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论文

1合理配置管理权限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1.1下放管理权限是理顺管理关系的前提。

传统高校管理模式下院系的管理权限有一定的限制,学院的管理部门具有较大的决策和管理权,将一部分管理权力下放到院系,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创造性地、结合本身的专业特点,结合教学管理实践来发展,并办出办学风格,以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校级的教学管理主要从宏观上,确立办学理念、规划和指导职能,并从学校整体的发展上进行统一的管理,理顺两者教学管理上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对其教学活动加以引导和控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2实现人才培养是理顺管理关系的目标。

在管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存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促使在院系的管理中存在管理职权重复,该类现象的存在也导致多头领导的出现,致使在出现问题时,存在不能及时解决的情况。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促进其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同时还需实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的局面。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理念,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弹性学制下的教学管理

学分制是弹性学制下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课程方向,极大的满足其兴趣与个性的生长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二级院系需要根据专业特点,为其设置模块的课程结构、学分设计、学分标准,推进学分制的建立。

2.1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分析。

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来的,在教师的保障、教室实验室的数量、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软件、硬件资源的限制,部分高职院校主要以实施学年学分制为主,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现行的排课方法与以学生为中心的选课模式的不适宜性,学分制软件也不尽完善。

2.2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兼有学术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其业务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思想,使管理人员紧紧把握教学管理的脉搏,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这有利于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良性运转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这是学分制管理制度运行的保障,也是发挥教学作用的有力支持。理顺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对教学要求和管理的不松懈,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过程的规范,只有增强超前意识和创造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学院的发展,更好的实践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2.3弹性学制下的实践。

实施弹性学制,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这与每年的毕业生电子注册时间及用人单位接收学生的时间上存在着差距,也需要进行变化。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带来的不同学习要求而制定的目标明确、学制灵活、科学、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这是弹性学制的目的所在。

3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方法

3.1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环境。

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过程。要上升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当中去,这是对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资源共享,是高校中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的有效执行的保障。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是当今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2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应用。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考教分离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变任课教师的随意性,提高了严肃性,更为公平。同时在面向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选课管理、等多项制度,为这些流程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结论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在想念上、在方法上开展有效的工作,使之得以顺利实施,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符合产业发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建立教学管理计算机体系,将相关特征纳入其中,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建立与管理相匹配的工作流程,充分考虑教师、教室、时间等约束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更新体系,使各种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案得以运行与激励,达到制度创新的目标,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作者:王沛训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