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论文探析(4篇)

高职物流管理论文探析(4篇)

第一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始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物流飞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现代物流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掌握基本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还需具备比较全面的物流岗位操作能力与掌握一定的物流实践经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也在随着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变革。高职物流教学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教学环节中注重物流理论讲授的同时,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相应开设了物流实训课程,在教学上依据物流企业岗位标准要求锻炼学生能力;在实训环节过程中渗透实训技巧,强调学生自主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物流领域的实用人才。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模式教学下,课程与课程之间互相分离,物流理论课程教授的内容与物流实训课程分离,学生校内物流实训内容与物流企业实际运作脱节;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学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教师擅长理论教学,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物流实训就是物流理论课后的“小憩”。虽然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物流实训课程,但在原先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开始觉得自己物流这门学科听懂了,可是到企业实践时还会感到很茫然,学生既没有很好地掌握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很好地与物流企业密切联系实际,学生既缺乏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教的积极性。

三、分阶段物流管理专业实训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到物流单位就业,如果学生没有物流工作岗位的实践学习经验,就不能快速适应物流企业工作的要求,物流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状态就会不满意。物流行业是生产性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企业需具有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创设一个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又能避免物流课程理论与物流实践分离,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与物流企业实践连贯一致的基于物流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所形成的规律,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

1.在物流专业初始认知实训阶段。

刚刚步入大学学习物流管理的高职学生,通过物流沙盘、物流流程图、物流挂图、实物等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物流知识认知系统教学,引导学生对物流管理有较全面的理解。在实训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原先的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用眼看、用心学、用脑想、用手做,学中做,做中学,大大激发了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较快掌握理解物流概念、物流企业、物流技术、物流流程、物流设施设备等知识并能够联系到实际物流工作之中。通过物流认知实训,也解决了物流理论课程教授的内容与物流实训课程分离的情况。

2.物流专业单项技能实训阶段。

再现了一个浓缩的物流公司,有物流办公环境、典型的物流业务软件、典型的物流仓库、主要的物流设备。在此项物流实训中,每个实训项目,都是由学生以个体或者是以团队形式,收集项目信息、制定此次项目计划、实施工作任务、完成项目最终成果的评价等工作过程。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完成工作项目,掌握了物流各个岗位的基本技能,也同时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整体的综合素质。

3.物流模拟仿真实训阶段。

学生通过单项技能训练,掌握了单一物流岗位的基本技能,在此阶段是综合实训。通过3D动画系统提供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以具体的物流业务为依托,模拟现实物流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进行实战训练。通过此实训,学生不仅可以反复强化物流单项技能,巩固专业知识,而且在完成物流任务时需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了学生的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身整体素养。

四、分阶段、分层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特点

分阶段物流实训教学,从学生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物流专业初始认知实训到后面的物流模拟仿真实训,物流实训课程没有依附于任何单一的一门理论课程,是把多门物流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内在联系放在一起,训练学生单项单岗技能或物流综合职业技能,多门课程横向联系在一起打破了原来每门物流理论课程单独为政的情况。在实训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训课分离的情况打破,同一个物流实训项目既融合了理论课的物流知识点,也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分层次物流实训教学,物流实训项目内容均是在对物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发,基于物流企业工作过程制定的实训,既有仓储、配送、运输和装卸等单个环节的训练,也有涉及物流流程的衔接和管理,能展现物流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协作关系的综合实训。由浅显到深晦、由简单到繁杂、由单个环节训练到综合实战实训,通过这样的分层次物流实训,避免了学生单项处理能力较强、单岗位技能熟练,但是综合能力有所欠缺的现象;同时由于是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发的实训项目,也避免了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内容与物流企业真实运作情况脱节的现象,使学生通过物流岗位实训教学和就业方向的物流专业化实训能快速就业,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五、总结

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实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拥有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实践能力,满足了社会对高职物流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求。

作者:王鑫丽 张迪 刘宝学 李超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开发

一、我国高职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开发的现状

2000年我国教育部投资3000多万建设了300多个基础性、示范性网络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2003年建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携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镜像网站,提供开放式的教育资源;2003—2009年我国启动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实施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由国家高水平示范校牵头,联合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成立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研发。除此之外,各高职院校为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都建有各自的信息网络公共平台,开发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校内师生开放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但通过对高职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开发现状调研,我们也发现高职教育资源库开发存在着:

