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论文范例

初中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物理;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比较受关注的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学”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翻转课堂的有效运用,可以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翻转课堂将教学重点由“教”变为“学”,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1]。具体来说,初中物理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一是要有广泛性,即要设置结果性目标,要求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切实地学到某一方面的物理知识;要设置参与性目标,要求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要设置表现性目标,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看法,能够发展自身个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避免以“师”代“学”,脱离实际。二是要有层次性,因为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所以教学目标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统一的高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细化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有所提高。

二、强调以生为本,设置适合学生的问题

以生为本是翻转课堂最为重视的教学理念[2],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这种理念落实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有:一是在教学准备阶段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预设,无论是备课、写教案,还是制定教学目标,教师都要以一个学生的思维去对待本课内容,“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我觉得哪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哪部分一学就会,会产生哪些疑惑,教师这样点拨能不能解开困惑,还有哪些需要巩固的部分等”,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准备,才能制作出符合学情的学习视频,才能烹调出一顿丰富而精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学大餐”;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加了,需要他们去探究各种问题,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掌控课堂走向,发现学生学习薄弱之处或扎实掌握的部分,可以随时增减具体问题,其目的是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避免出现闹哄哄、走过场、重形式等问题。

三、自制教学视频,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自制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重头戏”,即教师在课前录制好物理知识的小视频,让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自制教学视频有两个特点,一是针对性,也就是说,每一个小视频都只讲解一个特定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暂停、回放等功能,这样,学生想要学习什么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查找出来,也能够反复学习,增强学习效果;二是精致性,因为初中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有限,一般都在十几分钟,因此,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时要注意把控时间,不能超过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段,以10分钟为宜。这就要求视频内容必须要节奏紧凑、短小精悍,既完整又没有废话。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全面参与

要想让学生形成过硬的物理素养,单靠看视频、学习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深度思考、分析、探索,层层递进地挖掘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消化所学知识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3]。以“大气压强”微课教学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观看自制教学视频:先是做出一系列准备动作,似武术大师一般地运气、出招,然后将一只手放到有半盆水的脸盆中,稳稳地将脸盆提起来。学生一边看一边惊叹,好奇心升到顶点,“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接着笔者开始解密,把手心亮出来,让学生看到手掌中的塑料吸盘,告诉学生就是这个小东西吸起了脸盆。这样的生活情境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为什么小小的吸盘有这样大的力量呢?这股力量来源于何处?”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预习成果进行了热烈且自由的讨论,使得问题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学生不仅收获了物理知识,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五、实验辅助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落脚点”。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很多物理实验不能在课堂上演示,或是短暂的课堂时间观察不到明显的变化,对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以“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为例,很多学生都没有亲眼观察过日食和月食,少数学生虽然看过但也没有认真观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会因为光线的干扰而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些模糊。为此,笔者自制了一个教学视频,既包括实物演示的过程,又穿插着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解说,将两者流畅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这一物理现象。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反复观看、反复琢磨,真正地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等知识。

六、转变评价机制,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运用得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充满干劲,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由于现代媒体的频繁使用,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与传统物理课堂有着很大区别。一是增加了及时检测、及时反馈方式。教师在自制视频的结束部分,一般都会根据视频内容提出四五个小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反复学习仍有疑惑,可以将这些疑惑在互动平台上提出来,及时反馈给教师。这样的及时检测、及时反馈为正确合理地评价创造了条件。二是丰富了评价形式。传统的物理教学评价多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考试、回答问题为载体,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则变得更加丰富,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如回答视频问题时就能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自己学习投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如在微信平台上的相互留言,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的各种表现等,因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轻松,他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的互相评价比较客观、真实,对学生的帮助也较大;还包括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如教师对学生学习视频成效的评价、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等,家长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对学生在家中学习的过程和态度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避开华而不实、喧宾夺主、敷衍对付等“陷阱”,使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实际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潘孝强.初中物理“翻转课堂”实践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8):45.

[2]马义永.“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2014(6):12-13.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2

1物理实验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可加以改进、创新,让实验更科学,误差更小。比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运动时,难以控制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且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处于运动状态,给读数带来困难。学生既然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老师这时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此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原实验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就可克服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当拉动长木板时,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木块都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大小就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这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再如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小木块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进行探究,在物理学中,光滑表示不计摩擦力,但实际实验中不可能找到表面绝对光滑的物体,因而在此实验中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学生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木块受摩擦力影响,松手后木块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实验失败,同样此装置也难以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又对此实验加以改进,学生已经学习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上边实验木块既受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可从减轻木块质量或增大木块所受拉力克服摩擦力大的影响。但要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可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呢?我们将小木块换成轻小硬纸片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从而使实验更合理,更易于学生理解。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时,将纸片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立即看到纸片转动到二力在同一直线时才处于静止,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用剪刀将纸片从中间剪为两部分,观察到纸片两部分在两边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进而证明二力要平衡,二力需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但此装置仍的改进之处,让学生自己加以改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材,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创设必要的实验条件,展现实验过程,揭示物理规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现象细微,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现象,难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难度。如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老师用磁感线演示仪进行教学,磁感线演示仪是平放的,老师只有走下讲台,让学生依次观察,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降低教学效率。我们改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条形磁体、“U”形磁体、同名及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弥补了磁感线演示仪的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又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但要在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却有很大困难。如“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像儿跟着物体跑”。若利用动画投影教学,在展示凸透镜成像动画时配合光路图,将凸透镜成像特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实验效果,进一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

3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极少,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用途、量程、分度值、调零等使用方法和操作原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就生动地说明了实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中,学生就要会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等测量工具,还要知道铁架台、石棉网、烧杯的用途。通过学生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实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对实验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课堂实验外,要求学生课外对物理实验进行反思,学生将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现象、实验过程进行梳理,回顾,找出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质,找出其规律。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总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做好实验教学,才能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赵绍友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响水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浅析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求异、求趣、求新的心理,引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玻璃瓶吞鸡蛋”的实验,通过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上,这时的鸡蛋外壳大落不下去,再将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插入烧瓶中,当燃烧完后立刻抽出铁丝将鸡蛋放在瓶口发现鸡蛋滑落到瓶中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利用认知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认知冲突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冲突性实验,如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学生会看到小试管不会掉下来,针对这样一个与认知冲突的实验,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对于课堂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身边随堂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物理知识内容的实验,教师充分发挥这些身边随堂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体参与,再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掌去替代一个接触面来实验,如引导学生通过对身体的触觉体验来理解摩擦力这一知识难点。

四、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堂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物理知识教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受到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探究性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浸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系这一知识点。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实验、认知实验、身边随堂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几个方面出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作者:王怀军 单位:甘肃省泾川县党原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1前言

一个成功的学术研究绝对不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努力之上得来的,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量。”物理科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无数的实验基础上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一个领导集体在背后的付出,每一项著名的理论的得出,它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只有众人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小到日常的物理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现在需要的是懂得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学生,这是当代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

2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教师都曾走过学生时代,由于存在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通常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的热爱程度远远超过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播,当把合作小组的计划告知的时候,出于好奇心,学生热情高涨,纷纷选择搭档,好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可以合作。但是,随着教学计划的开展,物理实验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便会出现,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用,减小了学生那种对实验课的热情。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组问题为了体现教学的人性化,将分组的问题交予学生自行安排,这也是锻炼他们的一种方法。由于学习成绩的差异,学生平时所在的朋友圈大不相同。在安排选择实验搭档的时候,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大家要以学习为目的,寻找可以相互帮助的同学作为搭档。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的小组水平差异太大,优秀的学生组在了一组,那些学习一般、之前单独实验的时候不会的那些学生又组在了一组,平时玩得好的学生组在了一组。。这样使得那些优秀的小组成绩更加优异,一般的小组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那些玩得好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总在开小差,聊天去了。合作问题撇开分组的问题,发现在实验过程之中,通常也是问题百出,往往就是合作难以持续。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大家各执己见,意见不尽相同,然而又由于学生都比较倔强,通常在实验的时候会闹得不欢而散,使得实验无法继续。面子问题为了促进学生互帮互助提高成绩,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在分组的时候选择优秀生与一般的学生相互搭配,希望借此帮助他们补缺补差,利用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集体的荣誉感让他们完成任务。可是由于一般的学生羞于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提出来,甚至因为在优秀学生面前怕出错惹得同学的嘲笑,更是连动手操作的勇气都没有了。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乱成一团,毫无组织纪律可言。忘记职责有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忘记自己的职责是做实验,探究物理原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味地在聊天。

3解决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物理知识,开拓更多的物理创新思维,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了解物理原理的来源,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首先,既要考虑教学方法的人性化,也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组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师也应该在一旁指导,使得学生分组时优秀与一般搭配,顺利地完成分组。其次,团队合作的精神是当今时展的要求,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关于此类的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明白当中的重要性,为国家人才建设做出贡献,尽心培育祖国的未来。在之前由于设备的原因,在物理教学方面,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在下面听着,很多物理现象由于外部原因而无法向学生展示,就会导致学生听着无趣,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热情。这样的教学往往比不上学生亲身实践的效果好。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而且可以勾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真正正提起学习的热情。现在社会进步了,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给许多学校拨款购置教学设备,新增的设备给教学实践带来福音,学生再也不用凭借想象来听教师教学了。比如在讲到关于电压电阻的有关课程时便可以不用再空讲,而是带着学生实验,在传授光的知识时常常需要做关于平面镜成像以及小孔成像的实验。起初在物理实验课程之中,让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某项实验时,通常会出现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实验,而学习一般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实验,甚至有时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往往会为了自身的荣誉而不愿意去帮助其他的学生;而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往往又会因为害羞,不好意思而羞于请教。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是比较严重的。经过不断地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在物理实验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用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案的提出不仅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参加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了可贵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心灵的成长更加重要,应该增设心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什么是“不耻下问”,这样有利于团队合作的实现,也有利于成绩的提高。在实验完成之后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严守课堂纪律,按照顺序,一个个慢慢来,这样也会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以及问题的解决。最后,针对学生上课爱说话忘记自己职责的问题,教师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其自身的职责,在学习中马虎不得,应该稳重。

4总结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学无止境,学习的道路是遥远的,在学习的道路上少不了合作,世界上哪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背后不是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团队?因为团队合作,补缺补差,善于倾听解决问题,最后到达成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是教学的一个突破,也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重要举措。

作者: 许东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1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为深入地理解与记忆,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获取新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对改变枯燥的课程氛围起到积极影响。尽管如此,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教育风格,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较大的改变。从学校、教师到家长、亲戚,都以让学生升入更好的高一级学校为目标,致使分数成为学生唯一的教学期待。在此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忽视物理实验教学,进而对硬件设施的构建不上心,部分物理实验器材不全,老旧的实验器材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在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中,缺少专业实验员,对物理实验室缺乏专业管理,实验器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使用。由于实验设备跟不上,致使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受到较大的影响。如在做电流的相关实验时,因某些实验器材陈旧、破损没有及时更新,使得学生严格遵照实验操作步骤来实验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常常找不到原因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热情,慢慢对物理实验失去兴趣,甚至放弃物理实验的实践学习,仅仅为应付考试而背一下实验的理论知识,最终使得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得不得培养,实验技能低,进而对学生的将来产生影响。教育观念陈旧,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大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转变,而部分教师则仍停留在原有的教育观念,或是还没有得到及时转换。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中,一些教师往往以掌握实验理论为中心,忽视实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实验课中,教师常常会重点讲解实验结论,而对结论的获取过程和途径不够重视,仅仅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这些较为生硬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掌握此知识增加了难度。有部分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师则因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导致效率不高。如在进行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实验时,教师都是一步一步地直接讲解该如何操作,学生只用机械的模仿就能得到实验的结论,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逐渐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只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自发去逐步探索,才能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与方法,既解放了教师沉重的教学压力,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的天性得以解放,突出了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强烈愿望。为了让探究式教学获得更大的教学收益,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备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要利用探究式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要重新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新课改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重在教授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恰恰能够为此提供较好的平台,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发融入学习过程中。因此,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积极组织完善实验仪器和设备,安排专业的实验员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对一些能够修理的实验器材及时进行修理和补充,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层层递进的模式将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再靠自身去解决。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来对实验进行探究。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明白知识的根源,掌握整个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加强对实验课程的引导在初中物理实验教材中,有着各种不同种类的实验,其中探究性实验占据主要位置。教师在开展探究式物理实验时应科学选择实验,依据实验的特性来因材施教。如在进行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凸透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见到,而关于凸透镜的原理大部分学生却不知道,在一定程度学生对其存在好奇心。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应放开一段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究,可以不涉及课本知识点,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条线索,让学生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以及光具座放在一条直线上,不告诉学生它们之间的摆放位置以及摆放距离,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摆放方法和距离,逐渐的教师可以通过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往实验的下一步骤进行。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既不能过于困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小组合作,转变评价机制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交叉使用。教师依据日常学习能力的不同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一个组中同时有学习能力不一的学生。在对实验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验内容设置一些小组比赛,评出“提问题最多小组”“解决问题最多小组”“解决问题最快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小组”等,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如关于电路实验,就可以评比“最快联好电路组”等。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重点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通过实验报告或是试题测验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评价表,让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充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突破。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做好课前准备,精心选择所要探究的实验课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搜索,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启发,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创新。

