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论文范例

人才培养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1

1.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商务英语方面的人才接受学校教育之后进入社会,工作表现却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各个学校培养商务英语方面的人才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和要求,所以学校在培养人才上需要找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虽然许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却没有指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常常感到学校所学知识没有实际用处,应用能力较差,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获得较好的表现。其次,商务英语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商务能力的培养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两个部分需要融合在起来,并且在课程设置中达到合理的分配状态。但是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处理好英语和商务之间的关系。部分学校仅仅注重英语方面的教学,开设各种各样的英语课程,英语方面的课程占据较大比例,而商务课程只占据较小比例。除此之外,大多数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上比较落后。多数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把大部分教学时间都花在理论方面的讲授上,而且主要在课堂上开展,而忽视了实践方面的教学。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却没有通过实践来应用知识,所以学生缺乏应用能力,这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利的。许多老师都是重点讲授英语语法等基础方面的知识,而英语口语和听力等应用方面的技能却没有得到培养。而在考试和评价中,也没有重视对应用能力的考核,而只是重点考察学生的书面能力。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商务英语英语能力,从而使其在商务实务中无法顺利沟通,也就无法完成工作。

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各个学校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商务英语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首先,各个学校应该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市场要求和国际需要的全面型人才,既具有深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英语英语技能,又具备熟练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学校为了使商务英语人才进入社会后获得较好的工作表现,学校应该基于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方面的能力和商务应用方面的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其次,各个学校需要针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需要将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作为指导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应用能力和公务办理和操作能力,联系理论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方面的教学,培养具有一项专长和多种能力的人才。对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分清主要学科和次要学科,重视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除此之外,各个学校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调查研究的能力。老师在开展商务英语方面的教学时,需要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营造灵活多变的学习气氛。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情景、任务、讨论、辩论、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需要跟课外实践联系起来,老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跟商务英语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及时的帮助,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英语应用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听力学习口语学习,并且结合英语应用和商务应用培养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商务情景下更好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和要求也在改变。信息想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和要求的人才,就需要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的热门专业,各个学校都开设设立相关专业,努力培养更多的商务英语人才。但是如今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各个学校应该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华丽 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第二篇: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三本院校的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取决于其办学性质而且取决于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和类型。面对激烈竞争的高等教育市场,三本院校只有科学地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的高校主要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四类。近年来,鉴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国民教育系列中的地位,有学者建议在上述四种高校分类中增加“技能教学型”。我国的大部分三本院校属于教学型高校。考虑到三本院校的办学类型和生源质量,教育部曾指出“三本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被众多三本认可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国内外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我国在新世纪的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从专业教育价值取向向素质教育价值价值取向转变;从专门人才基本定位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本定位转变,并保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基础上突出多样性。”按照这一人才培养的总思路,国内学者提出了六种培养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英语+专业”、“专业+英语”、“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方向”、“非通用语种+英语”和“双学位”。目前,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有学者引进了国外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四种模式:(1)单学科(Spe-cialist)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纯英语专业。(2)双学科(Joint)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且这两个学科均属于人文学科这一大类。(3)种学科(Generic)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属于人文大类的多个学科的课程。(4)复合学科(Nego-tiated)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跨越人文大类学科的界限,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ESP是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缩写,俗称“专门用途英语”或“应用英语”,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作为ESP的一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中国加入WTO近十年以来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进一步加大、在质量上也有新的要求。在一项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中,对于是否有商务英语人才引进计划一条调查,60.9%的受调查企业选择了“有”,23.4%和15.6%的受调查企业选择了“暂未考虑”和“没有”,这说明目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乐观的。该调查中,对于什么类型的毕业生更受欢迎的调查发现:61.6%的企业选择了“英语口语好”;53.8%的企业选择了“交际能力强”;42.6%的企业选择了“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强”;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很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口语水平、交际能力和业务能力。另外一项商务英语专业人员的需求标准的调查中有关“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调查也基本上印证了这一人才质量标准。依据培养目标的差异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不同,国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分为以下五种:(1)商科或其他专业+少量商务英语课程。这种模式主要以商科、英语语言文学或其他专业为主,加上少量的商务英语课程。(2)商科或其他专业主修+商务英语辅修。(3)商务英语专业。商科专业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类似于英语国家的商科专业。(4)商务英语主修+其他专业辅修。(5)双学位。商务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位课程都修,拿两个学位。根据一项对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采用“商务英语主修+其他专业辅修”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范例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经过深入调研最终把本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和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外语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是我院“一技在身,人人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院外语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化,也是我院外语系不断深化和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结合我院外语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本系的特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特色培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一系列的研讨,最终确定了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1)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商务英语主修+其他专业辅修”的模式,即学生在主修商务英语专业的系列课程的同时辅修一些与商务活动相关的课程(辅修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我院商学系完成)。(2)在“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上,依托我院先进的同声传译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特别是口译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使用以及开办翻译公司达到培养学生较强的实战能力、交际能力和业务能力的目的,最终达到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以推广商务英语翻译考试(ETTBL)为契机,一方面逐步提高外语系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其他系部英语拔尖学生商务翻译特别是口译能力的提高以突出我院人才的“商务英语口译”特色。(4)课程设置上:在开设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应用性较强的CAT(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探索人文与技术相整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5)研制“校本教材”:我系所选部分教材属于国家重点规划教材,这类教材一般适用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不适合本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针对这一问题,外语系编写了一套适合本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水平的“校本”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口/笔译)教程》,目前该教材已出版并投入使用。(6)实习与就业:截止2010年外语系共与十余家企业、学校、旅游景点等签署协议,建立了11个“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成效

