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探究论文(6篇)

高校学生管理探究论文(6篇)

第一篇: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方法研究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特点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对待事物看法不循规蹈矩,标新立异,有创造性。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情绪化比较严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能力特点

艺术类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使得自身缺乏文化底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并强调实践能力对自身的重要性,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使得艺术类的学生往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行为特点

艺术类学生多数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拘小节,因此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形成了组织纪律散漫,生活作风懒散,缺乏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差,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从而极易受到非艺术类学生的排挤。

二、艺术类学生特点的形成原因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阶段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分子,但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参加高考无望而又想要本科文凭的学生,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所以造成很多学生临时突击学习绘画等艺术课程,很多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

(二)由于三本艺术专业学费较高,所以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家庭都比较富裕,从小娇生惯养,加之进入大学之后相互攀比,逐渐形成攀比之风,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之外的方面,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目标,耗费青春。

三、民办高校现阶段对于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理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陈旧,思想比较保守,只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为基本目的,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这种管理方法尤其不适用于艺术类的学生。

(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民办高校辅导员一般是聘用制,流动性较大,导致有些辅导员担心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相关的培训较少,使学生工作者的能力,素质等不能与时俱进。

(三)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方式僵化,缺乏创新性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方法多以说服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关心,爱护和引导。此外,高校开设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没有新意。

四、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管理好艺术类学生,必须要在探索中寻求合理的方法和长效机制。

(一)转换思路,树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将“紧抓严管”转为“三育人”理念,落实到“服务育人”上。不再单纯的依靠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应以疏导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二)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教育方式情感化、艺术化。

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要求,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而言,除了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还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情感教育方式。艺术类学生不同于其它专业的学生,他们更注重感性、直观的效果。

(三)注重综合素质拓展,加强艺术实践锻炼。

艺术类专业作为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因此社会实践就显得特别重要。另外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拓展,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实践锻炼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学生会认识到自身能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无暇顾及其他,从而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大减轻了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压力。

(四)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魅力。

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无形中影响和教育学生。

五、总结

总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更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高校要竭尽所能的培养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共圆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孙小昆 许菲菲 边钰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沈阳铁路局不动产运营有限公司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第二篇:民办高校专科微课教学学生管理研究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某个课题或学科知识点进行的知识讲解、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2微课应用于民办高校专科教学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微课的推广,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利用微课预习课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复习教学内容,但是在笔者一年的实践中,发现在民办高校专科教学中,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前下载老师规定的微课预习,造成了老师授课时不得不把在微课里讲的内容再讲一遍,造成了课时利用率不高,以致于教师无法赶上计划的进度。很少有学生课堂教学后利用微课进行复习的。民办专科学校的学生知识基础和自觉性以及学习习惯比公办院校的差很多,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应用微课那是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学生管理工作很重要,成为决定微课服务教学效果的关键。

3微课应用于民办高校专科教学时的学生管理原则

(1)民办高校专科的学生确实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老师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的,并且学生的发展是民办学校的生存之本,是民办学校老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2)教师的思想觉悟应该要比学生高,教师的思想要乐观、积极向上。很多民办高校的老师没有编制,不能享受和公办学校老师同样的福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任何不满的情绪带到课堂,带给学生,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微课应用于民办高校专科教学时的学生管理措施

4.1微课设计要符合学生学习情况

微课的教学需明确受众群体,针对专科教学的微课,不能把本科教学要求拿来要求专科教学,针对专科学生的微课知识点应该不要太难,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看了微课,对所讲解知识点没理解,他们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学习微课的动力,特别是专科学生,他们基础已经很差,如果学不懂,他们大部分人会选择放弃,这在民办高校专科教学中尤其严重。教师在完成微课教学资源制作前,首先就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微课的表现形式尽量通俗易懂,尽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把课堂教学照搬到微课中。尤其针对专科学生的微课更应该注意这点,专科学生对枯燥讲解的容忍度一般都比本科学生的低。很多专科学生就是因为不喜欢中学老师那种枯燥乏味的讲解而不愿意学习,以致进入了专科学校学习,民办高校专科学校的学生对枯燥讲解能接受的就更少了。

