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于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石油资源,同样石油资源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石油工程在技术上比较传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所以在发展石油工业上,需要对石油工程技术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1石油工程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石油工程的特点决定技术的创新

随着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石油工程相对来说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我国石油工程发展现状,需要技术的创新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石油工程想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石油工程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1.3技术因素的重要作用要求进行技术创新

在石油工程发展中,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促进我国石油工程的发展。

2石油工程技术在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不够重视

在石油工程技术管理中,对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一些负责人只是片面地追求的利益,对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这一块管理不完善,从而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造成了一定影响。

2.2资金投入不足

在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上,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在石油工程高端技术上,对于资金的需求大。在现阶段,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一个落后状态,在创新资金方面投入不足对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变的更加困难。

2.3创新制度不完善

在石油工程技术管理中,创新制度不完善,从而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带来了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只在一些研究部门,其他部门比较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不利于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

2.4人才极度缺乏

在石油工程技术管理中,人才极端缺乏,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在现阶段,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中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极少,从而导致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速度发展慢。

3创新石油工程技术的具体策略

3.1加大资金投入

在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才能为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石油工程中钻井技术,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所以需要在创新过程中加强资金的投入。

3.2完善技术创新体制

在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管理中,需要完善技术创新体制。一是在管理中,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可以根据企业内部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核心技术结构,然后找到侧重点来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二是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水平,促进石油行业的发展。

3.3建设人才队伍

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石油企业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队伍。需要大量吸收石油专业的优秀人才,具备坚实的人才储备。同时,重视企业的内部培训工作。对企业内部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主要面向岗位技术人员、技术研究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等。强化人员的技术知识,培育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从而提升全体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石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4结束语

在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中,需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提升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水平,并注重实际经验的总结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石油工程技术水平,提升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楠.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5,(6):27.

[2]王灵碧,葛云华.国际石油工程技术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J].石油科技论坛,2015,(4):11-19.

[3]刘辉.关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1):93.

[4]杨志民,徐锡远,张国强,等.石油工程技术企业实施标准领先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1).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4

我国是工业大国,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和其他重要能源的供应,因此,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工程技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来作为支撑,石油资源逐渐变得稀缺。在这种形势下,石油工程技术也必须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以满足当今倡导节约型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应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能为石油工程技术更好地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个行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石油工业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石油工程是通过长时期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因此在技术上依然较为传统,这使石油工程技术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发展石油工业,并使石油支撑起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创新石油工程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促进社会发展。

1石油工程技术在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不断发展、形势不断变换的今天,石油工程技术要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目前石油工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进,但总体来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对石油工程的投资不够

我国在石油工程的投资商,相对于20世纪来说改善了不少,但依然不能满足如今科技研究的需求,对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2资源整合度较低

外部经济制度对于科技创新的资源影响较大,且科技投入资金或资源的利用具有重复性及封闭性,资源较为分散,利用率较低。在人力资源方面结构不平衡,中低层次的人才数量较多,但是高层次的人才十分缺乏,也限制了技术创新的高度。

1.3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从目前来看,我国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创新,只是将责任放在技术开发部门,意在对技术改革进行调整,而不是真正的改革技术。这就意味着企业内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创新机制,影响着石油工程技术的革新。

1.4对市场敏感度不高

面对现在的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石油工程对于技术创新的管理水平有限,在收集外部信息时,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高,影响到决策的合理性。

2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对策

创新石油工程技术,不仅可以为石油行业自身的开发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还可以促进石油行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上,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2.1加大创新石油工程技术的投资

进行技术创新时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因此需要提高对石油工程技术的相应投人,包括资金投人、政策支持、人力资源配置等。该措施的具体方式为先完善技术创新的投人体系、管理体制,保障投人的资源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并对风险进行管理,从各个方面丰富科技创新的融资方式并扩大融资范围,使其融资形式更加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技术创新即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及人力物力的配合,更好的实现技术创新。

2.2完善技术创新体制

在石油工程中,技术的创新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因此,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为技术的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具体表现为:先调查清楚企业内部因素的情况,如工程技术的水平、人员的配置、内部结构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核心技术结构,找到侧重点,逐渐开发出新的技术,提高石油工程的技术水平。对现有的技术要进行优化,跟随时展的脚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逐渐提高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水平,促进石油工业和社会的发展。

2.3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

要创新技术,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保证资金的充足才能进行。技术人员的水平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建立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并以市场需求作为指导方向,参考现代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将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资源整合,并通过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及组织交流活动及外派人才学习的方式使技术创新人员的技能水平、科研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有一个质的飞跃,并将其转化为经济创造力及综合竟争力。

3结束语

面对社会上众多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石油工业要在市场发展,必须要改革其技术,提高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由于石油工程技术的改革并非简单的一项技术改革,而是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需要进行创新,以开发更多先进的技术,最终满足石油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作者:张翕 单位:长江大学

参考文献

[1]杨静楠.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5,(6):27.

