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论文范例

初中生论文

初中生论文范文1

不仅因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之基,同时面对逐日增加的世界一体化程度,人们愈加需要形成正确的文化批判意识,正如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曾指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因此,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往学校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主要是依托于国家课程,凭借课本知识传授,由于升学压力,教师偏重升学所需技巧知识,忽视民族文化价值精髓,结果导致学生中难免出现盲目相信课本权威或是缺乏兴趣者。为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丰富民族文化教育形式,吸引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特引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但是“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多侧重传承民族文化的外在形式,诸如舞蹈、手工等,而个体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关键在于形成合理的情感认知,民族文化的外在形式只能作为感悟民族文化价值精髓途径之一。正如著名文化学者殷海光指出:“一个壶并非文化———所谓文化者乃在器物背后的观念。而祈祷和礼仪只不过是一个文化观念之可见及的表现方式而已。”因此,要真正促进初中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需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达到形式与实质的深度统一。

目前在部分地区,由于初中学校教育倾向单一追求升学率、课程设置单一化、基础设施仅为升学服务,更加由于教师欠缺相关基本知识等诸多现实困难,“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也多是应付上级检查,偶尔请当地居民进行教授,于是活动多流于形式。即便是相对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些学校,却限于自身的认识能力以及客观能力不足,无法改进自身教育不足。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未能带给学生深度的文化反思,这一点不仅得到学界的承认,也在笔者实地调研中得到证实。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需要个体形成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活动流于形式便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理性思考及价值认同。

2流于形式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学生参与认同民族文化价值精髓,然而流于形式的活动无法使学生明白其中价值精髓,导致中学生在其关键期难以形成正确的文化心理结构,对于民族而言则无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

2.1个体难以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民族文化传承即各种文化要素的传承,包涵行为传承、语言传承、器物传承及心理传承等,其中心理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最稳定、最持久、最核心的传承要素。究其原因:首先,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心理传承往往表现为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构成民族认同感的核心部分。其次,心理传承限制其他各种文化要素的传承。对初中生个体而言,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是终生持续的过程,但又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以中学阶段的影响最为重要,个体能否形成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个体民族文化适应成败的关键。“正如傅玄在《正心篇》中所说:‘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傅玄所说的‘心’,即指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只有具有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才能‘立德’、正身,才能使个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不仅展现出学校培养目标失衡,更带给学生错误的引导———民族文化毫无价值,使得学生对民族文化形成抵制情绪,最终难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2.2阻碍民族文化建设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一书中提出“轴心”理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等地区,发生了‘哲学的突破’。他将这一时期称为历史的‘轴心’,同时指出,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改变成为人类思考与创造的依靠,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不仅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价值,还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存在糟粕。正如同志所说:“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对于中华民族,民族文化既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基源泉,也是理解当今世界文化差异的“钥匙”。文化建设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不间断地“温故而知新”。民族中的个体若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自觉,当代文化建设也会成为无根之浮萍,还会对本民族的文化情感、文化记忆和文化习惯产生排斥情绪,最终阻碍民族文化顺利健康地发展。

3“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流于形式的原因探析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流于形式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失衡,以及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缺失。

3.1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失衡

首先,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旧非常明显,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局限于追求升学率,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仅仅依托于国家课程,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价值认同。同时民族文化教育途径单一,导致学生、教师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容易形成对教材的盲目迷信。而且由于培养目标的失衡,教师偏重要求应试能力提升,至于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处于何种程度,则无暇顾及。正是学校培养目标失衡,学校中的基础设置、师资力量难以符合民族文化教育需要,以及导致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流于应付检查。其次,中考侧重考查初中生对主流文化的理解,导致学校教育相对忽视对非主流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出现区域差别。当前一些学者在民族教育的发展上过分强调单一民族文化的传承,忽视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关系以及多民族初中生群体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应建立在对中华民族多元民族文化的认知基础之上。否则,初中生对非主流文化的了解难免道听途说,形成错误认知和刻板印象,最终难以塑造正确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而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被动式的接受与自身对现状改变的预期一旦达不到最起码的维持,便转化为对主流文化的敌视与抗争,这也无助于初中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正确塑造。

3.2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成分相对于学校教育则更重要。“祭司、长者、家长及周围居民等通过寺庙、市场、村寨、文化站、民间艺人文化室和社区学习中心等场所,通过诞礼、成年礼、婚礼、丧葬仪礼、宗教仪式等以‘濡化’的方式对年轻一代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在濡化过程中,祭司、长者等利用仪式和宗教等方式将民族文化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有意识无意识地传递给年轻一代,使其形成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众传媒的影响、社会组织结构的改变,社区和家庭的民族文化教育逐渐弱化。尤其是“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导致子女过早离开家庭,缺少“濡化”方式的影响。家庭和社区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无助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

4措施与对策

面对“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种种困境,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初中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正确塑造。

4.1学校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定位

学校教育只有明确目标定位,才能促进教育工作者更新理念,关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第一,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初中生由于亚文化影响有碍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塑造。主流文化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得到重点关注,初中学校教育应明确目标定位,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对于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也应适当将其引进。对于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引进,应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尤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增加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性。第二,调整课程设置,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依托国家课程,也要依靠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初中应该加强三级课程的合理设置,同时鼓励教师转变教育方法。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可谓方法层面的转变,这一点弗莱雷的批判教学理论对教师的文化教育方法转变会有积极的启示。

4.2引导家庭、社区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初中生论文范文2

一、疑问作导向,引自主思考

疑问就像是山顶上闪闪发光的明珠,指引着人们不断攀登真理的高峰,有效的疑问设置,能够促使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初中生物开展自主性教学,首先就要用好疑问这把利器,层层设置,帮助学生不断推进思考进程,提升思考能力。利用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我认为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主要有两个要点:一个是问题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要能够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的设计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要能层层推进,串联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使学生的自主思考更有成效。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1.我们都知道,大家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细胞,后来逐渐变化成我们一个个个体,你们知道这个细胞是什么吗?你们又知道它是如何变化的吗?2.组织是什么?有何功能?人体有什么组织?3.器官是什么?与组织有何不同?4.系统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人体都有什么系统?这几个问题,从细胞到组织,从器官到系统,涵盖了人体组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四个层次,通过这样进行设问,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进行自主思考,并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从而促进下一层次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的自主思考学习循环。

二、解析作药方,引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教学,并非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仍需要“师傅领进门”,只不过教师的课堂角色由大包大揽转为指导帮扶,教师的引导作用仍旧十分重要。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我认为解析是药方,教师通过对知识案例的有效解析,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从而开展自主学习。要真正发挥解析的引导作用,我认为教师在进行问题解析时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思路原则,重视呈现解析思路、过程,而不是结果;一个是方法原则,重视呈现方法的选择缘由,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使用何种方法。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这个单元内容时,有这样一个题目“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环境”,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但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显然不利于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我是这样进行解析的:“我们知道,生物为了生存,都会去适应环境,但同时,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作用;例如我们知道蚯蚓能够松土,增强土壤肥力,这显然对土壤来说是有利的;我们也都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蚂蚁破坏堤坝,使之不复存在,这就对环境带来了改变。所以说生物也能对环境带来影响和改变。”做完这番解析,我接着分析:“如果此处填写改善和破坏环境,对吗?这样的说法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改善和破坏都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比起来,并不如影响和改变全面恰当。”通过正反面解析,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题为平台,引自主探究

初中生朝气蓬勃,充满创造力,但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学生的创造力长期受到抑制。初中生物开展自主性教学,就要改变这个情况,为学生的主体呈现和个性彰显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实践,我认为,这个平台可以是生物实践课题。通过以生物课程为基础,设计一些开放性强、实践范围广、操作性高的实践课题,让学生各展其能,在课题实践中展现能力,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单元内容时,我设计了“制定最佳食谱”的实践课题,课题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周的食谱,要求这份食谱既要美味诱人,又要营养搭配(要求学生标识出主要物质成分及搭配理由)。学生的食谱制定完成之后,由学生评选出“最佳食谱”五份。这样的实践课题,以吃为主题,既生动有趣,又简便操作,有利于学生各显神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淬炼知识,提升本领。

四、总结

总之,初中生物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愿意自主思考、可以自主学习、能够自主实践,教师要围绕重点,为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打造一条全程的服务线,让学生在可靠的引导下,不断习得自主学习方法,不断进行自主探究实践,不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最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作者:张颖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装备使用探究

1前言

在生物实验教学当中,显微镜、样本等实验装备的引进,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习视野。为推进素质教育,生物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实验装备如何实现正确使用及充分应用,以期提升生物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建立数码互动显微镜教学系统

生物实验教学开展显微镜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微生物的观察,并能够了解生物的生活和繁殖的规律,是一种让学生亲自进入生物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显微镜实验教学当中,教师无法在学生的实验过程当中与之形成有效互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和推广,在显微镜实验教学当中,建立了一种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数码互动式显微镜教学系统,与传统的显微镜实验教学相比较,这种新型方式实现了实验的即时性,并能够完成实验结果的保存和共享,对于提高生物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支持教师与学生的实验互动。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刚刚接触实验,其内心带有对实验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会影响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判断。另外,在进行实验之初,学生很可能会出现遗忘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失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提醒告知学生,很可能会造成实验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影响课堂实验安排,也无法实现预期的实验效果。而数码互动式显微镜实验教学,为教师提供了透过屏幕观察每一个学生实验情况的可能性。一旦发现某个学生操作不当,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如在教学“单细胞生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处理染色图片的环节有些许争议,而这种争议的存在会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就可以检查视频记)。录,查找学生发生争议的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染色环节,并将染色的要领告诉学生,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第二,记录学生实验过程。在传统的显微镜实验教学当中,学生虽然能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呈现给教师,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无法了解实验的过程。而数码显微镜实验教学却能够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实现实时地存储。这样,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就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观看自己的实验过程。之后,教师在实验小组的成员之间,以及其他小组之间形成相互的实验质量评定,并最终找到自身实验的改进方法。以“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实验为例,教师为学生布置通过血球计数板记录酵母菌数目,但是酵母菌的数目多,分布密度大,学生无法实现准确的计数,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方法是否达到标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后直观分析自己的实验质量,了解自身实验的缺点,学习其他小组的实验优点,最终形成一个最佳的实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首先有了直观的显微镜观察实验,之后又在图像或者视频的检验中,形成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和学习,最终又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最佳的生物显微镜操作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对于提升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展示学生实验成果。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教学,将传统的显微镜实验、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糅合在一个系统之内。因此,在实验过后,教师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网络社交工具将自己的实验成果展示出来,帮助更多人进行相互的学习和讨论。不仅能够满足初中生对于实验成果展示的心理追求,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对于他们今后的生物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3建立样本展示实验

