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策略3篇

课堂管理策略3篇

(一)

一、教师有效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懂得课堂管理策略,会使用课堂管理技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教师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反之亦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如何也影响其课堂管理效果。因此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的成因分析

1、初任教师对课堂管理问题缺乏研究和反思

初任教师作为课堂管理主体,必须具备调控课堂行为、协调解决课堂问题、优化课堂环境等能力。然而研究发现,初任教师在面对课堂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任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上,却很少意识到自身课堂管理中问题,即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也只是消除问题,而不去思考引起此问题背后的原因。只消除问题,不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只是缓解了问题的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根除问题,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此外,初任教师只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而没认识到课堂管理反思的必要性。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的地位在教师心目中高于课堂管理的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初任教师认为课堂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课堂管理问题是由于班主任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初任教师任职时间短,应通过对班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积累经验和智慧,了解和掌握课堂管理规律,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2、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了教师课堂管理实践能力培养

正如新任教师所说的“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要比教学能力更加重要,应该得到重视。”而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重视教学技能训练,忽视课堂管理方法学习。许多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把课堂管理课程列为选修课,并且课时也少,在教师基本教学素质考核中也没有把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在教育实习中,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重要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初任教师在职前教育实习中缺乏系统的课堂管理指导,也缺少参与班主任课堂管理的实践机会和经历。由于以上原因,初任教师在任职后面对课堂管理中复杂问题素手无策,这时有的教师采取回避问题,开始怀疑自身能力,有的教师因为无法解决问题从而对课堂管理失去信心。

3、任职学校不重视,选拔指导教师不严格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起初的校内支持、帮助对初任教师至关重要,其中,校长和指导教师是关键。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校长认为:“初任教师在大学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他们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和实践,对于胜任课堂管理绰绰有余”。由于学校领导过高的估计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导致指导教师指派上任意,随意性大,不考虑初任教师的真实专业需求,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选派指导教师。学校在选派指导教师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任命前也不进行系统培训,对于指导教师指导的实际效果也不进行监督和评价。因为没有经过严格选拔,学校对指导效果也没有严格要求。有些指导教师没有详细指导计划,缺乏辅导方法和经验,业务水平不高,在指导初任教师时不尽心尽责,故意推卸责任,对初任教师不严格要求,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初任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在无效和放任指导下得不到真正提高。

4、初任教师自我教学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

初任教师入职初期处于热情高涨期,自我期待较高,想法不合实际。这个阶段往往为出成绩以获取领导和同事认可而忽视了课堂管理应遵循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重教学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由于初任教师自我教学期望过高,盲目乐观自信,自认为师范生阶段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熏陶,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过于自信甚至自负的认为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足以解决现实问题摆脱困扰。但现实是复杂多变的,不进水不知水深,理想不等于现实,理论不等于实践。初任教师忽视了理论要转化为实践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当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时,由于初任教师缺乏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经验和智慧,会作出不理智的行为,不但不益于课堂管理问题解决,还加重问题的产生。有些教师把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归结为学生问题,忽视了自身才是症结所在。有些教师不反思实践寻找有效策略就怀疑所学理论的真伪,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

三、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初任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反思,进行叙事研究

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是深刻的,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途经进行反思呢?当前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反思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初任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以自己课堂管理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对课堂管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深入挖掘隐藏在教育问题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教育理论,以揭示教育的价值及规律。在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初任教师应开展叙事研究,通过审视自身课堂管理过程,梳理课堂管理中的突出事件,深刻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反思课堂教学时的管理风格,深刻剖析自身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反应行为,以此为课堂管理问题研究切入点,及时矫正自身课堂管理不良行为,积极寻找课堂管理规律,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课堂管理水平。

2、改革职前教育课程,重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培养

职前教育在初任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职前教育重任的师范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初任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因此,要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必须改革职前教育课程。现行课程设置除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人文课程外,应重视课堂管理课程设置,变先前课堂管理课选修课为必修课,此外,师范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还要有意识培养他们课堂管理的能力并提供锻炼机会和实践岗位。一方面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堂管理实践进行系统恰当指导,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担任班主任的机会,并要求严格书写课堂管理反思。在实习课程考核方面,教学技能考核与课堂管理并重,以引起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的重视,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3、任职学校要严格选拔指导教师,重视初任教师培养

教师课堂管理经验的来源主要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初任教师任职时间短,直接经验较少,要想快速高效发展,获得外部支持是最佳途径。在这里任职学校要为初任教师安排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并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胜任的,学校要制定优秀指导教师标准,严格选拔优秀指导教师。为提高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和质量,学校要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监督和跟踪,要给予奖励和惩罚。此外,学校还要建立优秀教师与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经验交流制度,使初任教师及时学习先进的课堂管理经验。

4、初任教师要去除先前观念影响,使自己教学期望符合实际

初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了解自己所处专业发展阶段。在任职前,要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合理的期待和科学的生涯规划,认识到自己职业的性质和特点,预测未来职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要符合教学实践要求,期望目标要适中,这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要气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遇到课堂管理中棘手问题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向优秀教师学习课堂管理方法。

作者:姜志伟 常清 单位:太原市杏花岭区涧何小学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二)

一、轻敲响鼓

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应将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语言引导学生规范行为,使学生不出现违纪行为。响鼓不用重锤,当教师以轻柔和委婉的语气与学生沟通时,学生自然能听出“弦外之音”,能领会教师的良苦用心,能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二、目光暗示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在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冷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在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义或小结强化时,运用期待的目光去平视或环顾学生,能够给每个学生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三、动作指引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递管理的信息,都是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和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的意识,使学生的接受意向与教师的意图相一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会,去融会贯通,去有所创造。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潜在的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能够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能够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