[2]王灵碧,葛云华.国际石油工程技术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J].石油科技论坛,2015,(4):11-19.

[3]刘辉.关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1):93.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5

[关键词]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文化转型

1引言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以信息化资源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与工业技术、工业基础设施、工业管理、工业装备、工业生产等工业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渗透和融合,形成创新的具有新型生产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工业构造,从而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工业化战略。两化融合发展是我国在工业化发展时期提出的特有道路选择,以信息化为支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出一种具有长效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成为代表企业形象的无形资产。优秀工业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源就在于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工业发展阶段如何使工业企业的内在文化适应时展的需要,做好企业文化转型至关重要。

2两化融合与企业文化转型的关系

工业企业是社会生产的承担者,是两化融合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将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而企业文化就是工业企业发展的支撑点。企业生产经营完成信息化升级的同时,也要将旧的产业模式下的传统企业文化进行改造转型,成为两化融合背景下具有创新性和连接性的新型企业文化,这是工业企业适应两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促进推动两化融合在企业的纵深发展。两化融合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内在的有机联系,而企业就是最重要的纽带,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可以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紧密结合。两化融合的方式需要工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在技术上通过两化融合形成企业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现代信息化管理,在产品上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附加价值,在生产制造流程上优化配置有限资源,通过科技技术应用提升产业链效率,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不偏离社会发展需要。这些都离不开企业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力量,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推进行业发展。企业文化是探索工业发展新途径的必要支撑。我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较多弊病,影响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两化融合形势下,需要工业企业转变思维和态度,以崭新的姿态和面貌积极实践工业发展新模式。从企业文化入手,对落后的管理模式和陈旧思维进行改革,调整优化生产经营方式,将企业尽快调整为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和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现代型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发企业生命力。

3工业企业两化融合与企业文化转型要素分析

3.1两化融合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在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改变上,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在信息化实践中,国有企业由于实力雄厚可以投入更多资金、人力、物力到信息化建设中,极大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在推进两化融合概念方面,很多企业已经有了两化融合概念的理解,认识到两化融合与企业发展的关联性,为落实企业两化融合打下了基础。工业企业通过进行两化融合实践,获得了生产要素优化和产出效率提升,很多企业实现了关键业务的信息化,正向集成提升阶段发展,已经具备开展信息化环境下业务集成运作的条件。两化融合过程对科技信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两化融合政策引导下,信息科技在科技基础建设、科技服务应用和科技人才引进上都获得了较大发展,产业结构稳定,人才积聚,为实现经济转型和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3.2两化融合文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背景下的文化转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文化的两化融合转型。第一,传统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弊病。工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由国家参与制定企业及其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权利各项制度,使管理层级臃肿,效率低下,员工不能获得足够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文化建设根基弱,没有形成积极和正面的企业文化。这些缺陷延续到当前的市场经济时期已经阻碍了企业改制和两化融合的文化转型。因此利用当前改革契机,将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剔除,建设符合发展需求的两化融合新型企业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二,企业规模、性质、地域、文化等的巨大差异阻碍了两化融合文化转型。我国工业企业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差异大,体制的不同使得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力存在较大差异;在企业建设上,有的企业具有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有的还停留在经济利益第一的思维阶段,忽视文化的建设;在地域差异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落差大,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普遍较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这些差异都对两化融合文化转型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第三,领导力不足制约着两化融合文化转型。在很多工业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领导力较弱,不能有效动员企业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这与企业内部的领导层级制度有关,同时也缺乏对优秀企业领导者的培养。