样本展示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另外一种重要的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讲,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比较新鲜的学科,对此他们会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加以积极引导,使用样本展示实验,让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教学“探究种子萌发内因——种子的结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准备一个种子萌发的视频,将学生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实验解剖和终结结构的认知。之后,教师将探究种子萌发内因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放大镜、蚕豆、镊子、解剖针等实验装备分发给各个小组。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探究要求进行样本的培植,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由于样本展示实验,是由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进行的,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具体分工,并能够相互合作,以形成积极的氛围。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一旦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立即询问教师或者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式实验学习,让学生在样本展示的实验过程当中体会到生物实验的乐趣。而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展示他们的种子样本成品。然后结合小组内的实验记录,对种子的机构以及种子萌芽的原因形成小组的总结分析报告。当所有的小组实验报告提交之后,再由教师组织一个主题性的实验结果汇总班会,将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必要的更正,并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再将实验的意义告诉学生。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人际交流能力之外,还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入认识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对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4引入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支持进行传统实验方法难以实施的实验科目,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教学设备的消耗。在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实验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直观实验的过程,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物知识。而对于虚拟实验,它依托于计算机,也就是说学生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完成对某一植物的生长过程的观察。这相对于传统实验来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率。在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中,正确充分应用好实验教学设备设施,可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在整体上提升生物实验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作者:张建华 单位: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合作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及构成

(一)应用价值

一是正确对待班级内学生差异。在常态编班下,各班级学生存在个别差异现象,部分学科学的学业成绩呈现双峰现象。分组合作学习最常采用学生能力异质分组,便是运用学生差异,使不同特质的学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不仅能降低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可使学生得到适性发展。这也即是所谓的尊重差异、截长补短、互惠双赢。二是提升学生参与的学习动机。传统的教学形态偏向教师单向的讲述,学生被动的接受,上课感到无聊,不敢提问,容易分心或打瞌睡,学习动机较低落。分组合作学习则改变教学的形态,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实证研究发现:学生越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的成效越好。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Vygotsky潜能发展区理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简称ZPD)主张:个体的独立表现和经由协助下的表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代表个人的“学习潜能发展区”。所谓“协助”,其方式多元化,包括老师对于学生提供的学习框架,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以及经由搜寻学习网络资源获益等等。

(二)构成

一是分享与讨论(sharing&discussion),具体包括配对学习(pair-learning)、六六讨论(Phillips66)、拼图法(Jigsaw)、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等方法。二是精熟(mastery),具体包括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student-teamachievementdivision,简称STAD)、拼图法第二代(Jigsaw-II)、相互教学(reciprocalteaching)、认知学徒制(cognitiveapprenticeship)等方式。三是探究(inquiry),具体包括团体探究法(groupinvestigation)、共同学习法(learningtogether)、问题本位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学习共同体(learningcommunity)等方法。

二、初中生物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实质重于形式

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移动桌椅吗?若是在上课中,为了讨论,就开始移动桌椅,这样的做法是否恰当?因为别班正在上课,搬桌椅难免有声音。又或者时间上的不允许,有时上堂课耽误到下课时间,耽误搬桌椅的时间,移动桌椅是否有弹性的做法呢?在校内的某次研习,请到某初中的老师来进行翻转教室的演讲,讲者提到排座位的形式,有些班级愿意,有些班级觉得移动桌椅麻烦,但重要的是这些班级都有在进行合作学习。在今年的六月,也曾北上参访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实际听课的班级,学生也是围坐在一起或是并坐在一起,并非一定是移动桌椅排成固定的形式。考虑其他课程,有些课程并不需要移动桌椅,而且若是移动桌椅造成学生的困扰,这样对学习并无益处,因此我认为在实施活动时,四人一组或活动时间较长,超过半节的时间,会请学生们移动桌椅围在一起,但若是只有短暂的时间,未达半节时间,例如五分钟、十分钟,两两互相复习观念,可以允许学生转头,或是相邻的两人左右讨论。

(二)以座位的形式,从聊天到讨论

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很多教师可以发现,开放课堂讨论,学生们会天真以为可以讨论私人的事,而沦为聊天,对于“讨论”的界线,似乎很模糊而分不清楚。因此讨论时间的控制,并非要完整的一节,可以是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让学生们学习有效率地讨论,应专注于主题,而非离题。甚至是前述所说的座位形式,也可以帮助对讨论界线的界定,有移动位置是可以讨论主题,回到位置就不可以再无限延伸话题。

(三)应激发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学更为多样化

实践中,教师多会选用“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配对讨论法”及“共同学习法”等教学策略。而在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后,教师会自觉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习表现及课堂参与等面向上均有提升,在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也有提升。此外,实施分组合作学习也能增进教师的教学热忱,使教师的教学更为多样化,并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分组合作学习对于班级学习气氛有明显地改善。教师们也认为教学前的备课非常重要,课程经过重新解构、分析、审视与不断修正,使教师于教学时能呈现课程精华,也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互享讨论及学习。且通过教师社群的组成,共同备课及观课,进行专业对话,不仅使教学质量精致化,也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成长。

三、结语

总体而言,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非常有效。

作者:朱振优 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洋中分校

第四篇: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

1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扩展到许多领域,这就导致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课堂质量的要求。对此现状,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构建生物课堂交互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使中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力量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对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中引入新媒体技术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

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交互式教学,其旨在注重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材料之间以及教学环境与师生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确保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许多教学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可被学生发现,而且在师生间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但需注意的是整个交互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具有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我国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改变以往完全依托于书本知识学习的方式,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改变,确保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很大程度上能够适应素质教育下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明显的作用。

3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作为当前社会比较推广的媒介传播方式,新媒体是继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出现的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主的新媒体形态,通过利用许多终端如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便能将相关的信息向用户进行传播。其本身的即时性、共享特征以及交互特征完全适用于初中生互作者:于敏,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256400)。动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从近年来课堂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便可发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往学生线性思维模式将改变,能够将课堂中的碎片式的知识内容利用网络连接起来,尤其在生物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保证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教师的引导作用。第二,适应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技术的应用渗透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而中学生此时对于比较新颖的新媒体技术更感兴趣,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与学生兴趣点相吻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4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

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骨”为例,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对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解,掌握骨的成分与特性以及体育锻炼等对骨的影响,并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得到培养。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首先对长骨结构进行分析。教师可利用Flash引导学生观察长骨结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大体掌握骨的基本结构,并确定长骨在结构特点上能够与运动功能保持一致。其次,做好骨成分鉴定实验课件。由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受课时限制,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开展,很难将所有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学生也难以对有机物、无机物以及其他成分物理特性进行掌握,所以教师需做好模拟课件,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分组讨论,但需注意教师此时应注重对各小组适时的监督与指导。再次,急救知识的讲解。学习人体骨骼内容时,难免涉及许多骨折与急救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形式将骨折的具体特征以及如何采取急救措施等全过程展示出来。最后,分析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该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将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相关知识进行搜索,并形成一定的报告形式向教师反馈。通过整个教学实践过程,统计至少90%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而相比之下,传统教学过程中大约一半的学生仍处于模棱两可状态。由此可总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注重教师职能的改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学生也需主动利用网络掌握更多生物知识,保证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才可使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5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中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需注意尽管新媒体技术能够解决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难题,但并非万能。而且许多初中生物教师本身存在综合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极易在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错误理解新媒体技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避免将课件教学作为文稿演示新媒体技术中,教师可利用许多工具进行课件的制作,如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但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只需将制作的幻灯片或其他图片内容在屏幕中呈现即可,使课堂教学过程完全集中在演示课件方面,既没有将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有的效果发挥出来,也未真正实现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目标。如在教学“皮肤”的内容时,教师仅将教材中皮肤结构的插图置于幻灯片中,难以使学生对皮肤的真皮、表皮或其他附属物等进行充分了解,其获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的形式不存在较大的差异。避免以人机对话形式取代师生的交流新媒体技术应用下,许多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集中在人机对话方面,而未将师生情感因素考虑其中,很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无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的强化。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脱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本意,使学生在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等方面得不到显著提高。因此,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初中生物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需注重掌握课件教学的技巧,尤其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生物概念或内容时,应充分利用更多符合教材内容的图形图像或动画,并引用较为诙谐且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这样才可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于理解。

6结语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交互式教学模式效果的发挥又需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因此,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构建生物交互式教学模式,应考虑到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状况,避免教学过程中完全以课件教学作为文稿演示或以人机对话形式取代师生间的交流,这样才可在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下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作者:于敏 单位: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体现

一、环境保护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呼喊较热的一个话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条件,但是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故而科学技术被称为“双刃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对环境的依赖以及影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不同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环境,生物成长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特定环境的存在也离不开生物的生长。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就拿狼、羊、草这一食物链为例来说,狼的生存依托于羊的存在,而羊的生长由离不开鲜草,假如没有了草,那么羊的就没有吃食,就难以存在;没有了羊,狼的生存也就受到威胁。在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全球问题,据研究统计,每分钟地球上都有一个物种惨遭毁灭,故而如何保护环境成为当前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必讲的内容。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强调生物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学活动带有浓重的机械唯物主义色彩,教师的讲解更多的集中于生物对其生长环境的依赖,然而对生物的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讲解较少。生物的活动和环境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从生命的形成之初就在对地球的面貌进行着改善。例如在学习《生物和环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出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当前青少年的任务并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要帮助他们建立起人类、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观念,保护环境,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

二、青春期性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在中小学的墙上随处可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职业不仅需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而且需要帮助学生知道怎么做人。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儿童步入青年的必经之路,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以及学生的道德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意识逐渐萌芽,有了男女之防的意识,渴望了解性知识,对“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困惑。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性知识,正确看待男女生的区别,反之则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于我们国家的初中生物教学来说,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再加上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观念,性教育被排斥在初中生的生物学习中,遭到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忽略,每逢学到这些知识时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看看。针对这种现象,青春期性教育应当回归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补充讲解女生的月经生理现象以及男生的遗精生理现象,告诉学生这两种现象都是正常的现象,不是丢人的事情,要正确的看待。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生理健康知识,例如如何保持生殖器官的洁净,如何正确的清洗生殖器官等等,适时、适度、适量、适当的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三、生命形成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生命的起源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问自己的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有花等等,这些问题都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起源的追寻。由于我们国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孩子的出生被认为成一种神秘的事情,所以孩子们经常从自己妈妈哪儿得到类似以下的回答:从垃圾桶里捡的;从马路上捡的;从树上摘得;地里面长得等等。到了初中生物课上,生命的形成得到了很好的揭示。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精子、卵子,爸爸的身体每天都会分泌出很多的精子,妈妈的身体每个月会分泌一颗成熟的卵子,当经过激烈的竞争后,卵子和精子结合就会形成一枚受精卵。这枚受精卵会在妈妈的子宫里慢慢长大,经过42周孕育出新的生命。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历经艰难的过程,同时孩子从小婴儿长大成人也要花费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和汗水。通过对生物中人体生命的阐释,让学生明白父母生养之恩的重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结语

曲黎敏教授曾经说过:“初中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离不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堂呼唤素质教育,其中人文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核心内容,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者:蔡文君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临港商务区实验学校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一、提供条件,营造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系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也会变得相对简单,即将课堂环境设置妥当即可。

1.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提供直观教材

多媒体教具的普及和运用是信息化社会带给教育的一大福利,这个福利在教师的悉心调配和掌控下才能发挥重要作用。生物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只有在学生进行过事物观察之后才能够真正理解掌握,但是受环境因素和季节因素的控制,教师或者学生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搜集到本学期讲授新课所用的材料,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设置了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多媒体教具的合理使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具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片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生物中较为抽象概念、实验步骤等资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也可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自行拍摄、录制;后者的效果更为真实可靠,也便于被学生接受。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自主学习的人际环境

在以往的教学关系中,师生关系就像猫和老鼠,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学生就象征性地翻翻课本,教师一离开教室或者目光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去做别的事情,这种师生关系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师应该为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做出怎样的努力呢?首先,多沟通促进交流是关键,对待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在课下与其进行谈话式交流,在谈话中了解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对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其次,课上提问法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了解,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必备要素。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呢?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双管齐下