四、环境熏陶

环境可以作用于无意识或者非理性的心理,进而孕育出某种倾向来,环境的影响是隐形的,却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可以创造出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又以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班风、学风,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当然,教室的布置也能起到环境的渲染,能够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促使师生的息息相通。教室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桌凳的美观排列,不仅能消除“教学死角”,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处于教师的视野内,从客观上提高课堂的管理效果。

作者:马丽 单位: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北关小学

(三)

一、硬管理和软管理结合,提示我们既要抓好纪律也要激发课堂活力

权变理论注意到硬管理和软管理各有不同的效用,所以,由权变理论的视角看,管理者应当既学会硬管理,也学会软管理。对某一组织来说,有必要同时抓好硬管理和软管理两个方面,发挥其不同优势。权变理论关于硬管理和软管理结合的思想恰好对我们探讨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管理方式有启发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是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良好的纪律才能使学生了解在各种情况下所要求的行为准则,懂得个人行为所依据的标准,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终保持一种有助于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气氛。简单说,必要的纪律为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提供秩序保障。从硬管理和软管理两种管理类型的划分来说,重视纪律属于硬管理。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的课堂管理方式脱离不了硬管理,因此,尽管在导学案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但我们不能因此削弱在课堂管理中的纪律要求。不过,如果只是徒有纪律,完全用纪律来压服学生,那只会让学生倍感煎熬,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会成为一个没有活力、枯燥的课堂。现代我们倡导导学案教学法,从导学案的目标和方法看,导学案教学不是要一味地靠纪律管理来掌控课堂。导学案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这个过程应该激励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被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会有更多的课堂表现,也往往会有更多和更广泛的课堂自主发言。在这种情况下,所强调的纪律的硬管理固然构成了良好课堂的基础,但纪律自身还难以生发课堂活力,要真正激发课堂活力,具体办法还在于营造有利于课堂管理创新的机制和环境,由此去调动学生的力量和主动性,使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发言。在管理心理学上曾提出“激励”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管理者运用特定的手段,促使工作群体和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就“激励”的内在机理来说,它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转化为内部的心理过程,从而强化人的行为。我们从中学教学来说,这样的激励也应该是教师掌握的必要的教学课堂管理手段。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激励使学生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在导学案的教学中,新课导入、导学思考、小组合作、评价小结等大多数环节,我们都可以以不同方式激励学生,比如导学思考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以表扬、肯定等方式,使学生放松自己,去掉焦虑敢于表达,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中。由上述情况看,从管理角度出发,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纪律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两种管理相得益彰,既提供外在保障,又发挥出课堂的活力,最终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

二、“硬管理的软化”促请我注重执行纪律的人性化

在现代西方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还注意对硬管理的软化,比如,对规章制度、组织结构这些硬因素,一些成功的企业采取“硬因素的软处理”的方法———有意给规章制度留下漏洞作为自主空间,以便激励被管理者,使被管理者有机会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管理的最佳效益。在探讨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的管理方式面前,权变理论关于硬管理的软化的思想也有着启发意义。固然,纪律是不存在弹性空间的,不过,作为维护课堂秩序的手段,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硬因素的软处理”的方面的。具体来说,我们必须让纪律与学生心理相协调,并尽可能以温情的方式使纪律得到施行。那么,如何做到纪律“硬因素的软处理”呢?具体说来,纪律“硬因素的软处理”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实施:首先,在课堂纪律问题出现之前,要多做正面引导,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不能怎样”,更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尽量减少用消极否定性的语言,而多用积极引导的语言,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缺陷和要努力改进的方向;其次,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我们固然要批评和矫正,但进行管理时要避免过度指责,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尽量用温和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争取让学生能通情达理地接受批评,谨防采取体罚、讽刺挖苦、赶出教室等方法处理消极课堂行为。通过这种方式,使课堂纪律得到有效贯彻,并能够保持和谐而宽松的课堂氛围。

三、“软管理的硬化”启发我们在促进

学生课堂主动性时注重对硬技术的借助权变理论注意到将硬管理和软管理结合起来,如同注意到对“硬管理的软化”,现代西方管理实践中常注意到对“软管理的硬化”。比如,西方许多管理者注意对企业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借此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在日本,这一措施尤其显著,俨然已经形成定制,为此日本不少企业管理者依靠电脑来存贮、检索有关职工生日的资料和职工家庭情况的其他资料,并且将之纳入企业的工作制度。权变理论关于软管理的硬化的思想也同样对我们探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管理有启发作用。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管理中,如何做到软管理的硬化呢?毫无疑问,从软管理上着眼,我们要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引导他们多发言,主动地多动脑筋,多思考。那么,如何能使对学生的这种希望落实到位呢?在许多西方国家,为了确保诚信道德的贯彻,政府通过强势管理,建立了伴随人们一生的信用档案,由此强化诚信在人们意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样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管理中,我们也同样可以借助这一类方法,将软管理的硬化。比如,对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发言,我们都可以制定相关课堂规定,给予他们适当的平时成绩,将其记录在教师的教学情况登记表,最后定期予以公开表扬。这样,以纪律的硬管理因素来确保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最终一定能获得良好的课堂管理的实效!

作者:叶慧玲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禾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