作者:李秀荣 单位: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STS教育浅议

一、STS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简称,STS教育重点强调现代科学素养以及社会价值观。初中阶段对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智力、认知、感觉、思维、想象力以及记忆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理解、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也在成长。而初中阶段增加物理科目主要是为让学生引起对物理的兴趣,进而对生活中其他的科学技术进行关注,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科学素养打好基础。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以实验为主导地位。通过实验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理解总结出物理学中重要的理论。而实施STS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有以下作用:

(一)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偏向

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初中物理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初步知识以及应用,结合比较全面的物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逐步了解物理以及其他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比较偏向物理教学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缺乏实际的应用。STS教育能结合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实际问题,突出物理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深刻的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STS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其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学科比较多。在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试中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命题,考察的知识多样、复杂。可见,STS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综合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三)开辟多样化、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要的吸收工具,且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而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将现代科技以及社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地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突破了教材内容的限制,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使物理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实施STS教育,将学校与家庭、社会以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教学。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

(一)STS教育的内容选取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渗透式教学,然后选取合适的内容。由于STS教育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在选择内容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选择的STS教育内容应该与物理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且相适应,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做到深度和广度适当。(2)时效性:STS教育内容能够及时反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问题。(3)综合性:STS教育内容应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根据以上原则选取渗透式教学内容。

(二)STS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STS教育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此,其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根据编写的STS教材和STS教案适时地开展STS活动课。具体如下:(1)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活动课系列。一是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新、小发明以及实验操作活动,如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照相机、潜望镜、潜水艇等。二是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如测定炉子的效率,安装照明电路,测定太阳的直径等。(2)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活动课系列。如举办“生活用电知识竞赛”“生活中的大气压知识竞赛”等。(3)增长学生见识、扩大学生视野的科技讲座系列。例如,超导、新兴电源的发展前景、核能的利用等。(4)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STS报和科技小论文系列。如举办物理STS报和开展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等。

(三)STS教育的社会实践

STS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接触大自然,领会物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的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如环境污染调查,围绕环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到油漆厂、特种水泥厂、造纸厂、化工厂等地进行调查、访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光污染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怎样控制、消除这些污染等。

三、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建议

(一)开放实验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放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要开放;传统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是以课本的实验内容为主,教师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并做出来,最后得出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告知学生即可。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教学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现代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不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既要将课本中的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扎扎实实地做好,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又要注重适当增加实验内容,特别是探索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遇到实验现象与课本中的内容有出入时,有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改变实验教学形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除了课堂上老师演示、学生操作课内实验这些传统、简单的教学形式外,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进行各种实践教学。实验教师可以提倡学生根据实验教学相关物理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修理等实践操作。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电子仪器厂等进行实践,定期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使得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技术的内涵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可以课外到图书馆、科技馆等地方阅读学习,增加物理兴趣。

(三)把握实验教学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在面对问题时,能独立的思考,积极进行探索。同时,还要根据物理知识进行实践。但是实验所用知识最好不要超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要与教材紧密结合,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应用延伸。不要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太远,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实验过程提出的要求不要太高,最好是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要求,否则学生会失去信心。

四、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在培养学生的动手、管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而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STS教育则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滕烨平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一、灵活处理实验教材,改进实验,更加直观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传统的实验(图左)要三次实验,让小车分别从相同斜面相同的高度滑下,观察小车在铺有毛巾、铺有棉布和木板的平面上前进的距离,实验步骤多,浪费时间。我对此实验进行了小的改进:把三个斜面并排固定在一起,让三辆小车从相同高度同时滑下: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一目了然。又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演示分子间有间隙,书上的实验用试管混合水和酒精,可见度较差,也不好操作。我改用量筒来做,具体做法是用注射器分别向量筒注10毫升的酒精和水,混合后让学生读总体积是不是20毫升。练习了量筒的使用,现象非常直观。

二、实验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让学生做实验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实验教学完全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学生不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教师说实验现象,得实验结论,即使是学生实验,也是验证性的,教师反复讲实验步骤,学生才动手操作。这种毫无创新的实验完全偏离实验教学根本,也是新课程要求改革的重点。在开始学物理时,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然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想用实验去探索问题的习惯。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实验,完全放开让学生做。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学习第二章《测平均速度》后,就把学生带出教室,三人一组在操场上用自制的刻度尺、手表测定步行的平均速度,平时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让学生体验自己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验问题。探究性的实验以“新颖、有趣、可操作性”为原则,先从学生身边实际问题出发,先易后难。例如,在教学《热现象》时,刚入冬季,就从学生喝水问题入手,倒入玻璃杯的开水很快就变冷了,以此现象提出问题:玻璃杯内的开水冷得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探究。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自己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方案,找到原因,并讨论今后如何防止开水冷得快的具体措施。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感受到此探究实验成功的乐趣。又如,探究“冬天口呼出的白气和夏天吃冰棒时周围的白气有什么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三、多种实验模式共存,丰富物理实验内容新课程的精髓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形成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因此,要求实验要多元化,形式多样。1.进行实用型的实践教学,在学完《光的折射后》,让学生每五人一组自带照相机进行室外的摄影,让学生认识凸透成像的应用,又学到一门实用操作技能。2.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小制作、小发明的实验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利用节假日,完成小实验、小制作,在家中完成课堂中的拓展实验。3.培养实验能手和骨干,以点带面。每班都由几名学习带头人组成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兴趣活动,再由其辅导其他学生,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发展。

三、总结

实验教学是渗透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主线和主体,动手、实践、运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将是造就一代物理人才的时代要求,更是教师对学生物理启蒙教学,奠定科学思想的神圣职责。实施新课程,树立面向未来的前瞻意识,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是实施物理新教材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

作者:武定德 单位:陕西省西乡县第五中学

第七篇: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一、农村初中生的现状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初中生数量逐年减少,且多数学生是来自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当作包袱,缺乏独立精神,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缺乏求知欲,对学习丧失信心,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知识点均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控制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结论一: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控制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出结论二: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综合两个结论,总结出欧姆定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解电路计算题时对电路的分析,对电路中三个重要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的变与不变的精准锁定。

三、实验课教学的措施

1.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为实验课的开设创造条件但是,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忽视了实验教学。教师只从应试角度出发,急功近利,看重考分。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最后成绩照样“优异”,结果名利双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又怎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黑板上讲实验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实践出真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

2.发现和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农村学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现象充满着好奇。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弄清其现象发生的条件、过程和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物态变化的“液化”时,由于气温高,教室外一根常年裸露在外的自来水管上有大量小水珠。我就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大家观察教室外的自来水管上是否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怎么来的?自来水管上的小水珠经常在什么季节出现?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学生自己得出:自来水管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液化),此现象一般出现在炎热的夏秋两季(液化现象是一个放热过程)。

3.通过画图、识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画图、识图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和滑轮组装配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识别,对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知识的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画图、识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增强了参与意识,并且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在学习“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小制作,参照课后迷你实验室中制作简易电动机的方法,让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制作简易电动机,返校后由教师提供磁铁和电池,看谁制作的电动机最好。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我借磁铁和电池,要把自己的制作演示给大家看,兴趣之高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通过动手制作,学生能够深刻掌握物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四、总结

农村教师需要加强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实践出真知,适者生存,多培养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改进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和研究。

作者:刘代祥 单位:梁平县城北乡中心学校

第八篇:物理实验激活初中生科学思维策略研究

1大数据对物理实验的影响

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影响着中学物理实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大数据对传统物理实验的冲击

1.1.1传统的物理实验室与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实验室的矛盾冲突

传统的物理实验室使用的是诸如刻度尺、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电压表、电流表等器材,这些器材的测量数据需要学生记录、整理和总结,往往占用了大量的实验时间,在需要重点探究的环节花的时间反而偏少,不利于学生享受实验探究的过程.大数据要求的数字化实验室由计算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相关的软件等组成,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曲线图像、柱状图等直观地挖掘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在比热容实验中,要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就需要以多种物质为研究对象,测量它们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得出比较少的几组数据.由于比热容概念的抽象性,同学们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如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实验室温度计换成温度传感器,利用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动态地将大量的温度数据实时地发送给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软件就可以“秒处理”这些实验数据,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规律,总结结论.

1.1.2教师演示实验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

部分传统的物理实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只能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往往成为旁观者.由于没有参与到实验中来,缺乏浓厚的兴趣,长此以往必将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束缚科学思维的发展.如在《动能》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到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后,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这一结论的时候,都是采用陈述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由于没有经过实验验证,学生会对这一结论存疑.利用大数据技术,只要在小车即将到达水平面前的很短的距离内(可以控制在几个毫米范围内),放置两个光电门,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实时显示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对如何控制速度相同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1.1.3传统的物理实验获得新生

我国传统的物理实验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沉淀,已经逐渐固定为一种模式,大家都按照实验教材做,创新少.大数据可以为传统的实验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如《声现象》的实验教学,在探究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中,教材是采用录影机播放音乐,使蜡烛火焰“跳舞”来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笔者将书本的实验改为比赛:让多位同学施展“狮吼功”,震碎玻璃杯,利用DISLab数字化信息系统,将不同同学发出的声音经过声传感器反馈给计算机,在教室的液晶屏幕上展示,同学们能够根据波形了解不同同学在不同时刻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频率大小,知道什么样的声音能量最大,能够有效地震碎玻璃杯.

1.2大数据对物理教师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整个社会,也必将彻底改变物理实验的现状,对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自我,学数据的相关技术并且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物理教师相比较其它学科的教师有着先天优势,对实验仪器和数字化教学有着一定的基础,能够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自觉地更新已有的科技水平,整合大数据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及时熟练地利用数据软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2大数据视野下物理实验激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2.1利用计算机交互性展示实验课件、实验视频

有些同学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实验并不需要走进实验室,可以利用计算机交互性展示实验课件和实验视频等数据资源简单地让学生自学.在初三的一轮复习中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资源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初三复习课中,教师课前制作好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上课的时候,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利用网络互联,将实验的数据提交给服务器,在每位同学的电脑软件中实时反馈相关规律.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就可以实现对整个实验的再回顾,理清实验的科学思维过程,对初三后期的复习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实验实录、制作微课

每一次的物理实验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利用摄像头数据采集系统录制同学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如在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中,将纯净水桶口安装两个DIS力传感器,两个力传感器之间放一个小纸团,老师安排各实验小组代表依次轮流对纸团吹气,结果发现纸团不仅没有被吹入桶内,反而从桶口射出,越是用力,效果越明显.此时学生的质疑精神被激发起来,为什么纸团反而射出了?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利用软件知道原来是纸团前后两个表面存在压强差,纸团被吹的那一面流速大,气压小.教师将整个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录制下来,存储到学校服务器,供学生利用互联网随时观看和学习.教师制作物理实验微课也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将物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等提前录制好,存储到学校服务器.同学们利用假期在家自学,真正做到教学延伸到校外,帮助同学们随时随地激活科学思维.

2.3建立历年物理实验中考真题网络数据库

统一将历年物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配有相关答案,利用WEB2.0技术制作交互网页,同学们能利用网络在线答题,并且能及时反馈错误.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同学们多次大量答题错误的数据记录,分析中考易错知识点,找出实验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点再巩固,对个别学困生再关注.

2.4DISLab数字化实验室

2.4.1利用数字化实验装备提高实验效率

DISLab数字化实验装备正在走入各个学校,使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弥补传统实验变为可能.在笔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将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和测量小灯泡电阻以及电功率的实验有机统一起来的想法.但是由于传统实验的时间限制,都是将这两个实验分在两节实验课进行,由于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教学效果降低了,就要再花更多的时间强调该知识点,给同学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利用数字化实验,将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以及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利用一节实验课的课堂时间将三个实验全部完成,提升了实验容量.利用霍尔传感器测电压、电流和电功率,实验数据反馈给数据库保存,利用软件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阻值的不同点,并根据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学生利用软件图像,直观地知道灯泡阻值和温度有关,电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的结论.