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各项措施正在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稳步推进。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各种大型比赛和考试中的表现来看,我们的应用型专业建设是初见成效的。在2011年上半年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中,我院有12人通过高级笔译考试,通过率为85.7%;62人通过中级笔译考试通过率为84.9%;16人通过中级口译考试,通过率为88.89%,此次我院所取得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我系08级和09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了90%。这些都是外语系商务英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取得成效的有力例证,说明上述改革措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是正确和有效的。

六、结束语

文章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例主要就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与之紧密相关课程与教学系统改革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转型发展”背景下我国三本院校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改革有所启示。高校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但同时它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兼顾、结合实际、因校制宜、科学地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它不仅需要我们对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也要求我们以务实的态度结合不同的校情、不同的专业开展各种特色研究。

作者:宋新克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

第三篇: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广博的国际商务知识、宽阔的国际化视野与技能,很大程度上掌握经济、管理、文化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跨文化交流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正确地使用英语从事商务洽谈、经贸、管理、国际金融、外事法务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鉴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利用学院英语学科优势,依托广西师范学院国际贸易、经济学、管理学等强势学科资源,坚持“英语+商务+实践“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有丰富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二、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实现上诉培养目标,把我院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又具有相关的商贸谈判和文化交流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系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以泛北部湾自贸区的市场需要为依托,调整课程设置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自贸区主要包括中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7个国家。泛北部湾国家已连续12年成为广西的最大贸易伙伴。泛北部湾经济的腾飞发展,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急需大量的精通外语而又具备商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加强语言实践课的比重。如大一学年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二是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原有专业必修课基础上,增设文学翻译、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工程翻译)、高级翻译、中国散文英译、汉籍翻译等课程。三是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在高年级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商务谈判与合同写作、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英语语言商务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同样学习英语语言技能课程,但是在高年级重点学习国际商务有关课程,如国际商务导论,经济学概论、跨文化商务交际、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这些也都不是语言课程,重点在国际商务。”因此,我院在大二、大三课程设置上,增设、精选国际商务相关课程,旨在提供学生的国际商务相关知识,同时又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得出,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择业和就业。

(二)优化教材选择

在教材选用上,大胆采用英文版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许多老师认为采用英文版的教材,无法将专业知识深入讲解,又加上独立院校的学生基础差,担心无法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英文版的教材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语言熏染,另一方面在学生在探索中又掌握了商贸相关知识。

(三)创新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实施案例教学法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及单证制作课程,笔者更注重商务运作能力的培养。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笔者将之前参与过的涉外项目谈判的合同及贸易实务案例,例如,采用某公司的合同文件电子版及信用证复印件作为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商务活动中取得共赢和效益,使这门职业课程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针对英译汉课程,笔者将教材内容做了适度整合。将教学内容的比例调整为教材占50%,案例翻译占30%,点评学生翻译练习占20%。通过灌输点拨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翻译理论知识;把文学翻译、政论文体、法律文体、旅游文体及笔者参与过的涉外工程的翻译实例作为案例教学,通过点评翻译实例,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如何运用各种文体之中。

2、恰当运用“微课”教学

针对商务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教学目标、重难点、疑点内容)或是经典案例讲解,我院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有商科背景的外语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及时对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并将它们通过资源共享,供师生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就业渠道。

3、推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练习。而在“翻转课堂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先提前预习和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使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知识讲解、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升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我院有了“微课教学”推行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去使用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的教授知识,这就充分调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如在教授国际商务谈判与合同写作、国际单证制作等课程中,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及配套材料提前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案例分析,学生带着对某个知识点的疑惑来到课堂,教师负责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成立辅导学习小组,学生可以相互提问,相互检查,相互反馈,老师及时地给予指导。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

三、结语

本文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入手,结合泛北部湾商贸人才的需求,深入探讨了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索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交叉性的商务英语人才,对于创新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今后,我院仍会努力探索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改革,满足东盟跨国企业和参与涉外项目的国内企业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为泛北部湾经济区域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刘芙蓉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第四篇:职校商务英语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赋予职业教育更多的历史重任。目前,中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就业率与低满意率上。戴歆在其文章中对42家大中小型外企进行调研发现,91%的企业都有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但只有13.3%的企业对他们的评价是很满意。可见,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商务英语人才质量需求进行研究。

二、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对人才质量的研究首先要清楚培养什么岗位的人才,在岗位定位清楚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需求分析。笔者对湛江某中职学校2011届和2012届的101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89份,整体问卷回收率为88.12%。在89名毕业生中有26人从事外贸业务员工作,占29.21%;有29人从事跟单员工作,占32.58%;有18人从事文员助理类工作,占20.22%;有5人从事客服工作,占5.62%;有11人升读大专,占12.36%。可见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本文对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这三个岗位进行人才质量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查阅多家知名的招聘门户网站(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输入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文员三种岗位进行搜索,学历要求中技、中专或高中以下(含高中),选取外贸类企业共90家,每个岗位分别选取30个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一)通过整理得出下列人才需求质量指标:

(一)跟单员需求质量指标

1.具备良好的销售职业道德素质。指标出现次数为10。

2.熟悉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熟悉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B2B等相关网站后台操作。指标出现次数为18。

3.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8。

4.具备一定的英文读、写、听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2。

5.具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相关教育背景。指标出现次数为16。

6.善于团队协作,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有耐心、亲和力强。指标出现次数为18。富于激情,积极主动,工作细致严谨,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指标出现次数为25。

7.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熟悉进出口业务跟单操作流程、货物运输安排。指标出现次数为25。

8.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指标出现次数为21。

(二)外贸业务员需求质量指标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形象佳。指标出现次数为18。

2.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熟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网络平台。指标出现次数为20。

3.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或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毕业。指标出现次数为13。

