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应用(6篇)

高职学前教育应用(6篇)

第一篇:高职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摘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其音乐素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给予适当的刺激,就能形成一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十分必要。

一、目前高职学前专业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存在问题

(一)学前教育特色较不明显

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现状来看,音乐教学缺乏学前教育特色,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以及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严重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很多音乐教师还在继续参照或者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技巧,不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艺术情操的陶冶方面则是软肋。

(二)音乐教学理念存在差距

高职学前专业音乐课程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都与音乐艺术教育理念存在明显的差距。音乐教学还是以简单的技能教学为主,缺乏综合的课程模式,学前专业的音乐教材不规范、陈旧,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脱节等。

(三)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老师误把音乐课堂当成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音乐美感的指引赏析,课堂主要以教习唱歌、认识乐谱乐器为主,教师传授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让学生听着昏昏欲睡,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也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脱离幼教的实际需要

相当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难以很快适应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突出的表现在儿歌的即兴伴奏、音乐游戏的开展,让孩子在音乐中寻找快乐,综合音乐能力欠缺等。

二、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音乐鉴赏能力课程设置与现实社会的实际要求不符,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不能为社会培养各类急需专业人才。况且当今教育更加强调音乐的特殊功能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愈见音乐鉴赏能力的科目建设严重不足。

(二)老师缺乏积极性

由于艺术情操的培养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无法进行一个定量的衡量,这就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懈怠。音乐艺术情操的培养要靠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虽然教师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发现学生只是进步了一点,于是失去了信心,疲于应付。

(三)学生价值观念偏差

大部分学生只是注重音乐的娱乐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遣。学生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喜欢摇滚或流行的歌曲,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而对那些古典含蓄而且有内涵的名曲,不同程度的持有抵触情绪。大部分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基础极其薄弱,对基本的音乐常识极度缺乏,更不用说音乐素养。

三、如何提高高职学前专业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

(一)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

社会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未来在教师。首先要形成一个“学校重视教师,教师重视学生”的氛围。其次,利用科技化手段,综合应用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再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适当的修订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

(二)合理设置音乐鉴赏教学目标

音乐审美能力直接与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相关,因此必须合理设置音乐鉴赏教学目标,让学生具备完整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熟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

(三)采用融合式的教学模式

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音乐课程间的联系,将趣味性和审美性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中全面掌握好音乐的技能,让“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音乐枯燥的理论知识。首先,针对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的地位应突破传统的作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搬运工。要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实际你生活中,比如举行音乐大赛,鼓励学生参加。

(四)重视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提高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就是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组织者,在培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

作者:王佳婷 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龙玉梅.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建议[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2]黄秀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美术翻转课堂应用

[摘要]

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的崭新模式,对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综合高职学生特点、美术学科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具体实施可按“课前自学—课堂巩固—课后提升”三阶段来进行,实践时应注意建立顺畅方便的网络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建立学习评价制度和监控制度、发扬教师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

翻转课堂;高职美术;学前专业;教学模式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必修课程之一,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科功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所面临的课题。美国盛行的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的崭新模式,能促使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笔者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性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它起源于2007年,两位美国教师(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因经常缺课导致学习进度跟不上的问题,录制了课堂教学视频,将其上传到网络,让这些学生能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补课。随后,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教学实验,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听讲解,而课堂的时间用来给学生完成作业练习和帮助那些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发现,这种在线视频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并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被称为“翻转课堂”,它在美国许多中小学快速流行起来,并吸引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和深入探讨[1]。翻转课堂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先学后教”颠倒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师的教”被视为知识传授,而“学生的学”被视为知识内化,这种教学流程变革引发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二者的颠倒,正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义所在[2]。

(二)“翻转课堂”的特性

20世纪许多国家开办的广播电视教育、开放大学也是利用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但其并没有深刻地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不能把“翻转课堂”狭隘地理解为“学生课前通过教学视频自学、教师课堂帮助学生巩固”,其涵义应该包括所有采取借助网络平台把基本的学习任务安排在课前由学生自学完成,而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讨论交流、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它具备自己鲜明的特性:

