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管理职能范例6篇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范文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刘福珍(1974- ),女,湖北荆州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14-03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城乡之间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城市以自身强大的生产力辐射农村地区,并促使农村地区的丰富资源为城市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城市拉动农村发展和农村促进城市生产力提升互为因果,优势资源互补,最终形成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同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方式来为高质量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人才基础。但是,城乡一体化战略自身目标的复杂性和使命的艰巨性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事业陷入发展盲区,进而制约了其服务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能力。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明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认清其发展困境,并据实提出可行对策,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才支持。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一)助力农村区域社会转型

农村职业教育应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提供服务。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存在先天差异,职业教育不公平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导致城乡差距加大,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确保城乡一体化的高水平运行,农村居民要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实现人的素质和技能的城镇化。为夯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素质的基础,农村职业院校必须面向广大农民推进职业教育,以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与技能水平。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所以农村职业院校在培养城乡一体化所需人才问题上比普通高校更有优势。农村职业教育可在培训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职业修养和从业道德进行再塑造,帮助其形成团队协同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从而提高农村的组织协同效力和劳动生产率。

(二)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促使农村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农村产业经济的非农化特征日益显现。非农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农村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日益精进促进了农村地区各项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稳步提升,由此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随着区域经济工业化进程而呈现城镇化聚居特点。从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社会生产力结构表现为作为传统主业的农作物种植业呈现副业化趋势,而作为农户传统副业的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则强劲上涨,成为其主营业务。以非农收入猛增为特征的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趋势为农村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但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为此,农村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产业技术人才的形式来快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农村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与技能。此外,农村职业教育还可为农村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人才动力。农村职业院校可通过培训来提升农民群体的创新素养,并引导其将所学到的创新理论与创新胆略结合,从而形成较为高效的创新成果。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困境

1.偏离职教与区域经济互促理念的农村职业教育陷入城乡二元化困境。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转移的艰巨历史使命。农村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力提升农民群体的人文素养和实践技能,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人力资源城市化提供人才动力。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间的紧密关联度认知不清,未能投入充足的办学资源来支持本地农村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和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地方政府偏好将职业教育资源优先投放到城镇地区是将职业教育事业诱入城乡二元化结构困境的根源。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的城乡二元困境加大了城乡居民所分得的职教资源的不平等性。通过职业院校毕业生资源流向非农领域的方式,职业教育领域的社会不公平性迅速扩张到区域经济领域,并制约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能力。

2.偏离以农为本理念降低农村职业教育事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农村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是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立命之本。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结构与农村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相脱节,其根源在于农村职教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偏离以农为本的理念。农村社会普遍将农村职业教育视为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次级教育,将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视为别无选择的选择。这是由于职教管理部门和农村基层社会未能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得多数农村职业院校陷入办学资源短缺的困境。处于教育资源短缺状态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导致其吸纳社会力量支持职教事业的能力受到影响。社会各行业企业缺乏与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职业教育展开产学合作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农村职业院校陷入办学资源短缺与办学质量退化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中。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困境

1.行政管理权分散降低农村职教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管理部门和管理层级过多,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主体部分功能丧失,使其统筹配置农村职教资源的能力不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层级过多,从国家经由省市到县乡之间的五层次垂直管理体系设计,增加了各管理层级之间的信息传播成本,降低了信息传递效率,削弱了整个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组织协同能力,限制了农村职教事业的发展空间。基层执行机关难以顺畅地接收上级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各项决策信息,从而导致各级农村职业院校执行国家职业教育宏观决策的能力下降。虽然国家职教管理部门对农村职教提出了政府统筹、地方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分级管理模式,但农村职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涉及教育、人社和商务等部门,各部门分别承担农村职教行政管理工作责任,这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职教事业的发展,但也导致农村职教行政管理权的分散,使得农村职教办学秩序表现为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的态势。农村职教事业行政管理权的条块化分割增加了各部门行政运行成本,浪费了有限的农村职教资源。

2.行政干预农村职业院校工作将诱导农村职教资源错配。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技术的迅速进步对农村职业院校提出了加强决策效率以应对迅速变化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市场需求的新要求。在传统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下,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以提升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为凭据,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汇聚到各自的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在职业教育市场化趋势下,地方政府职教管理部门对农村职教事业的行政干预制约了农村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权。以行政力干预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将削弱农村职业院校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应对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动性,进而增加农村职教资源错配的概率。