4.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读、写能力以及协调沟通、商务谈判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3。

5.具备优秀的销售沟通技巧(含电话销售)。指标出现次数为17。

6.具备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接待外商。指标出现次数为22。

7.热爱销售工作,富于激情,积极主动,工作细致严谨,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指标出现次数为25。

8.具备一定的外销(参展)经验,熟悉外贸和订单管理流程。指标出现次数为21。

9.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心健康,接受并适应出差或短期外派的工作调度。指标出现次数为15。

(三)文员需求质量指标

1.具备良好的销售职业道德和素质,形象佳,要求女性1.60米以上。指标出现次数为17。

2.具有商务英语、文秘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指标出现次数为16。

3.熟悉电脑应用,熟悉Excel、Word等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网络营销。指标出现次数为24。

4.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财务会计基本知识以及文书写作、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18。

5.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19。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指标出现次数为9。

7.服从管理,有较强的执行力。指标出现次数为21。

8.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有耐心,性格开朗外向,亲和力强,有高度的责任心。指标出现次数为25。

9.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指标出现次数为15。

二)通过对以上三种岗位人才需求指标及数据的总结归纳,得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质量需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这三种岗位,所有企业都强调就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在职业道德方面,企业希望商务英语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有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应该服从管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二)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职业劳动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合称。由于三种工作岗位具有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对象各异和工作结果不确定性等特点,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由于外贸业务员岗位具有较高的人员流动率,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时差经常存在,业务员加班时有发生,较为辛苦。同时,做业务的挫败感常在,一旦不能完成业务指标就会被迫离职,这是很多公司不成文的规定。心理素质是支撑人员持续发展成长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三)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和行业经验性知识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是指从业人员应掌握专业和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行业经验性知识指的是从业人员具备的行业经验,行业经验性知识的获取依靠实践活动。例如:从事跟单工作的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对外贸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熟悉行业基本的运作方式、特点和规律。相对于行业经验缺乏的从业者,掌握经验性知识的人员更易适应相关岗位,能够较好地开展行业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降低了人员的培训成本。

(四)能力素质

在90个用人企业需求当中,有70个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谈判、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占总数的77.8%;有54个企业要求相关就业者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在业务员岗位上注重英语口语,在文员和跟单员岗位上更注重听和写的能力,企业对中专生的英语技能掌握方面要求不会太高,以够用为度。在30个招聘外贸业务员的企业中,有22个企业要求就业者具备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接待外商,占73.3%;有64个用人单位要求从业者服从管理,有较强的执行力,占71.1%;有46个企业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外销(参展)经验,熟悉外贸和订单管理流程,占总数的51.1%。有62个用人企业要求从业者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并且要求从业者熟悉网络营销,熟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网络平台,体现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趋势。

作者:陈翅恒 单位: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商贸科

第五篇: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

一.相关概念:

1.商务英语:

1.1商务英语的概念:

商务英语是一种行业英语,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岗位定在中小型涉外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以及在商务背景下与语言服务有关的岗位,包括外贸销售、外贸跟单、涉外饭店管理、涉外商务咨询、涉外商务文秘和其它涉外商贸服务岗位。商务英语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强国,英语也随之在全世界传播、应用。(2)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英语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语言.目前的商务英语分为EG-BP(普通商务英语)和ESBP(专门用途商务英语)

1.2商务英语的特点:

(1),情境性:商务英语注重交际,交际发生在商务活动中,因此语言的形式、词汇、内容与商务知识密切相关,它承载着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方面的信息。(2)区域性:商务交际常常会发生在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人之间,因此用词的礼貌性以及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知识是必要的。(3)简洁性:商务英语的用词需明白易懂,正式规范,语言平实、准确,多使用国际通用的常用词汇。

1.3商务英语的教学阶段:

商务英语的教学阶段分为专有词汇教学、交际策略教学、商务知识教学。

1.4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通识英语教学中,教师起到解释、引导、激励的作用,而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除了这些外还要做到设计课程,提供、组织教学材料,因此教师成为教学的协作者、研究者、评价者,目前商英教师的不足在于缺乏商务活动的真实经验、体会。

1.5商务英语的教材:

教材分两种:一种着重教授商务活动中的英语知识,另一种着重讲授商务活动的过程、技巧。

1.6商务英语的学习者:

学习商务英语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其中一部分是从未从事过商务活动的学生,另一部分则是从事过商务活动的在职人员。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确立的概念,旨在帮助课程的设计者了解行业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包括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做什么?要完成学业需要做什么?学习者个体的渴望或愿望的满足,个体的缺乏、不懂或做不到的事都属于个体需求。因此需求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希望学到的和需要学到的东西。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个体需求包括学生目前的需求和未来工作的需求,即学生希望从外语学习中获取什么。社会需求即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认为外语学习中必要的或最好应该的掌握的内容。需求分析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因此有效、合理的教学设计既要符合社会的需求也要满足学习者自身的需求。

二.社会需求

2.1国内需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享有直接的进出口自主权。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有将近40万家,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1996年在国内五所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语言技能,但是却缺乏在其它不同的工作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而2005年市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为23300人,已有的英语专业学生为59800人,毫无疑问这样激烈的竞争使那些仅仅具备英语语言知识的学生不再具有优势,而那些具有跨学科技能的人才在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面对的挑战来自于那些既拥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又有熟练的英语技能的人。因此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对学生综合的、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商务英语应运而生,成为跨国产品、资本交换、资本流动、跨国投资经营、管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主要世界工作语。如果把企业比作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那么商务英语就是齿轮的润滑剂,体现双方的交际能力。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交往中的经济因素也不断增强,这要求外语教学也要在原有的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外交、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2.2国际需求:

应用型人才可以将想法变成现实,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实践既是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是能力的源泉。所以比起理论知识,时代的快速发展更需要掌握熟练职业技能和专门知识的人才。以下关于美国工人1950年-2000年职业技能水平变化调查可以充分说明时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比起传统的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可以连接英语和商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尽快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展现他们的工作优势和价值,让他们更有竞争力。

2.3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

根据在湖南450家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的调查发现,63.33%的用人单位表示需要或正打算引进商务英语人才。关于最急需的、必要的知识调查发现:在14种知识中(英语、教学、商务、经济学、企业管理学、金融投资学、会计学、外贸函电、法律、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务礼仪、计算机、商务秘书),商务谈判和英语知识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1.67%,57.5%,教学知识,会计学,金融投资所占比例最低,分别为12.5%,18.33%,19.17%。这说明后三种知识被用人单位认为是不重要的。

2.4商务英语人才能力结构要求:

在听、说、读、写、译五中英语技能中,听、说分别以61%、81.2%居前两位而备受用人单位的重视。这说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口语交际。关于对英语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应该包括:(1)综合能力,即沟通、适应、团队协作、组织、自我调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2)专业技能,即中英文事务处理、实务操作、市场营销、广告推广、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教学能力。这其中,用人单位认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我调节、适应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中的中英文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相比知识,用人单位更看重实践能力;相比专业技能,更看重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广泛得到社会和高校学生的认可,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备复合型技能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学生的时间、经历有限,因此课程设计要更科学、更合理。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宽、厚、活”三维模式为主,“宽”即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英语、商务以及人文知识。“厚”指拓宽专业口径,学生既可以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商务知识,又能在商务知识的学习中强化语言技能。“活”指岗位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增加选修课或拓展课的数目,增强学生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商务英语是以“语言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为核心设计的应用型专业,是以实现意义学习为目的的课程。而意义学习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成为英语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需。

作者:宋煜华 杨潇 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区域经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构建

一、梅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梅州市不断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已与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培育了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较强竞争力的外贸经营主体,形成了一批以机电、陶瓷、工艺品、家具等本地特色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基地。2009年首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开幕,梅州市更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绿色崛起”。

二、梅州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现状

中国的入世给梅州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再加上梅州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无限商机。同时,有相当多的内资企业也走出国门。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旅游业及商务会展活动加大了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目前,在外经贸部门、涉外企业、涉外旅游、物流公司、金融等行业里既能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同时又具备某一商务领域知识的人才仍旧匮乏。形势的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才能进一步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和完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梅州市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构建和完善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定位。

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以“服务梅州的经济和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商务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和宽泛的职业技能为根本,以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应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物流及商贸行业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经贸、商务知识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综合知识,了解各商务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熟练掌握商务领域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设置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设置要以地方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为前提,实现方向交叉,知识宽厚,突出素质,达到基础与应用、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通过设置模块化课程,以商务英语语言交际课程为主线,设置外贸、物流和旅游管理等实务限选双模块课程,加大与经济学、工商管理类课程相结合的比重,体现该学科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不再局限于单纯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或传授商务专业知识,而是从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人文素质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能力。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商务英语全方位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基础,根据学生专业方向,侧重外贸行业职业能力、物流职业技能和旅游管理等技能;并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熟悉至少一个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达到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目的。

3.更新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1)教学理念。

地方高校应树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把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从“以语言基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学生的行为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不同方向的宽泛和深入教学。在基础阶段的课程结束后,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高年级阶段则应侧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内容。

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实训课程的教材编写,以解决部分商务类教材内容空泛、材料陈旧、与岗位实际要求脱节的问题;并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引入实践教学,如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英语翻译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秘书(涉外秘书)等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证书考核。另外,通过不定期举办与商务英语学习和考证培训等相关的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及时了解金融、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3)教学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方面提供与商务英语专业接轨的实训机会,实现将课堂内容与行业业务相结合。一方面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的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引进相关操作软件,如外贸实务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模拟操作平台,实现仿真教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增建校外实习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实际操练的广阔平台。在低年级阶段由教师带队,安排教学见习内容,分批分期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海关等单位见习,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观摩、体验工作第一线,实现真实教学。在高年级实习阶段,学生可自行应聘实习单位,或由校方推荐实习单位,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商务活动实践等方面受到全面锻炼。见习或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实践报告,内化实践所学,进一步巩固实践成果。另外,可结合学生的就业倾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尝试“顶岗实习”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优化师资队伍。

针对地方高校商务英语师资短缺,师资质量不高的问题,可通过以下方面优化师资队伍:一是培养及引进“双师型”教师;二是邀请外贸、金融及营销、管理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三是实现企业人员与教师的双向交流:聘请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通过参与教材编写、实习指导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利用寒暑假选派教师到涉外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以便在授课中能结合具体生动的案例,同时促进教师了解各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结语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2

高校动漫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现状

动画专业在所有学科中是普及速度最快的一个专业,已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巨大利益驱动,高校纷纷建立动画专业,2000年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一家招动画专业学生,而2011年竟有1200余所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中国动漫产业报告发展(2011)》,在校生达80万人次,每年毕业生20万人,这一数字比欧美、日韩相加的总数还要多。但真正有动画专业资质的院校只有30%,而动画强国日本也只有35所院校开设动画专业,盲目扩招带来动漫专业的过度膨胀,造成动画人才数量的表面可观,质量偏低。《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反映动画本科毕业生失业率排名第一。动画企业找不到人,而高校毕业生又产能过剩。事实上,用人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并不看重盖有大学钢印的文凭,普遍认为学院派出身的大学生不大了解行业的规范,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高不成,低不就”。动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依托企业,着眼企业谈培养,立足企业谋发展。目前的大部分高校无论从师资,还是实训设备、实训条件,远不适应动画专业发展需要。全球化的今天,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高校的动画专业不与动画公司企业合作,就不能起步运作。