1.教学资料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生动

“翻转课堂”的所有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视频在内,都应针对学习的重点,知识条理性强,教学视频的时间宜短,才能适应在线学习、课外学习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这些教学资料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或录制教学视频,或制作幻灯片,或以问题形式出现让学生自己搜索知识材料,等等。形式应生动多样,切忌千篇一律,让学生久而久之感到索然无味。

2.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进度和次数。为了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理解学习内容的程度和不足之处,应在每个学习任务后设计几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及时自我检测,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确定自己重复学习的次数以完成学习任务。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可通过网络或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3.重构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先“课堂知识接收”,后“课后知识内化”。但是由于不同学生在“课堂知识接收”阶段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会导致一些学生在缺乏教师辅导或同伴帮助的情况下无法顺利完成“课后知识内化”,这容易让他们感到挫折、沮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进而导致学习成就感缺失。而翻转课堂“翻转”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接收”移到课前由学生自学完成,老师除了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料,还能提供方便及时的在线辅导;“知识内化”则安排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以及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索来完成。由于教师已经了解了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就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辅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此外,翻转课堂能有效增加教师与学生个别互动的时间和机会,不但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美术学科特点之需要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技能、技巧的掌握需一定的练习量作为基础。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然后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接着再个别辅导,最后对作品点评。这种模式对于美术院校的专业训练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来说,则会产生许多问题。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美术基础,而美术课程的课时又少(每周2节)。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过多课堂时间,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时间,使得学生的练习量达不到技能掌握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却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如此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学结果往往是浅尝辄止,收效甚微。其次,学生的美术天赋、学习兴趣参差不一,传统模式下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无法因材施教,这容易导致一些美术天赋和兴趣不高的学生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造成愈学愈不想学的恶性循环。而翻转课堂把课堂讲授知识环节转为课前自学及初步练习,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练习量,提供了学生与同学协作探究的机会,也有利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课前自学时间和练习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使其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以及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所需的美术基本知识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其活学活用的能力,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学前教育之要求。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非主动参与。教师所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详细讲解,无法让学生得到直接锻炼和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的自学理论知识和初步练习为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通往培养学前教育高素质人才的良好途径。

(二)可行性

1.高职学生的特点适应翻转课堂

高职大学生精力充沛,相对于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高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探究水平;而且高职大学生绝大多数为住校生,课余时间较充裕,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高职学生非常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外,他们有很高的网络依赖度和认可度,喜欢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交流,手机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随身之物,这为翻转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也方便其反复学习。

2.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合翻转课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不同于美术类院校的专业训练,也不同于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介于“专业美术训练”与“普通美术”之间,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适合学前教育的美术基本知识技能,以满足他们今后从事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活动。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园教师“怎样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因此,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怎样学”的经验和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幼儿园教学生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流程设计

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结合美术课程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设计了“课前自学—课堂巩固—课后提升”三阶段的实施流程。这三阶段是一种递进式的知识内化过程,前一阶段的知识内化是后一阶段知识内化的基础,形成了一种因素叠加的良好效果。翻转课堂关注的是知识内化的内在条件,甚至可以说是知识内化的深度”[3]。

1.课前自学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是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并由此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的设计制作是关键,首先,教师要根据美术课程的特点去设计学习资料的类型。例如美术理论课程,教师可制作PPT,图文并茂地呈现知识要点,让学生结合书本教材进行自学;而美术技能实践课程则可录制技能演示视频,视频中只突出美术技能示范的操作界面,有利于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美术技能操作的感性认识。其次,结合课外学习的特点以及翻转课堂学习资料应短小精悍的要求,教师可将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各个知识点制作微视频、PPT、思考练习题、案例等,方便学生学习。教师还应通过微信或QQ平台建立交流通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住校生,课外时间较充裕、自由,他们自学能力较强,信息水平较高,有利于翻转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前自学阶段,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时间与节奏;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美术基础和美术天赋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个性化学习。比如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多做实践操作练习,或多上网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学生还可通过网络平台问题,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在线交流,分享彼此的资源、看法与收获,既可以拓展知识面,解决学习问题,又可以发现新问题,实现学生的第一次知识内化[3]。

