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探究(6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探究(6篇)

第一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图书馆管理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及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完善管理措施来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笔者的实践,最终提出了相关对策。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通过完善管理措施来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自主学习;高校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平台,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校图书馆在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部分缺陷和不足,使得高校图书馆,并不能完全对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帮助,这就限制了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高校学生自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本文将从图书馆对于服务大学生自主学习时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和文献资源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是高校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平台。因为自主学习作为高校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高校图书馆承担了重要的素质教育责任。但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在其自身管理和服务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具体的表现有以下方面:

(一)图书馆管理僵化、服务意识落后。

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为了提供给高校学生图书资料、桌椅书柜等硬件设施,而是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通过这些设施和服务的提供,使得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进而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1]。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图书馆,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的现状。比如图书馆工作人员配置少、素质低,从业者仅仅被动地提供书籍资料,没有对文献的知识体系深入了解,因此造成了书籍资料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二)图书资源更新缓慢,信息服务严重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图书馆的图书和信息资源需要及时更新,这样才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但通过笔者的调研发现,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书籍陈旧,知识信息更新缓慢,造成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严重下降,这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2]。

二、高校图书馆加强管理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几点加强图书馆管理,完善图书馆服务机制的措施,内容如下:

(一)加强图书馆人员和资源管理力度。

根据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图书馆管理者和服务者。对图书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和必要的考察。完善图书馆工作者的管理制度,使他们更好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服务工作[3]。另一方面,完善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和信息资源,及时更新图书馆中的落后资源,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首先要努力营造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阅读引导要尽可能的加强和完善,对于学生对文献资料、信息资源的对比和使用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能更好更快的利用图书馆中的资源。尽可能让更多的图书馆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其次,图书馆要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例如更新资料的介绍、专题知识讲座等等[3]。同时,图书馆的管理要以人为本,以服务学生为目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自身的服务,为学生构建更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三)提升图书馆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

图书馆作为信息、文献资源的汇聚之地,其服务只有更加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图书馆要改革相关服务机制,比如对购书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在购书之前首先深入教师和学生队伍开展调研,争取所购买的图书更加的专业和实用。再比如对于信息采购渠道进行拓展,让专业老师参与图书采购等活动,这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将电子科技和多媒体设备广泛应用到图书馆的服务当中,适应现代社会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水平[2]。

(四)创新服务特色。

图书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创新自己的服务特色,使服务更加的深化。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展览以及趣味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从而增强学生跟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的态度得到鼓励。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调研学生的课程信息、图书馆借阅历史等信息,针对读者的偏好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4]。同时,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调整开、闭馆时间,满足不同时间段内学生的要求,比如,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就可以适当延长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满足学生的需求。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会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产生阻碍,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自我完善。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强图书馆人员和资源管理力度、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提升图书馆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创新图书馆服务特色等相关举措,来试图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和指导。当然完善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促进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些措施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笔者希望,更多的学者和图书馆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这一问题的研讨当中,为图书馆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出贡献。

作者:王蕾 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淑琴.试论图书馆服务大学生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88-89.

[2]王晨晨,丘秀文,罗文英.高校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选择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1:72-74.

[3]何小红.浅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新生自主学习[J].黑龙江史志,2015,02:65-66.

[4]高珑,杨韦洁,张宁.构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9-23.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摘要:

高校图书馆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师生阅读,为师生提供丰富知识的平台。但是现如今我国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将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具体创新策略。

关键字: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前言:

随着现如今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其中高校图书馆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所以无论是在人员的管理还是书籍的管理方面并不是仅仅依靠人力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在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更多的是应用网络技术。并且现如今网络的大环境下,将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书籍材料资源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便利,并且图书馆中的材料或者信息的传播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图书馆中的资料和信息都是经过网络筛选的,所以材料的真实性也是非常高的。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就已经不足以适应现如今图书馆的运行了,所以将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1]。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创新也是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因为现如今高校图书馆的受众人群都是教师或者学生,这一部分的人群对于知识和资料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为了提供给教师或者学生更加丰富的资源和知识,就必须要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提升,使高校图书馆发挥其最大作用。并且为了高校图书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只有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图书馆的真正魅力,从而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将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已是势在必行[2]。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条主义下的图书管理