4.2宿舍长制度下的明查暗访

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管理,采取宿舍长负责制。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①大部分微课是安排在课下去学习的,采用班级管理的班委负责制发挥不到最好的效果;②宿舍长是最了解他所在寝室室友的课下学习情况。在具体的操作中,笔者是明查暗访。明查,在老师布置了微课预习后,第二次上课前会要求每个宿舍长汇报寝室的学习情况,寝室长上报看了微课的同学名单和检查是否做了笔记。看了微课的同学在本次微课检查得分中加50分,又作了笔记的同学,再加50分。然后老师在课堂上一个个的考察,绝不能给学生侥幸的心理,提问微课里讲到的问题,只提问1个,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又必须每个同学都问到,只能每个同学提一个问题,回答正确,不扣分,回答错误,扣掉本次微课检查得分的所有分数,置为0分,并且记录寝室长检查误报人数1名。最后老师将所有寝室长的检查误报人数做一个统计,对其谈话了解情况。老师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每个寝室的本次微课评价分,并将各寝室得分公布在班里的群共享里。M=(Σni=150•α+50•β-100•γ)/n式中:M-各寝室所得本次微课评价分;i-寝室室友序号;n-一个寝室里本班同学的总人数;α-寝室长报告该名同学的是否看了微课的情况。α是一个布尔型变量,取值为0和1,当α取值为1时,表示该名同学已经看了微课,当α取值为0时,表示该名同学还没看相应的微课,β为同学做笔记的检查情况,β是一个布尔型变量,取值为0和1,当β取值为1时,表示该名同学已经做了微课的笔记,当β取值为0时,表示该名同学还没做相应的微课笔记,γ为教师检查同学学习微课情况,同样γ是一个布尔型变量,取值为0和1,当γ取值为1时,表示该名同学通过了老师的检查,当γ取值为0时,表示该名同学还没通过老师的检查。学生对这个宿舍长负责制很满意,很多学生都表示这个方法确实能督促他们学习,还能激发他们的宿舍归宿感和宿舍荣誉感。暗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和学生交流,特别是和寝室长多交流,了解哪些同学爱学习,了解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了解他们使用什么设备来利用微课学习,是手机还是电脑。

4.3严格的课堂纪律管理形成学习氛围

由于微课的学习监督和管理比课堂教学的学习管理难很多,所以一定要给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氛围去感化他们学习。然而民办高校专科学校的学风建设确实比较难,那么民办高校的老师就必须管理非常严格,严格考勤,奖罚分明。否则学生一旦散漫下去,是很难收回,更不用说要求他们学习微课了。

4.4做好老师的示范效应

老师自己首先不能上课迟到,不能提前下课,在课堂上举止要得体,讲话要有分寸,衣着整齐等等。同时老师自己还要多学习,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感化学生学习的激情。

5结论

综上,笔者把微课应用于民办高校的专科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总结了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会逐渐加以完善。

作者:谢明山 邓艳芳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思考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如果仍然依靠传统的说教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显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2.促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持续发展。

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最早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其根本目标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而除了相应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外,还需要强化国民的法律意识,增强群众的法律素养。高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于我国法制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3.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应该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为核心思想,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安定团结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小环境,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大环境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1.缺乏法制化管理观念。

当前,高校管理工作普遍以行政管理思想为主,利用统一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制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与服从,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约束纪律的效果,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考虑,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遇到问题无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行政本位的思想严重。

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方面,往往是过于注重高校自身的刑侦管理的涉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是命令、指责等词汇,却很少以法律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以往的行政本位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

3.缺乏科学的规章制度而引发纠纷。

根据国家的规定,高校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相应的管理,但是同时法律体系中也规定了要保障公民的权利,这时就容易造成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以国家法律体系为依据,结合高校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没有针对高校法制管理的统一立法,所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就由于缺乏有力的依据而导致纠纷的发生,甚至引发冲突,为高校管理带来严重困扰。

4.过于重视管理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的拟定过程中,却没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朱艳民马浩辉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任怀敏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完全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权益保护,甚至将很多学生的自律行为以及道德行为也写入到规章制度管理中,这不仅无法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反而对学生造成一些不利的心理影响,也是违背学生管理初衷的行为。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的建议

1.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观念。

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施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权利的设置只受到标准的约束和限制,却缺乏法律的衡量,所以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较为缓慢。高校应当认识到,学生和学校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应当将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一项基本义务,所以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2.构建依法治校的教育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需要在高校内形成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才能指导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作为管理者,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知识培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并且将其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高校内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急促。同时,可以聘请一些司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侵权行为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学生对法制化建设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法制化校园环境。

