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创新探寻(4篇)

高校管理创新探寻(4篇)

第一篇:信息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被信息浪潮席卷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浪潮已经席卷到我国的各行各业,我国高校也应该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积极创新。其中,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属于比较重要的一块,笔者认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要适应整个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紧随高校人事制度的变化而不断进行革新,根据新形势与新要求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这种优化与创新,旨在摒弃旧观念和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果和效率。同时,做为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应该积极引进新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全新的管理举措,从各种层面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与人事工作顺利进行与展开。

关键词

信息化浪潮;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与优化

0前言

“术业有专攻”,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的今天的辉煌成就无疑与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努力付出密不可分。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人事档案管理无疑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这从各种层面发出的声音就能看出来。在我国的各项事业中,档案管理事业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国家一切组织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整个民族事业兴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高校工作中,人事档案是高校人才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根据。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在不同的层面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在,变得更充实,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高校人事管理提出的种种挑战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同时,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也因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成为档案界的标杆课题。接下来,笔者将分几个层面阐述我国现阶段各个城市内诸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以及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各行各业周密细致的档案管理工作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可以不夸张的说,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国社会各项事业中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档案局紧随信息化浪潮,从各种角度加大力度推进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我国的各级高等学府人力资源管理(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积极适应国家档案管理的变革趋势,紧随变革的步伐,加快构建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的整体结构,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的资源共享,是当今全国高校适应信息化浪潮的最好体现,此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信息管理功不可没

我国高校聚集着各种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社会的栋梁,是国家的精英。在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档案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它承载着高校内部教职员工政绩、品德、工作履历各方面的真实记录,它是反映每一名人才的成长记录的最真实的凭证,也是选拔高尖端人才的重要依据。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港湾,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人事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后益处很多,可以随时通过智能检索和搜索引擎在数据库里搜索到需要的查阅的数据和信息,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库合成大量的较为直观的图表,有利于为高校人力资源的统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1.3信息化管理对于人事管理的发展也有一定意义

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是以纸质为主的,以纸张为载体,存在各种问题。新型便捷的电子化档案的出现,给传统的档案载体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同时也为高等学府人事档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余地。电子化档案更便捷、储存资料的时间更久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计算机系统信息进行检索、传输、等述种种技术手段,最终实现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资源共享。

2我国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弊端

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阶段。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独特性质,现阶段,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与现阶段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

2.1管理手段过于滞后是现阶段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到世界各地,每个国家都在号召无纸化办公,然而在我国,由于种种现实问题的存在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目前我国各级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齐堆式”的管理办法仍然普及在各个单位中,同时,电子计算机技术没有在高校的管理中得到有力的推广,部分单位的的局域网和电脑配置跟不上,十分滞后。同时,网络维护不到位,软件的开发也不够,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无纸化办公根本没有实现,种种现实问题的存在,导致档案信息管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跟上行政干部人事制度的进展步伐。

2.2人才数据库的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仍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存在各种弊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现阶段,高校人事档案数据库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单位为了迎接上级单位的检查不得不临时构建数据库,录入的数据未经核实只是应付了事,态度过于敷衍。(2)档案数据不准确。档案数据不准确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伤,往往出现这个失误是因为缺少一定的审核环节,数据都是由高校的教职员工自行录入,没有必要的审查与核实,导致数据不准确。(3)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库质量无法保证。我国部分高校人力资源数据库的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人才数据库的质量无法保证,错误较多,同时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校准,大大降低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质量和使用频次,这两点成正比,越是没人使用就越容易无人问津,长此下去,极易导致恶性循环。

2.3档案资源开发“重收藏轻使用”没有切实发挥自身的效用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重藏轻用”,这个问题很普遍,不属于个案。这种弊端产生的后果往往导致储存的重要资源总是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由于这样的现象存在,导致档案信息的资源不能有的放矢,产生的弊端过多,严重地限制了人事档案资源的有效用途,已经严重违背档案管理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那么,现在横亘在各所高校面前的一个现实就是,如何在做好保障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档案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真正发挥出档案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基层作用,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面对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4高校档案管理普遍缺乏高素质人才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缺乏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大都没有经过相对专业的训练,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更为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他们普遍年纪较大,对局域网络的维护不精通,对数据的保存和处理不专业,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意识相对薄弱,更无法与国际接轨。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因为它会直接导致整个高校管理进程速度的放慢,所以必须加以重视。

