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研究(3篇)

高校财务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互联网高校物资与财务管理融合创新

一、高校物资采购模式变迁过程

(一)传统的物资统一采购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下,高校教育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高校物资采购小到笔墨纸张、大到仪器设备都是由其行政部门统一掌管。当时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物流业不发达,采购人员需要逐一商品自行上门采购,且采购什么物资,师生员工只能使用什么物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缺乏对采购物资的选择性,且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耗用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二)现代的分散自主采购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高校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全方位、多渠道的筹集经费,高校师生的物资需求也呈现出分散、品种繁多的特点。本世纪初,我国陆续完成高校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保障部门从行政序列中分离出来,定位为服务性经济实体,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不再负责高校物资采购工作。高校物资采购除了大型的仪器设备、工程建设、大额的服务类项目等实行集中采购外,大多数物资采购由师生员工根据自身需求分散自主采购。这种采购模式的特点是采购相对灵活,节约人力成本,但是采购过程中缺乏监督。

(三)新型的“互联网+”物资集中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借助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信息集成优势,不断规范和优化物资采购行为,建立集中物资采购平台,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物资采购高度整合。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不同的需求,为师生员工提供成本低廉、服务高效的“阳光采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效、公平、节约采购成本。

二、高校物资分散采购的缺陷

(一)分散自主采购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分散自主采购往往因为单次采购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有效规避政府采购制度和公开招投标制度,采购人和供应商可直接确定采购商品品类和单价,容易出现收受回扣、手续费等违规行为,为“腐败”提供了“温床”。例如,高校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审计中发现,部分项目负责人以采购实验材料费和仪器设备的名义,虚构经济业务套取经费或是购置与项目无关的设备、材料,类似的案例在项目审计中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0年教育系统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占27.3%,发案率居首位。

(二)分散自主采购不利于降低采购成本

成本控制方面,分散自主采购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难以获得批量采购的优惠价格。分散自主采购的分散性特殊,往往单次采购数量和金额较小,难以获得“大客户”采购的优惠价格;二是增加采购投入成本。高校教师平时忙于教学和科研事务,分散自主采购过程中因为寻找货源、评估供货商、样品试用等产生费用支出,从而加大采购成本。若高校缺乏整体考虑时,分散自主采购因随意性强,师生盲目购买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等物资,必然会造成物资使用效率低下的风险。

(三)分散自主采购增加了财务核算压力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国家和地方政府逐年提高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高校自主筹措科研经费能力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以江苏省为例,教育经费生均定额拨款由2011年的5600元/年提高到2015年的10800元/年,五年间增长93%,各级财政专项经费拨款也逐年递增。另外,高校物资采购数量成倍增长,大到科研设备、办公设备、家具,小到实验材料、普通办公用品,加上学院类型、学科门类、专业特性等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设备无法实现批量采购,高校采购呈现面广、品种多、复杂多样的特点。在高校经费逐年递增和采购物资大幅增长的背景下,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核算和管理,成倍地增加了财务核算压力。分散自主采购行为无法及时跟踪教师的用款时间、用款金额,不利于财务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同时与集中采购相比,分散自主采购的零散性、不规范性,增加了后期财务核算的压力,增大了财务人员核算负担。

三、“互联网+”物资集中采购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探索

以苏州大学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为例,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探索、有益尝试,通过系统地不断交叉叠加式开发,使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向横向拓展。2012年我校完成了实验动物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无缝对接,2013年研发了实验材料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实验动物与材料采供、结算等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2014年实现了仪器设备采购系统、办公物资采购系统、实验材料采购系统与财务管理中预算控制和财务核算的无缝对接。目前,在“互联网+”时代,我校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流业的优势,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以技术创新带动财务管理创新,建立以财务系统为控制中心,整合物资采购系统功能,具体如图1所示(见第201页)。高校物资采购主要涉及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纪委监察审计部门、验收专家组和使用单位等部门或角色。我校建立的财务———资产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高校物资采购多方面的优化和升级。

(一)有利于节约时间成本

高校采购各参与主体操作由过去线下操作变为线上操作,需求部门可以通过物资采购平台7×24小时发起物资采购申请,资产使用部门可以定期通过“无等候”物流网上预约报账系统进行预约报账,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审核后采购信息和发票生成智能凭证、财务报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与物资采购管理平台的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实现财务管理与学校教学和科研业务一体化目标,大大改变了财务管理系统与物资采购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不断提高实用性、稳定性、操作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缩短空间距离