3.3两化融合文化转型要素分析。两化融合文化转型要素有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企业组织体制和机制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形成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激发全体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可以充分调动企业资源,促进企业树立健康的形象和积极向上的风气。为了构建具有活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做好企业文化的实践者,言传身教感染员工,营造文化氛围,健全企业制度,将价值理念灌输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并形成外部监督力量。企业组织体制和机制是企业运行的两个重要方面,体制以产权为根本,其主要内容为治理结构,考虑和解决的是企业的利益格局问题,具体有企业组织架构、议事规则、上下级管控模式等,现代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在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之上,成为推进企业完善体制的重要力量;机制以企业经营为主题,主要内容是激励机制和约束,解决的是企业活力和生命力问题,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多方关系。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是最接近市场的组织,将技术、产品和市场需求链接在一起,技术创新为企业两化融合提供基础,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技术创新也是企业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涵体现,是应对未来挑战和机遇的最有利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必是学习型组织,通过科技创新积聚力量,帮助企业长远发展。

4工业企业两化融合与文化转型措施

4.1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以人为本,即以员工、管理者、客户为中心构建良好的企业内外部氛围。在对待企业内部员工方面。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权益,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完善人员管理机制,在选拔、培养、激励员工上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流程,将员工作为重要资源对待,让他们真正融入企业,将自身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对待企业外部消费者方面。两化融合需要工业企业注重消费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研发产品,技术发展以提升优化消费者需求为方向,以此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同时,注重用户体验和感受,提升服务质量,收集用户反馈改进产品,提高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4.2发扬企业创新精神。将创新精神融入企业文化,需要管理者建立创新的观念意识,建立良好的知识架构,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类企业生产实践,培养全员形成创新意识;企业建立专门部门进行行业预测和科技研发,分析当前行业最新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研发能力。通过员工行为和态度的转变使观念变革创新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技术创新为企业新理念的实现提供途径,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创新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发挥创新能力。以创新贡献作为激励评价标准,而不是员工的工作年限或资历;在激励内容上,注重表扬、赞誉等心理激励和道德激励,制定多项激励内容,如加薪、红利、特殊待遇等;对创新成功者加大奖励,对创新失败者增加宽容,鼓励员工不畏艰难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保障机制一方面是物质对创新的支持,如企业环境、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保障,创新要求技术和设备不断升级,企业逐步向信息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带动生产制造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申请专利或者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都是重要手段,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4.3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管理和组织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变革,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外部进行有机连接,也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销售、售后、反馈等连接起来,加快市场反应能力,提高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管理更注重协作、快速响应和数据积累,信息处理和应对能力成为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体现在企业管理、人才管理和产品设计销售方面。企业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增加了可视化和远程管理能力,制造系统可以在既定流程下自动完成制造任务,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自动推理分析和决策,取代部分人力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可视化管理可以直观显示异常或潜在问题,实现风险预防,增加员工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在人才管理上,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人才信息,建立人才储备库,为员工安排线上培训和学习,为企业选拔人才打好基础。在产品设计销售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消费者偏好和需求,促进个性化开发,使产品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赢得市场先机。

5总结

两化融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命题,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机遇。做好两化融合与企业文化转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叶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J].科技和产业,2011,11(3).

[2]李君.让两化融合战略扎根于工业企业[J].信息化建设,2014(2).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6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功能;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多学科专业结合综合运用的技术产物,包括机械控制方面的技术、自动化控制理论技术、信息采集与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专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水平。本文就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与现有状况以及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设计与应用实践做简要分析。

一、当前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现状分析

1.1电子信息工程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就是指将信息以电子的形式传递,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将这些电子化的信息加以分类储存与管理运用。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获取信息方便迅速、信息准确度高、信息的获取范围大等。如果电子信息工程使用硬件设计技术对目标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可对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批量化的处理,降低了信息数据整理分析的失误率;硬件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处理复杂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也将更加快捷和更有效率,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1.2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现状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的技术创新成果,电子信息工程也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果。电子信息工程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技术实际应用,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和提高,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已明显出现了约束工业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象,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核心技术支持。我国许多行业产业的发展因缺少其核心技术而受到制约,电子信息工程行业亦是如此,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采用来自于国外的核心技术,各方面的技术研究、使用和发展受到制约。电子信息工程自主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缺乏创新性,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对技术创新研发给予支持,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2、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如今,大部分企业都看到了电子信息工程对于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作用,并且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但由于企业的经济水平和自身情况的约束,没有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做出科学合理、有效应用的发展战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2.1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即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包括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包含数据控制机床、技术加工重心和产品输送、计算机质量检查技术装置等。软件技术包含了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储存库、控制程序编辑等多方面的技术。对CAM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可有效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水平。CAM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应用,可使自动化技术运用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及电路设计技术与分析。