2.4.2利用数字化实验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实验数据需要学生处理大量的数据,耗时费力,学生自己绘图,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绘图会有一定的偏差,造成对实验结论的错误认识.学生循规蹈矩,按照实验步骤亦步亦趋,不敢做稍微的变更,这些都束缚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数字化实验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这就必然会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3总结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3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二、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跟在空气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而形成的错误判断。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三、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以渔授人”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四、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整合学科”

我们知道,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CAI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Internet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CAI课件,让CAI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作者:武志平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一、在新课导入前提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良好的教学,乃在于呼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并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讲一个免费旅行的设想:大气球下吊一个篮子,人坐在篮子中,升到空中某处,由于地球自转日行八万里,悬在篮子中,领略世界各地风光,这个设想可以吗?这个问题只问不答,学生争论激烈,思维活跃。

二、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中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分析出知识衔接处,找到要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排列成一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问题的框架,就能使学生沿着既定的方向探究知识。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提问:①木块和铁块都放在水里,木块为什么浮在水面上?铁块为什么下沉?②同样重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里又怎样?③钢铁造的船为什么也能浮在水面上?④船舶受几个力?它们的关系怎样?当学生把这一“问题链条”回答清楚,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提问

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看”中生疑,发现规律。学生学习概念和规律,总是先以足够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在设计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看”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这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学习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酒精灯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断上升,当快沸腾时,提问:如果继续对水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继续上升?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这样设问,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迂回设问,退中求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问题,正面提问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方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例如,在讲“内能”时,教师可以提问:物体的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告诉学生,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接着再问:有什么证据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演示扩散现象实验,这样难点就解决了。

(3)浅处深问,“无”中生疑。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而教师应该浅处深问“,于无疑处生疑”,可收到意外的效果。例如,在讲“电流”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流过大会烧坏灯丝,烧坏电流表,但“烧断”这种现象能否加以利用?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进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保险丝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设计的,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实验的要害处提问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实验中有的放矢地操作、观察,在实验的要害处设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指导性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如,这个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杠杆?杠杆的支点在哪里?我们在杠杆支点右边第四格处挂一个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右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为了保持杠杆的平衡,我们在杠杆的左边挂两50g的钩码,这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多大,方向指向哪里?请同学们在杠杆的左边把钩码挂的位置调整一下,看谁先调整平衡?

五、在问题的变通处提问

在问题的变通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是什么情形?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生活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形,于是趣味盎然,争相回答,对摩擦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六、提问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而且调查表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需求,切忌仅提问少数几个学生甚至只提问某一学生。另外,如果让“差生”体会到答题的成就感,他们以后对物理课的兴趣将会一直维持下去,上课态度认真了,理解力增强了,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七、结语

总之,提问能揭示矛盾冲突,诱发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获取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明是非、辨正误、解疑难。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必须处理好点与面、难与易、直与曲、多与少、正与反、时与度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朱大宏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利用物理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并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才能更加深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思维的发展。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的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创新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具有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二、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进行知识传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如下问题: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马路上拉车,哪个路上用的力比较大?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到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负责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努力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在教学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时充满动力,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激励,使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主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究。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的智慧,还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究时,教师要和他们互相交流对知识的看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作者:王天娇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实例、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来源于生活、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的实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物理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学、善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先介绍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如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起来,马车不用力拉不动等,导入课题。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还要增强实验效果,增加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首先,增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验做好,增强实验的效果,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做压强的实验时,可将压强计里的水染红,观察水面的升降,并在压强计的背后用画横线的屏来衬托。其次,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效果。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影响了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直观地再现实验现象和步骤,变抽象为直观、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和机会。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要让学生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和实验习题,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对于实验性习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还要增加按索性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和教师讲解等发现物理规律,获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示范操作要准确、安全,一次成功,并辅以教师讲解、板书、图表等。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还可以虚拟场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出来的,初中物理也包括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验。但是有些物理实验很难真实地观察与分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不熟悉物理规律或公式,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物理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弄清物理现象,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掘学生的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比如,运用简单的演示实验或精练的语言设疑,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逐步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深处。其次,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幻灯、电视、投影仪等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直接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就是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的认识上,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办物理小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小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小报的内容均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物理之最、谜语、科学家轶事、一题多解、现明等。通过小报汇编展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制作,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会有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结语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学、会学,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能力,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卢彦红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积麻川学校

第五篇:初中思维导图物理教学

一、物理思维导图概念及绘制

我们的大脑有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负责人类语言以及人类逻辑等方面;右脑:负责图形影像的传递与表达.一般来说,左脑和右脑的运行不会发生在同一时刻,然而,思维导图的出现恰恰能够使左右脑同时进行工作.思维导图把人类的想法以影像信息的方式展现,就像记录笔记一样,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各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导图学生会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

二、物理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利用导图模型的方法自主预习

课前自主预习是学好物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学生一般情况下只能通过阅读来进行预习.但这种简单的阅读,只能适用于那些具有较低的专业性和知识性的课程,物理课程则不同,通过简单的阅读明显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学生所投入的东西往往更多.如何阅读,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则变成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预习的质量.漫无目的的浏览只是一种敷衍的、不负责任的预习,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只能得到一些表面的肤浅的信息.但是,以思维导图为媒介,有目的的、有条理的进行预习,对书上的要点和重点、关键词进行标注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预习的效果则得到提高,预习的目的便达到了.老师可以先做一个思维导图的模板,然后学生以此为例进行预习,这样学生预习的效果便能得到更好地提高.这个模板要以每个知识点的定律定理为中心,然后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概念、内容、适用条件和实例进行发散思考.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和效率.

(二)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笔记

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教室上课的时候进行笔记,系统地、直观地进行知识的记录,教师对此进行监督和批改.通过思维导图,更加深刻地加深了对教师上课所讲知识的印象与记忆,学生对框图、曲线的印象会尤为深刻,而正是由于这样,思维导图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物理中,例如:气态、液态和固态,这三种物态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学生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用简练的句子、关键词进行记录,大脑通过图形进行更好地记录,并进行各个知识点的串联和整理,以至于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加深了知识点的记忆.在初中阶段,大脑的思考模式已经成熟,对知识能够系统地整理和加深,并能进行发散和理解,能够对知识点深刻的记忆.上课时,教师应当有计划地留下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主导,学生利用这些时间进行知识的整理,然后对思维框图进行完善,这便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记忆,或者说是复习.在课后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在预习,下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进行思维框图的提问,从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创新

新课改实施后,我国的初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思维导图和合作模式相结合变成了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一起合作,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创新.在复习物理课程中,以学生的不同资质平均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是一个整体,进行奖惩,给每一个小组分配好任务和工作量:把本堂课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看一下每个小组谁做的形象直观,并有实际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并进行鼓励和批评.每一个小组自己可以进行分工合作,设立小组长,让小组长把同学的建议和老师的讲解进行笔记,尝试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草图,再做草图的分析和讨论,并进行改进和丰富,然后交于老师进行检查,教师给予相应的意见,最后学生进行最终草图的绘制.而后,教师让每个组的组长带着自己的导图到讲台上进行讲解,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优的表扬,不足之处给予意见,同时让别的小组也进行点评,给出一些意见.这种合作形式的实践,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记忆,使印象更加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4

1、把握复习要点

1.1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物理课程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解答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把握这样的思想,因为考题往往就是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例如:剪刀的杠杆、自行车的力学等等都可以作为考题的素材.通过这几年的中考题目就可以总结出这些题目的出处、以及解答技巧.通过平时的积累,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握这样的题目要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物理知识,并作出准确的解答.

1.2把握开放性的题目

现在越来越多的能力拓展题都是针对学生开放性解题思路的训练.首先学生应当不要对这类的题目产生惧怕心理.仔细的分析和观察,在平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分析解答问题,这样在中考的考试当中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1.3将知识总结联系起来

在复习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进行模块的复习,这样会让学生记了这一块忘了那一块,复习效果欠佳.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应当把知识点总结成专题,然后将前后的知识充分串连起来,寻求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将物理知识编织成一个知识点网,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不会有盲点.

2、关注热点问题

这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都还是包含很多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物理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有效押题,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无从入手.同时,平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根据试卷上给的内容和材料,可以自己分析得到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仍旧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新的科学技术现状,例如:嫦娥一号奔月实验、磁悬浮列车等等.

(2)时事新闻当中出现的奇闻奇事.

(3)通过一张图片或者漫画,让学生从中找到涉及的物理知识,并作出相应的解答.

3、分析题型结构

只要把握题型结构,学会分析,就可以掌握.中考比较困难的题型就是简答题,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并不是用公式等作出解答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生从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出发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很容易跑偏,导致失分.所以,在复习这样的题型的时候就不要总是想着要死套概念和公式,要掌握解答的要领,灵活地解出答案.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法来进行分类解答:

(1)知识类型.例如:运动问题、光的问题、力的问题等等,这样的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

(2)题目类型.按照题目的不同来分类,例如:直接叙述题、公式解答题、图表解答题等等.这样的踢门就要认真分析,以回答要点为答题重点.

4、注意复习中的误区

4.1不要盲目地使用复习资料

很多学生都会喜欢在考前买一大堆的复习资料,这样虽然可以大量的练习,但是却有着很大的缺陷:很多资料的内容和题型都不是最新的,学生没有判断能力,这样复习的结果就是找不到真正考试的重点.所以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好的复习资料,准备好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相对应的习题册.

4.2不要总是做新题

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跟数学一样只要不断地做题就可以考高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物理题目一定要做得精,掌握每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往往比做了十道题更有效果.从解题类型入手来做题,可以找到自身不熟悉,掌握不足的部分,从而进行重点突破,不要反复大量的做新题,既费神又达不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应该做一道就落实一道,才能把握复习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不宜自己随便找题目.进入总复习阶段,各类型题已做过多次,应当熟悉的内容略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有疑问的问题上.把握物理的中考复习,应当是系统地突破,掌握复习的方法,不要盲目地使用题海战术,往往不能达到很有效的复习效果还浪费时间.所以要把握复习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系统地复习.把握考试的热点问题,掌握热点问题的解决手法,善于分析不同题型的解题手法,从题型结构突破.最后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把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上要求的内容充分掌握,不要走入复习误区.

作者:韩霞 单位:江苏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第二篇

一、把教师教的过程设计成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许多生活中的、趣味性的、有争议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取材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还是他们感到迷惑的东西,学生会主动去观察、猜想、实验、合作探究,其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实践中去。如:在“液体的压强”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应当组织学生先进行假设猜想,学生的猜想是“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容器形状、液体的种类有关,方向都认为是向下的”。接着参照课本,设计实验验证。用微小压强计测定同种液体在容器形状相同但不同深度的压强值,认真记录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原先的猜想是正确的;再用压强计测量相同深度只是容器形状不同的液体的内部压强,观察、记录数据,发现压强的大小无变化,从而否定了猜想;再用压强计演示液体内部同一点各个方向的压强,测定后发现各个方向都有,并且压强值相等。这样,通过探究实验既否定了原来的猜想又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最后再设计深度相同、容器形状相同的不同液体的实验,通过测定发现,此时压强是不相同的。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充分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讨论;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等。恰当利用网络媒体、远程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问题的探究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实验设备、资料信息等。

2.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物理课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是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个阶段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阶段,它包括以下两个因素: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或通过搜集资料信息得出的结论,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恰当的探究方案。学生要带着问题和已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预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汇总。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一阶段主要是合作探究,具体内容包括:对实验收集的数据或查找资料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归纳、思考得出结论;针对实验得出的结论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各小组分析讨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每个组员的分析结论,小组之间要团结协作,开展好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可通过网络信息的帮助,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等相关信息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关注各小组的探究过程,提醒学生从讨论交流中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思维判断更趋于合理,提高自己实验探究的能力。

4.总结交流,测试提高。各小组学生派中心发言人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讲解自己的实验过程或实验现象及结论,同时对各自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进行评价和总结。小组成员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及结论要进行反思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教师要对本节课学生的小结交流进行总的评价和总结,并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测试题,测试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物理教学过程是物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比较大的提高。

作者:潘寿权 单位: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民族中学

第三篇

一、构建物理图景的意义

要对知识有直观形象的理解知识,物理图景的建构是不能缺少的.物理图景更具有形象性,这就弥补了物理知识抽象的这一个缺点,所以有了物理图像能通过语言描述和解释让问题变得直观,易懂,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且及时掌握这些问题.

二、物理图景如何建构

1.我们这边所说的物理图景不是单单说的简单的图景,这样的物理图景应该是和基本的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用概念和规律作为依据,而且能够是与物理过程相关联的清晰准确的动态图,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能够正确认识和解决物理的概念问题,学习自己分析问题.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们自己主动积极去构图,并且正确的将图案在脑海中呈现出来.