我校现有3个校区,校区间平均距离20公里以上,物资采购各参与主体分布在不同校区,物理空间上天然分割。师生通过在线申报、在线招投标管理、在线自主选择供应商、在线按需确定采购物资的数量,有效地解决师生多次往返奔波才能完成物资采购全流程的困难。

(三)有利于降低存储成本

在物流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除实验动物等少数特殊物资外,师生随时发起物资送货需求,供应商按照指令将采购物资送达指定地点,从而实现全校物资“零库存”管理。采购平台操作的便捷性,实验材料的采购也可以在可控范围内采购,这样“零库存”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节约采购物资的存储成本。

四、“互联网+”物资集中采购的对策和建议

(一)内控制度嵌入采购系统平台,规范采购的内部控制

目前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及各省出台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制定和出台了适用本校的《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办公物资、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高校应将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定量化嵌入互联网采购平台,使采购流程在“公平、公正、公开”运行环境下执行,避免或者减少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干预,有效防止腐败现象。

(二)强化预算控制,提高物资采购效率

高校应通过预算控制这种手段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严格按照经费预算执行采购的申请制度,坚持“无预算不采购”的原则,杜绝“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采购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反馈的措施,优化在线审批流程,实现依托“互联网”、校园网的申购审批和财务结算审批,缩短物资采购的时间,师生切实感受到物资集中采购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三)建立采购“大数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物资集中采购应充分利用采购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分析手段,建立高校物资采购档案数据库,为高校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信息。在物资集中采购模式下,定期与协议供应商进行集中财务结算,有效地整合了报销单据的数量,大大降低财务核算的压力。从资金管理的角度,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资产一体化平台分析和处理采购的进度,实时掌握学校未来现金流量,合理选择流动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对历史采购数据的分析,为今后高校物资采购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四)建立平台“防火墙”,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切,而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安全将成为互联网连接点的重要一环。如今的信息技术使得系统之间的连接更为简便,但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安全结构却过于简单,操作系统更是存在天生的安全缺陷。此外财务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物资采购平台涉及到高校不同密级的核心数据,而移动办公和移动信息化面临着病毒、木马入侵,移动终端被窃、设备丢失,恶意软件、后门软件,恶意网页等各种安全威胁,很容易导致核心数据泄露,高校必须利用“防火墙”完善的安全措施进行保障。

作者:李洋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第二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不等于企业财务管理

高等学校后勤与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高校后勤集团像一个现代化企业集团,涉及维修、绿化、接待、汽车运输服务、医院、印刷、水电气供应、学生公寓管理、物业管理、幼儿园、通讯、校园管理、新校区后勤服务等不同产业。首先,企业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而目前除少数高校后勤集团具有法人资格外,绝大多数都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次,资产产权归属不明确。如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是自行购买或接受捐赠或租用。而高校后勤的资产除购买和接受捐赠以外,就是学校和集团共同使用,即属于学校的资产,后勤负责管理使用,并接受学校资产管理处的监督,产生的折旧归学校,而产生的利益却属于后勤集团。第三,高校后勤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有的高校后勤完全依靠学校拨款来维持,有的高校有经营或服务收入,但仍由学校安排经费来维持,还有的高校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高校后勤因为有餐饮、门面、商铺、水电、通讯、绿化、卫生、修缮,学生公寓、幼儿园管理等等。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四,对于企业来说,利润价值最大化,就是其最大财务目标。而高校后勤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广大的师生员工,服务最优化,效果最优化,效率最大化。第五,企业的财务是独立核算的一级财务。而高校后勤财务是二级财务,虽然为独立核算,但要接受学校财务处的管理与监督。如何协调处理二者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后勤没有真正实现企业化管理,经营亏损向学校寻求补贴,经营盈利有权支配,使得经营结果的真实性难以核实,成为学校内部控制的死角。