3.城乡职教系统的二元分立态势制约城市职教资源对农村职教事业支持的能力。城乡二元社会与经济结构客观上导致城乡职教系统的二元对立,限制了城乡间职业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能力,进而制约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所必须达成的城乡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当前我国农村职教事业较为重视农村职教系统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传统的“农业科教协同”“三教统筹”等战略有效地强化了农村地区内部职教资源的整合利用,但城乡间职教行政管理权的分立导致职教管理部门间缺乏就城乡职教资源统筹问题展开协调的必要渠道。各方对于城乡职教资源的跨区域统筹、跨行业统筹和跨所有制统筹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从而导致农村职教事业发展与农村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步伐相背离,与城乡一体化所提出的技术人才需求相脱节。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困境

1.农村职教教学内容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现实制约农村职教事业发展。首先,我国职教改革的相对滞后性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脱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致性使得农村职业院校课程内容设计也脱离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职业院校缺乏充裕的实践类课程办学资源,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偏重于理论而忽视技能。农村职教课程的过多理论性知识教学安排使其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呆板,削弱了学生将学习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能力。其次,农村职教课程脱离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实践,未能立足农村和农业来开设适应并支持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课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农村职教事业提出了升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的要求,但农村职业教育未能根据新技术持续涌现的现实来及时更新职教内容,推动教材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从而使得农村职教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脱节。

2.农村职业院校在探索工学结合式教学方法上止步不前。农村职业院校未能根据城乡一体化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其根源在于农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建设项目上缺乏积极性,未能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来调整校内行政管理和教务管理机制,从而阻碍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教务管理层面的有效对接和在教学方式与方法层面的协调。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合作方或潜在合作方的企业,其关注焦点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校企合作项目难以帮助企业直接达成上述核心目标,所以企业也缺乏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关系的缺乏制约了工学结合式教学方法在农村职业院校的应用,进而影响农村职业院校培养城乡一体化所需人才的能力。

三、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教发展策略

(一)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策略

1.农村职业院校应发展普惠式农村职业教育理念,以建立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惠及广大农民群体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源在于人的素质差异性,而决定城乡间人的素质差距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教育体制安排所导致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制约了其吸纳高素质教师的能力,从而缩小了农村职业教育事业提升职教质量的空间。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因缺乏就近接受先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其生产活动难以及时、高效地获取外部最新的职业技术知识的支持,从而导致其生产活动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普惠式农村职业教育系指职业教育系统为农民群体提供无歧视性的职业技能教育机会,以有力地推动农业相关职业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性推广和应用。农村职业教育的普惠性要求政府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并促使农村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中各类群体,平等地提供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地方政府应当运用财政资金为农村职业院校提供充足的办学经费支持,使农村职业院校有足够的实力来扩大其在农村地区提供职业教育服务的覆盖范围,并着力增强对农村边远地区的教育辐射力。地方政府可运用财政资金对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群众提供直接补贴,使得愿意接受职业再教育的农民们都有机会获取公共财政支持的农村职业教育福利。

2.农村职业院校应发展城乡统筹式农村职业教育理念。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可从地域层面分为城镇职教和农村职教两类。农村职业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在办学经费、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城镇职业教育事业。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工业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则应当强调城镇职业教育系统对农村职业教育系统的反哺。城乡统筹式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要求职业教育系统破除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割裂的现状,以行政力量为引导,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积极促使城镇职业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作共享。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过剩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并存,地方政府应从增进社会整体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层面,运用行政力量来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有效消除教育资源闲置所造成的社会整体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发展策略

1.优化农村职教行政管理体系以强化职教资源统筹配置能力。为有效治理当前职业教育领域行政管理层级过多的弊病,政府职教主管部门应当削减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层级,以国家和省、县三级行政管理架构为基础,搭建新型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架构。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架构的建设应秉持政府统筹举办的原则,力保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的一致性。地方政府可减少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层级,强化各级职教机关落实国家关于农村职教领域的宏观决策的执行力。国家和省级农村职教行政管理部门可保留对农村职教规划权、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定权和宏观调控权,并将农村职教行政管理事务权下放到县市级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职教管理部门可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特点,以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切实定位农村职业院校的学校选址、学制设计、办学规模和专业布局设计,统筹配置农村职教资源。