2.物理课,物理实验可以说是少不了的一项程序和模式,也是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感观的一种方式.物理可以说是离不开实验的,实验可以证明概念、规律和过程,让课本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和有趣,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物理问题,同学们就会对物理更加有兴趣,对物理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有信心才会更加学的深入.我们可以从实例中可以看出来,就拿《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到的,一开始学生们一定会觉得,运动是离不开力的,这时就需要学生们,在实验中自己看出真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比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光滑的地面上,即使再有阻力,也会行驶很远,阻力消失,那么车子将永远行驶下去.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3.我们除了可以在实验中构建,生活中对于学生就是最大的课堂,所以在生活中构建图景是更重要的一种的方式.在学习之前,学生们脑海中已经存在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的认识将成为新的认知的基础.生活情境就是接受新的知识的基础.就比如,声音一直存在我们的周围很熟悉,但是这样的声音是怎样出现的呢?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思考,当然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来体会.比如蟋蟀的翅膀断了,就无法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面就不能有声音,当人讲话时摸喉咙时会有震动的感觉,这些都是生活中对声音最直白的描述.这些更加直白,并用自己的感官自己体会出来,就会明白声音是由震动的方式产生的.

4.再说压强,我们只知道压力到处都存在,有重量都会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一定的压力作用,但是压强却很难让人们想象和体会其中的奥秘,但是如果用构建图景的方式来展示的话就会变得很容易.在教学中行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到泥土的空地,让学生们自己感觉穿着鞋直接站着,泥土陷入的深度,我们在同样的地方,让学生站在木板上,看看这时候的陷入深度.作出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时候的有木板的相对直接站着的,要深一点.这就说明了相同的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会越大.这时老师再在课堂上,用重物做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更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画图做研究,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如何才能算出最大的压强来,让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这么来说学生们会对这样的结论更加记得牢固,对概念的理解也会变得很容易和记得深刻.从这个经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老师还可以将社会实践和课堂的实践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经过一番的研究,我们可以感觉到要想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初中的物理知识,老师可以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指路明灯,引导学生们在物理的学习中找到方向,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启发他们学习的物理的逻辑和抽象思维,将物理图景更好的构建起来,处理难的问题就会变得很容易,将这样的思维模式掌握并且很好的运用起来,将良好的思维模式也成为自己知识财富.这样学生们理解起物理概念、规律起来也会轻而易举,学生们的智力也会被开发出来.所以老师们要注重利用构图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作者:孙吉涛 巩会洁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世纪中学

第四篇

1、新课程改革体系内容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这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应放下高姿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所具备的的能力特长,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位学生创造塑造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新课程追求时代性、多元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贵在一个“新”字:一是观念的创新。教学观的创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不仅要有信息的交流,更要有情感的交流;教师观的创新要求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学生观的创新指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形式还是思想学生都有独立性;教学质量观的创新指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改变“以分数为标准”传统评判学生质量的法则,转变为“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与个性发挥为标准”的新型法则。二是学习方式的创新。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用新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代替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三是评价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仅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考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2.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负责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时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杜绝在课堂上长篇大论的重复课本知识,尽量将课本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整体建构的原则

建构原则包括课堂结构的建构和课堂内容的建构。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物理课堂结构的建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方式,按照教学环节依次进行。初中物理教学需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一堂课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活动、实验等等,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物理老师应将本节课所有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嵌入在整体知识的适当部位,而并非是将各个知识点孤立、分割开,使它们成为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不产生联系,如此学生便会产生困惑,无法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知识合理的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此外,物理教师应尽可能的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该知识点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学生才能学得明白、学得主动。

2.3模拟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初中学生的物理课时数相应地也被减少了,这无疑也增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物理老师需要在短而珍贵的课堂40分钟将大量的知识传授于学生,然而这只是完成了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学生能否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将所有知识掌握是最为关键的。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是首次接触物理这一门学科,对其陌生又好奇,此时学生有兴趣去探究物理这一陌生的学科,此时物理老师需要用有趣的物理知识出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打开物理知识的殿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是实物情景,一种是语言情境。在实物情境教学中,物理老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小型试验,探究浮力的原理、阿基米德定理、以及小孔成像的奥妙。尤其是小孔成像这一节,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试验所需的工具: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并一步一步指导学生。首先让学生点燃已准备好的蜡烛,然后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学生们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倘若学生对某位物理老师存有抵触心理,便会对物理这门课程极为排斥,不能以平常心对待老师的教学,从而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老师应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或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能够带动课堂的生气,进而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与处理,将生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结合,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此外,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应针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明确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哪些内容应删除,哪些内容应从略等等。如此,教师才不会被教材束缚,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易于学生消化。

3.3优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摒弃传统的灌输式、顽固式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创设现实情境和实验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提出疑问,经过团队合作和交流顺利的解决问题,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3.4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不能过度依赖于老师,需要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接触各类物理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制作、发明一些生活小工具,学以致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结语总而言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师生的通力协作,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改善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作者:贤良才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第四中学校

第五篇

一、简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教师向学生询问实验结果是如何得出时,前排的学生能够很快且准确的回答出来,但是后面的同学却不能及时精准的说出,这便充分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的带动全班学生的参与,教学效果缺乏良好的互动.同时,为了尽可能较快的达到预期实验结果,很多学生在实验事急于求成,对于很多相对重要的实验步骤便自动的进行了简化甚至取消,导致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大削弱.例如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速度这一实验,教师通常只是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这种简单的实验并不能对分子运动理论进行很好的解释和论证,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演示实验法

(1)引入课题

引入课题这种实验教学法主要是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之前,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忱,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即将研究的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引入课题具有引人入胜以及令人思考的优越性,例如讲授“大气压强”时,可以在引入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覆杯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维和视觉震撼,一张纸难以独自漂浮在空气中,但是由于大气压强的的作用,竟然能够将一杯水托住,使学生感到十分矛盾,更加渴望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对接下来的讲解将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起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对实验概念和规律进行构建

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述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提供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以便能够形象地促成概念的形成,对规律进行完整的建立.演示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这种实验教学法不仅具备明确的实验条件,能够突出观察对象,而且还具有十分清晰的演示层次,收到广大物理教师的充分认可并被广泛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比如演示“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由于该实验的具有极为重大的物理意义,实验中所阐述和应用的“理想实验”这一科学的思想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感性材料进行了提供,为“惯性”这一物理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著名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运动物体如果失去力的作用将会最终停止运动,但是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运动物体在没有受力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运动.但是这一实验仍然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向该物体运动的状态等更为深入的方向去研究和探索,会使学生更明显实验的目的,进一步明确实验观察对象.

(3)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化和巩固

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讲授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化和巩固,以便强化学习效果.通过再次对物理和规律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相关规律,并能够强化记忆,促进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和推广.例如在“连通器这一课时,演示船闸模型便是对连通器概念和规律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

(4)演示应用物理知识

对应用物理进行演示,对新课讲授之后或者是进行复习的时候均可进行演示.通过演示应用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检查,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核对,一旦发现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及时的补充和完善,构建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2.学生实验教学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去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物理知识进行实验和操作,并不断在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分析,熟练的应用实验仪器对实验数据进行测量、记录和处理,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实验结果,论证相关物理观念和原理.通过不断的动手实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而且还对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生实验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喜爱,物理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实验,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精神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除了进行一定的物理课堂实验外,对于学生的实验也不必单单拘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安排课外实验项目,让学生利用自制的实验工具和简单器材进行实验.这种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极大地补充和延伸课堂所学物理知识,并且课外实验通常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很少受到课堂时间和教学进度的约束,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不断的挖掘和深入,进行各种各样的小制作,使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培养的实验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

作者:薛春亮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第六篇

一、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1.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欠缺之处

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班往往有好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个个的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不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的情况下,教学往往没有足够的根据,所以教师应该设法改变这一局面.其实,换一个方式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那就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慢慢了解.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物理概念,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大致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过,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不同层次中选取学生进行回答,切记不可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或成绩差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中、差全面进行提问,整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在提问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跟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分不开的,有不少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一旦跟别人交流起来却比较费时费劲,表达不清楚,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掌握问题的全局,从问题的始端到结论都要归纳好顺序、组织好语言进行回答,长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一道题的完整回答,更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带去更大的动力,长久地锻炼学生才能比较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

二、注意提问时常出现的误区及应对方法

1.课堂提问的误区

教师讲课时满堂课都一个人讲,不跟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什么问题都问,简单模糊、肤浅重复,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提问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或只提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提的问题与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不相符;提问语言不精练,复杂啰嗦;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应变,很多看似细小的问题都需要注意.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误区.

2.提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所提的问题应当有较大的辐射面,以点带动面,考虑到一个问题包含的多个知识要点;第二,适度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上课提问时一定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度,太难的问题会给学生带去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怯于回答问题,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没有什么意义,达不到理想中的成效;第三,提问的频率一定要适当.教师千万不可过多或过少的提问问题,要掌握好一个度,合理安排提问的频率.

三、课堂提问需遵循的原则

1.围绕课堂主题,合理有层次提问

提问的核心要围绕课堂主题,所提的问题可以有随机性,教师应该根据课堂讲课内容,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不少教师会在课前就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这一方法并不错,但是却不能不分时机的把问题生硬的插入到课堂中去,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讲课进程和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所提的问题,仅仅围绕课堂主题展开,紧扣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不可主次颠倒.

2.提问学生问题,思考自身的教学方式

教师对学生提问,其目的不仅仅只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应该以此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或自身教学的不当之处,不断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这一点往往被不少教师所忽视,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提问与教学策略的关系,通过提问一举多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3.提问要有目的性

若是物理教学课堂中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氛围不很融洽等不利于教学的现象,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也有一种情况:学生被教师抽到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没有头绪,这时教师就应该将原本的问题分段化,减轻问题的难度,一层一层的将学生带入到最终的问题中,以启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漏掉一些问题的关键点,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补充式提问,将问题答案完整化.此外,明问和暗问、正问还反问以及虚问和实问等等一些细小但有效的提问方式都是教师需要掌握的.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并积累提问技巧,千万不能忽视提问这一有效性教学法.希望以上内容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帮助,也希望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艺术得以升华.

作者:张旭东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第七篇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具备扎实深厚的物理专业知识。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而深厚的物理专业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许多物理知识点教师并不了解,那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也并不是教师要能够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而是教师要对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探索,要将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尽量充实自身的物理知识,展现学者型教师形象。

2.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向学生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向学生展现出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他人充满爱心的教师形象,要乐观处世、快乐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活力与魅力。这样更能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进而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生活素材,增强教学时代感

物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教学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展开主动探究活动,就要在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间找准最佳结合点,引入丰富的生活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教学物理知识,同时指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性与时代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探究欲望。如“纸锅烧开水”的小实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用什么材质的用具烧水,学生回答铁锅、铝壶等。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要向大家展示的是纸锅烧水,你们觉得用纸锅可以烧水吗?能烧开吗?”这样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了教学的枯燥乏味,使教学更加具有真实感、熟悉度,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而当生活经验与新知学习产生矛盾时,就会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探究动机,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会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此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自操作实验,会发现纸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安然无恙。这样的教学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将教学与生活、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学得愉悦主动,而且学有成效。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现代化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这既是实现教学现代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方法。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化无为有,化静为动的特点,可以将那些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与定理寓于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之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样能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丰富而直观的感性信息,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从而促进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与分析,展开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探究中达到对抽象物理知识的本质性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的理解枯燥的物理知识。如在学习《回旋加速器》时,尽管教材中配备了插图,以图片与文字说明它的工作原理,但这些毕竟是静态而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动态而直观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到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与粒子运动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此时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对应关系。这样便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知的学习上,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建立起粒子旋转与交变电场“同步”的概念。

四、设置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全程参与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更是主要的探究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改变以往的背实验、画实验,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的教学方式,而要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全体学生主动动手与动脑,进行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中来,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探究空间。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器材的准备,从实验的具体操作到实验现象的记录与结果的分析,全部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主动探究,再现真理的形成过程,真正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真正理解。这样的探究活动实现了学生的再创造学习,不仅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了探究,掌握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这正是现代教学的具体要求,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与不懈追求的目标。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引入生活的活水与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作者:张艳杰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中学

第八篇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

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的小组要方便学生之间开展合作,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可以是四人到六人为一组,人数不易太多,这样能使每位成员都能分到学习任务,否则就会有人“闲着”,或因为人多就依赖别人.并且,在成立学习小组的时候,教师要考虑每个小组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要大体相等,不能将所有学习好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其他学习小组中只有中等生或学困生,因为没有了优秀生充当领头羊,这一小组在学习上就会滞后,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每个学习小组里,尽量包含动手能力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强的,钻研能力强的学生,学困生也平均分配或自动组合到各组,优秀生可以帮助带动学困生,而有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上却比他人强,这样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好,关注各小组的学习探究进程,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适时地指点和鼓励他们.