图书管理在我国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开设课程,所以图书馆管理者大都是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这类人群的专业素养是毋庸置疑的,但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使这些从业者或多或少的保有“教条主义情节”。并且经过传统教育之间,无论是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还是运行上面都存在一定的传统思想,其对图书馆管理有一系类的标准,并且在图书馆的管理中严格按照标准实行,马虎不得。这种管理手段虽然十分正规,但是过于死板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在现如今网络的大环境下,只有利用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管理者轻视对读者的服务

在一些高校的图书馆中图书管理者轻视对读者的服务。并且在现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者更加轻视对读者的服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开小差,面对需要借阅和回收的图书时态度不端,疏于管理,觉得有了网络帮助自己管理,自己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没有必要随时随地的保持在工作的状态下,甚至还会有一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间看电影、听歌、看综艺节目等恶劣事件的发生。在管理者对图书管理进行季度、年度的考核时并不会关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也不会对读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只会对图书馆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调查,更具情况调度经费进行新一年的图书采买。这种闭门式的服务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本末倒置[3]。

(三)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

高校的图书馆传统管理理念是注重对图书、文献、资料的搜集,确保图书馆的馆藏量。在中国的图书馆管理评价中图书馆的等级是根据图书馆的馆藏程度来评判的。图书馆藏书量越多、图书种类越齐全、图书珍贵程度越高,该图书馆的等级就越高。目前我国首屈一指的高校图书馆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工作主要围绕着图书管理展开,但是图书馆中无论有多少藏书量,如果管理模式方面一直存在着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那么图书馆的发展也不会长久。但是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图书馆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管理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的正常发展和进步。

(四)管理体制落后

虽然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积极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但是仍然保留着一些原有的传统管理体制,使高校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的落后,导致学生和教师在高校图书馆中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知识积累,甚至还会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都是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也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摆放书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整体工作进度一直处于极其缓慢的状态,使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一直得不到应有的进步[4]。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网络技术管理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资料库,能够随时为教师或学生解决学术上的问题,为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如果想更好的为教师或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就必须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只有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在进行创新管理模式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可以将借书还书的记录都通过网络技术记录在网络表格中,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表格,了解到书籍的还书期限,也可以将相关书籍的记录通过网络技术记录在校园网中,学生和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书籍的更新时期,最大程度上的方便了学生或教师的阅读体验[5]。

(二)灵活变通的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应该摆脱教条主义,在网络的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应该灵活多变不要过于遵照在图书馆学中学到的管理手段。严谨不便的图书管理办法只是课堂中学习的应试内容,并不适合照搬照抄到实际的应用中。具体的图书管理存在着很多变化。管理者需要活学活用、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图书管理办法。在网络环境中,图书管理也要充分的利用网络的便利来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三)重视读者认真服务

图书馆管理应该将服务读者摆到工作日程中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改变工作态度,人性服务认真的对待每一位读者。将读者放在图书馆管理的首要位置。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能因为网络的出现就将工作的重点全都交付给网络,网络技术虽然方便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但也不是万能的,一些工作还是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亲自操作的,所以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起自己的工作,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高校图书馆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对待这项工作,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在进行季度、年度图书馆工作情况调查时应该更加人性化,并且要积极的了解到读者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看法,切实的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并根据读者的具体需要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6]。

(四)导向型图书馆管理理念

转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想,不要疯狂的重视文献资料的收集。将收集型的图书馆管理转向服务型导向型的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师生,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是为了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需要重视读者满意度,全方位的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综合素质,增加图书馆的业务能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将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剔除,将网络环境的管理理念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为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

(五)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式,最重要就是领导的思想观念,只有领导认识到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才能够彻底解决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相关领导要充分的了解到网路环境下带来的优势和缺点,并且还要积极地向国外一些优秀高校图书馆学习,学习其先进成熟的管理模式,并学以致用。但是并不是说要直接照搬照抄,而是要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从而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并且能够为我国广大学生和读者提供了知识的保障和依据[9]。

