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路径

按照教育部规定,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今年将原“影视广告”专业更换名称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侧重原影视广告专业优势的前提下,结合新的媒介发展形势、高校改革形势以及学院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积极进行专业发展路径探索,以形成创新有效的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发展模式。

一、媒介融合时代的学科建设创新

融媒时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共融共生,与之相关的所有产业都面临着理念更新与业务转型。相对应的,高校内几乎所有应用型专业也都开始着力进行学科建设的开拓与创新,与时俱进地增设相关课程,提高新媒体专业实践的分量,以期更加适应业界的发展需要。新的《办法》与《目录》中,“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初步划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即“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可以说,在应用领域上,基本整合了当前所有的广告媒介形态。某种程度而言,广告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媒介(尤其是各类新兴媒介)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制作的历史。所以,有人说,广告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广告媒介的发展历史。任何一类信息传播介质的出现,只要适合应用于广告信息的,都会出现具有创新意识的广告人将之应用于广告宣传,并逐渐推而广之。新的《办法》与《目录》,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方向建构上,虽然有建议性的三种分类方式,但是针对目前的融媒时代的传媒生态形势,本文强调的是,在结合自身院校广告专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强化多类型媒介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工作,在媒体类别方面打造复合型广告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也符合新时期媒介融合形势下社会对广告人才的现实需求。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广告专业设置,一直延续影视广告专业的路子,多年来在做好影视广告专业领域教学的同时,始终注重与时俱进的专业拓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013年9月新修订的影视广告专业教学大纲中,即已加入《新媒体广告》课程教学计划,并要求在《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创意》、《广告心理》、《广告片创作》等核心课程的授课计划中,增加新媒体广告内容的教学比重,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理论认知与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形成更高层次的专业视角。同时,面对备受重视的互联网动画广告与动漫广告,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结合艺术设计系动漫专业的师资力量,设置动画与动漫专业相关教学课程,提高学生设计与制作这类媒介形式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技能,直接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高校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转型

传统意义上讲,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理论学习与思辨能力,强调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形成一定的宏观视角;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强调细化专业分工后针对某一领域的熟练与深入,形成较有针对性的应用视角。从这个角度理解,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侧重于理论能力的通识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侧重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二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市场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市场竞争往往归结于人才能力的竞争。企业日益希望员工兼具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在内部打造更高效的人才团队,以此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与此同时,前几年高校持续扩招造就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逐年攀升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带来了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对于广告专业而言,本科院校的“广告学”专业,以往强调的是广告文案、广告策划等理论性内容;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往强调的是广告设计、广告制作等应用性内容。在新的高校教育改革形势下,广告学本科专业,早已加大了在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教学与培养力度,而高职院校的各类广告应用型专业,也应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与综合应用能力。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广告专业教学,始终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实务能力培养,所有的广告专业核心课程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避免了专业教学的坐而论道。近四年,每年都有广告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级广告比赛中获奖,也侧面印证了学生专业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水平。同时,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广告专业要求教师及时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逐步加大理论课程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活水与智力支持。

三、学院发展定位的专业定位调整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媒介 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

世界上非常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比如通用电气公司、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英特尔公司。成功的企业会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雇员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且他们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一理念。任何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就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传媒企业也不例外。随着我国中国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传媒已被归入企业的行列,因此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要求也被提上征程。与我国不同的是,国外早已将传媒作为企业来经营,并且现已形成了一套完备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优秀的管理经验可以被我国企业化经营的传媒所借鉴。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由于人的各种经济活动形成了管理的主体,也构成了管理活动的重要监督者。管理人员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时,要将人分配到最合适的地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才能,使企业内各项工作协调进行,获得最高的效率。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经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它具有特殊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有不同的解释。如从人口学角度看时,它强调的是人口的总称;从组织学角度来看时,它强调的是各种能力的总称。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三种基本资源是人、财、物,而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人力和物力。人力资源具有其独特性,因为人力资源是具有生命力的,其具有生物性和动态性。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具有生命周期,因此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时必须研究人力资源的形式、开发、分配和使用的时效性和动态性。

二、媒介人力资源与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媒企业的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点与其他营利性企业是相同的。但是其创造的媒介产品具有公共性,它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并且它还承担着监督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活动的要务。所以传媒企业注重争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关注其自身带来的社会效益。

