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工业经济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业经济管理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1

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新特点。而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是则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许多与工业经济特征根深蒂固的联系。因此,财务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是世界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本文结合会计理论和实务,对财务管理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作什么样的创新与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1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1.1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是一种“信息经济”和“高科技经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目前通行的知识经济的定义是: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创新、流通、分配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各种高新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和内核,以继续教育与素质教育为本源的一种经济。

1.2知识经济的特征

(1)人或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人才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没有人才就无所谓知识,以知识为基础发展经济也无从谈起。一个国家、民族只有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最基本条件。

(2)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富含知识的软产品比例大大增加。在企业总资产中,包括商誉、专利、商标权等在内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将大大增加。传统的制造业也由于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的投入增多而更加“软化”。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

(3)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的经济。其中,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主导和灵魂。

1.3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的转移。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经济信息。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更多地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确立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将逐步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部分。目前我国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主要应用于财务管理核算。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数据体系与财务管理基本相同,但由于其目的更侧重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因此其处理方法与财务管理有所不同。与财务管理相比,管理会计使用了更多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手段和工具的局限,传统会计在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时,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更多的注重可操作性。如债券摊销方法,虽然实际利率法比直线法更科学,便后者更为简便,因而实务中一般选择直线法。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计算的繁简程度已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会计方法是否应该采用的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4)会计信息时效性和多样性的增强。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便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经营决策和制定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职责之所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在手工条件下很难或者无法及时提供甚至无法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及时提供。

(5)会计组织的弱化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加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目前由会计人员输入的大量的经济数据将改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并由计算机自动处理,这将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节省核算时间,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舞弊的手段也会越来越隐蔽。

3针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3.1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创新

知识经济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有计算机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有综合的职业判断与分析能力。只有掌握充分的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根据实际单位的特点,利用知识经济的特点,为单位的控制管理、预测和决策作好工作服务。因此,各个单位应该知识经济时代注意培养好具有会计、管理、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3.2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创新

必须将会计电算化纳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提高会计软件的功能,增加其管理学功能。完善和规范好会计软件功能这样不但可以强化会计电算化程序及会计数据的存储功能和使其得到安全保障,另外还需要强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功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维护控制、安全控制等。

3.3实施有效地内部控制措施

各级管理层首先应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如果发现错误、舞弊等异常情况,不仅要就事论事的加以处理,还必须考虑其中是否隐含了内部控制出现漏洞的信号,亡羊补牢,惩前毖后。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确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管理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知识经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时代财务管理的不同,以及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根据我国的实际的情况,说明了当前我国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蒋立峰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财会研究.2012(,14):20-31.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2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管理

1引言

农业经济管理,即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实施合乎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涵盖农业生产的总过程,并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渗透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之中。目前,就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来看,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显然不同,农业经济有其自身的特有规律。如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组织形式、基本经营制度等方面,农业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农业经济的高质高效发展,其中,关键要素是农业产品和劳务的质、量增加,前者关系到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后者关系到农业生产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人与人的素质。优化管理实质上等同于两个问题:其一,认识影响因素,厘清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二,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制度三种主要手段,合理整合并优化各相关要素,构建农业经济良性运行模式。