高校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的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缺乏制度和法律制约;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还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很多院校的动画专业定位在动画制作环节,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离。动画教育要有能够满足动画产业人才需求结构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与动画产业接轨的难题。校企合作模式,深度不够,欠缺技术开发的合作。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院校为求生存、求发展,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多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等方面的合作。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管理责任不明晰,兼职教师挂名不到位,专兼职教师缺乏融合,使得学校运行机制不顺畅。应该由行业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转变为教育部门和学校主导,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目前动画师资力量的不强、不足,远跟不上中国高校在动漫招生的发展需求。

许多高校由于缺乏动漫教学人才,从其他专业调配师资增援,很多是临时抱佛脚,硬着头皮上岗,没有一线经验,有的经短期的培训匆匆上阵,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一些动画研究生导师自己都不是动画专业出身,因而,很多毕业生很难适合动画行业实际需求,有些动画企业老总宁愿要培训机构的学员,也不要学院派动画大学生。没有从事过动画制作的教师成了骨干教师;动画企业员工支撑门户。动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缺乏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很难教育出优秀的动画人才。在多数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除部分影视院校具备动画教学应有的教学资源之外,有条件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应占少数。近几年办得好的一些院校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多数院校没有这么幸运。许多院校教育资源还远远达不到动画教学要求,就匆匆招生,一边上课、一边招兵买马。很多学院没有真正的动画专业带头人,动画实训基地受制于合作动画公司,自己被动而缺乏体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头几届学生成为实验品。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是目前国内针对学生与社会接轨比较有效的方法。高校从企业“借力”,使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更强,缩短进入企业后的磨合期。校企共制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行业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另方面,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训条件。就是让高校的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量身定制,实习与就业同步。这样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有利于学生了解动画企业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教学方案。用企业真实项目导向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培养了实际工作技能,让高校成为企业延伸的培训平台。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由动画公司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利用动画公司的先进技术进行师资培训,实现了“办学入企”;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先进的设备设施吸引企业到实训基地从事产品生产和参与实习教学。在合作过程中,以企业良性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为双赢目标,在企业的经营、生产、质量管理以及产品研发和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健康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动画专业教师应该是既懂动画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动画企业运作背景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来源可以是学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任职,也可以从动画企业引进专职或兼职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在动画企业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了与动画界的交往网络,是校业合作的桥梁。“双师型”教师熟悉企业的运作,在教学中按照企业界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借鉴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

笔者认为,我们进行校企合作探索,可借鉴国外成熟的模式与经验。“双元制”模式被誉为创造德国二战后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共建。“双元制”一元是学校,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工读交替”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模式,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顶岗工作。学制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的工读交替制指在学院学习和在企业工作的年限较长,四年制的课程,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工作,第四年又回到学院学习。“TAFE”模式“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统一教育和培训标准,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一个面向职业资格准入,融合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强调终身教育培训。体现以“能力本位”为特点的职业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的两种形式,一为中等教育阶段产学合作,另一为高等教育阶段产学合作。产学合作主要有:企业与高校在人员上互相交流,企业委托高等学校搞科研项目,企业为高等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在大学建立“共同研究中心”。#p#分页标题#e#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3

依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模块中包括问诊(主诉准确、现病史完整、既往史明确、家族史清楚)、体格检查(顺序合理、查体全面、手法规范)、病例分析(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是否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完成病历书写。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局部麻醉术、拔牙术、外科基本操作(无菌术、换药、拆线等)、围手术期准备、术中情况和术后处理(术中预防并发症、术后医嘱和康复计划等)及心肺复苏等。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常用材料的调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窝洞制备及充填(Ⅰ-Ⅴ类洞的制备,银汞和光固化树脂充填),开髓(前牙、前磨牙、磨牙至少各一颗),根管预备(揭顶、根管通畅、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

口腔修复和正畸模块包括印模及模型的制取(体位、手法的正确和规范、印模和模型变形的控制),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和全瓷冠的牙体制备(牙体预备的手法正确,预备顺序和预备量的合理和准确),桩核冠的根管预备,牙列缺损的修复设计,常见错HE畸形的诊断及设计等。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培训模式,请有经验的临床带教医师设计临床常见病例和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问诊和检查,完成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医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强化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助于充分模拟和再现临床实际接诊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考核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填写调查反馈意见表,对专项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实用性、满意度、对临床实际操作有无帮助、能否熟练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接受专项技能培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因考核内容均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所以考核合格分数线定为75分。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人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调查反馈,共收回实验组学生调查反馈意见表34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32人(94.1%)认为实习前专项技能培训有必要开展,29人(85.3%)认为该技能培训在实用性方面效果明显,31人(91.2%)认为该专项技能培训与前期实验课的操作有明显不同,28人(82.4%)认为该培训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相似,25人(73.5%)对技能培训很满意,28人(82.4%)通过培训有很大收获,26人(76.5%)认为该培训对临床实习有很大帮助,23人(67.6%)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短期内既能熟练操作,21人(61.8%)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能够很快独立接诊,31人(91.2%)认为专项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个别学生认为开设专项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又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许多科室和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甚至“回避”的处理方法,导致实习生丧失了许多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观摩和实践机会。虽然在口腔医学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提供了供学生练习的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但这些仅能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和验证基本技能操作,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应急情况及意外情况难以做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处理。鉴于此,根据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口腔实践技能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开设了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并于实习结束后组织技能操作考核,以评价技能培训的效果。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4