2.地方政府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可增强农村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权。为有效应对技术型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变动,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转变政府职能,削弱其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具体办学活动的干预权,并加强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服务能力。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应明确政府与职业院校在农村职教事业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农村职教事业有自身的办学规律,对办学者素质和能力有着专业化的要求,政府可成为农村职教事业的主要投资者和举办者,但不可顺势成为农村职业院校的办学者。确保农村职业院校所有权和运营权的分离,是落实农村职业院校办学自的体制性前提,即政府享有其所投资于农村职业院校的部分产权,但农村职业院校也应当拥有以独立法人身份自由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独立办学权。地方政府可充分运用立法权、规划权、监督权和办学经费划拨权等战略调控权力来将政府意志注入农村职教事业中,积极引导农村职教事业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成长的方向发展;农村职业院校则可在上级职教管理部门指导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决策其办学方针、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农村职业院校应当建立民主化校务决策程序和科学化教务行政管理程序,以保障农村职业院校自主办学权的依法、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强化农村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权决策,有助于激发农村职教事业的内在活力,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策略

1.农村职业教育内容设计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为指导,培养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所需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农村职业院校应当适应我国农村社会从传统小农作业式社会向新型工业化作业式农业社会转型期的人才需求特征,通过加强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方式来促使低技术农村群体向高技术型农村劳动力升级。为有效克服小农作业形式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当定位于服务现代农业,通过加强农村实用管理与技术技能培训教育的方式来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应用。为有效治理农民因缺乏有效农作物市场信息而做出错误的次年农作物种植排产计划的弊病,农业职业院校还应当安排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教学内容,增强农民高效管理农作物生产的能力和获取并处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能力,为提升农民纯收入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设计还应当着力服务于农产品加工业,以适应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领域转移的需求。农村职业院校需准确把握学校驻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升级培养合格的高技术人才。

2.农村职业教育应当以服务基础性农业并拉长农业价值链的角度来拓展农村职业教育内容。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业生产作业环境千差万别,各地农村的天然资源禀赋优势各有不同,农村职业院校应当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农村职业教育要考虑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有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政府可对涉农专业按比例给予财政补助,对涉农专业学生给予奖学金支持,对毕业后从事涉农行业的学生则给予土地、资金和技术等支持。在加强基础性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农村职业院校应当强调与基础性农业技能教育有较强关联度的非农技能教育工作。农业相关性非农技术教育有助于农民群体掌握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拉长农产品价值增值链,从而提升其积极发展副业以迅速致富的能力。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将职业技能教育活动融入生产实践教育活动,教师不仅应合格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创业辅导和下基层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等工作来帮助学生达成提高技术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范文2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强化管理。

第一部份:提出农村经营管理的概念,阐述农村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引出中心论点:“强化农村经营管理。”

第二部份:__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1、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

2、认识不到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未被列入议事日程。

3、性质不确定,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4、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5、人员编制少,且经费不保证。

第三部份:提出强化农村经营管理的措施:

1、明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性质,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明确其在农村工作中既行政执法性又有事业服务性质双重职能。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职责。

3、人员要充实,经费要保证。

4、理顺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稳定农经队伍。

5、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

结尾:点出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势在必行。

__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发展思路的探讨

农村经营管理是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其生产总过程进行组织、指挥、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的全过程。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一项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对于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经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措施,是保持农村大局稳定的基本前提。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两项主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地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并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全方位地统揽农村经济全局,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把贯彻党的农村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下来,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和调解农村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这些经济利益关系直接反映在农村的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统计报表、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等方面。只有将这些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并形成比较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利,调动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健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__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概况

