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综述(5篇)

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综述(5篇)

第一篇:电力企业员工管理创新

摘要: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质量息息相关,现阶段要使电力企业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员工的创新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基于此,通过对现有员工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创新性员工管理方案,寻求更加合理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电力企业;员工管理;创新分析

1引言

电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环境要求,必须提升员工整体综合素质,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借此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管理是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创新是对现存弊端的改进优化,本质上说管理创新是对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正确的管理制度配合高素质的企业员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电力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研究

2.1员工知识结构陈旧,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

电力企业发展日益完善,相应的对于员工知识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当下电力企业员工的专业性不强,知识结构老化,实用性欠缺,导致新设备或新思想引入时不能很好地适应,拉低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2现有电力企业员工激励手段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电力企业仍保留旧有模式下的平均主义,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对员工来说,干得好与坏都不会影响薪资的发放,所以有能力的人也会消极怠工,当全体员工处于不作为状态时,企业的发展就可想而知了。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就要从其根本利益出发,改变薪酬福利发放模式,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3员工培训不到位,行政人员管理存在问题

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重视甚至很随意。培训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而不能想当然,例如,毕业生进入企业要进行专业培训,目的在于转化身份,加强专业操作能力。现有培训忽略了员工阶段性需求,一概而论,过于泛化,并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另外,相当一部分人学历跟不上企业需求,专业素质不达标,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还有一些人好吃懒做、故步自封,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同时,管理体系中存在弊端,过多的部门虽然分工明细,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工作时间。最后是行政人员素质跟不上企业进步所需,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3电力企业员工管理创新的意义及改进措施

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创新管理可以使员工为自己人生定位,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源动力;对员工激励手段的创新管理可以激发其积极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推动企业发展进程;对知识型人才管理的创新,能减少聘请和培训所需成本,同时使得企业人才结构专业化、先进化、高端化,在促进员工进步的同时带动企业的发展。

3.1员工培训的管理创新

培训员工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所以要使培训达到预期效果,不能虚有其表,有效进行员工培训就成为关键。首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员工阶段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初入企业培训重在改变员工心态,增强工作意识,了解专业知识与操作;中期培训重在更新产业知识,改变知识结构、适应企业发展;后期培训重在巩固创新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做贡献。其次是改变原有的培训模式,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不能随意笼统,对培训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实时追踪调查,了解培训方式是否符合员工要求,效果是否满足企业期望,如有问题可及时进行调整,以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员工整体专业素质。

3.2员工激励制度管理的创新

企业激励应分为外在薪资激励和内在心理激励,两者结合共同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外在薪资激励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完善绩效考核,首先要加大奖惩力度,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发放较大额度的奖金,并采取分级发放制度,对于工作中出现错误或表现不好的员工,要根据企业规定予以经济惩罚。该方法既能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表现与自身切身利益有关,从而更加积极对待工作,同时又能使获奖员工产生被认同的心理,从而主观能动性也会更加强烈。内在心理激励主要表现为员工思想认识的调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建立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吃苦耐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升自我指引方向。鼓励和重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不限方面,找出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带动更多员工进行自身知识的升华与提高,促使更多员工步入知识型高端人才行列,这样能从本质上激发员工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

3.3知识型人才的管理创新

对知识型人才进行特殊规划管理,知识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顶梁柱,所以要进行重点培养和专业规划。首先要建立知识型人才保护制度,对其所拥有的权利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此来吸引或留住高端人才。其次设置专门的培训流程,严格按照规定来培养知识型员工,并对其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保证高端员工能够留在企业,避免人才流失,损害企业利益。

作者:万睿 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塔城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叶润.加强电网企业一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1-42.

[2]董广东.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3]蒋力.中巴合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管理的实践[J].企业导报,2014,(24):43-44.