实验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育上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是体现在将其作为一项中考加分项列入中考必考科目之一。虽然作为必考科目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对学生而言无疑加重了中考的考试负担,有些学校的教师更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惜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补习,造成了学生对实验学科的厌恶和抵触。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好好抓住这一机会,利用课上在导入、新授以及复结环节插入实验教学,使学生利用在实验中体会到的直观印象帮助自身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也为更好地记忆理论知识提供直观记忆。

2.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按照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背诵、提问等枯燥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课,学生就会渐渐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变为应付考试的机器,课堂教学活动也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的上课热情也会被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该一味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学会变通,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设计疑问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问题的促使下进行大脑的思考运转,将平日所学与今天的授课内容相结合,在头脑中形成答案并描述出来大家进行聆听思考正误,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师经常提出供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在找问题答案、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能力。

三、培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习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这就给我们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善于发现问题,能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圈画课本上的重点知识,习惯的养成对于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新授课上,对于教师教授完新知识,先不要忙着作总结,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学完新课你知道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哪些事情你没有弄明白?”久而久之,即使教师上课后不提示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

四、总结

初中生物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更能为祖国发展提供高能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贡献力量。

作者:钱世华 单位:重庆市铜梁区石鱼初级中学校

第七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

当前大多数初中生物老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依然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底下机械记忆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生物作为一门实验类课程,理论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实践操作才能完全理解,但是初中生物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是重视理论学习,并没有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水平低。

2.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

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生物成绩明显下降或上升不明显,就会产生放弃合作学习的想法,不能继续开展合作学习。并且大多数教师无法完全兼顾合作学习,组织能力较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完全的实验条件,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教学实验设备比较落后甚至残缺不全,就连实验基本设备如显微镜都没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实验合作学习的开展进程。

二.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

1.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创造基础条件

从当前我国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来看,大多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理论知识,缺乏合作学习内容,并且教材中存在密集的知识点,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所以没有时间和空间来开展探究性学习。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应该开展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初中生物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初中生物老师可以按照4个人一组的模式,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先在黑板上给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找出问题答案,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名成员,到讲台上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答案,待每个小组阐述完成后,老师再逐一进行点评,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提出表扬,同时鼓励其他的小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然后再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答案。采取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合作学习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具体实施手段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相关知识的实验。所以,对于初中生物老师而言,在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带领学生走向实验室,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亲自动手实验,解决存在质疑的问题,并且采用2个人一组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让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分工,共同完成实验,获取结论,老师再进行总结,并让同学们反思实验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老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作者:杨洪智 单位: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中学

第八篇: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一、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那么,要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就是关键点。我们知道,初中生本身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较重。这也迫使他们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单一枯燥的事物上。所以,教师就要积极的引入教学情境,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参与中找到学习的存在感。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共同参与”理念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很好响应当前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

二、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精心设疑、营造参与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精心设疑,营造参与的学习氛围就十分必要。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且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参与激情,促进他们的参与欲望。例如学习初中生物(苏科版)《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章节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就要精心设疑,通过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生动化的提问。例如本节的知识点都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的转化与吸收。学生很难从这些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我就把这部分内容制作成Flash课件,通过动态的电脑视频转化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的在课下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构建我们的身体,给我们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的资料。写一篇“绿色植物的重要性”的评论进行班级海选,然后在班级小黑板报上循环刊登学生的评论文章。通过这种精心设疑、营造参与课堂的氛围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构建实践活动主线、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我们知道,中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很浓,他们往往对于集体性活动参与热情较为浓厚。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特点设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集体性的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锻炼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交流能力。例如学习《学当小医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互动学习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知识,同时学习拨打“120”急救电话和紧急止血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模拟意外情况,然后组员进行拨打急救电话演练,具体说出地址、症状等等。然后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学生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如何给小伙伴止血。让他们知道人体一次失血量在人体总血液的10%以内对人体的整个机能影响不大。如果超过20%就会使人休克。然后引导学生辨别是内出血还是外出血,内出血怎么做?外出血又要怎么做,如何使用止血带等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选择一根橡皮管,用小漏斗在一端注水,然后在橡皮管的一侧扎破一个小洞。让学生思考如何包扎可以阻止水从洞中流出或从洞中流出的水明显减少。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参与的乐趣,找到学习的快感。

3.创新考核机制、刺激学生主动参与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刺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首先就要激起学生的竞争欲望。只有在竞争欲望被激起时,学生在竞争中才会保持高度的课堂专注度和参与度。教师就要大胆创新考核机制,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这种综合式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存在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

初中生论文范文3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需求分析

首先,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执行,很多新式教学方法渐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初中生物是初中教育的学科之一,改进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之一,能够保证新课改顺利高效进行。其次,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现阶段的初中生对生物学习有着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改进学习方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策略分析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初中生物教师要想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首先需要对班内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采用小组模式加强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分组时,应该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水平为基本,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在不同的学习小组中,需要有生物学习能力强和生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优生带动差生,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其次,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与学习目标,其合作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检测,然后把学生分组,组内学生有的对细胞知识了解较多,有的则较少,然后让他们互相帮助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比较合理。教师可以让学习好的带领学习差的进行学习,定位不同的角色,承担自己的责任。

2.为学生提供合作素材,加强合作学习引导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需要准备一定的学习资料与素材,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充足的学习资料能够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初中生物教师在上课前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学习资料,让学生观看学习,共同使用这些学习资料。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交流,营造高效生物学习课堂。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学习素材与资料,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图片,包括具有代表性的被子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等。然后,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带着问题去学习。

3.引导学生分享与竞争,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的运用中,学生是合作学习的同伴,也是竞争对手,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分享学习技巧与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竞争,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力争上游。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时,在对学生分组之后,让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且将各个组员的研究结果进行分享。不仅组内成员需要相互竞争学习,不同小组之间也应该参与竞争,在竞争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成绩和初中生物教学质量都有所帮助。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初中生物教师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发现教学难点与重点,改进教学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

 

作者:秦秋明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参与式教学法高效性研究

1.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鉴于当前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那么,要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就是关键点。我们知道,初中生本身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较重。这也迫使他们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单一枯燥的事物上。所以,教师就要积极的引入教学情境,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参与中找到学习的存在感。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共同参与的”理念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很好的响应当前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

2.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参与式教学法的策略

2.1精心设疑、营造参与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精心设疑,营造参与的学习氛围就十分必要。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且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参与激情,促进他们的参与欲望。例如学习初中生物(苏科版)《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章节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就要精心设疑,通过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生动化的提问。例如本节的知识点都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的转化与吸收。学生很难从这些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学习的兴趣。那么,我就把这部分内容制作成Flash课件,然后通过动态的电脑视频转化抽象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主的在课下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构建我们的身体,给我们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的资料。写一篇“绿色植物的重要性”的评论进行班级海选,然后在班级小黑板报上循环刊登学生的评论文章。通过这种精心设疑、营造参与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构建实践活动主线、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我们知道,中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很浓,他们往往对于集体性的活动参与热情较为浓厚。那么,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特点设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集体性的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锻炼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交流能力。例如学习《学当小医生》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然后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互动学习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知识,同时学习拨打“120”急救电话和紧急止血的基本方法。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模拟意外情况。然后组员进行拨打急救电话演练,具体说出地址、症状等等。然后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学生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如何给小伙伴止血。让他们知道人体一次失血量在人体总血液的10%以内对人体的整个机能影响不大。如果超过20%就会使人休克。然后引导学生辨别是内出血还是外出血,如果是内出血怎么做?外出血又要怎么做等。内出血要及时的送到医院,而外出血就要及时的进行止血处理,如何使用止血带等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选择一根橡皮管,用小漏斗在一端注水,然后在橡皮管的一侧扎破一个小洞。让学生思考如何包扎可以阻止水从洞中流出或从洞中流出的水明显减少。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参与的乐趣,找到学习的快感。

2.3创新考核机制、刺激学生主动参与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刺激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首先就要激起学生的竞争欲望。只有在竞争欲望被激起时,学生在竞争中才会保持高度的课堂专注度和参与度。那么,教师就要大胆的创新考核机制,鼓励学生综合发展。一改传统的以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的评价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创新能力等等综合评价。这种综合式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存在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总结

综上可知,鉴于当前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就要积极的精心设疑、营造参与氛围,构建实践活动主线、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很好的响应当前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韩昕蕾 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一、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和调动各种媒体,调动各种因素,把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或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激趣、设疑激趣、活动激趣以及导引创新、语言创新、实验创新、板书创新、训练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一节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株绿色植物,最好尽量具备六种器官。可以考虑选择一株带有六大器官的盆景。学生看到了盆景尤其是看到上面还长有果实时,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思考着这株盆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然后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很快就认识并掌握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了浓厚的求知兴趣,学生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这就为唤起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创新情境

生物教学中的满堂灌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我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联系实际和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如讲述“蜜蜂”这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问:“蜂王产出未受精的卵,为什么能发育成新的个体——雄蜂?雄蜂跟蜂王交尾后为何不久便死亡?”又如,讲述线形动物时,向学生提出:“蛔虫寄生在小肠内为何不被人体的消化液消化?它的体表和其他的动物相比有何特点?”再如“对于雌雄同花的植物能进行自花传粉,而对于雌雄同体的动物为什么不能自体受精呢?”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学生课堂上提出“苍蝇喜欢往肮脏的地方钻,但它为什么不生病?”“蜘蛛在捕捉昆虫时,为什么不被自己所吐出的蛛丝粘住?”“在菌类中有的霉菌对人类有益,可提取抗菌素,酿酒制酱,制作食品,可这种霉菌人是否能直接吃下去呢?”“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自己制造有机物,能否将植物的叶绿体转移到人体内?那时人只要喝点水,晒晒太阳,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猜想,我从不嘲笑,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讲、去做。营造一个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知识探究的良好气氛。

三、放飞创新想象

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的训练。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例如:讲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时,可让学生想象花盘盆底小洞的作用:讲“原生动物门”时,草履虫形体微小、难以肉眼观察,可引导学生想象草履虫有多大?是什么样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再如: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我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它方案。学生提出了不少方案:⑴用汽油做层析液(取材方便);⑵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圆形滤纸中心;⑶在粉笔上做实验(粉笔取代滤纸条)。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检验是否成功。这样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创新思维

1.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2.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3.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

4.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道常规和重点转移等。

五、总结

总之,初中生物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训练反馈。思维得以飞越,灵感得到激发,课堂变得更加春光灿烂。