2.课堂巩固阶段

课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主阵地,是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好场所。美术理论知识方面,教师可先对学生在课前自学时产生的普遍性问题作出统一解析,然后引出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事先设计的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探究。探究方式可以是个人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探究,然后全班讨论交流,以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技能学习是其教学重点和主要内容。翻转课堂改变了美术传统课堂“师先教-生后练”的模式,将其变为“生先练-师后教-生再练”。这简化了教师的“教”,强化了学生的“学”与“练”,使课堂中“练”的时间比例大大增加,也增加了教师作为“教练”身份对更多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现场示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美术技能的感性认识,以及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技能实践的能力。技能练习以个人学习为主,手工类、设计类也可采取小组协作探究(2-3人为宜)的方式。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既能理解知识又能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实现第二次的知识内化。此外,学生可就课前自学阶段存在的问题向教师当面请教,得到教师的启发和个别指导;教师在技能练习中也可更多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讲解与示范,充分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课后提升阶段

在课后提升阶段,教师应将课堂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或由课堂动态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整理,到网络平台的论坛上,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分析评价,将优秀作品或有代表性作品发到网络平台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点评;还可以在校园文化走廊、美术展厅等举办阶段性的优秀美术作业展览。欣赏、评价交流能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再一次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此外,对于个别美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优秀生帮扶,或课后整理一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让其进行补救性练习和学习;对于美术天赋好的学生,则应鼓励引导他们对该领域作更深入的学习探索,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顺畅方便的网络平台和交流渠道

稳定、顺畅的网络平台和网络交流渠道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之一。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教学资料的制作与上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监控、学生在线自学、自我检测、求助与交流等,都需要网络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支持。一般来说,每所高校都建立有校内网络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但美术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在课前自学阶段常常要进行美术技能的初步练习,对场所有一定的要求。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外,美术学科更适合通过手机微信建立网络平台与交流通道,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微信群,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美术学习小组群。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强大功能可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更方便地进行美术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也可让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更通畅及时。

2.激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学生在课前自学阶段没有进行自主学习,那课程就无法开展下去。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点之一。首先,美术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能吸引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料,发挥学科优势,尽量图文并茂,突出一个“美”字;形式要常变常新,体现一个“创”字;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特点和其生活实际,引起共鸣,显示美术知识技能的“实用”。其次,教师要多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于在课前自学阶段学生自主探索、取得初显成效的技能心得,或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新问题,或自学状态有改善、自学质量有提高等,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建立学习评价制度和监控制度

翻转课堂以其崭新的模式,在短时间内能吸引学生热情参与,但要学生持久地支持和配合,除了教师的努力探索外,还需一定的制度保证。第一,建立适应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制度,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特别是课前自学阶段)的学习要有过程性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探索精神、协作水平、自主程度等,并按一定的比例将其计入学期成绩。第二,要有一套学生自学的监控制度。有效的理论学习监控是“翻转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1]但是课前自学的时间、地点、进度都由学生自主安排,难以监控。为此,教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来督促、检查,并把情况及时上报给教师。

4.发扬教师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自学”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教师的“讲授”环节,然而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前的学习资料设计制作,课堂上的答疑解惑、言传身教,到课后对学生的评价和延伸工作,这些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新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教师还需不断探索研究、反思总结,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网络的普及方便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但也占用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干扰了教师的课余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课程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探索和创新精神,符合时代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发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广大美术教师的不断探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作者:刘金山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2]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6.68万所,在园幼儿3424.45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49.6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2.3%。显然幼儿园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教育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面对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探索不同培养方向和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加强并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托幼机构的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率,尤其是提高学生适宜的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分析

