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对人才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图表是信息的重要呈现形式,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素养,才能充分理解、运用这些信息。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对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加强阅读指导、重视阅读训练、优化评价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信息

在语文和英语教学中,阅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的作用却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应试教育下,初中教育以升学为导向,教师的教学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了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上,常常会忽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目前大部分中学都积极引入了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纠正了学生不合理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新理论、新方法在数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1]。数学阅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发现并解决数学阅读教学中尚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语言规范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水平。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教师讲解上,而学生的主要精力都花费在了做题上。学生们普遍认为阅读数学教材、习题的意义不大,可以看作是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很少进行数学阅读,更多的学生只是将教材当成简单的习题集,对课后教辅和试题起一个简单的引导作用。甚至少部分教师也认为数学课本中的大多内容无须讲解,因此忽视了对公式背景和公式概念以及每个单元中例题的讲解。在这种现状下,大多数学生没有树立起数学阅读的意识,更不用说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所以培养和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第一步要从观念入手。众所周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改变刻板教学方式,重回课本,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同学讨论等方式找到答案。兴趣在人的学习中必不可少,它是一个人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数学相对于人文学科来说比较机械枯燥,而当学生有了对数学的阅读兴趣,就会促使其付诸行动,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也会在长期的坚持之后获得成绩的进步,从而拥有更多学习热情。数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但教学内容的难度相对较大,且较为枯燥。为此,教师可利用《趣味数学》《数学家的眼光》《乐在其中的数学》等科普读物,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但由于课业压力较大,因此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教师可选取有趣、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以增进学生的主动阅读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将课外书籍中的故事情境与教材知识相联系,用趣味性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引出新知识,以带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活跃数学课堂氛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会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做题,但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很难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在学生完成做题后,教师可让学生相互批阅作业,并记录学生的课堂解题表现,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提高。

二、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学生缺乏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而教师在这方面的渗透又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较大的阅读障碍。总体来讲,阅读方法主要包括泛读、跳读、略读、选读、速读、通读、精读、写读、再读等,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泛读、通读和精读。由于不少初中生都是刚刚接触数学阅读,因此教师应加强引导,在阅读教学开始前设计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进而有效提高数学阅读效果。待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可提前给出方向,让学生自主总结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及难点。数学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主要有概念、定理和公式。针对概念和定理的阅读,首先要让学生利用通读方法理解其中的字词,然后重点讲解其中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并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公式阅读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这个公式的意义,并引导其独立推导公式,以实现公式的熟记与灵活运用。“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例题和练习题的阅读是巩固和运用基础知识的重要前提,而审题是题目阅读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题中条件以及涉及的知识点,可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并选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待学生解题完毕后,可引导其试着总结解题规律,并给出几道相仿例题,再次巩固练习。教师在讲题时也可借助图形画表格进行分析,并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明晰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提高其独立审题、做题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存在一扫而过的陋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应有所侧重,注重强化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训练,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并有效锻炼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教师也应加强对复习课的阅读指导,在一段时间的课程教学完成后应带领学生将前后知识进行整理、串联,并制作知识网络图,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

三、重视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从本质上讲,阅读就是知识的重建过程,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后,应拥有足够的机会进行阅读训练,以实现知识和技巧的巩固。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加强渗透,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取得进步。在进行数学解题时,最重要的就是理解题意,基础题相对简单,学生依靠自身力量很快便能解决,但面对难度更大的综合题时,一些学生常常会无从下手[2]。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进行题目阅读,深入理解题意,才能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在课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一些辅导材料,并以书面形式记录阅读收获,定期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在平时的随堂练习或测验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数学阅读训练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这时教师要给予其针对性的辅导,从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以及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对阅读材料进行复述,这样可以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也能培养他们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而预习习惯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但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避免其对教材漫无目的地翻阅,可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提前制作预习课件或者发放预学案,引导学生有规划、有系统地进行预习,随着预习效果的提升,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慢慢建立起来。同时,做笔记是阅读的重要方法,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勤于做笔记,乐于做笔记,才能收获更为理想的数学阅读学习成果。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数学阅读笔记本,既要详细记录教师讲授的阅读方法,也要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肯定能得到提升。最后,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个习惯,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利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其触类旁通,拓展知识视野。学生在复习时首先可以运用粗读,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重难点知识,然后进行精读,捕捉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展开客观深入的分析,以形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四、优化评价模式,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技能艺术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对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是锦上添花。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阅读情况,通过在课堂上的语言鼓励、实物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优化评价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要创新课堂评价细则。教师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课堂表现上,观察学生的问题回答状况、小组讨论状况,采取赋分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多少及书写质量好坏进行赋分。同时,将每个人的分数归到其所在小组,每周班会进行综合评价,若组内出现进步较大的学生,则小组分数翻倍,每月评出优秀组,给予相应物质奖励。第二,教师要改变作业批改方式。学生的作业质量反映了阅读培养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相对直接的方式,指明学生作业的不足。由于用符号标记错处不够鲜明,所以建议采取文字批改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批改的用意。此外,对字迹清晰、字体端正、内容优质的作业,可写上赞许评语,让学生得到鼓励。第三,教师评价虽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才是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思路,找到自己欠缺的知识部分,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理想效果。在每次阶段测评结束后,我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总结一段时间的表现,写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写出自己的不足。通过分析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使教学规划更加明确,从而更精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阅读的范围较为广泛,它不仅仅是指对教材和习题的阅读,也包括对课外书籍、辅导材料的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喜好与学习需求出发,探索更为有效的数学阅读指导方法与训练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有效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检妹.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J].知识文库,2019(19):138.

[2]苏雪梅.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例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86.

作者:许有发 高占欣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