(二)高校后勤成本管理不健全

什么是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与控制等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在高校后勤财务中,仅仅只是做了第一步,即对实际已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成本费用归纳,汇总核算,并做相应的会计处理。没有通过专业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事前成本预测分析,事中的成本控制,仅是根据以往经验或其它方式来确定成本。最终导致成本数据不真实,管理效益低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增加不要的浪费。如存在收入、成本有跨期现象,影响当期利润,业务处理不及时,造成成本未及时摊销,成本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未分清会计主体,将将不属于自身的业务纳入到本单位进行核算,少缴或漏交税费,人为调节各部门间的利润等现象。高校后勤有公益服务性、经营利益性两大功能,不同部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业务相互交叉,发生重叠现象,这就造成经营性与保障服务性业务难以进行财务核算,存在会计核算很难把握保障性业务按事业会计制度处理,而经营性业务按企业会计制度来处理的现象。

(三)投资运营效益低

高校后勤集团投资效益低下主要表现为:(1)资产闲置比较严重,没有对资源合理配置,许多资产得不到合理使用。(2)市场化不足,没有引用外部竞争机制,产生夜郎自大的效果。(3)资金控制不到位,投资方向不合理,造成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例。(4)扩张后劲不足,很难在市场上长久立足。造成高校后勤投资运营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及监督体系,使后勤人员缺乏投资运营管理的动机。如存在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未按项目设置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购入成本、累计摊销等二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账面无法反映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初始入账成本、累计摊销额。每月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未附摊销明细表,未列明费用项目、金额、摊销期限、摊销方法等现象。

(四)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的后勤是一项理财管物工作,也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和维护财经纪律的政策性与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缺乏廉洁意识的专业人员很难胜任后勤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由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业务水平不高,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工作随意性,淡薄的法制观念,差的原则性,另外还有没成文的道德规范与不规范操作行为,存在“领导咋说,我咋做”的行为,为此,极大地削弱了财务管理的严肃性、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使应有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其原因是高校后勤财务人员没用纳入学校统筹管理,实行后勤集团自行聘用,流动性较大,且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提升也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保障。

二、强化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要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就要确认后勤管理目标。后勤管理的目标是有利于学校稳定、减轻学校负担,为学校教学科研根本任务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建立“服务育人两手抓”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还要明白高校后勤的本质属性,即为全校师生提供最好服务,而不是一味强调企业利润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校后勤应该建立一种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的服务效果最佳、所耗资本最小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优化学校对后勤集团的补贴制度,让补贴与学校的相关政策挂钩,补贴落实到确实需要的部门或业务。学校对后勤集团的现行补贴主要方式:一是固定承担后勤集团的学校在编人员(含校聘人员)的档案工资;二是根据后勤集团需新增设备情况,给予一定的设备购置补贴。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明确,改革过渡期结束后,后勤原事业编制的职工工资完全由后勤集团承担。学校明确可以享受补贴的中心(部门)或业务,明确补贴政策,优化补贴方式。如:补贴集团医院一定的人员经费,根据医院需新增设备情况,给予设备购置费补贴;学校出台了平抑学生食堂价格的政策,根据食堂原材料成本上涨情况,给予成本上涨的补偿性补贴。

(二)统一财务核算,提高核算水平

当前不同高校受到不同体制的约束,采用了企业和高校两种会计制度。这两种核算会计基础完全不同,使不同的制度下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主管部门要根据高校后勤的自身特点,制定统一的、明确的、完善的高校后勤会计核算制度,并规范重大的财务管理行为。各高校再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统一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制定出最适合本校的管理办法。如我校后勤集团就是采用“集中核算,分中心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各中心经营过程中的收到的所有现金,全部上缴,不准截留资金,私设小金库。集团统一使用资金,这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防范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加强集团财务部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变被动收款为主动核算各中心(部门)的营业收入、主动到各中心(部门)收取营业款。及时与各中心(部门)核对货币资金收支情况。发挥物资进销存管理系统中存货管理中的作用,存货购进不管是否付款,只要收到货物必须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真实反映存货与应付账款情况。

(三)实行后勤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高等学校的财务部门向后勤集团财务部门委派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后勤集团及下属各中心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协助管理后勤而出梦划策,同时,按照财经纪律的要求,规范后勤会计核算工作,真实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委派会计的工资与奖金等福利均由学校发放,不得参与后勤集团的利益分配。由于委派会计与后勤不具有依附关系,使财务人员能维护资产所有人的权益。因此,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利于保证后勤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我校后勤集团的财务部主任即为学校计财处委派,每届任期三年,最长不超过6年。