2.2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中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应用在辅助设计的技术里,比如CAD技术软件(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软件)。有效利用CAD的设计辅助功能,可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智能技术的水平。将一些技术设计数据输入到相应的设计系统里,系统自行分析处理和给出设计运算的结果,技术设计的工作人员只须对一些细节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于改善,就可得到最终设计成果。

2.3辅助办公管理

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分为许多的技术设计环节,有着大量的设计数据、文件和技术要求,若单纯的使用人力工作分析处理这些数据与文件,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员精力和企业的财力物力,而且人工数据分析处理容易出现失误,并且难以检查出失误的环节和错误的地方,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数据、文件的分析处理,并且得出结果的准确性能得到保证,即使某些环节或数据有误也可迅速的检查更改,可大大降低了人事资源和财务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经济收益。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工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技术支持因素,促进了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控制。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都有其技术改进与创新的地方,两个技术单独作用的效果并不能使我国的工业生产得到质的飞跃,只有将两项技术结合应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尹坤任.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53-253.

[2]郑家林.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8):181-182.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7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智能化

1电力自动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1.1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电力自动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自动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工业自动化的过程监督水平,降低了安全风险,促进了电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另外一方面,通过使用多种智能传感器对电力工程中的系统参数(如电流、电压及功率因数)进行有效地监控,通过相应的计算判断出电力工程运行可能存在的各种类型,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便于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系统故障,减少企业的工业损失。

1.2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

随着工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很多系统检测设备能够进行自主决策,不需要将测得的数据上传到上层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直接在传感器设备就完成了相应的数据滤波和数据分析。这大大提供了电力工程的运行效率。一方面,随着网络监管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系统无人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工程通过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和相应的决策技术就能够自动处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抵御干扰的能力,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系统人员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继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对于职工管理的要求,通过上位机就能够控制生产现场的设备及运行状态,从而保障电力工程的正常运转。

1.3有效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

电力自动技术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在电力工程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组网技术以及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对电力工程中多个地点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能够迅速分析出故障发生的地点和故障类型。同时,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配电设备的安装和操作也非常特殊,多数设备都是高压设备,对于供电方式和安装都要求很高,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和环境进行合理地安装。此外,对于配电设备要进行相应地测试,判断系统设备的电气参数(如功率计算)是否满足相应的标准,要保证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1]。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发展

2.1优化设计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包括自动化、电气、机械及计算机等各个学科,因此对电气设备的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处理的电力参数越来越多,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满足时展的需要。未来设计的过程是由计算机设计完成,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设计错误。

2.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网调度的整个环节,主要是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应用,能够科学合理分析用户用电的需求,制定最佳的供电方案,既保障了用户用电的需求,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电力系统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其众多的业务工作进行科学地监督控制以及合理地调度,并对相应的电力系统网络进行有效地利用,将众多类型的终端建立科学的联系,从而进行自动化的科学调度,可有效确保电网调度的质量和效率[2]。

2.3PLC技术的应用

PLC最大的益处是通过可视化系统将系统的各个环节以图形化的形式呈现在技术人员面前,各企业的技术人员只需要在调度室观察各个环节的运行指示灯,即可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可控制各个环节执行器的相关状态,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PLC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也有很大的保障。因此PLC系统是电力行业普遍使用的系统。PLC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对于很多外界干扰,系统能够进行克服[3]。

3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工业电力行业,传统的电力制造工艺和紧密加工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半自动过程逐渐向着加工智能化的过程发展。通过引入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技术以及专家系统,在加工和制造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电力参数设置的合理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电力输送和调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加工风险,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在系统检修环节,传统电力加工对于人的依赖性很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且检修效率不高。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通过检测电路回路中的功率、电压、电流就功率因子等参数,能够有效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先进的保护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故障回路从主回路中切断,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

3.2绿色发展原则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我国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开展绿色化设计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制造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性指标,而且要考虑环境性指标。绿色发展能够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加工技术和制造技术,不仅能够在设计、加工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原材料的使用,而且要最大程度地实现产品和环境的有机统一,从而保障产品的绿色化。绿色发展原则的提出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督促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行方法。推广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出发。对于技术方面,要加大设备、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加工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升级换代,提高系统检修和制造的效率。对于管理方面,要不断完善我国相关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3.3模块化方向发展

我国虽然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在行业积累和行业规范化发展过程中与欧美等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电力行业标准不规范,导致很多设备的组装和加工存在接口不统一的问题。因此,模块化也是未来我国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

4结论

电力自动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行业的发展。因此,各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利用工业电力自动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影东.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2):1.