媒介人力资源是指媒介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是从事媒介生产和管理的人员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媒介产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而员工的劳动并非机械的劳动,它需要人通过大脑的思考并且发挥才智的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知道医生、律师等职业都对个人知识技能有严格的要求,而在传媒企业工作的人可能并没有受过新闻专业教育,但他们同样能够从事记者、编辑的工作,因此媒介人力资源是一种非标准化智能型资源。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媒介对其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利用、开发和调配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上述管理活动,吸引和开发人力资源,使媒介的人力和财力还有物力保持最佳的结合,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以促进媒介不断发展。传媒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重个性、重激励的特征。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重视的是员工个体的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营造适合人才成长成熟的个性化管理环境。

三、我国传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传媒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国外传媒早已注视到了中国传媒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因此许多国外传媒大鳄纷纷进驻中国。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和政府对其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也有所松动,目前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竞争的热点和发展的亮点,并且其上市公司正成为证券市场的独特板块和新宠。现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媒企业除了注重规模竞争、技术竞争和产品竞争,其更加注重整个传媒组织的实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由于我国媒体企业发展尚不成熟,并且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1.忽视人员的培养。许多传媒企业仅仅将员工看成是“使用的对象”或“做事的人”,只知道如何去使用人,而从不关注员工的独特性和成长。有调查显示,大约90%的新闻从业人员“从未有”或“极少有”脱产进修的机会;将近一半的人“从未有”或“极少有”听专家讲座的机会。在培养员工方面传媒企业普遍缺乏系统连续的培训计划,并且在培训员工时,通过“师徒”之间的“传、帮、带”来“传教”一般的职业技能,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为企业所带来的利益是短暂的,在长期内甚至会限制员工自我能力的提高,最终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2.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多数传媒企业都没有采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人力资源规划相结合的策略,在人才开发上大都属于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规划性。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经常会出现短缺的尴尬境遇,不是因为缺乏员工,而是缺乏有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与技术骨干人员,导致企业发展后劲十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毫无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或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仍旧注重对人力成本的管理,毫无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的意愿。

四、传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搞好传媒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传媒企业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要对未来人员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可能的差异进行分析或估计,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的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一般长期计划是5年以上,中期计划是1-5年,短期计划是1年以内。在做好传媒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时要注重岗位职务计划、人力分配计划、教育培训计划、人员补充计划等等。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世界在飞速发展,传媒企业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来支撑,而同行之间争夺人才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传媒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留得住人才,吸引得了人才,激励人才才能的发挥。许多传媒企业会在待遇、条件、股权等方面下足功夫,以留住、吸引和激励人才。但是仅仅用外在条件运用人才是不能够起到长期有效的作用的,企业应该真心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与激励体制。

3.建立系统性的教育培训体系。在传媒人才的引进方面,企业注重素质和能力;在人才的使用上,企业给予理解、尊重和信任;为挽留住优秀员工,除提供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外,企业要更加注重员工的发展和培养。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需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所以传媒企业在对人员进行管理时,要特别注重员工对高层次需要迫切期望。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对自我实现的愿望很强烈,则比较容易实现自我激励。

参考文献

[1]徐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企业经济,2007(11)

[2]曹冬梅.浅议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之内涵[J].湖南众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58-61

[3]卞嵋君.从双因素理论看我国媒介人力资源管理[J].电视研究,2006(1)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3

“优秀人才居留证”

“优秀人才居留证”是这项新政策的核心内容,2006年7月就已经通过,但因为是一项新法,所以花费了两年时间来酝酿实施。据法国移民部代表达尔西先生介绍,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向一些拥有具体、明确的职业计划的年轻人发放有效期为3年的居留证,并可以延期一次。也就是说该证的总有效期为6年,在持证5年时持有者可申请10年期居留证,以便他们在法国开展活动,实施自己的计划。持有者的家人,即配偶和孩子可以立刻或之后自由地到法国团聚,并可以在法国工作。优秀人才居留证和签证是两个概念,是名副其实的居留证,比签证办理手续更快捷,直接决定权在使馆,程序简便快捷。

