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阅读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阅读教学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1

初中语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总的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读懂了文章的意思,才能做对题目。但是现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把学生的地位取代,并且在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时,教师提出问题,打断了学生对文章的疑问。另外,在做阅读理解时,教师总是会使用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几乎没有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情感共鸣的机会,学生只是作为被灌输的工具。学生在这种主体角色完全错位的情况下,缺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的欲望。这样阅读教学成了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不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成为学生的负担,进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质。

(二)教学课堂形式比较单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水平,而不是仅仅对语文生字词以及课文中心思想等进行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使用填鸭式的教学,不能对学生灌输阅读技巧和阅读习题答题模板的总结。初中阅读教师本身就是教学、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会话,但是在有的语文课堂中还是缺乏一定的交流,只是停留在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这个层面上。甚至在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给学生的总结也是比较简单的,这样就不善于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调整,学生也不能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怀疑意识也不会得到提高,从而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很难积累语文知识,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读、说、听、写的习惯;指导学生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只有学生在充足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将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转变教学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要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系统要素,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便取得发展。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主动阅读和思考。而教师只是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技巧和能力的掌握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教材中的课文或者是课外的阅读素材,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更多更好地发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三)拓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在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阅读知识的讲解总是局限于课本中,很少通过课外的阅读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还要注重课外读物的涉及,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同时,这样还可以反馈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是靠教师的传授还是不够,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对课文的分析,教师还应该总结出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三、结语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方法,以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介绍文本背景,提升阅读认知力

教师在过往传统语文教学中,注重进行综合理解能力方面的教学,学生对文章综合理解力很强,但于文章背景认知方面却处于薄弱项。文章背景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主要方式,通过文章背景的介绍,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力。而且随着新课改全面实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在文章背景介绍方面加强补足。例如,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雪》时,引领学生进行文章写作背景查找。从中了解到《沁园春•雪》这首词,是在1936年2月创作。当和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时,为了视察地形,攀登上海拔千米被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白雪皑皑的塬地出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于是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查找并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贯通了文章内容,养成了良好的查阅背景资料的习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与学生都受益匪浅,也充分体现了加强阅读教学中背景介绍的重要性。

二、思考阅读疑问,提升学生问题探究意识

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有部分地区推行灌输性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改革创新元素和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积极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鼓励支持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对课堂学习的文章提出疑问;教师也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对文章产生疑问,表明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不仅可以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还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开辟了另一种方式的学习路径。例如,教师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课程时,学生就对于“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这句中的叙述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产生了疑问,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资料翻阅和解读。老舍先生在文中那样叙述是因为济南的周围都是小山,可以有效地遮挡凛冽的北风,所以才会形容济南的冬天没有风。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样回应学生的阅读疑问,并带动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体验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是培养其语感、更好理解文章的一个良好途径。通过多角度的阅读体验,学生可提取不同的主体、客观环境等要素,理解文章的表述,找到文章情感表达的核心,从而丰富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如,教师在讲授《我的童年》时,引领学生以文章作者的角度来学习理解文章,就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体会,在之后的学习和答题时,有更好的语感及良好成绩。同时学生在第二次读这篇文章时,还可以换位第三方角度进行阅读,就能更好地了解季羡林先生所叙述的童年生活的特点以及他对过去的童年生活的缅怀心情,从而对于文章全局有一个清晰整体的概括认识。学生在进行第三次文章阅读时,再从自己个人角度去分析了解,就会全面客观地总结文章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叙述童年时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苦难时光的深切缅怀,同时让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并愿意学习作者的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

四、比较阅读,提升学生阅读鉴别能力

(一)古今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

学生进入到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已经可以相对广泛地接触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古今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例如,学生通过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和鲁迅的《雪》进行古今作品比较,可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比较阅读

学生在进行比较阅读时,把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的方式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因为作者在人生当中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其心境自然会因时期不同而有所改变,那么所写作的文章风格感悟自然会有不同。例如,教师就把杜甫的三首诗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比较阅读。分别是《春望》《望岳》和《石壕吏》,学生们通过仔细、多遍阅读比较,对于其前后期语言创作风格和思想意识转变有了深刻的体会和了解。这样的把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鉴别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现阶段一些采用这种策略的学校和教师,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一味让学生阅读同一作者文学作品,要适度开展灵活穿插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厌烦情绪。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比较阅读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具体策略分析。新时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具有无限活力及开放性,同时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一定要不断分析创新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为语文教学的蓬勃发展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咏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7(4).