3.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空间。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广泛参与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也是保证法制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也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而这正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思想相契合,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通过学生自治组织的构建、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以及权利意识的强化等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为法制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4.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行为的管理,所以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和依据,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首先,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指定和完善,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促进管理制度内容的完善,尤其是涉及到学生权利和义务的相关内容,要进行明确的划分,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后,对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必要的监督,确保相应的管理制度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5.正确处理法制化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人文关怀的缺失,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正确处理法制化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过于夸大法制化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要掌握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切不可将法律调整行为与道德情感的调节行为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在制定法制建设制度的过程中要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法律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依法治国战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进程,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在高校中营造法制化建设的氛围,并且促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者:朱艳民 马浩辉 任怀敏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第四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1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我国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出台《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提高对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视度,并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积极的学生管理,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合理的发展自己.此后十年我国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学生管理方面的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目前总体状况尚可,部分高等院校立足自身学生管理特点,创新建立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学生管理方式.如2012年浙江某大学在学生管理中创立家校一体的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家校一体管理互动平台.这样可以让学生家长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表现,并能通过平台及时传递自己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实践证明,该校做法充分调动了学校、学生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优势,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效率.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是一所培养医疗护理人才的专业职业院校,结合自己学校女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我们也积极研究强化加强学生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如把管理权限更多让渡给各系学生会,这样既能够发挥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同时还能够减少学校相应的管理成本.但是,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改革的深入,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还是不适应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学生在管理中主体参与意识还不够等.高校只有充分重视存在的问题,立足自己学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制定正确的应对之策,才能真正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2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进而分析其他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虽然比以往有所重视,但是总体上看重视度还是不足.高校重视教学工作,忽视学生管理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笔者曾经对所在高校学生出勤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数据非常不乐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2.5%的学生出勤率低于一半,28.6%的学生出勤率不足三分之二,满勤率仅有11.3%.考察出勤率低的学生原因,外出上网、购物、娱乐等是最主要的原因.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高校忽视学生管理工作,对待学生出勤监督管理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相信在其他高校或多或少也存在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解决,不利于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最终对高校教学等其他工作也产生负面影响.

2.2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管理主体”的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群体,因此高校各种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我国目前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侧重管理者的作用,忽视学生管理主体的做法还是比较常见.虽然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学生会这一参与学生管理的部门,但是学生会在高校管理中属于从属地位,并没有真正发挥相应地管理作用.有的高校学生会的组建和运行完全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指导下进行,行政干预过多,造成很多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管理工作受到很大的钳制.在校普通大学生也应当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发挥他们积极的管理参与作用,是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在校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2.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式传统化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般采取“辅导员”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侧重于班级辅导员的管理作用.但是,辅导员群体本身素质不高的现象一直为高等教育所诟病.有的高校辅导员自身学历不高,缺乏管理学生的实际经验.有的高校辅导员由高校任课教师担任,而任课教师本身就承担很繁重的教学工作,他们在进行学生管理中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加上不少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自身缺乏现代管理素质和管理手段,他们习惯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而忽视与学生开展互动管理,如对待新型的网络管理手段应用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我国高校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效率不高,制约未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2.4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节

高校在学生管理中,侧重于对学生校规校纪的常规管理,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环节,甚至是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核心环节.但是,我国高校目前在学生管理中,重视外在形式上的管理,忽视学生内在素质的管理,造成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在管理中,几乎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展开.因此,从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看,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还不高,基本上流于形式化、浅层化.如果不及时转变目前对学生管理重点定位的偏失现状,不把学生管理真正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最终不会真正扭转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滞后的现状.

2.5学生思想多元化对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冲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群体可以借助便捷的信息网络渠道获得更多相关信息.这就造成目前大学生在各种信息元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思想多元化的特点.对待统一问题,不少大学生持有自己不同于主流观点的个人理念.这种思想多元化对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一定冲击.以笔者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本校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医务护理等人员.但是近些年学生就业思想日益呈现多元化,他们在未来职业选择中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医护职业,出现了多样化就业选择的趋势.这给学生就业指导管理带来一定影响,造成就业指导人员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多有利的就业信息.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其他方面,学生思想多元化也在更加深入影响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如对待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少学生持有自己不同的意见等.

3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把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当做高校核心工作之一

高等院校应当改变以往重视教学工作,忽视学生管理的做法.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核心工作之一,不应当把学生管理工作边缘化对待,最起码要把它摆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的重要位置看待.毕竟高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本质上也有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学生管理,还可以为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因此,我国高校必须从思想上引起对学生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成为高校重视的常规管理内容.

3.2强化学生管理主体理念,提高他们接受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高校要想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必须要树立学生管理主体的理念.要真正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不但成为学校管理的受众,更重要地成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高校应当在学生管理中尽量把管理权限下放给学生选出的各种管理机构,如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等.同时,还要积极吸收普通在校学生参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让他们建言献策,提出自己对学校管理的各种合理建议,并号召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总之,只有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够真正把对学生的管理做到实处,做出实际效果.