什么样的人符合申请“优秀人才居留证”的条件?达尔西介绍:主要针对已经有具体明确的规划,希望在法国实现自己一部分个人和职业生涯的人。他们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受教育程度非常高的学生、研究人员,已经拥有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希望继续在这一专业深造;第二种是希望在法国设立自己公司的企业家,需要拥有成型的创业计划,企业规模不需要很大,但至少要创造两个就业机会。第三种是艺术家或运动员。比如一个艺术家需要在法国构思一个作品或创作一个戏剧,或者是一位高水平运动员,需要在法国接受特别训练等。据苏荷大使介绍,这个举措和去年的中法“800名青年交流计划”有很密切的承接关系,很多中法两国青年借此共同开展研究、共同创业、共同举办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等。他明确表示,会优先考虑拥有这些计划的年轻人,因为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具体的联系,计划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苏荷大使说,颁布这项政策的目的不是改变青年人的生活,而是在现代职业生涯中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年人职业生涯的某些阶段应当拥有在其它国家的经历。因此中国的青年人可以到法国工作3年或者6年,就像很多法国青年到中国工作一样。这一基本理念也是当初“800名青年交流计划”的意义所在,而且这一计划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

据驻华使馆介绍,递交申请地点为申请人居住地。居住在国外的申请人向法国驻当地的领事馆递交居留申请,同时申请入境签证。领事馆收到后的收条,作为收据和收到材料的唯一凭证。居住在法国的外国人向其居住地的警察局递交申请,最迟不晚于申请人居留证到期前4个月。申请人获得一份材料递交证明,不作居留批准凭证。获得优秀人才居留证的外国人,如果来自重点援助地区的国家,应该在法国居留期间参与来源国的经济合作和投资的某个项目,并且应该在获得优秀人才居留证的6个月内向其居住地的警察局递交所参与项目的计划。如果申请人所属重点援助地区的国家没有与法国签署共同发展合作伙伴协定,申请人应该在递交申请的同时签署一份返回来源国的承诺书,即从获得优秀人才居留证起在法国居留期限最多不超过6年。

申请材料组成

需要递交的材料包括申请人职业计划介绍,简历,本人最高学历证书的复印件,收入完税证明以及申请人最近3年在居住国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领事馆或警察局依据优秀人才委员会最终确定的标准(2007年12月8日政府公报公布,见下)对申请人职业计划做评估。如果领事馆或警察局认为有必要,在与申请人面谈后再做评估。

材料审核时间为1个月。如果经审核决定发给居留证,领事馆将为申请人签发有效期超过3个月的入境签证,同时发给申请人一封准予发给优秀人才居留证的信件,该居留证将在申请人到法国后由居住地的省警察局颁发。

如果优秀人才居留证持有人在到法国6个月之内不按规定向其居住地警察局转交由ANAEM开出的体检证明,其居留证会被收回。

附:“优秀人才居留证”发放标准

1. 居留证原则上发给赴法实现某一具体职业计划的人员。其范围如下:

a. 从事带薪劳动;

b. 工、商企业家和手工业者;

c. 自由职业者(作家、翻译等);

或其职业性质能够以各种形式扩大法国的影响力,并直接或间接有利于申请人原籍国。

2. 单纯的学习计划不在考虑范围内

3. 如果是一名带薪人员赴法从事某项工作,申请材料中原则上必须包括一份劳动合同。发证机关可以酌情破例,以简化手续。

4. 优秀人才居留证还可以发放持有下列投资项目的创业投资者:

至少创造包括投资者本人在内的两个就业岗位;或至少维持两个就业岗位;持有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投资项目,投资额不低于30万欧元;

5. 需要较高素质并有良好聘用前景的职业、岗位或工作将被优先考虑。

6.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农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统计及概率计算、会计等专业相当于硕士及以上水平的文凭更有优势。

颁发文凭的外国教育机构的认可度、声望以及与法国合作伙伴签订的科学或教育合作协议,都将作为评估标准,考虑在内。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行业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

自党的十七大郑重地将“民生”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大学生的就业便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也就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精神和纲要中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无不是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国内外对其描述也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所,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一般意义上,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基本工作态度、处理工作环境中的人和事务的能力,以及思考和管理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个特定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或处于某种特定就业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如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必须具备计算机设计和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一般就业能力还是特殊就业能力在就业活动中都很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块为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正是对其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辅导员作为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个体,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是在特殊就业能力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一)高校职业辅导工作归口职能部门,辅导员参与度低