2优化管理对于农业经济发展重大意义

2.1技术:传统向现代转进的主要动力在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人力密集型和生产重复、分散、小规模的作业方式,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牛耕与人力一直是农业主要的生产方式。事实上,这一传统农业经济结构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形成,历史更迭中,囿于社会总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农业经济变革发展的主要动力———工具,一直未有技术上的革命性发展,而只在工艺上有所改变(宋代以后)。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经济发展为躯干的模式下,传统农业经济在资本积累、商品市场、原料供应、劳动力供应等方面,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包袱”和“阻碍”。相比而言,传统农业技术在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早已达到了价值满负荷的状态。即在传统农业技术条件下,各生产要素价值的利用已经达到了峰值,达到了一种“高水平的均衡状态”,该“状态下”,农业经济运行处于“有效率但贫穷”尴尬境地,农业经济很难再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也难以凭借自身演进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2.2制度: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1978年以来,农业经济相关立法节奏加快,农业立法体系逐步建立,立法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制度成为讨论农业经济发展时的高频词汇。在超前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农业经济相关立法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学者指出:其一,立法结构问题。农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缺少更加完善的配套制度作为规制和引导。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乡镇企业,其在发展运行中缺少完善的制度指引。其二,体系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多部门,按照职责管理权限划分,都有一定的立法权限,易产生部门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冲突下的推诿扯皮现象。其三,微观经济视角下,制度供给不充足。除农业基本法、地方性立法和基本农业经济调控政策外,关于农技推广应用、农业风险防范、农民培训等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3技术+制度: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力抓手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看到,依靠农业自身发展力量,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优化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各生产要素无法处于高水平的运行状态。在技术层面,现代农技研发与应用是传统农业经济进步的起点,而传统农业仅仅具有“工艺改良”的能力,故必须借助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力量来解决技术革新问题。资本要素、人才要素、制度要素、人口要素等,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将其导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机体之中,而这一外力便是管理:大到宏观经济调控、产业发展战略、农场社会经济结构,小到乡镇企业经营运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培训等。简言之,现代经济要素的流入,以及各要素与农业经济有机体的结合作用,需借助科学的管理进行。在制度层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保持长期不变、实质不变。但要结合新的农业经济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基本制度框架内,针对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应用、社会化大生产等,立体多元地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丰富农村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经济活力。概言之,现代农业制度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的蓝本,而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讲,既是管理本身,又是管理实施操作的核心依据。

3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四个要素

3.1资本要素。从投资主体看,农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为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其投资比例呈震荡回落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为5%,此后3%~5%区间微调。从投资效率上看,相对其他投资领域,农业投资的成本效益计算对投资人吸引力有限,集体与农户因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积累有限,自行投资比例较低。从农户财富积累角度看,石油、粮食、金融危机三向施压,加之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等原因,“国内定价”让位“国际定价”,导致低生产资料(如种子、农药、化肥等)与农产品价格“逆差”长期存在,农户积累有限。总而言之,农业资本相对短缺。

3.2人才要素。即便现今,走出山沟沟仍是农民一家的夙愿,人才向城市聚集,高端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强烈影响下,农业成为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应用的盲点,作为生产者,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率依然较高。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亦对农业经济结构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农民知识水平本身不高,另一方面农民在个人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选择离开农业。据米凯·吉萨研究发现,“农业地区教育水平上升10%,离开农业的移民增加6%~7%,净效应是提高农业工资的5%。”事实上,通过对发达国家畜牧养殖等产业先进经营模式考察可知,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对于育种、选种、养殖等所有环节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3.3人口要素。人口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人口存在着影响和制约关系。通常情况下,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中,人口与经济会达到一定的平衡,适度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代际接续的生命伦理依然作为经济之外的重要因素,持续对农村人口增长产生“不完全理性”的影响:农户家庭添丁进口往往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在家庭有限资源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相当一部分家庭而言,子女教育是家庭未来希望的开端。一方面,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表明“传统的道德向计算、方便和长远目标转移,最终是较高经济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相对有限的资源投向教育,这也对生活水平和农户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

3.4法治要素。农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故需在法治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较好的运行。目前,制度规范不健全不完善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阻碍,维权意识不足、法治观念淡薄仍是农村治理的难点。导致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主要表现为:参与能力不足、自主经营不力、生产经营整体水平不高。诚然,经济发展是法治发展的物质保障,但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关系角度看,两者是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受传统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熟人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宗法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薄弱和落后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法治进程处于先天需求的不足和后天发展的障碍。”如马克斯·韦伯所言,市场经济是计算经济,而法治就是其“计算”特性的最集中表达(如民商法)。计算不足,必然会影响甚至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要点

4.1政府与市场。鉴于农业经济上述特殊情况,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这并非将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割裂,而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初期的必要选择。理由在于:其一,受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影响较重;其二,农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进的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其三,三大产业中,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处于劣势地位。大的经济环境下,讨论的是政府经济管理权的理性收缩问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应先着重讨论政府职能发挥的问题,有效政府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初期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等高效率资源配置优势,强化资本市场培育,加速技术研发革新,构建金融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