第二篇: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改革

摘要:

创新需有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建筑企业对人力资源有四种不同的创新需求,即渐进性创新、模块创新、建筑创新及系统创新,建筑企业需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些符合发展实际且着实有效的创新活动,就各种创新活动需求给予满足,不仅要实现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的合理创新,而且还要在管理体系及培训体系等方面实现创新,营造对自身发展更加有利的条件,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

关键词: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创新是人类文明得以进步与完善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斩获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建筑企业在现今日趋激烈化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始终处于不败地位,需积极转化各关键要素,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型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从中获取能够促进自身持久发展的不懈动力。人作为企业不断创新、谋求改革的有力实施者与积极策划者,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及水平的高低,会对企业创新能力及思维扩展产生实质性影响。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需紧握经济性这一主要命脉,深入剖析各类型创新活动,从中找寻切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创新需要的创新活动,推动自身的长足发展。

1建筑企业创新活动与人力资源的内在寻求

建筑企业与其它类型企业一样,其创新同样需提供一些特定资源,如技能、专业知识与特殊装备等。针对建筑企业所开展的各类创新活动而言,不能仅从管理创新角度对其片面化分析,也不可单从技术创新角度对其茫无目的的笼统性分析,需以建筑产品为出发点,将自身生产特点作为行动纲要,依据创新活动,对建筑产品及生产进行细致划分,即系统创新、建筑创新、模块创新及渐进性创新。

1.1渐进性创新

针对此种创新而言,其实质上是以现有经验与所掌握知识为基础,针对某个部分或某个环节,开展持续性改进活动,比如改进高空作业防护器材等。渐进性创新在人力资源方面,相比于其它方面创新,具有相对不高的要求,只需具备基础性的创新技能与知识,便能达成此创新,还易管理。

1.2模块创新

针对此类创新而言,实际上就是针对建筑生产或某种建筑产品的局部内容,经细致划分后所开展的创新活动,比如刚刚投入运用的自动捆扎钢筋设备等。针对模块创新而言,通常情况下,其具有较为深刻的外在影响,不仅对技术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对知识水平同样具有较高要求,并且还要求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方面要较强,要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高、时间经验厚重。由于模块创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多指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建筑企业,比如研究所等。针对此类创新来考量,要求管理者具备符合当今业内需要的专业技术,以此确保所进行的创新活动,能够与项目要求相符,另外,还需对今后创新实践当中所暴露问题及所需特定资源,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1.3建筑创新

针对此类创新而言,主要指的是建筑生产及产品各个环节之间所存在关系方面的创新,如所运用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便涉及各个单位间的合作。建筑创新多发于施工现场,多由承包商发起。此类创新对于施工技术人员及项目管理者具有很高要求,至此,针对建筑创新的主要管理者而言,需以大局为着眼点,具有强劲的组织能力,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而言,需具有较为扎实、稳健的技能,掌握丰富而富有远见的知识。

1.4系统创新

此类创新多为多种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但需将彼此结合方能运作的创新整合。此类创新对于管理活动具有很高的要求,高层管理者需确保系统创新各环节间能够配合与协调。创新者技术能力与知识需丰富,能够有效解决所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对于创新者,需具有相对应的组织能力,以此为各构成间的协调与合作提供充足保证。

2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2.1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当前从事建筑工作的队伍当中,多数为农民工,从学历角度来分析,初中及以下所占比例达90%,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均没有接受过正规性培训,由于各方面安全知识严重缺失,操作能力与技能要求严重不足,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与生产事故;大专以上学历缺口较大,仅占1%。因整体素质不高,在较大程度上,便会造成工程建设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能得到实质性提升,这就阻碍了科技成果的实践转化与推广,对于一些新研究出来的产品与技术而言,往往难以得到实质性应用。

2.2技术人员队伍薄弱

工作于一线的工人中,以非技术工居多,专业技工仅为1/1000,在技术水平上,相比于国外同行业,差距不小。处于一线的技术工人偏低的技能水平,操作能力不高,仅凭“人海战术”,便会导致劳动生产率总体性不高,质量不高且难以保证。

2.3不合理的人力资源架构

建筑企业具有普遍偏低的人力资源素质,大部分人力资源均为低学历,高学历比例不高,以应用型人才居多,而科研开发型与管理型严重缺乏,尤其是素质、技能、知识全面、综合性人才,尤为缺乏,因此,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科研成果在具体的研发力方面,以及向实际转化方面,出现支撑力严重不足状况,人力资源与人才比重不协调、合理,技术工人占比不高,且年龄存有普遍偏大的趋势。