[2]郑志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及能力提高的技巧[J].考试周刊,2014(77).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3

关键词:情境教学;阅读;初中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课本当中,充斥着不同颜色的课文,有的是淡色的,它们像《济南的冬天》一样,带给了学生自然与谐和。有的是灰色的,它们像《背影》一样,给予了学生心酸和感动。有的是彩色的,它们像《皇帝的新装》一样,给予了学生欢乐和畅然。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以不同的心态去阅读,认真品味课文当中的美感,得出一种全新的语文结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加以合理的引导,因而必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完成对学生的阅读引导,以使得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加合理有效。情境教学是较为适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对学生的主体性有着相当高的关注度,致力于为学生积极创设一些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莫大的兴趣,进而完全地融入其中,实现阅读教学的升华。

一、情境展现,以多媒体展示直观的语文现象

在初中语文的课文当中,有很多描述事物的课文,这些课文在学生的眼里往往十分无趣,不愿意进行过多的阅读,教师虽然强调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和阅读,但是苦于学生一直没有较高的阅读兴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原因并不是课文的趣味性缺失,而应该是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无趣性。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应当对这些课文进行铺垫和渲染,让它们不再是无趣乏味的,转而变得十分科学有趣。情境展现是情境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办法,其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地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迅速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语文教学变地趣味多样,学生的阅读也可以呈现出良好的参与氛围,整体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其中对大自然进行了深切的描述,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自然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大自然,因而对于课文当中的内容感到十分模糊,不知道其中所要阐述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同时,对于课文的题目,学生也无法与课文产生直接的理解,因为大自然似乎并没有透露一言半语,那么这篇课文的题目又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些问题的环绕下,学生的阅读学习便显得十分盲目。教师在利用情境展现改变这种教学状态的时候,应当给予学生较高的自主性,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整篇课文所阐述的情景详细地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直观的感知,并且能够推动课文的立体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角色扮演,探讨课文中的趣与味

在初中语文的课文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无趣的,有一部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对于学生的心灵有着直接的冲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关注,了解学生当前对初中语文感兴趣的地方,并对这些地方进行深层次的拓展,使得其实际的趣味得到全面的延伸。而角色扮演便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所提倡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通过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使得语文课堂变得趣味多样,学生的阅读理解也更加直观,富有独特的美感。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整篇课文充斥着大量的对话,主要的角色包括皇帝、大臣、骗子、小孩,教师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生本身对这一课有着相当高的阅读兴趣,如果转变为一种情境模拟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模仿角色的对话还要去摸索角色的心理变化,如皇上的盲目自大,大臣的自我怀疑,小孩的天真无邪,骗子的狡猾多变等,都属于学生应当探讨的方向,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整个活动也更加的趣味有效。学生的表演也能够与课文实现良好的串联,呈现出完善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体验,接触现实生活当中的语文内容

在初中语文的课文当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对景色有着直接的叙述,而这部分内容往往十分直接,所运用的描写方式也较为简单,但是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错误的认知。如《济南的冬天》中对景色的描述有着一种深层次的意境,但是这样的冬天与我们的冬天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很多学生都感到十分茫然,不知道如何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直观地了解。教师可以带领这部分学生走出教师,去体验本地的冬天美景,并与课文详细地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直接有效。由于很多景色都是对于雪的赞扬,因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能够找到相应的内容,但是,仅仅少了一层意境,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升华。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加强对情境教学的实时关注,注重于优化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和情境展现的方式,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认知,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当强化情境教学,提升深层次的阅读美感,赋予学生一定的课堂自主性,帮助他们改善阅读能力,优化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马青香.初中语文教师的灵魂转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2]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娄志军.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4