目前,有不少国内高等院校引入了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职业生涯辅导思想,也有不少高校在校园内设立了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但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高校的职业辅导工作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和部门来实施完成,而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都没有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学院一级直接和学生培养相关的学院一级的人员,尤其是直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并没有直接参与学生职业辅导工作和课程的方案制定等。这样一定意义上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制定的目标以及所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和统一,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职业定位和发展的要求。

(二)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泛化,缺乏针对性

在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辅导,尤其是在校园内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讲座,多数是一般意义上、广撒网似的对职业规划相关概念进行介绍,无法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学们听课的过程中仅仅是了解到了什么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包含了哪些内容,但是该如何结合自己专业、倚靠整个行业市场,根据不同的需求作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规划,找寻专属于自己专业的定位。

(三)职业辅导时间安排多在大一、大四,二三年级涉及较少

鉴于职业辅导内容多是概念性的职业规划介绍以及简历、面试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因此多数国内高等院校将对学生的职业辅导课程时间安排在大一新生入校大四学生即将毕业两个时间段,在二三年级涉及较少。但是依据笔者的课堂实验以及学生访谈结果显示,对行业的分析在大四毕业时间由于学生都已经面向就业市场,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因此大四进行讲授时间偏晚;而若是放在大一新生入学时间,由于学生对课程和专业内容都不了解,还处在大学的适应阶段,所以讲授相关职业内容同学们的接受度也较低。

二、行业分析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就是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较早地有针对性进行行业分析,又是极为重要但是较为缺失的内容。将行业分析课程引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但丰富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引领性

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内容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诠释、就业信息的、就业经验的介绍、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基本技能的指导、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等方面。在辅导员所做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更多是被动的为学生安排一些宣讲会,告知一些就业信息,而较少地在为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就业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因此开设由高校辅导员主讲的行业分析课程,即为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授课,行业分析的内容中,根据不同的特点培养来设计课程内容;在内容选择上,将以塑造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等方面为目标,引领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以及日常的职业路径选择上往长效性和创新性发展。

(二)预知性

许多毕业生在大四求职过程中,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迷茫和困惑,尤其是对自己专业方向的定位以及专业市场的走向把握方面。由于这些问题未知的存在,尤其是二三年级学生在发展自己专业兴趣和给自我未来就业发展定位时候,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甚至压抑,导致学生难免会有患得患失、自卑胆怯的心理,这种心理将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因此,通过在二三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市场以及职位的预先性告知,会让学生能够对未来发展的路和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使得学生在较早就能够有方向性的形成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三)针对性

通过对职业市场的清晰化描述,以及市场开放职位和相关证书的介绍,让同学们对于市场有相对直观的、全局的了解,在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去找寻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去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自己、符合自己发展“最优”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分析介绍,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如对行业情况分析,即可针对地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对相关职务资质要求的介绍,即可针对性的对泛化意义上的能力进行培养;对行业中“奇货”的介绍,更是可进行具有学生自身特色的特殊能力培养,通过一一对应的介绍,让学生更加容易在过程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有一定“不可替代”性的就业能力。

三、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行业分析课程主要讲授者的原因分析

选择高校辅导员作为行业市场分析课程的主要讲授者,除了考虑到高校的相关就业管理部分的课程较少安排在在二三年级,在师资力量上较为欠缺等因素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做好学生专业的行业分析工作

在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辅导员需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协助就业部门做好学生职业生涯和学习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期间,有责任做好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培养符合自身发展的就业能力。

(二)作为学生日常事务的直接管理者,高校辅导员有优势做好学生专业的行业分析工作

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辅导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谈话与辅导、座谈走访、校园BBS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经济、家庭、人际关系情况及思想、心理动态等都能够有较好的把握,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尤其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有着最为清晰和具体的了解。因此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最有优势也是能够最具有针对性的为本学院学生做好行业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人选。