首先,要培养宽视野的金融学本科人才。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其发展依托的主体为各个领域的实业,只有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各领域的通用知识,了解各领域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为其提供有价值的金融服务,这就决定了具有单一金融知识的金融学本科人才的必须要在掌握金融技巧的同时还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较为宽阔的视野,才能在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下快速发展。其次,要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金融学本科人才。主要指能够运用现代化基本通讯办公工具的能力、快速学习陌生行业知识的能力、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单一形成的,必然伴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为此,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巧是金融学人才的基本技能;同时对于科技进步下产生的网络金融等创新产品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应对竞争的必要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基本体现。最后,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金融学本科人才。要求不但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更要具备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能够遵守金融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金融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当前各所高校的金融学本科培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理论教学知识结构松散。目前很多大学的金融学本科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均按照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模块进行设置,从理论上对金融学本科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各门课程的教学仅仅围绕着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忽略了课程体系间的联系,从而无法让学生感到该课程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以及和其他课程的内在紧密联系。而实际上金融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其发展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地理和文化发展起来的,如果不能将理论课程中的内在联系说明,则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搭建以及专业能力的形成。其次,实践教学难以实践。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此,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是有效巩固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课程设置,有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人才。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从形式上,校内实践的硬件环境较差,机房和软件等条件的落后让校内实践流于形式。而在校外实践中学生又往往难以接触到核心业务,随机性较大,从而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学生宽阔视野的形成。最后,教师队伍存在不足。由于当前高校的管理体制下,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多数为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很多都不具备金融部门的从业经历。为此,在培养应用行的本科金融人才过程中就难以做到理论和应用并重,这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建议

根据我国高校在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教育改革建议:

3.1优化理论教学手段,强化理论教学目的。

针对于当前金融技术化发展的趋势,在培养金融人才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采用学生作报告、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这样,更能够通过轻松的环境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内容当中来,培养其课下研究讨论的能力和习惯,乐于置身于假设的情景模拟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所有的金融现象和问题并非由于单一原因产生的,就本质而言金融问题和现象均是各种问题的综合体现。因此,在教学的内容或案例讨论上也要结合金融学的特点,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结合金融学原理进行讲授,利用多学科的内容综合全面的帮助学生分析案例,避免单一课程的分析,从而使课堂内容脱离实际选入乏味。只有不断的启发和引导,才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应用型,提高教学效果。

3.2完善和提高金融学的实践教学效果。

金融是一门经验科学,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对金融本科学生的培养中更加注重对课程实践内容的模拟、训练和实践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模拟操作能力,从而提高职业素养。因此,应适当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增加金融学本科的实践能力;积极建设不同金融行业的实践教学基地,设计更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进一步完善金融实验室的功能,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

3.3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5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敠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2关于航空服务专业中茶艺课程的相关建议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6

关于旅游文化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曾给出不同的定义。本文认同“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的说法,理由是这个定义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是“互动”,即旅游文化的产生依赖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人”与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的人文地理风貌等相互碰撞之后所发生的交流互动。假如旅游活动的主客双方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互动,旅游者游览之后没有或很少产生“到此一游”所触发的丰富感受,人们就很难说这一旅游行为是有价值并具收获感的。“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因素与旅游地异质文化因素相互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结果,是二者融合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罗平旅游对旅游者是否具备“异质文化”的吸引力,罗平旅游到底“游什么”,这是我们思考罗平旅游文化内涵构成最基本的出发点。综观当今我国国内的旅游形态,大致包括自然风光旅游、古迹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文化观赏旅游、红色旅游、现代都市购物旅游等几个大类。罗平旅游的主要承载物是每年春天的油菜花旅游,这是一种农耕文化加上自然风光观赏的季节性旅游。显然,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并不丰富,而是相对单一和固化的。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过于单薄,罗平旅游文化的内涵急需充实和丰富,这是建设罗平旅游文化的当务之急。广义“文化”概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旅游文化”概念亦然。罗平旅游文化建设的物质依托首先是罗平的地里环境山川景物,罗平坝子中一座座锥螺形凸起的山峰在云南境内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被统称为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结构形态是罗平自然景观的一大特点。问题是这样的特点如何才能让旅游者感受到?罗平自然风光的代表是大叠水瀑布和多依河风景带,问题是类似的自然景观其独特性如何体现出来?它们能否给人带来好奇新鲜、惊险刺激、领悟回味等综合性的获得感?就精神文化的层面讲,罗平旅游又能够给旅游者带来什么样的收获?依我看,民俗文化可以作为罗平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着力点,应该以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重新对此进行思考和定位。例如布依族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风情的营造、风光的打造上,还应该延伸到布依族的婚嫁和丧葬文化、祭祀文化、习俗文化。地处滇黔结合部,是否还可以考虑适度发掘隐藏在民间的“巫”文化(仪式和符号),将其与道家文化、道教文化的根源和联系挖掘和展现出来。此外还可以发掘和培育民族民间饮食文化,包括“农家乐”现代休闲餐饮业等。当然,对于餐饮业,政府不仅要帮助和推动其形成特色,还要使之达到相应的档次和水准。罗平的旅游开发只能立足于地方本土资源,罗平的旅游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发掘和营造本土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要素上。罗平旅游文化的构成包括罗平的自然环境、历史古迹(革命史迹)、社会生活形态、民族风情、民俗宗教、民间饮食文化传统等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风貌,其内涵则是指罗平拥有的旅游资源所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的有价值的核心要素,它给旅游者带来的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体验。