比较阅读主要指的是把两篇或者多篇文章在内容、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理解的一种有效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把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比较、对照与鉴别,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他们的思想,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充分、深刻。学生通过对比还能看到差别,把握其中的重点,提高鉴赏力,提高迁移思维能力,使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比较阅读也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在教学时,选定和教材课文相似或者相关的内容展开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也是语文知识延伸迁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整体施教,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整体性”的教学原则。整体性教学原则不再是传统的一课书一课书地教,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去教。这时候的单元主题就像藤,一篇篇课文犹如瓜,在教学时,需要用这个“藤”将一个个“瓜”串联起来。同学们在同一主题下,阅读也由课内引申到课外,有助于拓宽阅读范围。这样,一个主题就能统领三套教材中的三个单元,由22篇文章组成了一个主题大单元。在教学时,教师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的一个特定主题进行大单元语文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关注课堂的教学效率,组织要适当,也要做到有详有略,有效拓展,让阅读教学从课本内延伸到主题阅读与经典诵读,这样也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而且还应了那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接下来,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展开阅读教学便水到渠成了。

三、从批注入手,习惯与方法并进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喜欢走马观花,把焦点放在了故事的情节上面,对文章中的那些生字生词一跳而过,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与情感的体会也是囫囵吞枣……当阅读完这篇素材时,学生吸收甚微,消化不良,写起作文来也是无话可说……“读书不得法等于没读”,“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才能让阅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当中”。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每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各种批注式阅读的具体方法,如解释、概括、质疑、联想等,让学生学会使用批注,走进书中,走近作者,这样也利于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莫放拦路虎”的好习惯。在好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才能取得质的飞跃。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多种做批注的具体方法:遇到生字、生词时,要主动去翻一翻字典,标下注音,写出其中的意思。当遇到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要动笔去勾画,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带着这些疑问反复去读书、去探究。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感染与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逐渐形成,提升到“品读优美语段”“体会深刻含义”等方面,而且还能耐下心来仔细品读,反复咀嚼,批注感受和体会,学生之间也会主动进行交流分享。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们也会在阅读时养成一种爱思考、爱积累的好习惯,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也都随之得以提升。

四、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收获

首先,改变了学生阅读量小,阅读兴趣不高的状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学生一般花费2~3个课时就能完成一组课文的学习,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能完成一册教材的阅读,其中,将节省出来的课内外时间可供学生阅读和参加活动。这样,同学们既能阅读更多的书,而且涉取的面也更加广了。其次,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精读课上,学生借助课例能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泛读课上,学生则能使用学案自学。这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主动。在拓展课上,学生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畅游书海,而且大家都乐此不疲。整个阅读教学环节既体现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便于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生成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必要的阅读方法,小到理解词语、做批注,大到学习一类文章时应该把握的要点、切入点等。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吃透教材,有些学生还能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清晰的“学案”,真正实现了自主读书。而且学生自己还能做一名语文教学的探究者。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鼓励学生多去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为他们的终生阅读奠定了好基础。

五、总结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能力

一、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重视训练忽略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追求升学率为学校带来的名誉,老师响应学校号召最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家长按照传统思路着重关注学生分数高低。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校的语文教学。导致教师在从备课阶段就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语言艺术的精彩。学生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也更加在乎本篇课文考试可能考到的重点,忽略了语感和文字敏锐性的培养。于是初中语文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呆板,本来应该是感受激昂文字带来的乐趣,变成了抄写单词和背诵课文,本来是感受文章情感却变成了习题训练。在反复训练中,学生可能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知识和技巧,但是却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语文课堂压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如果对语文老师有意见,学生甚至会讨厌语文。

2.语文阅读课文浮于表面

我国许多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所选择的文本都有着语言艺术之美,更蕴含着作者的写作精华。这些优秀的语文课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但是,有些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关注语文教材的这些方面,没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运用,无法挖掘教材的语言艺术之美,最终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浮于表面。有些语文教师虽然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的情感没,但是往往摆脱不了教学参考书的限制,并没有引导学生自己肚子去探究文章的情感之美。

3.追求语文教学形式,忽略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一些新式的、更加活泼的教学形式,提出课堂教学形式应当多样化,活动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为了寻求开展更多活动,一些老师盲目开展活动,这种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的方式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形式虽然多但是如果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就没有实际的意义。有些老师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一节课安排了许多次的讨论,而谈论的问题十分简单,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讨论,学生不仅不感兴趣,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本身目的在于节省教师板书时间,立体呈现课堂知识。但是有些老师却使得现代化媒体手段成为课堂的主角,一味地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但是却让语言、文字成为了语文课堂的配角。这样必然无法突出语文课堂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加以利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然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策略分析