2.5高校档案管理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席卷,计算机网络也不断显现出它的负面作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网络中出现许多黑客肆意攻击网络中具有保密性质的信息,同时,电脑病毒也呈交叉性出现,两者都对保密信息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给网络维护带来重重危机,为了避免档案信息外泄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笔者建议,高校应该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维护,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以此对档案信息形成最完善的维护。

3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可实施的创新方式

3.1加大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首先,应该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将其视为学校相关管理工作的基础,将其纳入到学校的预算中是首要选择。同时,全国的高校也应该适当改善档案经费的投入数量,笔者认为,应该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经费的投入。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必要的电脑硬件,在相应的硬件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建立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系统,可以将云系统引入到共享平台中,这样就能保证信息的精准度,加快档案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2正确规范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标准

人事档案数据必须真实、完整、及时,正确。这几种特质关系到整个人事数据库质量的优劣,也是整个数据库的信息化向资源共享迈进的最关键的一步,更是数据库网络化的重要基础。要达到上述标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多加注意:(1)必须重视人事档案的收集,归档和整理工作,同时,要表明档案的各项目录。(2)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码摄(照)像和扫描技术,加快档案的目录数据库的建档和整体数据库的构建。(3)建立精确的检索体系并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并加快档案的数字化开发进程,做到档案信息“准、快、全”的优秀特质,逐步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全方位检索进程,使得信息管理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

3.3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档案信息队伍建设

人才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各级档案部门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各个高校应该将努力打造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视为自己肩上的重任。现阶段,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不够专业,再加上单位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很少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还是思想体系都有不适应的地方,他们的专业素质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全面优化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做到人才的全面培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相关的必备的研究水平。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再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必须十分精良,同时,要有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虚心学习的精神,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现代管理方法,如实现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4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要做到警钟长鸣

档案信息化的安全应该做到警钟长鸣。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加密技术,不越权适用操纵数据和信息,防止泄密的现象发生,同时,数据库的备份要及时,确保信息的安全。

4结语

总之,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种种现实问题,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席卷和高校的深入改革,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只能越来越规范和严格。所以,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掌握最先进的数据库实时信息,不断探寻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之路将任重而道远。

作者:贺滢锦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冰.人事档案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0(7):33-34.

[2]吴卫,李继伟.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09(3):58-58.

[3]张毅萍.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0(7):31-32.

第二篇:高校师资管理道德原则与管理创新

摘要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还要积极培养优秀的师资团队。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下,高校师资管理的道德原则要与国家教育观念相呼应,不得与之相违背,对高校师资的管理也应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师资的道德规范和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发展。为此,本文主要从高校师资管理的道德原则出发,进一步分析高校师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创新的几个建议。

关键词

高校;师资管理;道德原则;管理创新

1高校师资管理的道德原则

1.1人本理念

所谓人本理念,重点是要突出人这一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精神要求,也就是说高校师资管理要重点突出教师这一核心,而贯彻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有:首先,要尊重教师人格尊严。高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给予切实的肯定;对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由衷产生的自豪感、成就感要基于尊重;对教师不断进步和提升的上进感也要给予尊重。尊重教师的这些情感,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到高校决策当中,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其次,要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重视教师实际需求。高校要准确意识到教师在学习进修、生活政治等方面的需求,并支持和强化教师合理的追求与愿望,积极调整教师不符合社会标准需要及其社会条件不相允许的愿望与追求;最后,要促进教师的综合发展。高校若想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健康成长,就必须要保障教师的健康发展,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此,高校必须积极为教师开创和组织活动,让教师的智慧与创造能力有效开发,使教师感受到自己是有思想、有价值的人,真正体现人本理念这一最根本的原则。

1.2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原则,指的是高校师资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利害等同交互”的基本原则,并以此来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让社会、教师与学生这三者间都能够处于一个平衡合理的状态。公平公正的本质在于促进社会、组织及其个人能够友好相处,而高校师资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原则主要包含着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规则要公正。要确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对所有教师都应秉承一视同仁,实施统一标准,不能搞双重标准。同时,在管理决策上还要坚持民主观念。要将广大教师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根本利益与实际需求愿望作为管理制度制定的根本标准。还要注意倾听教师的呼声,不断调整师资管理,将民主决策和集中决策充分的结合起来;其次,权利要平等。教师既有权利享受基本的教师福利,又有尊重他人、培育学生的基本义务。所以,高校管理中不仅要承认教师使用权利的科学合理性,更要帮助教师切实建立正确的义务观念;最后,要均衡结果。高校分配制度应严格按照贡献来进行。其主要评定尺度为对学校及其社会贡献多少,以此来进行公平公正的分配与福利待遇。此外,对于教师考核结果也要秉承公开公正、透明。认真总结考核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特征,不断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及有效和可操作。

