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发展和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思考

0引言

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灵魂,它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机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凝聚、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组织。高职院校虽然与传统本科院校有所区别,但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功不可没。学校的出现即产生了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类型[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正处于新型时期,一些高职院校由之前的中专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内容、内涵研究较少,校园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具体面层上的浅层建设阶段。因此,大力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在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善人格魅力,提升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策略入手,研究探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并进行思考[2][3]。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快速,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的不均衡现状,尤为突出的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均衡问题,这也正是多数问题的核心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对校园文化的科学认识,部分院校成立时间短,文化积淀不够,物质基础相对薄弱,过分重于功利,从而忽视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重物质文化发展,轻精神文化建设。想要有效建设和创造发挥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是前提,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应该放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实质。很多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装修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餐厅等硬件设施,学校里的建筑造型与空间布局越加完善,基础设施越加齐全,现代教学设备也越加先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学校的文化、政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度尚待提高。建设校园文化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全校师生心灵成就全校师生。物质基础虽能反映部分精神状态,但是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与物质文化协调发展,不断升华发展,否则,轻视甚至忽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无法发挥出校园文化的整体功能,也脱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与目的。

1.2重实践技能培养,轻理论知识研究。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将来人才的需要,保证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院校未来的招生,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侧重于实操技能教学,对文化知识的教育并不十分重视。很多院校更关注对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这样将导致学生毕业后只有“技”,缺少“才”,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缺乏对高职院校和毕业生自身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正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才会导致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投入严重缺乏,校园文化研究存在完整度不够,深度不足,从而严重地制约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高职院校不仅应培养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实践技能,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同时,更具备自我实现、升华人生的能力。

1.3重学生教学管理,轻教工德艺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学生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生活方式、治学态度、道德品质、文化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不应该仅仅是学生,还应包括工作和学习都在学校的广大教职工,离开了师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无异于空中楼阁。而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仅仅注重学生的参与,而忽视了教职工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和自身关系不大,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好书。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复杂性也让许多教师无从下手,往往是有心无力,这对于健全校园文化建设是无利的,也将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发展为大学生的文化,而不是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引导师生开展大量的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提升教职工教人、育人的品质,让学生耳濡目染教师的一言一行,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渗入每个教师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仅仅着眼在学生管理的层次上,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管理咨询,也应针对学校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与导向功能。

1.4重校园文化形式,轻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应当主题鲜明、内涵厚重、时代感强、彰显个性、影响广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4]。创新点少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普遍特点,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复制其他高校校园文化模板,或只是简单重复建设,这并不能调动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校园文化往往流于形式,网络文化或流行文化渐渐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主流文化,缺乏吸引力是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校园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个高校不同的个性。每所学校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历史、学生特点、专业特色、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特色表现出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且特点鲜明的校园文化。而就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校园建设、体育文化活动等方面并未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校园文化建设大同小异,个性不鲜明,创新点不足。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增强这些高校的市场竞争力。

1.5重学生学业就业,轻学校文化传承。高校建立的初衷是通过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使受教育者知识化、道德化、文明化,培养出既有学识担当、同时又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文化传承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高职教育本身因其特殊性问题,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更显现出有别于其他普通本科教育的个性差异。很多本科院校建校时间长,文化积淀丰厚,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校风校纪、文化特色,成为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而很多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不长,文化底蕴不够,由于学校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放在学生的学业完成与毕业就业率问题上,直接忽视了院校本身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要打破这样的困境,高职院校需要塑造自身的文化品牌,除了要具备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具备创新的理念、完整的教学体系、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此外,还需要汲取优秀的外来文化精华,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造出特色鲜明的自身文化,实现校园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1.6重校内文化建设,轻社会文化属性。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育,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典型的开放性特征,这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上。传统的本科教育可以在“象牙塔”内独立生存和生长,而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需区别于此。职业教育的本质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具有教育属性,这与传统的本科教育具有共通性,呈现出静态的特征;而另一方面是具有职业属性,这是高职院校所独有的特征,呈现出随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的特征,这两方面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需要具备跨界性的特点。高职院校需要在本身校内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追随时展潮流,紧跟社会发展动向,注重社会文化属性,使高职院校文化适应并紧随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融入不断变化的时代大潮。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具有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多种情况,有硬件、有软件,它是一个平衡发展的环境,是需要长期建设的文化氛围,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2.1正确引领,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高校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高职教育教学领域具体表现了社会主义文化,高职院校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引导师生共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个人利益与强大国家、振兴民族有机结合起来,在精神上对学生们进行动员至关重要。院校应高度重视并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研究机构,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学校的纸质媒体和电子信息媒体应该开辟校园文化建设专栏,广泛宣传和讨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内涵和方法,营造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建设的氛围,同时激励和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本校校园文化理论建设,利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

2.2正确规划,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着巨大影响,院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学校要树立环境育人、师生共建的理念,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包括促进学校重视、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使得师生共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未雨绸缪、立足长远,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突出本校特色,形成本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和稳定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2.3主导正确,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与重点。虽然物质文化不可或缺,但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主导地位,高职院校应当将自身的特色体现出来,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己任。同时,校园精神文化反映在院校校风校纪上,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优良校风校纪的熏陶,使每个在校生具有高尚的理想道德,明确的人生目标,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律自强,从而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在学生时期就懂得明辨是非、承担责任,学会辨别校内的不良行为。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严厉批评迟到早退和旷课等现象,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使其未来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生活中来。

2.4方向正确,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实践性。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掌握好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实践性教育,让实践活动与学习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能够学到知识、提升技能。“寓教于乐”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主要路线,增加校园文化的乐趣与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与吸收度将大大提高,从而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到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兄弟院校中学习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出更大的努力,要勇于尝试新模式,积极搭建网络微信平台,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其完成学业。

2.5平台正确,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新媒体文化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传播与高校文化育人经历了冲突与对立、适应与发展、融合与共生三个阶段,当前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文化育人面临着网络传播技术综合统筹性不强、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亟待加强、新媒体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标志共识性话语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6]。校园网络是高职院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网络文化能否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与网络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密切相关。要正确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积极探索网络正能量,积极打造具有院校自身特点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知识,也在很多方面改变了学校的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转变了大部分人的学习和工作方式。高职院校应当与时俱进,全面正确地认识到网络信息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网络文化来充实校园文化内容,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能量,同时推动校园文化积极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好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特有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权,使网络文化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2.6方法正确,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校企融合性。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离校后具备了企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在企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文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往往更看重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企业忠诚度等,企业更希望能培养适合企业长足发展的技术与管理的骨干精英。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可以使在校生尽早地接触到优秀的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中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优秀文化价值理念,并将其转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使在校生人格品质得以优化,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帮助他们在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前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缩短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时间,使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独特的校企融合性,可以使其建设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打造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3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牢牢把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认识到积极向上的高校文化和人文环境能对大学生优秀思想素质起到的影响作用,认识到良好的高校文化能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方向。如何运用校园文化来潜移默化地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向,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是一项需要立足长远的工作[7]。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创造生机勃勃、和谐平衡的校园文化。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必须要足够重视,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遵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宣传并传播本校积淀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总结和提炼学校发展进程中新的特点特色,吸纳其他高校的有益的符合本校特征的文化形态,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才能永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最根本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形成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也就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作者:程浩 沈杰 徐少云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