1.运用阅读教学提升写作境界

在教育部颁发的《2001年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当中,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这一建议进行分析,这正是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这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必要步骤。通过对当前我国初中生写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立意不高是许多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学生阅读面窄,个人的文化底蕴不足,文字审美能力下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加强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引导,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在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当中,存在许多呼唤生命、敬畏生命等主题的课文,如《紫藤萝瀑布》《热爱生命》等,这些文章的作者突出表现了人类要自强不息,勇于战胜困难,面对人生当中的种种难题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教师在对这些课文开展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生命的力量,审视自己及他人,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从而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种阅读教学思路为学生打开了更加宽广的视野,有效纠正学生写作视野狭窄、无病呻吟等问题。

2.运用阅读教学启迪写作布局

阅读文本中蕴含许多的语言文字艺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借鉴或者引用一些优秀文本的写作思路、语文文字或段落布局方式等。教师首先自己要脱离教学参考书的束缚,用心体会文本所传达的作者思路,所体现的情感境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个语段的情感意义,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整篇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呼应等手段,这是保障文章连贯性、条理性的重要工具。或者引导学生找出文章在进行材料组织时的线索。优秀的阅读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在模仿、借鉴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材料的表现思路,从而将这种方式引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3.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以读促写

通过对当前我国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发现,语文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是十分有限的,有效充分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要开发课本之外的阅读材料。要想增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应道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的束缚,将语文课堂延伸到写作实践当中去。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初中学校开展了课外阅读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课外阅读小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通过现代网络、图书馆等工具,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视野。与此同时还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收集好的写作作品,以竞赛或者展览等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和效仿。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校园沉浸在写作氛围当中。

三、结语

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其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文本阅读和解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是学生吸收语言知识的过程,这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生对于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的输出和运用。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十分依赖阅读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输出是自身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为写作奠定重要基础。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不仅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写作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张靖.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08,(09).

[2]刘连祥.初中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利用[J].今日科苑,2010,(10).

[3]毛雪梅,瞿质强.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2011,(01).

[4]冷春梅.立足教材,以读促写[J].新课程,2011,(01).

[5]周燕.作文就是生活———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札记[J].中学语文,2011,(04).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6

“让学引思”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理念。打造“让学引思”课堂,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动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

关键词:

让学引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让学引思”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它是指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自主情感,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和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由探索,自主学习,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的有效提升。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能让善引———以生为本,还学习主动权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的作用,以生为本,能让善引,将课堂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我会学”。

(一)以学设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因学设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轴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给学生创设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从而提高其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比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吴敬梓《范进中举》一文时,笔者围绕“范进中举后发疯的结果”,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和阶级特权关系等资料,然后归纳整理,撰写心得体会,谈一谈自己对范进中举事件的看法和见解。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收集、筛选、整理以及概括信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再如,在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时,在课前预习环节,笔者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设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二)少教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俨然“讲堂”,学生实则收效甚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少教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质疑互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内化吸收,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不断碰撞思考,释放个性,提升能力。譬如,鲁迅《孔乙己》一文的最后一句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学习过程中,笔者提出问题:有人说这是一个病句,“大约”和“的确”相互矛盾,对此,同学们怎么看?作者这么写的意图是什么?这时有学生积极发言:“老师,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病句,孔乙己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中是难以生存的,所以说他‘的确’死了;同时,孔乙己又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生和死,所以作者又用了一个‘大约’。”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问:“这是一个开放性结局,大家认为孔乙己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大胆联想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会有哪些结局?”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举手,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孔乙己仍旧好吃懒做,最终在饥寒交迫的一个晚上凄凉、悲惨地离开了人世。”有的学生说:“孔乙己开始改变了,他从头做起,洗心革面,开了钞书店,由于兢兢业业,诚实可靠,孔乙己的钞书店变得有名起来。”还有的学生说:“孔乙己命不该绝,遇到中举后的范进,范进因与孔乙己情投意合,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将他聘为自己的师爷。”学生的奇思妙想,实现了对文本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体验。

二、会学善思———讲究方法,创设给力的思维磁场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给力的思维磁场,用巧妙的引思,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从而使教学效益最优化。