作者:边艳芬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生物资源与初中生物教学结合探索

一、自然资源与生物教学的结合

七年级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是《生物的特征》,第二节是《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七年级新生刚刚从小学毕业来到中学,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很陌生很新奇,第一节课可安排新生在校园操场上集合,点名分组,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然后带领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小山和校园内菜园进行实物感知和调查体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山坡上采摘苦菜、灰菜、苋菜、蒲公英、菟丝子、荠荠菜、刺儿菜等。乡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而这些菜他们平时就认识,有些山菜自己家里还吃过,个个小组争先恐后地报菜名。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为后面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做好铺垫。有时会遇到调皮的学生捉到蝗虫、蜻蜓、螳螂等吓唬同学或是几个人玩耍,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征询学生意见该如何处理。一般情况下学生们会主动放飞蜻蜓,对于蝗虫等害虫会主张踩死或是用石头打死,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蝗虫,指导学生用小木棍触碰它的触角,蝗虫很快做出反应躲避到一边,使学生认识到触觉的作用。让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蝗虫的外骨骼,感知外骨骼的作用,告诉他们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为以后学习节肢动物打下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体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86•会和认知生物,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基地,带领他们走进菜园。对于地里的蔬菜他们再熟悉不过了,但需要引导他们区别马铃薯、山药属于块茎;地瓜属于块根;胡萝卜供食用的部分是肥嫩的肉质直根。对于观察到的各种植物,教师组织每个组的小组长都一一记录,回去后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分类。放学回家后,布置每个学生再到自家地里观察或者调查邻居家的小动物,作好观察记录,下节课上课前各组汇报。大自然是每个孩子的乐园,对于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没有脱掉孩子的稚气和童真,教师可在开学初的生物课中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会观察生物,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珍惜和热爱小动物,使他们感受到生物的奥妙,产生想要探索的冲动,从而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等到学习《生物的特征》时,因为有了之前对生物的调查和研究,这节课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打破传统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将有限的课堂空间融入到自然和社会,将有限的校内教学时间延伸到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时间中去,真正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初中生物教材主要内容是对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而用新鲜植物进行教学,效果是最为理想的。在讲授裸子植物时,课前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园里的松树,注意观察松叶的形态结构,球果的着生位置。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茎的结构”一节时可通过演示实验观察茎的输导作用。课前让课代表带领各组小组长到校园的杨树林采摘杨树的枝条,将采集来的杨树枝条插入红墨水中。上课时将实验装置带到课堂上,当场将茎切成三到四厘米长的小段分发给学生,引导他们按要求剥去树皮。学生会很清楚的看到木质部被染上了红色,而树皮部分未被染红,从而加深理解茎的输导作用。采用这种直观方式教学,学生印象深刻,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学生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与生物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纪律教育来维持教学秩序,以讲授来传授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视学生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为此,教师应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在教学中结合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重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例如,在学习哺乳动物的特征时,了解到班级里有三名学生家里饲养家兔,一名学生家里饲养山羊,一名学生家里饲养黄牛,还有一名学生家里饲养芦花鸡。课前一周,安排各小组长,提前取得各个家长的同意,分配好任务和注意事项,利用休息天带领本组去同学家观察,记录,课堂上各小组交流汇报。有的同学说我们给家兔吃草和青菜时,看到了它用大门牙切断了草。也有的同学说观察到了家兔的磨牙,不过费好大劲,不容易看到,家兔切断草后,不断地在嘴里嚼。“那是在磨碎食物呢。”一名学生急着喊道。还有的小组组员说给家兔喂食一小块猪肉发现它不吃,而被他家的小狗吃了。观察山羊的小组汇报了羊妈妈喂养小羊羔奶的感人一幕。有的同学甚至说:“哎呦,老师,我妈妈把我养大不容易啊!”“那你以后该怎么做?”“我要好好孝敬我妈妈”。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

三、本土季节性作物资源与生物教学的结合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根据班级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地的情况,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自家先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等到上课时,课外小组拿来自己在家做的探究实验互相比较,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学校附近周围有着丰富的苔藓植物,在学习苔藓植物一课时,可向学生布置任务,看看谁能在校园周围找到苔藓植物。课间就有学生拿着墙藓、葫芦藓、地钱等来找老师确认,教师便一一询问他们采摘的环境,有什么结构特点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可以利用这个天然大课堂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传粉和受精与果实时,可把学校校园基地作为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校园基地里栽种了玉米、向日葵、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花生等,课间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有的黄瓜只开花没结果实,为什么?有的向日葵花盘为什么缺损?黄色玉米地里的玉米为什么有的玉米穗上出现了白色的籽粒?在观察的同时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学习嫁接繁殖的知识时,教师自己先栽培两三盆月季花,教授此课时,将花搬到班级,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扦插的知识。农村学校校园有很多柳树,可带领学生在爱护树木的前提下挑选枝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做扦插实验。因为材料多,每个学生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做实验,并且可以反复练习操作。在学习花的结构时,已经是隆冬季节,北方已经过了花季,教师可以提前栽种蟹爪兰花,这种花极好栽培,又恰好冬季开放。上课时,在学生惊奇并且感受着花美的时候,顺势引导学生:“你们知道花都有哪些结构吗?”“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这时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一朵花最主要的结构是什么?”一般来说同学们回答的都不准确。此时,教师就势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解剖花的基本结构。这样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指导各小组组长将花小心的采摘下来发放到各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解剖一边粘贴,最后打分评比。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但真正认识了花的基本结构,还学会了科学解剖实验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课本规定的的材料,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自行选择,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

四、总结

总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根植本土,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的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是课程资源开发的生命力所在。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与初中生物教学相结合,开展直观教学,会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愉快,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作者:姜艳秋 单位:龙井市亚松一中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探索和实践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学生对生物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按照生本教育理念,加强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初中生物以学生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为中心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初中生物课堂学习的主体。在生本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注意把握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充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作性原则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多样化,所以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因为初中生物知识和学习能力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加之学生对生物问题的理解往往不一致,所以为了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最大程度的达到预期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和知识等采取分组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以此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三)全面性原则

生本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教学模式,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原则,才能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育强调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考虑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要科学合理的确立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拓展的引导,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并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从深层次上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信心。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建议措施

(一)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教学

我国传统的教学活动过于强调应试教育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并且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教学,实现社会需要和教育功能的有效匹配,实现对初中生物教学方式的改革,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完善,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给予正确地指导。同时要不断提高初中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对所有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应该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生物课的有效教学。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在学生的参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将生物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归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相互合作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的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互动学习。因此,学生要做好生物知识的课前预习,形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基于学生教学内容的难度合理确定生物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动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生物学习重点内容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课堂预习方法外,还要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也可以开展生物课外学习,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发散思维,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从不同方面进行生物教学,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生物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能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实现生物教育的目标,进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加强对学生的初中生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本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

作者:王玉芳 单位:长春市第七十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分析

一、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上

首先,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是要科学合理的构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保证已经制定好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可以是同桌间的合作、前两排间的合作等等,同时,由于每个成员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爱好、能力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来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分类的标准,保证学生间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情况,要及时发现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成绩和表现重新进行人员安排和组合,不断的优化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人员,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的效率的发挥。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避免学生组员利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名义进行聊天,虽然气氛热闹参与度高,但不是合作学习的目的。最后,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明确的对小组的各个成员的任务,责任落实到位,每一个小组都配备有组长、记录员、交流员等,保证秩序,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大家共同体验不用的角色。

二、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

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而言,确实具有很多优势,但这要求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上要科学合理,否则其教学效果会打折扣的,并不是所有的生物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比如,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对于一些学习量比较大的章节可以选择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又如,在合理膳食这一章节中,可以让学生提供自己每天的膳食表,再对比初中生合理膳食表,分析自身的膳食是否健康合理,集体讨论并选出每组、全部膳食最健康的同学。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保证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高效学习。另外,在对整体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己总结生物的知识体系和架构,加深对课程整体知识结构的认识、梳理知识要点和重点。

三、在实验教学中开展

生物是一门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的特殊学科,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避免不了生物教学实验。在具体的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实验是需要合作学习的,单单凭学生一个人的能力进行生物实验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植物种子萌发条件的这一章节中,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成员间互相探讨交流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并在实验中改变种子萌发的水份、温度、光合作用、土质等,探索种子萌发的情况。由于要改变的因素很多,一个学生很难自己独立完成,所以合作学习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成员集体合作努力,把各自的实验中种子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进行总结汇报,最终实现学习的目的。

四、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工作

在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说学生才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但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细心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并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等,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组情况。在合作学习结束的时候,要适时的作出中肯的评价,以表扬为主,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批判,做好总结工作。

五、结语

合作学习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了,如何有效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

作者:常志强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汽车区第八中学

第七篇:初中生物教学比较法作用研究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1.培养竞争意识.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培养我们的青少年的全方面能力,再加上初中阶段本就是培养他们适应现代化意识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学的方式应着重培养他们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意识和适应能力.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发展和进化规律之一就是适者生存,这也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法则,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适当的涉及一些关于竞争的理论知识、生命现象,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2.培养渗透适应意识.

学生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对于人、事、物的认识还不太完善,因此需要培养他们从整体及部分的结构考虑其功能、彼此间联系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从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去观察、考虑事物,并且把这种理念运用到生活、学习的各方面.比如说,在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时,结合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学科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从而综合分析,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3.培养整体思想意识.

学生在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生存时最需要的就是整体意识,而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有非常多能够体现整体思想意识的例子.比如说:人体或者动物的循环系统就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整个循环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将动脉血转换成静脉血,满足呼吸作用的需要的过程就是体循环;肺循环是指气体在肺部进行交换,将静脉血换成动脉血的过程.这两个循环作为一个整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能够帮助他们牢固的建立知识的内部联系,将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其系统化.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中的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大部分都是研究者经过相关的反复比较后,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的复杂、多样也决定了比较方法的多样.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比较方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

有比较才有一通,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相近的概念.根据生物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别或者类型比较的方法叫做类比.详细的分,类比法又可以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主要是根据被对比对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型比较法是把同一类生物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共性,再进行归纳总结.比如说,在学习消化酶的时候,可以在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能够消化蛋白质的基础上,将其与已学的唾液腺中的酶结合,建立同类的概念.类别比较法是比较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找出差异性和特殊性,从而进行分类工作.如在比较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时,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来获得新的知识.

2.列比.

把相对比较独立的同时又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就是列比法.比如说:植物细胞结构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管壁、管腔的比较等.通过比较这些类似的生命现象,学生能够更清晰明了的吸收、理解生物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3.历比.

历比是指在时间和空间结构上,将某一特定的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历程进行分阶段的比较.按照生物的进化程序为主线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具体、详细的认识到动植物的进化是依照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的过程,如比较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比较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哺乳纲的心脏,可以看出心脏的分隔变化.

4.寡众比.

在比较同一类中的事物同众事物时,需要采取的方法是寡众比法.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以一个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但众事物之间是不需要进行比较的.举个例子,在认识和记忆细胞核时,将细菌细胞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强化细菌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这一特征.当在考试前复习时,也可以将其中的一种器官、组织或系统与多种器官、组织或系统分别的进行比较,强化其中一个,巩固其他的知识概念.

5.综合比.

把一系列的生命现象的各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就是综合比法.在总结、复习阶段,可以将所学过的知识分成横行和纵列,整理、归纳各类别知识,并认真分析,列出图表.同时要充分的运用上述的分析法,掌握整体的网络关系,使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三、运用比较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对象.

只有具有一定的比较意义和比较条件的事物,才可以作为比较方法的对象.当比较本质特征相同或者是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时,是为了寻求其本质的区别,如呼吸作用的实质和光合作用的实质.当在比较同类却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时,主要是为了寻找最大的异同点和自身的个性点,如植物体、植物群落、动物体、动物类别的比较.

2.贴近学生的思维.

一些常见的、实际的、生活的事物比较适合使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举一些从未见过、从未听过的对象,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以往学习过的、掌握牢固的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进行联系、比较,让知识浅显易懂.

3.综合联系运用.