(六)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时,最重要就是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全新的管理模式发挥出最大作用。例如定期进行员工之间的绩效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对于表现出众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能够激发员工之间的意识,在考核过程中实行全透明政策,实行公开员工之间的评比,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气氛高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使其在工作时能够更加专心的为学生和广大读者服务,彻底改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轻视对读者服务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使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制度能够具有规范性,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目标。

(七)提升对员工的关心

领导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作为领导带领员工进行工作,还要作为生活中的引导者来引导员工,在生活中领导要适当的对员工表达关心,才能够使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得到提升,从而能够更加信任领导,提升工作效率。其实如果想从根本上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那么久必须先从工作人员处着手。因为高校图书馆中除了对书籍的管理,那么就是工作人员的管理,只有规范化的工作人员,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所以如果想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那么就必须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领导适时的关心和照顾将能够提升员对图书馆的热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将高校图书馆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一个人在家中肯定会坟场用心的管理好每一个环节,所以如果想创新管理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9]。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不是收集文献、图书、资料的单位,而是为师生服务的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不能只是注重对图书馆自身的维护,更应该注重对读者的服务,提高读者的满意度,通过创新相关管理模式,使高校图书馆整体运营的更加规范,从而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我国广大读者和学生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作者:陈泯利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吉卫红.基于用户链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现代情报,2012,01(19):29-31.

[2]黄亚男,涂湘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与构建创新服务体系[J].现代情报,2010,05(16):60-62.

[3]易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J].现代情报,2010,06(32):58-59+62.

[4]段汶君.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现代情报,2012,08(17):120-121.

[5]宋琼.论信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之根本[J].现代情报,2013,04(39):85-86.

[6]伍娜坚.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及管理创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9):179-182.

[7]苏婉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浅议[J].现代情报,2014,07(23):10-11.

[8]侯文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0(35):74-77.

[9]宋琼凤,林直.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J].现代情报,2014,03(21):147-148.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

[摘要]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关系着高校素质教育能否具体落实与真正实践,为了顺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再设计和再开发。笔者首先介绍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要点,其次提出管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模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完成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

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关系着高校素质教育能否具体落实与真正实践,而为了顺应图书馆服务能力发展的需求,不断解决新的问题,顺应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新一轮的开发、设计,使得新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另外,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对于图书馆投入的经费同样是有限的,如何提高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益,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1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要点

1.1由手工向计算机管理模式过渡

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充分了解本校师生的需求状况,再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同时,也应在保证正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逐渐地实现由手工工作模式向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过渡。首先,要对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其充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管理的操作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其次,要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使得每名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要逐步地设立总的数据库,也就是总书库,为之后学生的查阅资料提供便捷条件。

1.2提高软件的容错能力

现实情况下,软件的开发者往往不是使用者和需求者,因此其在开发与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为此,应尽量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容错能力。例如,当菜单中的选择功能出错时,应当提示操作者重新输入,直到正确为止。因此,应该切实有效地提高软件的容错能力,减少使用障碍,真正使数据安全性更上一个台阶。

1.3增强系统的适应能力

为了增强系统的实用性,应该不断改善外部条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软件的管理。例如,如果某一地区不能提供系统要求的外部电源,就能够通过自动备份文件这种功能,使用户在需要时即能够恢复数据;另外,如果有容量非常庞大的数据文件,可采取化整为零等手段。

1.4提高系统的通用性

应在本馆自身研制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该系统今后进行推广的可能性,因此,就必须提高系统的通用性。例如,将系统中核心不变的要素放进主要程序、数据文件中;把需要通过外界为其输入的因素放进人机对话模块中,而所有能让计算机自身完成的功能,放进系统的运行程序中,从而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由此而来,就可以把外界环境中的可变因素尽可能控制在小范围内。

2主要功能模块

2.1图书采访

图书采访模块主要功能就是为图书馆的书籍采购人员提供业务处理的平台。这一功能模块主要提供了新书的订购、订单撤销、验收登录、采访统计等功能。该系统的订单撤销功能、新书订购功能以及验收登录等过程都是按“批”为单位来进行。首先,把需要处理的数据按照不同分类的读者分成不同“批次”。其次,把一系列数据转入计算机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暂时先存放在临时表中。待这批数据处理完成后,即可打印输出。在对打印出的数据校对无误后,才可以修改数据。确认数据完全正确之后,应把需要打印的材料等进行打印,等到所有需要输出的数据文件确认无误并顺利打印出后,才可以清除数据。最后,系统将进行下一轮的数据处理。