4.2技术与制度。强化新型农技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带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学研生产经营模式,深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价值,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分散、粗放、小规模的劣势,转向集中、集约、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制度建设方面,应着眼于对乡规民约的改造,固化、传承、保留传统乡规民约中的文化资源、道德资源等价值,并入现代农村治理结构,有效吸收到农业经济制度制定之中,有效衔接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将现代农业制度建设与传统乡土中国的深层次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建立有效的和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农村治理体系。

4.3人才与服务。强化农民素质培养,综合地区差异、产业特色、专业要求,强化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落实村、乡、县常态化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机制,提升农民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严守土地红线、保护农业发展资源;建立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优化金融服务,拓展正规金融信贷覆盖范围;大力培育中介组织,构建“互联网+”模式,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对称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5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应坚持一个目标、把握两个着力点、兼顾四方面要素,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制度三种手段,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实现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娟.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33-34.

[2]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11).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3

在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这三大工业经济区域。这三大工业经济区域不仅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中有所建树,同时对于全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也有着促进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且这些问题也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采用宏观经济管理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就是笔者在本文中将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与思考

在当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是由于,我国的国土较为广阔,而由于地区所在位置的不同,也让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又有所不同。因此,在区域经济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形成以区域为中心的地方经济。当然,区域经济的形成必然会在市场当中产生竞争的关系,这也是市场得以良性发展的最好保障。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之下,有了极大的提高,实现经济的地域化。不仅如此,三大工业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在自身经济水平发展的同时,也将其影响扩展到了全国,成为了区域经济竞争中的领头人和推动者。

一、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果,然而在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就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而导致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失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在当前,东部经济水平最高,其次就是中部经济水平,最差的则是西部经济水平。而最为著名的三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从它们所在的位置来看是有着极为明显聚拢性。除此之外,三大经济区虽然其本身有着较高的经济水平,然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力量有限,因此也导致了中、西、东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距,从而也会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并且人口众多,然而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大部分劳动力都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区域。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中西部人口,特别是劳动力的“空心化”,从而阻碍中西部经济地区的发展。最后,由于历史遗留因素,在百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随着近现代战争,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和经济体制都有了改变。然而国家最初经济方面实施计划经济。国家政府会对三大产业进行有计划的发展,并且严格控制资源的分配,以此来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经济计划,能够很好的规避自由市场竞争中所常见的盲目性,以此来避免企业恶性竞争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状况的发展。而其问题也十分的明显,这就是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国民的消费要求,市场自我调控的能力也会因此减弱。

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与手段

(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政府有着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政府指的就是国家行政系统,而广义上的政府除了包括国家行政系统以外,同时立法、司法系统也被包含在内。而在本文中,笔者将采用广义上的政府来进行讨论。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体,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宏观经济管理其实也指的就是由国家干预的经济调控。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国家经济的稳定,使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以此来增加就业机会,并且使整个市场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中,以此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当然,宏观经济管理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其缺陷就在于: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

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了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等手段。通过经济手段,政府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计划和调整,并且通过各项经济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法律手段则是保障我国各项政策能够实施到位,并且维护市场参与者合法利益的手段。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手段,才能保障市场正常的运行,让市场能够在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成长,同时也是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最后的行政手段,则是由政府通过各项行政机构对市场进行管理,并且需要采取完善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宏观进行调控,以此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当前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的措施

想要采用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来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使其能够更加平衡,以此来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重视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并且衡量每一个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劣势,这样才能建立富有当地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而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来吸引企业投资与劳动力迁移。同时,还需要完善区域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此来保障区域经济市场能够有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也会带来科学、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也应该要大力的发展经济较为落后区域的科技和教育建设,加大这两项的投资,才能为该区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以此来解决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空心化”问题。除此之外,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区域内企业以及基础设施的管理,这样才能令整个区域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

作者:李玉佳 单位:哈尔滨市节能中心

参考文献

[1]陶丽,邓桥.试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14(2):12-13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4

