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式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众赖以生存的工具之一。并且在当前的社会中,互联网技术也逐渐走入教育领域,为教学工作者以及教务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辅助。比如,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就已经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借助其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发展

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等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方面的后勤部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比如,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时需要应用一卡通,在缴纳水费电费时,也需要与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于后勤部门来说,其所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极多,并且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平台进行合理应用,是其发展的必要趋势。

一、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第一,多元性。总体来说,高校后勤部门服务的对象并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校内的教师、领导以及学校在发展期间所涉及的各项信息。比如,流动资金的变化情况、科研项目的进度以及各项教学资源的消耗等。所以,后勤部门在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管理系统时,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归类,为其构建不同的信息数据库,保证数据的精准管理。第二,多向性。综合来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来源背景、不同的行为活动,所以其所产生的各项信息也是不同的。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后勤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其提供后勤服务。第三,多层性。在不同的阶段,学生以及教师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即便针对同一时间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所处年级、性别以及所学习项目的不同,其对于后勤管理系统所提出的要求也会不同。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展现出的信息会存在较大的层次性。

二、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一)因地制宜,创新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当前,虽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形势逐渐稳定,并且其所涉及的区域也比较广泛。但针对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其长期应用传统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所以很多员工都会对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在发展信息化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更新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使之能够正确意识到信息技术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其所能够形成的价值,能够主动对该种技术进行应用,借助其开展管理工作,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服务至上,组织构建信息化的完整服务体系

在结合互联网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并且能够对信息化技术形成有效应用,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原则,贯彻以师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首先,在具体工作中,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思维,定期对高校内师生的活动情况以及活动特点进行了解,也可以通过问卷考察的方式获取师生的具体需求,借此有针对性地对内部的服务体系进行有效完善,加强服务体系的人性化以及科学化,以此推动学校的稳定发展。其次,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全面了解,并且也可以借助信息平台与各个系别的教育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并对其进行合理满足。再次,后勤部门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对各个专业学生以及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为其建立完整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后勤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系统中的信息为基础,对服务方案以及服务计划进行有效调整,为学校提供更加精准的管理建议,以此提高高校的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最后,在当前的社会中,由于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网络也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存在。所以,当今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移动通信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其也会对这些设备进行应用,比如借助支付宝、微信软件实施购买行为,借助社交软件与其他人进行沟通等。因此,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后勤部门也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适当的应用。比如,后勤部门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二维码,当学生想要缴纳相关费用时,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以登入自动缴纳系统,以此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也能够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再如,后勤部门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创建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内,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查询的方式了解高校附近的相关信息。而后勤部门也可以定期通过公众号一些信息,如考试时间、放假时间以及学校的其他决定等,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信息,做好相对应的调整,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管理效果。

(三)加强基础,注重培养后勤管理人员信息水平

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素养,将会对整体的工作效果形成直接影响。所以,即便是在利用信息化系统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方面也应该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以及管理,提高其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业务水准,以此为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形成有效的保障。首先,高校方面需要适当的调整人才招聘制度。例如,针对一些未经历过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或者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高校应一律不予以聘用,从根本上控制住人员能力,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其次,针对校内的后勤管理人员,学校方面可定期组织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以及考核活动,借此加强后勤人员的工作思想以及工作意识。另外,为了有效对其形成有效的激励,高校方面也可以构建完整的竞争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例如,针对能够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具有较高信息化理念的后勤人员,高校方面可以适当地对其薪资报酬进行调整,也可以适当地对其岗位进行提升,借此激发其他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深入。

(四)完善设施,构建完整的信息化后勤管理系统

首先,学校方面需要对后勤部门的整体结构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为基础,扩大投资,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基本设施完善。同时,针对后勤部门的核心结构,高校方面可以为其打造专门的信息建设服务平台,以此为后勤部门的所有工作形成有效辅助。与此同时,针对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高校,其也可以与相关的研发机构进行沟通,打造一个专属于本校的信息化后勤管理软件,借此加强校内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私密性。其次,后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学校运营信息以及师生信息,打造完整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其可以以校园网为平台,构建完整的教务后勤管理系统,定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更新,给予学生有效的辅助。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后勤部门需要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实时监管。针对系统中存在的各项资料,管理人员需定期对其真实性以及实时性进行检查。最后,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注重提高个人的工作理念,必要时也需要在内部构建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同时,为了有效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高校方面可定期组织校内学生对后勤部门的服务状态进行匿名评价,促使后勤人员能够及时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善,加强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教育领域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以及工作内容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这对于后勤部门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工作挑战。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后勤管理部门就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构建完整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借此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推动高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达.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讨[J].科技传播,2019,11(20):124-125.

作者:李云霄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