2.4人力资源培训不足

建筑企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许多农民工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便被直接安排到工作岗位上,或经短暂培训便使其上岗,本来便具有较低技术素质,因上岗培训缺乏,便会造成生产速率不高,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迟缓。

3提升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改革对策

3.1秉持人才为本的管理思路

能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更加全面、更为详实、更为系统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不仅注重人智慧潜力的开发,还注重管理思想的培育。要想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需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全领域框架,将人力资源开发、维护工作做好、做到位,这样方能更为直接、有效、深入、系统化的激发员工主动精神。

3.2创新人才观

牢固树立并始终遵照人才资源战略,此乃为最基本而又核心的人才观,始终秉持技术工同样是优秀人才的对等观。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占据有利地位,不仅要熟知国际施工惯例,而且还要拥有能够独立进行工程管理的项目经理。不仅要懂得技术,还要会管理,大力培育此类人才,方能更好执行人才结构的合理、科学、高效化调整。

3.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对于技术创新而言,通常情况下,其不仅与管理相关,而且还与资金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而从管理创新角度来考量,其对于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程度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上,此领域的创新,需将制度创新紧密结合于技术创新,还需秉持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互补与融合。当前,建筑企业所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许多仍然停滞在单纯性的人事管理层级,许多建筑企业严重缺失能够匹配或适应发展战略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因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手段、方式、体系及理念等方面相对保守与陈旧,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普遍偏低的绩效,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至此,建筑企业要想达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需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尽快过渡至智力密集型,不断提高人才能力与素质,更改传统不符实际需要的用人机制。多学国外先进技术与理念,构建“惟才是举”、“量才适用”及“以人为本”的新时代人才机制。

3.4创新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针对各层人力资源,需对其开展对应性培训工作。针对工人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从事于建筑行业人员需开展全面培训,要求其需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此外,针对仪表工、焊工、管工、电工及钳工等,需定期开展岗位练兵及强化培训工作,对于处于一线工作的安全员、统计员、材料员、定额员、施工员及质检员等,需开展经常性培训。经技能与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促进其操作技能的最大化提升。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来讲,不仅要落实法律、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工作,还要积极开展外语及技术等运用较为频繁内容的培训工作,可创新培训模式与方式,如成人教育及在职教育等,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具备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企业管理层需不断更新管理意识、完善质量意识、健全市场意识、促进创新意识的提升,促进其管理水平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乃是企业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关键手段,有利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建筑企业各种创新对管理者的能力、管理类型及管理层次具有不同要求,因此,建筑企业需秉持先进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最大程度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意识。

作者:李华 单位:云南金江机电设备安装检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蓉芳.浅谈项目管理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改革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1,30(19):57-58.

[2]赵亮英.新形势下路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J].人才资源开发,2014(24):66-67.

[3]伍锐.浅谈中国民营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J].魅力中国,2014(13):19-20.

第三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

[摘要]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不断更新改变,人类迎来了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企业渐入信息化建设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创新企业管理。文章对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浅谈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路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路径

1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概述

1.1企业管理创新内涵

“创新经济学之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企业“创新”的概念。并将企业创新情况划分为五类:一是由企业设计生产一款新品种,这个新品种是大众不知不熟悉的产品款型或这种产品具有较新的功能或新特性;二是采用一种新的未经生产制造管理部门认可或检验部门检测验证确定的新的加工工艺或生产方法;三是开拓发展新的营销市场,将传统产品在新的营销市场中新的消费群体中进行销售;四是获取产品生产原材料或半成品材料供货新渠道,并加以控制或管理。五是实现企业内部改革,重组或进行整合,使企业以新身份、新面貌面向市场。企业管理创新是集中企业优质资源,创造更高效的企业目标管理或企业责任控制,新资源组合能有效进行全过程、每个环节的详细控制。一般情况分为五类:一是创新经营思路、制订新方案且实施效果较好;二是新建主体机构或重组主体机构高效运行,成为企业的核心组织或动力;三是制定或完善激励机制,改进或重新制定管理方法,加强协调力度,提升生产绩效;四是创新管理模式;五是完善或创新管理制度。