一、清晰的理论构建,利于认识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需要先对农业经济现状有基本的认识,而本书的清晰的理论构建,利于了解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和现状。本书共十一章,大体上可以分为概说基本理论、具体分析农业各种资源管理以及未来发展展望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四章,对农业经济的本质、地位、结构和组织、运行方式做了基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第五章到第七章,具体探究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等各项管理;第三部分为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介绍农业未来发展方向,阐述农药科学技术推广、农业市场分析、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利于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农业部门经济管理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的农业经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多样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的农业产业结构分布、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社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种经营方式等。基于这样的清晰的理论认识,相关管理人才可以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田闲置不能集约化利用、农村农业专业化人才稀缺等问题,提出改善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展望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绿色化方向。

二、讲解与案例结合,生动解析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农业经济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的。本书在农业经济理论阐述时,综合案例进一步说明,利于高效理解理论知识。如在第一章导论之后,以“南街村的经济发展”实行集体规模经营,以农业为出发点发展工业,兴建基础设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立体化农业,最终脱掉“难街村”的经典案例,说明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再如叙述第三章农业为感经济组织时,以吸纳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企业进行网上销售的“山东云农场”和综合抵押担保的“成达产权融资模式”的案例,说明处理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销售、采购、融资等诸多问题时,只要发散思维,充分利用现有的的网络技术、有效的社会资源,就能有效解决问题。再者,本书也运用表格和科学算法讲解案例,更深入讲解农业经济的管理知识,以便能提出更好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再者,要科学管理农业经济,就要充分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及类型,本书用“农产品加工厂不同状态下的损益值表”的例子,理解不确定型决策,同时在叙述农业经营决策类型方法应对农业生产经营决策问题时,引出“等概率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乐观系数法”“后悔值法”等多种方法,并且用表格对对每种方法进行讲解分析。因而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应对现实决策主观性强变动大的状况。因而,农业经济管理在理论分析时加入实例,生动解析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使得理论知识容易被大众接受,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优化。

三、实用性措施的提供,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优化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5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经济管理;综合分析

知识经济下,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就要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尽快重视和确立的内部机制,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判断企业管理模式的好坏,主要看是否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帮助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如果不能,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就要及时调整经济管理模式中不适合的因素,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建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基础上

信息化日益改变人们的消费、出行、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企业也开始了互联网转型的道路,从以前的能源、生产为主的时代,变成了以科技或服务为主的时代。

(二)知识是主要资本形态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劳动力和生产设备占据经济主导地位,而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本形态是知识和智慧的投入,是企业集结全体人员的智慧打造自己的创造力和持久性。

(三)对资源利用更加合理高效

知识经济的直接驱动力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伴随着人们对于自然和客观规律的不断认识,人们不断通过创新来驱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高效,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管理理念陈旧

当代企业经营者大部分已经发现了互联网经济的巨大商机,因此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企业战略转型方面,但很多企业经营者的转型观念仅停留在营销层面,集中在怎样让消费者买单,忽视了经济运营管理,导致了部分企业在危机面前,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企业发展也因此停滞甚至倒退。

(二)企业管理制度落地难

企业管理制度执行难是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可能是因为中、高层管理者管理缺位问题,致使企业制定的规则执行不到位,时而久之,制度在企业人员心中也就丧失了约束力,最后成为了“墙上制度”。

(三)企业整体缺乏创新活力

企业的创新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创新,唯有发挥集体力量,才能让企业迸发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不强,企业则很难打造自己的独特性,在市场竞争中,也很容易失去竞争能力。

三、知识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方法

(一)树立新型经济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资源合理运用,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能促进技术和服务的创新。

(二)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企业管理制度需在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就要做好有效的监督,既要监督好员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也要监督管理人员是否履行权责,可以适当选择一款适用自己企业的管理软件,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让企业制度全员传播。

(三)将人才创新放在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位置

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管理理念,让阿里巴巴员工创新热情高涨,为阿里巴巴输送了无限的活力,创造了多项技术创新。

四、结束语

企业发展需顺应经济发展形势,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了解知识经济的特点,并针对性进行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管理创新是整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经营管理者要避免陷入“重营销,轻管理”的误区,尽早重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找到自己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针对性革新管理机制,以便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减少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打通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增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让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生态,确保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支持企业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广.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26):54.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6