㈠专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属于战略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有关学者将专业核心能力解释为通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能力,是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此能力可为学生今后专业发展提供主要能量,是学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胡秦葆、刘雨涛曾撰文提到:专业核心能力就是学生掌握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情商、专业知识和不易模仿的专业能力[1]。曾宝成,陈梦迁提出: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是教师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但这不是排他性能力;辅助性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辅助能力,如利用信息化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是与现代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排他性的能力,即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2]笔者认为,明晰专业核心能力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核心能力是区别于其他专业最关键的、最核心的、最具有竞争力的能力。2.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专业核心能力。例如同样是学前教育专业,但教师类与非教师类的专业核心能力不一样。3.不同的地区相同的岗位,同样的地区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专业核心能力。4.学校在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和探索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时必须考虑本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

㈡就业岗位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特别广泛,有幼儿园、托儿所、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早教中心、亲子园等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教学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岗位,还有学前教育出版机构、玩教具研发机构、少儿英语教育机构、少儿艺术培训机构、骨干教师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岗位等。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领域非常广,可服务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个方向。由于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所以在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时就应该按一定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来进行分析。

㈢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分析

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应该认识下面的问题:1.托幼机构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应排除非专业人员。2.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应体现不可模仿性。3.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应该是本专业最重要、最关键、最有竞争力的能力。4.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必须结合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来分析。不同学校、不同培养方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专业有多方面的专业核心能力。对于一个学校要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必须分析该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对学前教育岗位的需求。要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就得以“培养人的活动”为切入点,即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促进学前儿童适宜发展。不管是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职务都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的发展。学前教育是对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首先,要促进学前儿童适宜的发展,就要有“懂孩子”的能力,即观察学前儿童的能力、与学前儿童沟通交流的能力、研究儿童的能力;其次,要具有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能力,即设计组织学前儿童一日活动的能力,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总之,幼儿园教育的核心能力就是能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用适合孩子的方式组织进行一日保教活动的能力。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㈠找到“高职教育”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契合点

目前,云南省的六十多所高校,高职高专的学校数份额约占50%。“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阵营中突起的新军,它肩负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为一线服务的、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能力也是一种专业技术在某个领域里的应用能力,一种针对社会专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正是“高职”和“专业核心能力”的一个切合点。抓住这个点,提高一线学前教师的市场需求培养。

㈡明晰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高校教师应充分的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幼儿园、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依次总结归纳出学前教育专业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对于本文所探索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核心能力,教师应该清晰幼儿园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是设计组织学前儿童一日活动的能力,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㈢改革教学方式

在课程方案的设计上要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来进行。设计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岗位职能的设计并进行培养。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很多很广,但随着大学课程改革和大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存在岗位适应能力差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中岗位职能不强,很难适应幼儿园繁重的工作,更不用说获得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了。曾经对我校的老、中、青教师进行访谈,发现以前中师培养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更强。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组织一日活动,更重要的是愉快的、轻松地、游刃有余地组织一日活动,让学生找到本专业所具有的一种优势和优越感。无论是从高职教育来讲还是从专业核心能力来讲,都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所以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胜任力尤显重要。

㈣提高高职教师的技术能力

要加强和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就得加强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从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新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看,存在重教师学历、轻教师专业技能的现象。很多新进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对一线的实践经验不足,在技能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对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有重要的价值。

㈤加强高园合作、校企合作

高园合作和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实践能力搭起一座桥梁,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优化学前教育人才的分流提供了一种可能,对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找到了一种方法。

作者:陶秋月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资料

[1]胡秦葆,刘雨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初探[J].人才开发,2010(06).