二、罗平旅游人才培养

(一)罗平旅游文化建设急需的人才

1.创意人才。

现代旅游开发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既然是“创意产业”,说明需要的首先就是创意人才。什么是创意人才?目前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我的理解,创意人才就是在特定行业、特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性设想并能推动或能将创新设想付诸实现的人。具体到罗平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其所需要的创意人才,首先指的是能够对“罗平旅游”这一特殊产品进行创新性研发的人才———既能够放眼国内乃至国际旅游市场,同时又立足于本国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罗平旅游开发进行通盘构想、规划并提出切实可行实施方案的人才。罗平旅游文化建设急需的首先是创意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才当然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因为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研究和发掘罗平的旅游资源、文化传统来构筑创意的基础,然后结合对省内、周边省区、国内旅游市场的分析预测,提出罗平旅游开发的未来设想和规划。这种设想和规划既要立足于现状,又要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因此,本文认为,开发“罗平旅游”这一产品恐怕不是某一个人所能独立完成的,而应该是一群人、一批人,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需要一个团队,需要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或许能提供一个很好的点子,但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一个可供具体实施的系统思路和中长期发展方案。罗平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开发,需要强大的创意能力来推动,这种创意能力并非是指某个人具有的个别能力,而是指一个创意群体、创意团队的集体智慧和能力。应该说,在这个创意团队中,本土精英、政府官员和外部行业专家等,这些人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营销人才。

旅游产品作为消费对象,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和恰当有效的促销手段。因此,懂得现代营销知识和具备营销技能的人,是罗平旅游建设和开发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人才。对罗平旅游进行营销策划,首先需要做的是对罗平旅游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如果只针对油菜花盛开的春三月,事情似乎就简单得多。但如果是针对罗平旅游的整体、针对一年四季均有效的旅游定位和命名,事情无疑就变得很复杂,这是相对大一点的角度。小一点具体一点,针对一时一地的旅游活动进行促销策划也很重要,像有奖销售、打折优惠、配发纪念奖品等,都属于营销的范畴。

3.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需要管理人才,其工作职责包括从事景区规划、养护和日常管理等。对这些管理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不能有官办作风、衙门做派,不能双眼只盯着钱。要用心做好旅游服务这件产品,让旅游者舒心、放心地来旅游,而不能是时刻担心被骗被宰;要经营和打造出声誉良好持久的旅游品牌。

4.导游人才。导游是旅游业的桥梁。

建设和开发罗平旅游,导游人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这里所谈的导游人员主要指“地陪”人员,也就是在罗平本地负责接待游客的本地导游。近几年,云南旅游业时不时发生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的游客投诉事件,其中多数与导游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不高有关。建设和发展罗平旅游业,对本地的地陪人员提出的要求不外乎两:第一个是要非常了解和熟悉“罗平旅游”,也就是对所销售的产品要知根知底,要非常熟悉;第二个是要认同“罗平旅游”,热爱“罗平旅游”。没有激情的销售是无法打动消费者的,只有热爱和珍惜“罗平旅游”这个品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导游的职业驱动问题,才能避免发生这样那样的人为的质量事故。

(二)本地导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养

上述四种人才中,居于金字塔尖的是创意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居中偏上;导游人才是基础。前三种人才不说了,这里单说处于基础位置、人数稍多的导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他们到底需要由哪些要素来建构。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根基首先是对常识的掌握,“常识”就是我们通常在高等教育中所说的“通识”,亦即通识教育。罗平旅游所需要的导游人才,其通识知识的部分与其他类型的人才大致类似,而又有其特殊之处。比如,一般知识中的政治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地理学知识、文化学知识、人类学知识、民俗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这些属于通识范畴的知识,我们的导游理应具备和掌握。特殊一些的,比如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方民族文化习俗的变迁、地方史知识、地方风物传说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的导游更应熟悉和掌握。在人才培养中,人们常说要培养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对于罗平导游人才的培养来说,我的观点是应以“专”为主,兼顾“通”———也就是更多地应将重点放到对本地文化、本地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把握上。罗平导游人才的职业素养包括具备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礼貌礼节周全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包括不说脏话,不骂人;沟通技巧良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友善对待游客;具备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协作,愿意付出;具备外语口语能力,能够接待外国游客;获得导游资格证(导游证)等。

(三)人才从哪里来

目前云南省内的大专院校和众多的国内高校大多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罗平旅游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地利用省内省外的高校资源。这里说的利用,一是指可以从这些高校中物色本地籍的学生毕业后回原籍就业;二是指可以采用校地合作模式定向培养旅游专门人才;三是可以委托高校不定期地为罗平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培训人才;四是吸引外地籍的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充实到罗平的旅游人才队伍中。在可以预期的时限内,前述四种人才中的后三种人才,都是可以利用省内外的高校资源获取的,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至于居于金字塔尖的创意型人才,如前所述并非指单个的个别人才而指组合型的人才团队,很显然这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多种资源才能形成和造就的。创意型人才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一个人才尚且难得,要组合成一个人才团队,其难度可想而知。这里还应该提出的是,委托高校旅游专业培养旅游人才,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爱好;在旅游管理系列课程的设置中,为罗平旅游量身打造的课程,一定要侧重于导游方向课程、景区景点规划及管理方向课程,以及网上营销、旅行社合作运作方向课程等。

