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3篇

高校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3篇

第一篇

一、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科学的预算管理对高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收入、支出实现规范化,有利于及时的将不同来源的纳入预算内;二是,能够保证预算内的资金在使用时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这样就会使预算资金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使预算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这将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

(二)有利于高校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因此,高校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学校无论是在招生人数还是学校规模方面都在不断扩大,需要的资金是越来越多,这就使得高校在资金需求方面不再是传统的只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而是转变成现在的财政拨款和多渠道筹集经费结合的方式实现融资,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它能够实现学校的收支平衡,促进学校在稳定、协调中快速发展。

(三)有利于深入评价预算实施结果

要想能够科学的对预算项目资金投入进行绩效考核,以便能够实现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必须借助预算管理系统来实现,该系统能够非常清楚的掌握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

二、改善高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高重视程度

预算管理机构在配备管理人员时,要筛选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有责任心、爱岗位、能吃苦、严格遵守纪律的人员,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队伍,要求高校的管理人员要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充分重视预算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奖惩制度

高校要加强对预算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在每年的年末,对全年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然后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解决;另外对于当年剩余的资金,可以结转到明年继续使用,在制订下一年的预算指标时,可以适当的增加系数。对于当年超支使用的资金,在确定没有特殊情况下要占用下一年的预算指标,确保能够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

(三)坚决强化预算的执行力

对于在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管理等方面都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求预算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预算随意追加情况的出现,实现资金合理使用,收支平衡,从而树立起预算的权威性。

(四)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发挥预算管理优势

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有利的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的发展,并且还对学校的长远良好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能够为学校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能够为学校的长远良好发展确定目标。因此,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这样将会有利于高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

预算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校的稳定、协调、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预算管理,严格遵守预算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张侠 单位:临沂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缺乏监督与考核机制

目前,高校缺乏专门的监管部门,也缺乏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预算执行控制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由于预算编制时未与各执行部门有效沟通,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导致随意变更用途、增加预算、执行出错等现象层出不穷。在经费下拨后没有对执行进度、效果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导致预算的执行结果与目标严重偏离。大多高校未建立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经费投入成本高却效益低。即便有高校建立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但由于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设计难度大,难以量化,考核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此外,高校预算管理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未能将绩效考核体现在薪酬量化标准上,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2.预算方法简单,缺乏准确性

我国很多高校编制预算时采用的是“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以前期的预算执行结果为参考依据,虽然简便、易操作,但随意性较大且不准确,不利于成本的控制。缺乏科学论证和量化分析,既不利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也不利于经费的立项评估和绩效考核。

3.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目前,高校的很多项目缺乏合理性。以科研项目为例,高校的大多科研项目的研究年限跨度较长,但在编制预算时,通常是一次性编制预算,而资金是集中下拨的,这就导致年末形成了大量的结余资金。

二、解决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措施

1.完善预算编制内容

财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构成。其中,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事业性收入预算、经营活动收入预算等预算。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应按照上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事业性收入预算应按照政府部门批准的标准根据预算期间在校生人数来编制。经营活动收入预算则应根据高校所经营的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情况来编制。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专项经费支出预算等。人员经费支出是指为了开展教育活动而用于个人的开支,包括薪酬支出、社会保障和福利性支出、各类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等,预算则具体应根据在编职工人数和注册学生人数编制。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应由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自下而上”汇总编制而成。专项经费支出预算则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和学校为保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等而规制的。

2.成立预算管理机构

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成立一个高效的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以确保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管。预算管理委员会应由高校党委会成员,财务、教学、科研、后勤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和预算人员组成。首先,由党委会制订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并下达各部门;其次,由各职能部门会议根据战略目标规划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并下达到各个院系,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编制并上报;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负责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以及考评,以形成一个系统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3.规范预算管理程序

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是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预算管理办法》。首先,应根据高校长远发展规划确定预算目标,将预算目标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其次,各职能部门根据下达的预算目标编制好预算并上报,由预算管理机构汇总、审核后最终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下达的预算进行实施,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将适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调整;最后,各职能部门将预算执行结果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其对预算执行报告进行审计,并据此对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和奖惩。

4.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的方法很多,如: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高校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零基预算法即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支增减因素核定支出金额,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因此,建议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零基预算法与增加预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

5.健全预算执行机制

高校应该严格执行预算,从而保证预算的质量、政策目标以及公共利益的实现。健全预算的执行机制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改进收入预算。高校的收入预算是预算的基础,执行预算应首先确保收入预算的实现。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积极组织收入,增强对收入预算的监控以保证各项收入及时入账。(2)监督支出预算的执行。应对预算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划分明细,对高校的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管。

6.建立预算评价体系

目前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普遍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未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缺乏考核、评价和监督。对于预算考评,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对项目进行综合、客观的考评。