(一)巧设情境,以趣引思,以趣促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做到以趣引思,以趣激情,以趣促学。比如,在执教《刻舟求剑》一文时,笔者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境。当表演结束后,笔者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乘客犯了什么错误?他能在做记号的地方找回他的剑吗?”这样,通过巧设情境,以趣引思,既激活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设疑问难,以疑引思,以疑导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紧扣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疑问难,以疑引思导学,从而不断碰撞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作者以“新装”为明线,以“行骗”为暗线,通过生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皇帝、大臣、随从、骗子、老百姓相互欺骗的荒诞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皇帝为什么要穿新装?骗子为什么能取得皇帝的信任?皇帝派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说实话?小孩为什么又敢说真话?”这样,通过设疑问难,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打造“让学引思”课堂,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动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渗透“让学引思”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能让善引,让学生会学善思,从而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鹏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6(08).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术的应用都越来越重视有效性。所谓的教学有效性具体指的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达到教育目标的实际效率。总结目前的教学实践可知,教学的有效性影响教学实践中的成本投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

当前核心素养教育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阅读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有四大模块,分别是语文基础知识、古诗词、阅读和作文。在每次的语文考核中,阅读和作文的占比在70%左右,可见阅读和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就阅读教学来看,其不仅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重要参考与模本,所以学生的阅读水平往往和作文能力成正比。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强调语文阅读教学。

第二,阅读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实践中的价值显著。对现阶段的中学生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会发现,之所以要强调阅读教学是因为在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中,阅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现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明确语言的构建方法和使用原则,这对于学生更好地使用汉语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在阅读教学的构成中,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品味与探究实际上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和对鉴赏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文化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传承。

第三,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阅读技巧和方法训练有显著意义。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在拿到阅读内容时就可以迅速地进行文本阅读,也能够从文本的“深处”挖掘出更多具有感染性、震撼性的情感或者是思想。从目前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进行分析,文本分析能力、情感体悟能力以及思想总结能力等均是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的重要能力。简言之,阅读对学生的综合成长与能力训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强调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

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强调教学有效性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教育成本的考虑。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投入相应的教育资源后需要看到相应的成果,这样教育资源的持续性投入目标才会实现,教育持续与稳定的局面才能够维持。如果在教育实践中一味地进行资源的投入却不考虑产出,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会导致教育成本的显著提升。这种情况不仅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也会引发社会对教育的不满。所以,不管是从产业发展角度还是从社会进步角度来讲,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而在资源和成本基础上考虑教育的有效性,为教育的实际效率评估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

第二,基于教师教育行为积极性的考虑。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每一位教师都有培育学生成才的愿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学生成才。教师的意识、态度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影响是显著的,在教师出现自我怀疑与否定的时候,其教育积极性会显著下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教学状态也会产生变化,并且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况会导致教育教学效果的继续下滑,而下滑的教学效果会进一步刺激教师,使其陷入更加严重的自我否定中。长期保持这种恶性循环,教育很难获得提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学的有效性非常必要。

第三,基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虑。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会发现,当学生在学习中投入了时间、精力之后,都希望自己可以获取好的成绩。当获取好的成绩之后,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显著提升,这对于全面促进教学实效有显著帮助。相反,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时,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有效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改变认知、改善态度、优化方法等有积极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阅读教学没有具体的目标。任何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有更加准确的方向。对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会发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具有随意性,教学的设计也没有清晰的目的,使得学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难以掌握重点,学习也没有明确的方向,甚至对于阅读教学具体要训练什么内容也是一头雾水。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没有明确的概念,在阅读中也没有清晰的目标,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缓慢。

第二,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对最终的教学成果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作为教育的组织者与执行者,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思考与讨论。阅读教学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和特殊性对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阅读实践中才会表现出更加突出的能力。而在目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应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阅读教学的总结评价不到位。在教育实践中,教学总结与评价是不可缺失的环节,因为通过教学总结与评价,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也能够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对于问题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的阅读教学评价和总结工作均有开展,但是具体的实施却存在显著的问题,比如评价存在单一性问题,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中汲取有效的信息来帮助自己提升。另外,总结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等也存在着老旧的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最终的实施效果。

第四,阅读教学的针对性训练缺失。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中,为了有效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针对性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化能力。但是对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主题性分析,缺少针对学生的专业化阅读教学训练,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阅读教学中针对性训练的缺失是影响初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教师重视并进行解决。