2.2图书编目

图书编目功能模块是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的主要平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统计编目、编目处理、打印编目等功能。该模块以“批”为单位,进行编目处理。如果处理完毕编目之后,可以对编目单进行打印输出,再进行校对,如果有错误则应该马上修改。在确认编目数据没有错误之后,可以选择将登录账号、编目卡、统计表等进行打印。此时,编目数据再转存到书目表内,随后系统将进行下一批的处理。

2.3典藏管理

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的一般功能都要由典藏管理系统来执行。书目数据可以通过此功能模块进行更改和调整。这种系统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种:分布新书、调整典藏书籍、剔除旧书目、统计典藏、典藏打印、数据维护。

3系统分析

为了使图书管理的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使得图书管理系统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同时又不能同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脱节,管理者应该首先进行准确的需求分析,结合传统的图书管理经验和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推动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图书管理的系统功能,使得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料建立在人工对数据进行处理与运行的基础之上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就是在调查研究人工系统具体功能和需求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完善目标系统的功能。

3.1系统特点

管理者应该充分而全面地考虑图书管理人员的特点,依托实际情况,尽量完善系统满足日常需求的主要职能,使得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备、实用、便捷。同时也应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完善。尽量使系统界面简洁大方,操作便捷、层次清晰,使用户上手更容易。

3.2主要模块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五个方面:图书管理、期刊管理、读者管理、查询管理、报表管理。各模块之间不仅要相互独立,能实现不同的处理功能,还应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互为功能补充。

3.3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

3.3.1数据模块窗体的设置

很多使用者在编写程序中的数据时,都经常会碰到很多组件、窗口同时对相同的数据源进行访问的情况。如果对每个窗口或者组件都设置数据源,将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作量,设置数据模块窗体即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该模块即为对数据源进行集中管理的窗口,在被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引入。

3.3.2用户密码认证窗体的设置

此窗体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员按照各自的用户名、密码来登录,并通过身份识别功能检查出进入系统的是管理人员还是其他人员。

3.3.3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该窗体的主要职能是检查读者借阅情况,并为读者提供查看、修改其个人资料与信息的服务。

3.3.4图书查询功能的实现

这一模块主要为人们提供查询功能,赋予每个人一定的查询权限。查询功能可以按照多种载体进行实现,比如可以通过输入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等信息进行查询,还有参考“逻辑与”和“逻辑或”等条件来实现查询。

3.3.5借阅者登录功能的实现

该功能同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登录系统时的方法基本一致,主要通过查阅借阅证号和密码进行用户表中的查询,查看是否同用户输入的结果一致。如果一致,使用者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借阅信息,使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的信息。

3.3.6借阅者借阅和归还情况功能的实现

当借阅者在安全而正确地登录到此系统之后,该功能将被马上激活,使得用户能够真正看到自己的借阅情况。该功能的实现可以根据某本书的借阅或者已借阅的天数等信息来实现。

作者:李筠 单位:白城市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鄂鹤年,JaneBurke.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和未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69-73.

[2]郑伟,徐宝祥,高琦.“211”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基于“211”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调查[J].图书情报知识,2010(3):4-10.

[3]洪正国,燕今伟,黄勇凯.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图书情报知识,2011(3):35-39,71.

[4]叶晓丹.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4.