1.3人文关怀

高校在进行师资管理时,应秉承关怀备至的原则。所谓的人文关怀并非是单方面的,而是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含对教师的培养、提供进修机会、进行人事分配及其日常琐碎事件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皆需对教师进行充分的人文关怀。同时,师资管理制度也应遵循人文关怀这一原则,并虚心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建议,根据不同教师的建议要求而适时的调整并加以改正,以确保每个教师的基本权利都能被履行,让教师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真心诚意,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保持上进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于教育工作中,为高校教育事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4德才兼备

所谓“德才”便是指“师德”“才能和智慧”,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更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教师在职务晋升、评职称等方面,德才是其评定的标准,缺一而不可,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德不足,而教师不足以称优;才不足,德便失去存在的意义。有德有才,才能使教师坚持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及其政治方向,才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以培育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己任,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切实履行好教师的职责所在。所以说,高校师资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德才兼备原则,并将此作为评判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既反对重德轻才,又反对重才轻德,如此,才真正有利于师资团队超重更好的方向发展。

2当前高校师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相对落后,鼓励式机制没有建立

许多高校在师资管理上仍旧沿用旧的体制制度,并没有顺应时代的要求采用新型考核制度、奖惩和评优制度等,教师们在竞争意识上尤为不足,导致无论教师工作是否付出努力拿到手的工资皆等同,教师们对工作热情度和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尤为不足。同时,对于外部引进的教师,高校也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需求来进行有效筛选,大都是根据相关部门调遣直接接受了外来师资,学校难以创造一个优质平台来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

2.2管理理念缺乏科学合理性

我国高校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发展起来的,受其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师资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科学合理性。师资管理大都是将成本作为主核心,管理内容主要是以降低师资成本,控制成本费用为主,这种理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传统高校极为缺乏教师人才,但在当今时代下,这种管理理念显然难以适应当前高校不断发展的人才标准要求,现代高校更加注重师资职业道德素养及其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而传统师资管理缺乏这种观念,只是将其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传授上,进行单一化管理,这种理念的遗留致使当前许多高校师资管理出现和人才培养严重不符的现象。

2.3管理方法相对单一

我国高校师资管理大都是以静态管理方式为主,就相当于将教师视作为教学工具,使其凭借仅有的教学经验和已有的常识便可进行管理和操作,在管理方式上相对单一化和机械化,难以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然而,由于管理过程中的多方面原因及其条件限制,我国大多数高校师资管理的改革进程相对缓慢和落后,这也是导致高校师资管理方法方式相对陈旧,且仍旧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不能够切实跟上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的根源所在。同时,教师教育教学思想也没有切实建立起来,与教师相关的利益高校也没有尽全力去做好,致使平等性严重缺乏。在这种师资管理方法方式下,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必然会被有所淡化,高校教师工作积极创造性也会遭受打击和影响。

3高校师资管理的创新方法

3.1更新管理理念,贯彻人本思想

现代高校师资管理理念应当秉承人本思想,强调教师这一主体,所以也更加重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便更好地实现师资管理目标。为此,高校师资管理不仅要切实建立起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更要积极采取动态管理方式,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为促进教师综合发展而创设一定的机会空间,将这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与学校发展有效结合,最终使高校师资管理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3.2提高师资管理人员素养

高校师资管理目的在于促使高校管理效益的提升,以便更好的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若想提高高校管理效益,那么师资管理人员素养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提高师资管理人员的素养便是要积极引进专业化程度高、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且具有思维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其次,对于高校现有的师资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习以有效提高管理业务水平;最后,高校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觉和积极摸索管理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制度法规的学习,切实提升师资管理质量。

3.3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健全师资管理机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立足于人力资源性的作用和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作用,同时兼具多元化发展特点,能够有效协调人的功能发挥及其需求实现。在高校师资管理中便可充分借鉴这种模式,切实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针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要给予关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及其教学成果,不断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同时,还要积极为教师创设进修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教师的积极创造性被充分调动。此外,在完成上述内容后,还需建立起完整的师资管理机制,包含岗位晋升、激励、个性发展及其基本保障等相关机制,使教师的功能发挥和基本需求有机融合,相互协调。

4结束语

高校师资管理过程必须遵循几个基本道德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切实树立起“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愿望,积极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师资管理方式,使高校师资管理能够真正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接轨,促使高校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繁荣发展。

作者:赵冰 单位:河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林惠.高等专科学校师资管理的道德原则探讨[J].卷宗,2015(5).