1.2信息化建设必要性探讨

21世纪是科技时代,信息经济发展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必然的趋势,随着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在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巨大投入,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当今社会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管理、物流运输、资金往来、销售经营、内部管理、分析评估市场环境变化等数字化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和信息系统进行加工处理,整理出企业所需的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企业领导决策层,抓住市场有利时机、优化企业配置、集中优势资源组合生产要素,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生产经济效益。而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可将企业内部所有活动通过信息化技术串联形成生产经营领导决策管理网络管理体系,使生产成本降低效率达到最高,生产质量达到最好管理水平提高,从而赢得市场上的销售话语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竟争的要求。[1]

1.3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关系

企业管理创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方法或路径,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运行管理,使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信息化建设模式改变了传统企业管理流程与管理方式,不再追随现有的管理模式,自创一套独有的新型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更规范、更科学。而要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向前推进,企业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实行新的管理运营模式,制定有效的考评机制。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进行信息化建设,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新模式融为一体,企业很难进步、很难发展、更难创新管理,就会迷失方向无法前进,可能会孤立存在或被社会抛弃。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2.1投入存在不足

虽然多数企业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创新企业管理。但仍有一些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对企业管理创新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系统性强理解不透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不积极、不重视。有的企业满足于现状,认为企业目前经济效益还行,不愿增加投入再搞创新。有的企业刚开始也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对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充满期望,希望能获得短期投资效益,但事与愿违不仅得不到理想的经济收益达到投资预期,还要继续投入资金,使一些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失去积极性和信心,放缓了信息化建设前进的脚步。

2.2能力有所欠缺

企业改革、企业发展除了需要正确的决策和雄厚的资金,还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可在一些企业中有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不愿意放弃传统的经营模式,不愿意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管理办法、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经营模式,还是愿意使用传真机、打电话传统老式的工作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由于现代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一些不重视知识技术提升的企业,每天忙于本职工作无暇去充充电补充知识能量,面对越来越复杂和先进的现代技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将过去式的技术与新技术进行协调融入,使自己的技术层面和知识空间变的越来越狭窄,技术水平的有限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总效益的实现。有的技术人员只懂专业技术,不懂管理。有的管理人员只知道管人,业务素质过低,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不利于企业管理继续发展、创新。

2.3组织弹性不够

一些企业各部门资源配置由内部组织机构或管理系统进行,实际存在分配者利用手中的权利将优质资源留给自己部门等不合理现象。有的部门虽按计划分配实施,但供大于求使资源配置程度较为宽松。有时因为提供的信息有误或不对称或管理缺陷,使有的部门超出资源配置计划。而企业内部由于实行分权管理,各部门均行使自己权力,权力分散降低了信息管理水平。一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一些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保密,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快速有效传递。而有些信息滞留在高层管理。资源、权力、信息和能力弹性,有时会影响企业筹资能力储备、产能储备或战略规划等,不利用市场竞争,而资源弹性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权责分配,组织弹性不够好,有时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2]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路径

3.1加大投入力度

企业要想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创新企业管理。领导决策层就必须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增加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系统性工程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应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不能仅满足于现状,而应为企业的未来着想。应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力度,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引进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使用信息的集成技术管理企业、更新改造企业。

3.2提升创新能力

在如今这个科学知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深化改革,企业进一步发展,除了需要正确的决策和雄厚的资金,还需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企业应积极推广学习新的管理办法、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经营模式,改变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和陈旧的工作方法。重视知识技术提升,重视对专业人才的技术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越来越复杂和先进的现代技术,能及时去充充电补充知识能量,尽快掌握新技术,使技术层面提高一个档次,知识空间变的更宽裕,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均能提升,不仅懂专业技术还懂得管理,业务素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能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市场上最新资讯,把握市场经济命脉,了解同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协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3]

3.3增强组织弹性

企业应创新管理,增强组织弹性。对内部管理机构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整合,既不可让各管理机构、领导层权利过于分散,又不能将权利过于集中。而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将各部门信息、各部门需求、各部门资源进行共享,从而使外部经营市场信息能及时传递到领导高层,进行有效的资金储备、产能储备或战略规划等,使分管资源配置的部门或管理者能根据各部门实际需求进行资源配置,配置的数量或范围恰到好处,使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应和新的管理模式能快速应对多变化的市场商业环境。

4结论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相互促成的整体。企业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传播快、灵活、范围大的特点,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改变思想意识,逐步创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朝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张利丽 单位: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

参考文献:

[1]韩赛妮.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4(16).