[5]李高峰.基于WindowsMobile的移动终端研究及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0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管人本管理理应用

摘要:

图书馆作为一所高校能够承载文化并且积累文化的场所,具有相应的人为属性,所以在高校图书馆中开展人文管理成为一个必要的艰巨任务。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服务他人的管理者,另外一个是作为被服务对象的学生群体。只有在清晰地人本管理及服务的基础层次上,将其应用至图书馆管理当中才能够很好的实现和谐的高校环境,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质量。本文围绕着人本管理及其含义,进一步阐述了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性,研究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实际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图书馆的治理和实现有效地人本化管理。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所学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机构,是一所学校中文化信息的来源地,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创建,其中最为主要的一项就是关于图书馆的有效管理问题。在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人本管理成为人们推崇的一种管理方法。人本化的管理,就是指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和实现人的主体地位,对个人的思想有着一定的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将人本管理应用至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意识到人这一主体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和为广大读书群体服务,就要将全方位发展作为一大准则,这样才能够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稳定、高效、持久地发展。

一、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及实质

(一)图书馆人本管理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是指将人类作为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和组织的内容,将图书馆内的人员作为管理过程中的主体,研究怎样合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全方面管理工作。这种人本管理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管理方法,且在日前的管理方面应要注重人人平等的原则,充分尊重人权,引导开发创造性的原则,个人的发展目标应与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总体目标一致化。

(二)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质

第一,要充分尊重个人理念,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得到相应的尊重且不可被忽视,只有这样个人才会有动力去完成自己的责任。第二,要树立贯彻靠人的理念,最大限度调动人的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投身至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之中。第三,要增强整个组织中的凝聚力和集体的荣誉感,培育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在高校图书馆中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人本管理至关重要

在现代的背景下整个图书馆的核心内容是对人个性的培育和释放,知识作为不会贬值的资本,是一所高校中的可靠力量。现如今各个高校图书馆的竞争主要为素质高的群体之间的竞争。所以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人本管理将会对整个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之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要以使用群体为根本,以用户作为中心,所以不管一所图书馆的规模是否庞大,其发展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以及使用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三)在高校图书馆内实行人本管理有利于馆员自身价值的提升和完善。

如今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管理模式,追求的核心内容是能够实现人类的全方面发展,这一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的人性提升,也能够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只有肯定图书馆内人员的自身价值,才能够推进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其责任,培育了自己的奉献精神。

(四)用人本管理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

在高校图书馆内实行人本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所图书馆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现代信息的传播和应用,提高馆内人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三、当前我国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呈现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及意识层面上的差距

一些高校为了能够达到前期预想的目标,不断地将本校图书馆的规模扩大,导致了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的昌盛所迷惑。所以为了尽可能地降低一所图书馆的支出,也为了能够更好且便捷的对高校的图书馆实施管理,过分地强调主观的意识以及传统的严格制度已经不再顺应如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取而代之的人本管理能够强调管理中偏重人性化以及多样化,执行过程可操作性强,应该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主流。

(二)在管理的体制和考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有关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往往只是一味地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样会缺乏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和说服力。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会导致整个图书馆的运作越来越不乐观。另一方面,相应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且自己的工作义务分工不够明确,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不够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整个图书馆的运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高校本身对图书馆馆员的重要性也认识不够充足,虽然具有一定的经营理念,但是常常会忽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导致馆员的积极性并不能被很好的调动,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

四、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实际应用

人本管理的模式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包括对外界的服务和内部的建设过程。

(一)提升馆内服务人员的素质,强化图书馆的建设

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方面的应用,尽可能使其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对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对馆内人员的建设和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外界读者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效且高质量地完成文化的传递和服务,彰显和代表着一个图书馆的整体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未来的图书馆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大,但其实质总的来说是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过程,所以就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能够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要的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馆内人员的工作已经不单纯是进行文献的管理和传递,更重要的是对读者的引导和服务的能力,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至内容的创新和组织上,为读者够带来更好的服务。总的来说,馆内的服务人员应加强培训,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素养。

(二)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

激励法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可以充分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就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充分地调动馆内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自觉地创新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要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激励方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潜能和智慧,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来。建立激励制度的同时要注意对失败情况的宽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馆内人员出现失误情况实属正常,但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广纳宝贵的意见和观点,使人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能够创造出新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在失败中不断地进取,为了图书馆的走向才会更加的顺利。

(三)完善图书馆内的相关管理制度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内的应用,关键在于要建立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得图书馆管理不再是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之下,最好的状态应该是管理者能够自主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好的管理机制能够促进管理者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所以要为相关的馆内人员设立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应用人本管理这种方法。