四、基于有效性提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上文的具体分析可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在实践中强化落实。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结合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可知,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便是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能够让教学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教学的针对性会显著加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拿到阅读文本的时候能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至于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二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基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做阅读分析,对于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也是非常有效的;三是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共情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简言之,明确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目标并基于目标开展阅读教学有着突出的现实价值。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升最终的教学实效也具有显著的价值。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巨大,所以积极讨论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应用意义显著。总结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问题引导教学。所谓的问题引导教学具体指的是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先对文章的具体问题进行阅读,明确文本阅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文本阅读时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带着问题进行文本阅读,并在阅读到相关内容时进行思考与判断,这样,在阅读完文本之后,学生才能够实现问题与文章的对应,对于更加细致地分析问题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合作探究教学。所谓的合作探究教学具体指的是在阅读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与交流解决具体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思考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够从其他小组成员处发现新的方向,学习新的技巧,从而实现相互的补充。从实践分析来看,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增强具有显著的意义。

(三)强调阅读教学的总结与评价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阅读教学的总结与评价也非常重要。结合目前的阅读教学总结与评价,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方式为多元化评价。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价主体。一是学生自评。即学生在阅读任务结束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自我问题的剖析,这对于学生认知不足,优化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无法自己发现问题,所以通过自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对于学生自我认知加强和自我进步具有显著的意义。二是学生互评。即在阅读教学任务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一方面是发现其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另一方面是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做到优势吸取和缺陷补充,学生自身会获得显著进步。三是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更加全面地指出学生在阅读分析中存在的不足,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改善和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四)关注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训练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可知,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文本类型主要有抒情文、说明文、叙事文、写景文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其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是不同的,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是有显著差异的。在文本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训练,能够使学生对具体类型文本的阅读有更加全面、专业的认知,这样,在拿到阅读文本的时候,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判断文本类型,然后基于文本特点开展阅读与分析,从而使文本阅读的实际效果获得明显的提升。简单来讲,要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学生必须要有阅读的基本意识和基础方向,这样,在看到文本的时候才会有一个基础的判断,进而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提升阅读的实际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使阅读意识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在针对性训练的过程中强调专业阅读方法的引导与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够下意识地进行文章的判断、阅读与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多角度分析与思考问题的习惯,其阅读的实际效果也会获得显著提升。

初中阅读教学范文8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路径

在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任务。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地位日益上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反观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开展效果。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现状

第一,议题设置随意、议题类型单一。从群文阅读的内涵上来说,教师唯有科学设计阅读议题,才能保障群文阅读教学顺利开展。但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致使其设计的群文阅读议题十分随意,没有体现出议题的开放性、议论性,难以达到既定的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另外,由于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内涵研究不够,选择的议题相对比较狭窄,常常局限在人文、情感的层面上,忽视了群文阅读中议题的开放性、多面性。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群文阅读议题难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二,文本选择存在问题。文本是阅读的关键,群文阅读的特点就是“多文本”,教师唯有科学选择阅读文本,才能真正保障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的,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关注不够,致使选择的阅读文本与初中学生的需求不相符;也有的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忽视了阅读文本的内在联系,随机找到几篇阅读文本,将其杂乱堆在一起,忽视了阅读文本之间的相关性、结构化等。第三,教学过程程式化。群文阅读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必须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常常忽视阅读内容和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千篇一律地开展教学,基本上都遵循“制定并提出阅读问题—学生阅读—讨论问题—交流和展示”这一流程进行。甚至不论哪一篇文本,都沿用这一阅读流程开展。如此,在程式化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但时间一长就会制约学生的阅读兴趣,致使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1]。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一)指向新课改,科学设计群文阅读议题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对阅读文本的选择、阅读目标的设计、阅读教学的开展等,直接关系着阅读教学的结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生本理念的要求,在确定群文阅读议题之前,应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指向“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设计与初中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群文阅读议题。具体来说,结合群文阅读议题的可议论性、开放性、多元性、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议题。第一,结合单元的主题和语文素养确定议题。现行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进行的,且每一个语文单元都具备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教师设计群文阅读议题的主要依据。第二,从作者的角度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教师可以以作者为切入点,将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整理,纵览全局设计议题,以便于学生在与“作者”相关的群文阅读议题中,探究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风格,探究其思乡情怀等。第三,从题材角度确定议题。主要是以某一体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议题的引领下,对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写作方法进行探究。第四,从情感角度确定议题。主要是选择某一种情感作为议题,指导学生在不同体裁、不同年代的文章中,揣摩不同文学体裁在表达同一情感时的语言风格、创作手法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的时候,还可以从多文本的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灵活确定多元化的群文阅读议题[2]。