二、合作学习的开展

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中,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使合作探究学习得以顺利地开展.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一般以实验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为主.比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筷子斜插入水中,看到筷子弯折的实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筷子为什么会弯折?蕴含了哪些物理原理?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平时看见小河的时候,感觉水并不深,但真的下河的时候,发现水还是很深的,为什么看上去却比较浅呢?再如,在探究水沸腾特点的时候,问学生:水沸腾的时候,大量的气泡是从哪里来的?在学习物体颜色的时候,问学生:世界是五光十色的,物体的各种颜色是怎么决定的呢?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2.合作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有了问题,就会猜测问题的结论,但猜测的是否正确,需要进行实验验证,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包含的物理原理并不那么容易探究出来.比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生是很容易猜测,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猜想电压大,电流也会大;而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作用,猜想电阻大,电流会小.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肯定成正比或者反比,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究的时候,需要设计实验,设计表格,这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独立完成,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对于多个变量的探究,采用什么方法研究?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时候,需要控制什么物理量不变?如何来控制?同样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如何设计实验的步骤?接着教师组织讨论各小组的方案,共同确定好最佳实验步骤,然后每小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连接器材,有的画设计的表格,共同操作观察时,有的负责记录数据等等.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不一定能一眼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得到合理的、科学的结论.比如,研究物质密度的时候,学生得到了几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量,不一定立即能总结得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代表物质性质的物理量,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

4.做好评价工作

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有鼓励、促进的作用.新课程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互评、自评.教学中我还建立了小组间竞赛的评价制度.学期初每小组基础分一百分,各组成员平时积极回答问题、实验设计巧妙、作业优秀等均可获得加分,每阶段哪一组学习成绩总体有进步的加分更多,期末时比一比哪组得分高.这样小组内成员学习时斗志高昂,还互相督促,不甘落后于其他小组.学生常自发地去解决物理学习的障碍,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潜力也被挖掘出来了.总之,新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邱全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横水中学

第九篇

1、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电能表与电功”一节,教材的呈现顺序是先讲电能表后讲电功.笔者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每户都有一只提供收电费依据的表,你见过吗?如果知道它的名称,请写出.”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2﹪的学生见过电能表,写出名称的只有5%.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用电能表引入本节内容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笔者通过演示用电动小车提升重物,利用学生熟悉的机械功引入电功,由电功的测量过渡到电能表,这样的安排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更好地体现了能量转化与电流做功的主线,更好地突出了电功的重点,学生更容易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2、适当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物化形式,尽管教材编写者力求选用最新的素材,但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静态的教材不可能将它们全部展现出来,因此,教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滞后性.同时教材中的一些例子,不可能兼顾到所有地区、所有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实际,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提供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增加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电能表与电功”一节,在讲电能表的技术参数时以感应式电能表为例进行讲解,而当前几乎所有家庭使用的都是电子式电能表.所以,笔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就以电子式电能表为例进行教学,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又如,在做“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不管是研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还是研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教材所给都是用2节干电池做电源,笔者课前通过实验发现,在研究电功与电压关系时,由于电源电压较小,两个灯泡均较暗,实验现象不明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所给图示中的实验电路进行了改进,研究电功与电压关系时用3节干电池做电源,研究电功与电流关系时用2节干电池做电源,由于这样的改进,学生在实验时两个灯泡的亮度差别较大,实验效果明显,确保了实验的成功.

3、适度整合教学方式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研究影响电功的因素时,教材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而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如果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在初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提出猜想更是困难.为什么影响电功的因素只能是电流、电压、通电时间,而不是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或电压、电阻、通电时间?通常电流、电压不是彼此独立的变量,又如何来控制变量?实际上,对于纯电阻电路(电热器),影响电功的因素就是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或电压、电阻、通电时间,当揭示焦耳定律后,可以推导出W=UIt.而对非纯电阻电路,电功中还包含了电流克服反电动势做功的因素.由于这种困难,对于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再让学生探究就不合适了.笔者在教学中,用电器消耗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表明电流做功,直接介绍电功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和时间有关,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两只灯泡亮暗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验证电功与电流、电压、通电时间有关,再让学生由实验现象总结电功与这些因素的定性关系.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实际、更有效.我们要加强探究,但不可能让每一节课和每一个课题都按归纳探究的模式进行,要从大视角和大范围来考虑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内容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站在学科的高度研究教材,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式学习要和接受式学习结合起来,不要搞形式化的探究.

4、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和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当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时,就能帮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桥梁,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头活水”,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流通过台灯所做的电功作为电功向电能表的过渡,在学生提出测量电流、电压、通电时间后用电功公式进行计算求电功,这时笔者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用台灯接入实物电路板,让学生观察电能表,了解电能表的技术参数,再用大功率的电水壶接入实物电路板,与接入台灯时进行比较,通过观察体验,加深对电能表技术参数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课后布置学生利用电能表对家庭用电情况进行分时段统计,再结合查阅资料,探究分时段定电价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5、丰富教材呈现方式

平时教学中,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素材,可以丰富教材的呈现方式,使物理情境、动态过程在课堂上再现,这些形象化的素材,表达形象直观,说理简单明了,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物理情境、展示物理过程、表达物理规律和化解教学难点的功能.如在讲解电能表时,学生通过观察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这样的设计将教材中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实物,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变得很容易了.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随意增删教材,也不是轻视教材,重视教辅,而是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发展和丰富教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洪从兵 单位: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十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实验探究意识

作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其实和科学家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是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探究要简单一些罢了.所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的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如学习《看不见的运动》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现有两个相同的量杯,一个盛了500mL的水,一个盛了500mL的酒精,若把它们倒在一起是不是1000mL?学生都说一定是.这时我缓缓的将水倒入酒精中,让学生上来读数,结果发现不足1000mL.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开始了探究,并设计了不同的实验,如换成同样的液体呢,把酒精换成汽油等.这些问题通过学生探究后的回答,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可见让学生融入到实验探究的环境中,给学生营造成出探究的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实验探究方法

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是主体.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1.教学思想需更新

长期以来,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练,造成教师天天“满堂灌”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天天做”累得不知所措.给学生的只是理论的灌输,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动手去做一做,即使需要实验,也只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一切包办代替,学生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得不到能量的发酵.

2.教学主体需明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去实验、探究和交流,并指导其对规律进行把握和掌握,不失时机的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智慧,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成长,在掌握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的再探究.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需要教师认真备好课,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演示中的万无一失.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得出结论.同时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的步骤,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在《电磁感应》教学时,我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给学生发放实验器材,实验中让学生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然后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出来.学生能认真操作,准确地描述,实验效果比老师直接演示要强的多.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共同参与,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领悟物理学的思想.

四、自主尝试实验,实现实验的探究功能

实验是提升初中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收获成功,是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关键.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学生的科学探究,基本过程是雷同的,都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评估、交流与合作”这几个步骤.怎样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例,阿基米德原理是他在洗澡时得到的灵感,我们怎么进行探究验证呢,下面就试试吧.

1.提出问题

一艘巨轮在大海中航行,海水对它的浮力有多大?

2.猜想与假设

浮力的大小和谁有关呢?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讨论.总结为这么几个方面: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可能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作出了这些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对于假设是否成立,分别制定计划并选用所需的材料,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别进行实验验证,并收集得到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的正确性.5.评估通过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的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仍按上面的步骤继续实验与探究.

6.交流与合作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5

1.教师对信息接受不够

由于现阶段大多教师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且信息素养不够.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只看重课件的形式美,强调课件的直观刺激,忽略了信息教学的优势就是直观性、便捷性、内容丰富,忘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甚至过度依赖课件,而很少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辅助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物理教学效果不佳.还有的教师不用多媒体教学,只是在公开课时会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有的教师还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会制作课件,更甚至不会查阅互联网资料.这就给落实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带来困难.

2.学生基础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差距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教学优势,同时能够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信息技术教育起到很大影响.这就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基础好,自然能够在借助信息整合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然而有很多学校,由于教学硬件条件不好,信息技术教学根本就无法开展.比如,一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建设校园网,更不用说教学资源库了,这就导致学生上机也只是学习普通的计算机操作,更谈不上学习上网查阅知识文献,学校的计算机室形同虚设.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

1.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目的就是让原本抽象的物理学习具体化、直接化.通过信息技术的生动直接化演示,能够给物理教学带来极大帮助,从而一改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刺激了物理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例如,在讲“光的色彩”时,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提前精选的彩色唯美的图片,在播放的同时穿插优美的背景音乐,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更好地落实物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只借助黑板教学,学生听起来也比较枯燥,无法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教学活动耗时长、效果差.尤其是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很多学生无法看清实验的细节、发生的现象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由于长时间无法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学、抵制的情绪.

三、信息教育整合的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技能.同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教师信息素质交流,提高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更好地培训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竞赛,提高教师认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flash等软件的学习.

2.创造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是否到位,不仅要依赖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要依靠信息技术的一些硬件设施是否到位.只有硬件设施到位,学生才能较好地查阅知识内容和文献,对学习才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例如,在讲“熔化和凝固”时,普通的实验方法很难演示整个实验变化过程.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flash软件来制作融化和凝固的实验过程,然后通过课件来播放演示.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将原本很难通过传统实验来演示的实验,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就能直观地演示出效果.这样,不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结语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6

1.典型性.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4.科学性.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科学、真实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汇集,但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要重视选择案例的真实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学习中教学案例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重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尽量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编写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7

1进行正确的教学实验的演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进行正确规范的教学演示.实验本身如果操作不当的话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保障操作人员和实验仪器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够取得想要的实验效果,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就需要将实验用到的器材准备好,做好基本的检查工作,接下来就是教师要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都要在具体的操作时进行重点强调,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这样的互动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验证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验仪器来完成,用到一个广口瓶、水、硬纸板等实验材料,首先教师应该先将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在瓶口处,按住硬纸板然后将整个瓶子倒置过来,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将按住瓶口的手拿开,这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广口瓶中的水没有流出来.这一实验现象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要谨慎地操作,每一步操作都要认真仔细,给学生做好示范,并且在揭示实验最终现象的时候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去猜想实验的结果,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能只是看着教师的演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还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将整个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开始的阶段要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以及观察实验演示的步骤,当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实验的过程之后,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只有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才能够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规范实验步骤,并且通过做实验,学生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比如,在“测量小灯泡发光的功率”的实验中,学生应该对每一步操作都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首先要画出记录需要用到的表格,以便将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不是适合这个实验,检查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方法摆放好,根据电路图进行连线,正确地完成接线之后,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的情况下,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电路的用电器不会被烧毁,正确连线之后,闭合电路的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调节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之后停止,这时读出并记录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然后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小灯泡的发光功率是多少,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收集实验中需要或缺少的器材,为实验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做天平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天平砝码丢失,这时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利用泥捏成和天平砝码等效的泥砝码,从而让天平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在做弹簧实验时没有弹簧,一些有生活经验的同学会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烧制成土弹簧.再比如自制滑动变阻器时实验室没有滑片,学生可以找一些烟盒里废弃的锡纸,这些锡纸电阻极小,可以起到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实验的进行.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大力倡导学生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让学生大大了解生活成果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3联系实际生活,设置实验任务

在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现象也涉及到了物理知识,但是学生却很少能够发现,所以大多数的学生觉得物理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这是因为学生缺少观察能力.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的形式,联系实际生活布置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水缸出汗的秘密”,这一教学主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回想到,在夏天的时候会经常看见水缸表面会有一层细密的水珠,好像出汗一样,那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任务来设计实验内容,对这样的生活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初中物理生活小实验是通过一些科学有趣的手段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采取了生活小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授课.老师根据本节课所讲关于液体浮力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制一个密度计对物体进行测量.浮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物理中比较困惑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浮力学的原理,物理教学老师利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小实验开始前,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准备一个小细圆木棍,然后在木棍表面涂上一层石蜡,以确保木棍的光洁程度.在小实验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在小木棍表面缠绕铁丝,缠绕的圈数以木棍能够直立在水面上,并且木棍的五分之一处能够露出水面为准.而后,分别倒入水、牛奶、盐水进行三种液体的密度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三种液体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密度关系,并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种液体中,牛奶倒入后小木棍线圈露出水面的距离最短,而盐水倒入后所露出水面的距离最长,也就是说,在三种液体中,牛奶的密度是最小的,而盐水的密度最大的.