1.开发主体多为学校,建设成本高,资源浪费,共享率低

开发主体多以高职院校为主,受限于财力、人力与物力,存在着重复建设、成本高、资源浪费、服务范围小、共享率低等问题。

2.专业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实践性弱,交互性差

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学校教师为建设主体,教师日常工作较重,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对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了解不足,对资源描述不清,也没有整合入库的专业技术,这使得上传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课件、视频,形式单一且格式不统一,交互能力差,实践操作性较弱。

3.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教学资源库可持续更新不足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过程中,过多考虑学校教学需求,未认真思考企业需求,对行业企业服务作用不显著,使企业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经济效益,只有投入没有回报,这让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兴趣索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有较大差异,教学资源库可持续更新能力不足。

二、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优势

1.减少投入,降低开发成本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硬件设备和软件,现在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很快,就算建设完毕,也需要持续的投入。而利用基于云计算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合了各个高校的硬件资源,充分利用各自闲置资源进而减少各个高校购置硬件设备的数量。当然,中央数据的云计算更能节因软件更新带来的投入。这样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成本更低。

2.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浪费

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可以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整合到云端服务端,通过有效整合,实现共享,并可以通过动态控制将定制的内容分配给相对应的人,做到精确的学习辅导。甚至可以采用权限控制办法,给不同人员同时提供各自需要的个性化教学服务。

3.加强校企、校校合作,共建共享、互惠多赢

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共享型数据库,是充分开放性的。它建立的前提就是各高职院校之间、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分享、探讨、改进,从而整合各高职校同类专业教学课件、案例等资源,探讨分享教学形式与方法,解决资源库开发中成本高、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同时使学校师资研发与企业实践资源在学校、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流通使用,为增加教师授课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终身学习平台,扩大学生和社会使用者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为行业企业研发拓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提供了优质资源,为校企合作育人和社会服务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开放互动、合作多赢的平台,最终实现专业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互惠多赢。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对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要求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对物流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2009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门分工方案》,明确物流人才培养工作由教育部牵头,并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完成,鼓励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领域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在此背景下,探讨开发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对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内涵,推进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和发展迅猛这个实际情况,我们要求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应具备先进性、交互性、实用性、可持续更新性。

1.先进性。

物流行业发展迅猛,设备技术推陈出新速度快,这就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必须具备先进性和前瞻性。既要紧密联系物流行业企业,使教学资源紧跟物流企业实践,并能服务于物流企业新技术研发,又要跟随和引领高职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采用先进的硬件、网络数据通信技术以及软件开发与维护技术,为广大师生、物流企业员工等使用者展现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2.交互性。

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需要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辅助参与的教学模式,通过云端为老师、同学提供互动平台,共享资源、沟通探讨,因此要求教学资源库需具备比较便捷的、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能够实现系统和使用者之间的互换。

3.实用性。

基于云计算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应为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师生、物流行业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物流管理专业资源检索、信息查询、学习咨询、教学指导、岗位需求、就业支持、技能训练、人员培训、项目研发等服务,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在校教学、在岗培训、终身教育以及物流行业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同时为其他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区域共享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4.可持续更新性。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应紧跟物流行业企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资源库中的资源要具备可持续更新能力。

四、基于云计算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

一般的系统有资料物理层、数据传递层、计算控制层、管理层、显示和操作界面。基于云计算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有新组成:资源库云服务模式的云端层和资源库云服务模式的资源库层。根据当前云计算技术水平,当前云计算能提供软件即服务模式、平台集服务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三种类型。即软件即服务模式,云计算服务商提供各种应用软件。客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向云计算服务商购买这么部署在服务器群的软件服务。平台即服务模式,云计算服务商提供一个平台或者开发环境。客户可以通过在这个平台上创造自己的软件或者系统。客户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内容。即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是云计算服务商组建包含服务器、网络、存储及数据中心等内容的“云端”基础设施。客户通过该买这些设施来实现云计算服务。当前基于云计算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涉及上面三种服务,是三种服务的综合体。