1.1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革命,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在这两次经济革命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第三次经济革命的基础是信息和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农业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主要以土地、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为主,农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以早期的农场和作坊为主。早期农场和作坊的主要生产技术已手工作业为主,产品是单件和小量产品的服务,其管理特点以无分工的专制式管理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关键词资源是材料和能源、蓝领工人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大规模生产企业。这种大规模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以机器自动化生产为主,提供的是大量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管理特点在劳动方面进行细致分工,组织管理的模式是以多层次、递进和集中式管理为主。知识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是知识与信息、知识人才,知识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主要和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是以柔性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和计算机及通信为主,这种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具有大量和个性化的特点。

1.2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战略的调整,三是竞争的焦点。首先,在环境的变化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关键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其二是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其次,在战略的调整方面,投资战略上,由过去的厂房、设备和生产线为主的有形资产转变为人才的培训和人员的激励创新,成长战略上,由规模经济转变为无形资产的创造与增值。再次,在竞争的焦点方面,从以前的资产和技术的竞争转变为现阶段人才的竞争,除此之外,竞争的焦点还有融入了知识和信息的产品,比如微软公司的软件等。

2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

企业管理思想是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的升华,企业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当中,企业管理的思想深受历史渊源和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企业管理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管理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管理思想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代和历史烙印。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诞生出新的理念,比如,变革与创新、集成与融合、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等。

2.1变革与创新

首先从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方面讲,在工业经济时期,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丢产品和技术的垄断,企业追求维护自身利益两个方面遏制了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企业的管理活动以追求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的。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着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时期的企业在追求企业绩效上,主要以企业的成本,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的变革主要在于创新,管理思想的变革包括了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而信息、知识和人才则为创新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创新管理。

2.2集成与融合

工业经济时期的组织管理以西方自由之父-亚当•斯密的分工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工业经济时期,劳动分工与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分工越细,工作效率也就越高,但是细致的劳动分工使得企业的协调工作变得复杂化。复杂的协调机制和规模庞大的协调机构使得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受到阻碍,由此诞生出一种新的思想,即集成与融合,这种思想逐渐成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指导性思想。所谓集成,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事物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有机的合成。而融合指的是不同事物在集成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事物的过程。从上文可以看出,管理思想的集成与融合的作用都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集成包括了多学科人才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业务与管理过程的集成等,而管理思想的融合包括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之间的融合,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这些集成与融合为当代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成与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很多企业和产品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团队工作等。

2.3以人为本思想

人既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不管是在农业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期,人的因素一直受到重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中,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管理。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投资者的愿望,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物质、文化发展等的需要。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减少管理的层次、员工的教育培训等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3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组织与行为两方面特征的总和,市场竞争中永恒的逻辑就是优胜劣汰。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准确迅速的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及时更新完善技术,改进经营管理的策略。

3.1团队工作

团队是企业基层组织和管理形式中的主要管理模式,以团队工作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代表企业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等。团队工作管理模式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精干和灵活等特点,深受国际众多企业的认同。在精益生产系统中的主要支柱就是团队工作。同时,团队又包括了职能团队和项目团队。团队工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劳动组织的灵活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创造精神,因此,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构建高素质的团队组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分形工厂

分形工厂来源于分形理论,分形在企业的形成过程中受递归机制的影响,可以衍生出变化无穷的复杂结构,分形的主要对象是依据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整体相似。有关研究表明,任何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事物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企业也是一样。分形工厂具有自相似、自组织和动态的特点,分形工厂的结构特点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受分形结构特点的影响,分形工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3.3虚拟企业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增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由于市场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要抓住机遇,就要积极挖掘、合理配置并且有效的利用好企业内部的资源。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成员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经营管理实体。组合的目的在于抓住市场机会,因此,一旦失去机会,这种组合式的虚拟企业也就解散了。虚拟企业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合作,在虚拟企业中,组合成员根据市场机会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把经济管理精力集中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中。虚拟企业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4结语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7