(三)作为所在学院的专职教工,高校辅导员有能力做好学生专业的行业分析工作

无论辅导员是否从事本学院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但辅导员相对于高校就业相关部门而言,对学院的专业特色能够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同时辅导员在收集和整理学生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市场的相关资讯中,辅导员也可以通过与学院老师进行交流,与学院相关的公司进行联系等方法,较为方便、快捷、有效地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利用本学院的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校友资源来对信息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让行业分析的课程内容愈加丰富。

四、高校辅导员运用行业分析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析

就以上论述,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相关结业课程的开展情况,提出在大二上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设专项行业分析课程,用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析。

图1 行业分析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首先是对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其中包含行业的基本定义、行业分类、行业背景、行业发展历程等方面。使学生对行业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和认知。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就业全局观。如将IT行业的基本定义、三类划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IT服务业)、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涉及范围等进行介绍。目前大学生尤其是在毕业过程中,较多都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而对市场的正确把握和认知,正是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只有对所面临的市场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和了解,学生才有可能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尤其是自己适合的方向,而不是人云亦云,为自己的择业道路有合理和正确的判断。

其次对行业中所包含的具有普遍性的相关职位进行介绍,其介绍依据主要来自相关职位的资质要求和职位说明。主要包含学历要求、专业要求、工作年限要求、相关技能要求、能力要求等。其中有主要针对相关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做详细的比较和介绍。如在对IT行业分析上,通过对热门职位进行职位描述、职位预测、职位分析、求职攻略、经验介绍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游戏开发工程师、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电子产品)、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版本控制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电子测试工程师等职位,根据其中具体的职位说明和要求,可以分析出IT行业对专业的要求较高,对具体的技能有特定的需求,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沟通及团队合作以及良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两个方面。此部分通过具体的职位说明和分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

再次是对行业中的紧缺和热门行业进行逐个介绍。以IT行业为例,首先是对IT行业作为一种市场紧缺的紧缺热门行业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行业的需求量和供应量的对比介绍、不同职位的人员需求分析等,来阐明我国当前互联网经济急需的人才空缺巨大,网络人才依然“奇货可居”。其次是对行业中较为稀缺、需求量较高的职业进行介绍。如在IT行业中,据调查显示,较为稀缺的为网络经销人才、网络法学人才、网络导读人才、网络分析人才、软件设计人才等,从对这些紧缺热门职位的介绍和分析,不难看出,在任何一个行业中,一方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应该在其他领域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的人员才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这样的介绍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整体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为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定一定的方向。

最后,根据大四毕业生找工作时的一些误区,如盲目考证、跟风心理、仅以考试为目的等,有针对性的结合专业学习进行一些指导学生该如何规避职业规划中的一些陷阱,选择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中包含正确认识培训目的,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找寻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认证考试;例如根据自己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来选择,或者根据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岗位需求来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及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来选择。总之,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经济承受力等因素,来规避误区,选择对将来工作有帮助的培训或者认证考试。接着在行业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介绍与所处行业相关的培训以及入行的“敲门砖”――相关证书。告知同学们在学好专业课程之余,要学会自我增值。辅导员通过这些具体渠道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在大二阶段就能够学会积累知识以及有针对性去发展和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道路,形成正确且有利于自我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行业分析这一角度来引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也试图说明高校辅导员通过专业市场分析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质量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力资本,后者又有助于提升学校品牌,二者相得益彰。因此,要将就业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生观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实践经验、合作精神等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性的教育,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职责要求.

[2]十七大报告.

[3]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DB/OL].教育部网站.

[4]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DB/OL].教育部网站.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汝信等.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樊钉.变革中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

[8]王军.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5(3):48-51.

[9]陈兆华,李恒庆,吴怡龙:管窥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82-85.

[10]沈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绝对性与相对性[N].光明日报,2003-8-7.

[11]白天亮.中国上半年就业形势稳定 促进就业仍需要加把劲[DB/OL].网易新闻,2004-7-30.

[12]黄全权.六问我国就业形势:2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就业[DB/OL].新浪新闻,2004-9-6.

[13]宋丽云.教育部出台十大措施确保2004年高校就业率达70%[DB/OL].人民网,2004-5-12.