三、结语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7

国外知名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会根据当地市场和产业需求定位和设置课程,学校甚至会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高校工业工程课程的开设较少考虑区域因素和当地及行业优势,所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应依托行业优势———民航维修,培养既懂得工程技术,又熟悉维修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中国民航大学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群交叉融合的普通高等学校,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工业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是目前中国民航唯一一个依托于民航维修定位于航空维修管理的本科专业,其特色在于将工业工程的技术与民航维修管理紧密结合,为民航业培养复合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工程专业的经验,结合行业背景,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定位为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以工业工程技术为主线,为民航业培养优秀的维修管理人才。其特点体现为: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民航维修的相关知识以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教学目的,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工业工程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思想。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针对航空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工业工程方法实现维修管理、生产调度的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综合美国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有几个特点:重视基础理论方法的培养,专业基本课程主要是机械、制造、设计、力学等工程类基础学科以及建模、数据处理、计算机知识等基本方法;选课体系广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立多门限选课或任选课,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能通过选择某一系列的课程,确立不同的专业方向;管理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每个学校均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管理和工程技术结合的课程。较普遍的有人因工程、工程经济、质量管理、物流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术的综合课程。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作为中国民航大学的特色专业,应以民航为背景,紧密结合行业特色,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等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点,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从纵向来说除公共基础课以外,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性环节等,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除主干公共基础课程之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根据培养目标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置。从横向课程分类和专业所需掌握知识点角度来看,所有专业课程包含的知识体系包含了5大类课程。

1.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

工业工程专业应以基础课程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包括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工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可靠性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课程。

2.航空维修相关知识:

我校的IE专业应紧密结合民航机务维修背景为行业服务,此类课程包括机务工程英语、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机型、航空安全管理等。

3.IE管理类:

此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航空维修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基础、工程经济学、维修生产运作理论等。

4.维修管理及技术专业课程: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及课内实验的学习,将机务维修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此类课程应包括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维修质量管理、航材管理、航空维修工程与管理、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复合材料修理技术、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应用统计学等。

5.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在航空维修方面的动手能力,接触机务维修实际,包括认知实习、金属工艺实习、飞机发动机维修实习、飞机系统实习、飞机维修基础实习、发动机系统实习、维修管理工程课程设计等。这些课程体现了我校I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航空维修的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航空维修管理为落脚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较厚实的航空器维修的理论基础,不仅能从事民用飞机维修相关工作、维修工程管理类等维修管理工作,还能从事工业工程资源优化方面的工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较好地适应民航业的用人要求。

三、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整体来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向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使用: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等。(2)使用紧密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教学资料。针对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模块独立编写一个针对当前航空维修领域最新动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框架完整的讲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3)基于民航实际的航空维修管理的声像资料。针对课程知识点及讨论的问题播放一些实际工作现场的声像资料,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更直观深入、接近实际。(4)推荐一系列国际上该领域畅销的书籍,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应用情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自编与之配套的精品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呈现立体化。例如:实施精品教材工程,编制多媒体课件,将案例、应用软件、双语教学和实验等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不仅能系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了解到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1)基础IE技能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四个层面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既突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系统思维,更强调创新能力和实用性。鼓励和提倡创新型实验,实现从验证模仿型实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测定等)向设计创新型实验(装配流水线设计、生产计划的优化算法、生产与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自主创新项目等)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航空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国民航大学的IE专业实践环节可利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及航空维修企业,如国航、南航、东航、AMECO等企业,作为学校IE教学实践基地,使实践环节全部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航空企业运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将民航维修企业运营中跟工业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环节:工程文件管理、飞机排班计划编排、维修质量管理等作为模拟实践的主要内容,根据与航空公司合作项目的契机开发仿真实验系统或与相关单位共建联合模拟实验室,把企业搬进课堂。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专业,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由于我校作为国内唯一的民航综合性高校,引进高水平具有民航背景的人才较为困难,所以师资的后期培养尤为重要。针对IE专业实践应用性的专业特点,可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和民航企业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推动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科研发展。根据师资队伍的学术背景、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探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四、结论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8

1.1课程设置太过简单,实践环节缺乏

在当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中理论和实践的分配比例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而且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述、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忽视了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国贸专业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进出口单证实务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上进行黑板加粉笔或者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很难适应这些实践性课程的要求,而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些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在走入社会后就会缺乏企业所必学的能力,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

1.2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没有形成自己学校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并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都有本科院校有些相似的地方,但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上都与本科院校存在着差距,再加上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上向一些优势品牌专业的倾斜,使得在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上缺乏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3连年的扩招使入学门槛相对比较低,导致人才质量下降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每年都在进行扩招,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加,这样促使教育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而国贸专业的生源质量却在某种程度上逐渐下滑。因为外贸人才要求起点较高,外语水平要好,综合素质要高,而英语恰恰是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弱项,由于连年的扩招导致学生入学门槛相对比较低,这更无法保证生源的质量。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低,学习能力较差,整体学生质量不高,所以国贸专业对他们来说比较难适应。

2通过专业链和产业链的对接解决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邀请企业参与国贸专业的课程教学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点。它主要包括了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域教学内容改革、教材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笔者认为,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特点,与企业合作必不可少。首先,要邀请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设置当中,根据企业当前的岗位需要及变化,找出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需要,在培养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才能让课堂教育随着企业中职业技术、技能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突出课程建设的实用性。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都设置了国际贷运、跟单验货、报检实务等课程,就是结合了企业岗位的需要而设置的,这也与很多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毕业后更具备竞争力。关于这类课程的教材内容编写,也需要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对教材中的教学大纲、教材、案例、练习题等操作性强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指导。通过企业中实际的业务素材,可以让教材把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也可以根据这些教材内容体现人物驱动的教学特点。通过这种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可以充分的完善高职院院校的国贸专业的课程改革。

2.2让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的需求

现阶段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本科院校存在着趋同性,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进行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改变的关键在于革新人才培养目标,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任务进行革新。其中,高职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在人才培养时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现阶段用人单位企业的需求。

2.3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解决人才质量下滑问题

高职院校虽然现阶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较本科院校来说,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较大的差距,疙瘩高职院校的发展步调也不尽相同,实践教学环节也相对比较之后,这对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略显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目标的达成与企业的合作、与社会的接轨,从而使专业链与产业链进行良性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开辟出自己的发展空间。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