(四)改进资产管理

高校后勤资产由于其来源的复杂多样性,更要做好资产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定期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其次设置专人管理资产,如我校后勤就是集团设资产总账,由专人管理,下属每个中心有资产台账,由资产管理员负责资产的申报,资产的出入库,报废登记,并与集团资产总账相对应。最后应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广大师生服好务的同时,降低成本的消耗。

(五)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成本控制是提升高校后勤绩效的重要手段。既要为广大师生提供最好的服务,又要将成本尽量控制到低点,在经营收入已确定的情况下,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基础上,采用更先进的成本管理办法。如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采用动态追踪和反映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来进行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评价作业业绩的成本计算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的一种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以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生产成本为理论依据。作业成本法不仅提高成本计算结果精度,还引导管理者高度重视成本动因,致使传统成本法下的许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都能在新的会计核算系统中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加以必要的成本控制。我们应将传统成本管理法和作业管理法相结合,再根据高校后勤自身的特点,采用最适合的成本管理制度,来进行成本控制核算。此外,应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和电算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这可以更好地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六)实行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后勤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时刻要求高校后勤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来支持后勤内部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维持后勤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内部控制支持着后勤的良性发展,同时还监督成本费用的形成,及时纠差。而预算就是内控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可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有助于明确后勤实体的责权利,从而实现整个后勤集团的战略目标[6]。我们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将对比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数,分析执行数与预算数偏差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及时纠正,以便更好完成任务。当然,执行预算也要与人员考核挂钩,既要有激励,也要有惩罚,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七)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好坏最终会落实到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上,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及财务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与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后勤集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后勤集团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来不断提升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加强学术交流讨论,并积极与其它高校后勤财务加强联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定期轮岗,加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适应新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完整、科学、合理。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业务类别明确收入、成本确认方法,并按《企业会计制度》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按客户设置明细账,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按供应商设置明细账。建议将后勤集团财务人员纳入学校统筹管理。

三、总结

高等学校后勤改革,风风雨雨已走过十多年,但高校后勤的改革并未使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根本性转变。到底要如何解决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就是要强化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后勤集团服务性功能,这样才能整体提升后勤的保障能力,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作者:吴锦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后勤集团财务部

第三篇: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分析

1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1.1财政改革的重点已从“货币形态”转向“实物形态”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这就使财政改革的重点开始向实物形态转变,更注重效益财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实施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可以确保高校资产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1.2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校资产配置存在不合理及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资产流失也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可更好地解决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有效指导国有资产管理,而且能明确资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是管理的内在要求

资产管理和财务和管理作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两者之间互为参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可利用资金体现资产的使用情况,而在资产管理中,也可利用实物反映资金的使用效果。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对实物资产进行管理,而且能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加快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及财务行为的规范性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途径

2.1完善高校管理制度

首先,在高校内部要设置管理科室,针对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的需求设置具体的管理科室,同时要进一步细化科室职能,确保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不仅需要配备专职的监督人员,还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监督制度能落到实处,从而保证高校内的所有资产都处于严格的监督管理范围内。最后,在高校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要设置资产管理专职会计人员,定期核对资产账,通过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避免资产流失。

2.2强化资源意识,创新管理模式

高校资产作为经济资源,通过货币进行计量,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财务和资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高校通过经营学校内部的各类资产,获取总体效益,并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加快推动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改革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使其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要强化资源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2.3加强资产环节管理

首先,加强资产购置管理。高校要严格按相应的程序购置资产,做好资产购置预算,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其次,加强资产使用管理。在资产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使用流程,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再次,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资产处置流程:提出报废申请—领导审批—审核明细表—转入待报废库—资产处置批复—进行招标。最后,加强资产信息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将资产的相关明细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录入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正确对资产进行分类,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根据资产购置预算、采购合同、实物验收报告和购置发票等相关资料审查其程序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2.4开展资产绩效评价

高校应建立包括资产安全完整率、资产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人员考核指标在内的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将校内各单位完成工作任务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成果与占有使用的有效资产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指标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各资产使用单位强化资产管理责任,从追求资产数量转到追求资产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资产的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年度考核,并与下年度资产购置预算和工资预算挂钩。以存量定增量,逐步平衡校内各使用单位占有资产的严重不平等现象,解决资产闲置和资产占用不足的问题,引导各单位增强资产的效益观念,明白资产的使用效益与资金的使用效益同等重要。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可为资金分配、预算安排提供依据,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李宁 史秀云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