(二)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文本

结合群文阅读的内涵,科学选择阅读文本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和重要保障。为了保证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阅读文本:第一,拓展文本的来源。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可结合群文阅读的议题,从现行的语文教材、核心素养读本、语文练习册中精选群文阅读材料;也可以跳出课本的局限,从课外选择阅读文本,真正实现“课内阅读文本与课外阅读文本的融合”;第二,围绕议题选择阅读文本。议题不仅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选择阅读文本的重要参考。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应指向群文阅读的议题,从其包含的范围内搜集阅读文本,切忌融入主观因素,以免群文阅读文本选择失误;第三,切实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之前,还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选择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材料作为阅读内容。否则,一旦忽视这一点,选择的阅读文本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区”不相符,就会制约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第四,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教师还应关注文本的质量,确保文本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情绪以及蕴含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等,这能够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科学确定群文阅读目标

明确的阅读目标是保障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方向,直接决定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的效果。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之前,必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确保设计的群文阅读目标与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契合。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群文阅读教学目标:首先,从“知识与技能”层面设计阅读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目标的时候,应关注两个方面,即: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知识的比较与迁移等。在具体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中,不仅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还应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和迁移等,完成某一方面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次,从“过程与方法”层面上设计群文阅读目标。针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目标的时候,还应侧重于“操作性的知识”,使得学生在操作目标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通常,如果教师想要在群文阅读中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就以此为群文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在不同文本的阅读中,通过对比分析等,真正掌握文章这一表现手法的内涵;最后,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设计群文阅读目标。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目标的时候,还必须要对群文阅读目标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加情感体验的维度和深度,使得学生在不同阅读文本的对比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

(四)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应坚持“生本理念”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科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学过程,引领学生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达成共识。首先,创设阅读情境。长久以来,受到传统群文阅读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制约,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比较低。而要保障群文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彻底激活学生的阅读状态,促使其从“要我阅读”到“我要阅读”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点,创设阅读情境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优化群文阅读导入手段。给学生设计一个合理、有趣的群文阅读导入形式,这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可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导入之前,与阅读文本、学生进行深层次对话,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音乐、视频作为手段进行导入,使得学生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群文阅读建构中;另一方面,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集体建构和达成共识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为了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就可借助阅读情境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深刻体会阅读文本的内涵[3]。其次,精心设计群文阅读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为了引领学生在集体构建中达成共识,教师必须要从讲解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应指向议题,科学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探究价值的阅读问题、阅读任务。一方面,指向群文阅读文本的内容,结合群文阅读的议题,科学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阅读问题,以便于学生在阅读问题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群文阅读中;另一方面,在设计群文阅读问题的时候,还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思维发展特点、学习能力等,设计出与其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问题,确保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再次,集体构建、达成共识。为了保障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并结合自己在文本阅读中形成的观点、见解等展开交流和讨论,最终促使师生双方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最终达成阅读的共识。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设计的群文阅读问题和任务,对不同的文本进行阅读、思考,最终形成独特的见解。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不同,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不同,对文本的议题理解、问题的思考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当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借助小组、同桌等方式,积极开展思考、交流和讨论等活动,使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群文阅读的议题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识,实现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最后,结合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形成的观点以及交流和探究的成果,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通过对比,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真正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素养。最后,促使角色的转变。为了促使集体建构、达成共识这一阅读目标,教师还应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价值。一方面,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和任务进行讨论,引领学生讨论的方向,和学生一起参与到群文阅读建构中;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经验有限,在群文阅读中还面临着一定的迷茫。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价值,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灵活选择浏览、默读、精读、跳读、圈点勾画、设计表格等阅读方式。

(五)优化和健全群文阅读教学评价

构建完善、科学的群文阅读评价体系,对于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功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细化群文阅读教学评价量表。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对初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衡量时,不能单纯地局限于阅读成绩上,还应对群文阅读评价的标准进行细化,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课堂参与程度、讨论互动情况、语文知识获得、思维发展等都纳入评价标准中,确保群文阅读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另一方面,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评价的主体上来说,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给学生评价的“话语权”,引导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真实发现自我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从评价的方式上来说,不仅要开展考试评价,还可以融入成果展示法、档案袋评价法等,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4]。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