[2]曾宝成,陈梦迁.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制度的知识基础[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2).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英语口语发展

摘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生力军。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适度的双语教学,对幼儿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尝试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现状及教育评价方式现状的分析中探索出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发展对策,从而促进未来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评价;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后备军,其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日后幼儿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适度的双语教学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数量上的需求,而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英语语言的一般规律则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质量上的需求,只有具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幼儿英语教师,才可能形成适合于幼儿英语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外部学习条件,从而才有可能保证幼儿英语教育的顺利实施。面对幼儿英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改善、培养合格幼儿英语教师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尤其是注重高职院校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以满足幼儿教师职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生源方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校前在语音词汇、语法的等方面没有打好基础,英语口语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口语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是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是把英语当做一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英语考试,因此只会纸上谈兵,通常遇到实际情境,就变得哑口无语,没有对口语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英语语音是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英语口语是语言教与学的出发点。因此,英语语音和口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首要关口。英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自始至终搞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说英语用英语,帮助他们打开英语交际之门,为今后从事幼儿双语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幼儿英语教育缺乏了解,无法胜任适合幼儿英语口语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只是用考试成绩的好坏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忽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和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各教学环节增强趣味性,在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方面目前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基础教学不得不采用“大班制”的授课方式,如此规模的英语课堂,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秩序和效果,教师无可奈何地只能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重视和指导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班级容量大,教师要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难度增加,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实践的机会更是很难满足。丰富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和其他设备及真实的语言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重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学技能,为今后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现状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采用的学业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师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它的目的是对整个教学教程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因而它是一种评定分数划分等级的评价。其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这一学期、这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整体判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考试评价制度下,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好坏的主要评判。一个经常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能够给老师教育教学成绩和家长社会位置带来荣耀的学生,而一个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就是一个不怎么有出息的、一个不能给教师教育教学成绩和家长社会地位带来荣耀的学生。于是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被”变得越来越没自信,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学习的失败者。以考试做判断、下结论的只看结果的评价无法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和改进的功能。如果继续用相同的评价方式评价他们的英语学习,只会使他们越发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只是他们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课。英语学习的评价只是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这种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涉及对他们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检测。这种评价方式无疑忽视口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听不懂也说不出,更别说从事幼儿园英语口语教学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方式发展对策

1.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分等级、看结果、做鉴定,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重视的是学生最后的英语笔试成绩。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潜能,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能促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体的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切不可落入传统评价模式的怪圈,更要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掌握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发展方向和取得的进步,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潜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合理使用形成性评价,既要避免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造成评价流于形成,而且同种评价方法不宜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应当在学前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2.注重评价手段的灵活多样。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单一,主要是以任课老师的评定为主,采取期末考核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而形成性评价则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工具。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和需求,任课老师可以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运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而评价工具则可以使用评价量表、课堂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学习周记、学习档案等工具。通过这些多样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及英语口语水平的发展情况。

3.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之后,口语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要给学生的口语水平下个结论,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和进一步的建议,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下一阶段的进行。积极的评价应密切配合幼儿学前英语课堂的需要,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过程与形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心理特点等情况确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充分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评价来反馈各种教学信息,如评价是否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心,是否促进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是否反映教学的成败,是否反映学生的学习问题等。根据这些反馈,教师就可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或改进评价方法等。

综上所述,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改善学前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以更自信的心态投入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因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更好地运用于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更注重评价教学活动的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评价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作者:刘泽群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白景永.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与实践[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96-100.

[2]陈美华,徐小燕.大学英语口语能力形成性评价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8(3):119-123.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5.

[4]李静纯.英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35.

[5]刘慧.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

[6]刘伟丽.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7]肖江蓠.形成性评价在幼师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1.