虽然比较法有很多种类,但他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的知识特点和需要,在结合已学的知识联想的前提下,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使得知识更具体化、系统化.同时还要尽可能用实际的事物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因素和内容可以作为比较法教学的案例,老师一定要善于在平时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注意总结和把握,并且有意识地利用比较法的优点,使其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比较法,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发他们的潜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张群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第八篇:初中生物教学微课程应用

一、微课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分析

微课程顾名思义可以定义为,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将教学内容目标与教学方案设计重新编排、组织和归纳提炼,并最终重新整理应用于课堂教育活动之中。微课程在教育教学课程活动过程中,初步形成并逐渐发展和完善。微课程的概念最早在国外教学实践活动中被提出,并于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在国内,比较早的微课程教学方式被引进和试用于广东省的教学工作中,有关教育工作者发觉到,教学资讯信息和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与应用,因此开发了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微型视频教学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任务安排,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师的教授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彼此配合、相互促进。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多种教学优势和特色功能,分析如下:

1.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授课目标突出,教学知识要点突出。

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首要特色功能体现在能够强调教学活动的主旨,能够凸显教学知识的要点和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能够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关注集中汇聚,从而为教师工作者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供辅助。在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围绕一个或者几个科目教学知识内容,使用简洁明确、经过提炼的词汇句式语言,为学生着重讲解这一个或者几个核心知识内容。而为了顺利、流畅地实现此项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专业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念、职业教学经验,并加强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

2.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精简,方便学习者理解记忆。

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由于将教学内容集中于一个或者几个科目教学知识要点,因此教师为学生讲解的时间有限,一般情况下会将微课程视频缩减到十分钟之内,以保证微课程教学的内容简洁和知识要点精炼,而且授课时间相对简短的微课程视频更有利于学习者记忆和掌握知识内容。

二、微课程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创新应用

在笔者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基础教学材料中的知识内容,存在着数量众多课程需要使用实验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这些实验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要点的记忆和理解,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深入学习和知识要点复习与巩固。生物科目的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诸如实验操作过程复杂、实验进行时间冗长、实验结果不清晰等问题,而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以上不足。举例说明,笔者在讲授“水分与光照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一课时,由于实验项目的经历时间较长,不可能在一堂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上全部完成,因此笔者设计了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设计过程如下:笔者将甲班学生划分成六个实验活动组,以活动组为单位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实验活动(实验任务包括:A项实验内容、B项实验内容、C项实验内容、D项实验内容),每个实验活动组根据每项实验内容的不同,利用现代数码设备录制好植物在间隔二十四小时后的生长变化情况,并将这些植物生长视频剪接后,重新编辑集合成一个播放长度约在几分钟之内的简短微课程视频教学材料。最终仍然以实验活动组为单位,将每活动组的微视频在生物课堂上集合播放。在笔者的该节生物教学课堂活动中,六个活动组的学生流程、完整地将实验项目播放出来,A项实验内容、B项实验内容、C项实验内容和D项实验内容都在微课程视频中清晰、明确地说明了实验结果,并且学生们也通过观看其他实验活动组的微课程视频,寻找自身实验活动中的问题和缺陷,分析其他活动组的实践活动、实验操作中的长处和优势,进而在相互交流对话与沟通讨论中,彼此监督,彼此促进,共同完成对实验教学知识内容的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该节微课程视频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对生物实验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很高,愿意主动在活动组内彼此分担学习工作,既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整体学习氛围愉快,充满活力,笔者在微课程实验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内容的结果分析与总结评价,成功地完成了微课程新型教学,并将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对微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运用。

作者:朱小琴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互动重要性探析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及必要性

初中生物是一门互动性较强的学科,所谓互动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配合,协调努力,使教学得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学是指教的人以一定课程内容为中介,指导学的人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因此,教学中的互动也是十分必要的,无论缺少了哪一方,教学都无法顺利地展开,互动教学也是如今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互动教学的实践及重要性

1.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科目,学生第一次接触,难免有抵触心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同样存在,成为教育的悲哀。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在生物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走下讲台,放低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对老师放下戒备之心,才能大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实施互动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善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兴趣浓厚的学生,鼓励他们拓展探究,发挥潜能;而对于性格内敛的学生来说,则更应给予足够的关心、眼神交流、言语鼓励,包括适当的奖励机制等等。

2.有利于树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初中生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堂就是这样一个让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然而,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将生物课堂变成自己一个人的课堂,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丝毫没有参与感、存在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互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不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讨论法、分组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讲授《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我将学生带进实验室,亲自指导,学生们体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比起之前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老师操作的教学要吸引人得多。

3.有利于促进班级团结。

互动教学不仅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良好的互动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更能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维护班级团结。比如,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存在着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完全契合、相似、不够全面以及完全错误四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急于评价,一刀切,而是善于引导,再做评价。在学生的回答完全正确时,教师可继续追问其思路,追根溯源,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似时,则采用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享受到小小的成就感和成功后的喜悦;在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时,教师则需继续追问并且引导;在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可稍微停顿继续追问,再找另一名学生,并采取学生间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学活动也是师生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密切配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教师要意识到教学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倾向和主观意愿,以免造成揠苗助长,只有师生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总结

总而言之,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实现互动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深入领会其精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还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冉林森 单位: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张家滩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十篇: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有效应用分析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白板被逐渐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指的是教师在课前事先制作好相关的课件,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在白板上。电子白板教学有板书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大大节省板书书写的时间,最大程度上全面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然而,部分教师却对电子白板教学持否定看法,使得电子白板无法有效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落后的教学思想,阻碍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推广。所以,必须改变部分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向他们讲解电子白板是初中生物教学的趋势,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电子白板的应用。

2.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初中生物教学的电子白板不完善。有些教室的计算机出现问题亦或是电子白板的电子笔损坏、白板感应器故障,这些不完善的设备会给电子白板教学带来巨大的难题。教师在课前已经事先制作好可见,一旦教学设备出现问题,那么教学课件就无法正常使用,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排不上用场,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初中生物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教学设施的支持。保证教学设备完好,初中生物教学的电子白板应用才能有效开展。

3.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没有与时俱进,未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应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出了生物教学的创新性。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初中生物教学的需要,教育需要创新,生物教学需要创新,应该及时淘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电子白板应用的策略

1.引进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进步和发展,电子白板已经逐渐进入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理念也应该不断革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大对生物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灌输先进的教学理念,甚至可以采取远程同步教学。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教授生物知识。在电子白板中可以展现色彩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更加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2.引进教学设备。

初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活跃课堂氛围,需要引进优质的教学设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尤其是教学设备这一硬件环境,确保生物教学设施完备。建立起相关的监督制度,制定教学器材投入计划,推动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板书授课,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内容不能单靠板书就能讲述明白的,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部分教师对电子白板持有否定的态度,认为电子白板教学的重点不突出,板书授课更具有优越性。因此,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观念看法。电子板书教学可以增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一个聆听者变成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去。将教学方式与电子白板结合起来,创新了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知识。电子白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具有优势。

三、电子白板有效应用的意义

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电子白板的功能强大,能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课堂所需的资料,还能代替黑板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批注,并进行适当的编辑,从中可以体现出初中生物教学的现代化。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把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理特点、形态特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画图的形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答题,将学习成果展现出来。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探讨,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子白板与以前的多媒体相比,更加强大。以前的多媒体主要是由鼠标来控制,方式方法单一,而电子白板具有遮挡和放大功能,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随时随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放大重点和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肾小球是毛细小球。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清晰展现肾小球的具体特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交流互动功能,人与机器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提升课堂效率。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能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使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电子白板的教学方式简单、灵活、生动、形象,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容易,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4.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电子白板具有信息反馈的作用。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反映等,统统构成了反馈信息。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答题,并上交批阅。教师和学生都能知道答题情况的好与坏,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再次提及,尽可能让学生多多掌握知识。

四、总结

初中生论文范文4

1参与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1.1循序渐进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不是一蹴而成的,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就有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区别。教师不要只注重优等生的学习,而应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全体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生物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为了达到目标进行努力。如此循序渐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平等性教学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参与式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在一旁为学生进行指导和提点,营造出平等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循循善诱,更正学生的错误,不以师者身份施压。平等教学会使生物教学走向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2.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展讨论式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时,学生的思维会特别活跃,反应能力也大大加快,这样你答我反的讨论形式,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

2.2组成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中,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工完成,由于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意识不高,为了起到鼓励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选成小组长,让小组长带领小组的成员进行学习,这样,就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进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水平。

2.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到植物园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所需的生活环境和生长习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污水处理和一些生物科研室等。通过这些实地考察,有助于学生与生物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3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于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进步。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生物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

作者:邵婧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多媒体实验教学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多媒体应用方式

多媒体应用需要根据生物实验课的实际内容和教学任务来实行。在初中生物实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多媒体应用方式包括:第一,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用多媒体。一般是采用多媒体的声、影、画等内容综合影响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学习兴趣。但在多媒体应用过程中都要将多媒体应用的程度压制在不干扰学生正常思维过程,不过度刺激学生神经的标准下,多媒体的内容也平和自然,适时适度,不过分刺激,不喧宾夺主。第二,多媒体应用需要符合学生和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实际的多媒体应用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目标。第三,生物课程教学任务所以的方向和重点不同时,多媒体的应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多媒体教学要与实验课程内容相结合

根据高效教学的要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结合生物课程教材内容、生物实验性质等内容。首先教材上有些内容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内容。虽然那很多时候生物教材中如结构、生理变化和生物学现象等内容都表达的比较生硬、死板、不易理解,但是这些内容却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教材内容用一种更加灵活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为生物教材内容的传授创造条件、营造气氛,但不能在多媒体教学时偏离主题。其次,多媒体教学应用需要为教材内容的传授奠定基础,突破障碍、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也是多媒体应用的核心价值,失去这些作用的多媒体应用指挥成为干扰学生注意的不良因素。第三,多媒体应用的性质要与生物实验性质相似,但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课程时生物实验课而不是多媒体应用课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代替一些实验展示过程,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完成的实验教学内容却不能取而代之。例如当学生学习初中生物教材中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动画课件模拟其实验过程,为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这两个实验的步骤、现象,但学生亲手实验的感觉和体验却无法通过多媒体模拟出来并灌输给学生。

三、多媒体应用与教师语言艺术相结合

在生物实验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仅次于学生的教学主导者和执行者,多媒体的应用也是教师主导和执行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师语言艺术相结合是必然趋势。比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样的实验课程内容时就需要将多媒体应用与教师语的教学语言艺术有机结合。教师先用优秀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种子萌发过程视频、展示形象的种子萌发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还要充分做好“解说员”的角色,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掌握这一实验课程的初步知识内容。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教师的语言引导搭配多媒体信息佐证还有视频展示的同时教师进行解释分析合作无间。

四、总结

总之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极好的教学辅助效果,不过想要借助多媒体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对多媒体的应用手段和应用技巧进行锤炼和研究。

作者:张玉宝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中等职业教育中心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一、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要增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重新定位教学工作,体会生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意义,进而让生物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芒。教师要建立起正确的生命教育成才观,处理好成才和成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生命教育教师观,建立起以生命交流和互动的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起以生命教育为理念的教学观,切实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生物教学直面生命,并展现出动感的气息;构架起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观,在课程的内容和设置方面要根据生命发展规律;构建起生命教育学习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二、探索初中生物教学中潜在的生命教育资源