[2]罗荣.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3).

[3]翁江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2(32)

第四篇:水电企业工程档案管理创新

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响水涧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下属单位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源公司”)的控股公司,专门负责建设、管理、运营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工程咨询、安装施工、检修、技术咨询、技术监督、电力信息化建设与维护,以及电力工程的监理等工作,并于2014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项验收。近年来,响水涧公司确立了企业档案是企业核心信息资源的理念,把档案工作视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自我封闭的意识,引入竞争与协作,以“全程管理”理论指导档案工作,既关注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也将管理的视角延伸拓展至对档案工作的检查与评价,将“互相结合、优势互补”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一、优化管理机制

一是在工程开工之初对工程建设档案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响水涧公司在电站开工伊始即按照“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不仅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工程各参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还成立了由公司各部门档案负责人、专兼职档案员及各参建单位档案员组成的工程档案管理网络。公司各部门、各参建单位按照“谁承办谁整理”的原则,工程延伸到哪里,档案管理就延伸到哪里,层层负责,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将所有参建单位从事专职工程档案人员纳入业主组建工程档案管理网络,总体形成以建设单位牵头,覆盖监理、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工作网,把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的职责纳入公司各部门及参建单位的职责范围,建立考核机制,实行统一管理。

三是将工程建设过程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好坏纳入工程建设合同考核中。为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专职档案人员参与各项合同中有关条款的制定,在公司与设计、监理、设备厂家、施工等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中设立专门条款,明确规定乙方所必须承担的档案整理归档责任,为工程档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过程管控制度。在工程开工之初,档案室就印发了《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有关要求》,要求各参建单位按月收集上报工程数码照片,及时编制照片“六要素”,避免了后期整理入册时六要素信息模糊。此外,明确规定工程结算严格与档案移交挂钩,做到档案不移交,工程不结算。

二是实行工程档案月度检查制度。响水涧公司和监理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专职档案人员每个月都到参建单位驻地检查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发现问题就现场处理并限期整改,在下个月的档案月度检查时检查整改情况。

三是实行“三参加”制度。在响水涧电站建设过程中,专职档案人员做到全程参加有关会议、参加设备开箱、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及时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针对原始资料的形成、流转情况,及时制订档案工作计划。

四是编制监理档案及主体工程竣工档案归档目录树。响水涧公司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主体工程、单元工程和项目,划分编制了监理档案及主体工程竣工档案归档目录树,内容包括竣工档案组卷顺序、归档范围、案卷排列顺序,细化到每一个单元工程,均对应到档案分类号、保管期限等内容。

五是实行多维式档案工作培训。响水涧公司非常重视对专职档案人员的培训,将面向办公室全体人员的档案知识培训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派遣专职档案人员参加国家档案局、国网新源公司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组织的档案管理培训班;组织各参建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到其他抽水蓄能单位学习取经;在施工过程中,响水涧公司注重资料管理和整编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档案管理规范和要求;派遣专职档案人员参加国网新源公司区域档案协作组活动,学习国网新源公司档案考核评比标准等。

三、强化信息化支撑

响水涧公司积极实施信息化建设,实现技术创新。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响水涧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配置了档案专用设备,在档案验收时即完成了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所有档案信息均录入到档案管理软件中,建立了完整的机读目录,实现了内部网络共享。公司员工均有档案管理软件的账号,可通过内部局域网直接登录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文件级检索。协同办公系统档案管理模块与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并行使用,目前两套系统皆运行正常,互为补充备用。

作者: 汪业林 张鑫文 李亚平 单位: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第五篇:新形态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近年来,在新的意识形态不断发展下,出版企业的垄断优势逐渐的减弱,使企业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危机,企业间的矛盾也日益激烈,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成为IE出版企业的当务之急。出版企业要合理有效的处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合理的设置财务管理的岗位,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企业也应对产业的格局进行合适的调整,优化经营的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创新的意识,还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对财务管理经济的创新,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此外,出版企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研究ESEARCH要组成部分,其体制的改革也受到很多人的重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出版企业也要不断的采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竞争,不断的向前发展。