关键词:经济管理;管理信息技术;优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现象,而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作为现代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力度,对于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重视程度的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对较深,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对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而这导致其无法全面的了解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对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获取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企业针对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由于还没有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统一管理模式,所以导致信息技术的价值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大多数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缺乏,正是由于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缺乏,所以不仅对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产生了有限,同时也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信息搜集不充分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忽视信息搜集工作的现象,不仅制约了企业信息整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企业经济管理措施的完善和改进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促进经济管理信息化优势提升的具策略

(一)信息化技术应用重视程度的提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重视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信息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才能在促进企业管理层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经济管理人才信息化技术培养力度的加强

虽然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准则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但是仅仅具备良好的职业准则是无法胜任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而这也说明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专业技能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企业类型的不同其经济管理的形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及时的掌握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才能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企业资金运转效率的全面提升。另外,企业必须根据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积极的组长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其掌握全面的信息化技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效率的稳步提升,为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经济管理网络安全屏障

企业经济管理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其实网络安全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由于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泄漏而出的,因此企业管理必须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应用的力度,确保企业服务主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定期的查杀病毒和木马程序,才能确保企业经济资源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另外,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信息网络传递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经济管理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

(四)推进硬件建设

首先,企业必须对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力度,才能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系统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最后,企业必须根据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快信息化管理设备更新的速度,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现代经济管理硬件设施的更新,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另外,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企业在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表达硬件建设投入的力度,才能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统筹协调,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软件系统,必须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与沟通下,才能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经济决策中的积极作用,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系统维护制度,同时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建设经济管理信息化数据库,才能在实现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实时更新的同时,为企业经济管理信息数据的查阅提供全面的支持。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各部门在经济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加强原始经济管理数据采集的力度,才能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以企业经济管理为核心的,因此企业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扩展经济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准确性、高效性优势,为企业经济管理新秩序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真玉.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优势[J].财经问题研究,2014,No.366S1:15-16.

[2]王美珠.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优势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v.5;No.9814:82-83.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8

〔关键词〕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本溪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本溪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素有“煤铁之城”称号。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煤铁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发展相对滞缓、新动能培育不足、一钢独大、一业独大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钢在本溪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溪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举全市之力支持和服务本钢。为本钢实施混改、技改、用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方面都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托本钢,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在上游,加快推进大台沟铁矿、思山岭铁矿、宇航矿业等一批项目,建立本钢与地方采选企业合作机制,敞口收购地产铁精粉,近两年来供货量达867万吨。在下游,利用本钢政策优势建设全国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北方恒达物流园、桥北钢铁精深加工园区、南芬铸造产业园,引进了建发集团废钢铁加工、金桥焊材、银龙预应力等一批大项目。本溪在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和发展其他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推进中国药都建设,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2019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1.1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643.7亿元,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6%。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虽然本溪工业企业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自我研发能力不足,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偏低甚至为零,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申报省级研究中心的企业数量逐年减少。究其原因,目前本溪大多数企业产品是以初加工或原材料输出为主,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区域产业竞争能力偏低。2.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本溪大多数龙头企业缺乏和本地关联性,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够理想,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工业要求相差甚远。传统的钢铁、建材等企业往往自我发展、自成体系,未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3.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资金紧张仍是制约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三大突出问题。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有些企业举步维艰。4.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有限。本溪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虽然工业基础雄厚,但近年来几乎未享受到国家和省工业类专项的政策红利,主要原因是本溪的工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工业项目投入不足,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满足相关工业专项的硬性指标要求。因此,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亟待加强。5.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2017年初,本溪市两县正式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并于2019年初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126亿元,但所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与本溪市付出的经济代价不成比例。根据辽宁省有关文件要求,本溪两县应将钢铁、平板玻璃、采矿业等产业调入禁止类,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对两县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和采矿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对本溪市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另外,辽宁省委、省政府近期下发的关于煤矿铁矿行业约束管理的文件,进一步限制全省铁矿开采项目建设,也将对本溪两县的铁矿企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本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6.人才匮乏。近几年,虽然本溪加大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但由于诸多原因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熟练技工非常短缺,这很难与高质量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本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