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阅读习惯培养

农村初中生阅读习惯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与实施,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学生打造成一名全能型人才,适应将来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阅读习惯;培养

现阶段的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十分堪忧,严重限制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就要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始,进而打开学生的阅读大门,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一、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分析

1.教师不够重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相对繁重,知识面比较广,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比较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重点,将基础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记忆。在课后还要进行大量机械化的作业训练,很少有时间进行文本阅读。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备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促使很多学生都对阅读不感兴趣,更无法主动参与其中。

2.学生兴趣低下。由于教师的不够重视,也无法为学生留有阅读的机会与空间,因此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大多学生也将学习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的背诵与习题训练中,很少在阅读中投入精力与时间。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让学生无法获取阅读的乐趣,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魅力,进而积极性与自信心降低。

3.教学硬件缺失。农村与城市的教学硬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与支持,很少有学生具有良好阅读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只局限在课本与课堂上,无法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再加上教学方法与内容比较陈旧落后,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自然不会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此外,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有待完善,无法将语文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无法为学生提供种类齐全的书籍。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农村初中学校,都缺乏图书馆等相关场地,学校附近的书店图书种类也不齐全,父母也无力负担起高额的图书购买费用,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升。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语文不仅是一门生活类学科,还是一门综合类学科。一个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系到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充实与完善,综合能力的提高等。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还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了书籍,就犹如生活失去了色彩与空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在每一个时代,书籍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精神的食粮。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人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途径。在阅读中,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放松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了解更多亮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当学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就会自觉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并且从书籍中获得更多知识,挖掘更多精神财富,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3.健全学生人格。优秀的文学作品,告诉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包含了很多健全美好的人文精神,蕴藏着深刻远大的理想与价值。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主人公进行交流,进而引发情感共鸣。在不断的感悟与深化下,不仅让学生对其中的经典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而且让学生了解到文章主人公的意志与精神,进而不断模仿,健全学生的人格。4.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在阅读中,让学生将文本中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财富,进而应用在写作与实际生活中,就能够使学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农村初中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获得成功,就需要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成为其在某条道路上努力的源源不断动力,进而取得显著的成绩。对于培养农村初中生阅读习惯也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思维观念,才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第一步需要教师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踊跃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步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足的了解,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与兴趣展开针对性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第三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著名作家的写作经历讲解,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进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教师还要积极配合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老人与海》这本著作,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将自身了解的知识内容表达出来。如《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这本书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并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等。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与兴趣,阅读相关书籍,并且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最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著名作家的写作经历,如鲁迅、张爱玲、泰戈尔、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等等。

2.循序渐进引导。教师是带领学生步入学习殿堂的领路人,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启蒙人。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要教师扮演好自身角色,在循序渐进下引导学生。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习惯。要能够准确理解字面意思、中心思想、表达情感、写作手法等,并且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引入其中,与作者展开心灵与情感上的对话。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多种阅读与理解文章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诵读与角色扮演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第二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感悟问题。进而在实际阅读中,能够大胆想象,快速感悟,认真品味,总结情感,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第三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如果只理解了其表面意思,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领略文章的内涵,感受阅读的魅力,才能主动参与阅读。第四步,教师要提高学生批判文本的能力。因为文学创作属于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只有让学生在不断批判下,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将相关知识转换为自身知识,对本文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授《风筝》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流利、正确朗读。然后询问学生,在放风筝时,都有着怎样的心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走进文本,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阅读完之后,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最后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回答,挖掘出课文背后的含义与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结合课外阅读。语文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且高于实际生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结合实际生活,结合课外阅读。才能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步,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外读物,并且将其带入校园,创建图书角。与同学或者教师之间展开交流互动,进而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也可以借助图书馆,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第二步,教师可以定期在学校内组建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参与。第三步,教师可以借助社团的力量,在学校内组建文学社团,带领学生阅读更多经典著作。如《雪国》《千纸鹤》《我是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转变教学方法。由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陈旧,因此就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勾起学生阅读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生动、抽象、复杂的文本知识,转换为形象、具体、趣味的内容,通过图片、声乐、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文本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境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全身能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理解阅读的真正含义。在小组合作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接触更多的本文知识,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含义与情感思想。例如在教授《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当我们在面临困境时,又会抱着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接下来观看视频,播放关于课题的相关视频或者图片,配上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观赏中,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六人左右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且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表达出来。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后续文本,并写一篇作文。综上所述,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逐渐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循序渐进引导、结合课文阅读、转变教学方法等,来让学生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文丽.浅谈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8(12).

[2]蓝柳金.让读书成为习惯用阅读滋养心灵———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旬),2017(12).

作者:董立德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