1、__县的基本县情

2、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现状

绥江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山区贫困县,农村经济占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大部份。因此,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就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农村经营管理就越发显得尤其重要。要想提高__县农村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就要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强化管理。农村经营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能否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性的问题,也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和高效农业的质量问题。所以,探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思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__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__县农村经营管理站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各方面工作都有起色,但离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肩负着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任务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但是机构不够健全,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需要成立仲裁委员会,但是我县还没有成立,并且没有专人负责。目前随着向家坝电站的建设,移民工作逐步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尤为复杂,所以机构不健全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加上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致使管理越来越混乱,主要表现在农村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工作,比如在开展农村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少数村委会主任存在有审核签字又做帐,即自己签字自己报销现象,经手人没有签字,少数票据不规范,没有严格的内部管理程序和制度等。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村委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员的变动给这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些工作虽然都由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由于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加之农经人员执法执纪性几乎没有,没有执法资格证书,尤其是少数乡镇农经站的人员连审计证书都没有,更没有执法的资格证书。有问题的时候只能向乡镇党委、政府及农业局汇报,提出处理建议,因此农村经营管理站的行政执法职能降低。

(二)认识不到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未被列入议事日程

受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少数县乡党政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加强领导的力度不够,少数领导干部不了解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认为农经部门只是收点数据、统计一下各村报表然后汇总一下就完事,因而制约着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不能充分展开,不能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一些党政领导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理解不够,对其真正作用理解的不够深,只是从表面现象去看,就只看到统计报表,而其他的工作几乎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从某种意义上讲,根本忽略了农经工作;没有认真去思考,怎

样才能抓好农村经营管理这项工作,如何才能使农民增收增产;体制不健全,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尤其是“三大管理”工作,即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级别低,只能被动服从领导的安排,不知如何去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我们从事的工作是软件管理工作,成绩只能用数字来具体展示,看不出其特别明显的效果,工作始终打不开新局面。(三)性质不确定,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既有充分发挥政策性、法规性的行政执法职能,如农村内部审计,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又有事业服务性质的职能,工作情况较为复杂。__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属县农业局管理的股所级单位,没有单独权力行事行使行政执法权,所以在行政执法中,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只能被动地服从县乡党政及主管部门的安排,做一些具体工作,最后将结果汇报给各级党政及主管部门,这样使得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不能完整地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村内部审计等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失去了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有的行政执法职能,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关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改革的说法很多,主要是确定性质问题,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农经部门的职能作用,更能调动其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经事业的发展。

(四)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队伍不稳定;二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这两大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营管理的质量。

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经管理干部被调离农经岗位,导致人员编制数严重缺少的问题;二是县乡农经管理干部随时被其他单位长期抽调,如抽去统计、民政、政府办等其他单位工作,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三是村委会农经员大多数都是委员,工资低且迟迟不能兑现,根本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实行村级换届制度,导致他们也不安心干这项工作,因为他们没有信心到换届选举的时候可以继续被选上等等原因,导致村委会的农经员随时都有变动,人员极为不稳定,很多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

__县农村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至今乡镇在职干部中还有部份人员仅初中文化,三十二个村委会农经人员最高学历为中专,大多数为初中文化,甚至个别为小学文化,并且全县农村经营管理干部大多数不是农村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的,业务能力普遍低。虽然县乡两级多次开展过各种培训,但是效果都不好。主要是因为村农经员本身素质较差,加之年龄上又大,所以学起来就很难。而且绥江县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村级在换届时,农经员都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农经员业务水平刚有点提高,在换届时却又没有被选上,所以导致农经人员的素质一直得不到提高,长期以来影响着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人员编制少,且经费不保证。

全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总人数不超过人,尤其是各乡镇人员极少,编制数远远不够。现在几乎所有乡镇农经工作都是一个人干,甚至有个别镇就连一个人干都是兼职的,所以工作起来难度真的太大了。农村经营管理站虽然具有事业职能,但是没有任何事业性收费,每年的办公经费全靠农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给予支持。加之领导对农经工作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经费上考虑的都很少,这些就导致了农经工作不能更好地开展。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农村经营管理的措施

__县农村经营管理既然存在上述这些问题,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要使农村经营管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群众服好务,就必须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才能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必须明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性质,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确定其在农村工作既有行政执法性又有事业服务性质双重职能。

各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应是隶属各级政府行使行政执法职能。承担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农村经济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机构,应属于政府系列的行政管理部门。__县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现在不属于行政管理部门,仅是一个不能单独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事业性质的股所级单位,所以要强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就必须象其他发达省份一样将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升格为一级局或二级局,列入县政府序列内,明确其在农村工作中的行政执法职能和事业服务性质的双重职能,使其各种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并且农村经营管理队伍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加强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及工作领导过程中,县乡党政要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好该项工作,要明确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要坚持,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民负担工作更要强化监督管理,防范农村经济出现混乱局面要大力开展审计监督,集体资产的流失更要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等,这就是农村经营管理主要职责,它进一步阐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县乡党政必须切实做好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农村经营管理应有职能。

