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运用,跨国、跨地区的集团公司迅猛发展。为降低财务管理的运行成本、加速业财融合、加强风险管控、实现集团战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被集团公司青睐。本文主要研究这种新型的财务模式是否适合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高校财务;流程

财务共享作为近十几年来新型的财务管理工具之一,在控制成本、促进管理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体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外理论实务研究较国内早且成熟,近几年国内关于财务共享的实务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并日趋成熟,但财务共享服务理论针对高校财务实体研究还属于凤毛麟角。本文主要研究此种新型的财务模式是否适合引入高校实体财务管理中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关于共享服务的概念,本文认同陈乃华(2017)的研究,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化分工,将分散在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同的地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处理的财务工作新模式[1]。财务共享服务是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应用,是相关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功能的实现。在高校财务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计财处核算业务本身大部分属于业务量大、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的类型,这完全符合实施共享服务实施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计财处都成立了专门会计核算中心,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核算业务的处理效率、财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核算口径的统一性。高校会计核算中心实质上可以理解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原始初级发展阶段,这种财务核算模式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财务共享服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发展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侯昌恕(2015)认为高校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校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契合。韩俊仕(2016)以实施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契机,尝试构建高校财务共享框架,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为高校创造更多价值。蒋莉平(2018)研究认为高校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可降低高校运营成本,实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融合,同时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江乾坤、田菁菁(2018)基于流程管理的相关理论,描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业务流程,设计了总流程管理体系。王先鹿、陈晓琳(2018)从我国高校多校区、多模式、多城区的现实出发,认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为报销管理提供了实现整体标准化、高效化、低成本的服务模式[2]。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针对高校流程管理、高校信息化建设、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教学模式、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做了大量的实证及理论研究。目前,有不少的高校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实验基地,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但针对高校计财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项目建设仍然是凤毛麟角。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无论是大中型跨区企业,还是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都是处于初级阶段。初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将财务审核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减少主观判断,确保财务报销审核的标准和准确。

三、高校建立财务共享模式的必要条件

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适应的大环境是跨国、跨区的集团公司财务账务处理,而高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是基于解决目前国内高校因发展带来的分校区、跨市区设立财务核算及财务报销人员紧张等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高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校所有行政业务的信息化、一体化,实现校园业务的智能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发展战略,促进其持续发展。因此,高校若采用财务共享战略,一方面需要结合高校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另一方面是要改善目前财务困境,实现业财结合及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高校财务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再造

企业集团在设立其直接管理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必然会打破原本的组织架构和流程体系。将所有的业务进行上下连贯,这就需要高校进行流程设计,更重要的是组织架构的重新构建。由于高校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实施财务共享的流程再造的时候,势必会需要多部门进行纵向的配合和分工,这就要求对组织架构进行修正,使之能顺利进展。财务共享服务下包含众多的业务,基本可以涵括学校所有的日常服务,初期可以根据需要选定业务范围,局部实施。

2.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能够落地生根并迅速发展。每一次科技的进步,对财务管理都会有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造,催生新的管理体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基于互联网+和云技术发展而不断演进的结果。因此,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步骤或者说首要的前提条件是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校园智能化。

3.培养综合型财务管理人员

先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财务观念,注重财务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学习及不断地更新。财务共享中心的组建,不仅仅需要专业的财务知识,更多的是对系统的构建及财务宏观概念的架构。

四、构建高校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主要思路

构建符合高校实际需求的财务共享模式,首先应该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词是共享,共享是基于大型跨国跨区域的企业集团而产生。财务规模的大小及经济效益的体现直接与集团的大小相关联,只有大才能体现规模效应,大才能带来一定经济业务流程的规模化,从而降低人工使用成本。其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必须是重复性强、流水线操作、劳动密集型的业务。这类业务可以进行机械化处理,能够具备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为此进行此类业务流程的再造才有现实意义,才能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建成财务共享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前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后续需要高成本的维护费用;二是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税务管控风险和内部控制执行风险;三是从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实际发展看,高校各应用系统虽然比较完善,但都是孤立的,各系统很难实现有效结合和统一,导致高校大数据财务建设实质性进展不大,加大重建成本。

五、总结和相关建议

高校实施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就是掌控高校人、财、物管理的全过程,推动落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满足广大师生、各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减少财务人员重复繁重的日常工作,突破工作地点的局限性,为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科研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及办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提供支持与引导,同时必将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及运行效率,促使会计职能纵深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如果仅考虑到了共享,但未注意到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在围绕“服务”开展的,那么财务共享服务之路不会长久。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财务组织变革,提升财务管理,推动组织从传统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构建业财一体化的财务模式,实现以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支持高校事业的发展。为此,高校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需要集合财务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收入管理、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以及与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等,即所有与财务信息相连的信息均需纳入共享中心。笔者认为,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要求的基础条件较高,甚至对于组织框架要求比较苛刻,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适合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也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需要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其实,不管是否建立高校财务共享中心,只要高校财务有先进的服务理念,有成为业务战略伙伴的潜质,有持续改善的动力,定能为高校的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乃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与应用——以某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为例[J].财会学习,2017(18):222-223.

[2]王先鹿、陈晓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高校财务报销中的设计应用——以Q大学为例[J].商业会计,2018(16):101-103.

[3]江乾坤,田菁菁.我国高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10):153-156.

[4]蒋莉平.财务共享服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西南林大学学报,2018(05):17-21.

[5]韩俊仕.云计算环境下高校财务共享服务机制构建[J].财会通讯,2016(10):101-103.

作者:李娟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