(四)以读者为根本

在日常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要时刻贯彻着公平的服务理念,不能因读者的身份高低和性别等造成相关的歧视。馆内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和服务的谨慎,对读者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尊重读者,关爱读者,为读者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真正的了解到读者的内心需求。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体现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

由于图书馆的属性为服务性机构,面对的读者群较广,日常工作内容也相对的繁琐和枯燥。首先,馆内领导要及时地与下属进行必要的沟通,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问题,为员工尽可能的排解压力和给予相应的关心照顾。其次,馆内可以时常开展一些会议和举办一些活动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或者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来促进员工之间心理健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误会,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不单单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更是一种能够落实到实践当中取得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中国图书馆的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对于目前高校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秉持着一种科学的态度和观念来建立起一个和谐友好的图书馆的环境,这是目前一种最为有效的管理形式。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地体现一所图书馆的价值,使图书馆的职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读书平台以及更为丰富的文化和信息,使高校的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雪松 单位:沈阳医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谢晓梅.关于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思考[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0):21.

[2]王俊宇.论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54-55,76.

[3]黄双臻.论人本管理在医院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16):1276-1277.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摘要】

随着高教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各高校也都充分重视起了办学质量的提升,而在高校教育创新发展中,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平台,其在办学过程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就当前的高校图书馆系统来看,很多院校还在沿用图书馆与系统资料室互补沟通的管理体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也逐渐凸显出了诸多缺陷,难以满足高校教育创新改革各项需求。而要想使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全面适应现代化高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就必须要运用新颖、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其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革。

一、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在充分遵循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上,图书馆应积极引进良性竞争机制,积极鼓励其管理人员在图书馆岗位与各部门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进而图书馆的每位官员都能够拥有平等争取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让各部门与管理人员之间真正实现科学、合理的人员流动,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全面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对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开发信息资源,以及管理干部等岗位来展开竞争;而相关辅助人员则可以针对阅览室、流通管理等岗位展开公平竞争。另外,对于在日常工作中有出色表现的辅助管理人员,图书馆可以对其给予破格录用,并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实施多劳多得的管理政策。

二、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图书馆人力资源

针对图书馆干部管理来讲,应逐渐由任命制向聘任制转变,并逐渐从馆内聘任拓展到向整个校内,或者是校外的聘任,以此来促进管理干部选择空间的不断拓宽,也通过这种制度改革来增加各管理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在沟通中对当前管理工作不足之处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任用上也可以实施双向选择,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则实行事业编,而针对相关辅助人员则要实行合同制与临时工制度的科学整合,这样不仅能够对专业人员和图书馆辅助人员的工作性质进行更好的区分,也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分工而在各方面出现差别待遇的现象。另外,针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还应该针对高校教育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同时在评定干部职称方面,也要科学、灵活的实行聘任与评审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并且还应结合图书馆改革发展需求,设立各种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职位,以此来确保其管理体制可以能够全面适应高校教育、科研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三、积极向社会开放,有效提升高校形象

图书馆其实就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高校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实施继续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所,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以及真正实现人民现代化高素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加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的开放,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弥补地方图书馆在资源和服务设备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能够使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充分的利用,全面发挥出馆藏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向社会充分展现出高校图书馆的优质服务,以此来促进高校形象的不断提升。

四、整合三大系统图书馆,构建公共知识中心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一直遵循着全面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而对于高校设置方面也经历了拆分与合并的相关改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因此,为了给现行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应不断加强三大系统图书馆的合并,并积极建立起公共知识中心。

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指标

对于考核评价指标来讲,主要可以通过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质量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各个方面,通过自评、部门定期考核,以及读者反馈、调查等多种形式来给予全面评价。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在满足其物质需求之后,其往往更加希望在管理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得到充分尊重,以及全面发挥出自我价值;而对于需要承担大量日常工作的辅助人员来讲,其更希望获得更高的物质利益,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激励机制过程中,应以经济手段为主,进而在充分满足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

六、结语

总之,高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对促进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充分满足教育、科研实际需求等方面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每一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馆员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在综合考虑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以及师生学习、认知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从而在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强高校竞争力。

作者:王晓涵 单位:信阳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樊晓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4,19(2):86-88.