新课改推出的很多学科都蕴含生命教育资源,人教版《生物学》设置“生物圈中的人”这一章节分为三个部分,围绕着“人”生命的核心阐述,让学生学习到生命由来、生命活动以及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包含生命教育的很多细节。如涉及青春期生理特点以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青春期教育;涉及人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心里健康教育;涉及食物来源的食品安全教育;涉及人体调节内分泌、调节神经系统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输送、排出废物的身体健康教育;涉及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等问题的环境教育;涉及优生优育的法制教育等等。在运用这些生命教育资源时,要采取小论文、主体辩论、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研究和学习,注意要将学生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三、实施以生命教育为内涵的价值观、态度、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中,感情、态度、价值观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具体到生物教学中,感情不但是学习生物的兴趣,还有对生物科技发展以及我国生物资源具有的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等内心体验;态度不但包括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态度,也涉及到改变国家现有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康乐观、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创新、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价值观是比较抽象和宽泛的概念,是强调自然价值和人类价值、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养护动植物、旅游参观、看影视作品、时事讨论、探讨会等形式进行生命教育。

四、让初中生物课堂具有生命力

传统课堂教育忽视学生成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进而变成死读书。这种环境不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只有具有活力的课堂,才能够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情感状态,培养起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意识,促进彼此感情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恰当生命教育资源,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领领略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感悟生命的丰富多彩,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命带来的震撼。

五、结论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最好时期。学生可爱、活泼、天真,有时候也出现叛逆、冲动和愚昧,难以完全了解生命含义,出现生命观念淡漠,不珍惜和尊重生命的现象。初中教师要借助生物课这个平台,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用科学、乐观、健康的态度度过生命每个阶段。

作者:李和军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交互式白板利用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式白板引入生物课堂还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境,令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让学生先思考生态系统中都有哪些成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植物、动物等这些交互式白板图库中自带的图片显示到空白页面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它们有联系的非生物成分,如水、阳光等。如果图库中没有这些成分,教师可以用专用笔在白板上画出来,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鼓励学生也来画画。然后让学生们对这些成分进行划分,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交互式白板的这种书写、绘画功能可以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课堂中。

二、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多功能进行教学

交互式白板具有很多比较实用的功能,可与生物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得以灵活运用,而且很多功能都是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没有的。

1.交互式白板的批注、编辑功能。由于生物学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所以常常需要通过图片或者结构图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在结构图上进行标注、勾画、添加注释等,令学生能够从形象的图中对知识点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将交互式白板调成批注模式,在此模式下对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批注,在一些结构图或视频上进行勾画,体现出重点难点,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令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重点内容。例如在讲解血液循环的时候,可以播放血液循环流动的视频,教师可以直接用专用笔在画面上进行适当的勾画,标明血液流动的大致流程,将这种形象化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清楚血液循环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备课的负担与难度,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交互式白板的存储功能。生物课内容繁多,教师备课与讲课具有着有一定的难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就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教师可将在白板上写的内容存储到硬盘里或移动设备里,这样可以方便在下节课使用。比如在讲解大豆种子结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用专用笔在上面画出简图,再让另外的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或对结构的名字进行标注与勾画,最后可以将图存储下来作为以后的生物课使用。同时还可以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的图来对知识点加以整理,用来做课后复习或考前准备。

3.交互式白板的局部放大功能。教室里的黑板、白板等都不是非常大,学生数量多,而且生物学的内容抽象,常常需要用图片来给学生做讲解,如果图片很复杂,就会导致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而交互式白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用专用笔在交互式白板上把需要放大的部分圈起来,圈里的内容就会迅速放大,可以使后面的学生也能看清楚。例如在讲细胞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细胞结构图拖到空白页面上,然后用专用笔圈起来,将它放大,这样使同学们都能看清细胞的结构,从而能充分地对细胞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交互式白板的回放功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是讲一遍,但生物课的内容繁杂又不易懂,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要求也不同,所以对有些重点知识只讲一遍,学生是难以全面理解的。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回放功能将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回放。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令学生更透彻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5.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探照灯功能。初中生们的好奇心虽然很强,但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尤其是对生物课这种比较枯燥的课堂。所以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消化道的时候,可以先展示一张消化系统的结构图,然后用专用笔依次将重点部位圈出来,突显出每个部位,让学生一起大声说出各部分的名称,进行标注,最后总结。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在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效率体现在各个方面,它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交互性。本文根据交互式白板多功能的特点,结合生物学课堂,对交互式白板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交互式白板走进生物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综合型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左海艳 单位:陕西省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案例教学

一、精心选取案例,激发学习情感

精心选取案例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案例的选取是否合理恰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通过富有启发性、生活化气息的案例,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好奇欲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于案例的选取,具体来说:第一,所选取的案例应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这样可将空洞乏味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有所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所选取的案例要有一定的适度性和启发性。案例选取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易要适中,过易或过难都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富有启发性的案例,既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活跃度,获得对问题的深刻启发与感悟,又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活课堂。如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笔者以动物世界的开头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这样既真实又典型,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案例融入,引导自主探究

注重案例融入,引导自主探究,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当教师精选好案例后,接下来就是结合教学主题,将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融入案例时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思考、探究,提出个人的见解,进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传染病及预防》时,笔者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农村家庭中,父亲是结核病患者,大儿子和二女儿在父亲患病后接种了卡介苗,小儿子因某些原因未及时接种卡介苗,结果小儿子也患上了结核病。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通常由什么引起?(2)在小儿子患病前,家中的传染源是谁?易感染者是谁?(3)案例中提到的接种卡介苗在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具体属于哪项措施?你还能说出其中的措施吗?通过这样的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案例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既可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加深学生对传染病的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三、加强案例分析,掌握多种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形式多样,教学情境的不同,学生能力层次的要求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所不同。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而言,案例分析方法包括案例讨论法,案例讲授法,案例模拟法等多种方法。案例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加以点拨,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案例讲授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案例模拟法是指通过模拟案例中的情景,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引导学生对所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加深知识理解。如讲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笔者采取案例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来加深学生的知识感悟。学生甲:去餐厅就餐。学生乙:边吃饭边打喷涕(感冒)。甲吃完饭回家后第二天也开始打喷涕。这样通过案例模拟,更加能够增加说服力和感召力。

四、总结

总之,案例贴近生活,形象鲜明,便于学生接受,易于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精心选取案例,优选分析方法,加强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吕水林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一、在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因地制宜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一些现有的教学用具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植物分类的时候,笔者上课的时候,教授学生如何制作标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厦门市丰富的植物资源,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标本,并根据自己采集标本的特征进行分类。这样几年下来,每一届学生都制作了大批的植物标本,这样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制作标本的时候激发了每位学生的热情,在进行标本分类的时候又巩固了教材的知识,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在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时时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新课程要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要根据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时时保护孩子的探究热情,是使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培养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个人自主的课外实践活动;二是小组协作的课外实践活动。个人自主的课外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人粪尿的处理方法”等。

针对个人自主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主要以目标明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小组协作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认识周围的生物”、“食品安全”,等等,在小组协作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以形成集体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以及小组之间形成平等竞争的关系,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注重引导,保护每位同学的热情,时时鼓励。形成一个集体探究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每位同学的探究能力。

三、在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及时评价,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既要关注他们的活动结果,同时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他们的实践成果,同时又要关注他们在实践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每次课外实践活动结束,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每位学生的实践成果。笔者在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采用的原则是学生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首先,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让学生自己总结此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与收获,哪些经验是下次实践活动值得借鉴的,哪些错误是下次活动必须避免的。根据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自我评价,教师再加以点评和引导,对于值得借鉴的经验要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于所犯的错误,教师在保护好学生自尊心的同时,稍加引导,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比如,在“废电池水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个课外实践活动中,首先在各个小组之间相互比较实验结果,然后,让他们组内与组间相互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再经过充分讨论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最后,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此次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中理解废电池水的浓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下次类似的实践活动中,找出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总结

初中生论文范文5

情景的导入并非让老师一节课都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情景,而是可以采取情境导入的方式,在上课之初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讲授内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进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来进行课堂学习,这样学生便可以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吸收度也会提高。在上课之初我们可以用小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产生呢?为什么种瓜不能结出豆,而种豆不能结出瓜果呢?既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龙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产生呢?他们中间有着什么生物学基础么?这样学生带着这种疑虑便开始进行讨论,学生的兴趣也被进一步的激发,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更加注意倾听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2注重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开展中的益处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集体讨论和集体思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学习,使学习效果加强。例如在学习《预防传染病》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几个问题:(1)列出你们所熟知的传染病种类;(2)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3)传染病的预防及应对。这样学生可以在集体的环境中查找和思考问题,并将自己所熟知的和所不知的提出进行讨论。等学生讨论完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讨论和研究的结果进行回答,找出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而可以分析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进行教学时额可以有计划的进行侧重。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并认识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且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利于学生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老师可以再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是课堂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3注重提问在课堂中的作用

刘开曾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而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可以让老师明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复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一个曲线下降的状态,在二十分钟左右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这时学生听课质量便会下降,而通过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提问,同时在提问中我们也应注意一下几点问题:(1)提问的时间;(2)提问的内容;(3)提问的学生。再提问时我们应当注意对时间的把握,在上课之初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对学生进行上节课的复习和这节课预习情况的测试;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来看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掌握度并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临近下课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提问时应注意对提问内容的选择,既要选择与所授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应当注意问题选择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契合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降低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太过复杂使得学生难以回答,丧失信心。在提问人群的选择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注意到程度好的学生,也要给程度稍差的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们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让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全班学生共同学习的和谐氛围。

4结语

初中生论文范文6

1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应用更加广泛。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探究式教学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问题。传统接受性教学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重视探究的过程,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问题而开展,保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自控能力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生物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2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现状

教师能够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性,但是在实践中受到教学时间、指标等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难以正确把握知识点,总是照本宣科进行教学,效果不佳。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改革思路的实施方案设计,考虑到初中生物在初中教学中属于一门副科的状态,教师的专业性普遍不强,能力有限。当前所采用的生物教材实践性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照本宣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很难有机会单独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各个环节的开展中,学生即使参与其中,也很难思辨性地思考问题,很多情况下,学生是依靠教师的设计,机械地完成学习。在探究互动过程中,从互动形式上来进行分析,师生互动期间,互动形式比较单一,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小;从互动的对象来进行分析,优等生是主要的互动对象,全体学生难以得到关注;从互动层次角度来进行分析,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内容,问题质量不高;在探究式教学开展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被忽视了,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减少学生的问题,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找到标准的答案,违背了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