1.教学内容介绍。

因为是开放的教学资源库,使用者有多层次的特点、各个人的理解不同,这就要求教学资源要呈现多样性。为了满足各个层次使用者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资源库需要涵盖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业务流程、作业规范等必要要素。高职物流教学中的物流试卷试题库、物流行业标准库、物流法律法规库、物流课程库、物流实践技能素材库、物流多媒体素材库、物流相关文献素材库、物流课程课件库、物流案例库、物流职业资格库、物流虚拟仿真库、物流常见问题解答库内容都要在教学资源库中体现。

2.云计算条件下,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要具备物理资源层、数据管理层和应用系统层三个层次。结合云计算的三个模式来看,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其提供有效支持。首先基础设施即服务能让学校不需要购买大量的基础设置,只需要付费给公共云服务上,就能获得物理资源层的运行。其次,平台即服务模式可以提供平台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中职业资格库、标准库、技能库、案例库、题库、课件库和常见问题解答库等各个子库的搭建、运行与维护。学校还会把各个系统的维护交给云计算服务上来完成。这些都大大的降低学校的费用。最后,教学管理系统中用户注册子系统、用户登录子系统、资源子系统、资源编辑子系统、资源检索子系统和资源下载等子系统管理通过第三种云计算服务模式来完成。

作者:李海燕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研究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它办学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念,但是它在教育的过程中比较看重实际应用。所以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理论和实际的综合运用。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物流管理专业是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一门专业性学科。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学生可以掌握物流管理的最新理念,以及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设计和规划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还涉及了其他学科的关联,例如会计、贸易和法律知识。所以说,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实用性的社会之需。

2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简单的来说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精神,两种专长,三种方法。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利用共同的教材设施和优良的教师团队,再加上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社会行业的实际支持,希望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专业群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因为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专业,他还需要其他专业的配合。专业群是指,利用一所大学或者多所大学的某一个或者多个就业率较高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为中心,结合其它与之相关的专业或者是技术领域,从而组成一个更高层次的专业学科。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群是围绕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再加上其它与之相近的学科,共同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研究。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大的方法面来说,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依托自身优势建立专业群,培养专业人才。但是建立何种专业群,培养怎样的优秀人才都是需要高职院校准确定位的,即立下一个目标。俗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学校先确立一个培养计划和目标,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才有据可循。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教学计划,还要熏陶学生们自己建立物流管理的学习和就业计划,只有共同目标的一起建立,才能双管齐下的创建好专业群和人才培养模式。

3.1一种专业精神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人才目标是首先培育学生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物流管理专业需要掌握不同的种类,例如运输型、仓储型、身为工作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物流管理的难题。如果在社会中一遇到难题就放弃,别说是为社会的物流经济做出贡献了,就是自身养家糊口就很难。所以说,以实用性为本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在学校就定下学生专业精神的培养目标。只有学生在学校就具备了专业的钻研劲,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持之以恒,才能在工作中埋头苦干,这些都是社会所需之才。

3.2两种专长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培育物流管理专业群,培养专业人才,必然要让学生在物流管理的学习中有一技之长。并且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企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技多不压身。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起码要树立两种专长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培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可以适应物流营销中销售员、客户服务人员等。我们以此为例子可以说明,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特长和交流沟通合作能力的特长,才不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

3.3三种方法的培养人才目标

三种方法和物流管理专业性质有着很大的关联,方法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只有学生具备了学习方法,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路向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校虽然订立了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学生能否成才关键还是要依靠自己。所以说,学校在建立专业群的过程中就应该把三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这三种方法第一是认真学习,第二是结合实践,第三是打破传统。学生熟悉这三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方法,可以自学许多知识。人才不是一时的,只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才是永远的人才,老师不可能时时教授学生,只有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才能引领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潮流。