(三)人员要充实,经费要保证。

根据现有农村经营管理的职能,要求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绥江县有着十五万人口的一个小县,县级农村经营管理站至少应配备10人。乡镇的农村经营管理站根据区域范围管理的大小,每乡镇站至少也不得少于4人,根据农村经营管理执法的性质和内容确定其内设机构不得少于5个科室,可设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综合办公室。集体资产管理等。县人事管理部门应保证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所需人员,县乡财政部门应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业务,经费等费用列入预算,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理顺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稳定农经队伍。

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的管理体制应实行乡镇党委、政府和县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以业务部门垂直领导为主,保证主管部门有人事权,业务指导权,经费权的管理体制,以便更好地调动广大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县乡党政应给予以支持和理解,应保证农经队伍的稳定,未经县主管部门的同意,不得随意抽调和调换农经工作人员。(五)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范文3

1、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行政执法职能的多个方面,既与农村土地利益有关,又与农村财政管理挂钩,执法过程中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同时,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够行之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进而对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2、农经管理工作责权不匹配,开展工作难度大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监督管理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管理职能。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方面较多,管理层级分工不够明确,致使上传下达失真。部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农经管理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政府不重视,领导不关心的现状也使农经管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做到责权对等。

3、农经管理工作经费不稳定,组织运转艰难农经管理工作属政府部门,但除去国家财政收入,并无其他收入来源。而农经管理工作又常涉及到农村公共事业的支出。因此在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入的情况下,要维持部门正常有效地运作是有很大困难的。

4、村级债务沉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级债务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下降,许多农村经济收入入不敷出,不但不能偿还陈债,甚至有的还出现新债,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村里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偿还债务,更没有能力拿出资金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提高上级政府对农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党和政府日常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摆正姿态,正确认识到农经管理的意义,并且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好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就是土地了,在目前我国土地承包制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下,许多新的问题厄待解决。为防止农村经济发生混乱,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任务艰巨。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其作用,担负起监督审计的责任。这也是农经管理的主要职责。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足够重视,并有所行动。

2、完善农经管理法律制度,保证职能高效行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经常会有一些政策性非常强的行政执法工作,比如,农村财务审计、土地纠纷调解、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都有涉及,但是,专门针对农经管理的配套法规却较少。这也导致农经管理人员执起法来困难重重、无章可循。所以,要想保证农经管理部门能够高效地行使权力、执行工作,制定相应的农经部门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3、建设农经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面向农村,是与基层人员直接接触的部门,工作职能多,任务繁重,若是管理队伍现状与管理工作本身之间不协调的话,将会极大地影响部门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农经工作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对各乡镇站所需的各类工作人员要重点培养,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维持农经队伍稳定也至关重要,保证农经队伍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对待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农经队伍的整体能力进行强化,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经队伍。

4、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保证工作经费充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始终不足。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经工作事关“四个确保”。在农村经济运行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方面以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监督新机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推行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强化审计职能。改革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与开发。重点建设农村财会队伍,着力培训一批懂业务、爱岗敬业的农经人员队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5、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化解债务危机通过精简组织机构、资产盘活、蹲息降债、纠错减债等方式化解现有债务。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建立村集体借款审批制度。国家在一些大的利民工程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力补助。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化解村级债务。

三、结语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范文4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村乃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也一直在政策上对农村进行一定的倾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党中央出台“一免三补”的优惠政策后,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刻剖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职能和整体思路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主要具备四大管理职能:农民负担监管、土地承包及流转、村级财务管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农村建设管理的整体思路就是要依据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增加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职能,以落实农经行政执法的主体职能为基础,在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管理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发展,积极改进农村的经营体制,加快创新改革,探讨出一条符合我们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发展新道路。

二、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受中国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基层领导干部的意识中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他们错误的认为给农村减负就是给乡镇找“茬”,认为土地换证、土地流转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所以,少数干部对工作应付应付了事 ,不知如何争取上层领导和农民的支持,工作中处于被动局面。

