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案例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案例

摘要: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来源复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调研分析,指出了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负责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育阶段: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目前,在我国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教育阶段是中职和高职,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对整个国家而言,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国务院在2019年2月提出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进行试点,同时在职业教育方面还研究制定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教育部于2019年12月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间,国家相继公布了26所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名单[1]。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指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教学实施。目前,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来源复杂,有的是民办高职升为本科院校;有的是三本院校与本科院校合并;还有的是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合办“本科实验班”等等。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与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属性和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研分析,指出了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2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存在认知误区

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起步晚,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低成本的教育。有人对“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把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等同起来。也有些人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同于扩大的高职专科教育或是普通本科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它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在专科层次以上,具有本科学历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2]。

2)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办学层次,国家大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近年来,陆续有三批院校经教育部批准办学定位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学校。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院校组成复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特征、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人培养路径等方面的认识不清晰。本科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有“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端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等说法。不同学校同样的专业,其培养目标在表述方式和定位上也各不相同,有的定位为学术研究型,有的定位为工程应用型,有的定位为技术应用型或技能应用型。目标定位的不同,必然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3]。

3)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多数由专科沿袭而来,而新增的专业也存在针对性不强和灵活性不够的问题。首先冷门专业和热专业设置不均衡。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专业增设上往往只追求招生和就业形势较好的热门专业,反而导致真正急需人才的一些专业被忽视。事实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热门专业,也没有绝对的冷门专业。所以院校在增设专业时,要用长远的目光,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其次是专业特色不突出。有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色,开设了许多见效快的通用专业。结果不仅导致了学校原有专业特色减弱,学校辨识度降低,还导致与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度下降。

4)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偏弱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现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4]。目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绝大部分年轻教师是从一个学校进入另一个学校,从学生直接跨入教师岗位。很显然,这部分年轻教师,缺乏任教经验,缺乏职业学校的工作经历,更缺乏企业实践历练。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立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要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条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为。有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双师”比例严重不足。

5)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实现对口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必须深度对接企业,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双赢”局面。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缺乏保障,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地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缺少互动交流的平台,缺少互惠互利的政策。

3推进和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建议

1)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

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见,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低一个层次的教育。我们看到那些实际能力不强的毕业生已经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实践证明,选择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个人理智的选择。社会需要一种人人都能享有的教育,这就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既有普通本科教育形式,又有职业教育形式,两者是并行并存的。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不仅要达到本科层次所要求的学业标准和综合素养,还要采用职业教育的理念去指导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厘清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教育类型与层次的规定性反映,具体包括培养类型、层次、规格和职业岗位等方面的有效信息。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等阶段,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培养对象需要具备的各种素养的具体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我国教育目的和职业教育总目标对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技术应用的特色,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要体现高等性、职业性。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能合理运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生产建设、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3)专业设置要以服务地方企业为导向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国家整体发展需要的背景下,还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依靠人才培养目标所面向的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专业设置的风向标。专业设置与地方的行业、企业和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密切关注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市场需求,同时综合学校目前的条件和优势,开设市场需要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专业。通过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在符合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前提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实现人才需求的市场对接,提高专业人才的广适性[5]。

4)多管齐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首先要具备了教育教学需要的职业素养,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任务。教师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既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又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说,除了要有教师资格证书,还要取得技能资格证书;除了具备专业理论性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技能性知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师必须具备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条件。学校应多管齐下,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等措施,积极采取“内部培养,择优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保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建立政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就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共同作用。政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应制定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多主体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共同制定培养方面等方式,合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地方政府鼓励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政策性引导企业设置教师实践岗位和学生实训岗位。高职院校应当在巩固既有校企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统筹协调好各种资源,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院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打造校企共同体。

4结语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不科学、师资结构不合理和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通过调研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和优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要厘清人才培养目标,要设置以服务地方企业为导向的专业,要建立政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2022年度科研规划课题“智能制造装备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2022B163。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ZYB625。

参考文献:

[1]王湘蓉,孙智明,王楠,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J].教育家,2021(17):7-23.

[2]刘晓楠,赵小红,张玲.《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再完善的若干思考——基于对2010—2020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4):13-18.

[3]李贤彬.论高职本科教育内涵与人才培养目标[J].职教论坛,2015(34):37-42.

[4]韦文联.能力本位教育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17(2):44-48.

[5]李春玲等.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展与挑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马文静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