4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复杂的学科,而专业群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物流管理专业是这几年兴起的火热专业,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的需要大力开办此类专业。但是某一些高职院校在此专业的教学问题上没有相关经验,所以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只有仔细分析这些问题,敢于面对问题的所在之处,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寻求解决办法以此来培养专业群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4.1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职院校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打造专业群的过程中,出现了课程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具体的来说,就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社会中物流行业的所需人才之间出现了矛盾。虽然高职院校要教授学生一定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但是有些老师陷入了概念教学的怪圈。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的课程都是专业教学课,实践课程非常少,学生把物流管理的概念背的滚瓜烂熟,却不会实际操作。这样的课程设置明显和高职院校培养应用人才不相符合,也违背了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建立起来的培养目标。

4.2教学不够先进性

我们要知道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面向社会发展的,它为社会输送此类专业人才是企业希望学生一入岗位就可以创造财富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学不够先进的问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应该是一种三维式的培训,但是教学的落后性却成了平面式的教育。社会的物流产业管理日新月异,管理方式思维千差万别,基本上依据地区之间人口密度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的区别等这些地方特色而实事求是的制定物流管理方案。但是,某些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只以某个地区为中心,显然这样不够先进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多层次需求。

4.3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招生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自身师资力量的问题,招生人数过多,专业教师不足,教师的能力也有所差别,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专业教师过少导致学生课程的开设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知识储备就较少。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照本宣科,自身能力不足,教学方法落后,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积极性。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的问题也妨碍了物流管理专业设备的应用和专业群的建立。

5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我们在上文中分析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群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中所出现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案。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及人才培养模式中,只有良好有效的方法,才能尽早疏通各个教育教学环节,才能满足社会对院校专业人才的需求。

5.1采取敦促主动学习的方法

首先,高职院校要合理设置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谨记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因此概念教学应该减少,实践教学应该增多。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敦促学生主动学习的办法,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该加强自主学习。老师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只把一些较难的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向大家讲解,然后就要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力。在实践课堂中,利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基地,让学生体验现场教学和实战式教学。并且在教学考核过程中应该以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分数为准,这样学生在这种压力下就会主动的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5.2采用现代化教学

高职院校在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群的过程中应该选取现代化教学的办法。首先,学校要和物流企业公司进行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有利于物流专业信息知识的交换,企业可以把近期来公司所需的人才和物流管理的缺口告诉学校。学校从物流企业给予的信息中大力培养缺口人才,那么这样的人才一旦走入社会就成为了物流管理领域中“香饽饽”。其次,学校可以邀请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为学生做演讲,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兴趣。最后,学校可以请求企业给予一定的实践工作岗位让学生体验实践式的物流管理工作。再或者是,学校利用企业的资助在学校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科技设备,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这种现代化教学方法非常有利于专业群和人才的培养。

5.3打造专业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并且建立专业群也需要师资力量的大力支持,所以,学校应该大力打造师资力量。首先,在招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时,应该聘请有培养人才精神和专业素质过硬的老师,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所需聘请与之相符合的教师。其次,在教师的管理中,应该采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给予老师分配教学任务以及合理的待遇,让老师可以安心物流管理教学工作。最后,对老师也要加强培训,每年选取不同的老师外出进修,这样老师的知识就源源不断并且比较先进,再把这些进修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学生也会在此方法中受益。

6总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对之提出了专业群建立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我们勇于发觉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提出措施建立良好的物流专业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建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和培养人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此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付出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何岩松 王功玲 赵欣 李淑华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一、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应以良好的产教结合为前提,是产教结合的深化,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是一种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系统性的深度合作,具备教育和企业的多种功能,面向市场、面向区域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需求,是行业、产业、企业和专科以及应用型本科学校等多方主体联动协作合作育人机制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模式

(一)服务区域经济,完善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前提。首先,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体现行业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其次,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以及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对当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构建专业知识培养和未来行业发展要求相吻合的教学形式,还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材施教,切实提升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并保证学生在未来事业发展上能保证可持续进步。

(二)政校行企联合育人,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一定的机制与体制的建立,需要教育、企业、行业、政府的扶持和配合。物流管理专业在适应市场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多方合作、多模式办学的机制,确立“政、校、行、企联合育人”的专业发展思路,立足行业、服务行业,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逐步打造专业建设平台,为行业企业培养专业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拉近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的距离。