[14]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参与毕业生将达15万[DB/OL].中原教育网,2009-5-12.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5

苏州大学和江南大学的简介如下:

一、苏州大学:

简介: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首批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非高校20加20合作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优势专业: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化学、临床医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二、江南大学: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大类专业分流;公共管理类;分流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68-02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随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现今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近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根据大家通常的认识,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这种形式也成为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模式,也是我国高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大类招生有助于学生减少未进校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延迟了专业选择时间,从而增强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开设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4类专业,并设有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方向。这5个方向各自成系,即设有行政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城市经济管理系和区域经济系。5个方向均归属于公共管理大类专业培养。学院开始在2011级对182名学生进行大类招生培养,并于2012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大类分流。从分流过程和实施效果、学生反应来看,既有积极效应,也有负面影响,值得认真总结,以便于真正推进宽口径、厚基础、按需培养的教学改革。根据大类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学院自2011年秋季开始对本科学生进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一年半时间内先按专业大类培养,第四学期开始进入相应专业继续学习。根据既定计划,学院在2012年秋季针对2011级全体同学进行了大类专业分流。自10月12日《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暂行规定》起,到11月26日学院公布具体分流方案止,历时一个半月时间,平稳、顺利地把182名同学按照每班26人的规模专业分流为6个方向7个班级。其中150名同学被分流至第一志愿,一志愿分流比例达到82.42%。现把具体分流过程和实施效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暂行规定

专业分流是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按大类招生的182名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顺利进行,学院在2012年10月12日召开了院务会,针对大类分流方案进行专题讨论,决定成立大类招生专业分流领导工作小组,并挂网公示。同时,由学院主管副院长负责,拟定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暂行规定,对分流原则、分流模式、分流依据、程序、办法和其他事宜进行了相应说明,并挂网公示。在《规定》中,明确了第一志愿优先、根据学分绩点成绩排序、学院综合统筹等分流方法和原则。紧接着,挂出大类分流工作及时间安排表,详细明确了学院需完成工作任务清单如安排分流、网站建设、举行集中推介会等,也具体安排了各系需完成工作的清单如上报计划、上传材料、参加推介会、分别推介等内容,并挂网公示。如下表所示:

二、上线分流专栏,进行集中推介

鉴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北京市市属重点大学且大部分生源来自北京市这一特点,考虑到很多同学课后就回家学习、经常通过网络交流的地方特点,根据既定时间表,学院要求各系在10月24日前把专业介绍材料提交学院,学院负责在网站建立大类分流专栏,以便同学们及时查阅、交流、询问、比较,充分认知各专业(方向),为具体分流工作进行前期充分准备。10月31日,由学院组织安排5系在博学楼阶五教室进行了大类分流专业集中推介会。学院院长、书记、教学副院长、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以及行政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城市经济管理系和区域经济系的教师和182名2011级同学参加了会议。推介会由教学副院长主持。行政管理学科带头人、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区域经济系系主任和一位资深教授、城市经济管理系两位资深教授起进行了具体专业介绍。最后由教学副院长进行总结及后续工作安排。

三、公布学分绩点,填报分流志愿

在进行前期专业介绍沟通的基础上,学院教务办公室负责老师组织核算了182名同学的平均学分绩点,各系也申报了分流计划,初定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5个方向均计划招生30人;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因原有两班60人规模,因此仍计划招生60人。学院于2012年11月9日正式挂网公布了同学们的平均学分绩点、各专业(方向)分流招生计划和志愿调报表。要求同学们根据绩点成绩和招生计划,在11月18日前填报分流志愿表,并上交学院教务办公室。

四、进行专业分流,及时公示结果

2012年11月19日,根据报名结果,学院教务办公室初步统计一志愿分流结果为:行政管理39人、行政管理(电子政务)12人、公共事业管理20人、城市管理14人、土地资源管理59人、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35人。11月21日上午,根据182名同学的分流志愿表,由学院院长助理召集各系系主任开了前期摸底会。21日下午,由教学副院长召集,召开了专业分流院务会。结合学院班子的讨论建议,院务会通过按人均26人班级规模上下浮动10人进行专业分流和调剂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第一志愿优先、按照学分绩点排序等方法进行分流。22日,教学副院长安排和182名同学的面对面沟通活动,解释了分流原则和办法,介绍了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并当场和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一起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22日中午和下午教学副院长又同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沟通。23日在学院网站公示了分流结果,并指定在公示期间如有问题随时和教学副院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