[2]方金.师德建设的道德困境与管理创新[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1).

[3]吕超.论高校师资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8).

[4]丁夏夏.浅谈高校师资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人力资源管理,2015(6).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考

摘要:

在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科技革命的冲击下,我国高等院校为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对高校的教育体制、管理体制进行积极的创新和突破,高校图书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革新.拙文以笔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考,在总结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论述形式就当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背景下的创新管理进行几点思考,以期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字:

高校图书馆;数字背景;创新管理

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构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阶段许多高校学生教师查找资料、了解国家政策及历史人物知识的重要平台,其拥有着非常雄厚的人文素质教育功底.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形式的图书馆存在巨大的差异,无论是从藏书量还是从其管理模式,都能够看得出高校图书馆管理任务的艰巨与重要性.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数字为导向的创新的一大瓶颈所在,今后而言我国广大高校图书馆的一大核心任务就是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激发图书馆在教育民众、实现其文化传播职能的作用.

1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信息数字技术为导向的创新的必要性及现阶段各大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严重滞后,服务质量和态度严重欠缺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任然延续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任何方式的评价或者考核机制,加上广大高校图书馆本身缺乏必要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机制,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人性化的服务,造成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甚至于与学生教师发生严重的冲突.高校图书馆从其工作性质上来说,其工作量比较大,工作程序比较复杂,工作过程比较繁琐.例如,图书馆在整理借阅图书时,需要对图书按照图书编索号整理分类,还需要根据借阅归还图书的编索号进行上架和分类,让每一类图书都能够有序的分类,从而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高校图书馆尤其那些“985”“211”大学的图书馆一般藏书量都在百万册以上,如此海量的图书资源,涵盖了报纸杂志、图书文献以及电子文档、重要资料文件等等各个方面的图书,因此图书馆日常的管理难度之大、工作难度系数之高逼迫高校图书馆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笔者走访发现我国广大高校图书馆都会招募一部分的在校学生作为图书馆管理员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之中,减轻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难度.

1.2信息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激发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活力和内在动力

数字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为导向的综合收集所在单位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比对从而得到最优的效率,其内在的动力就是要不断的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改善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例如,我国现阶段各大院校运用的图书检索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收集所有图书馆图书资源信息,然后以电脑或者其他移动设备终端为呈现方式,将读者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快的罗列出读者所需要查找的信息.这样的数字技术的运用本身就是基于信息数字技术的极大发展基础上的,没有信息数字技术的成熟与实践,就不会有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1.3高校扩展加大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模式,基础设施落后

缺乏必要的管理设施,需要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基础人文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上世纪80年代的精英教育逐步发展到本世纪之初的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从高等级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升.高校合并从我国提出要建设全世界一流大学,相应国家建设“2025年工业体系”,高校合并之风风靡全国,经过高等院校激荡合并之后留下来的各大院校从其管理模式和学校规模上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同时,高校图书馆管理设施落后,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也成为制约学生投身图书馆的一大症结所在.笔者通过互联网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服务设施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学校甚至连基本的座椅都缺乏,电子浏览设备严重不足,条件较好的诸如西南大学图书馆、贵州大学图书馆与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相比都微不足道.

2对高校图书馆以数字为导向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若干思考

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以数字技术为导向需要各大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标本兼治对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务实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做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让每一位到图书馆的读者都能够感受到图书馆的内涵以文化教育意义.

2.1高校图书馆以数字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做到

对图书馆管理手段的创新,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做到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的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以数字技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手段就需要对管理手段的积极创新和突破,让图书馆成为一个温馨的服务与学生的组织.作为读者最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就是图书馆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需要结合数字技术的基本特点,更需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工作,让新的以数字技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得到切实的落后和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使命担当也越发沉重,高校图书馆无论是从其工作范围、对图书馆的需求也越来越广,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压力越大的同时要求也“水涨船高”.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手段的创新就需要对传统的以管理人员为核心、围绕管理人员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以往以被动式的服务模式,转变服务态度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以图书借阅活动为主线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努力在图书馆管理日常实践中实现服务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除此以外,还需要构建起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机制,让各个高校之间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所得经验和教训能够通过这个信息传导机制实现信息交流、合作,以期促进各个高校之间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