[2]徐一忠,陈国道,卢尚琼等.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之思考[J].现代情报,2013,23(10):46-47.

[3]杨佑明.试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4(2):95-96.

第六篇:高校图书馆管理物流网技术研究

摘要:

将物流网技术应用到档案实体管理中,可以有效率的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图书馆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本文以图书馆档案管理为切入点,联系物联网技术进行论述,探索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档案实体管理的意义及方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

物流网技术;档案实体管理;应用方案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开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它从纯粹人工管理图书变为使用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对图书文献等进行管理、储备和借阅传播的过程中,对整个高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活动起到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互联网的时代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提高各项功能,计算机技术帮助高校的图书管理功能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作为高校储存信息知识、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改变了传统的IT架构模式,新的数据存储方式及数据分析对其形成了冲击与挑战。从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基本特征以及互联网进程中高校图书馆涌现出的新特点中可以发现,在图书馆管理中开始很大程度的使用通信等互联网技术,很利于带动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的进步。因此,高校图书馆建设若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加强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和创新化。

一、物流网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应用前景

物流网络主要是指,以网络信息为支撑,建立在物流设备条件基础之上的,按照整个网络运营模式发展的网络服务体系,如何将三者最大化的整合是现今物流化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物流信息网络包括企业内部及外部两种模式。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网是企业引进适合自己的管理软件,使内部物流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通过网络传输信息可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营运成本。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主流,各种新兴的高科技管理方法也不断的涌入校园之中,传统的图书采购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新形势下对图书馆采购等工作进行重新安排,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共存的社会转型期,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与现代化是非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物流在图书馆采购部门的应用

图书采购部门采用各种现代物流技术,运用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是为了改变被淘汰的商业模式,发展新型的采购方法。当物流化方式不断地转变的过程,各种新型的文献采购方法也不断涌出,通过网络图书管理人员就可以搜索到信息,从而对图书信息进行掌握,从而购买性价比最高的图书。通过在网络上选取图书,可以减少许多繁琐的搜集图书、跑订单的工作程序以及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物流方式周期比较长,而且没有追踪订单的功能,不能进行反馈,物流形式较为单一,而现代采购方式通过交通工具直接送达或者邮寄的方式,可以实时追踪订单,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以最大的效率将客户所需要的图书传递给顾客。

(二)现代物流在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应用

任何图书馆都有可能在文献准备的过程中缺少图书类型,不可能满足任何读者对所有类型图书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各个图书馆之间协同库存的配合,在各个图书馆之间加强图书的的互换与共享。而传统的图书之间互借调换程序非常繁琐,需要各个图书馆用户亲自去图书馆借还,既不方便也不高效。相隔距离比较远或者交换数目繁杂的时候,各个图书馆之间更是无法在服务质量与效率上获得图书馆使用者的满意。随着信息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添加计算机功能中的现代物流技术,一方面从数量上加大了图书馆中虚拟馆藏数,另一方面提高图书馆的固定读者人数,缩短图书馆与图书馆使用者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为图书馆使用人员提供便利。

(三)现代物流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的应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图书馆各项文件参考探究过程中,用户会对图书馆各项信息搜集整理工作有更高水准的需求,依照现今状况人们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获得各项图书信息文件资料,而是更深入的要求各种文献资料以及内容深入的信息获取。把现代的信息资料贯通网络的覆盖性与物流技术的文件传播功能相统一,能够使更多的用户更加快速的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运用各项新兴物流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达到图书馆的非中介性的文件传播功能。

二、物联网在高校图书馆实体管理中应用的技术可行性

RIF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这种技术源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一种能够自动识别的技术。①RIFD不仅能运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在人或物体还没有进行接触时就产生识别系统从而生成数据信息的交换。这种技术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像跟踪动物、防盗、门禁系统和停车场的管理、生产线的自动运作以及管理物质材料这些领域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RIFD能够在管理档案时,自动为档案、文件或光盘做上唯一的标识记号,方便管理人员通过这个记号进行档案的流通和库存管理,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下是RIFD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时的几点优势:

(一)高效的进行档案盘点工作。

在过去的档案盘点工作进行时,人们需要一件一件的进行筛选、清点,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而利用RIFD读写器时,RIFD还具有穿透性的阅读功能,不仅能够一次读取多个RIFD的标签记号,还能够在盘点时直接拿着读写器,对需要扫描的档案进行对准扫描就可以,非常大的提高了盘点的工作效率,使人们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快捷。

(二)方便查找不在架上或放乱了的档案。

RIFD的读写器能够精确的辨识出扫描后的数据与数据库中数据的差别,并进行自动比较,查找这些档案就变得非常便捷。

(三)使借阅手续更具简单明了,增强了个性化服务。

利用RIFD带有标签的借阅卡给每位档案使用者进行登记管理,在办理借还手续时就能够自动的进行刷卡记录,在电脑中记录下相关的借阅信息。比如,如果借阅者想要借阅但并没有借阅到的档案记录放在借阅卡里,一旦这个档案信息归还后,系统就能够自动的发送相关信息到借阅者的手机或邮箱里,方便借阅者能够更加快速的进行档案借阅。

(四)能够更加快速的检查档案的完整性,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RIFD有智能的检测辨识系统,通过档案归还时的扫码,能够马上知道档案是否存在缺损少页的情况,不需要人工清点就能立刻得知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五)方便了利用者的信息、档案的利用等数据统计。

RIFD带有标签的借阅卡不仅能让使用者更好的进行数据统计,还能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只要档案上贴上RIFD的标签,系统就能快速方便的读取使用者和档案上的标签数据,使统计工作更加简便。档案管理员只要键入统计条件,就能使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一目了然。此外,如果将RIFD的标签与网络进行链接,还能将标签作为资料的输入口,可以将一些历史资料、实时数据等在机构和企业之间进行共享,为其他一些档案使用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应用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具体方案

(一)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双轨制发展

物联网应用与电子文件的矛盾及应对。如今数字化时代,大家都在把纸质的文件数字化,希望通过互联网,提高电子文件的利用率,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但是,我们要知道,网络具有开放性,电子文件的利用尚不成熟,很可能造成文件的泄密,也可能造成电子文件的泛滥,同时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利用几乎百分之百的依赖设备,对普及档案的利用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纸质文件将会长期存在,而且依然占据有利的地位,未来的档案管理可能会朝着双轨制的方向发展,这就给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二)加强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安全性是所有应用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将物联网应用在档案管理中,需要考虑两种信息的安全,一是借阅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二是档案的信息安全。对于个人信息,有关机构要制定严格的职业守则,禁止档案管理者泄露个人信息,违者重罚。同时,在进行物联网建设时,要尽量选取有资质、信誉好的大公司,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个人信息不被窃取。对于档案信息,因为关于档案的信息只是一些关键词、摘要等,档案的内容并没有在数据库中。因此基本上不存在因为物联网而泄露档案信息。

(三)运用核心技术创造优势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物联网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研究难度最大的技术,RFID射频识别不是进行直接接触性的识别技术,它主要通过发射信号来获取需要的数据从而识别具体的目标,整个识别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所以可以投入工作在任何艰苦的环境,这种技术可以同时运用于多个项目中,极大的提高整个运营效率。在中国,虽然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很多,但是成果很少。同时,由于各种标准的不同,中国很难和国际接轨,加上目前并没有实现大范围的应用,成本还很高。但是,我国已经在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核心技术的研究,笔者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标签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便宜,成本能够大幅降低。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信息化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将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物档案的管理中,物联网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环节的效率,减少借阅登记的环节,同时还能为利用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利用者的满意度,实现档案的价值。将物流管理技术与整个图书馆现代化进程向关联,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建设。管理的物流化将最大程度的实现图书馆使用的高效化,可以简单便捷的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整个物流管理理论运用到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走向现代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作者:崔小宜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注释]

①李星光.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在深圳图书馆的应用.《公共图书馆》,2006(03).

[参考文献]

[1]张铎.物联网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智为.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胡蓉.基于RFID的实体档案管理研究[J].档案建设,2011(9).

[4]贾姝.基于物联网的实物档案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化研究,2009(12).

[5]左光明.实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8(6).

[6]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7).

[7]周蕾.RFID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浙江档案,2006(6).

[8]苏红英.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