此文是2014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形成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JXJG-14-44-5)的研究成果。

第五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提要:

高职学生实习实践是毕业生踏入社会的前奏,是积累经验,丰富认知的毕竟过程。作为一名大学生,绝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纸上谈兵”谁都可以。当今社会需要的不只是理论知识,过强的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工作能力的重要参考。如何做好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所在;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毕业学生社会工作应用的根本。所以,让学生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的回归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社会实践;新常态;社会应用

新时期幼儿园岗位认知实习是高职适应新常态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的职业规划及专业思想教育的实践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一部分,认真组织和高度重视新时期的学生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的理论宗旨。因此,如何组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被我们提到了重要日程。我院与潍坊市机关幼儿园以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幼儿园为纽带,校企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实践有力对接的理想工作平台,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潍坊市机关幼儿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目前,根据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要求,我院拟于2016年4-6月,组织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700余人到我院潍坊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幼儿园及潍坊市机关幼儿园十多个分园分批分期开展认知实习社会实践。因此,我们要求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识实习的过程

首先大多数同学对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非常陌生的,不知道如何把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往往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好多学生都会以为幼儿园老师在幼儿园的一天就是看看孩子,幼儿老师的工作就是一件很简单轻松的事情,这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幼儿教育的真谛。而通过本次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广大学生深入的去理解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职责,以及一天都在做些什么,去看一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怎样的生活表现。同时在看的过程中,通过结合自己在书本上学的知识,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让每位同学都能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我们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要参观实习的幼儿园。进入幼儿园时小朋友们正在做早操,同学们分两组在院子的两侧认真的观看幼儿们做早操。在观看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在认真观察老师们的做法,真正近距离的了解到把书本抛开,注重实际的社会实践经验,知道了在做操时幼儿园老师首先要保证每位幼儿的安全,而不是仅仅追求孩子们站的好,做得好的片面观点。在做操过程中不免有调皮的孩子们,但是老师都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幼儿,这也说明作为一名教师更多的是需要实践,如果没有经验的话,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在观察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每个年龄的孩子做的早操都不一样,而这又体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体发育情况也不相同,考虑到这种情况,幼儿教师们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进行了不同的舞蹈创编,既体现了运动化,又体现了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化。接下来同学们来到了多媒体厅,在这里同学们观看了两节公开课,这两节课程更加体现了社会实践对于即将要走上讲台的孩子们的重要性,因为现在我们学院开设了模拟课堂,每位同学都会有我们的学生模拟幼儿园上课的场景,好多学生在上课时都会出现紧张、前后衔接不太好,语言动作表现不到位等好多问题,而在这次在实习期间幼儿园特意给同学们安排了两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给同学们一个近距离观看课堂的机会。第一节公开课是《男孩女孩》,教学老师利用孩子的兴趣用游戏的导入课题方向,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分别让男孩女孩说一说作为男孩的优点是什么?女孩的优点是什么?以比赛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就让同学们积累了经验,也给了同学们以启示。第二节课是《我喜欢我》,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对自己有自信,这节课教师是以故事小青蛙作为导入。让小朋友通过小青蛙的故事增添自信。在上课过程中,教学老师语言生动,活泼,动作幅度很大,甚至很夸张,这就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两节课让学生们看到了在幼儿园中老师是如何上课上的,学生在观看时记录的很是认真,从这两节课可以看出幼儿园对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视在对老师的培训也是非常严格的,让我们的学生感受颇多。随之参观了幼儿园每个教室里面的环境布置与设计,还有幼儿的一日常规,在此期间学生都有好多的问题,参观教室结束后园长向我们的学生介绍了幼儿园教室的布置与设计,同学们也在认真的听重要的地方也做了笔记,在院长介绍时,最让同学们惊讶的就是幼儿园内的所有布置与设计都是老师们自己制作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手工制作和绘画艺术方面要掌握过硬的技能,才能应对这些挑战。在幼儿园里的一天老师不止是把孩子看好还要进行教育活动、环境的布置、幼儿的常规,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备的。还有的同学特别细心观察到了在幼儿放学较晚时家长是不可以进入的,需要老师下来接,园长进行了解释这是考虑到幼儿的安全。在管理方面幼儿园一点都不马虎不是开放日的时候家长是不能在门外拍照片的。这也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身上的责任。