3.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创新管理模式

高校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还必须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培养.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才能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高校可以制定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的方式,让他们不断了解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创新制定全新的管理策略.同时要改变以往以“辅导员”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吸收更多一线教学人员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笔者建议可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导师群体”制度,即建立以班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的方式,让每位任课老师都积极承担管理职责.同时在管理方式上,要指导管理人员多学习掌握新型的管理手段,如学会采用信息网络手段实现与学生、家长的互动管理等.

3.4把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高校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内在的思想品质的管理与塑造.在强化对学生常规等外在形式管理的基础上,要想真正让学生认可学校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他们思想素质的培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只有学生内心认可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为高校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因此,未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当主要围绕学生内在的品德素质、行为习惯的塑造开展,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想实现这种高端的学校管理目标,把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是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3.5建立学生思想多元化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面对当代高校学生思想多元化的现状,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真正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适应当代大学生群体发展的现状.高校应当对自己制定的管理策略,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要改变以往管理模式固态化的缺陷,建立积极灵活的管理新方式,不断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新特点,这样才能够不断拓宽高校学生管理的角度,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未来学生思想多元化将会逐渐常态化,如何在学生内心树立主流的积极的思想理念,是未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要的工作.

4结论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虽然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高校应当立足自身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积极提出各种有效的应对之策.

作者:张云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重构研究

1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现状

1.1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无系统、科学的上层设计

众多的信息化技术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高等院校,但许多高校由于部门间联系密切性不强,致使许多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和推广到学生管理中去,相当多的、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的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排斥或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应用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有的高校虽然也尝试在学生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无系统、科学的上层设计,整体信息化效果不佳。

1.2缺乏高端的信息化系统,处理信息的效率不高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教育大众化潮流的影响下生源大幅度上升,给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压力颇大,众多工作如学籍档案、招生就业管理等时常出现活多人少的状况,使得过程管理中很多非结构化数据呈现。现今仍然有很多高校依靠一个又一个文件夹来储存数据,且存放路径随心所欲,既缺乏逻辑性又显得杂乱无章。有的高校尽管开发或引进了先进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但也因为缺乏科学系统的上层设计,致使每个子系统间所存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或交互性弱,系统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降低。

1.3学生管理产生的数据不具有结构化,处理和挖掘起来困难较多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涉及面多而广,经常会产生许多数据,如文字文档、图像视频、文本、报表、网页、电子邮件、资源库等。对于这些结构化程度低的数据,现今的信息技术对其的挖掘和处理能力还非常低,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致使在针对性、系统化程度、决策支撑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较大。

1.4缺乏先进的信息交换系统,信息传输效率低下

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一些院校已经在尝试使用信息化。然而不容乐观的是,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陈旧,整合信息能力差,不能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信息数据的传输主要还是以电子邮件等第三方完成,传输效率不高。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学生管理部门相应增加,部门间系统的通畅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壁垒颇多,造成数据申请过程复杂。高校的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人员担起了数据传输的媒介,然而学生管理工作数据较为庞大、繁琐,无疑给数据的传输带来了困难,致使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机,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也使数据信息传输的有效性降低。

1.5缺乏流畅性好、兼容性强的系统,各管理系统间信息共享性弱

因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范围宽,要管理的内容多,所以高校设立的相关管理部门也比较多,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划分相应的部门来承担相应的工作并储存相应的学生信息。如学生的党团信息储存在学校的党委组织部门,由团委、学工部主管,各院系党总支、学生科、团总支协管。各部门储存的学生信息一般仅在部门内部共享,其它部门需要时必须向本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得到允许后,所需信息才能被申请部门使用,整个过程浪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效率非常低下。虽然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尝试在学籍管理、奖助学金管理等一些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但由于各个工作子系统的开发者不同,使用的开发语言也有所不同,各类子系统工作相对独立,致使各子系统间传输信息时环路密闭性差,出现误差的概率增大,加上系统间数据格式不具有兼容性,使得各系统间协同工作效率非常低,信息的共享性变弱。

1.6学生管理数据信息基数大,整合难度高,无效信息多,不易汇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的很多非常重要的原始信息及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众多动态信息都囊括在一起,数据信息多,且结构复杂,类型五花八门,几乎涉及学生管理的每一个部门。同时,基层获得的数据与要求上交的数据有时在形式上存在差别,数据汇总过程中无用数据的存在或信息数据格式发生操作性偏差,这两个方面都非常容易导致无效信息对汇总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2重构学生管理信息化,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信息化技术作为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近年来它正在社会各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信息化时代促进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构,不但可以保证高校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帮助高校管理层在准确了解学生动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升学生管理部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决策质量及效率。