4结语

总之,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将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将这二者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工作,给学生展示规范准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同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尝试实验过程,从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作者:马忠 单位: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1生活实例,激发兴趣

在上《磁体和磁场》一节内容时,笔者出示了如图1所示的写字板,演示磁力笔和磁力板擦相互配合写字和清除字迹的过程,请同学思考原理.很多学生小时候都用过写字板,觉得很亲切,但就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师的话勾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为了知道其中的奥秘,接下来的课程中同学们异常投入.学到“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时,他们豁然开朗.笔者提问:“有个小朋友很调皮,把这只神奇的笔丢了,他能用铅笔代替吗?”大家异口同声:“不行!”笔者犯愁了“那写字板没用了吗?哪位同学有解决的办法?”“用磁铁!”早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喊出来了.笔者把一块磁铁递给他,让他证实了一下.同学们终于揭开了儿时的迷,显得心满意足.

2巧设障碍,激发思维

笔者将伏安法测电阻设计成学生实验,把电阻阻值用白纸贴住,学生们有了欧姆定律的基础,很快就测出了阻值.接着笔者设置了一个障碍:换成阻值很大的未知电阻,让他们继续测量.学生发现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法使用.笔者借着设计的情景,指出当电流表无法使用时,能否利用电压表和刚才已测电阻测出新的未知电阻阻值呢?这下可难倒了一些同学,但是在另一些同学的带动下,他们很快也参与探究,并取得了成功,喜不胜收.笔者接着再设置障碍:“只做了一次实验,误差太大,能否利用手边器材,改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桌上的电阻箱,便又动手做了起来.单表测电阻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3展示魔术,引发想象

在讲《光的色彩颜色》一节时,笔者播放了黑光剧:一位演员用手将另一位演员吸上吸下,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笔者提问:“人为什么悬空?”“有透明线吊着”、“有气功”、“有引力”……答案五花八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讲到“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时,很多同学领会了其中的玄机:原来该魔术的核心道具是黑色的背景,一个穿黑色衣服的演员背着白衣演员上上下下.同学们都乐了,深切体会到了“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

4设计情境,引发争议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老师把串联的两个小灯出示给学生,亮暗不同,问两小灯为什么亮度不同呢?因为老师知道学生只学过电流和电压,没有学过电功率,预料到他们都会从电流和电压方面考虑,总有部分同学认为电流流经一个用电器后会消耗一部分电能,所以另一个会变暗,但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受上节课老师把电流比作水流的影响,认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大小不变.争议由此产生,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老师顺势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些机灵的小孩想到了把小灯的位置互换看亮度,有些聪明的学生想到了上节课学过测电流的仪器电流表,拆开电路测一下不就知道了嘛.智慧的火花四溅,学生们动手开始实践,老师预期的结论和一些生成性的小知识小技巧应运而生.

5逆向思维,发人深省

在讲机械能和内能时,笔者通过让学生们弯折铁丝,得到了“机械能可以转化成内能”的结论,很快有同学嘀咕开了:“那内能能转化成机械能吗?”笔者因势利导,问同学们说:“你们觉得可以吗?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有学生想到了烧水的例子,笔者立马拿出了酒精灯,给一个放有少量热水且用塞子塞紧的试管加热,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学生们的身子都猛然向后一仰,大吃一惊,一起“哇”了出来,大家看到了塞子被喷出很远,试管口产生大量白雾,定了一下神,原理已经了然于心.如果再加上陈秋民教授的一个实验,那他们印象就更深了.在饮料瓶子放一点点烟雾,肉眼几乎看不见,拧紧瓶盖,用力一捏,瓶子是透明的,一放,瓶中充满白雾,一捏又透明了……如此重复展示给学生看,像变魔术似的.原来用手捏时,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白雾汽化;放手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极少量的烟雾起到了凝结核的作用。再比如,笔者与学生在研究完奥斯特实验后,学生们知道了磁能生电,笔者问学生:“大自然中很多现象都是对称的,互逆的,那电能生磁吗?”学生们不假思索地说:“行!”笔者接着问:“那你们能实现吗?”教室里鸦雀无声.问题直奔主题,但跨度太大,笔者开始铺设台阶了:“想想要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电压和通路.”笔者继续启发:“那你们能用身边的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线圈、磁体组成一个含有电源的通路吗?谁会是电源呢?你怎么知道有没有电流产生呢?自己动手能尝试一下这个伟大的发现过程吗?”学生们凭着对逆向思维的执着,在老师的指引下,认真地动起了手来.终于有几组成功了,笔者把先做成功的组员安排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就这样,像链式反应似的,很快全班同学都经历了一次真正的探索,异常兴奋.我们不断地深入下去,顺理成章地探究完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还讲了科顿错失良机的故事,学生们觉得好玩,又为他惋惜,感受到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类似的例子还有电动机和发电机可以互相改造,话筒和扬声器可以互相改造等.

6分析诱导,作出猜想

在探究完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后,笔者引导同学们猜想,浮力是力,但是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决定的是排开液体的质量,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很多同学经老师一提示,马上就猜想到“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某种联系”.于是笔者让同学们从小桶、下沉的重物和漂浮的重物、弹簧测力计、细线中选择器材探究自己的猜想.因为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猜想,他们目的明确,做起实验来有板有眼.有的组得出了下沉的重物“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的组得出了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的组两个结论都得到了,最后笔者告诉他们,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发现了这个原理.笔者让一位知识渊博的学生把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的故事给大家讲了一下,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

7神奇现象,引人入胜

在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时,冰的熔化实验很容易做,只要事先用孩子吃果冻的塑料袋装些水,插入温度计,放入冰柜冷冻,到时取出观察读数即可,然而要做凝固实验用通常的思维方式却很难成功,因为不可能拿个冰柜来做该实验,然而当笔者出示一种神奇的液体,将试管放入其中时,学生发现纯水居然凝固了,同学们顿时惊奇万分,观察完凝固规律后,笔者揭秘其中的原理:笔者用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盐水溶液,低于纯水的凝固点,试管浸在里面,相当于放在冰柜里,同学们豁然开朗.本实验的另一个收获是使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不同晶体有不同的凝固点.当然想现场制冰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比如陈秋民教授就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水,将高压灌装液体倒置喷向烧杯,水很快就结冰了.老师如果顺势把汽化吸热的知识点复习一下,学生一定印象极深.但该实验不建议学生模仿,因为这种方式温度可降到-50℃.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举不胜举,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迎玉的作用。

作者:丁建方 单位:昆山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

对于刚接触物理课程的初中生来说,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动力。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性的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课堂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保持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认知、理解与记忆。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初中物理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思维的限制,要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初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先设置一些“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如果没有摩擦力,前进中的人怎样停下来?谁能讲一讲身边摩擦力的好处和坏处?这些问题一经提出,会有效激发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物理实验教学也会显得更有针对性。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实验空间

为了有效消除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减少物理实验教学的阻力,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对于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内容,单纯让学生观察实验、记诵知识,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影响到学习热情的保持。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科学的价值,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心理障碍,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更多的生活现象与案例的引入,拓宽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探究空间,如在讲到“光的反射”课程内容时,教师不妨选择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如玻璃幕墙的全反射,雪天的雪盲现象等,也可以通过“照镜子”这种生活化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亲自动手演示,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信心。

3优化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主要特征,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能。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原有物理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以及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在实验教学中通常会用到盛水容器、漂浮物等常规实验器材,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废弃材料,然后自制实验器材,如有的学生找的实验器材能够漂浮,有的学生找的实验器材不能漂浮,还有的在漂浮一段时间后下沉,这时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不仅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针对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4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全过程指导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制定,必须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由于每个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兴趣偏好、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统一化的指导,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能够结合物理实验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和引导措施,强化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全面考核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动手实践能力,保护好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精彩课堂的打造,需要物理教师转变传统以单向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更多亲自动手、主动实践的空间,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具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这样才能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精彩纷呈。

作者:杜鹏飞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1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

1.1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活动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了解物理理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观察、探究、分析和总结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应用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又增加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实现良好的互动,不能忽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创造机会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开展.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1.2将物理实验的教学生活化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实现实验情景生活化,实验设计生活化,实验过程生活化和实验应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实验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情景生活化要求教师提供的生活情景要富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设计的生活化要求实验设计来源于生活,实验器材也要与生活相贴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用自己熟知的生活用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验过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如小组合作学习、社区调查、社区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等.实验应用生活化要求实验结论可以回归生活,教师要让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认知过渡,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2.1合理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的选题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启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为目标设计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目标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实践的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文化探究的兴趣.

2.2合理布置任务和分组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通常建议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细化分工.这样实现实验教学的良好进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活动的挫败感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任务分组和细化分工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降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畏惧情绪,即使在实验失败的情况下,对于小组内个人的打击也会减小,因为大家会觉得这是小组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心理也会让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失败的情绪大大减小.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化分工,有利于各个小组教学实践计划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之后也会更加清楚当前自己的责任,在提高教学实践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分工协作的精神.这样在细化分工的条件下老师的一旁指导会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2.3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在得出最后的实验结果之后可举行短暂的讨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指出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现象,以及还有哪些现象还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最后总结一下这个实验结果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曹纪明 单位:临海市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物理实验教学概述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是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自然学科,需要在实验中概括和分析课本中的一些定义和规律。在初中阶段,采用实验授课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在物理授课中,教师的身份应该为合作者、服务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要变之前传统的授课形式为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授课模式。通过实验,既能指引广大学生动脑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可以让他们动手去分析问题或找出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物理实验授课的最大优点。我国现行的物理教学课本早就提出了日常教学中应有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两个部分,然而在实际的授课中这一点并没有引起重视,实验课很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就更少。要想改善这样的局面,学校要为各种实验提供条件,教师更要勇于创新,突破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上课的时候多通过实验讲解。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多动脑、多动手,还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枯燥的物理知识,懂得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描述各种物理定义。

二、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授课观念,提高物理实验的授课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我们塑造的人才必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不重技能、只重书本理论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了,现在的社会需要学校多培养一些具有创新能力、较强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物理教师必须要将实验授课与理论授课放在相同的高度,不断创造能让广大学生多操作、多思考的实验机会。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利用资源,增加演示实验授课

现代化授课的重要标志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往往会有一些微观的、难以用现实实验演示的、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因为它们的可见度小,演绎现象不明显,或者基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做出实验。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器材来演绎这些复杂地实验,以便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中所提到的概念和规律。

(三)完善实验结构,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猜想是广大学生实验能力体现的关键。当前,大部分教师都是预先安排好整个学生实验的过程,把步骤、目的、现象、结论都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只需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即可,这种形式的教学会促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为学生安排好一切。第一,在实验的授课过程中,要秉持由简及繁的原则,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第二,鼓励学生在实验后比较,及时归纳总结。如当学生对电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四)贴近生活,进一步完善实验授课方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物理源于生活。在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授课应该跟实际生活结合,这不但可以避免物理课堂的枯燥气氛,丰富授课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教授电路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中楼梯开关的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楼下的开关打开后,楼上的开关可以关掉,从而引导他们画出电路图,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此类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懂得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开展虚拟实验,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8

一、易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于传统考试升学的压力,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往往用于讲解物理习题,搞题海战术,物理实验被当作次要的教学,只留一少部分时间,甚至有的实验课程直接跳过.造成学生严重依赖老师,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差,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严重过制约.事实上,转变一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只要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多进行物理实验,不但会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行物理实验是直接简便的方式.同一物理原理的实验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在课后也可以进行.例如讲解浮力的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小水杯,课堂上给每位同学发一小块橡皮泥.这时候同学们就好奇了,边听边鼓弄手上的橡皮泥来.“请同学们把橡皮泥放在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要是把它做成一个船型,大家再试试!”“它浮在水面上!”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改变了初中物理教师以往一味传授的权威,使物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灵活性、趣味性增强

物理老师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实验,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方试,还可以让同学接触生活,从生活的日常现象中学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做些课堂、课后小实验,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课堂上多开展关于实验的讨论与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加了,学生比以往对物理也更加感兴趣了.如讲解压力时,老师先让同学把手指按按桌面,手施加的力量不一样,手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告诉同学们压力是确实存在的.然后拿出来一个塑料小杯,装满水,用一张白纸盖住.“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将水杯倒过来,发现纸张像盖子一样,将水牢牢盖住,水没有撒出来.“这就是压力神奇的魔力.”教师以学生自身的感受与神奇的物理现象相结合,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扩展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在的企业不但要求员工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只会学习的读书人,在现今的社会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通过教学中演示,学生学习实际操作,进行物理原理研究,教师围绕研究安排教学过程,利用实验手段去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的科学方法,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与能力.例如学习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都认为天平是称量物理质量的,“如何用天平称这个不规则形状的小铁块物体的体积呢?”这时学生就会给出答案,一下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如直接测量.等同学们都说出答案,但是都不符合现状.这时可以引出密度一词以及密度的公式ρ=m/V.“除了直接用密度的方法呢?如果我们不知道不规则小铁块的密度呢?”把方法都说完,这时同学们就会陷入沉思,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这时老师拿出来几个正方体的小铁块,放在天平上称出与不规则小铁块一样的重量,由于两者质量相同,密度相同,这几个小铁块的体积就是那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以上内容说明,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摆脱传统思维学习方式的禁锢.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在自我学习与探索中获取答案.