(三)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应依托物流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多方之间的探讨和协商,共同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标准,实现物流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要求的对接,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更好的满足未来的工作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应积极地让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及该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的编排中来,根据岗位(群)的核心能力要求,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的章节授课制,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开展实训项目式教学;在技能培养上,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竞赛与岗位标准的对接。物流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竞赛的设置应根据社会对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设置,反映岗位核心技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并以专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为连接点,将各专业岗位典型技能有效地分解,与课程、实训环节衔接。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在确立了产教融合机制下,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实际要求,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调整,构建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企业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基础实践教学

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对物流产生大体的认知,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安排管理学、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带领学生到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以及大型企业的物流部门参观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接触物流专业知识之前,便对物流行业的工作形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物流行业的相关专家或者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或者借助物流行业企业现状调查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直观地认识到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升学生对于物流专业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初步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的目的。

(二)专业实践教学

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训练,如运输、配送、仓储、信息技术等物流业务技能,进而达到让学生掌握未来工作岗位对于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求的目的。在课程安排上应加入一些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考虑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完成,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应该尝试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数字化仿真实训平台”中开展学习,进而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借助数字化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在软件系统平台上完成原始单证的信息处理和各环节物流业务的操作,达到学习和掌握物流业务的操作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物流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教学

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仿真企业物流部门的运作模式,对学生开展物流岗位的综合实训。借助这种综合实训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物流业务基本技能及在工作当中团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具体的教学流程可参考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按照企业物流部门的业务流程,使学生组建不同的工作团队,通过各自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数字化仿真实训平台+实物操作平台”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综合实训教学。这一阶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老师对于其学习目标和方式的相关告知,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在模拟生产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物流知识的运用更加流畅,也能够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参加校企合作举办的物流业务技能相关的大赛项目,通过这种技能大赛方式让物流行业的相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技能考核中来,更加直观地展示物流专业的学习效果。

(四)企业顶岗实习培训

企业顶岗实习培训主要考核学生对于物流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其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组织学校到校外相关物流企业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该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毕业实习部分。通过这种企业顶岗实训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流知识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将要参加工作的学生创造一定的工作机会。对于企业顶岗实训期间学生的工作表现,可由高职院校及物流企业共同参与,借助现场指导以及相关的考核评价,最终形成对学生的考核制度文件,进而更加规范学生的实训流程。

四、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为了使以上针对物流专业学生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实践,就必须针对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提出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具体实施步骤,这不仅能够保证产教融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也能够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一定的保障机制,实现培养学生物流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实行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并胜任未来工作任务中最好的过渡平台。通过以上对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专业认知阶段,可让学生借助对物流设施设备的认识以及对企业物流部门工作流程的参观,了解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进行(短期的观摩教学)。在专业教育阶段可现场教学与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对物流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物流人才,物流管理专业须重视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掌握其用人标准,在掌握企业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可以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物流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以及员工培训服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容。还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实训室,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同时承接企业横向课题,对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逐步实现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产教融合模式。

(二)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校、行、企三方相互融合的产教学融合机制下,专业教师可参与行业协会的事务、可在物流企业顶岗挂职;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可聘任为学校的兼职专业带头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兼职教师。三方要素融合产生良性的联动效应。行业企业专家通过讲座、培训的方式使在校师生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前沿领域的资讯,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指导,为教师提供顶岗挂职等机会,逐步共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同时,专职教师也应转变观念,“走出去”,主动到物流企业挂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逐步从教学型升级为教学、科研和服务综合型,从重学术向重学术和职业资格证、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方向发展。

(三)以共享资源为核心,共建校企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起了较为先进的物流实验室,接下来就需要对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包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师,组成一支先进的实验技术队伍,同时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学体制、创新实验办法、物流专业教材的编写等,都应该根据物流行业对于相关人才新的要求,来进行修改和丰富。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可通过建立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等多种场景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地利用物流企业的设备优势,将这种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把教学课堂建设在企业工作现场。借助这种方式学校可以在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少的教学资金,而起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和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将课堂知识实践化,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向学生传授物流业务操作方法和技巧,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实践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五、结论

产教融合机制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基于物流专业的特性及新时期物流行业对于人才新的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用产教融合思想开展改革与创新,指导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作者:陈晖 单位:厦门华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