2.2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图书馆管理技术的创新

数字信息技术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高校图书馆做到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虽然不能为读者第一时间切实的感受到,但是笔者认为图书馆管理理念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手段以及其管理效率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在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时就必须要对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催生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为社会提供更加高素质的人才是图书馆设立之初应尽的职责所在,面对新的形势,需要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图书馆管理层牢固树立起基本的数字化管理理念,改变传统成旧的管理理念,制定出更加服务社会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长期发展规划,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领袖邓小平曾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的时代背景延续着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技术进步模式,数字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产生活形式,对人民日常生活生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需要充分引入信息网络技术,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切实有效的促进图书馆管理模式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运用技术手段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创新首先需要做到购置完备的电脑为终端的信息查询系统,并充分收集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咨询,让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挖掘,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综合,以期提高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水平;其次是需要做到引入更加先进完善的图书资源检索系统,广泛开发各类图书管理软件和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以信息网络技术来保障图书馆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最后是需要继续完善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改进图书馆图书编所方式,对现有图书馆图书编索方式进行改革.我国各大院校图书馆图书的编索书目都比较细致和复杂,分类也较为明确,正是因为这些缘故使得读者在搜索图书、查找图书时遇到许多问题,往往很难找到应有图书,这样的模式既加大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降低了其管理效率.

2.3以数字技术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需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都需要人来落实,去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改革中需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其基本的数字信息管理技能,使广大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对对数字化管理模式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的同时也提高其管理技能.笔者认为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中需要强化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服务管理理念的教育,辅之以必要的技术管理教育.数字化管理模式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切忌不能让数字化管理模式沦为一纸空文,沦为口头之言,需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强化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理念的教育.通过再教育再培训,不断的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其服务态度的转变.除了强化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教育、培训外,也需要对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图书馆考核模式的创新,给读者以评价考核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的权限给予图书馆管理人员以更大的不断的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压力.例如,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让每一个读者对自己所接受的服务进行必要的评价、考核,让读者来对管理人员的服务进行打分,不能一味的让高校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工作情况和服务态度进行审查,更需要广大读者参与进来,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作者:孙露文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张慧君,程晓春.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实践———以淮海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2〕郑丽萍.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学科建设———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

〔3〕陈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资料室的特色建设———以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256-257.

第四篇:高效语文教学管理创新改革

摘要:

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大学语文基本上处于地位弱化、定位模糊的现状,高校教育自身具有的非功利性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校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高校的科学管理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关系,高效、成功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而相反的,消极的管理模式只会为高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阻碍。本文基于高效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分析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有效的改革的有效途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高校语文;教学改革

根据课改要求,大学语文在高校应该被广泛关注,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度关注,然而实际的教学管理中,院校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不够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够高,并且存在地位弱化、定位模糊的现象。从根本上说,高校语文教学与教育管理相关性非常密切,语文教学对培养高校生人格素养和高校管理工作形成彼此促进相关性[1]。有效完善的高校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和教书育人、语文教学感性目标相关性进行全面平衡,另一方面对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也具有很大提升作用,对高校语文教学发展和变革具有促进作用,语文教学个性和发展还可以对高校管理形成辅助作用。

一、高校语文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方面,不是仅停留在听说读写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空间,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积累的质与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综合性的发展;所以学学语文课程不是对某一技能的训练,而是对学生自身人文修养的一种培养与提升。高校语文课程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具体在以下环节体现出来:首先,有效弥补之前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语文为学习一切知识点的前提与基础,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相对很多大一新生在入校后所上交助学申请书或者入党申请书等相关材料而言,大多存在非常显著的语法错误、错别字以及语病等,在电子信息化非常发达的当前,一些学生提笔写字的时间与机会越来越少,更多应用电子产品,由此造成原本就比较松散不牢固的语文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弱化,因此,变革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对巩固高校语文学习极具重要价值。其次,有助于提升高校生的自身文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更高的创作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对文学的学习与掌握,有助于大众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不断提升,由此不断增强人们的自身创造能力。如果文学素养比较低,那么就会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不重视培养文学素养,主要是创建在语文知识前提下,此为恶性循环过程,需要从浅到深使语文更深入意义得到实现。再次,有助于人格熏陶与培养,对学生优良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只有明白了怎样学习,才有助于完善、健康人格的形成,这与将更多大道理传达给学生相比,更具有实用性。

二、高校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社会视域下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