四、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精神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有限,受制于传统教学的影响,思维偏重于具体思维,联想和发散思维较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则可以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会学生物理原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散思维、创新想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层次的了解物理教学的意义.例如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以防盗门上的“猫眼”为例,从屋里往外看,镜面是凸出来的,我们便叫它凸透镜.门口的人离门上的“猫眼”凸透镜很近,但是我们却能看见门外人的整个成像,那是因为外面的人被凸透镜放大成虚像.然后让同学举例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猫眼这么神奇的凸透镜?”这时候同学们就会说出老花镜、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等等.如此问答,由此及彼,由浅入深,透过教师演示的某个物理现象,衍生出多个物理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或者生活用品.教师不仅可以把教材要求的实验展示给同学们,还可以把教材上的一句话、一幅图、一道练习题在课堂上做成实验,展示给同学们,帮助同学们分析问题,一题多解,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精神,使学生热爱物理,热爱大自然.

五、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多侧重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为主,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进行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同组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动、接纳,增进了同学之间友谊;教师在发现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

作者:饶发根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1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遇到难题难点或者学习中的疑惑时,敢于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它并且想办法去解决这个疑惑.初中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学习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点和疑点,于是就需要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敢于质疑,才能熟练掌握新的知识.然而质疑不是随便的提出疑惑,而是要挖掘有深度、有内涵的问题,是对物理规律的发现、对物理新技巧的创新.如何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物理实验则是一个很适合的途径,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内能的变化规律”和“热能和功”的时候,在教学方案里面有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有一个厚的玻璃筒,在玻璃筒里有一些易燃物品,这时候用活塞压缩玻璃筒里面的空气,这时候玻璃筒内的易燃物品自己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经过压缩,玻璃筒中的空气内能得到了增加,从而玻璃筒里的温度上升了,当温度达到燃点时,易燃物品就自己燃烧起来了.学生往往很容易被这个有趣的物理实验所吸引,因此实验过后很多学生都会提出疑惑:这个物理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玻璃筒内部的温度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玻璃筒内的温度变化了?还有这个实验的实际运用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问题,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去锻炼自己的质疑能力.比如,在“玻璃筒内的温度是否变化”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改变一下原本教学方案的实验方法,不直接在玻璃筒里放入易燃物品,而是直接用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然后让学生观察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空气的内能当然是无法用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因此,学生就会心存疑惑,怎么能看得到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证明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变化了.然后学生就可以展开讨论,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当学生自己思考过后,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教师再把易燃物品放进玻璃筒的方案提出来,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对其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同时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热爱质疑.

2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是充满想象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发挥想象去创新,才可以发现新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知识,而原子的学习就需要运用到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去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一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向学生讲解α粒子撞击氮核的实验.众所周知,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形成一种新物质,那就是质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两种预想的实验结果:(1)α粒子在撞击氮核的时候直接穿过了氮核;(2)α粒子在撞击氮核后,被氮核吸收然后变成一个新核,最后分裂出质子.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猜想这两个预想的实验结果哪个是正确的.学生因为缺少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一种预想结果,即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穿过氮核.因此,在学生经过了充分的猜想、思考过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的答案,向学生呈现实验的真实照片,让学生发现α粒子撞击氮核后出现的三条轨迹线.这样,学生就能完全吸收这一个知识点,加深对α粒子撞击氮核实验的理解,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最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物理实验则是最主要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最考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就是设计型的实验,就是需要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去设计一个物理实验,然后证实自己的猜想或者得出正确的结果.设计实验就需要学生考虑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过程、实验的分析方法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去思考,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去引入实验之中.教师在其中只是担任一个辅助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最后数据的总结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是否成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后再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教师在教到“重力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重力加速度的值在测量中的误差还是挺大的,每个学生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可能都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索产生误差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让学生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充分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如某初中物理课中,老师要对学生们讲解如何利用工具对物理的电性进行测量.该校老师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们知识的获取量,采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首先,该校老师要求学生们自制验电器.由于该教学实验正值初冬,老师为了方便学生们寻找实验材料,要求学生们首先找一个玻璃瓶,并将其清洁后晾干.然后在实验时将一根拉直的曲别针从瓶塞中穿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前,要将其两端尖锐的部分磨圆.以保证其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后,将其一端弯曲成一个小圆圈,而另一端弯曲成直角.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铝纸剪成一个4×0.6厘米的条形状,将其对折后放置到直角弯曲的一边,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学生们通过利用自己制作的验电器对物体的带电量进行实验,得出了不同物体带电量不同的结论,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掌握物理科学知识,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4总结

通过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物理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作者:韩晖 单位: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1、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学习的交流活动与既定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因此任何的断层性的反应都有科恩给你导致知识的接收方面存在着消极的反应,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顺应考该的目的来进行针对性的意义解读。为了能够实现对于细节问题的深入发掘与引导,这就需要在进行旧知识的整合同时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为学习提供动力。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承担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支柱作用,通过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实验态度等多方面的利用和分析来实现结果的获得。诸如,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四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就能够被吸引,同时实现了思维成果方面的共享,最终能够保证后期分析活动所存在的实际价值。

2、初中物理课程实验探究模式浅析

学生主要通过异质化假说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项非常具有探究性的活动,师生通过对实现的效果进行猜想和分析,进而不断的启发实现的思路,最终实现实验方式上的完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

2.1必要的信息资源提供

实验实际上就是一项贯彻了创造性发展指标的重要行为的过程中,因此其对后期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充分的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的内容和线索,最终实现科学的管理和搜集。

2.2模拟性试验流程的支持

由于部分的物理实验容易出现设备以及仪器损坏的问题,这就使得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计算机的模拟仪器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虚拟化的电学实验来为传统的探究模式发展提供辅助的作用,最终为其内容提供更加抽象化的处理,最终为自由的交流与渗透创造环境。

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科学分析

3.1设置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展示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从惯性的原理方面来进行思考,并且能够根据内容来提供一定的实验工具,证明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惯性,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来进行实验思想以及技术的准确性。

3.2教学构成的反馈作用

课后的测试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来进行。从课堂的发展来看,学生在整个的课堂之中一直是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这就能够使得学生无论是课上的发言还是小组的讨论等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与试验的设计大同小异,但是其中仍然会存在一些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物理实验的探究模式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验证,这就使得其需要对于实施的要求来进行完整性的处理,进而获得学生的不断认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能够制定阶段的交流目标以及学习目标的制定,实现实践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白合提古丽·克尤木 单位:新疆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中学物理教研组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1实验教学延续传统观念,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和看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观众,静静地坐在台下,听老师在台上眉飞色舞,唾沫横飞.老师讲完了,学生感觉听了一场演讲,接受能力强一点的留在脑海里的是这一步实验要怎么做,不然会怎么样;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基本上在老师讲完后已经忘光了.而做起题目来,前一类学生只要把问题换个说法,他就不会,因为他是背实验;后一类学生,老师总批评他,因为讲了这么久,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因为他背得很辛苦,然后又忘记,如此反复.

2学生分组实验依葫芦画瓢,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主导.于是,实验教学成了很多老师的一个响应新课标号召的温床.实验课上,先把实验一通大讲,然后把实验探究过程演示一遍,再给学生发放同样的器材,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实验过程再重新做一遍.学生的实验过程只是简单地重复,实验过程中没有思考,没有探索,极大地违背了实验要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动手的初衷,而且让学生丧失了实验的兴趣,觉得实验一点意思都没有,自己是老师的傀儡,还不如不做实验,安安静静地听老师多讲几道题.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上危害极大.

3毫不牵制的放手,过度开放的实验

与上一种情况截然相反,还有一些老师,让实验课堂过分地自由和开放.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忘了教师在课堂上仍旧是主导.于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就万事大吉,随便学生在实验室里干什么.于是,有的同学开始玩各种器材,有的同学完成了实验开始打闹.实验室里经常是一片狼藉,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如此一来,学生都把实验课当成了放松课,把它与正常的物理课堂区分开来.这样的实验教学依旧没有起到作用.诚然,实验教学确实有难度,但也不是改善不了的.实验教学难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是问题的生成.一个实验,从实验的目的到设计,再到出现的问题和最后解决的方法,每一个环节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掌握了该实验.如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实验教学就达到了它的效果.下面以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和思考.课本对该实验的描述是:将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只等大的蜡烛分别放在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A的像重合为止,此时蜡烛B好像被点燃了.这段描述实际上有很多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正是该实验的考点重点.也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比如:(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为什么要用薄玻璃板?(3)为什么要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4)为什么成像物体要用点燃的蜡烛?(5)为什么还要一只等大的蜡烛?而这些问题,一般老师都是主动提出,然后向学生解释原因.可是,学生不明白,这些问题是基于什么提出的.所以,对于问题的答案,学生基本上靠背诵,一旦题目有所变动,学生就感觉到束手无策了.笔者认为物理课堂的教学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尤其是实验教学.这就好像带领学生跨进物理知识的殿堂要靠引导,让他们感觉到有趣进而跟随老师的思路走,而不是被老师“绑架”着硬推入门.因此,这个实验要怎么做,从实验的设计上就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首先,笔者出示一面大镜子,让学生透过镜子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并提问:你的像和你本人是一样大吗?坐得近的同学和坐得远的同学在镜中的像一样远吗?当你靠近镜子的时候,像有变化吗?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是有目的的.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以免出现各种不着边际的回答.这就是老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学生的答案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猜想.所以,接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这时,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学生很容易想到要有一块平面镜和一个放在镜前的物体.按照学生的想法,摆好平面镜和物体后,接着引导学生寻找镜中的像.学生会发现这个像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手放在镜子后找像时无法确定是否找到了像的位置.因为镜子不透光,把手给挡住了.于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能透光的镜子,不就既能看见镜中的像又能看见镜子后的手,从而知道是否找到了像的位置.这时老师介绍镜子实际上是由玻璃板后面镀一层不透光的膜制成的,只要将该层膜去掉,镜子就透光了.去了膜的镜子实际上是玻璃板,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际上是用玻璃板来完成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以往在讲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时,老师只是告诉学生原因是平面镜不透光,确定不了像的位置,为什么确定不了?为什么平面镜不行就要用玻璃板来替代?这两个问题学生还是很困惑的.笔者通过学生自己伸手,对于看得见摸不着有了真实体验.通过现场撕膜,让学生认识到撕了膜的平面镜就是玻璃板,这样,对以上两个问题就有了感性认识.当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后,学生马上就发现,镜中的像变得十分暗淡,看不太清晰,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用生活经验告诉老师可以提高物体本身的亮度,那么像的亮度也会增强.怎么提高物体亮度?用光照.当笔者用手电筒照向物体时,果然镜中像亮了不少.笔者又提出,用电筒照不太方便,如果让镜前的物体自行发光就好了.能自行发光的是什么呢?光源.而最常见的光源又是什么呢?于是学生马上想到了点燃的蜡烛.这样,问题也解决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发现一个现象马上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在脑海里形成马上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环环相扣,思维活跃而且严谨,让学生边学边做,动眼动脑,使教学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使教学效果上升了一个新台阶.像找到了,也清晰了,接下来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了.怎么比较?引导学生用比身高的方法来比大小.比身高时,两同学站在一起背靠背,比较像与物,也要把蜡烛拿到镜后去跟像站在一起比.但拿开蜡烛时发现,镜中的像也消失了.看来像和物不能放在一起比,怎么办?物体不能和自己的像在一块比大小,那我们给物体找一个替身代替它去跟像比.这个替身有什么要求呢?与物体等大.所以,实验器材中还需要一支等大的蜡烛.这样,为什么要等大的蜡烛问题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解决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也基本明晰了.学生也知道实验大致按照什么思路去完成了.这时,再放手让学生分组实验,自行解决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提供了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并且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现象.比如,玻璃板较厚的时候,会清晰地看到两个烛焰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的时候,像呈现在半空中等等.而这些问题,全都是平面镜成像实验的相关考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已经被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当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再碰到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就游刃有余,胸有成竹了.这节实验课,笔者和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收获.学生收获了知识,而笔者则收获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不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首先要把握该实验的主要问题,并且将思路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并共同思考解决方案,把方案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又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在不断地否定和被否定中,完善实验操作,培养物理思维.