[2]柴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8,(12):2.

[3]王永恒.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29.

工业技术创新范文8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总的说来还属于一门新兴的技术,但是其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在我国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等等)都有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着控制系统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信息资源的传输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能够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总的来说,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社会发展到如今的时代,电气工程对于我国工业生产来说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已经涉及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层面,这是确保工业生产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社会生产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气设备应用到了工业生产当中,这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但问题在于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消耗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也会对我国工业生产节能减排的目标形成障碍,对于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2电气工程质量不能很好的满足标准要求

随着人们知识结构的提高以及安全意识的提升,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电气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也认识到电气工程质量情况直接影响着电气工程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着电气工程投入后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自身的安全意识相对较差,缺少专业的监管制度,这就造成了质量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落到实处,造成了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因为电气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相应标准,所以会给工程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1.3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度相对较低

随着技术的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在技术水平和功能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以及改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更多的向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集成化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受到独立自动化、发展起步较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集成化程度水平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整体系统内部相应的子系统以及不同工程之间缺少必要的连接。若是此种情况长期维持就会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也无法充分发挥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势。另外,从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当中来看,如何有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实用高效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还缺少统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架构,企业不同所具有的网络架构也是有差异的,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快速稳定发展。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兼容性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使得在系统硬件更换时具有接口不统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资源共享。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改善升级电气自动化的节能技术

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节能优化设计方面的内容,确保电气工程能够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满足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要求,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另外,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选择电阻相对较小的供电系统变压器,从而有效降低变压器的损耗,降低运行成本。对于那些相对较高的建筑来说,可以充分采用低功耗、节能型的电力变压器,最大程度上利用自然能源(例如太阳能等),形成节能减排的效果,不断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

2.2进一步增强质量管理水平

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进一步增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管理水平。①对于电气工程企业来说要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增强电气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管理,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质量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从而提升电气工程的质量;②要不断加强电气工程施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和提升,可以采用定期培训、外部的沟通交流、邀请专家等方式来进行员工队伍的教育,使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从而有效提升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③管理人员要真正的履行自身职责,增强对施工相应环节的监督、检查以及管理,确保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保证工程能够获得良好的质量。

2.3要形成较为系统的自动化体系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来说,在其发展和使用过程中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不断的建设以及完善,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电气工程技术来形成建立起科学统一的自动化系统,从而有效提升电气技术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在电气系统运行的各个时期都要加强先进设计理念的引入,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来最大程度进行系统的开发,确保电气工程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有效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平台的独立性。通过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使其能够满足信息化共享的平台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

2.4要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专业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程内容,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不断引入专业性的技术人员来确保工程具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所以企业要建立起长期的培训和教育计划,要和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者高校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要定期为企业输送专业性人才。另外,企业要制定出战略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人才培养工程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梯队建设,以此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2.5要建立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

建立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能够对相应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商业间的信息交流能够更加安全、更加准确的进行。企业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技术监管、设备控制、企业管理等等相应内容,想要使得这些内容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就需要通过相应的网络将其联系起来。通过建立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能够使得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得到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应用和交换,从而推动整个企业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发展。

2.6加强远程监控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需要更加重视并提升其远程监控的水平和能力。采用有效的远程监控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电气工程管理系统的电缆设施,不但能够节约材料资源,同时能够节省相应的安装费用,提升系统整体的可靠性以及灵活性。但此种方式会可能会受到现场总线通讯速度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对于较大的系统监控是不合适的。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提升线路的通讯速度。由于电气工程的施工规模比较庞大,因此采用远程监控能够有效提升监控的效率。

3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于现代工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使得电气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的一次次提升和一次次改变,在有效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相关企业以及人员要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重视程度,要加强工程质量方面的管理,要加强技术水平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少峰.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工业设计,2017(02):15~17.

[2]凌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14):18~19.

[3]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