2.1重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原则

2.1.1上层设计原则

做好学生管理信息化重构工作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下大功夫。为了提高产出比,遵循上层设计原则甚为重要。在上层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兼顾好学生管理信息的综合性、系统性、整合性,同时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规划、投入、建设及管理上采取统一标准设计出学生综合管理系统,逐步创新实施以学生需求特点为出发点的学生各项事务流程信息化,从而开发出系统化程度较高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

2.1.2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且呈动态变化。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需要精湛的信息技术,系统、全面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既要考虑科学性、广泛性、系统性,又要注重开放性和长远性,达到逐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建设目标。

2.1.3保密信息安全原则

高校大学生的大量个人原始信息几乎全在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存在。这些信息对学生本人来说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属于机密信息。一般情况下是绝不能外泄的,一旦外泄将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学生管理信息化重构必须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如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定严密周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及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手段等,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确保学校和师生的利益受到保护。

2.1.4信息交流通畅共享原则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畅、信息闭塞现象时有发生。信息化重构只有遵循信息交流通畅共享原则,才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综合性数据服务中心,方便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部门间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水平。

2.1.5开放包容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信息社会中重构信息化系统必须考虑的因素。一个能够在众多网络交互协议基础上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的信息化系统,才能达到对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及时更新。

2.2信息化重构方案

2.2.1合理进行上层设计与整体布局

上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是做好信息化重构的首要措施。各类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相关基层设施的筹划建设、机制的成立、人才的储存、信息化资源二次优化等方面必须以纵观全局的视角来开展工作,对学生管理信息化重构经费的投入、资源的再次分配以及信息化重构的执行和监测等方面进行上层设计和整体布局。

2.2.2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重构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在计划的引领下,一方面通过对校内现有学生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搭建促使管理人员能力发展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技术精湛的专门人才,加快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前进的步伐。

2.2.3合理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资源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整合学校各种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资源,并充分利用,使其物尽所能。同时搞好信息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环境,利用多种途径加强与外界交流,了解国家政策,力争获得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财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2.2.4加强中间环节监督,做好科学评估

任何工作的规划与实施都需要在严格的监管下完成,同时科学的评估对工作的改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的过程监管,成立相应的评估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估办法,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估,顺利建设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

2.2.5大力营造信息文化氛围,促使广大师生信息文化素质的养成

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社会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依赖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信息文化内化的过程就是重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在重构信息化过程中,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设计政策和方案、信息道德的宣传等手段营造信息文化氛围,使信息文化深入师生心中,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作者:杜斐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思政教育模式提升分析

一、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是指遵循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据对学生实际的思想教育现状分析,而制定学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和建立符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我国的高校应该做好充足的思政教育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实现高校学生思政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工作,各大高校要首先对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观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再根据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情况,制定以及完善思政教育的教育工作开展方案,这样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和高校学生的管理水平,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大高校教师的作用,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高校教师树立模范意识,自觉提升自己的素质。另外,各大高校要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定期进行培训和经验交流学习,努力提升本校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二、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提升的原因所在

(一)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

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国的文化呈现着多元的发展状态,在这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当中,高校的学生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制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被错误的文化和思想价值观念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高校学生受到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指导和引导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思想问题或者困惑,帮助指引他们在生活和学习当中进行正确的抉择和思考。

(二)各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进行了教育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为了在全球化的趋势当中争取更多的竞争优势,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各大高校基于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完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的各大高校要建立和健全思政教育的机制、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

(一)提高高校学生的自制能力

班级授课时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使得一个班级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无法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关心和了解班级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班级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管理任务繁重,无法兼顾到班级所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因此,提高高校学生的自制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各大高校要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思政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管理水平。

(二)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占很大一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对高校的学生进行管理,构建一个学生发展的空中桥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自觉服务意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互帮互助、助人为乐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大高校要强化学生的自觉服务意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觉服务的价值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鼓励本校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或者公益活动,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当中,体会到服务他人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转变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小结

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和步伐,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流思想,并相应的结合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以人文本。文化传播现象广泛分布,相对地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造提供疏导经验,全程创新媒体技术实现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有效融合目标,理论元素深度扩散,有助于发挥相关课程更好地育人功效。将时代的最新元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促使我国的思政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并实现我国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从而进一步使得我国的高校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引领。我国要基于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提高我国高校的管理水平,并且进一步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促进我国繁荣富强。

作者:毕璟娴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