4总结

其实,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无疑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科学态度、创新能力以及意识的重要途径.所谓实验探究,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科学规律,体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但是,有很多实验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对于物理实验该如何思考也一片茫然.如果教师重讲授而轻操作,忽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就缺少动手机会,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可是,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可能让学生多走弯路,甚至违背当时的初衷.如何将新课标落到实处,真正让实验教学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此作出思考.也许,我们可以预先了解学生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设置合理场景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提问—解决—再提问—再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新方法,而不是让其直接被动地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周莹 单位:南昌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及策略探析

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保持高度的集中和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单从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来看,学生不免会感觉到有些枯燥和单调,长时间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若穿插一定的实验环节,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1.2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理实验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分析,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1.3有利于形成和谐互助的课堂学习氛围

任何一门学科的实验都需要学生拥有老老实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要注意尊重事实,操作的过程和步骤要科学严谨,切不可弄虚作假。这就需要全体学生能够同力合作,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通过相互的配合与帮助,对实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并加以解决。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形成和谐互助的课堂学习氛围。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部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误区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利用实验来进行知识探究的教学形式很少。不少物理教师认为,进行实验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如直接讲解的效率高,只要学生能够做题,就无需再去进行专门的实验。加之,部分实验演示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并且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而且很多学生在实验课时,行动自如,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课堂纪律表现较差。这些因素的出现影响了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得实验教学的成效难以实现。

2.2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课堂实验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首先,对于演示实验来说,通常是以教师示范,而学生负责观看为主;其次,对于分组实验,一般老师会把原理讲解一遍,有时甚至把详细的步骤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几乎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者各自的实验,缺乏足够的探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相悖。

2.3物理实验设备陈旧且匮乏

虽说大多数中学都设立了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并且里面的设备和器材也能够满足基本的实验要求。但是,由于这些器材购置的时间比较久,且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使得很多的实验器材和设备过于陈旧,并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在一些落后的乡镇小学,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几乎没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也严重匮乏,使得实验教学根本无法开展。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3.1转变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必须要转变社会观念,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及学校自身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不要以担心学生的安全以及破坏实验器材为由限制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尤其是部分的学校领导,更加应该更新观念,全面提倡实验教学,通过制定一定的制度措施来加强实验教学的实施。同时,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物理教师自身更要转变观念,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好实验教学的各项工作,促使实验教学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2加大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资源

完善的实验教学资源有利于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学习的实验教学资源,对于陈旧的实验器材进行更换,对于缺乏的实验器材进行及时地补充。同时学校对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器材和设备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做到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从而达到共同维护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3.3改变评价模式,实现物理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及升学的思想早已在学校教育思想中根深蒂固。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对物理教学的评价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冲击,使得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实验教学所带来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初中物理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要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还要勇于实践,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启发,使得物理实验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对物理教师实施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符华 单位:防城港市第四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1引言

初中物理学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从现象中升华认知的学科.它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同时,它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多数人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初中阶段起步学习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就不是物理课.新课改之后,国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的分析、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评估等;另外,在新课标教材中,许多验证性实验已经被提升为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做实验、善于做实验,最终将学来的知识正确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实验情形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是物理实验能力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大概可以归纳为:(1)能独立完成要求的实验;(2)能明确实验目的;(3)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能控制实验条件;(5)会使用仪器;(6)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7)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8)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9)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种能力的考查实际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本文以若干实例来探讨一下,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将以上的思考融入到我们物理教师的授课中.

3实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愿意做实验最主要的动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对实验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而通过分析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寻找和掌握物理知识和一般规律,自行探索,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许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仅仅只是停留在看一看、动一动的层次上,并没有上升到想一想、自行设计的高度,极少有自主的思考和创新.本文仅就实验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3.1实验要尽量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实验装置、方法

如学习“大气压”时演示“吹气漏斗倒吸乒乓球”,实验器材只有漏斗、乒乓球.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实验过程上,能帮助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2实验设计要形象鲜明,能引起学生兴趣

如学习“光的折射”时演示“铅笔在水中看起来折断了”.只有鲜明对比,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大脑皮层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

3.3演示实验要尽可能保证一次成功

实验的第一印象对学生来说是最深刻而又最易接受的.如果演示实验失败,学生很有可能会失去兴趣,甚至把失败实验的影像留在大脑里,形成顽固的错误认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将仪器准备好、调试好,确保实验成功.

3.4演示实验要尽量让学生参与

以往的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仅仅是观看而已.事实上,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更容易把实验牢记于心.

3.5合理改进实验,提高准确性

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简陋、实验仪器精度不高等具体原因,对具体操作中科学准确性不高,分析不够透彻、说服力不够强的演示实验要大胆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6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

如学习“大气压”时演示“吞、吐剥壳熟鸡蛋”;学习“沸腾”时演示“纸盒烧开水”等很多有趣但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7多进行课外小实验

课外小实验所需材料操作简单,能提供学生多动手,多观察的机会,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测力计、杠杆等器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实验兴趣.

3.8利用好探究实验

新教材中的有些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回家观察、实验,并在课堂上讨论结果.如用长辈的老花镜和自己的近视眼镜分别对近处和远处的物体进行观察,把结论在同学间进行交流;再如用筷子、碗、水等物品做光的折射现象;用杯子、水、硬纸片等做大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

4实验能力的培养

4.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目的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在实验进行之前,一般应将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说明,以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目的、原理的把握,从而构建出知识框架,更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该实验.

4.2培养学生正确调试和安装仪器、正确读取数据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了如指掌,例如调节托盘天平时,左侧托盘向下偏,则应调节螺母向右移动;再如在读取装水量筒示数时,视线应垂直于量筒、与液面最低处平行等等.

4.3培养学生正确完成实验的能力

包括能回答该实验用的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的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如课本上的探究实验“牛顿第二定律”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最终的结论也要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物理规律.

4.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实验过程中,应在明确观察目的的基础上,使学生迅速地对仪器装置和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如在做“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亲手感受各面的粗糙程度,强调其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了这个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

4.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科学家式探究客观规律方法”,即需要探究的课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由学生猜想结果后,再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正确操作后,得出实验数据或现象,然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推理、概括,抽象出物理公式、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时,可先引导学生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然后再将各电表依次接入相应电路,探究各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总结出规律,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4.6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实验的能力

古语有云“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节.例如,在2009年科创大赛上学生利用废旧原材料设计的“自动收衣晾衣杆”,主要由测风装置、下雨报警装置、光检测装置、滑杆、固定架、定滑轮、牵引绳、绳收放装置、滑块Ⅰ、滑块Ⅱ、绳子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防雨、防天黑、防风和自动控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收衣晾衣杆.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

5结论

物理世界引人入胜的实验众多,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实验,怎样让学生要学、乐学、善学?怎样让学生能从看一看、动一动上升到自行猜想、设计、验证实验的高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这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都必须要去深刻思考、积极努力的问题.希望有我们的努力,未来祖国的物理实验和成果能更加让世界骄傲.

作者:左欣 单位:成都市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第七篇: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

1.1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活动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了解物理理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观察、探究、分析和总结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应用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又增加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实现良好的互动,不能忽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创造机会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开展.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1.2将物理实验的教学生活化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实现实验情景生活化,实验设计生活化,实验过程生活化和实验应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实验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情景生活化要求教师提供的生活情景要富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设计的生活化要求实验设计来源于生活,实验器材也要与生活相贴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用自己熟知的生活用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验过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如小组合作学习、社区调查、社区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等.实验应用生活化要求实验结论可以回归生活,教师要让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认知过渡,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2.1合理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的选题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启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为目标设计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目标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实践的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文化探究的兴趣.

2.2合理布置任务和分组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通常建议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细化分工.这样实现实验教学的良好进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活动的挫败感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任务分组和细化分工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降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畏惧情绪,即使在实验失败的情况下,对于小组内个人的打击也会减小,因为大家会觉得这是小组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心理也会让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失败的情绪大大减小.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化分工,有利于各个小组教学实践计划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之后也会更加清楚当前自己的责任,在提高教学实践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分工协作的精神.这样在细化分工的条件下老师的一旁指导会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2.3跟进实验进程,加强交流小组间汇报

老师在整个实验教学实践中起到的是指导和辅助的作用,老师跟进实验进程有利于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度,把握教学活动的进程,并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从旁给予指导.对于实践活动偏离实验主题的情况,老师要及时予以指正,对于学生碰到自己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其解决.加强小组间交流汇报,有利于小组间进度的了解.各个小组的交流汇报能够让各小组在意识到竞争的情况下加快本小组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借鉴别组的意见和观点来完善本组的实验进程.

2.4汇报总结和继续研究

在分组实践活动的末尾阶段,老师要举行实践总结报告会,在班会上老师指导学生将各组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且交流各组的实验心得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并且让各小组提出是否还有更好的实践办法,然后让各个小组继续研究,或者尝试其他小组的办法是否可行,是否比自己的办法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结果.最后鼓励学生提出一个完善的实践方案.

2.5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在得出最后的实验结果之后可举行短暂的讨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指出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现象,以及还有哪些现象还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最后总结一下这个实验结果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结论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会调查和劳动实践活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不仅丰富和补充了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且还使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者:曹纪明 单位:临海市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思考

1进行正确的教学实验的演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进行正确规范的教学演示.实验本身如果操作不当的话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保障操作人员和实验仪器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够取得想要的实验效果,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就需要将实验用到的器材准备好,做好基本的检查工作,接下来就是教师要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都要在具体的操作时进行重点强调,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这样的互动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验证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验仪器来完成,用到一个广口瓶、水、硬纸板等实验材料,首先教师应该先将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在瓶口处,按住硬纸板然后将整个瓶子倒置过来,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将按住瓶口的手拿开,这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广口瓶中的水没有流出来.这一实验现象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要谨慎地操作,每一步操作都要认真仔细,给学生做好示范,并且在揭示实验最终现象的时候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去猜想实验的结果,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能只是看着教师的演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还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将整个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开始的阶段要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以及观察实验演示的步骤,当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实验的过程之后,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只有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才能够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规范实验步骤,并且通过做实验,学生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比如,在“测量小灯泡发光的功率”的实验中,学生应该对每一步操作都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首先要画出记录需要用到的表格,以便将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不是适合这个实验,检查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方法摆放好,根据电路图进行连线,正确地完成接线之后,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的情况下,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电路的用电器不会被烧毁,正确连线之后,闭合电路的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调节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之后停止,这时读出并记录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然后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小灯泡的发光功率是多少,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收集实验中需要或缺少的器材,为实验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做天平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天平砝码丢失,这时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利用泥捏成和天平砝码等效的泥砝码,从而让天平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在做弹簧实验时没有弹簧,一些有生活经验的同学会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烧制成土弹簧.再比如自制滑动变阻器时实验室没有滑片,学生可以找一些烟盒里废弃的锡纸,这些锡纸电阻极小,可以起到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实验的进行.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大力倡导学生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让学生大大了解生活成果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3联系实际生活,设置实验任务

在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现象也涉及到了物理知识,但是学生却很少能够发现,所以大多数的学生觉得物理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这是因为学生缺少观察能力.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的形式,联系实际生活布置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水缸出汗的秘密”,这一教学主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回想到,在夏天的时候会经常看见水缸表面会有一层细密的水珠,好像出汗一样,那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任务来设计实验内容,对这样的生活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初中物理生活小实验是通过一些科学有趣的手段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采取了生活小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授课.老师根据本节课所讲关于液体浮力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制一个密度计对物体进行测量.浮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物理中比较困惑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浮力学的原理,物理教学老师利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小实验开始前,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准备一个小细圆木棍,然后在木棍表面涂上一层石蜡,以确保木棍的光洁程度.在小实验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在小木棍表面缠绕铁丝,缠绕的圈数以木棍能够直立在水面上,并且木棍的五分之一处能够露出水面为准.而后,分别倒入水、牛奶、盐水进行三种液体的密度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三种液体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密度关系,并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种液体中,牛奶倒入后小木棍线圈露出水面的距离最短,而盐水倒入后所露出水面的距离最长,也就是说,在三种液体中,牛奶的密度是最小的,而盐水的密度最大的.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