多数学生表示,学习语文仅仅是简单训练与阅读,高考结束后,很多高校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语文,而国内传统社会中始终流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该强理弱文的观念直接影响到高校生学习语文知识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很多高校生毕业找工作时,很多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计算机和英语等方面的能力,并不注重应聘者中文能力,很多高校生为了能够在毕业生谋求更好的工作,他们都会将更多经历应用在学习计算机与英语等课程方面,这也是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基于教育政策视域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

国内教育单位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未将语文教学要求与方向明确提出来,比方说,高校中比较常见的相关资格考试包括会计、计算机等级以及英语四六级等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考试,却没有关于语文的资质认证考试,该现象同样是导致高校生语文学习意识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高校在语文教材应用方面并未给出特别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一些高校都是根据喜好与经验对语文教材进行定制,而该情况下所制定的教材内容往往和高中语文内容存在较大的重复性,导致高校生语文学习期间缺乏新鲜感与趣味性。

(三)基于文学视域高校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当代缺乏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同样是教材内容无法及时更新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就会对高校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产生影响,网络发达的当前,更多高校生依赖电子产品,比方说,电子书、音频、视频或各种社交平台等,多纸质书籍的阅读量较少,也很难静下心来读书,这对语文工作的改革和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

恨到高校语文教师由于在“尴尬语文”的大环境下,随着社会、学习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导致一种教学方法沿用许久,不追求创新与发展;在教学备课和课堂讲解上不愿意花费过多的心思,使得课堂气氛较低沉,学生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也较低,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原因。

三、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工作分析

(一)不断完善的高校管理体制

从管理体制方面来说,高校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重视有章可循的引导式教学,而且还必须保持客观的教学管理态度,管理方法方面应该保持科学性,在对相关体制进行制定与完善前提下,依照管理具体情况,重点向管理创新环节发展。相对管理与教学中的问题,多数高校均获得有效改善,并重点结合个人和教学综合评价,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结合更多的现代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校在管理工作上也结合了许多现代技术,使管理的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比如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整理和基础数据的分析方面使用了相应的软件技术实现管理,并且不断地拓宽现有的高等教育平台。包括一些高校可以全面开放或部分开放的教务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进行线上管理,或者通过相应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等操作,所以现代技术的应用也是搞笑创新性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了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

四、基于高效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高校语文教学变革策略

(一)多渠道师资力量

高校中,多数教学工作执行环节,都有着较为单一的教师资源利用模式,由此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点过程中就会有比较片面的知识接受范围,而且也无法从多个角度认识与理解文学作品,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关注度方面也存在欠缺,高校在安排教学工作过程中,缺乏足够实用性与灵活性。所以,基于高效的教育管理创新模式,从要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融入多渠道、多角度的师资力量,尽管语文教学目的主要还是文学,然而,在学习其它学科方面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前提下,将固化、呆板制度的机会提供给语文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中分析和讲解理论知识点,而讲解重点主要是应付考试。具体教学工作中,与教育管理相配合,能够将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激发出来,对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引导作用。而且在学习方法方面展开积极有效创新,与高效管理机制相配合,从而使教学存在较高包容性与令活动,这对高校语文教学进步和变革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语文教学需密切结合互联网平台

尽管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已经投入应用了现代电子技术,然而,依旧有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该意识,导致其教学方式依旧在以往概念方面停留,导致高校生在语文知识点学习方面无法获得应有知识点,由于很难在教师口述教学内容中抓住要点,再加上学习印象不深刻,导致语文教学吸引力比较低,由此就会限制学生知识量的获取。所以,应该基于创新管理模式,有机融合教学管理平台和语文教学,重视语文教学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具体操作方法上应该尽可能同步建设互联网平台。比如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将该节知识文件上传至教学平台,也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与之相关的具有延伸性质的文件,帮助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课堂知识进行具体的巩固与复习,结合拓展知识文件,更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在目前已变成我国高等院校所普及与尝试的一种创新管理方法,基于客观管理态度与科学管理方法,与实用快捷教学方式相结合,对形成教育创新管理体系具有很大促进作用。高校教育管理中,语文教学占据极为关键的位置,让学生逐渐一直到语文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高效教育创新管理模式中调整教学方式、完善教学体系,从而使高校语文教学发展与变革得以实现。

作者:傅晓翎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疏勤.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下的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语文建设,2014,23:11-12.

[2]廖旭东.大学语文重要性及教学现状分析[J].群文天地-文化教育,2012,05:144.

[3]徐洁莹.从文化育人功能看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语文学刊,2014,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