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负责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进行管理,监督管理农民负担以及审计农村财务等执法功能。这些工作内容繁琐,政策性和专业性强,但是由于缺乏相应健全的配套法律法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不能有效的实现对农民负担监管,无法合理解决土地合同纠纷,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干部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经站干部经常调换随意,而人员调换后的空岗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导致很多农经站共组无法安心工作,很多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发展。

4.村级办公经费不够充足

农村中很大部分村庄处于负债运转的状态,有的村不能给干部及时发放工资,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的村甚至借款办公,陷入了恶性循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全靠财政供养。由于乡镇村庄的财力有限,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运转艰难,有些工作甚至无法开展。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1.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各级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并抓好相关的经济管理。 切实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在依法、自愿和有偿原则指导下,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对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稳定农民情绪,防范农村经济出现混乱。要明确审计监督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责性。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管理的应有职能。

2.加强农经管理队伍和机构建设

各地要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农经工作体系,配齐乡镇站所工作人员,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专人承担农经管理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能及时专业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过硬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保持农业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各个乡镇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要合理定编定岗定员,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而各级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机构和部门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行政管理、监督以及执法职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为 有利的条件。

3.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带领农民致富,农民才会信任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和部门。各地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应根据农村当地的具体情况,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和模式。在确保基本农田耕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鼓励农民种植多种有效经济作物,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从而增加农民的信心,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

4.增加投入,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经费

虽然近些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还是偏紧。一方面是低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土地流转的财政扶持,一方面是村级办公经费的短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保持正常的运作异常艰难。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关系到事关农村经济运行的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应保证农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充足经费预算。

5.化解村级债务,确保充足的村级办公经费

要化解村级债务,首先要求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和财力补助。在农村义务教育、大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方面,建议国家能实施一些政策来化解村级债务。此外,对于现有的债务,可以通过精简机构、资产盘活、纠错减债等方式来化解和减少。与此同时,还要防止新债的产生。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村集体借款审批制度,坚决杜绝各种超越经济承受能力的公益事业或举债工程。

参考文献:

[1]赵宇.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价值工程,2011(03).

[2]韦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云南农业,2010(09).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范文5

关键词:村民自治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法律关系

一、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及职能定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概念以法律形式出现,最早是在1982年《宪法》第8条中,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又将其称之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现行《宪法》等法律法规中则规范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解决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去”和“留”矛盾,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然而,时至今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性质及职能定位,无论是法律或是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明确和具体的界定,由于缺乏专门法律规定,目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了解,主要是从宪法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中获得。分析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宪法和法律已涉及到该组织的概念。如《宪法》第8条第l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从本款中规定与现实中农村土地承包的作法相比较,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指以土地为依托、以土地的集体所有为纽带、以农民为成员的“村组织”,该村组织既区别于村民委员会,也区别于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公有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它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围绕土地产权推进,是公有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三是具有民事法律主体资格的其他社会组织,对本组织内农民集体所有的资产享有管理权和经营权的职能及权限。

二、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定位分析

(一)两者概念模糊,定性不准

实践中,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承担的角色等同于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是在村委会组织法的规范下进行的,认为村民自治组织就是村民委员会。其实,村民自治组织不仅包括村委会,还包括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之所以将自治组织和村委会混为一谈,是特定法律环境、社会背景、理论背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相对不足的表现。重新定位村民自治组织的概念,已成为进一步理清其职责,处理好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问题的前提。据统计,我国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法律文件近3000部,尽管多部法律法规多处涉及这一法律概念,但均未对其有明确定性,缺乏专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以至于在一个村是否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论理论上还是法律上,并不清楚。

(二)由于自治权力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村民自治组织因基层政权的委托,享有一定行政管理权,但行政权本身具有侵益性,村民自治组织常常僭越其公共事务管理的职权而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致使绝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独立发挥作用,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缺乏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自主决策、经营管理及监督维护机制,无法正确行使财产管理权和经营权,许多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2010年10月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一方面明确了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活动自,但另一方面却规定村委会管理本村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