三、总结

高校预算评价体系包括预算编制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的过程评价、预算实施的结果评价。在预算编制时对各项目编制情况进行评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项目执行情况与工作目标对照进行评分;最后,将实施后的量化指标考评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对项目预算采取“奖励节约惩罚超支”的原则,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对于预算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日后预算管理提供经验,同时要在新闻媒体上公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性、客观性、全面性。

作者:高峰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第三篇

一、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预算管理首先要体现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基础,重在学校职能的发挥和教育教学支出。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一般情况以当年10月在编在册人员工资为基数,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教护龄津贴、保留津贴预算下一年的财政拨款人员经费及部分公用经费,比如按比例计提的培训费、工会经费、福利费;以预测招生数为基础,预算下一年学费收入,然后量入为出,做好支出安排,一般作为补贴绩效财政拨款不足部分,在公积金单位缴款部分,办公费,科研费,维修费等。其次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公用支出这一块,可细分为教学、科研业务支出和行政办公支出。教学、科研业务支出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落到实处,就是根据各专业学生数、教师数、专业特色等指标综合考虑,来核定教学经费,根据承担科研项目的大小来核定科研项目经费。在行政办公这一块,以定岗定员为基础,参考同类高校的支出情况,采用指标量化管理。严格控制招待费、车辆运行维护费,制定出每年指标下浮比例,把各部门的招待制度范围、条件、标准、金额等指标在学校OA系统中公布,实现校务公开,大众监督。由办公室审查考核车辆开支费用,行驶里程、汽油费、维护费等同样要接受监督。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预算管理意识

部分高校管理者预算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长远规划,重投入,轻产出,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浪费。各个部门之间不协作,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于财务部门实施的财务预算、管理策略不予配合;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编制,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预算的编制数据仅仅作为纯粹的表格、数字反映,与基层实际偏离,失去了真实性、民主性,在实行过程中,也只是凑数字而已,这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在高校的实施。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体系

高校实行的是“大收大支”与“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综合预算管理,经费主要来源是教育主管部门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不涉及成本核算、控制,对资金所发挥的效益认识不足,对全面预算管理思想观念很淡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一些经费的使用不够节约。另一方面,对预算缺乏全面把握,数据不能全面包括学校的经济事项,没有客观地反映学校资金收支的全貌,不利于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三)预算执行控制不严,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预算执行不严的情况,有的只是在形式上进行全面预算,实际工作中各自为政,“超支”“乱支”现象严重,缺乏一套真正的自上而下、资金运行严密,层层控制、层层通畅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三、改进高校预算管理及实施工作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全员性、全额性、全程性特点,既要保证学校日常经费运转,又要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既要节约开支,又要保障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既要认真合理编制,又要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具体要求包括:首先,高校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新《会计法》规定,单位的会计行为、财务行为主体是法人代表。因此,学校管理层要转变观念,预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是在法人代表为领导下,全员、全过程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层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部门,让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从实际出发,以基层数据为基础,提高预算编制、实施的质量。其次,高校预算管理的经费具有全额性。高校预算包括了学校所有的资金来源和经费收支,不仅包括预算内资金,也包括预算外经费;不仅包括日常开支,也包括项目经费、科研经费等。再次,高校预算管理具有全程性。预算不仅是每年编制一次的工作,而是事前预计、事中实施、事后分析的全程控制。整个流程包括预算编制、审批、公布、调整、控制、分析、考评等全过程。

(二)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这给我们指出了预算既要参考以前年度数据,又要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及财力来决定。学校各部门预算和整个学校的预算都要遵循这个规定。若只参考以前年度数据,就会造成某些分配不公,例如:学校今年体育设施投入较大,但明年根据今年基数再增大这方面的投入,很有可能造成浪费,而其他需要投入的项目又苦于没有经费无法完成,这就会造成资金使用上的不均衡。若只根据自身目标及财力,不参考以前年度数据,对整个学校或部门的收支情况不清,那么预算就会失去依据,变成“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无法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高速运转。

(三)加大监督力度,实施绩效评价

首先,加大监督力度,使预算指标落到实处。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及时修正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杜绝超支、乱支的现象。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严格按照预算资金的用途、金额、进度使用。同时对预算的监督不仅是针对某一时点,而是实施全过程监督,跟踪审查,以保证预算执行结果与目标相符。其次,实施绩效评价,使预算工作再上新台阶。绩效评价不仅是给我们预算工作打出成绩,更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面“镜子”,反馈出我们的成绩和缺点。为了更好实施绩效评价,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粗略地大致分为四部分:与学校事业发展有关的、与营运效益有关的、与教职员工、学生有关的绩效指标。只有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评价考核,才能激励鞭策我们搞好预算工作,充分调动高校各预算部门的积极性,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预算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陈培林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