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角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和协作能力,注意加强探究教学的科学知识;在评价方面也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形成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校在开展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改革,设计好完整的探究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整个探究活动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利用涵盖身边的探究资源,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在探究式教学开展中,需要合理安排教材,可以适当进行改变,整合新教材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的思路,根据学生能力编写完整探究的内容,依照探究时间的长短确定探究的主体和问题。在教材编写完毕后,还需要找悟性好和行业水平高的教师来设计完整的教学思路,使用在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再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不断完善和丰富。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在一般的评价中增加过程性评价内容。在教学策略方面的实施中,需要注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采用范例教学来促进教师的理解。在生物探究式教学开展中,可以说教师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因此需要从教师的研究入手,深入研究课程实施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中从教师角度切入分析,以示范教学模式来推进专业发展。以“种子的探究”为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涉及过这一方面,因此也不知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采用先讲课再寻找问题的方式。在整个设计思路中,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照顾到每个学生,接受学生提出各种建议。学习小组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学习单位,“小组讨论”是课堂上常见的学习方式,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小组活动,改变了传统的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对部分基础欠缺、信心不足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心理上也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积极创建班级合作学习小组,一些成绩不怎么好,或者说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同组以及其他小组学生的交流逐渐变得非常大胆,和大家渐渐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代表本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去和同学一起交流。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方法”相关内容的时候,便可以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然后组织大家分组讨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体会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行为习惯。并鼓励小组内部以及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于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也能够及时提出来,从而使答案更加完善。这样一来,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的形成以及活动经验的积累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生物实验教师在上课方面思路一般比较固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教师难以准确地定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个情况,生物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构造网络结构图,有意识地划分各个基本领域。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善于利用板书,把握好标准。如在关于“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按照观察的目的合理安排观察顺序。首先,积极引导学生简单观察大豆种子的颜色和形态以及大小;其次,重点、细致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详细了解并认清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为什么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并充分关注后进学生,调动其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主体时间让给学生开展组群讨论活动,学习小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在课堂上进行“组群”对话交流、探讨实验细节、展示实验成果等,从而切实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需要保证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罗开荣 单位:唐山市第21中学

第二篇: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运用研究

一、概念界定

(一)案例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为素材,媒介为载体,而编成的对某一典型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选择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带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并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感悟、理解并掌握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根据新生物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发展性和实效性的特点。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能够让情景再现,案例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了解案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新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案例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注重取长补短,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1.深化理解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和趣味化,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感性中把握抽象的知识、掌握理论知识,进而去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2.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案例教学大大加强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将案例呈现出来,而且还要通过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发展。

3.融洽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讨,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三、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科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对学生来说,生物课也是一门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侧面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生物教学课堂应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场所,学生集体讨论、小组谈论、个人思考等学习方式应该成为第生物课堂的普遍的教学形式。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给学生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是权威的,教材知识也是权威的,“灌输式”是讲授法的主要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学生缺乏活力,总是被动的学习,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四、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运用案例教学

(一)采编合适的案例

1.让生活走进课堂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挖掘生活之中的资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细胞构造之前,学生先学习了显微镜的构造,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取菠菜叶子组织、洋葱上皮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学生观察的样本,用学生常见的物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倡导合作与探究

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合作与探究式的案例教学,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淀粉如何在口腔中消化时,先以吃饭时将米饭或者馒头慢慢咀嚼就会发现越嚼越甜这个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合作探讨,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咀嚼馒头做出假设:馒头变甜是因为牙齿还是因为舌头的参与呢?再通过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二)优化案例教学环节

1.个人准备

案例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准备,而且也需要学生的准备。教师自身需要精心准备案例,在案例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将上课所用的案例先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仔细阅读案例,弄清楚案例中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根据之前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写出分析提纲,供课上交流探讨。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个人准备之后,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列出的分析提纲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帮助学生。在组织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选取一名学生作为表达本组讨论结果的发言人。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小组讨论环节之后,可以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代表本组参与课堂讨论,讲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各组的结论。结束语案例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之一,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安丽敏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一、让学生清楚实验观察的具体任务

让学生清楚生物实验观察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当教师制定好观察计划之后,学生才能根据这个计划去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有效提升实验观察的针对性。比如,在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这个教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在开展实验以前,告知学生观察的目标与任务:1.观察切片的详细进程;2.采用显微镜观察叶下表皮与叶的横切结构;3.观察叶片下表皮的具体状况。在进行实验的进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验进行的步骤,采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醒学生必须要仔细观察的地方,如操作的方法、需要注意的地方等。这样,学生可以明白观察的重点所在,提升观察的效率。当实验完成以后,教师还应当根据观察的目标,采用问题的模式来了解学生观察之后的成果。比如,1.叶片当中哪些细胞中存在绿色颗粒结构?这些颗粒结构是怎样分布的?2.为什么在每次切片完成以后都必须要进行沾水?倘若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仔细的观察,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都非常容易找到,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运用科学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观察方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初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实验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去掌握动态观察法、层次观察法以及重复观察法等各种观察方法。比如,层次观察法,主要指学生依照生物实验的特征与目标,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逐渐深入,最终达成认知该事物的目标。例如,在进行“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宏观地看一下新鲜茎段的外部特点,比如木质部的粗细、茎段横截面的颜色组成以及树皮的结构等。在整体观察以后,学生就能够大体上掌握木本植物的构成,清楚其主要是由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以及树皮等部分组成。之后,教师在指导学生采用显微镜来观察茎段的横截面,仔细观察韧皮部的韧皮纤维、筛管以及木质部当中的木纤维与导管和形成层当中的细胞排列情况。在学生观察完以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茎横切面的放大照片,让学生进行对比参考。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后,学生就能够全面的认知木本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当学生已经观察完成之后,教师则应当利用之前展示的图片,详细向学生讲解茎的每个结构的主要作用,比如形成层不断侧向分裂增生、加粗树干以及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为植物供养料等。如此,学生就能够将自己所观察的结果与教师所讲的功能进行结合,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的印象。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一)做好观察前相关的知识准备

生物实验就是针对生物知识所实施的验证。学生在观察实验以前,其自身提前准备的知识越充分,对于知识的认知就越深刻,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收获的也就越多。比如,在进行鱼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当中,要求学生把浸满水的棉球包住鱼鳃位置,使鱼能够保持呼吸。但是,许多学生都不清楚浸水棉球的具体作用,把棉球包裹在鱼的其他部位,导致鱼呼吸困难进行不断的挣扎,导致实验遭受影响。所以,学生在开始实验之前,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二)熟悉实验的基础操作

学生在观察生物实验之前,必须掌握相关的基础操作与实验的大概流程,才能够保障实验的正常进行。比如,需要显微镜操作的实验,学生应当提前学习注意事项(准确对光、调镜头),观察时眼睛的动作(两只眼睛同时睁开),放置位置(桌面略偏左),握取镜动作(左托右握)。此外,学生还应当学习显微镜相关设施的操作方法,比如,装片与切片的制作方法等。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操作训练,掌握相关的技术,不然就会因为自身的操作问题影响实验的结果。

(三)观察中结合自身的思维

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才可以透过实验的表象看清本质。否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水平。所以,生物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进行指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进行观察与思考,最终通过适当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实验的本质。

(四)科学地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以后,学生必须依照实验的实际情况,科学、详细地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物实验真实性的重要性,记录切忌凭空想象的描绘,也不可以修改数据与伪造,要让学生在科学、严谨的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明确观察的任务与目标,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观察方法。

作者:袁武耀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莲都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在上《人的生殖》这一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解释清楚每个小生命是怎样在母亲体内诞生的,然后再告诉学生每个母亲在生孩子的时候所承受的疼痛是怎样的,从而教育学生要孝顺自己的母亲。其次,对学生进行性教育,通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出来的男女生殖器的差异,来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这个问题,消除学生恐惧、迷惑和不安的情绪。此外,还要教学生正确面对异性,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让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避免学生早恋。

二、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学生有什么事就敢于和老师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的观察,如果发现学生有异常,要主动找学生聊天,在聊天的时候尽量以开导为主,避免对学生的责备,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

三、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而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现在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唐仕洪 单位:重庆市开县中兴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浅析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老师要把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成几个部分依次实施。首先是观察目的和任务的明确。只有明确观察任务,才能让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有轻重点地去进行观察,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观察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在脑海中烙下深刻印象,在观察实施前,老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分析观察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比如说,在观察叶的下表皮的这个观察实验中,老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确观察任务,调节好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下表皮并且调好焦距,让气孔在视野中央呈现。明确目的和观察任务能够让初中生物实验中的观察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没必要浪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样观察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和数据,往往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观察方法,不同的观察方法是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做出改变的。作为初中生物老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对观察方法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1.观察记录法。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得到一定的观察结果或者是数据。这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点滴的记录。尤其是很多随着时间变化的实验,更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记录能力。比如说,在“观察唾液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中,当学生们在向加热过后的两只试管加入碘酒时,需要学生们明确记录下观察中试管内的变化,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2.反复观察法。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实验并不是一次就能得出精确的结果,为了得出更加精确准确的数据和结果,这需要广大初中生物老师要培养学生们反复观察的能力。很多学生中在观察过程中比较没有耐心,觉得一次观察到的东西就是权威的,绝对的。但是很多时候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是一个步骤上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所以说,在生物学习中,学生们的反复观察能力需要老师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综合实力是相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就在于,每个学生的观察特点都是不同的,同一个小组进行一个实验,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数据采集,材料准备的时间,还能够互相监督和检查,避免实验步骤出错,在观察过程中国,学生们可以把每个人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记录,从而共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同一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观察能力。

3.比较观察法。

有观察就会有比较,在观察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对比试验以及对比观察。对比试验是两个相似的实验之间进行观察比较或者是同一实验不同观察者之间的比较。这样的对比过程更有利于学生们发现自己观察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兴趣

学生们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观察水平,观察能力,还是对学生们观察时的耐心以及细心程度进行了一定的考察。所以说,初中生物老师在提高学生们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兴趣,用兴趣支撑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比如说,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多用鼓励语句去鼓励学生,用委婉地方式指出学生们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在实验观察中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自信和学习兴趣。作为生物老师,还可以变换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比如说,在课本中出现难以用实验进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征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另外,和谐的课堂和师生友谊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重点要素。如果学生们在课堂观察中总是保持一种紧张消极的心情,那么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定是不高的。所以说,作为老师,一定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作为学生,也要积极配合生物老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作者:刘春林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张家坪九校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初中生本就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也许会比较容易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困扰,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们对知识、对未知的探索与渴望,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给他们良好的引导,在课堂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诙谐趣味的教学语言、丰富精彩的授课内容鼓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学生自主有意识地想学了,才能更高效地吸收学习内容,要知道,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完整具体的计划都是事半功倍的行动指南。尽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要求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可教师的引导和督促还是必不可少的。每次课题之前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做简单的预习,课中做好重点学习内容的笔记,课后温习加强记忆,这些都是自主学习模式下同时要进行的,教师辅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这些细节工作做好,也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课题,培养自主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和听,师生之间实际上没有太多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气氛也会相对显得很压抑,这种状况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大家都参与到交流与分享中来,课堂上的气氛还是需要教师来主导调动。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学习,各小组根据课程大纲自行定出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进行讨论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有了参与感,就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进行户外教学,偶尔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学习,学生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或者可以将课程大纲做成电子版,采用视频教学,这样会更有趣味性,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然,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动学生敢于质疑,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课堂上的气氛才会热烈融洽。

四、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采用新颖教学的方法,主要还是给学生更多空间,让他们自己参与、自己动手、自己实践,然后交流与分享。教师针对某一课题,比如关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准备课题样本,如洋葱、大蒜之类的,课中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预习时课本提供的方法,自己采用各自的样本进行临时装片,再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各小组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互相交流探讨,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不管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学生都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和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五、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中不管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授课,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高效学习,将来能运用到生活中。现在的教学环境使很多方法成为了可能性,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将来更好地适应考试、适应社会,教师和学生都应参与到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建设中来。

作者:阿依努尔.阿布都拉 单位:新疆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第七篇: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美的渗透