三、明确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的思考

(一)明确各自内涵

为解决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定义五花八门的的现象,在立法中,应考虑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现在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践以及部分地方的立法经验,在此基础上综合概括出来。可以这样定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是在农村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的,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土地为核心的集体生产资料所有权的代表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是与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经济组织实体。村民自治组织不是政权组织,尽管接受委托办理某些事务,但是以乡镇府的名义办理,是一种行政委托关系,不是直接行使行政权。所管理的村事务,法律已明确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村民自治组织的定义界定为,是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基层政权办理部分委托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组织。

(二)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

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者,而后者则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者,两者的性质、宗旨都是不同的。作为公共事务者,村民自治组织受村民授权,它的宗旨是从事公益事务,不具有营利性,不承担市场风险。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拥有农村集体资产,其目的是用集体资产实现农民的生产和福利,会开展经营活动并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它与村民自治组织不应当存在管理与服从的隶属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经济组织,其法人财产完全按市场法则运作,有其独立的运营模式;村民自治组织是准行政组织,其运行遵循政治规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村民自治组织以服务村民、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为目标,二者是各自独立的组织。因此应修改《村委会组织法》第五条中规定,删除村民自治组织有经济职能的规定。

农村经济管理职能范文6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会计职业化;集体经济审计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是上虞市一项特色工作,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实际工作也有不少问题和隐患,迫切需要有力措施,完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该市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

1 正确评价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该市从1999年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作7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管理手段更加先进。投入100多万元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市、乡镇街道二级联网,对村级财务核算实行网络化管理。二是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该市先后在1999年、2002年修订颁发了全面系统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2003-2004年,又相继出台了《上虞市村合作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办法》、《上虞市村级工程项目实施意见》、《上虞市村级工程项目建设费用入账程序》等一系列专项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全面、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三是工作措施更加有力。市村级财务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村级工程、集体资金管理、财务票据进行专项整治,改变了村级工程管理无序的现状,杜绝了无据支出,规范了收款票据。四是管理成效更加显著。1999年以来,全市退回手续不全的票据12552张,涉及金额3010.70万元,审核出违反财务管理制度、不予入账报销的支出票据3230张,累计追回金额680.28万元。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已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审核监督存在漏洞。审核监督停留在“账务处理”上,没有真正起到审核把关的作用。二是货币资金管理薄弱。市村一级集体现有货币资金5亿多元,是农村集体资产中最重要、群众最关注、最易出问题的一块资产。三是工程项目管理困难。村级工程管理存在“责任落实难、质量管理难、开支把关难、违规处理难、群众意见多”的“四难一多”问题。四是财务形势严峻。近年来村级集体资产日益增加,农村建设事业频繁,农村经济活动种类增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上访。五是基层农经力量薄弱。目前各乡镇会计中心工作人员,虽文凭普遍较高,但以会计为主,年纪轻且女性多,擅长账务处理,监督管理薄弱。村一级助理会计、出纳员和财务监督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2 全面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

深化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以强化农经管理职能、实行农村会计职业化管理为核心内容,调整乡镇街道农经队伍和村级财会队伍,强化市级和乡镇街道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管职能。

(1)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农经管理职能。

改革乡镇、街道农经管理队伍的体制,建立农经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农村经营管理和村级会计委托。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内设会计服务站,后者在其领导下,全面负责会计委托制各项业务工作。调整村级财会队伍:把业务素质好、年纪轻、原则性强的同志选拔为村财务结报员。调整完善后,凡有收支等经济业务发生的村要求每旬结报一次。明确各种支出,非生产性支出结报时必附原始附件,严禁挂账结算。统一村级财务的结报程序,加强管理。

(2)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建立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与市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指导乡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开展农经审计工作。乡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设专职审计员,负责本乡镇的农经审计工作,接受市农经审计中心的领导。

为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完善体制和调整队伍后,还要针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加强村级资金管理。重点做到四个“严格”:严格存款管理,严格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资金出借手续,严格规范各项支出。二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管理。明确招投标管理的范围,规范招投标程序,加强工程监督,工程竣工后要有验收程序,规范财务处理。工程必须依法纳税,税务发票规范。自行建设工程单独编制预算并建立材料账。三健全监督机制。各乡镇加强村财务监督员的培训,真正发挥其最基层的监督作用。各乡镇要抓好每季度的自查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乡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要从严把好事后审计关,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