二、认识实习的反思

实习让同学们的体会都非常深刻,真正了解到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好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这也体现了我们本文的论点。在这次实习结束后,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只注重了教给同学们过多的理论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因为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讲一些大道理、只说一些书本上有的那还要我们老师做什么,老师就应该像一条河水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我们也应该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幽默感,这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是我院为提高和加强学生专业岗位认知体验,为适应社会新常态而设置的另一种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实践和工作中做到实践和理论结合,达到优秀教育的目的,同时能让自身认识到不足,知道自己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虚心积累经验,提升自己。我相信,经过社会实践的同学们,一定会变得成熟,变得更有上进心,也会在以后的路上越来越顺利。

作者:彭明妍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第六篇:高职学前教育教学素质培养

摘要:

中国画在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重视高职院校中国画教学中的素质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中国画;素质培养

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画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素质教育的因素。因此,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国画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塑造现代大学生完善的人格、科学的思维和高尚的情操,显得尤为重要,是中国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发扬中国画特有的人文精神,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教化作用,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我国传统中国画历来讲究和提倡“人品高则画品高”“画如其人”“画品即人品”,也就是说,对一幅国画作品品位的评价,不但要看其笔墨情趣和笔墨技巧,更要取决于作者的道德和修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中国画创作技能,更要重视陶冶其情感,培养其人格,还要把现实学习生活中的井然有序、专心细致的作风与画工笔画时的一丝不苟、多层渲染联系在一起;把处事果断、雷厉风行、坚定果决的气质同中国画泼墨写意时的洒脱豪放、简洁明快等联系在一起;还要把顾大局、具有团队精神、目光远大的胸襟和中国画强调画面的整体布局、把握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学好中国画技巧、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第一,在国画鉴赏教学中增强高职学生的爱国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证明,陶冶情操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国画鉴赏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法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历代优秀中国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当学生面对大师留下的优秀艺术珍品和描绘在画卷上的祖国美丽河山,看到革命历史题材画上的众多英烈形象时,一定能受到激励和感动,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在中国画鉴赏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辨别丑与美、颓废与健康、庸俗与高尚的能力;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刚健之美、雄浑之美、壮烈之美、优雅的柔和之美、质朴的自然之美、绚丽的丰富之美在中国画作品中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其由衷地热爱、塑造美好的东西,并能够自觉地摒弃丑恶的东西,在愉悦的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地升华思想,净化心灵,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第二,通过中国画工笔教学过程,纠正一些学生粗心大意的毛病,使其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工笔国画(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教学中,其形式和性质本身就决定了画者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地进行描绘,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草率。因此,在工笔画教学中,要始终狠抓住一个“严”字。也就是说,要对每位学生提出画好中国画工笔的严格要求,要求其创作每一幅画都有严谨的态度。如,工笔中的白描训练,必须弄明白每根线条所表现的物体结构的来龙去脉,每根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等,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等都不能含糊了事,必须尽可能地画到位。对于工笔重彩的赋色,更应做到一丝不苟、层层渲染、步骤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扎实、井然有序的良好学风。

第三,通过中国画写意教学,纠正和训练学生处事过于谨慎、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真正培养学生遇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中国画写意讲究的是以豪放洒脱、抽象简练的笔墨情趣描绘对象的形神,借以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真正学好写意画,必须下苦功才行。所以,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首先熟悉物体的形体结构,多画多练,动笔之前要胸有成竹,落笔准确,用墨要熟练,不要迟疑不决、模棱两可,更不能拖泥带水,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做到顺心顺手、意到笔随。因此,这对于培养现代大学生办事利落、处事果断的作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强调整体关系、把握整体效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顾大局、识大体的全局观念。在中国画的每个教学阶段,不论是临画还是实物写生,从布局、落幅到深入描绘,从勾勒皴擦到设色渲染,教师在?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提醒学生心中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最后回到整体。自开始到结束,要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和画面效果,所有的笔墨和设色都要服从画面整体的需要,绝不能过分强调某个细节而影响整体效果。强调整体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及远大胸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中国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民族画形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学好中国画,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体会中国画的意境情趣,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修性养心、升华思想,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中国画教学中的素质培养。

作者:何四新 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