一、对初中教育中融入生态美的重要意义

1.我国目前生态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变

我国虽然在面积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森林覆盖率的建设上远不及一些小国家走得好,将教育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国要发展建设型人才就应该在基础教育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态美的渗透是可以增强中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初中生的发展是最快的,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有初步的自我意识,智力和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在这个阶段让他们接触生态方面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生态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所在。这样对他们在以后的发展中也会起到很一定程度的作用。

2.培养初中生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态

生态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并使其和谐共处的科学。它是结合了自然生态学和生态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将生态系统中的事物联系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对初中生进行生态美的教学是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从视觉的角度去感受周围,感受社会,感受自然,还要通过各种感官去体验周围的一切。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积极将自己参与到自然中。他们在充分的了解生态学的整体性后明白生命和生命之间存在有普遍联系的,正是由于他们和谐相处才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他们在对自然的了解中收获到美学的修养和鉴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美学的渗透,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材料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培养。未来的发展舞台是现在新一代的学生群体,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生态美观点将会影响到以后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渗透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考和高考都进行了一定改革,但是生物这门课还是门副科,也就是说不参加中考。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了,老师的重视程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改变了。对生物学这门学科就已经抱有这样的态度,那么将生态美深入到教学中就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可行性。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增加进入高校的机会将精力都放在了主科的身上,想要通过学习主科将学习成绩提上去作为自己的筹码,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就是放弃了生物的学习。学生是上初中之后才开始接触生物的,在刚开始的时候若是没有将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到后面的知识就会因为难度的增加而主动放弃学习。对生物都没有了兴趣,何来生态美的渗透。

2.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够

学校的中是是一方面问题,但是作为学习主题学生自己就对于这门课就没有兴趣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得不到有效的结果的。初中生本来刚从儿童阶段过度过来,对着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当褪去了最初的那份好奇心后,学生不能对这种情况积极的调正过来。学生是上初中之后才开始接触生物的,在刚开始的时候若是没有将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到后面的知识就会因为难度的增加而主动放弃学习。外加上有个别素质不高的老师还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影响是很恶劣的。

3.教学方式陈旧

中国历来讲究对老师的尊重,就是当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时,学生在下面只管听就行,别的行为是不允许的,更别提对老师提问。近几年虽然教学方式也在改革,但是就目前取得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有些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知道融会贯通,并没有想到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来增教学的效果,没有想到借助于教学道具来帮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生物学本来就是一门自然学科,揭示的是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老师只是一股脑的将书本上的知识念一遍的话基本上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就算是当时考试考了,但是之后很快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生态美是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进行审美的修养,如果一味的就由老师自己在那里用一张嘴来说,不能培养起来学生们的审美观,怎样才能使他们从美学的角度老认识生态以及将来改造生态等一系列的发展呢?教师在教学过程缺少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也是一大缺陷,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才可以将自己积极融入到课堂中来,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渗透的相关解决措施

1.加强学校对生物学的重视程度

针对于学校对生物学的重视程度不到位这一现状,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应该把生物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突出来,并采取相关的一些解决措施将其提上议程,重视其教学工作。学校要先解决学生的态度问题,首先改变学生对于生物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心态,行动之前先有了意识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左右了。在对生物学的意义进行宣扬,是师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再对生态的重要性进行加强教育,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使得老师先了解到生物和生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和老师对生态的关注程度增大之后再无形中也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这样一来也增强了学生的生态美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增加动手动脑的环节,结合生物学的和生态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动手和亲自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老师对生态的讲解,让学生在生物实验中进行对生态的感受,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实现初中生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生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毁灭性的灾害,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积极引入这些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拥有一颗探究的心,在学习过程之中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增加实验的演示,添加模拟的一些生态情景,这样就能让学生亲眼观看到变化的过程,对学生产生正面直观的刺激,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神奇的魔力,学生下意识的感受使他们产生对自然的敬仰,从这个角度培养学生的生态美学观。

3.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等等。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需要讲解的知识熟练地掌握,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生态美的因素,积极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当中来。让学生来来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只要把握好整体的方向,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和学生共同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一贯传统中老师古板的照搬书本的教学方式,结合现代的教学方式。学生分可分为有视觉优势者,触觉优势者和听觉优势者,但大多数的属于是触觉结合视觉优势。形象生动且色彩鲜艳的图像会比一个色调的文字对学生的作用要大得多,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一些和课程相关且有趣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对环境和生态的考虑,同时也激励他们从美学的角度来思考生态学的发展。

四、结语

在初中教育中融入生态美主要是结合了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整个学习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他们在这个阶段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融入和生态有关的教学内容,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亮 李咏兰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八篇: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浅析

一、引导是关键,兴趣是老师

1.引发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校,以学法指导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生物学科有良好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会学、爱学。家庭方面,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在家长的支持下,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指导,让学生活学活用,达到轻松学习的目标。让家长也清楚,孩子的学习是家校共同的事情,家长要多一分责任与义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努力,引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样能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整体协调性。

2.巧设疑问,提高思维

灌输式的课堂是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在课堂教学中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布疑设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有所期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把抽象的理解设成具体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轻松地解决了课堂重难点。巧妙提问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快速进入最佳状态,收到较好的思维训练效果。

3.实验设计,敢于否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最忌教师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就会加上一部分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在课下学生已经有过预习,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就会增加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造能力。敢于否定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否定不是说全盘否定、一点都不赞同,只有敢于否定过去、现在,才有对将来的创新,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才能标新立异。所以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追求哥白尼、伽利略的精神,指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应不断地否定,在否定中求同、求异,否定之否定方为正果,让学生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二、注重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中指出,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人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方面,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还要善于发现有特长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寻求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敦促其特长发展,绝不会因学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不行,而放弃对其进行教育。我们要顾全大局,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兼顾个人养成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思想、素质、性格等方面会随着其生长、发育而逐渐趋向于定性,而一旦定性就很难改变。因此,我们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养成教育。生物课堂中也一样,我们要始终本着这一原则,在生物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养成教育,使其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道德习惯,对其个人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因为生物就是讲解生命与环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面,因此在讲授知识的时候给他们讲解现实的问题,更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例如:在讲红绿色盲、血友病等一系列遗传病时让学生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更能让学生理解优生优育基本国策的根本所在。

五、将生物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生物科学的每次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实验,因此生物学习也要同实验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得清、听得明。现场演示给学生的印象相当深刻,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因为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不能把所有的演示实验全部做完,因此我们对能动手制作的实验全部做了演示,尽量保证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都能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结果在以后的单元测验和模块考试中显示:相比起没有演示的班级来说,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效果的确有优势,成绩上要普遍高于没有演示实验的班级。

六、将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生物知识是很琐碎的,虽然是理科,但是却又有很大的文科倾向。有些同学就单纯地认为理解就可以做题,其实不然。没有强大的知识网络徒有理解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记忆、构建强大的知识网络,充实自己的大脑,这样做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七、总结

总之,教贵有法,但教无定法。不论哪种教学方法,只要符合教育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成功的。

作者:齐明真 单位:河北省青县大杜庄中学

第九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取得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常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生活化的课堂形式与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生活化的课堂形式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从传统的黑板教学束缚中脱离出来。实行教学改革,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针对初中生,生物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而学生通常会对新鲜事物抱有极高的热情。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当抓住学生这一项特点,改变课堂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进而促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如,教师在讲解生物圈的时候,可以根据生物系统内部组成部分的关系,将学生带入到校园环境中,研究校园环境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区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说出来。另外一方面就是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在过去,教师在学生的眼里总是高不可攀,学生不敢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针对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也不敢向教师询问。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促使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交往类似于朋友与家人。当教师讲解营养物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呀,今天大家都吃啥了啊”“你们所吃的东西有营养吗”,教师这样一种聊天模式的沟通,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愉悦轻松学习环境的营造,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关键的部分。教师应当重点把握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通常包含这么几项内容。首先,生活化的课堂内容。生物来源于生活,生物教学中的内容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即使生物学科看起来较为陌生,但是如果教师采用恰当的例子进行讲解,即使不讲解深奥的知识理论,学生同样能理解。如教师在讲解生活环境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牲畜,如猪的生活特征,教师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对猪的认识进行讲解,随后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对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明白,生活就是最好教材,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可被书本的框架给束缚住。将生活中常见的常见于学生熟悉的画面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学生就会对生物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最后,生活化的实验教材。在初中生物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此兴趣比较高。但是由于实验实施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材料对学生而言相对较为复杂、陌生,学生难以一下接受。基于此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生活中选取实验材料。如,教师在讲解西跳反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已验证一下自己的反射时间,鼓励学生相互测验,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生命调节。教师实验教学采用生活化的实验,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生活化的作业

课后作业向来是学生比较关心的内容,如果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让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繁杂的笔记,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进而对生物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革学生作业,让学生的课后作业与娱乐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更愿意去完成作业。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并每天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更愿意接受,并且还能够学习到生物知识。

4.结语

初中生论文范文7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多彩生活常驻于学生心间。这样学生在行文时,就会自然将心中的生活点滴进行有效整合浓缩,幻化成符合作文要求的写作素材,从而“行云流水”。

1.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悉心体味生活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文常规训练标准,结合具体的作文题目,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如,在每年的“雷锋日”,学校都要举办“学雷锋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异彩纷呈。我借此机会,在学校基本活动的基础上,又加了浓重的一笔,即“读英雄的故事”“看雷锋的电影”“唱雷锋的赞歌”,为了与作文教学相契合,最后我要求学生写出对雷锋先进事迹的感悟,题目自拟,字数定为1500字为宜。学生经过雷锋感人事迹的熏陶,早已在心中埋下“向雷锋致敬、向英雄学习”的种子。从后来的作文情况看,题目虽然五花八门,内容也各具特色,但无一不表达出对雷锋英雄形象的敬意,对雷锋精神的感悟深刻真挚。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品味,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直抒胸臆的过程,有话可说轻易实现了。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素材,创造参观访问的机会

当教师创设一个写作主题,而学生恰好又对此缺乏一定了解,教师可尝试寻找周边范围内一些具备相关主题元素的场所或部门,带领学生去参观访问。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针对某个公园的作文,有些学生虽然曾经去过,但印象不深,导致无从下笔。在作文前,可带领学生专程去一次特定公园,对公园一些重点景物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适当做一些记录。回校后,我组织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进行集中整理,分离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写作素材,再鼓励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促其系统化、条理化,一篇作文的框架就形成了。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示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

作文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性加工。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看报活动,要求学生从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的介绍中开阔视野、汲取知识,触发学生心中的生活激情,促进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培养一气呵成的行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积累和作文训练上下工夫,找到行文与情感衔接的切入点,这样作文就自然天成了。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强化行文基础

从多年的作文教学来看,从说话能力培养着手,在着力增强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同时,逐步向学生的作文写作过渡,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文字是思想表达的符号形式,从口头语言向书面符号转化,让思想在口间迸发,所谓想清楚、说明白、写生动。对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允许学生将生活中的见闻通过语言表述呈现给大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如,在国庆节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本地著名景点参观,让学生回来后自由交流所见所闻,将作文课的前段打造成实质意义的“交流课”。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捕捉交流的“浪花”,引导学生集中交流,交换不同意见,增强语文“交流课”的层次感,为持续保持讨论的“热度”提供不竭动力。

三、结语

初中生论文范文8

1.典型性.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4.科学性.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科学、真实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汇集,但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要重视选择案例的真实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学习中教学案例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重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尽量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编写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