一、新形态下的出版企业财务管理

1.强化预算管理

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在出版企业的经营运行中,加强预算的管理,能够更有效地达到目标,建立相应的管理小组,让各个小组协调配合,专门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各个部门也要积极的配合,为出版企业做出相应的贡献,制定出有效的财务运算,出版企业也可以根据各个部门的预算,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不断地激励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努力的进行工作。

2.强化收账款的管理

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赊销的方式,抢占市场,在市场中快速占据主要的地位。随着现在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很多的出版企业都会采取赊销的方式,来促进出版企业的销售,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虽然销售额增长了,但是资金回流时间增长,也会使企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出版企业应该强化收账款的管理,保证企业能够不断地经营和发展,出版企业和客户之间也要制定相应的合同,选择信用较高的客户进行长期的合作,实现共同的发展,实现双赢,进而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有利于出版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要确保出版企业的每个人都能使用这个系统,让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能够全面的了解到各种最新的信息,同时能够提高效率,减少出版的时间,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出版企业各个部门能够更好的联系起来,进而来提高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能够实现信息的网络化。

4.强化财务管理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制度也是出版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中,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程序的基础,也能激励和约束相关工作人员,出版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企业经济发展的规定,也要把国家的财务制度具体化。

5.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出版企业在制定正确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时,要根据市场的经济状况,积极的对出版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整,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保证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的机制全面落实,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具备一体化的特点,还可以让相关的一些工作人员对人群进行一些调查,找出人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让出版的书籍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符合广大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来提高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新形态下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在新的意识形态下,在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中,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复杂性同时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我国原有的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转型后的出版企业利用财务预测的各种方法来创造企业的价值。目前,出版业主要呈现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两种模式,不同的出版方式,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同,数字出版的生产经营的主体、经营的方式与传统出版也有很大的不同,营销的模式也更加多样化,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所以在新形势下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现在,很多企业的运作离不开投资和融资,壮大企业的实力,获得更多的影响力,进而来获得更多的收益,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投资管理也更加常态化,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企业能够参与进行的投资活动也越来越多,融资的方式也更加多种多样,引进外资的方式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增加。随着企业经营体制的不断发展,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按照出版企业之前的经营模式,就会不利于出版企业的发展,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因此,要完善企业的内部经营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新形势下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创新,传统体制下的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简单,很难适应新的形式,只有创新出版企业的企业管理,发挥企业管理的作用,才能促进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

1.创新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创造知识,所以,必须要具备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专业人才要构建更多的知识体系结构,编辑出版很多高校的教科书,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推动社会的经济效用,达到最大的利益。

2.创新财务关系

出版企业还要创新财务目标,对积极的人才进行奖励,充分发挥职员们的优秀潜能,激发职员们不断创新的能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让人才在自己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让创新在我们的身边,在新的形态下,制定优秀的财务关系制度,能够更好的推动出版企业的发展。

3.创新出版企业筹资和投资的战略

出版企业的筹资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还包括人才和知识的收集和投入,不断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人才和知识做更多的保障,进而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出版企业必须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根据出版企业的现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出版企业的管理,解决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出版企业的竞争力,让出版企业在各种压力和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4.创新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

出版企业是智力劳动为主的,出版企业可以按照职员的智力成果,对企业做出的贡献的大小,为职员分配利益,让职员看到企业的一些奖励,让各种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出版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出版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努力的拼搏,把握住机遇,积极地应对挑战,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四、提高出版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目前,出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剧,影响出版企业有很多风险要素,出版企业要作好一些工作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要建立风险识别系统,明确各个企业的各种风险,找出各种风险的因素,运用一定的方法对风险的发生做出衡量,减少风险给出版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还要提高内部控制的能力,尽量避免危险和减少风险损失,明确出版企业的目标,还要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建立有效的渠道,及时掌握最新的资料,来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出版企业之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为了使出版企业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出版企业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优化企业管理的能力,只有企业的发展好了,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注入新鲜的力量,让优秀的人才在出版企业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促进出版企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李雪 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